西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PPT(1)导论
大学中国近代史第二章1PPT课件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0
历史意义
(1)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 和崩溃; (2)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 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3)在反封建同时
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
务;一些领导人主张
学习西方、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
21
(4)思想上、组织上较 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 筹,中国农民战争的 最高峰;
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历 程正是在这些探索中迈开了缓慢的步伐, 前一次探索都为下一次提供了历史条件和 社会基础。
2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 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 因、教训?
3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6
2、清政府封建剥削和搜刮的严重,使阶级矛盾 不断恶化
➢ 土地集中十分严重; ➢ 封建剥削日益沉重,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
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 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 清政府吏治腐败,水利长年失修,自然灾害频 繁。
7
3、人民群众的反抗有着持续的发展
8
(二)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天京陷落(1864年)
10
(三)《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 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 改革方案。
11
历史评价: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 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 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 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12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讲座.ppt
• 差异的原因:(清)“天朝至上”心态;
•
不求思变;
•
骄傲自大;闭关锁国。
•
•
(国外)革命解放生产力;
•
对内发展经济;
•
对外开拓市场。
•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
• 带来一系列体现英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礼 品:天象仪
• 天球仪 • 反射望远镜 • 太阳系仪 • 天文钟 • 大型战船模型 • (清视为“奇技淫巧”、予以排斥)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讲座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 “史者,记往事已勖来者。”
•
(XU)
•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的兴起
•
(1840——1860)
•
二十年,长河一瞬;
•
二十年,沧海桑田;
•
二十年,由盛而衰;
•
二十年,西洋东渐;
•
二十年,历史转折。
加速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严重腐败
• 中国人民的禁烟斗争
• 人民群众的斗争 • 清政府内部的禁烟派人物——湖广总督
林则徐 • 声势浩大的虎门销烟(1839年6月3—25
日)
• 3、鸦片战争的发动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
•
• 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 策的必然产物。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 门户,开辟市场;直接原因是维护罪恶的鸦片 贸易,摆脱当时的经济危机;借口是“要求赔 偿”和“经商”。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没能真正实行的原因:客观:没有安定环境保证 主观:空想,无法实施。
《近现代史导论》课件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文化交流日 益频繁,文化差异引发的冲突和误解 成为一大问题。
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
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矛盾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 时,也引发了关于伦理道德的争议和 挑战。
社会不公与贫富分化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不公和贫富 分化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 定和发展。
解决策略与方案
加强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各国人民 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减少文化冲突。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技伦理规范与立法
理性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思潮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矛盾和阶级斗争,提出了无产阶级 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对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人类理性在认识世 界中的作用,反对盲从和迷信,促进 了科学方法和批判精神的兴起。
艺术与文学的成就
浪漫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艺术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创造,反对古典主义的 理性规范和学院派的传统束缚,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 之一。
重要战争与冲突
01
02
03
04
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主要国家间的战争,对国 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球范围的战争,对世界政治 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冷战
美国与苏联之间的长期对峙, 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区冲突
如中东地区的冲突和战争,对 地区政治稳定产生了影响。
国际关系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ppt详解PPT文档23页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近代史总结ppt课件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 壮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经历了计划经济 和改革开放两个重要阶段。
。
革命与改革运动
01
02
03
04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 试图推翻清朝统治,但最终失
败。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反对 西方列强侵略,引发了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 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
。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倡导 科学、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
中国近代史总结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中国近代史概述 • 政治变革 • 经济社会发展 • 文化思潮与艺术 • 结论与启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 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转变,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助于深入了解中 国历史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社会的 特点和规律,为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供 历史借鉴。
随着社会的变革,中国现代教育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培养了大 量人才。
科技发展的突破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特别是在航天、高铁等 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事业的繁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文化事业逐渐繁荣,文化产业 快速发展。
05
文化思潮与艺术
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论课件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
1.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 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 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从而确立对共产 党、对马克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 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思主 义、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2.了解我们的先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 放和昌盛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事迹 ,承继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激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 出版社1988年版。
5、费正清 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 出版社1996年版。
6、费正清 费维恺编:《剑桥中国史》(多卷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业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你对其中 哪个问题最感兴趣?
◇两大历史任务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 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 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 斗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 题。
“两个了解”、“三个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 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 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 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 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中国近代史(—)ppt
,对中国近代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谭嗣同为变法献身
03
谭嗣同积极参与戊戌变法,主张激进变革,甘愿为变法事业献
身,成为革命先烈。
05
经验教训与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01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02
魏源开放思想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编译 《海国图志》等书籍,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积极影响 。
曾国藩、李鸿章与张之洞
1 2 3
曾国藩镇压内乱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等内乱,并积极推行“ 洋务运动”,发展近代工业,为中国现代化进 程作出了贡献。
李鸿章外交努力
李鸿章在清政府外交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代 表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也为中国 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 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签订了《天津 条约》和《北京条约》。
封建社会的解体
小农经济的破产
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农经济开始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了生计。
传统商业的衰落
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导致了中国传统商业的衰落,大量的商号倒闭,商人破产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 解放运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思想 解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01
人民群众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革命的成功、新中国 的建设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都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得以实现的。
02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中国共产党始 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近现代史PPT
600多个政治团体,300多个政 党,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 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共 和党、国民党、民主党、进步 党、大中党、民宪党、中华进 步党等等。其中宣扬社会主义 的政党有中国社会党,最后被 袁世凯下令解散。
民国初年的政党状况
这些小党派,往往是少数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所发起,拉 拢几个同志和可资号召的军政界人,就发表宣言,招收党徒, 到处活动。有的是为了拥护一个领袖共谋富贵而组织的,有 的是为了乘机涌进行政机关,争几个人的地位而组织的,有 的则是为了对抗其他集团而组织的。各个小党派都纷纷派人 进行联络工作,有些人为许多党派争取、罗致的对象,他们 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好几个党派的文件上。这些党派并没有固 定的政治纲领,挂着“共和”的招牌,哪里有势可借,有利 可图,便趋向哪里,因而旋生旋灭,旋合旋分。其中有许多 到现在只剩下一纸宣言和简章,究竟实情怎样,已经很少有 人知道了。 ——黎澍《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 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 具备的一些特点。
第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第三 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
1、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 钊; 2、五四运动中得到锻炼的知识分子,毛泽 东、蔡和森、周恩来等;
民国初年国内形势与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
一、民国初年的国内形势
三种形势
军事: 军阀割据与混战
政治: 保皇派、北洋军阀、 革命党
经济: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一)、政治派系
• 1、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
主张改良、立宪,保留帝制
(课件)-中国近代现代史
4
结束合作
国共合作逐渐破裂,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全民防御
抗日战争动员了全中国社会,形成 了全面抗战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解放军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起到了统一抗日力量、
人民解放军的成立,为人民战争胜
组织和领导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作用。 利提供了强大的力量。
建国初期
新中国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倡导思想解放,追求自 由、平等和民主。
文化革新
胡适等文化名人倡导文化创新,推 动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改革
新文化运动推动教育改革,提倡科 学、民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五四运动
爱国情操
五四运动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 国情怀,引领了中国爱国主义 思潮。
文化自信
五四运动倡导本土文化,扬弃 传统文化束缚,追求新的文化 表达。
独立自强
五四运动振奋了中国民众,呼 唤民族独立和改革振兴。
国共合作与北伐
国共合作与北伐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困难时期为了推翻封建统治而共同奋斗的历史时期。
1
国共合作
两党达成共识,形成了以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目标的统一战线。
2
北伐战争
以军事的手段推翻北洋政权,建立中国的统一政权。
3
北伐胜利
北伐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成果。
(课件)-中国近代现代史
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内外因素逐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现代史的 重要转折点,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ຫໍສະໝຸດ 亥革命1推翻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2
共和政体建立
中国近现代史导论PPT课件
2020/10/13
13
2.反对两种错误历史倾向
A.实用主义:忽视和否定客观真理,只以主观来判断是 非和价值效用,与社会历史实际相背离。
B.客观主义:往往脱离现实利益,回避对历史现象和历 史事件进行概括和评价,而仅限于史料的发掘、考证和编纂。
2020/10/13
14
1.历史与现实
A.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 而现实是将来的历史。 B.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 时间上的差距,使历史与现实成为两个相互区别的概念,但 时间的延续性又使它们之间保持着前后相继、互相渗透的相 对运动,而这一运动就使它们处于一个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 的统一体中,所以历史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过去和现在这 样双重的意义。
2020/10/13
8Hale Waihona Puke 续你说婚姻要自由,他就专门把写情书、寻异性朋友做日常重要 的功课。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 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规 律,不受训练了。你说现在的政治、法律不良,他就妄想废弃 一切法律、政治。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 母亲。你说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就悍然以为大家朋 友应该养活他。你说青年要有自尊底精神,他就目空一切,妄 自尊大,不受善言了。
——《青年底误会》,《新青年》9卷2号(1921年6月21日) 类似表述:
2020/10/13
10
类似表述:
“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到全社 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 爱情扩充列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 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 的意思?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主张教 人把爱情缩小。”
大学《中国近代史》课件资料
一.填空1、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2、中国古代是重文轻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从洋务运动开始改变这种模式。
3、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4、1858年——1881年沙俄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5、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
6、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
7、《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方案。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8、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同陈帝国注意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9、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1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11、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2、《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一、名词解释(下定义、起因、经过、结果、意义)1、半殖民地半封建: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并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2、太平天国运动:是以鸦片战争失败为导因,长期受清政府和封建地主压迫的农民发起的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PPT
第一讲导论一、课程性质:政治课/历史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角度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
既然是一门历史课,它首先必须遵循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
1.疑惑之一:“政治课”抑或“历史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
--- 对“历史”、“历史学”的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野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中国成立后, 执政党致力于将其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运而生,并逐步确立起较完备的课程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历史事实的说服力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的本质要求?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
我们所讲的历史,主要是第二层含义上的历史,即史学,并非一般的“过去的事实”,历史是对过去史实的解读,因此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历史到我们手中,已不是原始的、血淋淋的事实,而是文本的产品,根据意志(为真理)与企图(为权力)以编织成的叙事。
历史是一堆糊涂账,惟有在史学家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这一意义上,它才成了可以理解的。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科学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存真、求实,就是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
做到历史的“真实”又是何其难!“一个政权完全不侵犯历史的神圣与尊严,是一种不敢奢望的境界,人类历史的真实性与价值,全靠史学家的纯真的精神来维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于国民政府军队的称谓:
• 国民党军
• 蒋介石军队(简称“蒋军”)
• 国民革命军、国民政府军,或简称国军。
•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称谓:
• 简化用“党”一个字专门称呼中国共产党。
• 常以“我党”来称呼中共。 • 关于一些地域的称谓: • “解放区”与“国统区”问题:
• 三、民国史的学科特点与研究现状
)》,姜涛、卞修跃著
• 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
1895)》,虞和平、谢放著
• 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 1900)》,马勇著 • 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 —1912)》,张海鹏、李细珠著 • 第六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 ,汪朝光著 • 第七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 1927)》,王奇生著 • 第八卷《内战与危机(1924——1927)》 ,杨奎松著
• 3、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版。
• 4、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1-4卷),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 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张海
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0卷),江苏人
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张海鹏
著
•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 4、欧美地区 • 费正清、麦克法夸尔: • 《剑桥中华民国史》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5、日本 • 重视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广,取得成果较多。 • 中日关系史,尤其是抗战史是重点,受中日关系影 响大,否认侵略战争的倾向值得注意。
• 四、学习民国史应注意的五个结合
• 1、史论与史实的结合。
• 学科特点:
• 1、年轻初创的学科。
• 2、与党史、革命史关系十分密切。
• 3、与现实的联系更直接。
• 4、研究范围相对变动。
• 5、资料极其丰富,但利用率不高。
• 6、限制较多。
• 研究现状
• 1、中国大陆 (1)起步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60年代中) 初创学科,体系不独立,领域狭窄。 (2)滞退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70年代中)
• 二、民国史的分期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 1、分期: • 四时期: • 按照以中华民国史发展历程为主线 (1)中华民国建立及北京政府统治时期
(1912—1928.12)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4—1937.7)
(3)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4)国民政府统治后期(1945.8—1949.10)
• 2、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 3、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 4、民国史与中古史、晚清史的结合。 • 5、民国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结合。
• 主要参考文献:
• 1、张宪文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 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版. • 2、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912——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4年1月版。
史学虚假繁荣,成为政治工具,党的路线斗争史 取代了中国现代史,非学术研究。
(3)恢复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翻案史学。 (4)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中叶至今) 成果丰硕,领域扩大,活动增多,方法增加。
• 2、中国台湾
• 主要参与者,比较重视,资料丰富。 • 80年代中叶以前重视研究国民党史、国共关系史、 中共党史、意在反共。 • 80年代中叶以后开放。领域扩大、重视实证研究、 区域研究。 • 3、前苏地区 • 中苏友好时期:中共党史、中苏关系史。 • 中苏对立时期:互相攻击,非学术研究。 • 中苏关系解冻后:立论持中,领域扩大。
• 2、相关概念的辨析: • 关于北京政权的称谓问题: • “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并 将民国这一阶段称为“北洋时期” 。 • 北京政府 • 关于国民政府的相关称谓: • 以地点称之者—南京政府; • 以主要领袖人物称之者—蒋介石政府; • 以执政的政党称之者—国民党政府; • 以“国民党”取代“国民党政府”的称谓; • 称之为“南京当局”、“重庆当局”。
• 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 王建朗、曾景忠著 • 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汪朝光著
• 思考题:
• 1、民国史的历史分期及相关概念
• 2、民国史的学科特点与研究状况。 • 3、民国史的学习方法探析。
国民政府主席列表
时 期 姓 名 就职时间 1925年7月1日 1926年3月30日 1927年4月18日 1928年2月7日 1928年10月8日 1931年12月15 日 1943年8月1日 离任时间 1926年3月23日 1927年3月11日 1928年2月7日 1928年10月8日 1931年12月15日 1943年8月1日 1948年5月20日 备 注 广州国民政府 (主席) 汪精卫 谭延闿 南京国民政府 (主席) 胡汉民 谭延闿 蒋介石 林 森 蒋介石 因中山舰事件辞 去主席职权 汪精卫去职后, 代理主席职权
中国近代史(下)
——中华民国史
•主讲人 刘志英
导 论
• 一、民国史的范围与研究对象 • 二、民国史的分期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三、民国史的学科特点与研究现状
• 四、学习中国民国史应注意1、范围:1912——1949年
• 2、研究对象
• • 中国近代史的组成部分。 举凡这一时期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文化、思想、习俗等都是民国史的研 究对象,内涵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