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文化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文化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23•【字号】豫政办[2009]57号•【施行日期】2009.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文化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豫政办【2009】57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文化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河南省文化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文〔2009〕18号),设立河南省文化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指导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职责划给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三)将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放映和进口管理的职责划给省新闻出版局。
(四)将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动漫(不含影视动漫和网络视听中的动漫节目)管理的职责划入省文化厅。
(五)将省新闻出版局动漫、网络游戏管理(不含网络游戏的网上出版前置审批)及相关产业规划、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和市场监管的职责划入省文化厅。
(六)增加协调拟订文化市场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发展规划、政策以及指导、监督管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职责。
(七)增加对从事演艺活动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管的职责。
(八)增加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娱乐场所的审批职责。
(九)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责。
(十)加强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建设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党和国家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全省文化艺术发展战略及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制定全省文化艺术事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省文化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书

附件2 项目代码: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或省直属单位主管部门:河南省文化厅印制二○一四年九月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一)封面及表格中“项目类别”“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民间文学(Ⅰ),传统音乐(Ⅱ),传统舞蹈(Ⅲ),传统戏剧(Ⅳ),曲艺(Ⅴ),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Ⅵ),传统美术(Ⅶ),传统技艺(Ⅷ),传统医药(Ⅸ),民俗(Ⅹ)。
(二)此申报书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以仿宋GB_2312小四号字填写,不得扩展。
一、项目简介注:参与项目论证的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
六、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文化主管部门附件3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录像片及辅助材料制作要求一、申报录像片(一)技术要求:制式:DVD格式。
长度:5-7分钟。
文件类型:应是专为项目申报制作的录像,而不是任何现成的风光旅游宣传片之类的录像资料。
画外音及字幕:配有普通话解说词,并配以中文字幕。
录像片制作:摄制、编辑要保证质量,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变焦、距离过近或过远,摄制、剪辑技术过差,音量饱和等。
(二)录像片内容:应主要真实体现项目文化表现形式的动态过程(表演过程、技艺流程、活动过程)第一部分:概述概括说明项目的显著特征、杰出价值,及其社会和自然环境。
第二部分:文化表现形式的动态过程通过项目文化表现形式整体过程的呈现,体现项目对相关区域和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和重要影响。
第三部分:存续与传承状况说明项目的存续现状及传承情况。
第四部分:保护计划简明扼要地展示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
二、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其他资料(一)分布图及其他图表;(二)附有底片或幻灯片的照片(统一编号,并附文字说明及摄影者或版权所有者的姓名);(三)CD\VCD\DVD等格式的音频、视频资料,数字化文件;(四)历史文献、书面资料等;(五)其它资料。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3.09.26•【字号】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二届]第十二号•【施行日期】201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3年9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二届〕第十二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保护、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传承、研究等各类专业人才。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传承、传播、濒危项目抢救等保护、保存工作和代表性传承人扶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豫政[2007]11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7.02.06【实施日期】2007.02.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豫政〔2007〕1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现予以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加快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七年二月六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一、民间文学(18项)1I-1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2I-2花木兰传说(虞城县)3I-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4I-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5I-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6I-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7I-7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8I-8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9I-9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10I-10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11I-11赵氏孤儿传说(温县)12I-12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13I-13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14I-14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15I-15葛天氏传说(长葛市)16I-16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17I-17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18I-18帝舜传说(濮阳县)二、民间美术(15项)19Ⅱ-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20Ⅱ-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新安县)21Ⅱ-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22Ⅱ-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23Ⅱ-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24Ⅱ-6虢州石砚(灵宝市)25Ⅱ-7秦氏绢艺(滑县)26Ⅱ-8方城石猴(方城县)27Ⅱ-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28Ⅱ-10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29Ⅱ-11滑县木版年画(滑县)30Ⅱ-12洛阳宫灯(洛阳市)31Ⅱ-13泥咕咕(浚县)32Ⅱ-14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上蔡县)33Ⅱ-15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三、民间音乐(19项)34Ⅲ-1板头曲(南。
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Ⅷ-14
北宋官瓷烧制技艺
开封市
高华志
男
1955.02
170
Ⅷ-18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
荥阳市
李全陵
男
1946.06
171
Ⅷ-19
麻纸制作技艺
(手工造纸)
新密市
黄保灵
男
1962.10
172
Ⅷ-20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
郑州市金水区
葛永志
男
1949.09
173
Ⅷ-21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
开封市顺河区
芦治章
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200
Ⅷ-16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温县
康明轩
男
1969.10
201
Ⅷ-17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
禹州市
王玉寨
男
1925.10
202
XIV-4
洛阳正骨
洛阳市
郭芫沅
女
1969.08
203
Ⅸ-1
刘陈铺齐氏骨科
兰考县
齐来祥
男
1967.12
204
Ⅸ-2
象庄秦氏妇科
男
1947.
79
李家琳
男
1937.
80
Ⅳ-35
项城肘阁
项城市
郭宝玉
男
1941.06
81
Ⅳ-36
西平鱼灯
西平县
邵伯亚
男
1943.08
82
Ⅳ-37
龙舞(五彩纸龙)
清丰县
杜献书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12.19
•【字号】豫政[2011]88号
•【施行日期】2011.12.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的通知
(豫政〔2011〕8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5项)和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7项)予以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附件:
1、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5项)
2、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7项)
附件1:
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5项)
附件2: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7项)
四、传统舞蹈(共计4项)。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民间文学(18项)1I-1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2I-2花木兰传说(虞城县)3I-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4I-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5I-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6I-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7I-7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8I-8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9I-9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10I-10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11I-11赵氏孤儿传说(温县)12I-12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13I-13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14I-14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15I-15葛天氏传说(长葛市)16I-16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17I-17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18I-18帝舜传说(濮阳县)民间美术(15项)19Ⅱ-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20Ⅱ-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新安县) 21Ⅱ-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22Ⅱ-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23Ⅱ-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24Ⅱ-6虢州石砚(灵宝市)25Ⅱ-7秦氏绢艺(滑县)26Ⅱ-8方城石猴(方城县)27Ⅱ-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 28Ⅱ-10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29Ⅱ-11滑县木版年画(滑县)30Ⅱ-12洛阳宫灯(洛阳市)31Ⅱ-13泥咕咕(浚县)32Ⅱ-14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上蔡县)33Ⅱ-15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民间音乐(19项)34Ⅲ-1板头曲(南阳市)35Ⅲ-2中州筝派(河南省艺术研究院)36Ⅲ-3筹音乐(许昌市)37Ⅲ-4司马懿得胜鼓(温县)38Ⅲ-5超化吹歌(新密市)39Ⅲ-6唢呐(沁阳市)40Ⅲ-7大铜器(西平县、遂平县、郏县)41Ⅲ-8开封盘鼓(开封市)42Ⅲ-9武陟盘鼓(武陟县)43Ⅲ-10官会响锣(项城市)44Ⅲ-11轧琴(舞钢市)45Ⅲ-12信阳民歌(信阳市)46Ⅲ-13郑王词曲(沁阳市)47Ⅲ-14西坪民歌(西峡县)48Ⅲ-15武德镇抬鼓(温县)49Ⅲ-16洛阳海神乐(洛阳市)50Ⅲ-17黄河号子(河南黄河河务局)51Ⅲ-18中州大鼓(新乡县)52Ⅲ-19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市大相国寺)民间舞蹈(15项)53Ⅳ-1火龙舞(孟州市)54Ⅳ-2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55Ⅳ-3高抬火轿(沁阳市)56Ⅳ-4齐天圣鼓(灵宝市)57Ⅳ-5回民秧歌(项城市)58Ⅳ-6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59Ⅳ-7跑帷子(汤阴县)60Ⅳ-8花挑舞(固始县61Ⅳ-9艾庄铜器舞(许昌县)62Ⅳ-10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洛阳市、巩义市) 63Ⅳ-11麒麟舞(兰考县、睢县)64Ⅳ-12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65Ⅳ-13双人旱船舞(临颍县)66Ⅳ-14沈丘回族文狮舞(沈丘县)67Ⅳ-15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打春牛”(内乡县)民间戏剧(22项)68Ⅴ-1豫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69Ⅴ-2曲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70Ⅴ-3越调(周口市、许昌市)71Ⅴ-4大弦戏(滑县、濮阳县)72Ⅴ-5罗卷戏(汝南县、滑县、内黄县、通许县、范县、邓州市) 73Ⅴ-6目连戏(南乐县)74Ⅴ-7道情(太康县)75Ⅴ-8宛梆(内乡县)76Ⅴ-9四平调(商丘市、濮阳县)77Ⅴ-10大平调(濮阳县、滑县、延津县)78Ⅴ-11皮影戏(灵宝市、罗山县)79Ⅴ-12杠天神(新蔡县)80Ⅴ-13怀梆(沁阳市)81Ⅴ-14清丰柳子戏(清丰县)82Ⅴ-15河阳花鼓戏(孟州市)83Ⅴ-16二股弦(武陟县)84Ⅴ-17光山花鼓戏(光山县)85Ⅴ-18淮调(安阳县)86Ⅴ-19扁担戏(新蔡县)87Ⅴ-20扬高戏(三门峡市)88Ⅴ-21二夹弦(开封市、睢县、滑县、延津县)89Ⅴ-22落腔(内黄县、辉县市、长垣县、淇县) 曲艺(8项)90Ⅵ-1河洛大鼓(洛阳市)91Ⅵ-2河南坠子(河南省艺术研究院)92Ⅵ-3王屋琴书(济源市)93Ⅵ-4灶书(固始县)94Ⅵ-5丝弦道(平舆县)95Ⅵ-6锣鼓书(三门峡市)96Ⅵ-7三弦书(南阳市)97Ⅵ-8大调曲子(南阳市)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0项)98Ⅶ-1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阳县)99Ⅶ-2八极拳(博爱县)100Ⅶ-3苌家拳(荥阳市)101Ⅶ-4大营社火(陕县)102Ⅶ-5浚县民间社火(浚县)103Ⅶ-6打铁花(确山县)104Ⅶ-7马街书会(宝丰县)105Ⅶ-8东西常骂社火(灵宝市)106Ⅶ-9少林功夫(少林寺)107Ⅶ-10太极拳(温县)民间手工技艺(17项)108Ⅷ-1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汝阳县)109Ⅷ-2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110Ⅷ-3镇平玉雕工艺(镇平县)111Ⅷ-4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西平县)112Ⅷ-5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汝州市)113Ⅷ-6唐三彩(洛阳市)114Ⅷ-7汴绣工艺(开封市)115Ⅷ-8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116Ⅷ-9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修武县)117Ⅷ-10武陟油茶制作技艺(武陟县)118Ⅷ-11宝丰酒酿造工艺(宝丰县)119Ⅷ-12茂家红酒酿制技艺(状元红)(濮阳市) 120Ⅷ-13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市)121Ⅷ-14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开封市)122Ⅷ-15长垣烹饪技艺(长垣县)123Ⅷ-16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124Ⅷ-17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禹州市) 民间杂技(1项)125Ⅸ-1东北庄杂技(濮阳市)生产商贸习俗(2项)126Ⅹ-1百泉药会(辉县市)127Ⅹ-2禹州药会(禹州市)消费习俗(5项)128Ⅺ-1地坑院民俗(陕县)129Ⅺ-2洛阳水席(洛阳市)130Ⅺ-3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开封市) 131Ⅺ-4开封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市)132Ⅺ-5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开封市)岁时节令(1项)133Ⅻ-6“重阳节”民俗(上蔡县)民间信仰(10项)134XⅢ-1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阳县)135XⅢ-2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136XⅢ-3老子生日祭典(鹿邑县)137XⅢ-4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市)138XⅢ-5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洛阳市)139XⅢ-6嫘祖祭典(西平县)140XⅢ-7火神祭祀(商丘市睢阳区)141XⅢ-8中岳古庙会(登封市)142XⅢ-9医圣张仲景祭祀(南阳市)143XⅢ-10卫辉比干祭典(卫辉市)民间知识(5项)144XIV-1八卦符号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145XIV-2洛阳牡丹栽培技艺(洛阳市)146XIV-3周易文化(安阳市)147XIV-4洛阳正骨(洛阳市)148XIV-5针灸铜人(开封市)一批扩展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2](共28项,合并后为14项)民间文学(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天仙配故事](济源市)2 Ⅰ—13 黄帝传说(新郑市、禹州市)3 Ⅰ—14 王莽撵刘秀传说(陕县)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4 Ⅲ—17 黄河号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土硪号子](孟州市)[黄河河工号子](武陟县)[卢氏劳号](卢氏县)[黄河豫门号子](荥阳市)[黄河打硪号子](中牟县)[硪工号子](洛阳市吉利区)[黄河船工号子](济源市)传统美术(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 Ⅱ—9 民间剪纸(郑州市管城区[连德林]、洛宁县)传统舞蹈(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 Ⅳ—12 火绫子[火淋子](潢川县)传统戏剧(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 Ⅴ—10 大平调(浚县)8 Ⅴ—13 怀梆(新乡县、温县、武陟县、修武县)9 Ⅴ—11皮影戏(长垣县、桐柏县、睢县)10 Ⅴ—5 罗卷戏(南乐县)11 Ⅴ—3 越调(邓州市)12 Ⅴ—21 二夹弦[西华笙簧二夹弦](西华县)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 Ⅵ—7 三弦书[仪封三弦书](兰考县)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4 Ⅶ—10 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温县)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共154项,合并后为125项)民间文学(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 Ⅰ—19 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2 Ⅰ—20 许由的传说(登封市)3 Ⅰ—21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4 Ⅰ—22 河图洛书传说(孟津县、洛宁县、巩义市)5 Ⅰ—23 洛神的传说(洛阳市、巩义市)6 Ⅰ—24 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7 Ⅰ—25 韩湘子传说(孟州市)8 Ⅰ—26 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9 Ⅰ—27 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10 Ⅰ—28 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11 Ⅰ—29 杞人忧天传说(杞县)传统美术(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2 Ⅱ—20 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13 Ⅱ—21 香包(郑州市二七区)14 Ⅱ—22 面塑(洛阳市)15 Ⅱ—23 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6 Ⅱ—24 苏奇灯笼画(安阳县)17 Ⅱ—25 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内黄县)18 Ⅱ—26 清丰彩灯(清丰县)19 Ⅱ—27 聂氏麦杆画(清丰县)20 Ⅱ—28 顺店刺绣(禹州市)21 Ⅱ—29 沈丘顾家馍(沈丘县)22 Ⅱ—30 淮阳泥泥狗(淮阳县)传统音乐(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23 Ⅲ—20 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24 Ⅲ—21 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25 Ⅲ—22 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26 Ⅲ—23 桐柏山歌(桐柏县)27 Ⅲ—24 淅川锣鼓曲(淅川县)28 Ⅲ—25 锣鼓十八番(潢川县)29 Ⅲ—26 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30 Ⅲ—27 丹江号子(淅川县)传统舞蹈(2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31 Ⅳ—16 卧拐秧歌(兰考县)32 Ⅳ—17 九连灯(新安县)33 Ⅳ—18 曹屯排鼓(洛阳市)34 Ⅲ—19 鱼灯花社舞(舞钢市)35 Ⅳ—20 吕村战鼓舞(安阳县)36 Ⅳ—21 金龟舞(鹤壁市)37 Ⅳ—22 马皮舞(获嘉县)38 Ⅳ—23 独脚舞[独腿高跷](获嘉县)[民间社火独脚舞](登封市)39 Ⅳ—24 踢棒槌(获嘉县)40 Ⅳ—25 小冀背桩(新乡县)41 Ⅳ—26 小宋佛高跷(新乡县)42 Ⅳ—27 虎舞(温县)43 Ⅳ—28 哼小车(武陟县)44 Ⅳ—29 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45 Ⅳ—30 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46 Ⅳ—31 王家热锣鼓(灵宝市)47 Ⅳ—32 云彩灯(南召县)48 Ⅳ—33 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49 Ⅳ—34 扑蝶舞(沈丘县)50 Ⅳ—35 项城肘阁(项城市)51 Ⅳ—36 西平鱼灯(西平县)52 Ⅳ—37 龙舞[南乐西街龙舞](南乐县)[狮龙斗蛛舞](清丰县)[五彩纸龙](清丰县)[铁花火龙](清丰县)传统戏剧(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3 Ⅴ—23 木偶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歌舞剧院木偶剧团、灵宝市、汝阳县、宝丰县、内黄县、周口市)54 Ⅴ—24 大辫戏(武陟县)55 Ⅴ—25 南乐五腔调(南乐县)56 Ⅴ—26 枣梆(范县、台前县)57 Ⅴ—27 汉剧(唐河县)58 Ⅴ—28 花鼓戏(虞城县)59 Ⅴ—29 商城花篮戏(商城县)曲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0 Ⅵ—9 大鼓书(鼓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信阳市平桥区、柘城县、鲁山县、内乡县、唐河县)61 Ⅵ—10 永城大铙(永城市)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2 Ⅶ—11 石锁(开封市)63 Ⅶ—12 黄派查拳(开封市)64 Ⅶ—13 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焦作市解放区、焦作市中站区)65 Ⅶ—14 梅花拳(内黄县、清丰县)66 Ⅶ—15 小尚炮拳(炮捶)(焦作市中站区)67 Ⅶ—16 训兽艺术(清丰县)68 Ⅶ—17 猴艺(新野县)69 Ⅶ—18 圣门莲花拳(商水县)70 Ⅶ—19 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71 Ⅶ—20 两仪拳(沈丘县)72 Ⅶ—21 余家杂技(项城市)传统技艺(3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3 Ⅷ—18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74 Ⅷ—19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75 Ⅷ—20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76 Ⅷ—21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77 Ⅷ—22 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78 Ⅷ—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79 Ⅷ—24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80 Ⅷ—25 制鼓技艺(洛阳市、孟州市)81 Ⅷ—26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82 Ⅷ—27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83 Ⅷ—28 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84 Ⅷ—29 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85 Ⅷ—30 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86 Ⅷ—31 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87 Ⅷ—32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焦作市山阳区)88 Ⅷ—33 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89 Ⅷ—34 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90 Ⅷ—35 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91 Ⅷ—36 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92 Ⅷ—37 浑浆凉粉制作技艺(孟州市)93 Ⅷ—38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94 Ⅷ—39 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95 Ⅷ—40 董村木杆称制作技艺(长葛市)96 Ⅷ—41 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97 Ⅷ—42 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98 Ⅷ—43 桐蛋制作技艺(唐河县)99 Ⅷ—44 汤(夏邑县)100 Ⅷ—45 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101 Ⅷ—46 毛笔制作技艺[汝阳刘毛笔](项城市)[杨集毛笔](上蔡县)102 Ⅷ—47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103 Ⅷ—48 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104 Ⅷ—49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105 Ⅷ—50 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106 Ⅷ—51 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传统医药(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07 Ⅸ—1 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108 Ⅸ—2 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孟津县)109 Ⅸ—3 传统膏药[黄氏膏药、黄塔膏药](滑县)110 Ⅸ—4 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111 Ⅸ—5 黑虎丸(长垣县)112 Ⅸ—6 合水张氏正骨(西平县)民俗(1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13 Ⅹ—3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114 Ⅹ—4 摸摸会(登封市)115 Ⅹ—5 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116 Ⅹ—6 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117 Ⅹ—7 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118 Ⅹ—8 高王庙会(内黄县)119 Ⅹ—9 二仙庙会(沁阳市)120 Ⅹ—10 张曹庙会(清丰县)121 Ⅹ—11 杜寨书会(许昌县)122 Ⅹ—12 升旗打酒火(西平县)123 Ⅹ—13 黄龙日盘八卦历(济源市)124 Ⅹ—14 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125 Ⅹ—15 六月送羊(辉县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5项)[3]民间文学(共计15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31 神农传说沁阳市2 Ⅰ-32 伊尹传说虞城县3 Ⅰ-33 范蠡传说淅川县4 Ⅰ-34 老子传说灵宝市5 Ⅰ-35 韩愈传说孟州市6 Ⅰ-36 玄奘传说偃师市7 Ⅰ-37 列子传说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州市管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县8 Ⅰ-38 妙善观音传说平顶山市新华区,宝丰县9 Ⅰ-39 吴道子传说禹州市10 Ⅰ-40 张良传说禹州市11 Ⅰ-41 马文升传说禹州市12 Ⅰ-42 钟繇传说长葛市13 Ⅰ-43 陈实传说长葛市14 Ⅰ-44 灯谜[安阳灯谜] 安阳市15 Ⅰ-45 传统儿歌[洛阳儿歌] 洛阳市涧西区传统美术(共计11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6 Ⅱ-32 传统糖塑[吹糖人] 开封市,滑县17 Ⅱ-33 烙画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18 Ⅱ-34 滕派蝶画开封市鼓楼区19 Ⅱ-35 登封木版年画登封市20 Ⅱ-36 黄石砚方城县21 Ⅱ-37 天坛砚(盘谷砚)济源市22 Ⅱ-38 刺绣[灵宝刺绣] 灵宝市23 Ⅱ-39 石雕[浚县石雕] 浚县24 Ⅱ-40 许氏屋兽与砖雕兰考县25 Ⅱ-41 水晶雕刻河南省应文玉文化研究院26 Ⅱ-42 古建筑彩绘[朱氏古建筑彩绘]郑州市金水区传统音乐(共计4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 Ⅲ-28 十盘渑池县28 Ⅲ-29 原武盘鼓新乡市29 Ⅲ-30 八音楼子周口市川汇区30 Ⅲ-31 古琴艺术[中州派]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传统舞蹈(共计10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1 Ⅳ-39 竹马舞[三家村竹马舞,常平对子马,苏羊竹马,朗公庙竹马]滑县,沁阳市,宜阳县,新乡县32 Ⅳ-40 霸王鞭(花棍舞)林州市,叶县33 Ⅳ-41 担经挑上蔡县,淮阳县,新密市34 Ⅳ-42 抬阁[东蔡庄高抬“故事”,崇阳垛子,五柳集抬阁]偃师市,洛宁县,原阳县35 Ⅳ-43 登封闹阁登封市36 Ⅳ-44 柳位高跷卫辉市37 Ⅳ-45 花伞舞[商城花伞舞] 商城县38 Ⅳ-46 狮舞[五花营狮子舞] 南乐县39 Ⅳ-47 南席老虎舞长葛市40 Ⅳ-48 弓子锣舞禹州市传统戏剧(共计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1 Ⅴ-30 坠剧(坠子戏)南乐县,郸城县42 Ⅴ-31 柳琴戏永城市43 Ⅴ-32 嗨子戏(耍孩儿)潢川县曲艺(共计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4 Ⅵ-12 蛤蟆嗡淅川县45 Ⅵ-13 渔鼓道情夏邑县,桐柏县,通许县,潢川县,商水县46 Ⅵ-14 画锅开封市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7 Ⅶ-21 岳家拳新乡市牧野区48 Ⅶ-22 南无拳洛阳市老城区49 Ⅶ-23 子路八卦拳(白拳)开封县50 Ⅶ-24 回族七式拳开封市顺河区51 Ⅶ-25 阴阳八卦拳武陟县52 Ⅶ-26 马坡八卦掌沁阳市53 Ⅶ-27 太乙拳郑州市管城区54 Ⅶ-28 杨家枪南乐县55 Ⅶ-29 摔跤[沈氏摔跤] 郑州市金水区56 Ⅶ-30 梅庄马戏清丰县57 Ⅶ-31 赵庄魔术宝丰县58 Ⅶ-32 转秋[孙氏十六挂转秋] 洛阳市洛龙区59 Ⅶ-33 中原民间游戏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传统技艺(共计2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0 Ⅷ-51 阮制作技艺河南省艺术研究院61 Ⅷ-52 笙制作技艺洛阳市老城区62 Ⅷ-53 中原棉纺织技艺[老粗布织作技艺,黛眉手织布工艺]滑县,新安县63 Ⅷ-54 中原棉布印染技艺[捶草印花技艺,棉布豆花印染技艺]陕县,灵宝市64 Ⅷ-55 中原养蚕织绸技艺[拐河丝绸织作技艺,鲁山绸织作技方城县,鲁山县艺]65 Ⅷ-56 装裱修复技艺河南博物院,开封市顺河区66 Ⅷ-57 金属捶锻工艺洛阳市高新区67 Ⅷ-58 合伯宝剑煅造技艺舞阳县68 Ⅷ-59 青铜器制作技艺[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伊川县69 Ⅷ-60 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李氏金镶玉工艺]郏县70 Ⅷ-61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登封市71 Ⅷ-62 布鞋手工制作技艺[毛底布鞋手工制作技艺]商城县72 Ⅷ-63 浚县木旋玩具制作技艺浚县73 Ⅷ-64 卢仝煎茶技艺济源市74 Ⅷ-65 大周黄蜡制作技艺长葛市75 Ⅷ-66 醋酿造技艺[米醋制作技艺,王勿桥醋手工制作技艺]滑县,正阳县76 Ⅷ-67 酱菜腌制技艺[大有丰酱菜腌制技艺,三园斋味合酱菜腌制技艺,莫家酱菜培制技艺]商丘市睢阳区,柘城县,杞县77 Ⅷ-68 酒酿造技艺[大湖九河黄酒酿造技艺,黄酒酿造技艺,赊店老酒酿造技艺,王氏烧酒酿造技艺]鹤壁市山城区,邓州市,社旗县,扶沟县78 Ⅷ-69 牛羊肉烹制技艺[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制作技艺,何记牛肉制作技艺]开封市顺河区,扶沟县79 Ⅷ-70 荥阳霜糖(柿霜糖)制作技艺荥阳市80 Ⅷ-71 大槽油制作技艺鲁山县81 Ⅷ-72 中原烹饪技艺(豫菜)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传统医药(共计8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2 Ⅸ-7 烧伤疗法[黄家烧伤药膜,烧伤自然疗法与自然烧伤膏,潘氏烧伤传统疗法]三门峡市湖滨区,洛阳市,杞县83 Ⅸ-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张氏喉科,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纯德堂口疮散,杜氏口疮治疗技法,杨氏珍珠散治疗口疮技艺]柘城县,浚县,洛阳市老城区,卫辉市,开封市84 Ⅸ-9 中医正骨疗法[快庄李氏中医正骨,刘氏正骨,陈氏正骨,杨家正骨疗法]浚县,漯河市郾城区,武陟县,商水县85 Ⅸ-10 中医外科[张八卦中医外科,世医堂中医外科,买氏中医外治疗法]民权县,濮阳县,周口市川汇区86 Ⅸ-11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新乡市87 Ⅸ-12 针灸[贵氏针灸] 新乡市凤泉区88 Ⅸ-13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症疗法新蔡县89 Ⅸ-14 李氏眼药通许县民俗(共计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0 Ⅹ-18 九流渡添仓会浚县91 Ⅹ-19 王海鳌山灯会濮阳县92 Ⅹ-20 仓颉庙会南乐县93 Ⅹ-21 老君山庙会栾川县94 Ⅹ-22 上巳节新郑市95 Ⅹ-23 薛氏宗祠祭祖仪式修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7项)[3]民间文学(共计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2 大禹神话传说登封市2 Ⅰ-16 牛郎织女传说鲁山县传统美术(共计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 Ⅱ-2 黄河澄泥砚[存献澄泥砚] 温县4 Ⅱ-4 泥塑[淮滨泥塑(小叫吹),郸城泥塑,赵恩民泥塑,王忠富泥塑]淮滨县,郸城县,郑州市管城区,鲁山县5 Ⅱ-9 民间剪纸夏邑县6 Ⅱ-11 豫北木版神像画[小杨庄木版年画,刘氏木版年画]获嘉县,濮阳市高新区7 Ⅱ-14 桃核雕花工艺[桃符制作] 遂平县8 Ⅱ-21 香包郑州市金水区备注:Ⅱ-4原名称为“柘城李秀山泥塑”,更名为“泥塑”;Ⅱ-11原名称为“滑县木版年画”,更名为“豫北木版神像画[滑县木版年画]”;Ⅱ-14原名称为“东岸桃核雕花工艺”,更名为“桃核雕花工艺”。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豫政[2009]45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9.06.12【实施日期】2009.06.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豫政【2009】4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9项),现予以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为建设文化强省、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九年六月十二日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9项)一、民间文学(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Ⅰ-19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2Ⅰ-20许由的传说(登封市)3Ⅰ-21潘安的传说(中牟县)4Ⅰ-22河图洛书传说(孟津县、洛宁县、巩义市)5Ⅰ-23洛神的传说(洛阳市、巩义市)6Ⅰ-24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7Ⅰ-25韩湘子传说(孟州市)8Ⅰ-26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9Ⅰ-27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10Ⅰ-28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11Ⅰ-29杞人忧天传说(杞县)12Ⅰ-30夸父神话(灵宝市)二、传统美术(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Ⅱ-20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14Ⅱ-21香包(郑州市二七区)15Ⅱ-22面塑(洛阳市)16Ⅱ-23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7Ⅱ-24苏奇灯笼画(安阳县)18Ⅱ-25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内黄县)19Ⅱ-26清丰彩灯(清丰县)20Ⅱ-27聂氏麦杆画(清丰县)21Ⅱ-28顺店刺绣(禹州市)22Ⅱ-29沈丘顾家馍(沈丘县)23Ⅱ-30淮阳泥泥狗(淮阳县)24Ⅱ-31黄河古陶(浚县)三、传统音乐(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25Ⅲ-20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26Ⅲ-21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27Ⅲ-22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28Ⅲ-23桐柏山歌(桐柏县)29Ⅲ-24淅川锣鼓曲(淅川县)30Ⅲ-25锣鼓十八番(潢川县)31Ⅲ-26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32Ⅲ-27丹江号子(淅川县)四、传统舞蹈。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文化厅•【公布日期】2017.09.05•【字号】•【施行日期】2017.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文广新(文化)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管理工作,我厅制订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9月5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是指经省文化厅认定命名的,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传习、传播等任务,具有示范性的展示馆、传习所。
第三条申请设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各级文化部门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托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的综合性或专题性展示馆、传习所;2、具有独立法人资格;3、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保障运行的经费;4、具有固定且适宜的馆舍,展示馆有专用的展厅(室)、库房和相关设施,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展品数量不低于500件(套);传习所有专用的传习场所及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建筑面积不少于150㎡;5、具有从事展示、传习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6、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要求;7、免费向公众开放;8、社会效益好,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第四条申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应当向所在地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文化主管部门经过实地考察和论证后提出初审意见,向省文化厅进行申报,并提交设立申请书、办馆场所、藏品证明、初审意见等材料。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是民族文化的摇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孕育河南民族文明的源泉之一。
根据河南省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有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歌舞、说唱、传统游戏、传统手艺等多个领域。
如歌舞类,名列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榜首的是凤求凰、蝴蝶双飞、缰绳舞、索马里舞、苞谷歌、鼓舞舞、走桑舞、花歌、梁山跳大绳等。
歌舞代表着河南省文化的多年发展,在拉力传统文化的形式化表演方面成就卓越。
说唱类,与中原地区相关关系密切的书吟、送别、农歌等,在河南的表现形式较多、内容较丰富,既有以黑话为主要形式特有的押韵说唱,也有河南开山文化中激情飞扬,民族情调浓郁的高兴歌,以及“三百六十行”四大市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等。
传统游戏类,涉及追打拏打、押菊、擀面杖、丢沙子、抛玉葱头等休闲传统游戏;传统手艺类,河南拥有着众多的传统手艺,如刺绣、制棉、庙会服风和饰仪、土塑、木制、竹制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手艺师的独特的艺术传承至今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明,河南拥有着千百年积淀出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传统文化蕴涵,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要充分挖掘、利用河南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河南民族文化,以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6.27•【字号】豫政办〔2016〕113号•【施行日期】2016.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1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6月27日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精神,推动全省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就推进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相结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导向,服务大局。
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2.以人为本,对接需求。
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促进供需有效对接,真正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服务基层、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份)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省份排列)国家级2006年7月5日中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国家自然遗产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是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采取的重要举措。
这30个遗产名录中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等17处国家自然遗产,以及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设立,将使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和管理建立在国家遗产名录、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世界遗产名录三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与支持的遗产保护方式之一,也是中国遗产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
2007年5月23日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发布第一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首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共14项,其中民间文学1项、民间音乐2项、民间舞蹈1项、曲艺2项、民间美术1项、传统手工技艺6项、民俗1项。
农六师申报的曲艺(迷糊戏、新疆曲子戏)、民间美术(蛋壳画)、传统手工技艺(碱蒿子烧制土碱、哈萨克毡绣和布绣、酸菜、哈萨克民间医药)名列其中。
碱蒿子烧制土碱、酸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六师新湖农场选送。
2008年1月21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日前公示首批珍贵古籍名录,江苏共有314部古籍入选,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
其中包括我国现存最早的兽医专著,以及全国仅存的一部《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等。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从2007年11月开始启动,当时有4000余部古籍和112家单位参加申报。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公布。
一共有510项,再加上有一部分和第一批名录的合并项目147项,将一并公布。
这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将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北京市2006年12月21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48项传统文化、技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科教文卫Kejiaowenwei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宋艳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与创新实践的历史见证。
河南的非遗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
保护好、传承好非遗对发扬中原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省非遗保护传承的基本现状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成立了省、市级非遗保护中心,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保护体系。
据统计,河南省目前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代表性传承人12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28个、代表性传承人832名,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62个、代表性传承人3445名,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272个、代表性传承人9600名。
河南非遗种类齐全,这些项目广泛地分布于省内18个地市。
目前,河南各种非遗传承保护情况总体来说分三种。
一是有实用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在特定地区作为特色产品生存下来,如杜康酿酒工艺、宝丰酒酿造工艺、钧瓷烧制技艺、汝瓷烧制技艺、唐三彩、汴绣工艺、武陟油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采制技艺、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等。
二是随着时代变迁,没有市场濒临失传的,如传统曲艺中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曲艺杂耍等。
因为人们生活中有了电视、电游、电媒及各种现代新兴的娱乐平台、娱乐方式,对传统的戏剧、曲艺失去了兴趣。
三是传统手工制作被工业生产所替代,如传统木匠、竹编、灯笼画等传统手工制作。
因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有了更为实用和便捷的替代品,使得相关技艺逐渐失传。
二、河南省非遗传承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传承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河南省国家级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92岁,年龄最小的44岁,年龄跨度达48岁。
在年龄跨度中各年龄段分布也不均匀。
随着年龄的增加,传承人所掌握的技能种类也呈缩减趋势。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报2024年度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省直补助资金艺术创作项目)的通知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报2024年度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省直补助资金艺术创作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23.11.28•【字号】•【施行日期】2023.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报2024年度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省直补助资金艺术创作项目)的通知省直文化艺术单位:为加快构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河南艺术事业繁荣,扶持引导省直文化艺术单位的艺术事业发展,依据《河南省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科〔2019〕8号)《河南省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省直补助项目管理办法》(豫文旅财〔2019〕12号)精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2024年度省直艺术创作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为做好省直补助资金艺术创作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任务,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申报主体省直文化艺术单位。
三、扶持范围(1)舞台艺术创作类大型舞台剧目艺术类型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歌舞剧)、杂技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主题晚会等艺术表演形式。
中型舞台剧目艺术类型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歌舞剧)、儿童剧、杂技剧、木偶剧、小剧场戏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主题晚会等艺术表演形式。
小型舞台剧目艺术类型包括:小戏曲、独幕剧(含戏剧小品)、小歌剧、小舞剧、音乐(含独奏曲、重奏曲、室内乐、民乐小合奏、歌曲、合唱)、舞蹈(含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曲艺短篇(含曲艺小品)、木偶、皮影、杂技、魔术等。
(2)加工提高类加工提高类原则上只针对大型、中型舞台艺术类剧目和作品。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书

附件2
第四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书
项目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人姓名:
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省直单位:
河南省文化厅
二○一七年三月
填表说明
一、封面“项目类别”、“项目编号”及“项目名称”按已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文件中的类别、编号及名称规范填写。
民间文学(Ⅰ),传统美术(Ⅱ),传统音乐(Ⅲ),传统舞蹈(Ⅳ),传统戏剧(Ⅴ),曲艺(Ⅵ),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Ⅶ),传统技艺(Ⅷ),传统医药(Ⅸ),民俗(Ⅹ)。
如:吕村战鼓舞,项目类别为传统舞蹈、项目编号为Ⅳ-20、项目名称为吕村战鼓舞;
二、“荣誉称号”栏中,填写传承人曾获得的荣誉称号,如“工艺美术大师”等,如无可不填;
三、“个人简历”栏中,简要填写传承人的工作、学习情况;
四、“传承谱系”栏中,填写项目清晰的传承脉络。
五、“学艺与实践经历”栏中,应填写传承人与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艺及实践经历情况。
六、“技艺特点”栏中,应填写传承人独特的技艺表现形式等。
七、“个人成就”栏中,应填写传承人所获得的奖励、表彰及著作和科研成果等。
八、“为该项目保护传承所做的其他贡献”栏中,如无可不填。
九、“文化行政部门推荐意见”栏中,须明确表示“同意推荐”并加盖公章。
十、“专家评审委员会推荐意见”栏中应填写专家评审意见。
在“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栏中应填写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级参评专家的“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等信息;
十一、《申报书》中除签字盖章外,一律用电脑填写打印;
十二、专家签字、盖章不得复印。
—14—
—1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年金实施意见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年金实施意见的通知佚名
【期刊名称】《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8(000)019
【总页数】3页(P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6
【相关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1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J],
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J], ;
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 [J],
4.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直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J], ;
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年金实施意见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

一、职能简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9年12月31日经省编委(豫编办[2019]104号)文件批准在河南省群众艺术馆正式挂牌成立,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一)拟订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
(二)组织实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三)承担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名录申报及数据库建设。
(四)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交流、业务培训等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2009年1月经自治区编办批准成立,2009年3月正式挂牌,为自治区文化厅直属处级事业单位。
中心设四个部室,编制25人。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要承担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联络交流。
2宗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整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传承草原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3职责拟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制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具体组织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工作;跟踪检查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具体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类世界遗产项目申报工作;负责对全区基层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从业人员的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和管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库等。
4各部室职责按照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关于撤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组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的批复》规定:非遗中心内4个科级机构,为办公室、培训部、业务部、技术部,各部室职责如下:办公室: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的落实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豫政办[2006]104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6.12.15
【实施日期】2006.1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2006〕104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
为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它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法律、法规,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精神,参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目的
(一)推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二)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贡献,展示河南和中国人文传统的丰富性。
(三)提高全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豪感,促进全社会的文化认同,扩大包括中原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宣传和影响。
(四)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五)配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履行,促进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申报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大类: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申请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范围主要包括:
(一)口头传统。
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