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目前经济形式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国务院经济金融小组
第三周
关于中国目前经济形式的分析
一、通胀是否到顶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时时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从最基本的费雪方程可知:MV=PY,若假设货币流通数度不变,1990-1999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从1.5万亿增长到12万亿,增幅为7倍。在1990-1999年这10年间,中国的GDP从2.2万亿增长到8.8万亿,增幅3倍。经济的增幅落后于货币的增幅,所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90-1999年的10年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恰好上涨100%。
那么,1999年以来,情况如何呢?2008年,中国的GDP预计达到29万亿,相比1999年增长不到2倍(从8.8万亿到29万亿已超过3倍)。但是,按照货币供应紧缩之后的数据,2008年,中国的M2将达到47万亿(假设年增幅只有16.5%),相当于1999年的近4倍,增幅接近300%。这同样是一个货币供应远快于经济增长的时期。想一想吧,短短9年时间,中国的货币增加了近37万亿,远远超过了经济实体的增长速度,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通胀尚未到顶。
注:本部分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
(这里使用费雪方程有误。即使假定V 不变,要想得出有关通胀率的结论,需比较货币供应的增幅和实际GDP的增幅,因为Y是实际GDP。只有当我们认为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将越来越高于实际GDP的增长率,才能说我们预期通胀率尚未见顶。)
二、经济增长是否放缓
出口、投资、消费一直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以下将从出口,消费和投资三个角度分析中国经济是否将放缓
(1)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的出口业将严重受到影响,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将有较大幅度减少,中国势必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但短期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由于出口减少的影响,将有放缓的可能。(同意。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定量分析,比如, what is the worst-case scenario?)(2)从消费的角度看,由于中国目前尚未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与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投资环境不完善,使得储蓄率偏高,城乡居民不敢消费的情况仍比较突出。(医疗保障与社会保障体系确实极需改善)
(3)而从投资角度看,工厂及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不过其增速现在已开始减弱。贷款申请获批变难,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感受到了政府从去年末开始实施的紧缩信贷措施的影响。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目前压力已比三个月前要轻许多),一些公司利润下降(给定疲弱的需求,进一步下滑在所难免),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也因此减少。
中国社科院10月10发布的《2008年秋季报告》预测,2008年CPI将上涨6.5%,2009
年CPI将上涨4.5%(从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与广度来看,该预计似乎过高)。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GDP增长率为10.1%左右(除非政府出台全方位刺激经济的政策,否则2009年10.1%的增长估计过于乐观)。
报告预计2009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124820亿元左右,增长率为17%。2008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30%和22.6%左右;全年外贸顺差将略低于上年,达到2510亿美元左右。
汇丰(HSBC)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屈宏斌也表示,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已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我们已看到有迹象显示中小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
三、次贷危机对中国有重大影响
打击市场投资者信心。次贷危机会引发市场投资者信心低落,对风险类资产的偏好度降低。欧美股市大跌就是这种悲观情绪的集中体现。同时,次贷危机会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减息预期增加,导致美元汇率可能受到打击(怪的是,美元近期无比坚挺。据大摩的王庆分析,这是因为美国的问题早已显现,这就是为什么美元几个月前猛跌的原因。
现在投资者发现欧洲情形也不比美国好,而且还不知有多少问题有待暴露,所以纷纷抛售欧洲货币。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也导致澳元、纽元、加元的大幅贬值。)。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很有可能再度降低利率,减轻次级债各方压力,缓解危机升级。
比如,国际对冲基金大规模减持银行股的报道就动摇了银行股的持股信心。前期中行、工行本身没有技术性下跌整理的要求,但受银行股持股信心动摇的影响,明显有资金主动性杀跌。虽然中国股市相对独立,但经过今年几次“事件”的关联,已经在很多投资者心中建立起了比较强的联系。(中国的各大银行持有的外国公司和机构债劵不够透明,投资者信心不可能不动摇。)
GDP增长率+CPI/名义GDP增长率/M2增长率
下面是张磊、张冬洋同学做的关于货币供应量和GDP增长率和CPI之间的一个最小二乘回归。由此发现在最近几年的季度M2增长率和CPI环比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年度数据来看M2对CPI还是有效的,而且单从货币供应量的数据上来看央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似乎也不存在。所以我们觉得维持货币的中性还是有必要的,转而通过其他财政政策等控制CPI。同时从数据上来看CPI环比的确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若想证明这不是货币政策导致的,还需要9月份的CPI指标)
一、M2,GDP&CPI年度和季度数据及图表
数据来自于中经网,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核对。其中GDP采用的是名义GDP值(建
议先将GDP和M2取对数,这样可以使cycle部分more stationary)。
二、计量结果分析:
1、第一部分计量结果显示:样本采用从1991-2007年的年度数据,从而得到的M2和CPI,GDP 之间的关系,可以清楚的看到M2和CPI,GDP的增长率基本上呈现出同向的变化;
并且R-squared的数值可以看出拟和程度较高,M2对CPI、GDP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这几个变量都有可能是 I(1)变量,那样会涉及到Spurious Regression 的问题),即通过M2对CPI 、GDP所呈现变化的一致性,反映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有效的;
2、第二部分计量结果显示:当样本的选取为2000Q1-2008Q2的季度数据时,得到的M2和CPI,GDP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点分析:
(1)我们发现无论滞后的还是无滞后项CPI和M2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如果使用Monthly data,可以试试10-month lag,
(2)进一步考虑,对季度的M2和名义GDP做HP滤波处理以消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但从GDP、CPI增长的趋势图看出,潜在名义GDP增长率和潜在M2增长率之间差距在缩小;
3、(1)这里我们用的是货币数量论的模型PY=MV,假定V不变,取对数求导可得到回归模型,回归并不理想,进一步改进我们可以用不同时段的数据回归,但图像已经很直观的显示:从时段上看,GDP与M2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说明控制货币供应量对名义GDP增长有一定调整能力;
(2)前面假定V不变,假定不合理,“中国之谜”说我们的货币流通速度在减少(同意)。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假定货币数量论成立,那么中国的货币流通增速一直是负数(货币流通增速=潜在名义GDP增长率-潜在M2增长率),的确说明了“中国之谜”在中国存在。但是这个趋势逐渐得到控制,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潜在名义GDP增长率与潜在M2增长率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缩小的。可以进一步参考《经济研究》上的一篇文章: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