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简答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简答

1、城市: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居住区: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片段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5、居住组团:城市中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居住小区: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9、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10、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11、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12、历史文化名城: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13、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4、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15、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

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二)《第四版》下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二)《第四版》下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二)《第四版》下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一)《第四版》下15道名词解释+21道简答题+4道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2.城市生态规划是生态规划再城市地区得到具体化,其与生态规划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3.生态适宜性指土地生态适宜性,指由土地内在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对特定用途的适宜或限制程度。

4.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5.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政府为使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6.城市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是指城市或者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

7.七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中前期工作的通道路、自来水通、电通、排水通、排洪通、电讯通、煤气管通及平整土地等的基础建设。

8.图底理论从分析建筑实体和开发虚体之间的对比关系着手,试图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的组织加以分析,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9.《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是在国际宪章中较早提出保护历史古迹及环境完整性的文件。

10.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城市开发:是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品质,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利益或环境效益的目标。

1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建设单位在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用、划拨土地前,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项目位置和范围符合城市规划的法定凭证。

1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有关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是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是建设活动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部分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改进: a、山墙错落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周边布置: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5.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9.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1.运用轴线法则。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部分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改进:a、山墙错落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周边布置: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5.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9.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1.运用轴线法则。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名词解释部分1、⽇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底层获得不低于⼆⼩时的满窗⽇照⽽保持的最⼩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地总和和占该⽤地⾯积的⽐例。

4、⼟地使⽤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地的关系⽽采取的⼀种⽅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域⽤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规模的居住⽣活聚居地和特城市⼲道或⾃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规模(30000--50000⼈)相对应,配建有⼀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该区居民物质与⽂化⽣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个国家或⼤城市⾥主要商业活动进⾏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个⼩区的总建筑⾯积与⽤地⾯积的⽐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新建的建筑总⾯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积的⽐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道路交通、地⾯排⽔、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的综合要求,对⾃然地形进⾏利⽤、改造,确定坡度、控制⾼程和平衡⼟⽯⽅等⽽进⾏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群健康和⽣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地使⽤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地性质、使⽤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题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的基本特征?()A.人口集中B.经济活动多样化C.社会组织复杂D.地理位置偏远答案:D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包括以下哪项?()A.工业化B.农业现代化C.信息技术发展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D3.以下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B.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C.区域发展对城市发展没有影响D.城市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答案:C二、填空题1.城市的三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2.城市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____、____、____等不同阶段。

答案:初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3.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

答案: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指人口、经济、生活方式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和集中的社会现象和过程。

2.城市形态: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包括城市的形状、大小、结构和功能分布等。

3.城市功能区:指城市内部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功能划分的地域单元,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

答案: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空间结构紧凑、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特殊。

2.简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案: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简述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城市发展的阶段包括初期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成长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和成熟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

初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较慢,成长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成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趋于稳定,城市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A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B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C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D 以上都是2、以下哪项不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A 综合性B 政策性C 前瞻性D 单一性3、城市用地分类中,工业用地属于()A 居住用地B 公共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D 仓储用地4、城市道路系统中,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为()A 30-50km/hB 50-80km/hC 80-120km/hD 120km/h 以上5、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500-800mB 800-1000mC 1000-1200mD 1200-1500m6、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属于()A 生产绿地B 防护绿地C 附属绿地D 公共绿地7、以下哪种规划属于法定规划()A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B 城市总体规划C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D 城市概念性规划8、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B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C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D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9、城市规划中,“一书两证”指的是()A 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B 项目建议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C 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D 项目建议书、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证10、城市功能分区中,商业区通常位于()A 城市中心B 城市边缘C 城市工业区内D 城市住宅区附近11、城市规划中的“五线”控制不包括()A 红线B 绿线C 蓝线D 紫线E 黄线F 黑线12、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A 建筑设计B 空间环境设计C 景观设计D 道路交通设计13、以下哪种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城市的紧凑发展()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田园城市模式1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是()A 保护文物古迹B 保护历史街区C 保护传统风貌D 以上都是15、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是()A 生态环境保护B 生态系统平衡C 生态功能分区D 可持续发展16、城市交通规划中,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A 增加道路面积B 发展公共交通C 限制私人汽车使用D 优化交通管理17、以下哪项不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A 旧区改造B 基础设施更新C 历史文化保护D 城市新区开发18、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是()A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B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定C 城市政府的政策D 城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20、以下哪种规划方法强调公众参与()A 系统规划法B 理性规划法C 交往规划法D 综合规划法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1城市绿地在进行规划布置时应注意哪几点?1 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

要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绿化特点与城市总体布局统一考虑,并且把自然和人文景观容纳到城市绿地系统之中。

2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

规划时将绿地在城市中均衡分布并连成网络系统,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并与城郊构成完整的整体。

2 简述世界上六大城市带?1 美国东北大西洋沿岸波-士-华城市带2 北美五大湖区城市带3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4 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城市带5 欧洲西北部城市带6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3简答城市交通的特点?1 车辆行人错综交织,但从对象来说可为客流和物流2 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数量虽时间而变,且有规律性3依据交通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有不同要求4 道路交通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重点5 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必须统一考虑4历史地段保护可归纳为哪几方面内容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5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依照内容分为哪几个方面答: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6进行城市用地质量综合评定,需注意哪几点?1.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主要是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的。

2. 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

3.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特性,抓住主导环境条件对之分析与评价。

4.用地评定要从环境的整体意义上考察它们相互的作用及其后果,综合地鉴定其利弊。

7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1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少占或不占良田,对一些需要经过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于城市建设的地段提出工程措施方案。

2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如防护堤、排水干管出口、桥梁和道路交叉口等。

3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

4合理的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

5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好城市用地分土方工程,考虑到填方、挖方平衡。

城市规划的原理试题答案

城市规划的原理试题答案

城市规划的原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为了()A.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B.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C. 增强城市文化特色D. 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答案:B2. 下列哪个原则不属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灵活性原则D. 排他性原则答案:D3.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指的是()A. 土地的买卖和租赁B. 土地的开发和使用方式C. 土地的所有权归属D. 土地的自然属性答案:B4.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 城市发展战略和空间结构布局B.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C.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D. 所有上述内容答案:D5. 城市规划的实施阶段需要重点关注()A. 规划设计的创新性B. 规划方案的审批流程C. 规划的监督和评估机制D. 规划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城市规划的功能包括()A. 指导城市合理发展B.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C. 保障居民基本权利D.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A, B, C2. 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空间”包括()A. 公园B. 街头绿地C. 自然保护区D. 居民小区内的花园答案:A, B, C3. 城市规划的参与者包括()A. 政府机构B. 专业规划师C. 市民代表D. 商业开发商答案:A, B, C, D4.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道路网络布局B. 公共交通系统C. 非机动交通设施D. 交通安全管理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

()答案:错误2. 城市规划只需要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而无需关注环境保护。

()答案:错误3. 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更新。

()答案:正确4. 城市规划的实施阶段不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城市规划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答:城市规划是一种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和综合部署的活动,它涉及到土地使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多个方面。

同济大学考研真题—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考研真题—城市规划原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同济大学2023年年年城市计划原理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普通不超过150字)
1、简述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城市空间布局组织关系。

2、从体现城市土地经济价值角度简述城市用地分布特征。

3、简述城市特色构成要素及保护对策。

4、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5、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6、简述芒福德区域思想。

7、简述“大伦敦计划”的主题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计划的借鉴作用。

8、为什么要控制住所区的容积率和建造密度。

9、为什么住所建造布局要考虑朝向和日照间距。

二、论述题(每题20分,普通不超过200字)
1、论述不同交通政策(如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大容量轨道交通为主,或以私人小汽车为主)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互动关系。

2、城市计划为什么和如何对于城市建成环境举行开辟控制的。

3、为什么住所区道路计划主张分级衔接和通而不畅。

第 1 页/共 1 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简答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简答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简答1有机疏散理论:341)、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

2)、由于城市功能产生某种力量,而使城市句有一种膨胀的趋势当分散的离心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的现象。

3)、有机疏散的过程存在正反应和逆反应,能逐渐把城市的紊乱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

而这两种作用将在城市内部产生出对日常活动的功能性集中,而这些集中点又产生有机的分散。

4)、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的干线上,使其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

5)、他的思想可以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2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240码(1码=0.9144米)。

中央是一个面积约145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 个区。

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3三区六线:“三区”就是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三大类型地区的规模和范围;“六线”就是确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镇中心区、主要工业区等位置、规模,建立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等4、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1)5、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网上找的)一、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规划 简答题

城市规划 简答题

城市是怎样形成的?(1)从社会发展史和经济史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起源于农业和手工业相脱离的社会大分工(2)城市产生完全是阶级斗争的结果a从人类起源及发展历程私有制—阶级分化奴隶产生—国家出现b吴越春秋《吴越春秋》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3)人对自然祖先、神明的崇拜,导致对山川,庙宇的崇拜,让后人民集聚在一起祈祷,慢慢形成了城市。

2现代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1)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2)工业化带来人口布局的变化(3)城市与环境(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3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形态发展、政治体制发展、经济发展、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来促进城市发展4‘田园城市’理论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有哪些影响?(1)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2)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思想(3)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都提出见解5‘雅典宪章’的时代局限性?《雅典宪章》中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交通、游憩。

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但实践证明,过于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联系,不注重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的平衡6 社会学批判对城市规划有哪些促进意义?(1)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让政客和房地产商获利,让建筑是得意,而平民是旧城改造的牺牲品,这绝不是城市的更新(2)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重要的是,从专业理论的角度出发,由过去集中讨论如何做好规划转到‘为谁做规划’(3)对规划决案过程和文化模式的探讨,保证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7、谈谈你对‘和谐城市’的理解?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

当这几项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开始相互协同,视线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历史与未来发展的和谐,这样的城市便是和谐城市8和谐城市的价值观体现在哪些方面?答3个方面(1)人与自然环境和谐;是对现代工业文明战胜自然环境的哲学理念总的一次反思(2)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集团的社会和谐,居民的生活和谐。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城市规划简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知识问答1、在什么情况下要遵守城乡规划法?在两种情况下必须遵守城乡规划法:(1)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

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2、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哪些原则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规定:(1)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2)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

(4)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3、城乡规划法对单位和个人在城乡规划方面的权利、义务是怎样表述的?城乡规划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1、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2、城市更新:是对城市内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3、城市详细规划:是指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而提出的具体规划要求的地区性规划。

4、城市化:从人口学角度: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社会学角度来看: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经济学角度来看: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5、CBD城市中心:是指城市商业活动频繁,人流,物流高度密集的区域。

1、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答: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几个层次。

专项规划包括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绿化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工业用地规划,城市商业用地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修建性规划的作用及其特点?答:作用: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层次为依据,将城市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部署。

特点:①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计划性较强。

②城市空间,形象与环境的形象表达。

③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④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

3如何处理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答: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是城市总体布局和用地功能组织中最普遍和带有关键性的问题。

两者既要保证一定的联系又要保持适度的隔离。

一方面,为了生产和生活,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需要就近排至,以保证至哦那个上下班出行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的污染和干扰,两者有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保护距离。

4、居住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答:(1)住宅建筑规划:是居住用地规划最主要的部分;(2)居住用地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主要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并主要为本区居民服务;(3)道路用地规划:直接影响着居民出行的方便和安全;(4)公共绿地规划:可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防止噪音、挡风遮阳,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整洁、方便的大园林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答案一一.填空(0.5×50=2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 2008 年1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分别为总则、城乡规划的制定、城乡规划的实施、城乡规划的修改、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

2.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申请与受理、审查、决定。

3.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

5.村镇规划的编制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6.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分为10 大类、 46 中类、73 小类,其中M代表工业用地、S代表道路广场用地、T代表对外交通用地。

7.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除水域和其他(E)类外的其他九大类用地。

8.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2.5m ,纵坡不应大于 2.5%。

9.大于20万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大于等于 50~100 年。

10.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组成:《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11.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

12.“十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

自 2006 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 90 m2 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13.城市规划管理控制的主要途径是审核城市规划图纸、文本和各类建设工程图纸。

14.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 0.5 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 1.0 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 1.5 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 70 %。

15.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建设用地结构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20~32 道路广场用地8~15工业用地15~25 绿地8~15二.名词解释(5×6=30分)16.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法》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九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九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九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

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

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问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问答题

1、马丘比丘宣言与雅典宪章对比,它有哪些根本不同的新思想?〔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假设干组成局部;《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局部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与其比拟起来《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2、和谐城市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根底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开展和谐的城市开展模式。

在永续开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

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肯定程度,到达冲突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

“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根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开展,不相冲突。

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完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开展和谐,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和谐城市〞。

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根底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开展和谐的城市开展模式。

在永续开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

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肯定程度,到达冲突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

“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根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开展,不相冲突。

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完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开展和谐,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和谐城市〞。

3、城市规划的任务、工作的根本内容及工作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

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

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

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相互关系,以减少居住一工作、居住一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

(3)居住用地的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接近工业区时,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的间隔设必要的防护距离,为营造卫生、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

(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便于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

适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

(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

(6)居住区用地选择应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

(7)居住区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

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相配合一体安排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

4、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对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地质条件,包括: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等;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包括地面水体的面阔,水深,水位,流速,水质,流量等.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硫化度,硬度及动态等; (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水与湿度等; (4)地形条件,宏观上划分的地形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在小地区范围,包括山谷,山坡,冲沟,盆地,谷道,河漫滩,阶地等,与规划相关的地形条件还有:地面高程,各用地部位间的高差,坡度等.5. 城市用地选择适用性评价所涉及的方面是什么? 1),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对城市的影响,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关系到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城市对自然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加剧,形成热岛等不利城市气候环境,土壤结构改变,地面下沉,水质恶化,温室效应。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

3)、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

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6、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哪些布局方式?并论述其优缺点。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

一般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只要用地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此类城市形态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此类型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

2.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类型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

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城市组团之间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系统的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

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外围发展若干个小城镇,也称为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

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态最为极端的是城市组群式,常见于典型的工矿城市。

城市形态布局的形式的演变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7、城市整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建设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人类社区,促进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要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 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在面对城市错综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有赖于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又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驱动8、城市的发展的根本动因?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了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徒弟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

2,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聚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出现,增加了城市用地的类型。

3,城市与环境。

城市面积的扩展,使市民接触自然环境的距离愈远,工业在城市中必然对环境产生污染,致使城市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生产和人口的聚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工业的发展、工业门类的增加、科技的进步、多种产业的协作、科技的交流、使城市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9、城市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分为哪几类?(1)住宅用地: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甚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 地。

(3)道路用地:居作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

(4)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10. 城市规划宏观调控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表现在:①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②规范土地和房地产市场;③在符合社会总体利益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开发与使用;④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公众的利益。

11、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城市人口和社会系统构成城市的社会系统,一般可以从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文化系统构成、人口系统构成几个方面观察和分析。

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一是政治团体角度,二是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

城市中的政治团体是代表不同阶级或者阶层利益,或者特别集团利益的集体组织。

城市中的政权构成和行政管理受到各国各地区社会制度的影响。

城市人口系统的构成是城市社会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不仅涉及人群分类学,更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民族(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别、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组社会集团间的社会冲实与交融,以及他们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

城市人口系统主要指作为城市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原理和理论的分析。

狭义的城市文化指城市的精神文化。

城市文化系统由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使用和储存四个方面构成,涉及教育科研、文化传媒、咨询服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展览、体育卫生等。

12、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应忘记经济发展目标就是为人类服务,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

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各项特定的环境要求,都可以通过适用的规划技巧,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保护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并使之为大众服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新科学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等。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是时代文明的集中体现。

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设施的逐步现代化,同时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要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