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与科研道德问题探析
作者姓名马立杰
作者学号2120120396
学院名称机械与车辆学院
指导教师张君
学科专业机械工程
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与科研道德问题探析
6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涉嫌“抄袭剽窃”。此前不久,浙江大学原副教授贺海波盗用他人研究结果发表多篇论文。令人遗憾的是,贺海波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的名字也出现在这些“问题论文”上。
2009年两会前夕爆出的这两起院士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事件,再次将如何构建科研人员群体的学术道德问题拉进了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的视野。
200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原院长陈进作为“汉芯”系列芯片造假事件的责任人,被解除教授聘用合同、追缴相应科研经费。据介绍,陈进是在把自己购得的一块国际知名品牌芯片上原有标识打磨掉,再标上自己的标识,冒充“自主创新…民族品牌”。
2007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一名黄姓女博士,被查实其一篇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的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的行为——她居然根据自己想到的实验结果编造了所有数据。
近年来,中国高校学术“腐败”进入多发期,多种学术不端行为被揭发。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列举了七种学术不端行为并表态称对此“决不姑息”。《通知》列举了七种必须严肃处理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一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是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是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是伪造注释;五是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是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是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一、高校学术不端案例
年仅37岁便被破格晋升的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某某,2011年7月收到一封匿名网友举报的邮件,直指其2005年发表在《微生物学报》中的一篇文章涉嫌抄袭。匿名举报者同时把邮件发给了《微生物学报》编辑部。被抄袭的文章来自美国微生物协会旗下的学术期刊《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经过比对,李某某涉嫌抄袭的文章(以下简称李文)在摘要部分,与被抄袭文章(以下简称A文)中的观点与数据完全相同;在材料部分,A文中使用的是英国NCTC8164大肠杆菌,李文为购买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ATCC80739号大肠杆菌,A文中用的高压设备为美式设备,李文使用的是国内某研究所生产的设备,但其所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与A文如出一辙;在研究结果部分,李文中的图表只是在温度取值范围以及刻度间隔上与原文稍有不同,而数据表在格式和内容上则与英文文章完全相同;在分析与讨论部分,李文比A文的五个讨论内容少了一项,其余内容则完全相同;在参考文献部分,A文引用了46处文献,李文引用的全部15处文献中有
14条文献与A文相同。
剽窃是指将他人的科研成果或论文全部或部分原样照抄,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欺诈行为。它不仅包括对他人作品字句、内容的直接使用,也包括对他人学术论著的思想、观点、结构、体系等元素作为自己论著的基本元素加以使用并发表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不注明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出处来源而随意使用。
某高校研究生2009年所提交的学位论文的第三章因为引用过多(第三章共计1.5万字,直接引用约1.3万字),被外审专家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根据外审专家的意见,对该论文进行复制比审核后,决定不同意为该论文组织答辩。该同学对此非常不解,认为自己对所借鉴的成果进行了引用,不存在学术不端现象。
在学术研究中,对已有成果的了解是必需的,对已有成果的借鉴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是否适当引用就成为判断抄袭或借鉴的关键。正确的引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凡借鉴就要引用,引用就要对原出处进行明示;二是引用只能反映研究者对本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了解和借鉴,或反映已有成果与自己研究的关系,不能构成自己研究成果的主体内容。虽然人们对引用所占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尚无统一尺度,但很明显的情况是,该同学所提交的学位论文的第三章共计约1.5万字中,直接引用内容达1.3万字,占到85%以上,这一章也就不成其为该同学的研究成果,而主要是别人的研究成果。因此,专家的意见是正确的,学校的处理决定是有道理的。
陈某某于2008年在某经济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将该论文标题和内容的个别文字做了更改后,又于2009年在另一经济学刊物上刊出。经查,这二者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章。为此,后一刊物编辑部做出处理决定,认为陈某某属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前一刊物已经发表其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该刊,致使该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决定撤销陈某某的发表文章,停止陈某某投稿资格5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二、研究生科研诚信与科研道德现状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健康的学术氛围、科学的学术规范体系、良好的学术道德是推进学术研究发展繁荣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也决定着研究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近几年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前景令人堪忧。教育部原部长周济2009 年3 月在“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一查到底,要对学术不端行为“下猛药”,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道
德、学术道德教育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它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
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将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信息获得的便捷性为研究生科研工作与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也给现实科研诚信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强力冲击,以至于出现直接复制加粘贴就搞定论文的情况。据有关调查显示,互联网应成为当前研究生论文抄袭的主要来源。2007 年东北财经大学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 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高度相似,论文框架基本一致。2008年10月湖北某高校研究生贾某因剽窃他人论文被开除被校方正式取消他的研究生学籍。近年来,科研诚信问题的相关事例屡屡曝光,使得科研诚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三、研究生科研诚信缺失的基本表现
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学术人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职称、金钱等)。作为初涉科研领域的研究生,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 (1)侵占、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由于多种原因,一些研究生为了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2)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或引用的数据资料,这类失范行为较为普遍,有的研究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花较多的时间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于是便弄虚作假,篡改、伪造实验数据,“得出”理想的实验结果,进行学术造假;(3)雇佣“枪手”坐享其成,代写论文。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丧失道德规范的情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请人代写论文。一些研究生因自己写作能力差,于是请同学或从出钱请人撰写。有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也请人捉刀,如个别在职攻读学位的领导因工作忙、应酬多,其论文由政策研究室人员代写。剽窃别人文章。如有的研究生写课程论文,竟抄袭他人著作达万余字,其导师没有发现是抄袭的,就推荐给高等学报拟发表,后被发现而取消。有的研究生英文基础好,将国外学术刊物上的论文翻译出来,署上自己和导师的大名后寄给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后来,经专家审稿时发现为剽窃之作而被制止。有的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全部抄袭他人成果,经人检举出来后,而取消其学位。还有的研究生依仗自己的导师是大学者或校领导,斗胆剽窃成果,给导师脸上抹黑。挂名现象突出。一些研究生经常在未参加合作的研究成果署名,以便在评选优秀奖学金或单项奖学金以及其他评先时以文章数量取胜。弄虚作假。有的毕业研究生在择业时,将他人文章拿过来复印,采取偷梁换柱法,将论文上他人作者名字一贴换成自己的名字复印后交给用人单位。还有的研究生在撰写的文章上写作者简介时弄虚作假,将硕(博)士生署成硕(博)士,实际上是高校在读研究生,却署成“讲师”等职称头衔,以获取编辑部的信任。以上这些科研道德现象以及学术失范行为,充分暴露出部分研究生在诚信及科研道德上的问题是甚为突出的。
四、研究生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