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情境教育之美——《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感受李吉林老师的“力”的学问本着“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目的,我在心情也放假的时候,捧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
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手不释卷了。
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我了解到她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善于探索的老师。
从她的著作中,我感受到李老师身上有一种“力”,一种求真求实的研究力;她的学生身上有一种“力”,一种乐学乐写的学习力。
而这种“力”并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为了达到这种“力”的学问,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下而求索”!掩卷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敬意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被她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的精神所感染,所感动,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
细细地品位李老师教育的思想,更多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从李老师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的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要准备好把自己的全部追求和儿童的喜怒哀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是老师,我们为孩子的成功、进步、健康成长而感到快乐和幸福,为孩子的挫折、反复和遭受不良影响而感到痛苦、焦虑和不安。
孩子的欢乐就是我们老师的欢乐,孩子的不幸就是我们老师的不幸。
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吗?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
用心做教育,就要不断学习教育大家的智慧,借鉴好的教育方法,让自己变成一个智慧型老师,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读书学习机会,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让自己快乐读书,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
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
情境教育的诗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冷丽丽即墨二职中专《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冷丽丽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编著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从中获益非浅。
我被李吉林老师的探索精神所感动。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李吉林老师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发现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上的问题,她主动要求到一年级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经过二十多年的创造性探索,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那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
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因重认知轻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境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有关语文教学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纷争,将语文教学导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情境教育受到教育界一致好评。
情境教育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获得全国教育专家的好评。
李吉林老师为构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新模式作出很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李吉林老师在进行这次素质改革时,已是40岁的中年女教师。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样一个无情感的活动结构,李吉林老师主动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学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文章和名著;她从《小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她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道了意境说,她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美国的《课堂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名著。
她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开展了情境教学的初步研究,在情境教学的起步阶段,李老师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迅速提高,采用了“运用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带入情境,为学生提供题材”;她多次带领学生跨出校门,到河边、田埂上、树丛中、公园里,去寻觅,去感受;李老师优选各种场所,使孩子们流连忘返;她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各种事物,让孩子们领略到时情境的诗情画意,孩子们的作文水平迅速提高。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情境教育是一种以创造情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式,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一篇名为《情境教育的诗篇》的文章,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生动地表达了对情境教育的思考与感悟。
这篇诗歌以清新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触,勾勒出情境教育的美妙景象。
作者通过描绘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场景,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诗中描述了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情境教育的情景,大自然的风光和种种生物成了学习的伙伴,学生们在自然的怀抱中快乐地探索、学习和成长。
作者的笔触仿佛化作了清风,吹拂着读者的心灵,引发了我对情境教育的深深思考。
诗中,作者提到情境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们不再是桌前的被动听讲者,而是积极地观察、思考和探索。
舞动的树叶、欢快的小鸟,不仅仅是景色的装点,更是学生们学习的资源和启发。
他们可以观察小鸟的行为,发现规律;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学习如何与之相处;可以在自然中创作、写作,释放自己的想象力。
情境教育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诗中还提到情境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质。
情境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宽广的舞台,让他们能够亲近大自然,感受到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
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们可以用心灵去感受,用情感去体验,用笔触去描绘。
与此同时,情境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坚韧与耐心,在挑战中培养他们的毅力与坚持,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学会尊重和珍惜。
读完这篇诗篇,我深受启发。
情境教育的美与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更体现在培养全面素质和人文精神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重视的往往是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成绩。
而通过情境教育,学生从被动消受者转变为积极创造者,他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情境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更能够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最近拜读了《情境教育的诗篇》,我深深地被李吉林老师的研究精神与敬业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被情境教育理论深深的吸引。
在情境教育理论中,提倡教育要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大情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展现;无论是借助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艺术地将情境再现在学生面前,还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戏剧化地将自己融进情境中;也无论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学生的脑海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情境教学让儿童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
孩子们”情动而辞发”,境现而思扬,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和学生的心情美起来。
情境教育理论主张在真实的情境中启发学生、吸引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
情境教育饱含了教师对孩子的挚爱与奉献。
在一片炽热的爱心下,老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表达、爱上语文。
情境教育理论同样适用于数学教育。
如何创造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生存、生长和发展的背景,要想准确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当把握该知识的意义所在和适用范围,而仅从知识的外在表现和抽象形式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理解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理解知识。
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习真正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即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操作活动情境。
在这里我个人比较喜欢悬念情境,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指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急于知晓下文的迫切心理,悬念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024年学习情境教育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学习情境教育心得体会近日我读了各省优秀课改经验后,使我对课改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
认真阅读后我被李老师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所感动,也被“情景教育”深深吸引。
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纽带。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理性,忽略情感,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从而使学生难以形成热烈的情绪,难以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
情境教学中提出以“情”这纽带有利于缩短这种心理距离。
以“生活”为源泉。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
现实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育教学同样要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
像李老师也是领着孩子走进周围世界,去感受客观外物的丰富和多姿多彩,而这种源自生活获取的真切的感受和画面,在儿童书面表达中取得了成功,李老师验证了这一点生活是最大的资源库,他可以带给我们一篇篇生动习作。
情境教学缩短了心理距离。
在情境教学中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景,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再认真学习情境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试着用情境教学法,努力让学生快乐的学语文。
第二篇:情境教育心得体会前不久,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揭晓。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凭借《情境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荣获特等奖第一名。
笔者留意到,中央电视台播放李吉林和李希贵的专访时,曾打出“个性与情境教育:基础教育新方向”的字幕。
虽是简短的一行字,却体现出了国家对情境教育独特优势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基础教育新方向的指引,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首先,它昭示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李吉林情境教育一贯主张情感是情境教育的命脉,并在各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全面实施“择美构境—以境生情—以情启智—情智相长”的策略。
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长期以来重知识灌输,忽视情感培养的唯理性教学传统。
学习情境教育心得体会(2篇)
学习情境教育心得体会情境教育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的方法。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我参与情境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教育价值。
以下是我对情境教育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情境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情境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情境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例如,我曾参与一次情境教育活动,主题是环境保护。
在活动中,我们化身为环保小卫士,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亲身体验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这种参与性和亲身性让我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激发了我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情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情境教育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主动行动,通过解决问题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种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一次情境教育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科技产品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合作和创新,我们设计了一款智能水杯,能够自动控制喝水量和提醒喝水时间。
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和实践实现,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再次,情境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情境教育中,学生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需要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应对复杂情境。
这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如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一次情境教育中,我们分组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实验计划、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做出结论。
通过实验活动,我不仅学习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最后,情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在情境教育中,学生往往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和他人的需求,并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和帮助他人。
(黄杰梅)读《情景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黄杰梅读一本好书,如饮甘酒,其味无穷,好书可以使人陶醉,使人反思,使人有所感悟。
寒假里,我有幸读到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手捧此书,溢上心头的满是感动,是心灵的震撼。
在书中李老师这样阐述情境教育——“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
”读着这样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在课堂上课堂上神采飞扬、快乐学习的孩子。
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样地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也才能真正的活起来。
李吉林从40岁开始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一切为了儿童是她创新的宗旨。
李老师把情境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五要素概括为:第一条: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第二条: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第三条: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第四条: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第五条: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读着书,对“高山仰止”便有了一种更真切的感受;读着书,对“不满足向上的车轮”才有了时刻的警醒;读着书,对“未来的召唤”才有了更多的期待。
这本书,对过去做了一番梳理,更对未来作了一番描绘——它像一个待探索的空间,召唤着一切有智者的参与——在“情境”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的导演!我对语文教学研究不深,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第一个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如果她不是出于读对儿童的真挚的热爱,是写不出这样的著作的。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深厚的情感。
她为儿童学习语文的长时低效而苦恼。
她对一切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她从几十年语文教学的经验中总结出“情境教学”的主张。
她矢志不移,把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创设哪些情境,硬是一条条地写出来了。
她这样孜孜以求的目的,是要儿童学得生动活泼而富有成效,使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情境教育教学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情境教学法的魅力和实用性。
自从接触到这种教学方法,我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在情境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情境教学法源于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体验、感悟等方式,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步骤1. 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情境。
情境可以是图片、视频、故事、游戏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体验:在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
3. 感悟内化:在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4. 应用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拓展知识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情境教育教学实践心得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学会合作、沟通、创新等综合素质。
4.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等。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假期里,我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李老师以大家的手笔向我们展示了情境教育的探索历程,阐明了情境教育的内涵,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体现了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喜爱和对教育的热情。
我读的是师范,我的职业是教师是对李老师的真实写照。
李老师放弃了搞文艺、练跳伞、考大学等很多机会,走进了小学校园,走上了三尺讲台,走近了孩子,至今已经快50年了。
虽然也曾遇到过挫折、遇到过困难,但当好一名教师的心没有变。
李老师经历过十年浩劫,1978年也就是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总结。
四十岁,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到了万事休的时候,但对于李老师,四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她说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确实是这样,她的情境教学就缘与一次与蒋兆一先生的谈话。
蒋先生是一位中学的外语老师,他很欣赏李老师的一篇论文里介绍的训练语言的方法,他觉得那些方法在外语里也可以用。
李老师听了很高兴,随即就问他在外语里有没有什么方法在汉语里也可以用?蒋先生就给她介绍了当时外语里流行的一种情景教学。
那时的李老师正感觉到当时教育的弊端,重知识传授,重分析,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的发展。
于是,她迫不及待地找来《中小学外语教学》这本杂志来看,并把它移植到了汉语的小学语文中。
这样,情景教学逐渐诞生了。
但李老师并不满足于此。
此后,李老师又找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勰的《文心雕龙》来读,在那里她知道了意境说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
所谓境中生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于是,她汲取意境说的营养,改革作文教学,并逐渐延伸到阅读教学及其他各门学科。
开辟了一条自己的路。
这一路,一走就是26年。
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
李吉林老师对情境教学是这样界定的: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基本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
也就是通过所创设情境本身的丰富美感、鲜明的形象,伴以教师情感的抒发、沉浸,以激起儿童的情绪,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读《情景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景教育的诗篇》有感发表时间:2017-11-02T14:12:16.73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作者:于海音[导读] 情景教学,情景教育,情景课程,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
山东省青岛市升平路小学于海音《情景教育的诗篇》,这是一本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的作品,由全国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著。
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小学教师二十余年富有创新性教学的过程。
情景教学,情景教育,情景课程,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英语教师必须改革以往以语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情景教学法的特点1.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情景教学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2.传统课堂形式单调,情景教学的课堂融知识和趣味性为一体,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形式活跃。
3.传统课堂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情景教学使学生既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情景教学法的操作程序1.热身练习,复旧引新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开课前,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为新课的知识点做铺垫。
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简短对话,如:‘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How are you? What colour is it?’等等,这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英语的氛围当中。
每个学生都想和老师交流,并敢于开口讲英语,为下一步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正像《情景教育的诗篇》中作者所说:“我真想不到,情景的创设孩子们是这么欢迎。
语言活动热烈地进行着,思维非常活跃,词语的检索快速地运转着。
”[1]2.创设情景,教授新课这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情境教育的诗有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情境教育的诗有感作为一名教师,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我始终秉承着“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新知”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情境教育,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叫做《情境教育的诗》的文章,深受其启发和感动,于是在这里来分享我读后的感悟和个人计划总结。
首先,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是一种以情景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体验中,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之中。
情境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和准确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读《情境教育的诗》?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情境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和诗歌相似。
诗歌也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它可以将文字和情感融为一体,让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情境和情感。
同样,情境教育也是建立在情境和情感基础上的教育方法,通过情境的打造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启示。
在这篇诗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情境教育的理解和感受,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情境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这篇诗后,我的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文章中,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将情境教育形象地比喻为清晨的阳光,温暖而柔和,如同温馨的母爱,细腻而深情。
情境教育的本质和精神,正如阳光一般无处不在,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路上。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生活中,都有无穷无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都可以成为我们情境教育的素材和基础,而我们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将这些素材和机会变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情境。
同时,在这篇诗中,作者还运用了一系列类比和形象的描写来阐述情境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他说,“情境教育怀着拓荒者的精神,探索着未知的盐碱地,毕竟,沿袭惯例只能带来无望的收获”。
这句话比喻出情境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以及在情境教育中对教师的素质和课堂管理的要求。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创设小学品德课与情景教育的联系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刘明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引人深思的文字内涵,这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给我的第一印象。
李吉林老师自1978年以来开始研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完整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这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
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从教师中走出来的教育家,她爱孩子、教孩子,把孩子教好,这是李老师教育的初衷。
她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更胜于抽象思维能力,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促使学生理解文本,走向文本,与文本对话。
然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我试想,将情景教学根植于小学品德这片土壤中,行不行呢?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总结了情境教育实施的四大步骤: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
情境教育的四大步骤,如果运用到品德教学中,适用吗?在我执教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小马虎旅行记》中,我这样尝试。
1、带入情境。
上课伊始,我板贴人物“丁丁”的卡通画,告诉学生,丁丁非常喜欢画画,并用课件出示有关小白兔、鸭子、螃蟹等的错误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错误。
此时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找出丁丁画的小动物的错误。
这是,我适时询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丁丁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出“小马虎”这个概念。
学生们这时领悟说,丁丁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
此时,每一位学生都被我带进课堂教学中,没有人游离于外。
2、优化情境。
品德课中,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一年级孩子更是如此。
以动画形式出现的人物,更能吸引孩子。
紧接着,我播放“小马虎的故事”动画课件,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看得十分仔细。
追寻人生的涌浪—-《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
追寻人生的涌浪—-《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
冯桂群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人生诗句。
是的,李老师“质朴而诗意的人生,就像小池的清澈;”李老师“从不止步,勇往直前,就像溪流的长远;”李老师“胸中翻滚着的创造激情,就像大海奔腾的涌浪!”二十六个春夏秋冬,李老师用心血谱写成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三部曲,用激情与智慧创造出辉煌而诗意的人生。
《情境教育的诗篇》就是她从生命小溪中流淌出来的绚丽诗篇,是她真诚、热烈、执着、智慧地追寻人生涌浪的最好见证!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冯桂群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226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0
【相关文献】
1.追寻幸福教育缔造魅力人生——河北省卢龙县燕河营学区中心校打造幸福教育巡礼 [J],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述评 [J], 彭小明
3.追寻音乐教育的意义——《音乐教育原理》读后 [J], 安艳花
4.教育诗篇人生哲学——读《初中生世界》“卷首语”有感 [J], 王永建;
5.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以《情境教育的诗篇》教学为例 [J], 尹凤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情境教育的诗篇》这部纪实性的作品真实地展现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的创造性生命旅程,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人生的三个高度,向我们讲述了她从一个教师成长为著名教育专家的快乐和艰辛。
李老师那充满诗意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一口气读了下去。
从李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首先感动于她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热。
李老师自己也认为,她就是“一团扑不灭的火”。
改革开放以后,她本来是教中高年级的课,后来主动要从一年级教起,为呢?她说:“改革绝对需要热情,需要主动,需要一股子劲儿的.。
”而这股干劲就是来源于她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爱。
李老师自己曾经讲过:“正是出于对儿童的爱,使我不怕吃苦,不怕麻烦,意志使我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力量。
我觉得意志会使人的情感持续、稳定、强化。
心理学中写情感和意志是人的两大品质。
其实在人的内心世界里两者却难以一分为二,它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
”因为只有强烈的情感,才会有持续的坚持的力量。
差不多在她的每一篇文章里面,我们都可以读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
她不断充实自己的方法。
李吉林老师是个喜爱阅读,提倡阅读的人。
她认为:阅读是人一辈子的事。
她说:“每天清晨坐在学校荷花池边沐浴着朝霞,背诵我喜欢的诗篇,郭沫若的,艾青的,闻一多的,普希金的,裴多菲的,伊萨可夫斯基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
”李老师就是这样每天诵读诗篇、阅读文艺理论及教育理论等书籍来滋养自己的头脑。
我想:只有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合学生的需求。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课题组成员喻琼英“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人生诗句。
《情境教育的诗篇》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的作品,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李老师直面挑战、搏击人生、实现教育人生三次飞跃的生命旅程。
读她的文章,感觉内容实在,文笔平实但却充满美感。
一、对情境课程的认识。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情景教学在逐步向前发展。
学校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50平方米教室的课堂教学,而从单科走向多科,从课堂教学走向校园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
这和封闭传统教育相比,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出去,构建一个开放的儿童教育空间。
”于是,“拓宽教育空间”逐渐沁入我的教育理念之中。
与此同时,我还特别考虑到儿童成长空间地优化,有情有境,富有美感,把各科教学的目标统一在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目标上”“拓宽教育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拓展了儿童活动的生活空间”“一系列教育的效果表明,儿童成长需要宽阔的空间、开放的空间、适宜他们成长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开展的各种活动,儿童的身心俱适,这是学习,是活动,是游戏,儿童就在这欢乐而充分的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可见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情境体现了教育环境全面的和谐的统一,具有一种亲和性,审美性和体验性,它既和很多的心理学流派所提出的“情境”有其相似之处,有其共性,但也有它独特的个性,那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厚的底蕴,那就是审美的智慧,情感的文化内涵。
二、情境课程的作用。
1、整合作用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一个零散的知识点。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发生的背景,学生一般不太知晓。
学生只能是浅表的孤立的理解知识,谈不上知识的综合运用。
而情境课程则是把知识镶嵌在情境之中,又凭借情境进行相关的能力训练,并在其过程中启迪智慧。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拜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三部曲》,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李老师是一个勇于直面时代挑战、敢于承担社会职责的智者、勇者、仁者,她不懈地追求、探索、实践、创造,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楷模。
李吉林老师创建的情境教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以“情”为纽带,在审美体验的乐趣中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情操,为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打下坚实的品德、情感、意志的基础。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实验,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意发展和个性展现的过程,情境正是客观和主观相熔铸的产物。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它吸取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意境”论的有益养分,又借鉴了当代西方教学论中“启发学”的某些做法。
她在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融合、汇流、发展、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民族气派、符合中国儿童身心特点的情境教育。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十分重视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李老师说:“情境教育往往从观察入手。
大量的观察,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意象广远的情境,极大地丰富了儿童头脑中的表象。
儿童对世界认知的加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观察力只有在观察中才能培养,而观察力是进行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
在一定的情境中,儿童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观察的对象,不仅观察客观事物,而且“观察”自身情感的变化。
例如,李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大多选择在中秋。
月到中秋分外明,深蓝的夜空显得格外明净。
在那样的时刻,孩子们已经沉浸在“秋夜”的景色中了。
他们在写“秋夜看月亮”的作文时,浮现在脑海中的“秋夜”已不单单是夜空、秋月以及月光倾泻下的田野……而是浸透着感情的“秋的情境”。
此时孩子们除了用形象思维编织语言,还在用深沉的感情渲染语言,由此而领悟: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注意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精选3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1“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人生诗句。
《情境教育的诗篇》就是她从生命小溪中流淌出来的绚丽诗篇,是她真诚、热烈、执着、智慧地追寻人生涌浪的最好见证!李老师总是热烈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
1978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她,另辟蹊径——从一年级教起,试图改革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即使吃苦也心甘情愿。
李老师说得好:改革绝对是需要热情,需要主动,需要一股子劲的;有志改革者,应该大胆地克弱攻弊,跨越它,“弄潮儿向潮头立”。
当时的她,“真是内心燃着一团火,那颗心吐出来定然是滚烫滚烫的。
”李老师心里一直揣着一团扑不灭的火,这团火缘于对教育和儿童最深沉而热烈的爱!李老师总是真诚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
她深知:一件事首先考虑功利,那是一定做不好的。
于是她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干劲全身心地投入。
她总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多少能力就办多少事;她坚信“真实”是最可贵的。
她深知“中国的教育科研起步迟,它既需要我们思想上的飞跃,又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务实,容不得半点飘浮、虚假和矫揉造作。
读她的文章,内容实在,文笔平实但又有点美感。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贯真实、踏实、朴实、诚实地一路走来,用真诚的心弦弹奏出心爱的小鸟之歌——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强音!李老师总是智慧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
她真切地体会到:“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捕捉信息对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好领悟到:实践有一个过程。
光靠摸索帮不深也做不长,只有把学习理论和探索的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新的认识。
产生新的认识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实践,如此反复才能进入新的境界。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是一本有史以来最具感染力、最有影响力的诗歌集。
这本书由苏珊·威尔斯和珍妮科夫编纂,讲述了一
个情境教育的故事。
这本书开篇提出的本质定义,让我从一开始便被震撼:“情境
教育不只是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真实领域中探索,使用抽象概念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通过声音、动作和行动来表达理解。
”这句话既叙述了情境教育的特征,
也是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情境教育的核心就是学习者的参与,要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我被书中的文字深深吸引,也因为这些文字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情境教育的新观念。
比如,让学习者参与到情境中去发现新的知识,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告诉他;让学习者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以及如何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等。
每当我翻看一本诗集时,在每一首诗当中,每一个情境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可以从中学习,我能够从中扩展思维,获取更多和教育有关的知识。
读完《情境教育的诗篇》,我深深被这本书中所承载的丰富的启发性思想激发。
它教给我们的是,情境教育学习的过程更加有趣,也重要的是,能够以情境的方式传播知识,让更多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路径,拥有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
读情境教育的诗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有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情境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和应用。
作为情境教育的一种形式,读情境教育的诗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读情境教育的诗的感受。
首先,读情境教育的诗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朗读一首情境教育的诗时,往往会被诗中包含的深刻情感所感染。
雾霭般的醉人霓裳,飘飘而来缓步向我,让我仿佛走入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中。
诗意流淌的文学语言中似乎隐藏着一种奇妙的魔力,能够让人的情感得到一种升华,从而提高人们的情商和情感沟通能力,并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知和体验人际情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其次,读情境教育的诗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读情境教育的诗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表达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而读情境教育的诗可以被视为一种表达能力的催化剂,让学生在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慢慢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此外,读情境教育的诗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阅读情境教育的诗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解析和理解的过程。
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要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需要深入挖掘诗意的蕴含,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情境教育的诗的美。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可以提升自己的批判能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读情境教育的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境教育的诗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和哲学观点,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并慢慢地提升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懂得辩证思考的人往往能够分析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而情境教育的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这些问题的平台。
综上所述,读情境教育的诗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它可以让学生在情感、语言表达、理解和辩证思维等方面不断提升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阅读情境教育的诗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慢慢地走进这个有情感、有智慧的美好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尝情境教育之美——《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2-11-27T09:56:20.3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0月总第98期供稿作者:马洪香
[导读]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选择“美”为突破口,以“美”为追求的境界,主张一方面利用美,另一方面进行“美”的熏陶感染。
马洪香山东省青岛平度市云山镇铁岭庄中学266744
“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吟唱出来的人生诗句。
也许是因为网上听过李老师的讲座,读李老师的文字便倍感亲切,字里行间流动着她的真诚、热烈、执着与智慧,读每个字都仿佛听到李老师那柔柔的轻轻的南方口音。
读着读着,你会爱不释手,只想一口气读下来如食饕餮大餐,但细细品味便会体会到另一种诗意般的韵味,如饮甘醴。
一、爱心流淌出美丽的文字
李老师作品的开篇,便是一段诗一样美丽而有韵致的文字——“鸟是黎明的歌手,呼扇着翅膀去迎接清晨的第一道阳光。
小鸟的歌是会飞的歌。
”“他们做梦也想变成小鸟,飞过小河,飞过大树,飞过高山,飞向高高的蓝天……”读着这些文字,不知不觉使我联想到了听李老师讲座时她讲的:每当我看到一座山的时候,就想象着一个白胡子老人从那里走出……
我想,如果不是有一颗美丽的童心,不是源于对孩子恒久的爱,是写不出这样清新明丽、想象力丰富、富有儿童气息的文字的。
做教育者,爱是永恒的主题。
二、让女人警醒,要永远铭记的话
身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李吉林老师,可谓殊荣在身、功成名就。
有意无意间,我们审视她的目光便不同于常人,但是,走进她的文字,走进她的历程,才蓦然觉得,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曾经也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女人,而她今天的不平凡大概来源于一个信念,那就是:“我没有低头,我没有抛弃自我,我警惕着女人的脆弱与碌碌无为。
”
也许,先天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决定了女人可以脆弱,可以不堪打击,可以心无高远,可以平平凡凡、碌碌无为、平平庸庸。
古语就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李吉林老师就用这句话时刻警醒着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强和有所作为的人。
也许“警惕着女人的脆弱与碌碌无为”当警醒所有的女人,当让所有的无所作为和有所作为的女人永远铭记。
作为女人,我从李老师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同时我坚定了今后的工作和人生之路,志当存高远!
三、大自然中的情境教育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选择“美”为突破口,以“美”为追求的境界,主张一方面利用美,另一方面进行“美”的熏陶感染。
儿童在情境中感受到美,进而去表达、去抒发美的感受,伴随着这种审美愉悦,纯真的心田得到了犹如甜美的春雨般的滋润。
情境的这种可感性、愉悦性,使儿童非常乐意接受,产生了积极的情绪反应。
当学生持久地、多种体验地不断深化,他的审美情感、理智情感和道德情感等都会受到很好的陶冶,深深地烙印在幼小的心灵上,并作为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儿童的人格之中。
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由情境引发的情感的纽带作用。
诚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情感的体验可以揭示人的“存在的完美”。
在情境的熏陶作用下,凭借感情的纽带作用,情感与生命的冲动、感受、体验、人格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的内心将获得极大的喜悦。
而只有拥有这种内心喜悦的生活,才是完美的健全的生活。
孩子的童年在教育中获得这种美的享受,对他们明天的发展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李老师的文字不难看出,李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对生活、对教育都充满了激情的人。
她常常引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的麦田,抚摸满地的野花,遥望家乡的美景……有了这样快乐、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学生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对于这样的情境创设,李老师自己这样评价:当我把儿童带入有意创设的或优选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时,我发现学生情绪热烈,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去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想像、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且达到“不容自遏地说”的“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对我的生物教学启发很大,《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生物教学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
农村是生物教学的广阔天地,是天然实验室,是活的博物馆。
因此,我们也要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使学生认识和感受活生生的生物,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是在大自然中的情境教学。
四、诗意的教育人生
李吉林老师总是热烈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
1978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她,另辟蹊径——从一年级教起,试图改革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即使吃苦也心甘情愿。
李老师说得好:改革绝对是需要热情、需要主动、需要一股子劲的;有志改革者,应该大胆地克弱攻弊,跨越它,“弄潮儿向潮头立”。
当时的她,“真是内心燃着一团火,那颗心吐出来定然是滚烫滚烫的”。
李老师心里一直揣着一团扑不灭的火,这团火缘于对教育和儿童最深沉而热烈的爱!她深知:一件事首先考虑功利,那是一定做不好的。
于是她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她总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多少能力就办多少事,她坚信“真实”是最可贵的,她深知“中国的教育科研起步迟,它既需要我们思想上的飞跃,又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务实。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贯真实、踏实、朴实、诚实地一路走来,用真诚的心弦弹奏出心爱的小鸟之歌——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强音!这声音呼唤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满腔热情去做教育事业,做学生爱戴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