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高一上化学知识点第一章
高一上化学知识点第一章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的第一章内容,包括物质的结构、性质与分类,以及元素的周期律等。
一、物质的结构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根据物质的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水银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在化合物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分子是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如氧气分子O2、水分子H2O等。
离子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如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
二、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行为。
根据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在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则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物质还可以按照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参与方式进行分类。
反应物是指参与反应并被消耗的物质,生成物则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反应和化合物反应两大类。
三、元素的周期律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种。
元素的周期律是指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系统。
按照元素的周期律,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周期表中的不同区域,如周期、主族、过渡元素等。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表格。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序数、原子符号和原子质量。
周期表中的横行被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
周期表中的竖列被称为族,共有18个主族和10个过渡族。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征是周期性规律。
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钠、铜等都属于1A族元素,具有较强的金属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2.1-电解质的电离(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2.1-电解质的电离(共32页)(共32张PPT)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节01电解质的电离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这是为什么呢[实验1-2]实验装置药品干燥的NaCl固体干燥的KNO3固体蒸馏水NaCl溶液KNO3溶液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灯泡不发光灯泡不发光灯泡不发光灯泡发光灯泡发光干燥的NaCl固体不能导电干燥的KNO3固体不能导电蒸馏水不能导电NaCl溶液能够导电KNO3溶液能够导电NaCl、KNO3固体溶于水后,发生了某种变化。
形成了能只有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1)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2CO3、CH3COOH等碱:NaOH、NH3 H2O等盐:NaCl、CaCO3、AgNO3等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CaO等水两种情况任取一种即可。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非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所含物质类型:非金属化合物:SO2、CO2、CO、P2O5等非酸性气态氢化物:如NH大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乙醇等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3)从微观角度比较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NaCl溶液蔗糖溶液(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纯净物单质物质化合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重点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的关键(1)判断物质是不是化合物;(2)判断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能否发生电离。
不能仅由导电性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不能仅由导电性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重点(1)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盐酸等能导电,但它们不是化合物,因而不是电解质;(2)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不导电;(3)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该物质不一定导电,如SO2、SO3、NH3、CO3等。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共47页)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混合物。
和KNO3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和2的混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 第一章 对点复习(物质的量浓度问题)
2019_2020学年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对点复习(物质的量浓度问题)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1、1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A.1L水中含有1mol硫酸B.1L溶液中含有1mol氢离子C.将98g硫酸溶于1L水中配成溶液D.1L硫酸溶液中含98g硫酸答案 D解析 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1 L该溶液(而不是1 L溶剂)中溶有1 mol的溶质硫酸,溶质的质量为98 g。
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是()A.将40g氢氧化钠溶解于1L水中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C.将1L10mol·L-1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D.将10.6g碳酸钠溶解于水得到100mL溶液答案 D解析选项A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一定为1 L;选项B中没有指明氯化氢处于标准状况下;选项C中两种溶液混合后的体积不一定是二者的体积之和。
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3.将4g氢氧化钠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10mol·L-1B.1mol·L-1C.0.1mol·L-1D.0.01mol·L-1答案 C解析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4.用胆矾配制50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需要胆矾的质量为()A.25g B.12.5gC.6.25g D.37.5g答案 B解析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0.5 L ×0.1 mol·L -1=0.05 mol ,胆矾的质量=0.05 mol ×250 g·mol -1=12.5g 。
5.标准状况下,500体积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1体积的盐酸,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500mol·L -1 B.50022.4mol·L -1 C .5mol·L -1 D .无法计算 答案 B解析 c (HCl)=n (HCl )V (溶液)=V V m V (溶液)=500L 22.4L·mol -11L =50022.4mol·L -1。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作为高中化学的必修一,本文将总结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独特的性质。
如氧气、水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具有可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如淡盐水、空气等。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一种或多种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3.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单元二:物质的性质1. 相与相变:- 相:指物质具有一定物态状态的形态。
- 相变:物质由一种物态状态变为另一种物态状态的过程,如固体熔化成液体、液体沸腾成气体等。
2. 物质的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3. 物质的化学性质:- 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单元三: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 原子壳层:由电子组成,带负电荷。
2. 原子的电子排布:- 电子层:分为K层、L层、M层等,不同层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同。
- 电子的填充顺序:按一定规则填充,满足“半满、从低能级到高能级填充”的原则。
3. 化学键:- 电子轨道重叠,形成电子云区域,原子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
-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单元四: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1. 离子与离子的反应:- 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反应,生成离子产物。
- 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成离子晶体,在水中进行电离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
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写作离子的化学式,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要保持平衡。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硝酸钙溶液中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C.醋酸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混合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答案:A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是弱酸,硝酸是强酸,弱酸一般不能制取强酸,A中的反应不能发生,故A 可选;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反应是:CO32-+2H+=CO2↑+H2O,故B 不选;C.醋酸为弱酸,保留分子形式,离子反应是:2CH3COO-+Ba2++2H++SO42-=2CH3COOH+BaSO4↓,故C 不选;D.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离子反应是:OH-+H+=H2O,故D不选;故选A。
2、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I中物质都由分子构成B.图II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反应①和②可能是同一反应D.图中涉及物质的类别不包含酸答案:BA.图I中物质是H2O、H2O2.O2都由分子构成,正确;B.图Ⅱ中的化学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反应,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错误;C.反应①和②可能是CO2 +Ca(OH)2 =CaCO3↓+ H2O,正确;D.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图中涉及物质的类别不包含酸,正确。
故选B。
3、下列方程式中电子转移数目正确的是()A.3NO2+H2O=2HNO3+NO,转移3e-B.2KMnO4+10FeSO4+8H2SO4=K2SO4+5Fe2(SO4)3+2MnSO4+8H2O,转移5e-C.KClO3+6HCl=KCl+3Cl2↑+3H2O,转移6e-D.I2+SO2+2H2O=H2SO4+2HI,转移2e-答案:DA中两个NO2生成HNO3失去2e-,一个NO2得到2e-生成NO,转移电子数为2e-;B中每个+7价锰得5e-生成+2价锰,共转移10个电子,10个+2价铁失去10e-生成10个+3价铁,共转移了10e-;C中6个HCl中共有5个失去电子,共转移了5e-。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梳理
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的尺寸、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卤素、氧族元素的性质,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及它们的性质,电子云模型,共价键的性质。
4.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基本术语,化学计量关系,摩尔
及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计算质量之间的转换。
5. 气体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性质,浓度、体积与摩尔质量的关系。
6.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7.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原理,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的计算,变温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假设与化学平衡的位置。
8. 水与溶液:水的结构,溶液中物质的状态,溶液的浓度。
9. 酸碱及其溶液:酸碱的性质与定义,酸碱反应的本质,强弱酸碱的判断,酸碱溶液
的浓度。
10. 离子反应与结构:离子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的平衡,离子的水合反应。
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的梳理。
具体能否用于学习还需参考对应教材内容。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通用6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通用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编辑午夜为大家整理的6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篇一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一、物质的分类一)分类方法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单质,其物理性质不同。
例如,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C60等。
需要注意的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需要注意的是,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不成盐氧化物。
4.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需要注意的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分散系的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4.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
5.胶体的制备:例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需要在沸水中滴入5-6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
6.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
2)电泳。
3)聚沉:加电解质溶液或者加热都会使胶体聚沉。
7.常见的胶体。
8.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散质粒子直径。
外部特征。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溶液。
分子、离子。
小于1nm。
均一、稳定、透明。
能。
能胶体浊液。
大量分子聚集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聚集体。
1-100nm。
较均一、较稳定。
能。
不能浊液。
大于100nm。
不均一、不稳定。
不能。
不能二、物质的转化1.酸的通性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在于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酸可以通过以下反应转化:活泼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碱性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盐―→新酸+新盐酸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检测,例如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高一化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上第一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学科。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第一章是基础知识的引入,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高一化学上第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和元素周期表。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物质的性质主要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大类。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固、液、气三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和鉴别。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通过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组成。
二、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指具有一定性质的最基本的物质单位,是构成物质的基础。
1. 原子原子是元素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每个元素的原子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核电荷数,也称为原子序数,以字母Z表示。
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元素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元素原子组成的。
分子可以是单质(由相同元素组成)或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
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原子组成。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排列起来的表格。
这个表格的主体是一个周期表,每行称为一个周期,每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进行的。
元素周期表的重要特点是周期性规律。
根据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趋势。
周期性规律具体包括周期性律(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和族规律(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PPT(124张)优质课件
P、T相同时: V1 V2
P、T相同时: ρ1 ρ2
n1 n2
M1 M2
T、V相同时: P1
n1
P2
n2
摩尔质量 的求 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PPT (124张 )优质 课件
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式量
数值上等于a×NA [a为1个粒子的质量;NA为阿伏 加德罗常数]
M
m
n
标况时:M 22.4ρ g·mol-1
M1
ρ1 ρ2
× M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PPT (124张 )优质 课件
练一练:
1.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四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1。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4)该气体溶于1 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_____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mol· L-1。
三、物质的量
题型三:溶液配制
1.如何配置200ml 1mol/LNaCl的溶液 2.如何用18.4g/ml 98%的浓硫酸配制 100ml 1mol/L的稀硫酸 3.如何用CuSO4· 5H2O配制100ml 1mol/L 的CuSO4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PPT (124张 )优质 课件
一、实验基本常识
1.常见仪器的使用
(2)计量仪器有:
★天平
•精确度为0.1g
•称量前调0,左物右码
•一般药品垫纸称量,对于 有腐蚀性的放在玻璃器皿 中称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汇总笔记(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aNO3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出NO3-和Na+B.稀硝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主要有H+、NO3-和HNO3C.Na2SO4溶于水后,主要以Na+和SO42-形式存在D.BaSO4难溶于水,不属于电解质答案:CA.电离不需要通电,NaNO3在熔融状态或者水溶液的条件下电离出NO3-和Na+,A选项错误;B.稀硝酸是强电解质,其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H+、NO3-,不存在HNO3分子,B选项错误;C.Na2SO4为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完全电离,主要以Na+和SO42-形式存在,C选项正确;D.BaSO4难溶于水,但其微弱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D选项错误;答案选C。
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答案:CA. 氢氧化镁为不溶性弱碱,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则不能用H++OH-=H2O来表示,A错误;B. 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2H++2OH-=BaSO4↓+2H2O,不能用H++OH-=H2O来表示,B错误;C. 澄清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和水,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C正确;D.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不能用H++OH-=H2O来表示,D错误;所以答案是:C。
3、H2S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2、CuCl2、FeCl3的混合溶液,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只有氢、氯、铜B.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2−=CuS↓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O2>S>Fe3+D.转化过程中参加循环反应的离子只有Fe2+、Fe3+答案:AA.根据图中信息,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只有氢、氯、铜,故A正确;B.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故B错误;C.根据反应III得到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Fe3+>S,根据反应I得到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O2>Fe3+,故C错误;D.转化过程中参加循环反应的离子有Cu2+、Fe2+、Fe3+,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4BaSO 不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4BaSO 是弱电解质 ②2SO 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2SO 是电解质 ③液态HCl 不导电,所以HCl 是非电解质④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硫酸氢钠是酸⑤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 4-+C 2O 24-+H +→CO 2↑+Mn 2++□,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 2O 24-B .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 -C .该反应中生成1molCO 2电子转移总数是5N AD .配平该反应式后,H +的系数是163.磷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次磷酸(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下列有关次磷酸及其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3PO 2=H ++-22H PO B .NaH 2PO 2是次磷酸的酸式盐C .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制银反应中,1个H 3PO 2分子最多还原4个Ag +离子D .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 4+9NaOH=3Na 3PO 2+PH 3↑+3H 2O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 3+3OH -=Fe(OH)3↓+3Cl -B .向Ca(HCO 3)2溶液中滴加盐酸:2H ++Ca(HCO 3)2=Ca 2++2H 2O+2CO 2↑C .向Na 2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CH 3COOH 溶液:2-3CO +2CH 3COOH=2CH 3COOH+CO 2↑+H 2OD .向Ba(OH)2溶液中加少量NaHSO 3溶液:2-3HSO +Ba 2++2OH -=BaSO 3↓+2-3SO +2H 2O 6.200mL 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Cl -、Ca 2+、Ba 2+、CO 2-3、SO 2-4,现将其分成两等份进行下列实验:(1)第一份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Cl 2溶液后,得到6.27g 沉淀,经足量的稀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变为2.33g ;在所得滤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
(人教版)成都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1O -+4OH -=2RO n-4+3Cl -+5H 2O 。
则RO n-4中n 的数值是 A .1 B .2C .3D .4答案:B 【详解】根据电荷守恒可知3+4=2n+3,解得n=2,故合理选项是B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HCl 、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答案:C 【详解】A .液态HCl 溶于水后能够导电,固态NaCl 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故两者均为电解质,A 错误;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并不是它们本身电离出了离子,而是NH 3、CO 2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碳酸电离出离子,NH 3、CO 2是非电解质,B 错误;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且它们都属于化合物,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C 正确;D .铜、石墨均导电,但它们都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 错误; 答案选C 。
3.ClO 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 2:32242422422Δ2KClO +H C O +H SO 2ClO +K SO +2CO +2H O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KClO 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 .ClO 2是还原产物C .H 2C 2O 4发生氧化反应D .生成1个H 2O 时反应过程中有2个电子转移 答案:D 【详解】A .在该反应中Cl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ClO 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ClO 2中的+4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KClO 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A 正确;B .在该反应中Cl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ClO 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ClO 2中的+4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ClO2是KClO3得到电子后的还原产物,B正确;C.在该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2C2O4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CO2中的+4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D.在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Cl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ClO2中的+4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每反应生成1个H2O时时也1个ClO2,反应过程中有1个电子发生转移,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2CO 气体:2223CaCO H O=CaCO 2H ++++↓+B .醋酸除水垢离子方程式:2333222CH COOH CaCO 2CH COO Ca H O CO -++++=+↑C .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223323=2HCO Ca 2OH CaCO H O CO -+--++↓++D .制备3Fe(OH)胶体:3++23ΔFe +3H O Fe(OH)(胶体)+3H 2.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1O -+4OH -=2RO n-4+3Cl -+5H 2O 。
则RO n-4中n 的数值是A .1B .2C .3D .43.磷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次磷酸(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下列有关次磷酸及其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3PO 2=H ++-22H POB .NaH 2PO 2是次磷酸的酸式盐C .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制银反应中,1个H 3PO 2分子最多还原4个Ag +离子D .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 4+9NaOH=3Na 3PO 2+PH 3↑+3H 2O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单质钠与水的反应:Na+H 2O=Na ++OH -+H 2↑B .过量NaHSO 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H ++SO 24-+Ba 2++OH -= BaSO 4↓+H 2O C .含等个数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 2++2OH -+NH 4++HCO 3-=BaCO 3↓+NH 3·H 2O+H 2OD .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 2++CO 2+H 2O=CaCO 3↓+2H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84”消毒液是纯净物,在“新冠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明矾溶于水可水解生成Al(OH)3胶体,因此可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③分解、电解、潮解、裂解都是化学变化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⑤胆矾、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氨水、王水、双氧水都是混合物⑥元素处在最高价态时只有强氧化性,最低价态时只有强还原性⑦固态NaCl 不导电,熔融态的HCl 可以导电⑧H ++OH -=H 2O 仅代表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离子方程式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CaCO 3溶于稀盐酸中:23CO -+2H +=CO 2↑+H 2OB .MgCl 2溶液与AgNO 3溶液反应:Ag ++Cl -=AgCl↓C .钠与水反应:2Na+H 2O=2Na ++OH -+H 2↑D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 2++24SO -=BaSO 4↓7.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作氧化剂的是A .SO 3+H 2O=H 2SO 4B .2Na 2O 2+2H 2O=4NaOH+O 2↑C .2F 2+2H 2O=4KF+O 2D .2Na+2H 2O=2NaOH+H 2↑ 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因此常用其对自来水的消毒B .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C .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FeCl 3溶液和Fe(OH)3胶体D .胶态磁流体治癌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这种粒子直径在10-9~10-7 m 之间9.工厂排放的废水呈强碱性,则可确定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A .Ag +、K +、3NO -、 3HCO -B .4NH +、K +、3NO -、24SO -C .Ag +、4NH +、Mg 2+、3HCO -D .K +、Cl - 、Mg 2+、24SO - 10.已知19 g 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中含氢元素2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1从第一章复习提纲及试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班别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一、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①药品安全存放和取用②实验操作的安全③意外事故的处理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识别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腐蚀品[练习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练习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练习3]、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练习4].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1)食盐水与泥沙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3)苯和水_______ (4)蒸馏水的制取_________(5)用CCl4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______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在BaCl2之后;(ⅱ)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密度:苯<水<CCl4)③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原溶剂大。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时,溶液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显黄色,下层液体显紫红色。
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时,溶液分为两层,上层液体为紫红色;下层液体显黄色。
[练习5].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室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已知C12+2KI=2KCl+I2)(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③。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A.苯、酒精 B.CCl4、苯 C汽油、乙酸(3)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要经过蒸馏过程(为防止碘升华,本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
指出下列蒸馏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如下图)①,②。
(4)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三、离子的检验:①SO42-:[ 先加盐酸,再加BaCl2溶液检验 ]如果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②Cl-:(先加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检验)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③CO32-:(稀盐酸检验)先加稀盐酸,若生成无色无味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练习6].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过滤,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 、①④②⑤③B 、④①②⑤③C 、⑤④②①③D 、⑤②④①③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n )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公式:n=NA N公式:n=M m公式:n=Vm V公式:n B=C B ×V溶液稀释规律 C (浓)×V (浓)=C (稀)×V (稀)[练习7].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N 2和CO 气体,具有相同的( )A .分子数B .原子数C .质量D .摩尔质量[练习8].下列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N A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32g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B .0.5mol 水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molC .标况下11.2LCO 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D .2N A 个H 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练习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 2SO 4的质量为98 g ·mol -1B.H 2SO 4的摩尔质量为98 gC.9.8 g H 2SO 4含有N A 个H 2SO 4分子D.6.02×1022个H 2SO 4分子的质量为9.8 g[练习1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含有的原子数为1 N AB .常温常压下,106 g Na 2CO 3含有的Na+离子数为2 N AC .通常状况下,1 N A CO 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D .0.5 mol/L MgCl 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0.5 N A[练习11].下列溶液中Cl -的浓度与50 mL 1 mol/L 的MgCl 2溶液中的Cl -相等的是( )A. 100 mL 2 mol/L 的NaCl 溶液B. 50 mL 0.5 mol/L 的AlCl 3溶液C. 1 L 0.2 mol/L 的KCl 溶液D. 20 mL 0.5 mol/L 的CaCl 2溶液[练习12].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SO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 1∶1B.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 2∶3C.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1∶1D.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 3∶4[练习13].0.5 L AlCl3溶液中Al3+为6.02×1023个,则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 mol/L B.2 mol/L C.3 mol/L D.1.5 mol/L[练习14].将40gNaOH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 B.0.01mol/L C.0.1mol/L D.10mol/L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4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1)计算:需无水Na2CO3 5.3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Na2CO3 5.3 g。
(3)溶解: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容量瓶中。
(5)定容: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6)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7)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易炸裂,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8)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底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9)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须应重新配制。
(10)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11)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粘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误差分析: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练习15].实验室配制0.5 mol/L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②100 mL量筒,③10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⑶、配制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正确,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偏低①未洗涤烧杯、玻璃棒②未等NaOH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⑥摇匀溶液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加水5、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①质量分数W%,②物质的量浓度C ③C浓V浓=C稀V稀(注意单位统一性)★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ρ单位为g/cm3)[练习16].将30 mL 0.5 mol/L 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量浓度为A.0.03 mol/L B.0.3 mol/L C.0.05 mol/L D. 0.04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