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排水和水资源管理问题。
如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关注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的定义、目标和原则,并详细阐述其关键技术和建设指南。
第一部分:海绵城市概述1. 海绵城市的定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内、外的洪水和水污染,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的一种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2. 海绵城市的目标- 解决城市内部的排水问题,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自主可控能力;-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繁荣。
3. 海绵城市的原则- 保护自然: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人为破坏;- 应对变化:考虑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对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影响;- 综合管理:采用综合管理方法,整合不同部门的资源和专业知识;- 灵活设计: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适应性技术和措施。
第二部分: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1. 绿色屋顶和墙面利用绿色植被覆盖建筑物的屋顶和墙面,可提供自然降雨滞留和蒸发的机会,减少雨水径流量,并提高建筑物的绝热性能。
2.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灌溉植物等非饮用水需求,减轻城市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3. 生物滞留沟和湿地通过建设生物滞留沟和湿地,可以将雨水引导至其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达到净化水质和缓解洪水压力的目的。
4. 蓄洪区和人工湖泊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蓄洪区和人工湖泊,用于接收雨水并暂时储存,防止城市内涝和洪水发生。
5. 滨水带和水系重建通过恢复和重建城市内的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区的湿地,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第三部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1. 环境评估与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前,进行综合的环境评估,确定合适的建设区域和开发强度,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海绵工程建设施工(3篇)
第1篇一、海绵城市建设概述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借鉴海绵的自然净化功能,通过工程措施和生态手段,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雨水径流的合理调控,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二、海绵工程建设施工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优先采用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施工技术和材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考虑城市排水、防洪、生态、景观等因素,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设计施工。
3.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4. 经济合理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三、海绵工程建设施工内容1. 雨水收集与调蓄: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调蓄池、雨水渗透设施等,收集和调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2. 雨水净化:采用生态沟渠、植被过滤等手段,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
3. 雨水利用: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补水、道路清洗等。
4. 防洪排涝:建设雨水管网、泵站等设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5. 生态景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四、海绵工程建设施工步骤1. 工程设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原则,进行工程方案设计,确定施工内容、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
2. 施工准备:办理相关手续,组织施工队伍,备齐施工材料、设备等。
3. 施工实施: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雨水收集与调蓄: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调蓄池等设施。
(2)雨水净化:建设生态沟渠、植被过滤等设施。
(3)雨水利用:建设绿化灌溉、景观补水等设施。
(4)防洪排涝:建设雨水管网、泵站等设施。
(5)生态景观:进行景观设计,打造生态景观。
4. 工程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5. 工程维护: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长期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设计、施工、维护等多个环节入手,确保城市雨水的合理利用和防洪排涝能力的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 ,包括水文、生态、环境工程 等,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待 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公众的 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公众的环 保意识还不够强,参与度较低 。
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法 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建设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水系连通
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湖泊等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降低内涝 风险。
0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源头控制技术
总结词
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污染排放。
详细描述
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雨水排放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降低地表的径流速度和 流量,从而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手段,增加地表的渗水性,延缓雨 水流速,减少径流量。
将城市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现代生态排水系统,即“渗、滞 、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雨水资源 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 效益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通过加强城市海绵化建设,提高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减 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雨水收集与
通过集水设施,如集水池 、集雨罐等,将雨水收集 起来。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冲厕 、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 ,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 补水、绿化灌溉、道路清 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通 过植物的吸收和蓄滞作用,减少 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灵活性,减少洪涝灾害风险,并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城市化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建设者提供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指导。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减少城市洪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2.2 原则•综合治理,全面施策•自然保护,合理利用•灵活运筹,动态管理•公众参与,共建共享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3.1 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自然湿地和植被面积•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景观绿地•制定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绿地维护和保养3.2 雨水控制与管理•安装雨水利用设备,收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雨水滞留设施•制定雨水管理制度,实施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3.3 地面渗透与疏导系统建设•通过改善地面渗透条件,提高城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建设地下雨水渗透池、地下渗水管网等地下水调控设施•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3.4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智能管理和运维•建设分区控制、水位监测等智能排水设施•制定排水管理方案,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效率3.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发展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提倡居民、企业参与水资源保护,推行水资源费用制度3.6 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生态保护设施•推动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受损生态环境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挑战4.1 关键技术•城市水文模型和预报技术•雨水分流和分级处理技术•智能排水系统控制技术•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技术4.2 主要挑战•技术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缺乏统一和规范•公众意识和参与程度有限•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困难五、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新加坡新加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城市洪水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8
目录
• 海绵城市概念 •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和指导
思想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 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及效果
评估 • 海绵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定义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 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 、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 收和利用能力,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 恢复湿地、雨水花园等自然生态系统,提 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加强雨水排放和利用设 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减 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 合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03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 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 、冲厕等。
雨水利用技术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 通过过滤、消毒等处理技术,将 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用于 城市绿化、景观水体等。
风险防控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采取有 效措施降低城市内涝、水污染
等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思想
01
02
03
04
生态文明建设
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城市可
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与管理手段,改变城市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生态功能,达到减缓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水资源供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的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依靠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基本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1.推广自然治理技术: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以自然为师,通过改善地表径流、促进地下水补给等手段来解决城市雨水和水资源问题。
推广自然治理技术包括建设湿地、雨污分流、透水路面、生态护岸等措施,利用植物和土壤的水生物活动来实现水的净化和保持。
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为了缓解城市的雨洪压力并增加水资源供应,海绵城市引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墙、雨水池等设施,收集并利用雨水。
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绿化、冲厕、消防等用途,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使用透水材料,改变传统的铺装方式,使得水能够渗透到地下水层,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
透水铺装广泛应用于人行道、道路、停车场等城市交通场所,既能减少洪水的发生,又能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4.绿色屋顶和墙面:绿色屋顶指在建筑物上种植植被,形成绿色生态覆盖,达到降温、净化空气、增加蓄水量等效果。
绿色墙面则是通过垂直种植植被,提供生态功能的墙体。
这些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物滞留与净化技术:为了改善城市的水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海绵城市建设中引入生物滞留与净化技术,例如湿地滞留带、生物滞留池等。
这些技术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来净化雨水和污水,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6.水文模拟与管理:为了科学地进行城市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强调水文模拟与管理。
通过建立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型,预测和模拟城市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改变城市的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生态功能,达到减缓洪涝灾害和改善水资源供应的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技术要点(上)大家好,今天报告的题目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技术要点。
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城市雨水系列突出问题的背景;第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第三,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要点;第四,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最后,做个小结,对国内的一些启示。
一、城市雨水突出问题分析目前我们城市出现了很多水问题,特别是城市快速化发展导致的一系列水问题。
第一,洪涝频发,特别是近几年很多城市出现的内涝次数越来越多,经常出现城市看海的现象。
第二,雨水资源大量流失,根据水资源的统计,特别像华北地区,一个城区流失的量占到城市蓄水量的20%-25%,量相当大。
第三,径流污染严重,根据监测分析,很多城市地表水环境中,径流雨水所带来的污染物贡献可以达到1/3-1/2,而且随着管网截流率、污水处理率以及污水处理标准的不断提高,径流雨水所带来的污染物占整个地表水环境的比例会逐渐提高。
第四,传统的雨水排污方式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破坏,比如大量的硬化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补充,还有技术措施选择不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甚至还有地表径流携带大量的热量,造成地表水环境的热污染,特别是一些封闭的小水体,那么这热污染对水体中的一些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带来一些致命性的灾难性的不可逆的生态破坏。
这些就构成了城市所引发出的一系列雨水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规划设计理念、技术设计不当,技术措施比较单一,同时也有管理上的问题,比如重视地上设施,对地下设施重视不够,管网标准偏低等等,另外就是绿色设施建设不足。
这里给几张照片,这是2013年几场雨的径流水质采样的照片,前两排是雨水管道,按照时间序列采样的规律,最上头一排的水质变化规律是,刚开始比较脏,后期颜色越来越浅,但是整体来说还是非常混浊的。
那么第二排刚开始水质还比较干净,中间过程比较脏,后期又稍稍变得干净一些,污染物浓度高峰是在中间。
第三组是合流制管道,基本上初期的雨水也是比较脏。
第四组也是合流制雨水的管道,最脏的点实际上有两个高峰。
海绵城市建设概论
海绵城市建设概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内涵05调节技术传输技术0607截污净化技术水系生态修复技术08设施规模计算0901概述常用技术术语0203渗透技术储存技术0401概论概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来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公众热议的是“城市看海”现象。
总体目标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复兴城市水文化0305•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01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成为生态文明城市。
02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042020年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1.源头减排硬质下垫面•在城市各类建筑、道路、广场等易形成硬质下垫面(雨水产汇流形成的地区)处着手,尽可能在源头解决径流减排问题。
•综合采用绿色建筑和低影响开发建设的手段,结合区域雨水排放管控制度,落实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既分解了责任和资金,又将市政管网等排水设施的压力也从源头得到了分解。
2.过程控制•传统排水系统按末端治理设计,按最大设计雨强来设计管径。
•过程控制即利用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手段,通过对雨水径流的过程控制和调节,延缓或者降低径流峰值,避免雨水径流的“齐步走”。
3.系统治理•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来考虑治水,充分利用好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绿地、湿地等天然“海绵体”的功能,同时考虑水体的“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既不造成内涝压力,也不截断正常径流,影响水体生态。
•相关部门一定要形成合力,统筹规划、有序建设、精细管理。
01水质和水量的关系海绵城市建设五大关系量、质统一才能处理好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关系分布与集中的关系02分布即化整为零,源头减排;集中即要集零为整,末端处理3景观和功能的关系将自然生态功能融入到景观中,做到功能和景观兼具生态和安全的关系04“绿色”与“灰色”的关系05海绵城市建设五大关系大概率小降雨,要从涵养生态的角度留住雨水;小概率大降雨,要以安全为重,妥善及时地排水防涝绿色基础设施倚仗自然力量,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水环境污染规划引领因地制宜010402安全为重03统筹建设生态优先05从生态空间格局、系统、片区分层次构建海绵建设内容,先规划后建设,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面临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雨洪管理系统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及内涵“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从海绵城市的概念看以看出,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其内涵是:现代城市应该具有像海绵一样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的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海绵城市与国际上流行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与方法非常契合,如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及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等,都是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良性水循环、内涝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友好等作为综合目标。
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
当然,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方法,其涉及的领域可以更加广泛,不仅涵盖城市雨洪管理领域,还涉及节能减排、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建设等领域,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则可认为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综合目标的实现,注重通过机制建设、规划统领、设计落实、建设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多专业协调与管控,利用城市绿地、水系等自然空间,优先通过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并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统筹应用“滞、蓄、渗、净、用、排”等手段,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目标,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1、海绵城市建设应采用优先保护和科学开发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方法。
首先,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开发前的海绵要素,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海绵城市建设是指以海绵状的整体规划理念和生态工程手段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和综合建设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下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核心要点:1.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包括收集、储存、运输和净化水资源,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过度开采。
2.雨水管理:采取雨水收集和回用技术,将雨水纳入城市自然水循环系统,减少城市雨洪灾害。
3.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土壤的水持有能力,构建自然的水循环系统,减少城市地表径流。
4.湿地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加强湿地的水源涵养和污染物处理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5.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雨水排水系统,采用分流、暂时储存、控制排放等措施,减少洪水的发生和水体污染。
6.自然增水:通过城市绿地和湿地系统的建设,加大植被覆盖面积,利用自然增水的方式增加土壤的水源补给。
7.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技术,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
8.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建设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9.防洪调蓄设施:建设合理的防洪调蓄设施,包括蓄洪区、雨水花园等,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10.人文教育和社会参与:通过人文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主动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社会共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以上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核心要点,通过这些要点的综合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如何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核心内涵和实施路径
如何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核心内涵和实施路径01、海绵城市建设核心内涵与目标的再理解1.1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涵海绵城市是综合采取自然和人工措施,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体、河湖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构建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其核心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进行系统谋划,构建基于绿灰结合的多目标的现代城市雨洪控制系统,通过对城市雨水径流总量、峰值、频率、污染等协同控制,实现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综合目标。
再进一步,海绵城市是通过现代城市雨水管理的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体系构建,通过对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全过程管控,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是在继承古代先贤智慧,系统总结国内外雨水管理领域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对城市治水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
海绵城市应成为城市更新和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标配”。
1.2 正确认识海绵城市与内涝防治的关系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城市所面临的诸多水问题中,城市内涝是影响大、破坏性强又关乎民生的最主要问题,目前我国还有很大比例的城市尚未完全消除内涝积水点,未达到内涝防治标准。
因此,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是聚焦城市内涝防治这一突出问题,即通过“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等体系的构建,使城市在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但需要明确其控制能力范围,在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以内海绵城市可有效应对,而对于极端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可适度缓解并提高城市韧性,并不是所有暴雨都能应对。
目前我国的内涝防治标准是20-100年重现期,根据城市规模和类型,分别是超大城市100年、特大城市50-100年、大城市30-50年、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0-30年。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确保城市生态 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 ,通过人工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
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
制定全面、系统的规划方案,并根据 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同时发挥 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注重发挥自然生态功能,保护和 恢复原有的水生态系统,通过构建绿水相融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 共生。
海绵城市发展背景
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 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灾害等问题日 益突出,需要寻求新的城市水资源管 理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 技术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海绵城市概述 •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与目标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 海绵城市运营管理策略 • 海绵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案例分析:成功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定义与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 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 以利用。
改善水环境质量
通过净化雨水、减少污染源等 方式,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防范水灾害
通过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提高防洪标准等方式,防范和 应对水灾害,保障城市安全。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 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
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02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与目标
建设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旨在应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的新型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最大程度地模拟和恢复自然水循环过程,减少城市面临的洪涝、干旱、水质污染等风险,并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基本概念:1.雨水管理:海绵城市通过采用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
例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河岸带和湿地公园等生态设施来收集和储存雨水。
2.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将生态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通过建设湿地、绿地、景观河道等生态设施,提高城市的雨水补给能力,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3.多模态交通:海绵城市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如步行和自行车),并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使用量。
同时,建设支持可持续交通的基础设施,如自行车道、步行街、电动车充电桩等。
4.生态水利工程:海绵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水岸景观、生态廊道等,提高城市内涝和洪水风险管理能力,减少城市污水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技术措施:1.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桶、雨水花园等),将雨水储存和利用于家庭、酒店、商业和公共场所的冲洗、冷却和灌溉等用途,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2.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等,提高城市的雨水滞留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和周围空地上种植植物,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雨水的渗透和蓄存能力。
4.雨水渗透系统:通过建设透水铺装、植被格栅和雨水花园等,促进雨水的地下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上升。
5.绿色交通系统:通过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轨道交通等,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汽车使用量,改善交通环境。
6.抗洪设施:通过建设河岸带、防洪墙、堤坝等,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模拟和恢复自然水循环过程,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涵盖了雨水径流管理、水资源利用、生态系统保护等多个方面。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解决城市水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解决城市内 涝、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问 题,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恢复自然水 文循环,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推 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安全为重原则
01
02
03
防范自然灾害
海绵城市建设应注重防范 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确保城市水安全。
基础设施安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 设计和建设,提高设施抗 灾能力和运行安全性。
监测与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体 系,实时监测城市水文、 气象等关键指标,提前预 警潜在风险。
因地制宜原则
考虑地域特点
透水沥青混凝土
采用特殊工艺和材料制备的透水沥青混凝土,用 于道路建设,能够实现雨水的快速渗透和排放。
3
透水铺装设计
在透水铺装设计中,考虑地形、坡度等因素,合 理布置排水设施,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有效地排 除,防止内涝现象的发生。
04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挑战
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分享
厦门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复杂的水文、生态和工程技术问题,如何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实现城市水文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 题。
资金压力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技 术研发等方面,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另一个挑战。
03
跨部门协作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和配合
。
雨水储存
利用地下储水设施,将收集的雨 水进行储存。储存的雨水可以在 干旱期或用水高峰时用于植物灌 溉、冲洗厕所等非饮用用途,减
海绵城市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技术要点学习海绵城市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海绵城市呢,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这里面有好多技术要点呢。
首先就是透水铺装这个事儿。
它就像是给城市地面做了一层会呼吸的皮肤。
像咱们常见的那种透水砖铺成的广场或者人行道,雨水可以直接渗下去,而不是像普通的水泥地,一下雨就积水。
我之前就很疑惑,为啥有的透水铺装用了没多久就不管用了呢,后来经过学习才知道,是基层的处理没做好,如果基层不透水或者堵塞了,那透水铺装也就失去意义了。
所以这个基层的设计和维护是个重点我总结。
这就好比咱们穿衣服,表面透气,但里面一团糟也是不行的。
还有雨水花园这个技术要点。
雨水花园可不是普通的花园,它是专门用来收集和净化雨水的。
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是关键成员呢。
我理解这些植物一方面可以吸收雨水,另外一方面可以过滤一些污染物。
比如说芦苇吧,它根系很发达,可以把土壤固定住,又能吸收雨水里的一些脏东西。
对了还有个要点,雨水花园的地势设计很重要,要保证雨水可以自然地流进去才行,不然就成了一个普通花园了。
绿色屋顶也是一大亮点。
这就相当于给建筑物戴了一顶绿色的帽子。
我开始觉得绿色屋顶就是简单种点花花草草,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
绿色屋顶要考虑植物的选择,重量不能太重,不然屋顶承受不了,还要考虑防水和排水呢。
比如说一些多肉植物就比较适合轻型绿色屋顶,因为它们耐旱又不需要太多土壤。
在学习海绵城市技术要点的时候,我也走了很多弯路呢。
有时候在不同资料里看到不同的解释,我都懵了。
不过慢慢地我就发现多对比几本权威的参考资料就好一些。
比如说《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这本书就很不错,可以多看看,或者一些建筑行业的期刊,里面也有不少实际工程案例可以参考。
学习海绵城市技术要点,真的是一个不断积累和调整理解的过程啊。
渗井渗沟也是海绵城市很重要的部分。
渗井就像是一个深入地下的小水库,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通过自然的力量和生态的方法,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其主要目标包括: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质,减轻水污染;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雨水得到净化,并慢慢渗入地下。
在设计雨水花园时,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如耐水湿的草本植物、灌木等。
同时,要注意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下渗。
(二)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雨水的流速,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微气候。
绿色屋顶的建设需要考虑屋顶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以及植物的选择和养护等问题。
(三)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铺设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地面上。
它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
在选择透水铺装材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和透水性能符合要求,同时要做好基层的排水设计。
(四)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雨水,并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渗透作用,净化雨水。
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五)蓄水池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以备后续利用,如灌溉、景观用水等。
蓄水池可以是地下式的,也可以是地上式的,其规模和形式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规范海绵城市建设行为,制定本技术标准。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概述海绵城市是一种以自然水文循环为基础,通过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达到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的城市。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1. 追求自然、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建设;2. 尊重自然、融入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 实现城市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4. 坚持科学、规范、实用、经济的原则。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1. 雨水管理(1)雨水收集技术: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到专门设立的雨水收集设施中,再利用。
(2)雨水渗透技术:通过建立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资源。
(3)雨水净化技术:建立雨水净化设施,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可再利用的水质标准。
2. 绿地建设(1)绿化面积:城市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
(2)植被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
(3)绿地类型:根据不同的区域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绿地类型,如公园、广场、绿化带等。
3. 地面覆盖(1)选择透水性地面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减少地面径流。
(2)增加地面裸露面积,减少路面和建筑物的占地面积。
(3)设置雨水花园、雨水广场等“海绵”地面,增加地面渗透能力。
4. 建筑设计(1)建筑物屋顶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到专门设立的雨水收集设施中。
(2)建筑物外墙和地下室应采用防水、防渗透材料,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以上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内容,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谈谈海绵城市建设的定位、内涵及其建设方法
1 海绵城市建设的定位和内涵分析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是指城市能够 像海绵一样,可以有效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有效应对雨水带 来的各种自然灾害,被称为“水弹性城市”。在城市实际运行 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在需要水 量的时候,可以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从而实现雨水的自由迁 移。该系统是从服务的理念出发的,是一种跨尺度的生态基础 设施,对各种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多。
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 可以降低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海绵城市建 设,可以对自然界多余的雨水进行充分的吸收,建立起顺应生 态环境发展的自然水资源循环系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 并通过绿地系统,进行技术的渗透、净化和二次使用,有效改 善城市缺水的状态,对其水文特征进行保护,让城市湿地、城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
城乡规划
谈谈海绵城市建设的定位、内涵及其建设方法
肖武文 重庆市武隆区住房城乡建委 重庆 408500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城市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都会面临内涝、缺水的问题, 对城市的稳定发展,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城市都开始了海绵城市建设,并取得了不 错的效果。为此,笔者将要在本文中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城市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 海绵城市;内涝;城市发展
更加合理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在当前城市建设的过程 中,应该认真做好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工作,合理对城市用地 进行使用,并认真做好各种海绵城市基础建设工作。在开展海 绵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引起足够 的重视,认真做好各种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认真做好城市部 门的调查,尽量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的破 坏,保证城市建设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技术要点
四、内涵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实现“高度集约、低碳低能耗、绿色健康”的目标。
以密度适宜、功能完备、交通便利的“城中型”为主导,通过疏解拓展城区,扩大城市空间,减少城市压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提高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提高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包括抵御自然灾害(如洪涝、地震、风暴等)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防洪设施、加强土地利用管控等措施,减少城市灾害的风险,提高城市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4.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建设智慧城市
五、技术要点
1.精细化城市规划
2.建设高效的排水系统
3.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
4.加强城市生态建设
5.积极开展公众参与
总结起来,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建设智慧城市;而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精细化城市规划、建设高效的排水系统、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积极开展公众参与。
这些内涵和技术要点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市绿色、智慧、生态、人文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