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孩子立界线》是一部由著名作家张爱玲所著的小说,以其细腻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闻名。
小说以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内部的矛盾和争斗,以及主人公在这个矛盾中成长和奋斗的故事。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其影响,产生了很多感触和思考。
小说的主题是家庭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小说中,主人公周小树从小就受到了家庭的束缚和压抑,他渴望自由和独立,但却又无法摆脱家庭的束缚。
这种矛盾和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渴望独立和自由,但又无法摆脱家庭的束缚。
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家庭中,也存在于社会中,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小说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使人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痛苦和挣扎。
这种叙事方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挣扎,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对家庭和社会的描绘,表现了对家庭和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家庭和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使人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这种批判和反思,读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家庭和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阅读《孩子立界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对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的描绘,作者使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从而更好地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这种认识,我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孩子立界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想跟你们聊聊我读《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后的一些感悟。
这第二章啊,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前我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能宠就宠着,能顺着就顺着。
可读完这章我发现,我错得离谱!就比如说,孩子想要个玩具,不给买就哭闹。
以前我可能心一软就买了,现在我知道这不行!这不是爱,是在害孩子。
没有界限,孩子怎么能明白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行的呢?还有啊,吃饭的时候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饭。
以前我可能追着喂,现在我明白了,要给孩子定个规矩,到点吃饭,过时不候。
不然长大了可怎么办?这一章让我深刻认识到,给孩子立界限不是限制他们的自由,而是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
咱们做家长的,不能因为心疼就舍不得给孩子定规矩。
其实孩子比咱们想象的聪明,只要咱们方法得当,他们能理解也能接受这些界限。
而且,当他们在有界限的环境中长大,以后面对社会的各种规则,也能更好地适应,不是吗?这第二章真的让我反思了很多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我得赶紧行动起来,给孩子立好界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二篇嘿,大家好呀!今天来跟你们唠唠我读《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的那些事儿。
哇塞,读完这第二章,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翻腾哟!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开心就好,哪想那么多规矩不规矩的。
比如说孩子看电视,一看就停不下来。
我以前总是想,算了,就让他看吧,结果呢,学习都没心思了。
现在我懂了,得给他规定时间,这就是界限。
还有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
以前我就干着急,现在明白了,得让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规定好时间完成,完不成就要承担后果。
这界限一立啊,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乐意,会哭闹。
但咱们可不能心软,不然以后孩子长大了,没个自律性,那可就麻烦大了。
而且我发现,当孩子知道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里反而更有安全感。
就好像在一个有围栏的院子里玩耍,他知道边界在哪,能放心地玩。
咱们做家长的,不能只看眼前孩子的哭闹,得为他们的长远考虑。
[幼儿小学教育]读书笔记_为孩子立界线
为孩子立界线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第一章未来就在今天❑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养育孩子最主要的,就是帮助他们培养会使其终生安全,稳固,丰富,快乐的质量;❑质量完全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的,不要低估你在培养孩子质量上所扮演的角色;❑孩子不是天生受规范的,他们需要从外在的关系和服从纪律当中,将界线内化为己有;❑父母具有三种主要的功能:监护,管理,资源。
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第二章品格看起来象什么?❑有爱心,负责任,能自主,肯主动,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
孩子的质量决定孩子的一生。
你脑海里要先从结果开始,这是把事情做得很好的人所具有的特点,也是好父母的特色。
❑缺乏界线导致利己主义;❑有爱心的人尊重别人的界线;❑“是我那样做的,我要负责任”;❑孩子需要被人要求采取主动的态度来行事,这是个重要的界线训练层面;❑“面对现实”,亲身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在现实世界所带来的后果。
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第三章孩子需要有界线的父母❑“问题儿童”不是凭空出现的,每个问题儿童一般都是从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出来的;❑帮助孩子用话语说出感受,并把你的教导应用到新的情境上,等他们长大后,再一步步将这些教导加以澄清和修正;❑小孩观察你如何对待他们,对待你的工作,然后不管好坏,照单全收地模仿你;❑不要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你就会失去你需要从他那里面得到的爱;❑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十律❑第四章这样做有什么结果(因果律)❑当孩子的行为导致他必须面对现实的结果,比如痛苦,失去金钱等等时,他才会有真正的改变;❑给孩子自由,容许他做选择,然后照那个选择去处理后果;❑你的目标不是控制孩子,让他们做你要他们做的事,乃是给他们选择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并且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是非常痛苦的,使他们不想去做错事;❑父母需要对“让孩子受苦”这件事放轻松些;❑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计算机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导他学得更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最近读了这本书,真的是感触良多啊!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为孩子建立正确的界线的观点和方法。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给孩子立界线的重要性。
那是一个周末,我带着小侄子去商场玩。
小侄子看上了一个超级酷炫的玩具汽车,那眼神,简直就像是看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拉着我的衣角,一个劲儿地说:“姑姑,我想要这个,给我买嘛。
”看着他那渴望的小眼神,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心软了。
但一想到不能孩子要啥就给啥,得让他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轻易得到,我就硬下心来跟他说:“宝贝,这个月咱们已经买了不少玩具啦,这次不能买。
”小侄子一听,那小脸瞬间就垮了下来,嘴巴一撇,“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
这一哭,可引来了周围好多人的目光。
我当时那个尴尬呀,感觉周围人的目光就像一根根小刺,扎得我浑身不自在。
我蹲下身子,轻轻擦去他的眼泪,耐心地跟他说:“宝贝,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哦。
咱们之前说好了,每个月只能买一定数量的玩具,不然家里都放不下啦。
”可他哪听得进去呀,还是一个劲儿地哭,边哭边说:“我就要,我就要!”这时候,我心里其实也在打鼓,要不就给他买了?省得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这么闹腾。
可又一想,不行,如果这次妥协了,那以后他想要什么就用哭来解决,那还得了?于是,我深吸一口气,拉起他的小手说:“宝贝,咱们先不买这个玩具,但是如果你接下来一个月都乖乖听话,好好吃饭,认真做作业,下个月姑姑就给你买,好不好?”小侄子哭声小了点,抽泣着说:“真的吗?”我点点头,非常肯定地说:“当然是真的,姑姑什么时候骗过你?”他想了想,终于止住了哭声,说:“那好吧,姑姑,我会听话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小侄子真的像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吃饭要追着喂,现在自己乖乖坐在餐桌前;以前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现在一回家就主动完成。
看到他的这些变化,我心里别提多欣慰了。
到了下个月,我带着他去商场,把那个玩具汽车买了下来。
他抱着玩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我说:“姑姑,我以后都会乖乖的。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通用6篇)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通用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
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
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
”这样的话一直出现在生活当中。
这次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书本里。
作者克劳德,一位美国人。
谁都知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长。
看过富翁假装贫穷,让孩子成长的故事,看过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看过变形计里的一幕幕……看过无数,却只是冰山一角。
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每一天都有年轻人成为新手爸妈,孩子如何去抚养,如何去教育,书本或许可以点播一二,这本《为孩子立界线》或许可以有一点点帮助。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也需要付出很多。
都说我们喜欢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却对孩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很多人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是放纵。
孩子,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必须懂得生活在这一个世界上的法则,需要学会担起责任,就像书中第一篇所解释——"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
从本质上做出了最好的多方面的解释。
或许理论的东西太空洞,总是无法实施,那么在书本的后面就列举了实例。
做为一位心理医生,克劳德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完美得实施。
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每一位朋友,请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2文中说的两个母亲对孩子同一个事件的处理态度,前者就像妞爸和妞姐,后者就像妞妈和妞。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篇一:和孩子划清界限和孩子划清界限对孩子,不是有?爱?就够了,还要学会如何去爱。
爱的方式不得当,爱的越深,往往也伤的越深。
当我们过分地呵护的时候,孩子失去了自立的机会;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分的担心时,孩子的心往往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的沉重。
所以,不但要爱孩子,还要学会如何爱孩子。
原来,爱并不容易。
?假如我们仅仅爱‘听话’的孩子,那么这种感情跟爱一只宠物毫无二致。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我们的宠物。
所以,孩子不听话才是正常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常的,孩子常常对我们说?不?也是正常的。
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的复制品,不能成为我们理想的实现者。
我们若不许孩子说?不?,我们教养出来的将只是一个奴仆,没有自己独立人格的奴仆。
所以,爱并不仅仅是喜欢,也不仅仅是付出。
爱还需要宽容,需要尊重;宽容孩子的过错,尊重孩子的人格。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不管孩子,而需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教育、引导。
?孩子不是一个完美的生命体。
?其实,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
所以,我们不要用心中?模范儿童?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
我们心中的?模范?,往往是我们集中各个孩子的优点重构起来的形象。
正常的孩子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谓的?模范?标准。
我们若因为达不到我们的标准,而任意地批评孩子,除了伤害孩子,给自己带来烦恼,我们达不到什么其他目的。
所以,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行为,接纳他的特性;进而理解他,帮助他。
孩子如此,我们的学生其实也一样,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好好地学习,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其实那种毅力,那份坚持,我们也很难达到。
所以,也要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份接纳,多一点鼓励。
?父母的潜意识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父母几乎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扭曲孩子的现实感受,很多父母几乎是习惯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思考和感受,从而阻止孩子信任自己、表达自己。
我们无意识的举动可能深深地破坏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为孩子立界限》读后感(共2篇)
《为孩子立界限》读后感(共2篇)《为孩子立界限》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收集的《为孩子立界限》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是本值得坚持读下去的书。
也许,最初不那么舒服,也许与自己养育孩子的观点相背。
读这本书的感觉,于我,还是痛苦的。
小九(儿子小名)五岁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为孩子立界限》却一直没有看。
究其原因,大约是自己不太喜欢界限这个词。
虽然第一次遇到界限这个概念,但心存侥幸,觉得有爱的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孩子,可以表达自己伤心愤怒的孩子不会出太大问题。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自己爱叨唠了。
原来心甘情愿为他做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再被他呼来喝去的时候,开始变得不耐烦了。
就算那时,仍然没有打开这本书。
觉得凭借自己的经验处理也一样。
可就出现了书中的忍耐和暴怒现象,我和孩子在管教和自由之间激荡,在爱和管教之间晃来荡去。
不知道什么情况该说是,什么情况该说no。
会因不忍心看到他愤怒伤心,而不时妥协。
有时候又会异常坚定。
就这样忽左忽右,孩子的顺从也仅仅为了不想让妈妈生气。
我的每次坚持,他都像哄骗小孩子那样,做些我希望他做的事。
我心里很不舒服,但又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懂得,是因为 ___界限。
但即使这样,我在孩子十一岁的时候立界限,也没有晚,只是慢一点,困难多一些,就像敬月说的种什么因收什么果。
我需要为自己之前的选择承担结果。
所以,希望有跟我同样困惑的姐妹们,有时间打开这本书,找找答案。
这个网站《为孩子立界限》读后感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读后感“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这个暑假我又读完了一本书,题目叫《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周舒予,作者把好好学习和不认真学习的利与弊,用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一天放学回家后,他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学了新的数学公式,作业做起来应该很快。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注。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其中
之一就是和孩子划清界限。
《和孩子划清界限》这本书,深刻地探
讨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触。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分析,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孩子划清界限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孩
子们往往被过度保护和溺爱,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
能力。
而家长们也常常因为过度溺爱孩子而导致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家庭和工作。
书中提到了一些划清界限的方法,比如建立清晰的规矩和约定、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等。
这些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
以往的教育中,我往往会过于溺爱孩子,导致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
能力。
而现在,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
学会承担责任和后果。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一点,就是要给孩子一个清晰的家庭环境。
孩子需要在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培
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
加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让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
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会更加注重和孩子划清界限,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
同时,我也会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
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为孩子立界线》读书心得
《为孩子立界线》读书心得——肖菊梅《为孩子立界线》由三篇组成。
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帮助孩子学习负责任的重要性。
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
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十律”——讨论这十条界线法则。
你可从中学习到,不仅要“教导”孩子界线,更要自己“成为”界线并承担后果,来帮助孩子认识到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第三篇,“与孩子立界线的实践”——以六个步骤来实践与孩子所定的明确而实际的界线,作为《为孩子立界线》的总结。
读完这本书,心得总结如下:一、立界线是必需的很多人育儿都会有困惑,一方面认为孩子应该快乐,不要压制他的要求,但这样做肯定会有负面后果,比如孩子身上有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这本书对于为什么应该管孩子讲得非常清楚:爱他,必须为他立界线,让他知因果律、知主动律等等,对他一生的成长极其有利,不管教孩子是害他。
当然,必须用合适的方式为他立合适的界线。
当然,大人身上也有很多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盼望自己能更好地改变,也盼望能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二、管教之前先建立亲密关系立界线时往往伴随着管教、惩罚,在此之前,先与孩子建立信任、亲密关系非常重要。
在此方面,《六A的力量》讲得特别好,就是让孩子知道你“无条件接纳他”,你对他的爱并非建立在他的表现上,而是因为是他的父母而爱他,即使他表现不好、作错事,你仍会爱他。
在爱的基础之上的管教,不仅更容易进行,更有效果,而且也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也不会让孩子仅是因为害怕惩罚而作各种要求。
规则内化、人前人后都是一样的。
三、管教态度应该是温柔而坚定管教过程中可能涉及“后果”,即取消某项权利,比如不能看电视、比如不能出外旅游、比如暂时不能玩具甚至没收玩具,这时要引导他知道,是因为他违反规则,所以承受后果,并非是父母的怒气,要有同理心,即“我同情你、理解你的感受,但规则就是规则”。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以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以为孩子立界线》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揭示了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在和孩子相处时的一些做法,同时也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家长应该给孩子立界线。
这个“界线”并不是指严格的规定和限制,而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和探索。
同时,家长也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犯的一些错误。
比如,过度的保护和溺爱,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过分的指责和批评,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和压抑的情绪。
这些错误的做法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也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比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孩子犯错时,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和批评。
这些原则都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在和孩子相处时的一些做法。
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和探索;同时,我也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还意识到,在教育孩子时,我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和批评。
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茁壮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对自己在和孩子相处时的一些做法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内心的愿望《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内心的愿望《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为孩子立界线》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教育和家庭的故事,引发了我对内心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愿望。
这本书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
母亲从小抚养了三个孩子,但她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并不满意。
她觉得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
因此,母亲决定去寻找一位专业的教育家来帮助她建立一个积极和健康的家庭环境。
教育家在书中扮演着导师的角色,她帮助母亲认识到孩子们的需求和特点,并指导她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案。
通过建立边界和规则,母亲逐渐摆脱了过度要求自己孩子的问题,并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们发展自己的潜力。
这本书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理念和愿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首先,我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在家庭中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理解和关心孩子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同时,家庭也应该是一个激励孩子们发展潜力的地方,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庭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知识、品德、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其次,书中强调了建立边界和规则的重要性。
边界和规则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当他们知道自己不能跨越某条线时,他们会更加明确自己应该如何行动,遵循规则,并开始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种自制力和规范性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对社会规则的遵守和尊重。
再次,我认识到了正确引导和鼓励的重要性。
母亲在书中从一个过度要求孩子的人转变成了一个关心和鼓励孩子的人。
孩子们在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后,也变得更加自信、坚持和积极向上。
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并激励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孩子们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优势。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并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锦集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锦集《给孩子立界限》是一本由钱儿妈(白雁飞)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控股有限公司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立界限》精选点评:●孩子不能分辨是非对错时先给他立好界限,慢慢让他养成欧美人。
●不错●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很不错,值得学习。
●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有正式成为热忱和幸福的人。
●没有人自恋就会做父母,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多了也会让人焦虑。
钱儿妈的育儿知识,拨开了那团迷雾,让我们和宝贝一起成长。
●一本有关如何教育爸爸妈妈,帮助他们成长的一文,值得一读●教育孩子一点都不能马虎。
●有各种各样可以借鉴的方法●最有效的规矩就是最为以身作则,而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围绕树立规矩、学习习惯、科目学习、素质提高、教育体制、艺术学习、亲子关系、语言表达八大主题展开讨论。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边界感是一种很模糊,但是很重要的好像,每个人都需要有疆界感。
很多成年人没有办法青年人过好成年生活习惯,大多数的原因,可能是即便没有在应该得到正确引导的时候,得到正确的引导。
我们的传统文化习惯于将自己的子女视为自己生命延续,如果仅仅是视为延续——让子女转变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延续是健康的。
而很多时候强烈的牵制欲,让学生家长对孩子个体的习惯养成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看《变形记》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应该感觉还好,里面的孩子其实大多不算算不上叛逆,只是家长爱模式他们的方式不是很合适,进一步家长与父母的互动不算很好,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有更多的、家庭关系更加差的。
个人性个人短暂的人生风风雨雨的感受是,男孩子在小的时候,所经历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非常极为重要,可能不至于关乎生死,但是至少对小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
《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喊出了很多成年人的心声吧。
有的时候,我们成年人不知道怎么去爱人好好一个人,应该去应小的时候找我们成长的环境深层影响;我们不知道未必怎么与一般朋友、至亲至爱的朋友相处,也应该去我们小的时候成长环境的负面影响。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阅读《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探讨了如何为孩子设立合理的界限,更深入地阐述了界限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爱和尊重的方式去实施这些界限。
首先,书中强调了界限的必要性。
界限并非是对孩子的束缚或限制,而是帮助他们理解社会规则、培养自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界限,孩子能够学会自我约束,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其次,书中提出了设立界限时应遵循的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界限必须清晰明确,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界限必须基于爱和尊重,避免使用惩罚或威胁的方式来强制执行;界限应该是一致的,家长在设立和执行界限时必须保持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避免给孩子造成混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过去,我可能过于溺爱孩子,忽视了界限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在某些方面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
而《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合理的界限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还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设立和执行界限。
例如,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倾听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界限;通过鼓励和赞美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愿意接受和遵守界限;通过耐心和坚持来逐渐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独立和自主。
总之,《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育儿书籍。
它不仅让我对界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更好地教育孩子。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注重界限的设立和执行,以爱和尊重的方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为孩子立界限》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限》读后感作者:田伟松读了《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教养好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很高,如果我们做不到书上所提及的那些品格又如何把这些品格传递给孩子?,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笑话,有一种鸟自己不会飞,生了宝宝后却一直要求宝宝飞起来。
孩子通常不会听我们说什么,他们更容易受到家长行为的影响,教养孩子的过程是个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
能够面对现实,为自己的态度,行为,期待负责任,能够积极因应现实原则去满足自己的需要,懂得感恩知足,做正直诚实的任,这些都是本书的教养目标,1,本书通篇在讲孩子在三个层面的成长,能够面对现实,能够为自己负责人,能够积极的去因应现实原则满足自己的需要,懂得感恩和尊重,做正直诚实的人。
几乎所有的人在小时候都会有类似经验,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只要哭,全世界都会围着自己转,这是婴幼儿的状态,如果做父母的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帮助孩子面对现实,使得孩子一直活在“全能自恋”的幻想中并把这种期待带到成年,那将会非常麻烦,我之所以对面对现实这一点非常有感触是因为在我过去所遇到的案例中,大部分人的问题是不能面对现实,这现实包括自身的现实以及环境的现实,我有个个案一直抱怨自己的丈夫不沟通,做错事不道歉,只是买礼物或是做家务来表达亏欠和关爱,这令她非常痛苦,因为她一定要听到“我错了”三个字才能释怀,而丈夫又不肯改变,她坚持认为自己的痛苦是丈夫造成的,只有丈夫改变了自己的感受才会变好。
我问她:这么多年你试图改变丈夫未果,如果丈夫不愿意改变是一个你必须面对的现实,你要让自己因为他的不沟通痛苦一辈子吗?还有一个个案说:老师,我非常需要朋友,但是我觉得很孤独,大家都不理我,没有人主动给我打电话关心我。
我问她:你需要朋友,需要友谊,你每周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与人主动建立关系上?个案听了后觉得很吃惊,她需要友谊,她自己需要主动去寻找和建立,这对于她来说似乎是个全新的角度和观点。
2,我们不仅给孩子设立界限,我们本身就是界限,这要求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可以示范界限给孩子学习。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第一篇嘿,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聊聊《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的第二章,哎呀,读完真是感触良多!你知道吗?这一章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世界里也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以前总觉得孩子还小,能宠就宠,结果发现这样反而让孩子变得任性、不懂事。
比如说,孩子想要什么就非得马上得到,不给就哭闹。
以前我可能会心软就满足了,现在才明白,这不是爱,是在害孩子。
我们得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刻实现,得学会等待和忍耐。
还有啊,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原谅。
得让他们清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下次才能避免。
不然,他们永远都不会成长。
我觉得给孩子立界限,不是要束缚他们,而是帮助他们学会自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就像是给小树修剪枝丫,虽然会有点疼,但能让它长得更挺拔。
咱们做父母的,可不能偷懒,得用心去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们画出清晰的界限。
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有规矩、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怎么样,我这感悟是不是还挺深刻的?你们读完这一章有啥想法,快来跟我交流交流!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我刚读完《为孩子立界限》的第二章,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忍不住来跟你们唠唠。
这一章真的是说到我心坎里去啦!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开开心心就好,管那么多干啥。
结果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孩子都被我惯得没边儿了。
就像书中说的,孩子需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不然他们心里没底,就会变得无法无天。
比如说看电视这件事,以前孩子一看就停不下来,我也不管。
现在明白了,得给规定好时间,不然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影响学习。
还有啊,孩子跟小伙伴闹矛盾了,以前我总是急着帮他解决。
现在想想,得让他自己去处理,学会与人相处的规则和技巧。
这也是一种界限的建立呀。
而且哦,我发现给孩子立界限的同时,自己也得做好榜样。
你要是自己都没个规矩,怎么能要求孩子守规矩呢?这第二章让我明白了,给孩子立界限是为了他们好,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方向,不会迷失。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读后感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
哎呀,这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就好像给我这个小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书里说,好多家长总喜欢跟孩子谈条件,比如说“你要是考了100 分,我就给你买玩具”“你乖乖听话,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场”。
我就忍不住想,这真的好吗?难道我们做什么都得有个条件交换?那学习、听话这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要做好的事情,不就变成了为了得到奖励才去做的吗?这就好比我们跑步,不是因为自己想跑,而是有人在前面拿着糖果诱惑我们跑,那多没劲啊!再说说给孩子划底线吧,这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们在操场上跑步,得有个跑道的边界,不然不就乱跑一通了嘛。
家长给我们划底线,就是告诉我们哪些事情绝对不能做,哪些是必须要做到的。
比如说,不能撒谎,不能偷东西,要尊重长辈。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行为画了一个框框,让我们知道在这个框框里面可以自由活动,但是出了框框可就不行啦!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有个小伙伴偷偷拿了别人的玩具,还不承认。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他的爸爸妈妈给他划好了底线,告诉他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他肯定就不会这么做啦!这不就像一棵树,如果从小不修剪枝丫,长大了不就歪七扭八的吗?还有啊,我觉得划底线能让我们更有安全感。
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里就有底啦,不会总是提心吊胆的。
比如说,如果没有底线,我可能会想,今天我不写作业会不会被骂呀?明天我跟同学打架会不会被揍呀?但是有了底线,我就清楚啦,不写作业肯定不行,打架更是绝对不可以,那我就不会纠结,能安心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我们班有个同学,他爸妈对他可宽松啦,几乎没什么底线。
结果呢,他上课总是捣乱,作业也不认真写,老师都头疼得不行。
我就想,要是他爸妈早点给他划好底线,他能变成这样吗?其实,给孩子划底线也不是说要把我们管得死死的,一点自由都没有。
《和孩子划清界线》第一章读后心得[工作范文]
《和孩子划清界线》第一章读后心得
假期正在阅读《和孩子划清界线》这本书,今天只读了第一章,作者将对教育孩子的主观看法和客观理论结合起来,感觉很有意义,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第一章核心内容,焦虑源于父母内心。
这里的焦虑指分离焦虑,以作者收到的读者来信为例,信中的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上班和孩子分离时,孩子哭闹不停,妈妈便哄着孩子到花园里,但孩子仍不肯让妈妈离开,这位妈妈很矛盾,不知道是否该辞职回家陪孩子。
经过分析,这种分离焦虑不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妈妈“舍不得”和孩子分离。
本来妈妈可以果断离开,可她却从家里拖延到花园里。
此外,这位妈妈说自己内心很矛盾,说明她在分离时的痛苦大于孩子,也许孩子在和妈妈分离之后很快就能开心玩耍了,可妈妈仍然在犹豫,不舍。
还有一点,孩子在分离时表现出来的痛苦是由妈妈折射出来的,孩子哭闹也满足了妈妈不想分离的心情。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刚入园时,家长们不同的做法也使孩子有不同的表现。
我接触过小班有两位小女生,小小(2岁多)和曦曦(3岁多)。
小小刚入园时爱哭,妈妈说小小以前上过小托班,不应该再哭的。
老师让妈妈送完就走,家长配合照做了,小小很快就不哭了。
曦曦刚入园时情绪还可以,
几天之后开始哭闹,这种情况也正常,但此后每天曦曦都会哭,
情绪十分激动。
后来老师们发现曦曦一哭,妈妈就会留下来陪她一会儿,以至于曦曦认为只要自己哭妈妈就可以玩一会儿走。
“与其表现痛苦地分离,不如开心地和孩子道别” 虽然孩子一开始会不适应,但长久以来妈妈们果断愉快地道别,并在承诺的时间出现,孩子们会慢慢适应,情绪情绪稳
以上是《和孩子划清界线》第一章的一点收获与感想。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篇1放暑假后,花几天功夫看完她写的《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深受启发。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她和孩子“划清界限”的出发点和做法与我的对“划清界限”的理解截然不一。
我的理解是,“划清界限”就是给孩子指定好一件事的条条框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务必遵守,认真去做,家长不姑息、溺爱,让孩子八九不离十的按指定的方向去做,做好了,就能得到发展。
现在看,这种想法里面加入了很多家长的意愿和意志,并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自身出发解决问题,想孩子所想,即使出发点是对的,但带有强制性。
小巫的“划清界限”也有不娇惯、溺爱、纵容孩子的意思。
不过从意义上讲没有“强制执行”一说,她主张“训育”孩子。
古人说“训育”就是教诲抚育,而“教诲”就是恳切、耐心的启发开导。
多么深刻的一个词,小巫做到了,从案例中看出她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了体现,不得不说,小巫有一种大家风范,教育思想深刻,并置用于实践。
首先,作为家长,要有清楚、深刻、理智的洞察能力,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原因是什么,即使有时哭闹、发脾气甚至对家长的“恶语中伤”,都有其原因,要“揪根知底”。
而后,给孩子以理解,和孩子“共情”,分析“不良行为”会给他带来什么麻烦,分析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这件事情还可以怎么做,一件事至少有三个解决的办法,给出更好的几条建议让孩子选择。
如果孩子执拗下去,那么按事情的发展,后果自己承担,不带有“惩罚”的性质,让孩子接受自然而然的事情的后果,这就是“训育”。
全书的点睛之笔有必要重温——“好母亲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她时刻接受孩子发出的信号,正确的诠释这些信号并且及时的、恰当的做出反应。
读《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
读《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读《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高运读了不少关于教育孩子的书,感觉都颇有启发。
但当我借到《和孩子划清界限》时,我真的是有再次阅读甚至购买、收藏的冲动。
作者小巫生长于北京,是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在两所美国大学任中高级管理职位,兼任美国国务院特约官员翻译。
后重新定居北京,嫁与新西兰丈夫,出任澳大利亚大使馆新闻官,兼任外国人话剧团团长。
儿子Sam出世后,小巫辞职在家,潜心养育孩子,著有《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等畅销书。
目前为诸家大型杂志撰稿,为育儿杂志《都市主妇·父母》主持母乳喂养专栏,在摇篮网上主办母乳宝宝喂养园地。
本书通过讲述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加上细致深入的推理和分析,探讨父母潜意识中的内心恐惧和心理伤痕对于养育孩子的负面影响,介绍“真爱行为”、“心理疆界”以及“训育”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并提出给儿童树立规则、训育儿童自律的实际操作手段。
这部书中,作者除了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还深刻探讨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分析了其他孩子的案例故事中父母的教育问题,揭示了父母自身的心理伤痕对训育孩子的深刻影响。
读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战战兢兢,汗出如浆。
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仿佛也能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真是庆幸自己在这一年的这一刻看到了这本书,它可以让我及时的纠正自己的教育偏差,并能把正确的训育法则运用于儿子的成长指导和学生的教育管理。
下面着重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每个人都有心理伤痕!“父母内心的心理伤痕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爱。
父母们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我焦虑什么、我怕什么,把这个能量放在自己身上,把伤痕留在自己这里治疗”。
————徐浩渊博士“那些最隐蔽、最私密的东西,具有最可怕的摧毁力。
父母潜意识的力量大大超过在一个家庭中显而易见的交流。
”————美国家庭心理咨询师茱迪丝.布朗小巫在书中强调,每个人都有心理伤痕。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和孩子划清界
限小巫
《和孩子划清界限》是小巫妈妈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正确地与孩子
建立界限,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如何给孩子划清界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明白了孩子的
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度,但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限制。
只有在适当的范围内自由探索,孩子才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其次,文章中提到了要给孩子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相应的
后果。
这样,孩子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这样,孩子才
会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从而更愿意遵守家庭规则和界限。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认识到孩子划清界限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
不能过分溺爱,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独立空间,同时也要明确界限和规则,以帮助他
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为独立、负责任的个体,能够迎接未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和我一样希望培养出的孩子有责任心,能自理,会选择,积极主动学习,愿意不断成长等等。
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孩子真有,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看过很多家庭教育的书,总以为自己会了很多,在生活中一操练,就跟啥也没学一样,以前咋说现在还咋说,刚想用点套路吧,一下就被女儿和爱人戳穿了:新学的吧?又拿我当小白鼠试验呢?别瞎费功夫了,不管用!看完这本书,又像看完其他工具书一样:哎呀,妈呀!这书咋那么好呢!咋早没看着呢!我要是早看到这书该多好,养育女儿就不至于这么费劲了啊!晚上躺到床上冷静的想了想,不是遇到这本书早晚的问题,而是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律的人!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不去运用全是白搭,运用了不坚持也是自取其辱。
这本书,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特别狠心特别爱!不学这本书我们也明确,有些事孩子绝对不能去触碰,不能去做!我们都是有底线的人。
比如电源插座不能摸,马路上不能乱跑等等。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开始上学了,写作业了,我们的底线一再妥协,一再被碾压,最后变成了我不当老子了,谁爱当谁当吧,太难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我们不能坚持住界线是因为:1、依赖孩子——是父母对孩子的需要在先,导致孩子学会了用情感威胁父母。
2、太过认同孩子——父母自己尚未解决的伤痛投射到孩子身上。
3、认为严厉就不是爱了。
4、小事上忽视,大事上突然爆发。
5、父母没有精力来应对了。
以上其实就是妥协,让孩子知道:你还可以往后退,我还可以再提点要求。
无解了吗?当父母之前真没人给我培训过呀!我是无证上岗呀!我委屈,我憋屈啊!别急,本书给到了解决办法,听话照做啊!父母的三种角色:监护、管理、资源;需要三种行动来护航,就是:教导、榜样、帮孩子内化。
也别光喊难,孩子今天这个结果也是因为身边没有个好榜样学习,孩子就是让我们重新活一回的,榜样能不能竖起来,全看咱自己了。
总之,不管咱做到哪一步,只要是坚持学习不停止成长,孩子就有可能朝着大家都想要的目标移动,如果咱不学习成长,孩子没变化,甚至倒退都是有可能的。
书中第二篇用了界线十律来详细告诉我们:如何做到特别狠心特别爱!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
做到这些都需要一个基础点:温柔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自食其果。
就是让孩子承担后果,比如早上叫不起床、比如完不成作业、比如忘带书本、比如今天该你刷碗等。
界线十律读完,合上书,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一位妈妈看到女儿没有完成事先约定好的任务,毅然决然按着约定,只带完成任务的孩子出去逛街,让没完成任务的孩子在家承担后果。
我回想自己做不到,因为我会心疼女儿,会边发火,边唠叨帮她一起做,然后再带她出门。
其实我是心疼自己,我内在有需要。
解决办法就是,明确我是身份不只是母亲,我还是一个积极主动,热爱生活的人,我的内在我要自己来呵护,我可以去做我向往已久的事,而不是把这份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我为我自己负责。
第二个画面,作者四岁,有腿疾,上台阶时拐杖掉了,父母依然让他自己上台阶,绝不帮忙。
其实妈妈也很心疼,心疼的痛哭给朋友倾诉,但就是没有上前帮助。
作者多年后回味,父母给了他锻炼坚毅品格的机会。
这个画面让我反思,未来就在今天,你这一刻的狠心造就孩子一生的顽强,而这一刻的心软可能就错失了孩子成长的大好机会。
是的,这很难,我知道,必须这么做!我想这句话可以作为为人父母的口头禅。
学习很难,好习惯的养成很难,工作很难,生活很难,活着很难,我们依然要做、要活着!狠心也得有个狠法,那就是温柔而坚定!我们表达的时候更多的是用情绪来说事,就完全忘记了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到哪里去了。
所以在这里区分一下情绪和态度:情绪,是发生在事后,是人对事情发生后的行为反应,是一种心理活动,不管是表情,肢体,气场,外在都可以看出来。
态度,是在事前的`心理准备。
态度是一种先有主见,是准备要做某事前的一种心理预设,即心理准备,是内在的。
所以,做事、说话之前先摆正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怎样的行动。
情绪不分好坏对错,都是你对当下环境、人物、事件的感受,把它表达出来是释放,憋屈在心里,不但折磨自己更是折磨身边的人。
所以,父母是要在爱的环境里设置限制,要有态度表达我的情绪,而不是用情绪表达我的态度。
怎么样,觉得难吗,觉得难就对了,说明我们在攀登啊,要去见光明啊!觉得容易反倒坏菜了,那是往下滑坡呢,走向深渊去了嘛!最近和做家庭教育多年的老师聊天,她在带小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所学的怎么都没用上,还是老方法,我们都大笑起来,有觉察不就是用上了嘛,觉察是改变的开端啊,已经走在崭新的大道上了,还要怎样,教育急不得,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我经常是走走转转,有时候都转晕了,缓过来,继续走,不断的往前走,主动的往前走,因为我不单是做父母的,我更要做积极主动的快乐读书人。
真心希望更多的人接触到这样的好书,先别苛求自己能做到哪一步,能有意识:我是不是要读书了,你已经站在更高一层台阶上了。
我们一步一步来,我们一起慢慢来,我们一起去见更优雅的自己哦!当然,顺带着让孩子见证我们的成长和优雅,孩子们能差到哪里去呢!见好吧您呐!《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2这本书的特点是教导父母要跨越对子女"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线。
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线或是父母的界线不断地被孩子破坏了。
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
另外,这本书以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
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做了一些摘抄及总结。
尽管如此,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
我开始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
例如:守时、完成作业、金钱处理、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
以下就是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话语和案例:1、现在做父母的从没想过未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人。
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
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2、诚实始于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榜样,并要求孩子诚实,也提供孩子说实话的安全环境。
你需要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对你行为的反应。
其实韦恩(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名字)是以他父母的有关作风来做回应,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来行事。
他知道妈妈无能也害怕冲突,所以吃定了妈妈的弱点,为所欲为;他知道爸爸会大吼大叫,所以他做他想做的,直到爸爸大发脾气为止。
他也知道即使是到那个关头,还是可以从爸爸专有的敕令下开溜,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的不端行为,因为他爸爸多半不会追究结果,宁可回去看他的报纸,认为已经“收拾”过孩子。
“当小杰说“妈妈,你插嘴!”,而做妈妈的也没有护着自己,诚心的回应说“儿子,对不起,你说的对!”这时,孩子就学习到对大人所定的家规和事情,要带着尊重、自主、道歉以及回应的态度。
如果妈妈辩说“小伟,你不了解,因为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话,所以我非这么说不可。
”孩子则很有可能在遇到别人质问他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辩护和自圆其说。
孩子的工作就是测试你的决心,最后学会了“现实”的功课;你的工作就是要经得起考验,包括忍受他的怒气、闹别扭、发脾气,以及其他种种。
大部分父母都在“持守界限”和“训练孩子培养界限”之间来回挣扎。
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3、要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施行现实的后果。
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电脑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导他学得更好。
不成熟的人老是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一直要别人为他解决问题。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
你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4、孩子需要学会为他所失去的完美伤心、接受他的失败、并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
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
你为孩子所定的目标,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
孩子进入这个世界时,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控制自己,为了补偿,他会尽全力来控制他的父母。
你的工作就是逐渐增加它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少他想要控制你和控制别人的能力。
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只要简单的说一句不可以。
此外,要记得,先说“不”之后有改变心意说“可”的父母是英雄,但是说“可”,后来又说“不”的人,是个背信者。
5、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
如果你替他们解决所有的纷争,他们就学不会你不在身边时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巧。
有时候父母太严厉、太权威,或甚至暴虐,就会在孩子心中制造非常严格和不成熟的意识。
有时候这些孩子会变得非常沮丧或有罪恶感;另一些时候,他们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会议残忍或虐打狂的方式对待别人。
6、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之一。
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就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7、父母应该好好判断哪个愿望是出自嫉妒,哪个愿望是出自内心真正的渴望,你要削弱孩子出于嫉妒的那一个愿望,帮助他得到那个出自内心的愿望。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3《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
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
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
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
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
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
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
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
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
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