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参观苗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学生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的花卉,来学习和掌握分类和统计的知识。
教材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实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四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以及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他们在分类和统计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不同种类的花卉进行分类和统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观花圃,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的花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不同种类的花卉进行分类和统计。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复杂的花卉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我能够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分类和统计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实践法,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记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法,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参观花圃的场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我将会向学生讲解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3.实践:学生将分组参观花圃,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的花卉,然后将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
4.讨论:学生将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所得到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观苗圃说课稿

参观苗圃说课稿引言概述:参观苗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它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让教师们观察和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参观苗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了解教学目标1.1 观察教学目标的设定:参观苗圃时,我们可以注意到教师是如何设定教学目标的。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1.2 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观察到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和理解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教学目标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意义。
1.3 分析教学目标的实施方法:参观苗圃时,我们可以学习到教师是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和任务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观察教学方法2.1 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参观苗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我们可以观察到教师如何运用讲解、讨论、实践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2.2 学习教学方法的技巧: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教学技巧,例如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2.3 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参观苗圃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我们可以观察到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教学资源3.1 观察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参观苗圃时,我们可以留意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设备的调试以及教室环境的布置等。
这些准备工作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3.2 学习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方法。
例如,教师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具、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工具,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3 分析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改进:参观苗圃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教师如何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资源。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参观花圃-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参观花圃-北师大版(2012)一、教材概述本次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该教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体验和交互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然情境下探索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
本次课程将通过让学生参观花圃,运用数学知识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兴趣,提高其学习成效。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和计算;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学会面积单位的转换方法和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将学生体验和实际操作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4.1 教学内容参观花圃,从所见、所闻、所感出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教学将重点让学生体验并计算如下问题:1.花圃的面积是多少亩?2.花圃周长有多长?3.花坛的面积各是多少?4.2 教学过程1.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讨论本次参观花圃的主要内容和期望的收获,开展情境教学。
2.参观花圃。
带领学生围绕花坛进行参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
3.学习知识。
通过一些实际的计算练习,教授如何将平方米转化为亩,如何计算花圃周长;并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
4.小组竞赛。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方法,通过竞赛形式解答问题。
5.分享与总结。
通过分享和总结来检验本次课程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手段与评价方法5.1 教学手段1.情境教学2.小组竞赛3.教学视频5.2 评价方法1.通过小组竞赛和个人答题情况,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2.通过发放问卷等方法来获取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反馈,对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参观花圃中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
参观苗圃说课稿

参观苗圃说课稿一、引言在这个任务中,我们将参观苗圃并撰写一份详细的说课稿。
苗圃是一个专门培育和种植各种植物的地方,是植物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观苗圃,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培育技术,从而增加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
二、苗圃概述苗圃位于XX地区,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
苗圃内设有不同的区域,用于培育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花卉、果树、蔬菜等。
苗圃拥有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如温室、喷灌系统等,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三、参观内容1. 植物分类区:苗圃根据植物的分类特点,将不同种类的植物分别种植在不同的区域。
我们将参观花卉区、果树区和蔬菜区,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培育技术。
2. 生长环境展示:苗圃为了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我们将参观温室,了解温室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以满足不同植物的需求。
3. 培育技术介绍:苗圃拥有一支专业的园艺团队,他们掌握着先进的培育技术。
我们将参观培育区,了解如何进行种子播种、育苗和移栽等过程,并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要求。
4. 植物展示区:苗圃还设置了植物展示区,展示了各种不同的植物品种。
我们将参观展示区,观赏各种美丽的花卉和果实,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四、参观体会1. 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参观苗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增加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
这对于我们学习植物知识和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2. 培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苗圃的培育技术是先进的,通过参观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有用的技术和方法,例如种子的处理、育苗的技巧等。
这些知识可以在我们自己的植物培育中得到应用。
3.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苗圃通过采用温室等设施,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这也提醒我们在植物种植和园艺活动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苗圃的运营需要园艺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巩固和应用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参观花圃这个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发现和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巩固和应用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发现和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发现和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引导发现法为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2.教学手段: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图形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一个参观花圃的实际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花圃中的各种植物,发现和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3.交流:学生将把自己发现的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参观苗圃说课稿

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9页《参观苗圃》说课稿《参观苗圃》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下面把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一说课标《课标》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
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本课主要是以“参观苗圃”这一情境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知识,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基础上出现的,把除数个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看作和他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不需要调商)的两位数除法。
这部分内容由于在除的过程中不需要调商,学生容易掌握,在基本掌握了试商的方法后,再学习在除的过程中需要调商的,就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因此,学好本课内容是学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
三说学情学生在三年级学过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前面有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基础后学习本节的内容不是很吃力,对一些同学有一定困难的可能是试商方法还不是十分熟练,由于刚接触,试商速度慢,在教学时,让学生真正学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四说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并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
2、经历用乘法试商的过程,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除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是本单元后面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六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尝试自己解决本课中出现的新知识。
参观苗圃说课稿

参观苗圃说课稿引言概述:参观苗圃说课稿是指教育工作者前往苗圃进行观摩学习,了解苗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对苗圃的说课稿进行学习和借鉴。
通过参观苗圃说课稿,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了解苗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1.1 学习苗圃的教育理念:参观苗圃说课稿时,可以了解苗圃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
1.2 探究苗圃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苗圃的教学过程和方式,可以了解他们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1.3 分析苗圃的课堂管理:了解苗圃的课堂管理方式和策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课堂秩序和氛围。
二、学习苗圃的说课稿内容2.1 研究说课稿的结构:观摩苗圃的说课稿,了解其结构和内容安排,包括引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部分。
2.2 分析说课稿的语言表达:学习苗圃说课稿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如何清晰明了地表达教学思路和观点,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
2.3 借鉴说课稿的教学思路:通过研究苗圃的说课稿,可以借鉴其教学思路和策略,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灵感。
三、提升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3.1 运用苗圃的教学理念:将学习到的苗圃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2 借鉴苗圃的教学方法:将苗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3 借鉴苗圃的课堂管理策略:学习苗圃的课堂管理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4.1 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参观苗圃说课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4.2 促进教育发展:借鉴苗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4.3 增进教师交流和合作:参观苗圃说课稿,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五、总结反思和展望未来5.1 总结收获和体会:对参观苗圃说课稿的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发现不足和改进之处。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以实际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参观花圃的路线规划、花的种类及数量统计等,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轴、统计图等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数轴等,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参观花圃的路线规划、花的种类及数量统计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花圃参观活动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参观路线规划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轴和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数轴和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课堂讲解: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数轴和统计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问题。
4.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花的种类及数量统计。
5.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2 参观苗圃(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2 参观苗圃(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苗圃的基本国际单位,掌握长度的测量单位,如:千米、米、厘米等。
2.能够检测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如理解和计算不同长度的转换关系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苗圃的探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意识。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长度的测量单位(千米、米、厘米);2.能够通过计算实际问题,将不同长度的测量单位进行转换。
三、教学难点1.把握不同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如何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转换,使用不同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导入(5分钟)1.通过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回忆生活中在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长度单位,并通过图示展示测量工具,加深学生对长度测量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2.新课讲解(30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参观苗圃。
2.通过课件展示苗圃的图片,介绍苗圃中的各种植物。
3.教师考虑到学生对苗圃中不同植物的高度不同,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距离单位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因此老师出示具体的实物用来说明不同的长度。
4.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千米、米、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用途。
5.通过引导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三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等),并在小组内进行一些相关的计算。
3.巩固(10分钟)1.铺设操场,随机选择一些学生,让他们拿到测量工具对操场进行测量。
2.根据学生的所测数据,老师出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他们所掌握的长度单位和换算关系。
4.作业(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上6.2题目的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苗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苗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观苗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参观苗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参观苗圃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经验。
但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参观苗圃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于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参观苗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苗圃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情境。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苗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苗圃里有哪些植物吗?它们分别是多少棵?”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如:“苗圃里有苹果树56棵,梨树比苹果树少18棵,梨树有多少棵?”在学生解答问题后,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2参观花圃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2参观花圃|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教材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本课时主要讲解的是6.2节的内容,该节内容名为“参观花圃”。
该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匹配、特征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基本元素以及图形的基本分类;•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匹配找出相同的图形;•能够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变化,并通过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观察、思考和发现图形的特征;•学会使用图形进行变换,理解变换对图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图形的匹配、特征和变化。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的颜色、大小、位置等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的一些图形,询问学生这些图形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提出几个相似之处,如颜色、形状等。
然后,结合今天的主题“参观花圃”,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花圃,花圃中有哪些类型的花卉等。
2. 深入学习1)教师出示两幅相同的图形,让学生找出两个的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颜色、形状等图形的特征进行匹配。
2)教师出示两幅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颜色、形状等图形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发现。
3)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并通过旋转、镜像等操作,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变化对图形的影响,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变化。
4)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例如:对称的照片、颜色相同的水果等,通过这些场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形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3.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总结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并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巩固学习成果。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游戏,例如:找出相同的图形、根据提示画出指定的图形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说课稿(在计算教学中,怎样读懂教材?怎样读懂学生?怎样读懂课堂?才能在数学课程中,发展学生数感和运算能力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本节课的探索)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参观花圃》,是课前说课。
我将从说研究、说教学、说亮点三个方面来说说本课。
一、说研究,明方向(一)说联系《参观花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和有余数的除法,在三年级下册也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
在本册,通过前两节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整十数竖式笔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判断商是几位数,那么将本课作为后续一节课,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除数是一般两位数竖式笔算在商定位后如何试商,同时也为四年级下册学习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说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课前思考:那么学生会如何计算三位数除以一般两位数呢?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三)说学情课前小测发现,有70%的学生不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一般两位数,同时有90%的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但对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
(四)说重难点所以我将本节课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难点定为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采用如下教法学法。
参观苗圃说课稿

参观苗圃说课稿一、引言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新生命萌发的时刻。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一个神秘的苗圃,探寻其中的奥秘。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对自然、生命与绿色的深刻思考。
二、苗圃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历史沿革:苗圃自创立之初,已有百年历史。
它见证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也承载了一代代园艺人的梦想与汗水。
文化传承:苗圃不仅仅是培育植物的场所,更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园艺技术交融的舞台。
三、苗圃的植物种类与特色种类繁多:苗圃内培育有上千种植物,涵盖了花、草、树木等各类植物,其中不乏珍稀和濒危物种。
特色植物:例如,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树、能提炼珍贵药物的草本植物等,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与科研价值。
四、苗圃的培育技术与创新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苗圃既保留了传统的育种、扦插等技艺,也引入了组织培养、基因编辑等现代科技手段。
科研与产业结合:苗圃不仅是生产苗木的基地,也是园艺科研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五、苗圃的社会价值与意义生态价值:苗圃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价值: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绿色植被,助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教育价值:作为生态教育和园艺培训的场所,为公众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植物的平台。
六、参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引导安全须知:参观过程中请遵守规定,注意安全,尤其在接触植物和操作工具时要格外小心。
专业讲解员引导:配备专业的讲解员进行引导和解惑,确保参观者能够深入了解苗圃的各个方面。
七、结语通过这次参观苗圃的活动,我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更对生命与绿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让我们珍惜这份与自然的亲近感,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份绿色的事业。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参观花圃》,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情景的设计,让学生能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和射线,并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特点。
教材中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说教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观察法:学生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3. 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说学法1. 观察学习:学生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发现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2. 交流学习:学生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共同理解和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3. 实践学习:学生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参观花圃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让学生观察花圃中的直线、线段和射线,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3. 理解和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并能够进行比较和区分。
4. 巩固练习: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一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这一节课之前,我首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对学生前期的观察和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上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掌握得不够熟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由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讲解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参观花圃的情景,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苗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苗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参观苗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本节课通过参观苗圃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实际的参观活动,让学生在实地观察中感受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活动中抽象出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参观苗圃,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参观活动,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参观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活动中抽象出图形的特征,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参观苗圃:学生分组参观苗圃,观察和描述各种植物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3.小组讨论:学生回到课堂上,分组讨论参观过程中观察到的图形特征,分享彼此的发现。
4.抽象概括: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活动中抽象出图形的特征,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练习题,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 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 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视察。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 学生汇报视察的收获。 花圃里有154盆牡丹花和120盆月季花; 可以用牡丹花摆22个小花坛; 用18盆月季花可以摆成三角形图案。 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参观花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 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 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参观花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 针对课程标准,认真发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 通过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 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 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 所获的空间。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运用所 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 习活动,它易于激发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组织学生 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 作中才能逐步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动手操作的愉快 氛围中获取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的第二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巩固和应用之前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源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对于图形的名称、特征和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图形的转换和实际应用能力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参观花圃的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思考法、合作交流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花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供实际操作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花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参观花圃:学生分组参观花圃,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的花卉和植物。
3.图形分类: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花卉和植物,进行图形分类,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
4.实际应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花卉或植物,运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份花圃平面图。
5.展示和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平面图,并进行交流和解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观苗圃》教学设计(通用8篇)

《参观苗圃》教学设计(通用8篇)《参观苗圃》篇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备注:设计的红色字体为教学重点和评价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到了冬季,绿色植物的颜色逐渐的减少了,可是在我们的家乡哈尔滨就有这这样的生态园,它四季如春.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播放影片,板书参观苗圃)二、解决问题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影片观看完了。
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看!讲解员叔叔正在给同学们热情的讲解着,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一个除法问题吗?2.信息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追问:如果也是求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如何列式?(板书)154÷223. 你们从两个算式中能发现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板书副标题)像154÷22 除数不是整十数4.估算培养:(1)说说你是怎么估计商是多少的?(2)为什么要看做20 来试商呢?(3) 用除法竖式计算你们会吗?先自己试一试好吗?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
完成任务请用座姿告诉我好吗?5 计算教学:(1)试商的7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2)下一步是不是该用7乘20的积呢?为什么?(3)谁还能谈谈求商的方法?你能总结一下计算的方法吗?三、继续引入情境:1. 听说我们南岗小学的同学们也要去参观苗圃,工作人员将中心花坛用126盆花来布置,每个图案用18盆,请你估计一下可以组成几个图案?2.你们想不想自己独立解决这道,好!那就充分展示你们自我能力吧!四、趣味练习(采用题纸)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两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趣味问题,有信心解决吗?第一练《技能pk》请在珍珠上选择正确的数字填入括号内,最大能填几38×( )<243 21×( )<19927×( )<287 59×( )<481第二练《独具慧眼》请仔细观察,能发现什么?第三练<实战演练>计算练习(1)你们有什么发现?(2)那我们怎样验算商是否正确呢?除数×商+余数=被除数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计算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时,应该怎么样试商?试商时应该注意什么?《参观苗圃》教学设计篇2参观苗圃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参观苗圃练习课-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参观苗圃练习课-北师大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一节,主要涉及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四位数的加减法。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安排了参观苗圃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2.发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参观苗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 教学内容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主要教授以下内容:1.分析和解决四位数的加减法问题;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3.参观苗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苗圃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是:1.让学生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 教学准备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准备好教材、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2.安排好学生的座位,确保教室的卫生和整洁;3.布置好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课程: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2.让学生看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知识点在本节课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四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进位、退位等相关内容。
第三步:课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教师需要通过一些课堂练习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四步:参观苗圃在学生掌握了四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参观苗圃展览,并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苗圃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步:总结和回顾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学生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参观苗圃》说课稿
《参观花圃》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内容,本课主要是以“参观花圃”这一情境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知识,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基础上学习的两位数除法。
这部分内容由于在除的过程中不需要调商,学生容易掌握,在基本掌握了试商的方法后再学习在除的过程中需要调商的,就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因此,学好本课内容是学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学过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前面有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基础后学习本节的内容不是很吃力,对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是试商方法还不是十分熟练,由于刚接触,试商速度慢,在教学时,让学生真正学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花圃”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环保的重要性。
2、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能够学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渗透环保教育——爱护大自然的好朋友。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使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绿色植物对我们身体有好处,能缓解我们的疲劳,让同学们知道绿色植物在生活在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探索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正确列出算式154÷22后,让学生独立思考估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练习和交流中让学生发现把22看作20来试商这一方法比较好,鼓励学生用刚才发现的试商方法来试一试:120÷18,学生解题后说说试商方法和计算结果。
这样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尝试解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在解题中发现试商方法:可以把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在尝试成功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通过两道题,可以总结出位数除以两们数的算法,提高了学生总结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运用知识
1、说说下面各题的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
通过全班学生都能说一说这一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这一试商方法。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试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