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崂山道士》

合集下载

《崂山道士》课文

《崂山道士》课文

《崂山道士》课文从前有一个姓王的年轻人,排行老七,大家叫他王七。

王七原是富家子弟,从小游手好闲,十分羡慕道家的法术。

他听说崂山那地方有许多仙人,就背着行装去访仙学道。

一天,他登上了崂山山顶,见到一座道观,环境十分幽静。

道观里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长长的白发垂到衣领,神采奕奕。

王七走上前去扣头拜见,和道士交谈起来。

他觉得道士讲的话深奥玄妙,便要拜道士为师。

道士打量了他几眼,说:“学道是很辛苦的,恐怕你过惯了舒适的日子,受不了苦。

”王七急忙应道:“我是专程来学道的,不怕吃苦。

”道士见他态度坚决,就收下了。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时候他们都回到道观里,道士把王七向大家作了介绍。

第二天一大早,道士就把王七叫起来,给他一把斧子,让他跟着大家去砍柴。

就这样,早晨上山砍柴,晚上回来歇息。

王七小心谨慎地干了一个多月,手上脚上都磨出了硬茧,可是总也不见道士传授什么法术,王七不愿再受这份苦,心里就产生了回去的念头。

一天晚上,王七砍柴回来,看见两位客人和道士一起饮酒,天已经黑了,屋里也没点灯,道士拿起剪子,剪了一张纸,形状像个圆镜,贴在墙壁上。

顿时,圆纸变成了一轮明月,发出清亮的光,满室生辉,连人脸上的汗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众徒弟围在道士身边,听从吩咐。

这时,一位客人说:“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饮酒取乐,也该让徒弟们一起快活快活。

”于是,道士就把一壶酒放到桌子上,王七心想,只有一壶酒,怎么能够这么多人喝呢?只见大家你一盅,我一盅,每个人都开怀痛饮,可是壶里的酒却一点也不见少。

王七心里越发奇怪,暗暗羡慕道士的法术,回家的念头也就打消了。

又过了一个来月,道士依旧没有传授法术。

王七天天上山打柴,又苦又累,再也不愿挨下去了。

这天晚上,他对道士说:“弟子从几百里外远道而来,原想跟师父学习道法。

不能长生不老,就是学点一般的小法术,弟子求教之心也可以得到一些安慰。

如今我已经来了两个多月,只是天天砍柴。

弟子在家从未受过这样的罪!”道士笑笑说:“我早就说过你吃不了苦,果然如此。

崂山道士文言文翻译

崂山道士文言文翻译

崂山道士,隐居山林,修炼道术,独善其身。

山中多奇花异草,鸟兽昆虫,皆得其道。

道士常游于山林之间,悠然自得,不知岁月之迁。

一日,道士于林中见一异人,其貌不扬,衣衫褴褛,背负一破布囊,行走如飞。

道士心奇,遂尾随其后。

行至一山洞,异人入洞不见。

道士亦随之入洞,洞内幽深,曲折回环,竟无尽头。

道士行至洞中深处,忽见一池清水,清澈见底。

池边有一石台,台上有一老者,须发皆白,仙风道骨,自言姓李,乃此洞洞主。

李老者见道士至,微微笑曰:“汝乃何处人氏?为何至此?”道士答曰:“小道崂山道士,闻洞中异人,特来一观。

”李老者曰:“汝有何道术,敢来此洞?”道士曰:“小道虽无甚道术,但修心养性,颇得道之真谛。

”李老者闻言,颔首微笑,曰:“汝诚可教也。

”自此,道士常至洞中,随李老者学道。

李老者传授道士许多道术,如炼丹、制符、御剑等。

道士学得津津有味,技艺日进。

李老者见道士悟性极高,便言:“汝若欲得更高境界,须先破心中执念,方可修成正果。

”道士闻言,心中一动,遂问:“何为心中执念?”李老者曰:“心中执念,即世间种种烦恼,如名利、情欲、仇恨等,皆能阻碍修道之路。

”道士曰:“小道深知其理,然难以割舍。

”李老者曰:“汝若不能割舍,则永远无法成道。

”道士默然,心中思绪万千。

一日,李老者言:“汝欲破心中执念,须先炼心。

我有一法,可助汝炼心。

”遂授道士一法,令其每日于清晨,面朝东方,闭目凝神,念诵咒语,以净化心灵。

道士依言而行,日复一日,心中执念渐消。

李老者见状,笑曰:“汝已有所悟,可继续修炼。

”道士感激不尽,遂更加刻苦修炼。

数年后,道士道术大进,已能御剑飞行,呼风唤雨。

李老者曰:“汝已修成正果,可出洞自立。

”道士拜谢李老者,出洞后,遍游名山大川,弘扬道教,传道授业,成为一代宗师。

《崂山道士》文言文翻译:崂山有一位道士,隐居于山林之中,修炼道术,独善其身。

山中奇花异草繁多,鸟兽昆虫,皆得道之真谛。

道士常常在山林之间游走,悠然自得,不知时光流逝。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崂山道士_1》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崂山道士_1》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2.给你的故事拟个响亮的标题。 (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 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235
3.下面我们就把这个故事编完整写下来。
第五、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使之丰富具体。 难点:唤 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生自由说,在劝说中自我感悟道理。 6.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或经历过同样的事?说出来,让我们 也引以为戒。
联系实际说。
7.齐读阅读提示,警醒自己。 四、拓展。
1.寥寥 58 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悬念重重,波澜起伏的故
事,让我们有这么多感悟,作者真了不起!这个故事是谁带给我
们的 呢?
230
你怎么知道的?(进一步强调看注释的方法,注意自学能力的培 养。)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猜动物游戏。 大森林里,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上演。听听,谁来了? 2.生上台用模仿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猜测结果。这样,几种 小动 物相继集中在台上了。(不限于一定是书中所说几种动物,如果 学生 猜成了别的小动物,也允许。)
二、创编故事。
232
1.大家看,这么多的动物聚在一起,多么有意思! 2.早上,一缕阳光射进树林,小动物们纷纷醒了。——让台上的 小动 物自由表演。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只知…… 不知……
231
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有创意、合理的展开想象。
2.有顺序地、细致地表达想象中的故事。

崂山道士_文言文翻译

崂山道士_文言文翻译

崂山道士,山之巅也。

其人皆衣褐,戴冠,披发,面如古铜,形若猿猴,身轻如羽,能飞越山巅,跨水而过,人之所不能也。

道士常居山巅,修炼内功,以求长生不老。

其行踪诡秘,人莫能测。

或有好事者,欲求一见,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然道士心慈,不拒来者,每遇求道之人,必倾囊相授,导引以术。

一日,有少年求道于崂山,道士见其诚心,遂收其为徒。

少年名子明,年方弱冠,聪慧过人,性喜奇术。

道士教之吐纳之术,飞升之法,子明皆能迅速领悟,技艺日进。

道士授子明以飞升之术,曰:“此术非同小可,须心如止水,方能成功。

汝宜勤修炼,勿懈怠。

”子明闻言,心中大喜,遂日夜修炼,不问饮食,不寝不食,唯求术成。

然修炼非一日之功,子明渐感力不从心。

一日,道士见其面色憔悴,遂问之:“汝为何如此辛苦?此术非一日之功,须循序渐进,方能成就。

”子明答曰:“弟子深知,然心急求成,故急于修炼。

望师傅见谅。

”道士叹曰:“汝之心诚,但修炼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汝宜稳扎稳打,勿求速成。

”子明顿悟,遂放下心中急躁,潜心修炼。

数年之后,子明技艺大进,已能飞越山巅,跨水而过。

一日,子明见一女子病重,心生怜悯,欲用所学之术救治。

道士闻之,劝阻道:“此术非同小可,汝尚未修成正果,勿轻易尝试。

”子明不从,毅然救治女子。

然术未练至精,女子终因伤重不治。

子明悔恨不已,遂向师傅请罪。

道士曰:“汝之心善,然术未练至精,故有此果。

汝宜继续修炼,以正其果。

”子明泣涕涟涟,发誓终身修炼,以报师傅之恩。

自此,子明更加刻苦,终成正果,成为一代名道。

崂山道士,修炼之术,非同凡响。

然修炼之道,亦非一日之功,须心无旁骛,方能成就。

子明虽有过失,然终成正果,亦为后世之楷模。

《崂山道士》文言文翻译:崂山道士,位于山巅之上。

那里的人皆身着褐色衣裳,头戴冠帽,披散着头发,面容如古铜,形态似猿猴,身轻如羽毛,能够飞跃山巅,跨越水面,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

道士们常住在山巅,修炼内功,以求得长生不老。

他们的行踪神秘莫测,无人能猜透。

崂山道士故事

崂山道士故事

《崂山道士》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神话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王生的年轻人,他梦想着学习神仙的道法,于是前往崂山拜师学艺。

在山上,他遇到了一位老道长,他向老道长学习了许多神仙道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王生必须遵守一些规矩,比如不能在学成后使用法术来谋取私利,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在学成之后,王生决定回家。

在他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一群客人,他们正在与老道长喝酒。

王生被邀请加入他们的聚会,并被鼓励使用他所学到的法术来表演。

然而,当王生试图用镜子来表演一种法术时,镜子突然破裂了,这个场面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回到家后,王生决定利用他的法术来谋取财富。

他开始用道法来偷窃,但是每次他都会被发现并受到惩罚。

这些惩罚让王生意识到他的错误,并让他明白了他所学的道法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

故事最后,王生意识到了他的错误,并决定重新回到崂山向老道长道歉并重新学习道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谋取私利,而是要遵守道德和规矩。

小学五年级语文崂山道士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崂山道士课文

崂山道士课文五年级语文教案从前有一个姓王的年轻人,排行老七,大家叫他王七。

王七原是富家子弟,从小游手好闲,十分羡慕道家的法术。

他听说崂山那地方有许多仙人,就背着行装去访仙学道。

一天,他登上了崂山山顶,见到一座道观,环境十分幽静。

道观里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长长的白发垂到衣领,神采奕奕。

王七走上前去扣头拜见,和道士交谈起来。

他觉得道士讲的话深奥玄妙,便要拜道士为师。

道士打量了他几眼,说:“学道是很辛苦的,恐怕你过惯了舒适的日子,受不了苦。

”王七急忙应道:“我是专程来学道的,不怕吃苦。

”道士见他态度坚决,就收下了。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时候他们都回到道观里,道士把王七向大家作了介绍。

第二天一大早,道士就把王七叫起来,给他一把斧子,让他跟着大家去砍柴。

就这样,早晨上山砍柴,晚上回来歇息。

王七小心谨慎地干了一个多月,手上脚上都磨出了硬茧,可是总也不见道士传授什么法术,王七不愿再受这份苦,心里就产生了回去的念头。

一天晚上,王七砍柴回来,看见两位客人和道士一起饮酒,天已经黑了,屋里也没点灯,道士拿起剪子,剪了一张纸,形状像个圆镜,贴在墙壁上。

顿时,圆纸变成了一轮明月,发出清亮的光,满室生辉,连人脸上的汗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众徒弟围在道士身边,听从吩咐。

这时,一位客人说:“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饮酒取乐,也该让徒弟们一起快活快活。

”于是,道士就把一壶酒放到桌子上,王七心想,只有一壶酒,怎么能够这么多人喝呢?只见大家你一盅,我一盅,每个人都开怀痛饮,可是壶里的酒却一点也不见少。

王七心里越发奇怪,暗暗羡慕道士的法术,回家的念头也就打消了。

又过了一个来月,道士依旧没有传授法术。

王七天天上山打柴,又苦又累,再也不愿挨下去了。

这天晚上,他对道士说:“弟子从几百里外远道而来,原想跟师父学习道法。

不能长生不老,就是学点一般的小法术,弟子求教之心也可以得到一些安慰。

如今我已经来了两个多月,只是天天砍柴。

弟子在家从未受过这样的罪!”道士笑笑说:“我早就说过你吃不了苦,果然如此。

劳山道士

劳山道士

课文劳山道士淄川王生,排行第七,本是世家子弟。

他从小就倾慕道家法术,听说劳山有很多神仙,便挑着行李,前往游历。

王七登上一个山顶,只见有一座道观,十分幽静。

里面有位老道士,在蒲团上盘腿打坐。

道士白发披肩,却神采奕奕,气度不凡。

王七上前磕过头,和他攀谈,听他讲的道理非常玄妙,便请求做他的徒弟。

道士说:“恐怕你娇气又懒惰,不能吃苦。

”王七坚定地说:“能吃苦!”傍晚时分,道士的徒弟都聚齐了,王七向他们一一行礼,于是留在了道观。

第二天凌晨,师父交给王七一把斧头,叫他和大家一起上山砍柴。

王七恭敬地听从了吩咐。

一个多月后,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王七吃不了这种苦,暗地里有了回家的念头。

一天晚上,王七看到师父正陪着两位客人喝酒。

屋里没有点灯烛,师父用纸剪成圆形,粘在墙壁上。

刹那间,纸月亮发出光亮,照得满屋光明,连汗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徒弟们在旁边站着,听候使唤。

一个客人说:“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快乐的时光,应该大家一起分享。

”于是客人从桌子上拿一壶酒,交给徒弟们,让他们尽情饮用。

七八个徒弟分头寻找杯儿、盏儿,抢先斟酒,生怕轮不到自己。

大家反复地斟酒,却不见酒壶变空,王七觉得很不可思议。

另一位客人道:“承蒙您赏个明月来照明,但这样喝酒太冷清乏味了,何不把嫦娥请来?”便把一根筷子扔到月亮里。

刹那间,一个美人从月光中走出,起初不到一尺长,落地后便和常人一样。

她长着纤细的腰肢,秀美的脖颈,并跳起了轻盈优美的舞蹈。

接着又唱起了歌,歌声珠圆玉润。

唱完歌,她腾空而起,跳上了桌子,众人正看得目瞪口呆时,她又变回了一只筷子,三个人哈哈大笑。

前一个客人说:“今天晚上真高兴,但我已醉了,请到月宫里为我送行吧!”三人移动酒席,渐渐地到了月宫,三人坐着喝酒,须发都看得很清楚。

过了好久,月光渐渐变暗。

徒弟们点上蜡烛,只见师父独自坐着,客人都不见了。

桌上还摆着吃剩的菜肴果品。

墙上的月亮,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

师父问道:“你们喝够了吗?”大家说:“够了。

崂山道士的译文

崂山道士的译文

崂山道士的译文《崂山道士》原文(这里选取部分内容进行翻译):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

少慕道,闻崂山多仙人,负笈往游。

登一顶,有观宇,甚幽。

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叩而与语,理甚玄妙。

请师之。

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

”答曰:“能之。

”译文:在一个县里有个姓王的小伙子,在家排行老七呢,是个世家子弟。

这小伙子从小就特别向往学道,听说崂山那地方有不少仙人,就背着书箱跑去游玩啦。

他爬上一座山顶,看到有个道观,那地方可幽静了。

有个道士正坐在蒲团上呢,白头发都垂到衣领子上了,不过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矍铄,气质不凡。

王生上去敲敲门,然后跟道士聊天,道士说的那些道理可玄乎、可奇妙了。

王生就请求拜道士为师。

道士说:“我怕你娇生惯养的,吃不了苦。

”王生回答说:“我能吃苦。

”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

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王谨受教。

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译文:道士的徒弟可多了,傍晚的时候都聚到一块儿了。

王生跟着大家一块儿行礼,然后就留在道观里了。

一大早,道士把王生叫过去,给了他一把斧头,让他跟着大伙去砍柴。

王生恭恭敬敬地接受了教导。

过了一个多月啊,王生的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可受不了这种苦了,心里就偷偷地有了回家的想法。

出处:《聊斋志异》。

有一天,王生看到道士和两个客人在月光下喝酒。

道士拿出一张纸,剪成镜子的形状,贴在墙上。

不一会儿,那纸镜子就变成了一轮明月,光亮能照亮整个屋子。

道士又让徒弟们拿来酒壶酒杯,大家一起喝酒。

这时候,有个客人说:“这么好的夜晚,这么美的景色,要是有个人来跳舞就好了。

”道士就把一根筷子往月亮里一扔,嘿,就看见一个美人从月亮里出来了,开始跳舞。

那舞姿可优美了,王生看得眼睛都直了。

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

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

译文:又有一个客人说:“今天晚上可太开心了,不过我酒量不行了。

聊斋故事《崂山道士》

聊斋故事《崂山道士》

聊斋故事《崂山道士》古时候,在一个县城里住着一个叫王生的人,有六个哥哥他排行老七,家里有人在朝廷做官,是个官宦子弟。

宦官人家的子弟都有一些各种嗜好,有喜欢逛戏园子的,有喜欢提笼架鸟的,个人嗜好不同,都玩的不亦乐乎,唯独王生从小就喜欢道术,经常看一些修炼道术的书和结交道士朋友。

有一天,在和一位道士朋友闲聊的时候听说崂山有很多得道成仙的神仙,王生一听就非常想去看一看,想学些道术结交些仙人,于是,第二天就背着行李出发去崂山寻道。

一路上边走边玩,游花逛景的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个山顶,山顶的绿树松柏环抱着一座金碧辉煌的道观,周围除了鸟啼虫鸣声环境非常的幽静。

只见在一棵参天的松树下的蒲团上坐着一位白发飘飘,仙风道骨的道士正在闭目打坐。

于是王生上前行过礼就和他交谈起来,言语之间觉得道士讲的道理非常玄妙自己从来没有听过,心里很是钦佩,就请求道士收他为徒,道士用手捋着白胡子说:“你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从小娇生惯养,修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成的,我怕你吃不了这个辛苦。

”王生一听急忙说:“您只管放心,只要能修道成功什么样的辛苦我都不怕。

”道士听他这么一说觉得他修道的信念比较坚定,于是就答应收他为徒。

道士还有很多徒弟,傍晚的时候都集拢到师傅身旁来了。

王生一一向他们行过见面礼拜见了各位师兄,就留在道观中。

第二天凌晨,天刚刚蒙蒙亮,道士就把王生叫起来了,交给他一把斧头,让他跟着众师兄一起去山上砍柴。

王生恭恭敬敬的接过斧头和师兄们一起去砍柴。

就这么的不知不觉的过了一个月了,师傅每天都叫王生和师兄们去砍柴,也不教他道术,从小到大也没做过粗活的王生砍柴把手都磨出了厚厚老茧,他觉得太累了,也学不到东西,就产生了想回家的想法。

有一天傍晚,他砍柴回到观里,看见两个客人和师傅坐在一起饮酒谈天说地。

天已经晚了,还没有点上蜡烛,周围的东西已经看不清楚了。

师傅就剪了一张像镜子形状的纸,贴在墙上。

一会儿,那纸变成一轮明月照亮室内,光芒四射的。

各位弟子都在周围奔走侍候着,一个客人说:“良宵美景,其乐无穷,不能不共同享受。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_劳山道士文言文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_劳山道士文言文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_劳山道士文言文文言文《劳山道士》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原文】邑有王生,行七[1],故家子[2]。

少慕道[3],闻劳山多仙人[4] ,负笈往游。

登一顶,有观宇[5],甚幽。

一道士坐蒲团上[6],素发垂领[7] ,而神观爽迈[8]。

叩而与语,理甚玄妙[9]。

请师之。

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

”答言:“能之。

”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

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王谨受教。

过月余,手足重茧[10],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11] 。

诸门人环听奔走。

一客曰:“良宵胜乐[12],不可不同。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13],且嘱尽醉。

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14],竞饮先酹[15],惟恐樽尽[16];而往复挹注[17],竟不少减。

心奇之。

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18]。

何不呼嫦娥来[19]?”乃以箸掷月中。

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

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20]。

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21]!”其声清越,烈如萧管[22]。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三人大笑。

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

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

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23],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几上肴核尚故[24]。

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

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

”“足,宜早寝,勿误樵苏[25]。

”众诺而退。

王窃欣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

令阅两三月[26],不过早樵而暮归。

弟子在家,未谙此苦[27]。

”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

《崂山道士》读书笔记

《崂山道士》读书笔记

《崂山道士》读书笔记《崂山道士》读书笔记1《崂山道士》是语文书上的课文,主要讲了王七到崂山向道士学艺,但又不愿意吃苦,结果无功而返,为了耍小聪明,他只向道士学了一个穿墙的小法术,道士叫他不要去炫耀,不要有邪念,否则法术就不灵了,可王七下山后,为了炫耀,结果法术失败,头上还撞了一个包。

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没有吃苦、受累、努力,就能得来成功,只有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成功。

课文中的王七见道士会那么多的法术,他企图在不付出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学到法术,他不知道道士也是吃了许多苦,才学到这些本领的。

在学习中,我们一定不能象王七那样,要认真思考,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学习起来一定会很轻松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不怕吃苦、要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

“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

《崂山道士》读书笔记2《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道士传记、书生奇遇、人鬼之恋等。

蒲松龄通过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揭露社会矛盾,表达人民的愿望。

崂山道士这个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世家子弟姓王的书生因为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的仙人,就背着书箱去求道。

来到崂山,王生见道长精通玄理,便求道长收其为徒,但道长怕王生娇生惯养,受不了苦修不想收其为徒,王生坚持自己能受得了苦修,于是道长便收下其为徒弟,并让他与众人一起去砍柴,这样过了一个月王生觉得太辛苦便暗地里有了回家的念头。

但看到道长的法术后又打消了念头继续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坚持不下去了就向道长告辞并请求道长教给他一些法术,道长便教给他穿墙术,并告诫他不可乱用法术,不能用法术做坏事,也不能炫耀自己。

王生回到家后吹嘘自己遇到仙人,在崂山学会了穿墙术并当众表演,结果撞到了墙上,气的王生大骂道长没良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一定不能娇生惯养,学会本领不要炫耀,也不能用本领做坏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聊斋志异《崂山道士》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崂山道士》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崂山道士》原文、翻译及赏析聊斋志异《崂山道士》原文邑有王生,行七[1],故家子[2]。

少慕道[3],闻劳山多仙人[4],负笈往游。

登一顶,有观宇[5],甚幽。

一道士坐蒲团上[6],素发垂领[7],而神观爽迈[8]。

叩而与语,理甚玄妙[9]。

请师之。

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

”答言:“能之。

”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

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王谨受教。

过月馀,手足重茧[10],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11] 。

诸门人环听奔走。

一客曰:“良宵胜乐[12],不可不同。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13],且嘱尽醉。

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14],竞饮先釂[15],惟恐樽尽[16];而往复挹注[17],竟不少减。

心奇之。

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18]。

何不呼嫦娥来[19]?”乃以箸掷月中。

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

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20]。

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21]!”其声清越,烈如箫管[22]。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三人大笑。

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

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

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23],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几上肴核尚故[24]。

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

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

”“足宜早寝,勿误樵苏[25]。

”众诺而退。

王窃忻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26],不过早樵而暮归。

弟子在家,未谙此苦[27]。

”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

明早当遣汝行。

”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北师小学语文五下第六单元语文天地《崂山道士》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五下第六单元语文天地《崂山道士》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崂山道士》是一篇短篇小说,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改写。

它描写了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习穿墙术的故事。

告诉人们,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失败可笑的下场。

课文情节比较曲折,记叙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形象。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以王七“访仙学道”为主线,从四个部分来记叙。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准备去崂山访仙学道。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王七来到崂山拜师学道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16自然段)写道士教王七穿墙术。

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写王七回到家里就向妻子炫耀穿墙术,结果失败了。

文中的“王七”是一个不肯吃苦,游手好闲,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有趣。

通过他的故事使人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带来财富和幸福。

崂山道士

崂山道士

崂山道士作者:郑莹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 )》2007年第10期山东淄川县有个青年王生,是大家望族的子弟,在弟兄中排行老七。

他从小爱慕道术。

后来,听说崂山有很多得道的仙人,于是背上书籍前往游学。

王生来到一座十分幽静的道观,只见一位老道正在蒲团上打坐。

这位老道满头白发,神清气爽。

土生上前磕头行礼,并与道士攀谈,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便要拜老道为师。

道士说:“只怕你娇生惯养,生性懒惰,不能吃苦干活。

”他连忙说:“我能!”老道的弟子很多,傍晚的,时候全都聚集在一起,王生挨个作揖,然后就留在观中了。

第二天一清早,老道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头,让他跟着大家去砍柴,王生恭恭敬敬领命而去。

过了一个多月,照旧是每天砍柴,王生实在吃不消了,便去向老道告辞,说:“弟子从好几百里远的地方前来投师,跟您学道,即使不能学到长生不老的仙术,哪怕学会-些法术,也不至枉费一片苦心。

如今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每天不过是早出晚归,登山砍柴,弟子在家,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苦。

”老道听了哈哈大笑说:“我原来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一早你就回去吧。

”王生又恳求说:“弟子在这里辛苦了这么久,如果师傅能教我一点儿法术,我也不至于自来这一趟了。

”老道问:“你想学什么?”王生回答:“常见师傅走路,所到之处,墙壁不能阻隔,如果能学到这个法术也就心满意足了。

”老道笑着答应了,把王生领到一堵墙壁前,口授了秘决,告诉他,念完咒语后,只要喊一声“入”,就可以过去。

王生对着墙壁,不敢向前。

老道说:“放大胆子,试一试!”他提心吊胆,慢慢走去,到墙面前却被挡住了。

老道告诉他说:“要低着头一下冲进去,不要犹豫!”他按着老道的话,离开墙壁几步,猛然往前一冲,挨着墙后,居然毫无阻隔的感觉,好像没有任何东西一样,回头看时,已经站在墙外了。

王生大喜,进去向老道致谢。

老道叮嘱他说:“回去以后,要好好修身养性,不要有邪心杂念,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

”说完,送他一些路费就打发他回家了。

语文课文《劳山道士》

语文课文《劳山道士》

神 观 爽迈。

而与
神态相貌清爽高超。王生恭敬地询问并与道
语,
理 甚玄妙。 请
士交谈起来,道士的道理很玄妙。王生请求
拜……为师
师之, 道士说:“恐 娇 惰 不能
拜道士为师,道士说:“担心你娇气懒惰不能
干苦活, 服苦役
作苦。”
答 言 “能之”。 其 门人
干苦活。”王生回答说“能吃苦”。道士的弟

迫近
往复挹 注,竟
不少减。心 奇
来回倒酒, 酒却始终也没减少。
之。 王生(对来回倒酒却不减少这件事)感到很奇怪。
俄 一 客曰:“蒙 赐 月明之 照, 一会儿一个客人说:“承蒙赐给月光一样的亮光,
乃尔 却这样
寂 饮! 何 不呼嫦娥来?”
冷冷清清地喝酒!为什么不把嫦娥叫来?”
乃以箸掷月中。
只见一美人 自光
士 家求师父教授穿墙术。
五、故事结局:回家炫耀,法术
失灵,结果头撞大包。
主旨: 小说写王生学道,因受不了苦,又
急于求成,加上存心不良,最后以碰 壁而告终的故事。
文章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应用心纯良,精诚专注,持之以恒, 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将一事无成。
谙此苦。” 道士笑 曰:“我 固 谓 受过这种苦楚。”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
不能作苦, 今 果 然。 明 早 当
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这样。明天早上一定
遣 汝行。” 王 曰:“弟子操劳多日,
打发你走。”王生说:“弟子操劳了多天,
师 略授
小技, 此来为不负也。”
师父略微传授一点小法术,这次才算没白
道士问:“何术之求?” 王 曰:“
坚 壁 所不能阻。
妻不
坚硬的墙壁了阻挡不了自己。他的妻子不

崂山道士《二》

崂山道士《二》

崂山道士《二》上回说到王生觉定留下来好好学习,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太累,忍耐不了每天那么辛苦的砍柴,而崂山道士却从来没有教过他任何法术。

他呆不下去了,于是向道士告辞:“弟子从数百里的地方过来,向您学习仙法,就算是不能学到长生之术,若能学习一些小法术,也不负我这么远来求学了。

现在过了两三个月,不过早早出去打柴,晚上回来睡觉。

我以前在家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这么苦。

”道士笑笑:“我就知道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想回去了,明天早上就去吧。

”可是王生还是希望道士教一些小法术。

道士问他要学什么法,王生说:“平时我见到师傅经过的地方,墙壁也不能阻挡,能学这个法术就足够了。

”道士笑着答应,于是传授方法,让他念咒。

等他念完咒以后,道士大声命令他进墙。

王生看着墙,有点犹豫,不敢进去。

道士又说低着头赶快穿进去,不要犹豫。

王生后退几步奔进了墙。

经过墙的时候,感觉墙空虚得好像什么也没有一样。

回头一看,已经到了墙外。

他非常高兴,拜谢师傅。

道士叮嘱他:“回去的时候一定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施法,要不然法术会不灵验的。

”王生到了家里,大肆夸耀说自己遇到了仙人,坚硬的墙壁根本不能阻挡他。

他的妻子不相信。

王生就开始使用穿墙的法术,他往后退几步,突然冲过去,可是这回头撞到了坚硬的墙上,突然猛地摔倒在地上,妻子赶紧扶起他,一看不得了,王生的额头上凸起了一个鸡蛋大的包。

妻子讥笑他,王生真是又羞愧又气急败坏,直骂无良道士。

王生为什么之前能够顺利穿墙,可是现在穿墙的法术失败了呢?是因为老道士真的无良,没有教好吗?当然不是,相反的道士还仔细叮嘱过他,要严肃认真的对待道术。

可是王生在他妻子面前,是炫耀自己学到的法术,在卖弄自己,用这样的态度对待道术,当然会失败。

《崂山道士》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崂山道士》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崂山道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崂山道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

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要肯吃苦,下功夫,否则一事无成。

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另一方面告诫学生不要向那些不肯吃苦,只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学习。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内容,使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五、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课件展示)1.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吗?(学生观察图片,自由讲述。

)2.师点拨:图上画的是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崂山道士》。

(课件展示)3.向学生介绍蒲松龄。

(课件展示)4.学生读课题。

5.理解课题。

崂山道士:道士,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

崂山道士是指在崂山那儿的一个道士。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导航,学生自主读课文。

(课件展示)要求:(1) 在字典的帮助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课件展示)(2)交流所得:简要复述王七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为课文分段。

(2)交流读后收获。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准备去崂山道士访仙学道。

第二部分(第2至9自然段):写王七来到崂山拜学道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至16自然段):写道士教王七穿墙术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写王七回到家里就想妻子炫耀穿墙术,结果失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文《崂山道士》
从前有一个姓王的年轻人,排行老七,大家叫他王七。

王七原是富家子弟,从小游手好闲,十分羡慕道家的法术。

他听说崂山那地方有许多仙人,就背着行装去访仙学道。

一天,他登上了崂山山顶,见到一座道观,环境十分幽静。

道观里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长长的白发垂到衣领,神采奕奕。

王七走上前去扣头拜见,和道士交谈起来。

他觉得道士讲的话深奥玄妙,便要拜道士为师。

道士打量了他几眼,说:"学道是很辛苦的,恐怕你过惯了舒适的日子,受不了苦。

";
王七急忙应道:"我是专程来学道的,不怕吃苦。

";
道士见他态度坚决,就收下了。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时候他们都回到道观里,道士把王七向大家作了介绍。

第二天一大早,道士就把王七叫起来,给他一把斧子,让他跟着大家去砍柴。

就这样,早晨上山砍柴,晚上回来歇息。

王七小心谨慎地干了一个多月,手上脚上都磨出了硬茧,可是总也不见道士传授什么法术,王七不愿再受这份苦,心里就产生了回去的念头。

一天晚上,王七砍柴回来,看见两位客人和道士一起饮酒,天已经黑了,屋里也没点灯,道士拿起剪子,剪了一张纸,形状像个圆镜,贴在墙壁上。

顿时,圆纸变成了一轮明月,发出清亮的光,满室生辉,连人脸上的汗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众徒弟围在道士身边,听从吩咐。

这时,一位客人说:"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饮酒取乐,也该让徒弟们一起快活快活。

";
于是,道士就把一壶酒放到桌子上,王七心想,只有一壶酒,怎么能够这么多人喝呢?
只见大家你一盅,我一盅,每个人都开怀痛饮,可是壶里的酒却一点也不见少。

王七心里越发奇怪,暗暗羡慕道士的法术,回家的念头也就打消了。

又过了一个来月,道士依旧没有传授法术。

王七天天上山打柴,又苦又累,再也不愿挨下去了。

这天晚上,他对道士说:"弟子从几百里外远道而来,原想跟师父学习道法。

不能长生不老,就是学点一般的小法术,弟子求教之心也可以得到一些安慰。

如今我已经来了两个多月,只是天天砍柴。

弟子在家从未受过这样的罪!";
道士笑笑说:"我早就说过你吃不了苦,果然如此。

好吧,明天一早就送你上路。

";
王七听了,不甘心地说:"弟子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天活儿,请师父稍稍教给一点小法术,也算我不白来一次啊。

";道士问:"你要学什么法术?";
王七说:"我常常看见师父走路时能穿过墙壁,弟子能学到这个法术,也就心满意足了。

";
道士笑着答应了,便教王七一个口诀,让他念了一遍,道士大声说:"进去!";可是王七对着墙壁不敢进。

道士又说:"放大胆子,试一试!";王七提心吊胆,慢慢地往前走,到了墙面前又被挡住了。

道士说:"低头快走,不要犹豫不决。

";王七壮着胆子向墙冲过去,到了跟前,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等回头看时,人已来到墙外。

他喜出望外,进屋向师父道谢。

道士说:"回去以后,不要炫耀,也不可有邪念,否则法术就不灵了。

";
第二天,道士给了王七一些盘缠,叫他下山。

王七回到家里,向妻子炫耀说遇到了神仙,学会了穿墙越壁的本事。

妻子听了不相信,王七就站起来做给妻子看。

只见他憋足气,离墙几尺远,猛劲朝墙奔过去,结果一头撞
在坚硬的墙壁上,顿时跌倒在地。

妻子急忙跑上前去,把他扶起来,见他额头上鼓起了一个青包,足有鹅蛋大。

妻子笑话他吹牛,他又羞愧又愤恨,连声骂道士不是个好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