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1)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64818f5be23482fb5da4c45.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栗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渡,好为佛事,希文①乃纵民竞渡,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监司奏劾②:杭州不恤荒政③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枕州晏④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减)(注释)①希文: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②奏劾:向皇上检举揭发。
③荒政:救灾的政事。
④晏:平静,安定。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发.粟及募民存饷/怀怒未发.(《唐雎不辱使命》)B.文正乃.自条叙/屠乃.奔倚其下(《狼》)C.皆欲.以发有余之财/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D.两浙唯杭州晏然./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嘉肴》)2.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B.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C.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D.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362.范文正根据吴人的喜好,采取了怎样的救灾措施?【答案】1.B2.D3.老百姓没有流亡迁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呀。
4.纵民竞渡;让诸寺大兴土木。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A:散发,发放/发作。
B:都是“于是”的意思。
C:想要/将要。
D:……的样子/这样。
故选B。
2.此题考查的是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疏通文意,结合意思断句即可。
“杭州不恤荒政③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翻译为:“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据此断句为: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86888eaf45b307e971979b.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答案】1.C2.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因为马援(1)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2)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辞:辞别/推辞;B.之:去,到/的;C.益:更加/更加;D.从:投奔,跟从/由,自。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
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
本句中可借助句意、句子结构来断,这是三个主谓句,第一个“汝大才当晚成”,且“大才”和“当晚成”是两个连续谓语,中间应该断开;第二个是“良工不示人以朴”;第三个是“(你)且从所好”。
依此分析断开即可。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描写马援美好品质的句子分析即可。
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文言文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135126680203d8cf2f24a6.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超然台记〔宋〕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③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④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⑤,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⑥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⑦”,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哺糟啜醨:吃酒糟,饮薄酒。
②岁比不登:连年歉收。
比:连续。
登:丰收。
③葺:修缮。
④庶几:或许,也许。
⑤遗烈:功业。
⑥瀹:煮。
⑦超然:超凡脱俗,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安)①释舟楫之安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_____(《卖油翁》)⑵(因)①因城以为台者旧矣_____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唐雎不辱使命》)⑶(稍)①稍葺而新之____②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乐”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谈到的“乐”,有何不同。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3618c2f60ddccdb38a004.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澄渊博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
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敬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夺物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
”子良后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
②服匿:盛酒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自.非亭午夜分B.俭乃.敬服/乃.不知有汉C.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兴复.汉室D.如澄所言./卿言.多务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
【答案】1.D371.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①陆澄补充谈论了几百甚至上千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
②能说出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
③识别器皿并能够说出其来历。
【解析】1.A.自己/如果;B.于是,就/竟然;C.再,又/恢复;D.都是“说”。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句意:拿出衣箱、几案并夹杂着各种服饰,让学士们引用典故,谁引用典故多,就把这些物品赠送他,这些人各得一两件物品。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2020-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附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ff3fafb52acfc789ebc9ed.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
②钞:后来写作“抄”。
③已:完毕。
④斋:书房。
⑤毫:笔。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3)如是者六七始已始:(2)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段的内容。
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答案】48.(1)借(2)等待(3)才(4)完成2.(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中浸几次。
3.(甲)作者学习之勤奋及从师求学之艰难;(乙)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4.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不怕困难。
【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始”:才。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含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b16041aeaad1f347933f14.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2)神弗福.也______(3)望其旗靡.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本文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中心突出,情节紧凑。
C.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不专衣食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
D.文章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既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也把曹刿与庄公进行对比,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答案】1.(1)目光短浅(2)赐福,保佑(3)倒下2.(1)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枯竭。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3b3911f121dd36a32d82cb.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
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
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
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
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①,然不多作。
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①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请借不许.(4)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B.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C.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D.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2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1)热水(2)破(3)答应,同意(4)肩负,扛2.B3.(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
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a91a5c4693daef5ef73db6.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
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
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蒙荐甘宁升城督。
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
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窃:私下里,私自。
②拔:攻下;攻取。
③缘:攀援。
④张辽:曹军将领。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权谓吕蒙曰(___________)(2)见往事耳(________)(3)权从之(________)(4)闻城已拔(_________)2.下面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B.但当涉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诸将欲作土山将以攻宋D.不能甚固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翻译下面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2)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对……说了解听从听说2.B3.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4.甲文:①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②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乙文:①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②“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印证了吕蒙“外援必至”、“不移时可拔”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7fcbefbe1e650e53ea9928.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非木杮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卒获有所/闻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尔辈不能究物理..(客观事物的道理)C.相与步于.中庭(在)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中)3.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时间为序叙述故事,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按老河兵的说法寻得石兽。
B.选文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善逆向思维,歪打正着。
C.选文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作者的思考和议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D.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选文讲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74746958f5f61fb6366648.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古诗文阅读。
“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
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
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
②未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573b10f121dd36a22d8226.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嘉禾五年,权①北征。
使逊②与诸葛瑾攻襄阳。
逊遣亲人韩扁赍表③奉报,还。
遇敌于沔中,钞逻④得扁。
瑾闻之甚惧。
书与逊云:“大驾⑤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
且水干,宜当急去。
”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
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⑥,得专力于吾。
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
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
”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
敌素惮逊,遽还赴城。
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
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⑦,峻等奄至,人皆捐⑧物入城。
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
然后得阖。
斩首获生,凡千余人。
①权:指孙权,三国时代吴国的建立者。
②陆逊:字伯言,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③赍:(jī)表,指带着奏表进呈孙权。
④钞逻:指巡逻查问。
⑤大驾:代称帝王,这里指孙权。
⑥慽(qī):担忧。
⑦市盛:这里指集市正热闹的时候。
⑧捐:丢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具.知吾阔狭(2)宜.当急去(3)贼当谓吾怖.(4)潜遣.将军2.下列选项中,与“瑾闻之甚惧”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B.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D.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
(2)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得专力于吾。
4.读了本文请你分析陆逊在危机中取胜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1)详细,完全(2)应该,应当(3)害怕(4)派遣2.D434.(1)陆逊没有回信,自己与诸位将领下棋、射戏如同平常。
(2)敌人知道主上大驾归去,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可以专门对付我们。
4.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正确分析敌我形式,做到知己知彼;足智多谋,战略得当,善于用兵。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d479746f1aff00bfd51e70.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晋二月,大司马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武帝宁康元年新亭。
是时,都下人情悯,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
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决于此行。
”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
温大陈兵卫,延见朝士;有位望者皆战慑失色;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
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
”遂命左右撤之,与安笑语移日。
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卒安晋室。
(节选自《资治通鉴》)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含义。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3)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________)(4)温既至(________)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
4.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谢安的形象。
【答案】1.(1)举行家庭聚会(2)凭借(3)有人(4)已经2.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3.(1)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则神色不变。
4.重视教育、从容、镇定、忠诚、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1663b0fc4ffe473268ab28.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辛毗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
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
”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
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
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
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
”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
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①可以继之。
”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文/《资治通鉴·魏纪》,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注释)①文伟:即费祎,字文伟。
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字公琰)、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遗:遗失)B.亮遣.使者至懿军(遣:派遣)C.所啖.食不至数升(啖:吃)D.亮病笃.(笃:重)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A.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B.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C.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D.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的羞辱,司马懿恼羞成怒,决定主动出战。
B.司马懿对诸葛亮夙兴夜寐、食少事烦的状态很是敬佩,担心他活不长了。
C.当诸葛亮猜出李福的来意后,李福心中很是感激,赶紧陈述了自己返回的原因。
D.诸葛亮鞠躬尽瘁,他自知来日无多,建议在他死后,可由蒋琬和费祎先后继任。
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85c73b9d528ea80c779ee.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艾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英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英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狡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英贵于狡。
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憑.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艾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注释)①予:给,送。
②子:你,代词。
③履:轻子。
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狡与非正艾的一句话。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万事莫贵于义/刻厲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乡为身死而不受/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D.今谓人□/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2.请用“/”给下而句子断句。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用鱼与熊掌为喻,引岀"含生取义”的观点,把抽象深刻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及答案
![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7929a6581b6bd97e19ea46.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山门圮于河()(2)湮于沙上()(3)如是再啮()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2)当求之于上流()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众服为确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答案】1.(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
2.(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3.众/服为确论。
4.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5.“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2020-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3073cc0b1c59eef8c7b4c8.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2)晓雾将歇.(__________)(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解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加点的“书”在这里是名词,“书信”的意思;“歇”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消散”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辉”“颓”“竞”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1da88c482fb4daa58d4bf3.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复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来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欣然规往()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下列和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答案】1.(1)异:感到诧异(2)属:类(3)规:计划2.(1)(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c8d3f33b3567ec112d8a34.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简也可,略丰也可。
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官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乙)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节选自《陆游家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多称.尔举止大方/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B.余服.官二十年/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薄.雾冥冥,虎哺猿啼(《岳阳楼记》D.自此十许.年/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兄当以为.忧A.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曾国藩家书》)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24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4.曾国藩和陆游对后辈的劝诚中,他们共同强调的是哪些品行?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获得了哪些感悟?【答案】1.D2.D3.大凡做官的人家,(生活)由节俭到奢侈容易,但是由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太难了。
4.强调的品行:“读书明理”或“熟读经书”“持之以恒”。
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A. 称赞/著称。
B. 做/名词作动词用,穿戴、穿衣服。
C. 轻浮/逼近,就到了。
D.都解释为“大约”。
故选D。
2.D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都是“作为”。
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含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a9a345e009581b6ad9eb9b.png)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
②[贻]遗留。
③[规]劝诫。
1.解释划线的字(1)连月不开(______)(2)波澜不惊(______)(3)患无隙以规之(______)(4)故《记》中云(______)2.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3.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B.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选自《陈涉世家》》C.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4.翻译下面各句(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5.理解填空。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_品质。
从乙文可以看出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的人。
6.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琢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____________)②当之.郡(_____________)③何谓.无知(____________)④故.旧长者(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答案】1.听说到;去说老朋友2.①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我)让后代被称作廉洁守正的官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3.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子孙)开产业”。
表现出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之”是多义词,用法很多,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知”“何”“清白”“遗”“厚”,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阅读文段,读懂内容,根据人物的活动来概括主要事件。
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本文写了杨震两次“拒绝”,从中可分析出其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节选自《智囊》)(注释)①: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
②府治:府衙。
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
④砾:小石,碎石。
⑤亟:急速,赶快。
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悉:(2)喝使归舍.舍: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1)全,都(2)房舍,住宅2.这木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3.沈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悉”是“全,都”;“舍”是多义词,“房舍,住宅”的意思。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固(本来)、何(怎么)、哉(助词,呢)”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
从“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可以看出况钟勇于担当。
这正是“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具体体现。
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
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
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傣禄。
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 ,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
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
②杪(miǎo):树梢。
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______②心旷神怡.______③悉.成明霞______④得.踏危石______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于.潮汐汩没之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B.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C.不以.物喜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悠然有遗世之.想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28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4.填空和解答。
①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晚望月孝然祠外————晓起观海门日出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答案】1.①日光②愉快③全,都④能够2.C3.①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②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4.①观返照吸江亭听晚梵声出松杪②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句意为: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景:日光。
②句意为: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怡:愉快。
③句意为:都成为明亮的霞光。
悉:都。
④句意为:能够踏在高石上。
得:能够。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项中“于”都是“介词,在”;B项中的“或”都是“有时”;C项中的“以”分别是“因为”和“凭借”;D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
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意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跃(跃动);影(月影)。
句意: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②重点词语:始(开始);数(几)。
句意: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4.试题分析:①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作答。
乙文中写游焦山四件快事分别是“观返照吸江亭”“晚望月孝然祠外”“听晚梵声出松杪”和“晓起观海门日出”。
据此可填写作答。
②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具体分析即可。
甲文写景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为下文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乙文则纯为写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甲】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