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城发展概念规划简介
凤阳钟楼广场区域规划及概念设计
![凤阳钟楼广场区域规划及概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e1d9770029bd64793e2c0d.png)
凤阳钟楼广场区域规划及概念设计凤阳钟楼广场区域规划及概念设计项目,通过尊重明中都皇城及钟鼓楼总体规划布局,与凤阳本土建筑特征相呼应,努力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造具有地方文化内涵、融合现代文明及体现多元化商业、生活空间的高品质环境。
标签:凤阳钟楼广场规划设计;地方文化;商业街;办公建筑1.项目背景凤阳古为明代初期正式经营的第一座帝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和“龙飞之地”。
凤阳县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要历史遗迹。
凤阳明中都古城重要附属建筑之一鼓楼,是中国最大的鼓楼,目前保存完好,但与其对称且在同一条轴线上的中都城另一重要附属建筑钟楼,却因历史原因不复存在。
凤阳县政府决定在西部新城核心区,原址重建凤阳钟楼这一历史文化古迹,届时将再现钟楼的历史原貌和“晨钟暮鼓”恢宏壮观景象。
同时在凤阳钟楼及广场周边规划用地面积26万平方米,开发建设集商业、办公、住宅于一体的凤阳钟楼广场区域。
本项目是推动凤阳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举措,不仅保护传承了优秀历史文化,也通过商业办公等现代功能增加了凤阳城市新区亮点,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
凤阳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尊重明中都皇城及钟鼓楼总体规划布局,与凤阳本土建筑特征相呼应,努力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造具有地方文化内涵、融合现代文明及体现多元化商业、生活空间的高品质环境;通过合理的商业办公模式、建筑形态,激发出该区域的活力,实现以新城区商业中心建设推动旧城区城市改造的长远目标。
2.项目定位第一,商业定位。
根据凤阳县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钟楼广场是新城区的商业、文化核心,代表了新城区的城市与文化形象,并且需要满足地区文化传承的要求,凝聚凤阳县的文化内涵,将钟楼广场区域商业定位为“明文化传承体验地,新城文化休闲会客厅”。
以现代品质为身,传统文化为翼,通过充分挖掘城市文化题材,对凤阳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机串联与主题营造,为凤阳市民、游客、政府及开发商打造体现历史文化与时尚休闲交融的城市会客厅。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ff7fce506c85ec3a87c2c5a9.png)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公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进行局部修改。
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年月日—月日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简介一、修改背景《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自年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
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
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修改主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局部调整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优化用地布局规划等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深化市域铁路交通规划依据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衔接区域性重大建设工程及相关专项规划,增补合青高铁、滁宁快轨、三洋铁路。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和凤阳县府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和凤阳县府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https://img.taocdn.com/s3/m/bf260828a6c30c2259019e66.png)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和凤阳县府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2006-2020年)的批复
【法规类别】土地权属与登记统计
【发文字号】皖政秘[2012]22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01.18
【实施日期】2012.0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和凤阳县府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皖政秘〔2012〕22号)
滁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恳请审批滁州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滁政〔2011〕143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凤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凤阳县府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整体控制作用。
凤阳县绿色旅游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空间管控规
![凤阳县绿色旅游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空间管控规](https://img.taocdn.com/s3/m/53690d2e16fc700abb68fc85.png)
评审内容
评审结果
第一中标候选人
安徽师范大学
营业执照
123400004851237538
资质等级
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甲级
安全生产许可证
/
项目负责人
杨钊
企业类似项目业绩
1、半汤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合同金额112万元,签订时间2017年1月6日;2、大别山风景区金寨段节点规划设计,合同金额117万元,签订时间2017年10月30日;3、六安茶谷(独山-响洪甸-诸佛庵)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规划编制和六安市红色旅游规划修编,合同金额120万元,签订时间2017年11月29日;4、金寨县红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合同金额254万元,签订时间2017年12月1日;5、舒城县万佛山风景区旅游详细规划方案与施工图设计,合同金额168万元,签订时间2017年1月6日;6、皖北生态文化旅游区、全省文化旅游、山地旅游、旅游小镇及温泉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合同金额175万元,签订时间2016年12月19日;7、安徽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规划,合同金额185万元,签订时间2015年12月2日;8、颍上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7-2030),合同金额102万元,签订时间2017年7月20日;9、宣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合同金额118万元,签订时间2016年10月25日。
凤制项目评标结果公告
凤阳县绿色旅游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空间管控规划编制项目于2018年6月29日9时00分在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凤阳分中心依法开标,评标委员会按照交易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评审并确定了中标候选人,现将评标结果公告如下:
项目负责人类似项目业绩
1、凤阳县全域旅游规划编制项目,合同金额178万元,签订时间2017年3月10日;2、明光市老嘉山地区“X”线旅游总体规划,合同金额265万元,签订时间2018年2月23日。
048、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庄规划(2012-2030)为例
![048、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庄规划(2012-2030)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9d9412610661ed9ac51f302.png)
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庄规划(2012-2030)1为例杨欣李霞王楠摘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安徽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循序渐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本文通过小岗村村庄规划的实践,总结概括出以“五化”引领村庄规划的新思路,在村庄发展模式选择、景观风貌提升及公共设施配置等方面探索相关经验,以期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好乡村小岗村村庄规划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
近几年来,安徽省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镇发展迅猛,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庄发展缺乏动力,一批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消失的威胁。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1年,安徽省全省行政村由29745个减少到15539个;自然村由292107个减少到228763个2。
农业要素依旧处于净流出状态,由于人口外流导致的空心村问题日益严重。
2012年,安徽省完成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
规划要求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总体目标,并在农业发展、村庄建设及社会管理三方面提出了指导措施。
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无论就地理气候,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哪个方面来说,均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因此,解决好小岗村转型发展、农民进一步增收及村庄建设与管理等问题,不仅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示范作用,而且对我国农村建设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该项目获安徽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村镇规划部分)暨优秀美好乡村规划设计一等奖。
2数据来源: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1 小岗村现状分析1.1 村庄概况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东部,属小溪河镇管辖。
全村人口3903人(2011年统计),946户,下辖23个村民组,村域总面积15平方公里。
村域内除小岗外,还分布有大严家、小严、小周、蒲塘庙、石马、大周、小韩、马庙、后范、石马金等自然村,每个自然村居住人口在130—290人左右。
凤阳城南新城规划方案
![凤阳城南新城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55780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d.png)
凤阳城南新城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凤阳城南新城是安徽省凤阳市的一个新城区,坐落于市区南部,总规划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是该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该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凤阳城南新城规划目标凤阳城南新城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满足当地人民对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同时为外地人提供便利的旅游和商务条件。
该规划注重城市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三、规划范围凤阳城南新城规划范围包括市区南部的凤东、凤南、凤西、凤南中心四个街道和周边的乡镇。
规划区域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
四、规划设计思路1.削尖三角地块。
由于南部地势的特点,规划的中心地带形成了一块三角形的巨大地块。
这个区域被用于建设市中心商务区,成为凤阳城南新城的地标。
2.极具特色的景观带。
规划中保留了部分自然湿地和林地,作为城市的景观带,为城市注入绿色元素。
3.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路、立交桥等。
为新城区提供多种便捷交通方式,缩短市民出行时间。
4.分配合理的用地规划。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建设居住区、商务区、工业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市民。
五、城市产业凤阳城南新城规划的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注重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未来产业主要分为三类:1.先进制造业,针对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的趋势,将发展面向未来的高技术产业。
2.环保产业,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3.旅游产业,利用城市的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小型城市旅游目的地。
六、结语凤阳城南新城规划方案,以创新、新颖、实用的设计思路,打造了未来凤阳城南新城面貌。
通过加强新城区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减少城市发展间的阻碍,为凤阳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贡献力量。
安徽凤阳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设计
![安徽凤阳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00006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7.png)
安徽凤阳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设计周宝娟;肖新;赵蕊【摘要】The Modem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Park in Xiaogang was planned as tots about production, a zone equipped with advanced facilities, a zone of leading a zone of the assemble of fa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a base of developing contract feat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rangement of" one center, one belt and five zones", they try to build the park into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rea, which included functions of produc- tion and liv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urism, culture and education, logistics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The goals of the park construction are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agriculture in Xiaogang district.%以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具有大包干发源地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
按照“一核一带五区”布局,力图将园区建设成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保护、科技研发、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区,以辐射和带动风阳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0-2020)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0-2020)](https://img.taocdn.com/s3/m/d6473aa72af90242a895e5d1.png)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0-2020)第一章规划依据、原则、指导思想、期限及范围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的标准、规范及相关技术规定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文件)6、《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7、《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8、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年)9、安徽省城镇发展纲要(2001—2010年)10、凤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11、上一层次的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12、凤阳县已完成的专业规划以及各行业发展的规划意见与设想13、上一轮凤阳县总体规划二、规划原则1、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将城市置于区域总体协调发展高度,分析研究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机遇,从而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框架。
2、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原则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经济及凤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服务,为促进城市社会进步服务,为加快城乡现代化服务。
3、规划连续性原则以1996年版规划为基础,认真研究已编制的各层次规划,充分吸取以往规划中的合理内容,保持城市建设空间与时序上的连续性。
4、可操作性原则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凤阳县的基础和优势,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
5、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耕地保护,节约土地资源。
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规划指导思想1、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城市发展应以区域经济为基础,城市产业结构应能体现区域资源特点和经济优势,城市建设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市场流通。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凤阳县文化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凤阳县文化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533fa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2.png)
凤阳县文化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风景优美的县域。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凤阳县的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了该地区的一个重要产业。
但是在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各种挑战的情况下,凤阳县的文化旅游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难题。
本文将从SWOT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凤阳县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凤阳县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凤阳县文化旅游的优势优势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凤阳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物。
如明代的凤阳古城、舒孝公府、仇鸿廷故居等,这些古迹和文物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优势二:独特的民俗文化表现凤阳县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皖北秧歌、秦腔、民间绣球等,这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优势三:地理位置优越凤阳县位于安徽省的中部,交通便利,距离省会合肥仅80公里,与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相距也不远,地理位置优越,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凤阳县文化旅游的劣势劣势一:旅游设施不完善尽管凤阳县在旅游资源上具有丰富的优势,但是在旅游设施方面却并不完善,很多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比较落后,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劣势二:宣传推广不足凤阳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宝藏,但是在宣传推广方面却存在不足,对外的知名度不高,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这也是制约凤阳县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劣势。
劣势三:发展模式单一凤阳县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旅游景点和民俗文化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导致吸引力不足。
三、凤阳县文化旅游的机会机会一:国家政策支持随着国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文化旅游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凤阳县有望通过政策支持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机会二: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国家提倡城乡一体化发展,凤阳县的文化旅游业可以借助城乡一体化的机会,将城市的便利和乡村的休闲相结合,提供更加全面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凤阳县板桥镇未来规划
![凤阳县板桥镇未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aeebf0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6.png)
凤阳县板桥镇未来规划目前,板桥镇在全镇开展“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行动,积极探索、突出重点、严明奖惩,共谋集体经济新篇章。
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发展成果初步显现20xx年以来,板桥镇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结合镇村实际,以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建设为契机,主动作为,多方对接,在原有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项目。
一是深入调研,因村施策。
工作之初,即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逐村走访调研,摸透村情,掌握发展意愿,共谋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因村施策,及时协调解决联建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二是加强调度,加速推进。
建立“周通报、月调度”工作机制,严格从“方案制定、计划实施、力量统筹、进度督办、环节把关、矛盾化解、动态反馈、质量监督、任务完成”九方面加以保障,确保各村项目迅速落实落地;三是积极对接,共商共建。
依托园区企业资源,协调组织福莱特、亚玛顿、凤阳港等多家重点企业与镇村召开座谈会,共商举措、共谋合作、共话发展,把企业资金技术优势与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发展独具特色的项目类型。
突出重点,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前景广阔一是创新思路,党建引领,“无中生有”闯出路。
采取“先流转-后整治-再流转”的基本模式,由头铺村创发公司从雷家湖片水淹地群众手中以350元每亩每年的流转土地,集中整治提升后,按照700元每亩每年的价格对外发包,村集体赚取350元每亩每年的差价。
目前一期已整治近1000亩,年集体经济增收达50万余元,真正实现了“低洼地变成聚宝盆”,实现了生态效益、土地价值同步提升,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同步推进。
此外,从项目区内划出200亩土地用于余湾、罗刘两贫困村发展稻虾连作项目,实行飞地经济,打造了产业扶贫新引擎,可为两贫困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3万元每年每村。
二是搞好服务,用活资源,“借锅下米”谋发展。
以服务外包方式承接劳务输出,晏公新村以凤阳港为依托,吸纳三家运输公司,计划承接凤阳港集装箱运输及沥青运输业务,将直接创造集体经济收益30万余元。
凤阳硅产业规划
![凤阳硅产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e92e4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c.png)
凤阳玻璃产业规划《凤阳硅(玻璃)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实施中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规划概要以下:——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果断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新型工业化为目的,以产业构造调节为根本,以哺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础,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针,紧密围绕《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有关工业强省的决定》提出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目的任务,坚持以做大做强为目的,以产业优化升级、产品构造调节和推动科技创新为根本,充足发挥重点骨干公司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先导带动作用。
以推动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着力点,提高产业集聚力与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以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为突破口,优化产业构造,以融入国内外产业分工合作体系为方向,以现有优势石英砂加工和玻璃公司为支撑,加大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合用技术对石英砂加工公司和日用玻璃公司的改造力度,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实现产业链核心环节突破,延伸完善核心产业链条,增进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外向型发展。
全方面打造凤阳县千亿元硅(玻璃)产业基地,实现硅(玻璃)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原则;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5、坚持科技进步的原则。
三、规划编制的根据。
1、国内外硅(玻璃)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建材工业、轻工业、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太阳能等有关行业的产业规划;3、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4、安徽省、滁州市及凤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5、安徽省“861”行动计划;6、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有关工业强省的决定;7、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有关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实施意见;8、凤阳县能源(电力、燃气)、供水、交通运输、土地规划、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发展战略一、资源支撑战略凤阳拥有丰富的石英砂资源,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首先加紧石英砂资源的勘查工作,超前规划,摸清家底。
安徽凤阳县
![安徽凤阳县](https://img.taocdn.com/s3/m/eecbdbc42cc58bd63186bda1.png)
安徽省凤阳县简介交通区位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北隔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部和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怀远县、蚌埠市接壤。
县人民政府驻地府城镇南偏西距省会合肥公路里程147公里。
县境东西长74.64公里,南北宽49.6公里,面积1949.5平方公里。
过境铁路有京沪铁路、淮南铁路,京沪高铁、合蚌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中;过境高速公路有合徐(合肥至徐州)、南洛(南京至洛阳)2条,蚌淮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过境省级公路5条;县级公路16条311.9公里,实现了农村道路“村村通”。
2010年,境内交通网密度达123.4公里/百平方公里。
境内淮河航道52.5公里。
自然地理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
凤阳处于淮河中游南岸,北纬32°37′-33°03′、东经117°19′-117°57′。
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
境内处于中国东部湿润季风区内,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这样两种气候之间除地理位置上有一河之隔外,并无截然不同的界线。
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渐变的过渡带内,在气候上就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其表现为终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同季,干冷同期,无霜期较长,但雨量季节分配不均且略显不足。
凤阳地形北低南高,自北向南呈三级阶梯逐级抬升,海拔12-340米,总倾斜度1/600。
地貌为北部平原、中部高岗丘陵、南部浅山三种类型。
据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土地总面积292.43万亩。
其中:耕地157.5万亩(承包耕地108万亩),宜林丘陵岗地58.4万亩(林地27.4万亩)。
水域总面积37万亩,其中可养面积16.5万亩;山场资源丰富,天然草场面积23.5万亩。
凤阳年均降水量在840-920毫米之间。
年内分布:3-5月占21%;6-8月占52%;9-11月占17%;12月和1、2月占10%。
凤阳城南新城规划方案 (2)
![凤阳城南新城规划方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6caed4a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3.png)
凤阳城南新城规划方案1. 背景介绍凤阳市是安徽省蚌埠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隶属于安徽省中部地区,位于皖江、淮河交汇处,是九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凤阳市南部新城的建设日益受到关注。
在南城新区建设过程中,凤阳市政府组织了一支由业内权威专家和市政府领导组成的规划团队,对南城新区进行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本文将围绕凤阳城南新城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2. 规划设计方案2.1 规划原则规划团队在制定南城新区规划设计方案时,遵循了以下原则:1.便于城市与郊区的交通2.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考虑到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4.强化市政配套设施标准2.2 区位分析南城新区位于凤阳市南部,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
该区域交通便利,规划设计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与城市其他地区和郊区之间实现良好的交通联系。
规划团队在确定南城新区规划设计方案时,考虑到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提出了以下建议:1.建设南城快速路,与凤阳市东西方向过铁路高架和高速公路相连接,同时设置公交专用路和人行步道2.通过道路建设打通南城新区与周边交通网络3.强化区域内公共交通服务2.3 用地布局南城新区的用地布局应该综合考虑人口增长、社会需求和资源保护等多种因素。
规划团队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公共绿地面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2.将城市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与住宅区和公共绿地合理结合,以满足城市功能和公共需求的需要3.合理规划区域内的工业和农业用地,以在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2.4 设施规划南城新区规划设计方案中,规划团队充分考虑到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以下建议:1.应建立完整的供电、供水、排水、天然气、通信、路灯、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配套网络,以确保城市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所需的便利2.要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来规划和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质量和安全3.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促进规划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3. 结论本文对凤阳城南新城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规划原则、区位分析、用地布局、设施规划和结论等方面。
凤阳县凤凰山后续规划最新
![凤阳县凤凰山后续规划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ff6909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3.png)
凤阳县凤凰山后续规划最新凤阳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林长制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积极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把昔日满目疮痍的凤凰山矿区建设成贯通城乡的花园式景区。
凤凰山北接凤阳经济开发区,南邻县城主城区,凤阳因居“凤凰山之阳”而得名。
但因长期开山取矿、炸山取石、毁林开垦、乱葬坟墓等,凤凰山一度成了千疮百孔、杂草丛生的废弃矿山。
2016年11月,凤阳县启动凤凰山生态修复工作,规划建设主题公园,并将之列入年度为民“十件实事”,作为林长制改革的重点工程。
2018年,凤凰山被列为滁州市林长制改革示范点。
经过持续多年的治理,如今的凤凰山绿意盎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3000-5000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成为当地城乡居民游憩休闲和外地游客观光的首选地。
其主要做法是:一、坚持系统治理,高起点进发一是高标准定位。
按照“北绿凤凰山、南理如意河、中修中都城、东改棚户区、西美新城区、打造云霁街”的城市建设思路,运用江淮植物园建设思维,秉承“顺山势而为、顺山路而为、顺水系而为”原则,赋予凤凰山“产城连接地,生态隔离带”的公园定位。
二是高规格设计。
按照城市湿地公园+山体森林公园建设理念,编制《凤凰山(含天池、瑶池)主题公园设计》,以山体漫游园为核心,谋划摩崖石刻园、密林畅游园等12个不同主题特色园(区),及游客服务中心、月亮湾等40个节点项目。
三是高质量谋绿。
多次召开林长联席会议,完善凤凰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绿化实施方案。
优先选取本地乡土树种,采取四季有果有花与乡土彩叶树种结合、常绿落叶乔灌等多树种配置、组团栽植和块状混交模式,打造林长制改革科学绿化示范工程。
二、坚持林长领衔,高规格推进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凤凰山绿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总林长任组长,5名副总林长任副组长,18个县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并下设土地征收、绿化工程、坟墓搬迁、矿坑填埋、水系治理、环境保障、资金保障等7个工作组,专项推进土地征收与流转、房屋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保障凤凰山生态修复顺利实施。
凤阳地理知识点
![凤阳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f6f0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7.png)
凤阳地理知识点凤阳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以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景优美的地方。
下面是对凤阳地理知识点的一些介绍:1.地理位置: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中部,属于长江流域的一部分。
它的东部和南部分别与无为县和利辛县接壤,西部和北部则与肥西县和庐江县相邻。
2.行政区划:凤阳县下辖14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城关街道、庄墓镇、古城镇、戴店镇、尚塘镇、太和镇、河口镇、九龙镇、魏武镇、吴山镇、双河镇、桥头镇、杨庙镇、溪口镇、新集乡、洪墩乡。
3.自然地理:凤阳县地势平坦,地势主要由长江平原和淮北平原组成。
境内有多条河流流经,包括淝河、鼓楼河等。
除了平原地区外,还有一些小山丘和丘陵地形。
4.气候条件:凤阳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为15摄氏度,最冷的月份是1月,最热的月份是7月。
5.自然资源:凤阳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农田肥沃,以小麦、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为主。
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灰石等。
6.人文景观:凤阳县历史悠久,有许多具有人文价值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凤阳古城,这个古城建于唐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游客可以参观古城墙、古代宫殿和寺庙等。
除了凤阳古城,凤阳县还有其他一些景点值得一游。
例如,太和镇的南湖风景区,这里有着优美的湖泊和山水风景。
九龙山风景区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这里有着壮观的山峰和自然风光。
7.经济发展:凤阳县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该地区还有一些工业企业,如纺织、机械制造等。
近年来,凤阳县也在发展旅游业,通过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凤阳县是一个具有丰富地理知识点的地方。
它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增加对凤阳地理知识的了解,并对该地区的发展和旅游产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凤阳政务新区规划及建筑设计
![凤阳政务新区规划及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7bc92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f.png)
凤阳政务新区规划及建筑设计李靖;狄明;涂欣;贾子夫【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2(000)010【摘要】Fengyang New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is at the core position of the city in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The urban pla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pected the imperi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style deeply.It created various space in three concepts:official seal,phoenix head and courtyard.%凤阳政务新区位于明中都凤阳新城发展的核心部位。
其规划设计充分尊重皇城文化和传统风格,分别融入了官印、凤头、合院三个概念,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形态。
【总页数】2页(P90-91)【作者】李靖;狄明;涂欣;贾子夫【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相关文献】1.凤阳政务新区综合办公楼设计的几点思考 [J], 李靖;涂欣;2.凤阳政务新区综合办公楼设计的几点思考 [J], 李靖;涂欣3.雪域高原康巴小镇——玉树治多县加吉博洛镇城南新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实践[J], 李中辉;米宏图;邹华钧;毛锴;江华4.历史生态城市发展——凤阳县行政中心选址及新区规划设计浅析 [J], 杨博;梅钊5.“医疗空港”-宿州市立医院新区规划及建筑设计 [J], 毛振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阳县城发展概念规划简介一、规划范围本概念规划范围是凤阳县城及周边相关区域,包括凤阳县城区、新开发的板桥工业区、将要开发的东湖湿地,规划范围总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相关研究范围为县域1949.5平方公里。
二、经济发展概念规划(一)经济发展策略依据对核心资源、核心竞争力、发展趋势的分析,凤阳经济发展由三大主题构成:(1)工业化主题----――建设中国玻璃工业城依托矿产资源优势,推进“千亿硅”项目进展,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中国玻璃城,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通过工业化提高人们的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向城镇、向县城集聚。
(2)生态化主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旅游业依托相对封闭的自然生态单元,发展高品质的生态农业、文化观光休闲旅游业,建设“凤阳绿谷”、绿色凤阳。
(3)品牌化主题----强化竞争力围绕工业化与生态化主题,打造高端品牌,强化凤阳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县域产业格局依据凤阳山水城格局与城镇、产业发展趋势,凤阳的城镇与产业格局是:北部县城及周边与京沪铁路沿线以发展工业、城镇、历史文化旅游为主;南部“凤阳绿谷”及周边以自然生态、绿色农业与旅游为主;西部以发展小城镇、建材工业为主;东部、中部以发展粮食生产与高效农业为主。
良好的交通网络、绿化网络以及河流将以上各个发展区连接起来,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北部县城地带集聚,未来全县人口的一半以上将生活在县城及周边区域。
● 北部――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
建设北部工业走廊,包括门台、临淮工业园区、板桥工业园区。
将中都城、钟离城、明皇陵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历史文化旅游。
建设中华农业文明园。
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
● 南部――开展自然生态旅游,发展“凤阳绿谷”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
● 西部――优化建材工业,发展其他加工业。
搞好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
● 中部与东部――发展粮食生产高效农业,搞好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
三、社会发展概念规划(一)镇的建设(1)依托交通走廊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城镇,促进小城镇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扩大小城镇规模,优先发展重点镇。
适当归并、重新整合,选择10个左右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建制镇作为重点镇,形成聚集效益和区域竞争优势。
(2)针对小城镇不同的基础条件、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制定分类指导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联动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3)合理确定和强化小城镇的产业依托,发挥比较优势,与工业园区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梯次结构。
小城镇产业发展应以解决农民就业为主要目标,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第三产业。
(4)加快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5)统筹协调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小城镇集中发展,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村庄建设(1)坚持统一规划、集中紧凑建设的原则,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居住向小城镇、中心村集中。
将中心村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
(2)积极推进村庄整合及迁村进镇。
通过对分散农村居民点的拆迁、合并、改造,扩大中心村规模。
集约利用土地,规划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
(3)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搬迁生存及发展条件恶劣的村庄。
(4)积极推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居民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四、县城空间发展概念规划(一)县域城镇格局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状况、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空间管制、现状城镇格局等方面要素,规划县域城镇空间格局为为一个城区、两个城镇发展带。
一个城区:府城、临淮、门台、板桥共同构成凤阳县城地区。
强化府城、临淮、门台、板桥交通联系,真正形成统一发展的县城地区。
加快北部工业走廊建设、加快板桥工业园区建设,推进新城区建设,建设东湖湿地公园、建设中华农业文明园。
两个城镇发展带:依托交通走廊强化东部、西部城镇发展带上的重点镇建设。
与蚌埠的协同发展。
(二)凤阳县城空间结构丹凤朝阳、天地大美----县城空间结构为“一湖两河、十里青山”的带型层状片区式山水生态复合图景。
● 一湖两河绕中都、十里青山在城中――淮河、濠河、东湖湿地、九华山构成依山邻水的生态格局,如展翅东飞的凤凰。
从北向南分为5层:临淮、工业走廊、九华山与东湖湿地、南部城区、濠河。
城市片区有5个:北部工业片区,南部皇故城、府城、新城区片区,东部板桥片区。
● 古、老、新----皇故城、府城、新城并存“三位一体”的时空序列,古代、现代、未来完美组合,演绎丹凤朝阳、天地大美的图景。
五、新城区选址与概念规划(一)新城区位置、规划范围新城区范围在凤阳县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之内,位于洪武街以西、西城街以东、长秋路以南、中都城南路以北。
规划范围用地总面积5.49平方公里。
凤阳县城的生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县城南部的府城与新城区,考虑到蚌埠城区向东扩张的趋势与京沪高铁客站在凤阳县城西部,未来凤阳城区发展方向仍然是西部;因为西部已经紧临凤阳与蚌埠的边界,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增长,新城区将有可能向新城区南部拓展。
(二)功能定位、城镇人口容量新城区功能定位为:面向全国的明文化、都邑文化博览展示和旅游服务中心,凤阳县城行政中心、商业中心。
新城区主要用于安置老城疏解的居住与部分城市公共功能,以及城市新增人口与新增县级公共设施,其具体功能为:文化博览、旅游服务、商贸服务、行政与商务办公、生活居住、医疗卫生等功能。
规划城镇人口容量为6.5万人。
六、规划实施研究(一)建设原则县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合理组织城市的分期建设、明确建设开发时序逐步完善。
(1)统一规划、成片建设,滚动发展对县城地区及周边统一规划,以行政办公区与文化轴带为城市开发建设轴线,逐步拓展,城市建设相对集中,成片发展。
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形成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
(2)抓住重点,以重点项目启动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近期安排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等大型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全面带动新城区的开发,提高新城区地位及建设水平。
(3)突出环境建设对于对城市建设格局有重要作用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对于城市形象有重要作用的水系,尽可能在大规模的开发前加以建设控制。
(4)近远期结合规划充分考虑远期的合理性与城市建设近期可行性的结合。
(二)近期建设重点工作发展首先是一种欲望,要提升人们积极的欲望和希望,增加机会,提高市民的凝聚力、创造力,营造和谐积极发展的社会精神氛围。
将政绩工程与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积极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建设一些有助于汇聚、提升市民凝聚力、城市形象的项目。
对与群众相关的、群众关心的项目,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议事堂等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收集各方面的愿望、建议、质疑,让群众作为主人真正参与到城市建设之中,让社会更高效、和谐、美好。
(1)交通工程与沪宁高速铁路建设对接,做好京沪高铁等项目的配建工作,南部开通与蚌埠的第二通道,建设好外环路,把过境交通、石英砂运输转移到城区外围,改善城区交通环境,加强与门台子的交通联系。
增加对外交通出口,建设好县域内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2)加快工业化进程。
做好“千亿硅”项目的相关工作。
建设板桥工业区,优化北部工业走廊。
从规模化经营的角度,凤阳抓住几个品牌,做到极致。
(3)绿地公园建设凤阳是没有公园的县城,应加强绿地公园建设。
近期建设洪武大道西部的立体公园,洪武门及南部水系的水上公园、护城河公园、九华山山地公园(将采石坑与风景园林建设结合起来)。
(4)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抓紧建设污水与垃圾处理场。
重点根治水泥建材工业、石英砂采掘、加工、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加强县域与县城环境保护、环卫建设,按照旅游城市的标准、要求做到位。
---- (5)旅游开发与生态建设在凤阳绿谷东部吴窑、西部选择一处适宜的村庄建设度假村。
打造200k㎡的凤阳绿谷,在绿谷发展林果业、花卉种植、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发生态农业庄园、度假村,自助旅游营地。
在濠河沿岸、凤阳山营造风景林、经济林,起步建设濠河风情生态文化走廊。
(6)新城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加快新城区建设。
城建以人为本,讲究科学,追求特色与高品质,杜绝华而不实的浪费。
利用与蚌埠空间距离接近、房地产价格落差,建设高品质住宅。
(7)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本,将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田园生态旅游业结合起来。
(8)防灾与公共安全以人为本,把对生命的关怀落实到实处。
将行蓄洪区居民的搬迁、生活、就业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9)区域合作由于城区相邻、共处淮河流域、文化同源,凤阳与蚌埠的关系已经超越了都市圈的概念,凤阳与蚌埠有着最现实、最密切的联系。
两城应建立合作、共赢机制。
随着两城向交通枢纽的相向发展,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
(10)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切实保护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要加强保护乡土文化遗产、乡土文脉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