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唐文·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附译文
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②,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⑤.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⑥。
(《晏子春秋》)【注】①御:马夫。
②大盖:大伞篷。
③志念:志向和思考。
④自下:谦虚。
⑤损抑:克制。
⑥大夫:官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便要.还家②来此绝.境.③从门间而窥.其夫④身相..齐国(2)翻译两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3)乙文中“其妻”为什么要“请去”?(4)选出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错误的一项A.甲文中“不复得路”与乙文中“甚自得也”的两个“得”意思是不一样的。
B.甲文的“咸来问讯”“皆出酒食”写出了桃源村人纯朴热情中的一丝恐惧。
C.乙文中的晏子是一位志向深远、温良谦逊、礼贤下士以及很看重人才的相国。
D.甲文侧重记述渔人来往桃源村的经过以及桃源村人的来历,乙文侧重表现人物形象。
2.文言文阅读。
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①.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寓山注》序【明】祁彪佳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
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
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
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
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
迨后余二十,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
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
客存有指点之者,某可以亭,某可以榭。
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
及于停留数回去,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
某亭、某榭,果存有不容无者。
前役未辞,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崭新,迫之而出。
每至路愁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旅者,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金顶。
以故兴愈锣,趣亦愈淡。
朝而出来,暮而归。
祁寒天朗气清,体粟汗浃,丕以为痛。
两以来,橐中零落。
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恨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
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
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
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
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
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
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Antorbital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竣,斋与轩亦已准备就绪。
迨于中夏,经营曲学。
一径不通,意犹不慊②也。
于是疏凿之工曲学。
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着牖,飞沼倚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实乃可以称园矣。
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
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
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备注】①胼胝(piánzht):手脚因摩擦变软的厚皮。
②慊(qiè):令人满意。
《古文观止》·唐文·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附译文
《古文观止》·唐文·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附译文《古文观止》·唐文·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泸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人马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
坐一室,左右图书。
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①,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吾所处地,归输之途。
治法征谋,宜有所出。
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
宵则沭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
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
”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
遂以为先生寿。
”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诌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成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注:王良、造父,相传都是古代善于驾车的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河决下流而东注决:决堤 B.宵则沐浴,戒行李戒:整理C.遂以为先生寿寿:长寿 D.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币:礼物5.下列各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先生至庐而请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C.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人,其皆出于此乎?D.告行于常所来往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下列叙述不符合本文内容或特点的一项是( )A.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公,担任节度使的第三个月,向贤能的幕僚访求人才,有人便向他推荐石先生。
送方希则序阅读答案与翻译
送方希则序阅读答案与翻译送方希则序阅读答案与翻译①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
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
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
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
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②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②。
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③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
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
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
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
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④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
昔公孙③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④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
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⑤,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
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⑥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⑦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注]①贲、育: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
②数奇(jī):命运不好。
③公孙:指西汉的公孙弘。
④更生:指西汉的刘向。
⑤沉冥郁堙:埋没湮没。
⑥褚(zhǔ):口袋。
⑦祖离:饯别出行之人。
21.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1分)A.也B.尔C.矣D.乎22.下列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认为庄子和班固对官位和名声都淡然。
部编版语文八下文言文经典试题汇总(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下文言文经典试题汇总(有答案)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作者在小石城山的奇景中,感叹造物者的神奇。
他觉得这个地方的景色应该被更多的人所知晓,而不应该被荒废在夷狄之地。
他对于这个景色的神奇之处感到十分惊讶,认为这是造物者的杰作。
他不相信有人能够对于这个景色的出现做出合理的解释。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地方的景色是由于气之灵的作用而出现的,而不是由于伟人的力量所造成的。
这个地方的景色之所以能够出现在XXX,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很多石头,而这些石头正是气之灵的所在地。
小石城山的景色非常奇特,让人感到很惊奇。
这个地方没有土壤,但是却生长着美丽的嘉树和坚硬的箭竹。
这些树木的分布非常稀疏,而且它们的生长方式也非常奇特,有的是仰着头,有的是低着头,就像是智者所设计的一样。
在小石城山的景色面前,作者感到自己的渺小。
他觉得造物者的神奇之处是无法被人类所理解的。
他认为这个地方的景色应该被更多的人所知晓,而不应该被荒废在夷狄之地。
他不相信有人能够对于这个景色的出现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XXX的《愚溪诗选》中,他描述了自己流放到潇水上的经历,发现了一条小溪,取名为XXX。
他在溪上买了一块小丘,取名为愚丘,并且在愚丘东北六十步处发现了泉水,取名为愚泉。
他还在溪上负土累石,XXX成为了愚池,并在池边建了愚堂、XXX。
他认为虽然XXX因为水流急、XXX 而不便于灌溉,但是他却因此得以享受清幽之美。
他引用了XXX和XXX的话,认为真正的愚者是智者,而他因为自己的行为与理念与世人不同而自称为真正的愚者。
他觉得自己在愚溪上得到了专属的天下无人能够争夺的宝地。
【文言文阅读答案】《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答案】《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附翻译)送石处士序韩愈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
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
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这位先生没有告诉妻子,也没有向朋友征求意见。
他拿出王冠去见客人,并在门口敬拜那本书。
晚上,他洗澡,放下行李,拿着书,问为什么,并告诉排队的人来来去去。
上午结束后,张善东走出大门。
酒有三行,从一开始,就有一句诀说:“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负责任,且必去。
别为先生道别。
”然后他喝了酒,希望:“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会从那里来,但是正义会回来。
所以他认为你的丈夫活得很长。
”他还想,希望“让医生一开始就永不改变,不要让他的家庭富裕,不要让他的老师挨饿,不要被别人奉承,尊重正直的学者,不要不懂奉承,但是绅士会倾听,这样他才能成功,保护天子的恩惠。
”“我想说,”这样这位先生就可以私下利用他的身体,而不必试图让医生受益。
齐先生鞠躬说:“为了遵守规则,不敢尊重跳蚤之夜。
”。
“因此,东方首都的人们知道医生和绅士可以相互合作以取得成功。
因此,他们每人写了六首歌和诗,并将更多的作为序言发送。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司马开的是轻型车,他对这条路很熟悉:走吧b.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具:具备c、让医生永远不变:永远不变d.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蚤:通“早”6.在下面的句子中,直接表明石先生的言行“不同”的一组是(3分)①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②坐一室,左右图书③ 如果蜡烛亮了,数数数,乌龟也会占卜④ 询问你丈夫的房子,并询问如何⑤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⑥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②⑤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一段描述了吴博士和他之间的对话,有两个问题和两个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5分)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①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之虞。
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才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②天台陈君庭学,能够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阿热特,擢四川都统一指挥司照搓,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必须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居处,英雄俊杰战攻驻扎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详必读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小,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以例自免归属于,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任,其语愈壮,其志意愈低,砌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③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22.上文就是一篇序文。
(1分)23.陈庭学获得的“山水之助”是:(4分)①②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嗜奇之士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
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在文中对陈庭学有赞赏,也有劝勉,全文娓娓道来,恳切真诚,体现了一位长者对后辈小生的关心和爱护。
古文观止全文
古文观止全文38 【单子知陈必亡】(周语中《国语》)周文90439 【展禽论祀爰居】(鲁语上《国语》)周文67740 【里革断罟匡君】(鲁语上《国语》)周文25841 【敬姜论劳逸】(鲁语下《国语》)周文56042 【叔向贺贫】(晋语八《国语》)周文35143 【王孙圉论楚宝】(楚语下《国语》)周文40544 【诸稽郢行成于吴】(吴语《国语》)周文54745 【申胥谏许越成】(吴语《国语》)周文33846 【春王正月】(隐公元年《公羊传》)周文23647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周文51848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二十九年《公羊传》)周文48549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穀梁传》)周文17050 【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谷梁传》)周文44051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礼记》)周文18952 【曾子易箦】(檀弓上《礼记》)周文20253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礼记》)周文35754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礼记》)周文25555 【杜蕢扬觯】(檀弓下《礼记》)周文30856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礼记》)周文100第四卷周文57 【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周文126858 【司马错论伐蜀】(《国策》)周文60459 【范雎说秦王】(《国策》)周文83960 【邹忌讽齐王纳谏】(《国策》)周文43861 【颜斶说齐王】(《国策》)周文39062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周文114163 【赵威后问齐使】(《国策》)周文34764 【庄辛论幸臣】(《国策》)周文55265 【触詟说赵太后】(《国策》)周文74466 【鲁仲连义不帝秦】(《国策》)周文167667 【鲁共公择言】(《国策》)周文30668 【唐雎说信陵君】(《国策》)周文18969 【唐雎不辱使命】(《国策》)周文48570 【乐毅报燕王书】(《国策》)周文123871 【李斯谏逐客书】(秦文)周文91372 【卜居】(《楚辞》)周文38873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周文311第五卷汉文74 【五帝本纪赞】(《史记》)汉文23175 【项羽本纪赞】(《史记》)汉文23176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汉文34577 【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汉文46578 【孔子世家赞】(《史记》)汉文14379 【外戚世家序】(《史记》)汉文26680 【伯夷列传】(《史记》)汉文99681 【管晏列传】(《史记》)汉文125882 【屈原列传】(《史记》)汉文175483 【酷吏列传序】(《史记》)汉文25384 【游侠列传序】(《史记》)汉文80285 【滑稽列传】(《史记》)汉文87186 【货殖列传序】(《史记》)汉文82387 【太史公自序】(《史记》)汉文141288 【报任少卿书】(司马迁)汉文2866第六卷汉文89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汉文21490 【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汉文22791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西汉文》)汉文22792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西汉文》)汉文7693 【贾谊过秦论上】(《西汉文》)汉文108394 【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文》)汉文173695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汉文121196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汉文165697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西汉文》)汉文34998 【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汉文156799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西汉文》)汉文1046 100 【杨惲报孙会宗书】(《西汉文》)汉文892 101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东汉文》)汉文157 102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文》)汉文303 103 【诸葛亮前出师表】(《后汉文》)汉文752 104 【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文》)汉文762第七卷六朝、唐文105 【陈情表】(李密)六朝、唐文575 106 【兰亭集序】(王羲之)六朝、唐文391 107 【归去来辞】(陶渊明)六朝、唐文399 108 【桃花源记】(陶渊明)六朝、唐文396 109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六朝、唐文210 110 【北山移文】(孔稚珪)六朝、唐文784 111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六朝、唐文445 112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六朝、唐文526 113 【滕王阁序】(王勃)六朝、唐文916 114 【与韩荆州书】(李白)六朝、唐文598 115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六朝、唐文141 116 【吊古战场文】(李华)六朝、唐文768 117 【陋室铭】(刘禹锡)六朝、唐文101118 【阿房宫赋】(杜牧)六朝、唐文630 119 【原道】(韩愈)六朝、唐文1735 120 【原毁】(韩愈)六朝、唐文828 121 【获麟解】(韩愈)六朝、唐文247 122 【杂说一】(韩愈)六朝、唐文144 123 【杂说四】(韩愈)六朝、唐文180第八卷唐文124 【师说】(韩愈)唐文558 125 【进学解】(韩愈)唐文920 126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唐文809 127 【讳辩】(韩愈)唐文629 128 【争臣论】(韩愈)唐文1391 129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577 130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906 131 【与于襄阳书】(韩愈)唐文541 132 【与陈给事书】(韩愈)唐文424 133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唐文322 134 【送孟东野序】(韩愈)唐文775 135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唐文619 136 【送董邵南序】(韩愈)唐文176 137 【送杨少尹序】(韩愈)唐文440 138 【送石处士序】(韩愈)唐文604 139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唐文498 140 【祭十二郎文】(韩愈)唐文1275 141 【祭鳄鱼文】(韩愈)唐文552 142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唐文1152第九卷唐、宋文143 【驳《复仇议》】(柳宗元)唐、宋文797 144 【桐叶封弟辨】(柳宗元)唐、宋文338 145 【箕子碑】(柳宗元)唐、宋文410 146 【捕蛇者说】(柳宗元)唐、宋文570 147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唐、宋文583 148 【梓人传】(柳宗元)唐、宋文1252 149 【愚溪诗序】(柳宗元)唐、宋文542 150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唐、宋文494 151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唐、宋文411 152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唐、宋文269 153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唐、宋文685 154 【待漏院记】(王禹偁)唐、宋文633 155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唐、宋文405 156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唐、宋文277 157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唐、宋文271158 【岳阳楼记】(范仲淹)唐、宋文440 159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唐、宋文205 160 【义田记】(钱公辅)唐、宋文715 161 【袁州州学记】(李覯)唐、宋文490 162 【朋党论】(欧阳修)唐、宋文732 163 【纵囚论】(欧阳修)唐、宋文508 164 【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唐、宋文505第十卷宋文165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宋文618 166 【送杨寘序】(欧阳修)宋文396 167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宋文394 168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宋文456 169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宋文568 170 【丰乐亭记】(欧阳修)宋文505 171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文480 172 【秋声赋】(欧阳修)宋文503 173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宋文357 174 【泷冈阡表】(欧阳修)宋文1365 175 【管仲论】(苏洵)宋文829 176 【辨奸论】(苏洵)宋文588 177 【心术】(苏洵)宋文747 178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宋文1046 179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宋文674 180 【范增论】(苏轼)宋文643 181 【留侯论】(苏轼)宋文735 182 【贾谊论】(苏轼)宋文765 183 【晁错论】(苏轼)宋文656第十一卷宋文184 【上梅直讲书】(苏轼)宋文642 185 【喜雨亭记】(苏轼)宋文462 186 【凌虚台记】(苏轼)宋文507 187 【超然台记】(苏轼)宋文647 188 【放鹤亭记】(苏轼)宋文601 189 【石钟山记】(苏轼)宋文599 190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宋文1015 191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宋文553 192 【前赤壁赋】(苏轼)宋文650 193 【后赤壁赋】(苏轼)宋文446 194 【三槐堂铭】(苏轼)宋文681 195 【方山子传】(苏轼)宋文453 196 【六国论】(苏辙)宋文632 197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宋文614198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宋文553 199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宋文904 200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宋文432 201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宋文103 202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宋文333 203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文619 204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宋文446第十二卷明文205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明文510 206 【阅江楼记】(宋濂)明文678 207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明文402 208 【卖柑者言】(刘基)明文347 209 【深虑论】(方孝孺)明文618 210 【豫让论】(方孝孺)明文774 211 【亲政篇】(王鏊)明文1122 212 【尊经阁记】(王守仁)明文1226 213 【象祠记】(王守仁)明文642 214 【瘗旅文】(王守仁)明文904 215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明文1110 216 【报刘一丈书】(宗臣)明文678 217 【《吴山图》记】(归有光)明文427 218 【沧浪亭记】(归有光)明文358 219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明文717 220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明文441 221 【徐文长传】(袁宏道)明文860 222 【五人墓碑记】(张溥)明文795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安徽省三年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 专题七 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七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2022年安徽中考】【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
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
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转转不已.已_____(2)求之下流,固.颠固_____(3)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塞_____(4)人力不能去.去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水遂横流为害。
3.【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
【答案】1.停止固然阻塞移开、搬开、搬离2.(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那石兽。
(2)涧水于是四处流溢造成祸患。
3.【甲】文老河兵的智慧表现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多角度思考问题,从“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等文字中看出老河兵了解到石性的坚重,沙性的松浮和水的反冲击力,精准地掌握了三者的相互关系。
【乙】文雷简夫的智慧表现在善于动脑筋,懂得迂回行事,从“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中看出雷简夫没有直接与巨石硬碰硬,而是另辟蹊径解决了问题。
【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文言文答案石学士
文言文答案石学士【篇一: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ass=txt>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2022年安徽】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
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惠之。
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已:___________②求之下流,固颠固:___________③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塞:___________④人力不能去去: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水遂横流为害。
(3)【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
答案:(1)①停止;②本来;③堵塞;④除去、去掉(2)①按照他的话去找,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②水就到处乱流造成灾害。
(3)老河兵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流水的反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合理推断,帮助找到石兽。
雷简夫打破思维定式,让人在巨石下方挖出像巨石那么大的坑穴,拉动巨石埋入坑穴,巧妙解决水患问题。
(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
第①②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的意思,考生结合对课内文言文篇目的掌握,不难作答。
第③④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的意思。
作答时,要灵活迁移课内所学知识或结合句意进行分析。
如第③题,“塞”与《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也”中的“塞”意思一致,均为“堵塞”;第④题,“人力不能去”的意思是“靠人力不能除去”,故“去”在这里应解释为“除去、去掉”。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原文及翻译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原文及翻译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原文及翻译原文: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②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
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
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置之幕下。
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
”岂不可也?③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
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
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
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
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④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⑤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译文:伯乐一经过冀北的原野,马群就空了。
冀北比天下的马都多,伯乐虽然擅长相马,怎么能使那里的马群空了呢?解释的人说:“我们说的空,不是没有马了,而是没有好马了。
伯乐能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挑去,马群里留不下一匹好马。
如果没有一匹好马,那么说没有马,也不能算是假话了。
”东都洛阳,原本是士大夫的“冀北”。
有真才实学而隐身不仕的,洛水的北岸有一位,叫石生,洛水的南岸有一位,叫温生。
御史大夫乌公凭借度使的身份镇守河阳的第三个月,认为石生是个人才,就依照礼仪,把石生招入幕府。
没有过几个月,又认为温生是个人才,于是通过石生作媒介,又把温生招入幕府。
[古诗文阅读]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5分)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①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才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②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③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22.上文是一篇序文。
(1分)23.陈庭学获得的“山水之助”是:(4分)①②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嗜奇之士抱憾而止。
B.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
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高考语文《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
学习资料《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注:①题目没设答案,可从译文中找出。
②近几年各省自主命题,有些省份开始从《古文观止》中找材料来命制试题,要特别注意。
(一)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
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③,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睥睨(bìnì):城上的矮墙。
梁(lì):屋梁。
②堡坞:堡垒。
③中州:中原。
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
(1)有积石横当.其垠(2)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3)而列是.夷狄(4)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投以.小石(2)益奇而.坚(3)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爬过黄茅岭而下。
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延伸出去,沿路寻找,没有什么收获;其中另一条稍偏北又转向东,朝前行走不超过四十丈,山路中断,被河流分开,有一座石山横亘在路边。
小山上面,有些石头像城墙上的矮墙形状,有的石头像屋梁;小山的侧面突出的一座堡垒,好像有门。
朝里看很黑,投进一颗小石子,洞中好像有水声。
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很久才停止。
绕着它,可以走上去,可以望得很远,山上没有土,在石缝中长着嘉树美竹,看上去格外奇特且结实。
它们长得疏密相间,高低相衬,好像是能工巧匠设置的一样。
文言文阅读答案送区册序①(唐)韩愈①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送区册序①(唐)韩愈①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陆有丘陵之险,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送区册序① 韩愈①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
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②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
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
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
是以宾客游从之士, 无所为而至③。
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②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拏舟④而来文言文阅读答案送区册序①韩愈①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陆有丘陵之险,。
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
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蹇然而喜矣!⑤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口!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
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 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文言文阅读答案送区册序①韩愈①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陆有丘陵之险,。
【注】①本文作于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期间。
区册,人名。
②侔:等同。
③无所为而至:到这里后都觉得生活枯寂无聊到了极点。
④拏舟:划船,撑船。
⑤逃空虚者: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也b尔C.矣D.哉22.“阳山,天下之穷处也”,结合第①段,具体写出"穷”之处文言文阅读答案送区册序①韩愈①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陆有丘陵之险,。
1②③23.下列选项中,对于第①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段主要?写了作者被贬之地偏僻荒凉的自然环境特点。
B. 渲染阳山之荒僻,委婉含蓄地表达被贬至此的失意落寞。
C.“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侧面表现作者的生活状态。
D.用阳山的荒僻来反衬区生与“我”的情谊深重且特别可虫贝O24.简析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5•联系韩愈《师说》,试分析作者对“李氏子蟠”和“区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差异。
同:异:对李蟠的情感是: 对区生的情感是:22.①陆地上有险要的丘陵,还有虎豹出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唐文·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泸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人马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
坐一室,左右图书。
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①,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吾所处地,归输之途。
治法征谋,宜有所出。
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
宵则沭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
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
”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
遂以为先生寿。
”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诌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成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注:王良、造父,相传都是古代善于驾车的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河决下流而东注决:决堤 B.宵则沐浴,戒行李戒:整理
C.遂以为先生寿寿:长寿 D.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币:礼物
5.下列各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先生至庐而请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C.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人,其皆出于此乎?
D.告行于常所来往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叙述不符合本文内容或特点的一项是( )
A.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公,担任节度使的第三个月,向贤能的幕僚访求人才,有人便向他推荐石先生。
B.石先生生活简朴,不图钱财,不慕权贵,但为了国家,为了大义,便接受了乌大夫的聘任。
C.从事称赞乌大夫文武双全,忠孝具备,仁义而且勇敢,访求士人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如果以大义请石先生并委以重任,他有什么理由推辞呢?
D.本文以记叙的形式为主,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来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期待,又带常以议论代叙事,这是对序的传统写法的一个突破。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答:
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答:
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诌言,惟先生是听。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