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概述
非遗工匠——根雕
非遗工匠——根雕根雕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工艺起源古人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
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
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
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称的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
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
民国时期,根艺制作和生产日渐衰落,许多艺人改行或转业,根雕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创作工艺根艺创作劳动耗时长,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
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
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造型上的选择标准则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
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
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后方能定型。
在制做根艺作品时,根材表皮早已被剥去,韧皮上的纹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逝平。
根雕艺术浅谈
根雕艺术浅谈根雕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工艺,它利用根部和树根等植物的天然材料进行雕刻艺术创作。
这种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中国,根雕艺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时至今日,根雕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工艺品制作、园林景观等领域。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根雕艺术的特点、风格和发展。
一、根雕艺术的特点根雕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原材料的自然属性和雕刻方式的独特技艺。
根部和树根的原始形态、纹理和色彩,决定了根雕作品具有天然的美感和独特的韵味。
树根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艺术品,而根雕艺术家通过巧妙的雕刻技艺,将这些天然美丽的线条和纹理保存下来,创作出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
根雕艺术的制作过程非常考验雕刻师的技艺和耐心。
因为根部和树根的纹理复杂多变,硬度不均匀,很难控制,所以雕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雕刻技巧和对原材料的丰富经验,才能够将自然原始的树根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
由于树根和根部的形状各异,所以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增加了根雕艺术的珍贵性和艺术性。
根雕艺术的风格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树种、年代、形态和风格来划分。
一般来说,根据雕刻的题材和造型,根雕作品可以分为传统根雕、现代根雕和民间根雕等不同的风格。
传统根雕风格多以古典文化和宗教主题为主,如佛教造像、神话传说等,造型古朴、工艺复杂;现代根雕则更注重形式和创新,常以自然景观、抽象造型为题材,造型简约、气韵自然;民间根雕则多以民间传统工艺、生活场景为题材,形象生动、富有民俗风情。
根雕艺术还有一些特定的地域风格,如岭南根雕、川西根雕、滇越根雕等,每种地域的根雕风格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
这些不同的根雕风格,都充分展现了根雕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丰富了根雕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和审美需求的提升,根雕艺术正逐渐走向世界。
在中国,根雕艺术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国内外游客和收藏家的青睐。
根雕艺术浅谈
根雕艺术浅谈根雕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
它以树木的根部为材料,通过雕刻的方式来表现出各种生动形象。
在根雕艺术中,雕刻作品常常具有华丽精致、形态各异的特点,并且常常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动物等元素,让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根雕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候,根雕艺术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
在明清时期,根雕艺术逐渐演化成独特的风格,其技法和艺术风格逐渐成熟。
在这个时期,没有精美的工具和设备,雕刻师们多采用手工雕刻的方式,向木材中挖掘,以期创造出更生动形象的雕刻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雕艺术逐渐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一度成为东亚地区的流行艺术。
在根雕技巧方面,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种是选用侧面有凸起的横伐木根部,另一种是选择主根部分。
这需要雕刻师具备严谨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
根雕作品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先用刻刀将根部形状大体地刻划出来,而后用成功的刀子来细化雕刻,最后采用打磨和上色的方式来完成整个工艺。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艺术家们需要非常注意雕刻的深浅和力度,尤其是在雕刻形象的面部和细节部位,更要注意每个细节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根雕艺术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家居、酒店、庭院等场所。
在中国的许多旅游景点中,也可以看到许多根雕作品。
根雕作品种类琳琅满目,有菩萨、飞禽走兽、历史人物等形象,还有盘龙、九龙、竹子等主题。
总的来说,根雕艺术是一个注重细节和精细的艺术形式。
它的历史悠久,富有文化底蕴,极大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财富。
作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贡献。
无论是欣赏根雕作品的美感还是体验根雕艺术的制作过程,都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体验。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根雕艺术的保护和发扬,让它继续在未来的发展中闪耀光芒。
根雕艺术的表现手法
根雕艺术的表现手法
根雕艺术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艺术形式,常见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根雕艺术通过在树根或树干上雕刻、雕塑而成,展现出自然的纹理和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以下是根雕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1. 形态表现
- 根雕作品常常利用树根原有的形态和纹理,通过雕刻、雕塑等手法,展现出各种生动的形态,如人物、动物、植物等。
2. 纹理利用
- 根雕艺术通常会充分利用树根本身天然的纹理和纹路,巧妙地将这些自然纹理融入作品中,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和自然美。
3. 空间处理
- 根雕作品在雕刻时会考虑空间的处理,通过对根部的削凿和空间的利用,打造出层次感丰富的作品,增加立体感和空间感。
4. 色彩运用
- 有些根雕作品还会通过染色或上色,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视觉冲击力。
5. 题材选择
- 根雕作品的题材广泛,可以是人物、山水、鸟兽、花卉等各种题材,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技艺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表现。
6. 形式结构
- 根雕作品的形式结构多样,有的作品注重雕刻细节,有的作品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统一,艺术家会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选择适合的形式结构。
7. 文化内涵
- 在根雕作品中,艺术家常常会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哲理道义等元素,使作品更富有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根雕艺术通过对自然材料的巧妙处理和创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传递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根雕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文化的启迪。
根雕非遗项目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根雕非遗项目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根雕非遗项目是指利用天然根材雕刻出各种形态的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精髓。
根雕非遗项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经过世代传承,已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对根雕非遗项目进行介绍,探讨其历史背景、传统工艺技术、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艺术。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根雕非遗项目。
首先,我们将在第二部分中介绍根雕非遗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起源、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根雕非遗的传统工艺技术,包括其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和传统工艺师的技艺传承。
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讨论根雕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包括目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根雕非遗的意义和发展前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根雕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传统工艺技术、保护与传承以及意义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根雕非遗项目的全面介绍,旨在增强公众对这一传统工艺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根雕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根雕非遗项目在当代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和传承作出贡献。
2.正文2.1 根雕非遗的历史背景根雕非遗作为一种传统工艺项目,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根雕起源于中国唐代,当时以雕刻实用器具为主,如盘碗、器具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明清时期,根雕工艺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成为宫廷贵族和富商巨贾喜爱的艺术品。
根雕作品在这个时期展现出了极高的雕刻技艺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被誉为“艺术品中的瑰宝”。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根雕非遗项目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根雕艺术浅谈
根雕艺术浅谈
简介
根雕艺术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工艺技术,它以树根为原料,在树根的外表形状上加工雕刻、刻画,将树根变成可以用来装饰的雕塑,利用木雕艺术的技巧,用它装饰空间使空间更加美观,全国各地都有传统的根雕艺术。
历史渊源
根雕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可追溯到千年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根雕艺术,比如客家人根雕“铺香”、苗族的“汗血宝马”等。
又如,在西藏拉萨,根雕,以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被当作是藏族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被藏民视为珍贵的礼品,他们用它去表达他们的用心树立的严谨文明,让人们有感慨不已。
传统工艺技术
制作根雕工艺很复杂,首先要选用合适的树根,一般要挑选出坚韧、直挺、较轻便、可以形成艺术形态的树根。
然后,利用雕刻工具,根据自己在脑海中所构想的图案,从树根中挖出一些雕刻图案,从而形成根雕的艺术形象。
在雕刻的过程中,要力求匀称美观、和谐统一,使得雕刻出来的图案能够反映那种皇家特色,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根雕艺术的审美美学价值。
现代应用
如今,根雕艺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国,几乎每个城镇都有根雕艺术团体。
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室内外装饰空间,利用根雕艺术来装饰花园、庭院及各种空间环境,充分利用空间,使空间美观而有个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好。
结语
根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传统特色,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文化理念,向人们传达和谐、和平、友爱的理念,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一种千古流传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
根雕的相关知识
根雕的相关知识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雕艺术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跟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
后来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一直流传至今。
根艺创作劳动耗时长,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
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后方能定型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
根雕艺术浅谈
根雕艺术浅谈根雕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精湛的技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根雕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在天然的植物根茎上进行雕刻和雕镂,通过对形态和纹理的处理,使之成为一种独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在传统的根雕艺术中,常常选择植物表面的根茎作为材料,因为它们具有天然的美感和生命力。
根雕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
最早的根雕作品和器物出现在古代玉器和陶器上,它们被视为宝贵的实物和文化遗产。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根雕艺术逐渐独立成为一门艺术门类,并且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根雕艺术逐渐被视为宫廷和贵族的专属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园林和家庭装饰中。
根雕艺术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多次加工才能完成。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通常选择植物的树根、树干或藤蔓作为原料,然后进行清洗、晾干并去除多余的部分。
接下来,雕刻师会根据设计图纸和创意,利用锋利的雕刻刀具对根茎进行镂刻和雕刻,以展现出所需的形态和纹理。
经过打磨、上色和抛光等工序,使之呈现出亮丽的色彩和光泽。
根雕艺术的主题和造型丰富多样,常常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的美景。
常见的主题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这些形象通过根雕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生动而具有立体感。
根雕艺术也注重表现出植物原本的姿态和特点,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根雕艺术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具有观赏性和装饰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根雕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情怀,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工匠的智慧和才华。
根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当代的根雕艺术家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技艺和风格,还结合了现代的审美需求和创新理念,加入了更多的创意和个性。
他们常常利用多种材料和工艺手法,通过根雕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根雕艺术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的关注和喜爱。
根雕艺术概述范文
根雕艺术概述范文根雕艺术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特色工艺,以雕刻树木根部为主要材料,通过雕刻和加工形成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和工艺品。
根雕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
根雕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宋时期,当时被用于宫廷装饰和宫殿建筑。
根雕技艺在明、清两代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并逐渐传播到民间。
在农村地区,人们常常用根雕艺术来装饰房屋和工具,以增添生活乐趣和艺术氛围。
根雕艺术的材料以树木根部为主,通常使用樟木、榆木、楠木等质地坚硬、纹理清晰的树种。
从树木根部中取出的根木经过处理和加工,然后进行雕刻、打磨、上色等工序,最后形成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艺术品。
根雕艺术的形式多样,可以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植物花卉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树苗人”和“树人”为代表的人物形象。
树苗人是指将小树干雕刻成人物形象,细腻而富有生命力;而树人则是将大树根雕刻成具有人的线条和特征的形象,寓意着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
根雕艺术除了形式的丰富,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树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生命力和休养生息的象征。
根雕艺术通过将树木根部雕刻成各种形象,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达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生态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根雕艺术作为中国特色工艺的代表,既有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也展示了创新和变革的力量。
根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材质和形态,以及传达出的深刻的文化意义。
在传统和现代的交汇点上,根雕艺术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了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表达方式。
根雕艺术浅谈
根雕艺术浅谈根雕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使用木材作为材料,通过雕刻艺术家的精湛工艺和想象力,将木材雕刻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图案。
根雕艺术不仅在中国历史悠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推崇。
它既有着古朴的民间艺术风格,又有着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质。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根雕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根雕艺术注重材料和工艺。
在根雕艺术中,木材是主要的材料,而根雕艺术家们通常选择硬度较高、纹理较美的木材作为创作材料。
这些木材经过精心的选材和加工,才能成为根雕艺术品的基础。
而在工艺方面,根雕艺术家需要具备精湛的雕刻技巧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需要将对木材的理解和对艺术形象的把握相结合,通过精妙的雕刻,将木材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或者精美的图案。
正是这种注重材料和工艺的态度,使得根雕艺术作品既具有雕塑的厚重感和立体感,又兼具书法绘画的灵动和神韵。
根雕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根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民间工艺,更多的是融聚了民间文化、宗教信仰、自然美感等元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根雕艺术常常被用来表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花鸟鱼虫、人物形象等多种题材,它既是一种富有特色的装饰艺术,又是一种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表达。
根雕艺术作品中的图案和造型往往融合了民间传说和宗教神话的元素,它们既具有文化史料的研究价值,又有着文化符号的艺术魅力。
根雕艺术还常常用来表现自然美感,一些以花卉、动物、山水为题材的根雕作品,则是艺术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
这些美丽的根雕作品不仅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根雕艺术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艺术传承和创新的意义,成为了一种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魅力的艺术形式。
我们应该加强对根雕艺术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根雕艺术的魅力,为其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根雕艺术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增添更多的活力与魅力。
根雕艺术美学欣赏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 身、树瘤、竹根等)的自 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 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 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 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 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 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 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 谓“三分人工,七分天 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 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 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 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 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 的艺术”或“根艺”。
根雕的种类
自然界可供选择的根材是很多的, 有乔木、灌木、藤萝、竹子等。 古人进行根雕创作的根材有擅香、 紫檀、樟木、松、竹、藤、桑等, 质地坚硬、光滑、细腻,纹理清 晰,适宜进行艺术加工。现代根 艺家拓宽了用材的品类。各地的 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同,可供 选择的根也不同。在东北有柞、 栎、杨、榆、椴、桦、映山红等 硬杂木的根。华北地区有山枣 (也叫酸枣)、荆条、松树、刺 槐、椿树、山葡萄等。在南方有 黄杨、铁杉、金钱松、龙眼、老 君、紫香、竹、藤等木本植物的 根。在西北和西南也有一些奇根 可供选用。这些树木之根因生长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天 然的奇态怪形,可供根艺爱好者 借以造型,实“奇”与“巧”的 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谢谢观赏Βιβλιοθήκη 《贺寿图》 藤根雕《雄鹰展翅》 黄花梨木根雕
《孔雀 开屏》 红木根 雕
《龙行虎步》
《孔雀东南飞》 荆条根雕
《黄山迎客 松》黄杨根 雕
根雕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我国宝贵的文 化艺术财富,根雕不同于石雕、金属雕,完 全是根据植物根部天然的基本形态加以作者 的想象加工而成,最终将一颗颗腐朽的老树 根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赋予了树根 新的生命美感,也提现了人类创造力的生生 不息!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视频来大致了解一下
根雕——“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observ ation 观察84根 雕——“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陈瑞涛根雕工作室 陈瑞涛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根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
后来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一直流传至今。
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
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
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
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
在中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这些树根雕刻的佛像,可与泥塑、石雕的媲美。
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雕就是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放眼整个世界,多样文明,唯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断绝,是其他文明无可比拟的,作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的根雕艺术更可谓是中国独步武林的“独门绝技”。
手艺匠人将盘根错节的树根,利用其形态各异的独特造型,创作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很多作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observ ation 观察85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
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
根雕艺术浅谈
根雕艺术浅谈根雕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它以树木的根部为原材料,通过雕刻创作出各种形态各异的艺术品。
根雕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对根雕艺术进行浅谈,介绍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发展现状,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根雕艺术。
一、根雕艺术的历史渊源根雕艺术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中国南方地区的山水风光秀丽,树木茂盛,人们就开始利用树木根部进行雕刻,创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雕艺术逐渐流传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以及欧美等地。
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影响下,根雕艺术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始终保持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二、根雕艺术的艺术特点根雕艺术是一种将自然生命赋予艺术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根雕艺术作品的原材料来自大自然,具有天然的纹理和形态,经过雕刻后可以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细腻的纹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
根雕艺术注重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艺术家们通过雕刻将自然的美妙表达出来,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根雕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因其独特性和稀缺性而备受珍视和追捧。
三、根雕艺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根雕艺术在当代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根雕艺术,并在其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推动了根雕艺术的更新和发展。
根雕艺术作品也开始进入市场,并受到了艺术收藏家和爱好者的追捧,成为了当前艺术品市场上的热门品种。
一些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也开始重视根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展览和比赛,促进了根雕艺术的推广与发展。
根艺概述
根艺的历史
下图为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时代的 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 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 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态神韵,色彩 古朴典雅。 木辟邪长69.5厘米、高40.5厘米,采用一支完整的天然树 根,依树根自然形状稍加雕饰,雕刻成一件虎头龙身的神 物。神物为长形弯曲的龙体,四足撑体作向前奔腾状,其 游走扑腾之姿妙趣天成,显示出强烈的动感和力度感。
这恰好说明人类对物质文明的渴求,对美 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根艺反映出人们 永不枯涸的创造力。
根艺之美,源于自然,又突破自然,把人的主观能动性融 化进去,更能以形让意,意在形外。根艺作品具有中国画 大写意画的特点,“不似而似,天然成趣”,是“妙在似 与不似之间”的艺术。 原始色彩就含有雅拙、质朴、浑凝的特色。虽经雕琢,不 失自然,妙趣天成。纵有巧的成分,巧生于淳,就像水墨 画上的墨韵水渍一样,别具美质,似无意偶得,更见洒脱。 朦胧、变形、抽象美,具有化短为长,点铁成金的力量。
根艺之美贵在发现。根艺是扎根在泥土里的艺术, 大自然创造了各种美的形象,拟鸟、拟兽或拟虫 鱼、人物,但你必须有一双审美的慧眼,美的事 物才会向你迎来。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谓大师,就是这 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根艺概述
韩礼良
概述
根艺,即“树根的艺术”,是木根美术,属于艺术范畴。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的。早在远古 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 在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 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据国家文物部 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 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 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态神韵,色彩古朴典雅。到了隋唐 时期,根艺的发展已经趋于繁荣。
非遗工匠——根雕
非遗工匠——根雕根雕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工艺起源古人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
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
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
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称的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
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
民国时期,根艺制作和生产日渐衰落,许多艺人改行或转业,根雕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创作工艺根艺创作劳动耗时长,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
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
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造型上的选择标准则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
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
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后方能定型。
在制做根艺作品时,根材表皮早已被剥去,韧皮上的纹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逝平。
根雕艺术浅谈
根雕艺术浅谈
根雕艺术是一种以树木根部为材料雕刻出各种形态的艺术形式。
根雕艺术的起源可以
追溯到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家具、器皿等方方面面。
根雕艺术的特点之一是材料独特。
根雕艺术所使用的树根有的来自于古老的大树,形
状曲折多变,纹理清晰美观。
有的来自于奇特的植物,形状独特,色彩丰富。
这些材料不
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寄托了艺术家对自然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根雕艺术的特点之二是技艺独特。
根雕艺术需要艺术家具备雕刻技巧、美学知识和对
材料的理解。
艺术家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熟练的操作,将材料中的美妙展现出来。
根雕艺
术的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一处细节都需要经过反复琢磨和雕刻。
在雕刻的过程中,艺术家还需要根据树木根部的形状、纹理和颜色的变化,调整刀法和力道,以展现出根雕
作品的独特之处。
根雕艺术的特点之三是寓意深刻。
很多根雕作品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如龙凤呈祥、福
禄寿喜、百鸟朝凤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寓意了艺术家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
向往。
根雕艺术是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材料和技艺的结合,以及丰富的
寓意和表现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的享受。
由于根雕艺术需要特殊的材
料和技艺,以及长时间的修炼和培养,所以目前根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困境。
希
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为根雕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根雕——精选推荐
根雕Sarah McLachlan一章根雕的概述1、根雕的制作根雕作品是供人们欣赏或使用的艺术品,一旦开裂或被虫蛀,便会影响它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虫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防裂的处理方法;有自然干燥法、蒸煮法、烘干法、浸泡法等等。
在防裂蒸煮时加上适当的漂自粉、六六六粉等,可将里面的虫菌杀死,以达到防虫蛀的目的。
用经过防裂、防虫、防霉变处理的材料制作的根艺作品,一般不会出现干裂、变形、虫蛀、腐烂、变色的现象了。
干剥:把根放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使表皮变软,然后再用专用工具剥皮,比较省时、省力。
许多根艺创作者都有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损坏或少损坏木质,制作者不必拘泥于以上方法。
有时根据创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
剔朽,主要是把朽烂部分剔除掉,目的在于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隐藏的虫菌,增加根材的洁净和美感。
2、根雕的历史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的。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
在1982年河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
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
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态神韵,色彩古朴典雅。
到了隋唐时期,根艺的发展已经趋于繁荣。
清代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等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
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一览无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艺也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
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的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顶峰。
并且,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3、根雕艺术的概述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喜爱。
【工艺美术】天人合一的根雕艺术
【工艺美术】天人合一的根雕艺术在人类的发展中,不断的进行美的探索,从而开启了根雕的创作历史,并且从民间,一直走进艺术殿堂。
艺术家们发挥他们非凡的想像力,“略微”加以雕琢,外形千奇百怪的树根,便成为一件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作品。
根雕艺术采用自然根材抽象美的形态来表达作品的神似,尤能以因材施艺、巧借天然来呈现大自然的奇巧联姻,让人惊叹“造化生灵”的魅力,把树根自然生成千曲百转的形态,充分利用这些根材的特性。
一、原始根雕的发展在根雕的发展的过程中,最原始的造型都是非常的质朴、简单,不需要任何的花纹装饰。
根与艺术能否衔接成功,成为完美的根雕艺术品。
一部分取决于树根本身的形态,另外一部分取决于根雕师的独具匠心与独具慧眼。
树根纹理细腻、丰富多变、飘逸迷人,红白两色天然绝配。
由于根系发达,深扎于岩石缝中,形成了奇特的扭、薄、飘、透的造型。
收藏根艺不像竹木之易朽、铜铁之易锈、陶瓷玉石之易碎,故可世代相传、流传千古。
人们在最自然形态的树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将自然元素与木雕技艺相融合,雕刻出来的根雕工艺品,复古且又时兴。
看惯了精细事物的人们,对形态万千的根雕作品深是追捧,那是一种艺术的风格,也是大自然的造物。
二、根雕的创作形式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审美功能,在最简单简洁的根雕创作中,开始灵活的运用线条的曲直变化,又运用空间、色彩、疏密等等手法来凸显根雕之美。
自然、粗犷概括、充满意境那是根雕工艺品的独特之处,鬼斧神工之间,散发着最原始艺术的淳朴。
根雕创作是一项辛苦的体力劳动与智慧的结合,应该从选材、造形、取舍、定型、打磨、底座、命名,独创出自己的制作原则。
力求做到“九分天成、一分人工”,遵循创作理念做到“细琢磨、慎切割、取意像之趣味、觅天然之气息、求最佳之妙境”“因得于自然而圣洁、归天籁无极为绝世”。
三、根雕价值的三要素1、根雕三要素之“形”。
是外表之形状,根艺的内涵是通过一定的“外形”来释放的。
根的艺术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天然成分多一些,所以没有规则、工整的线条,是粗放的、朦胧的、抽象的和不对称的,甚至是在残缺中孕育了美,腐朽中出神奇,整体上处于似与不似之间。
根雕艺术简介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
根雕艺术保养,是使根雕作品长期流传的措施,必不可少,须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根雕作品阳光下直接照射更忌阳光长期照射,过强的光照会使作品颜
色褪化,表面蜡层熔化,漆膜老化而脱落,甚至出现材质开裂等现象。
2、防止根雕作品在过阴暗潮湿环境中存放,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和病虫害,造成霉变、虫蛀、产生腐烂空洞现象。
根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意空气流通。
3、防止化学物质腐蚀性的东西接触根雕作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根雕
表面保护膜毁坏或起壳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雕艺术概述
根雕艺术概述
根的艺术,俗称根雕,简称根艺。
即人利用根的自然美,施以造化之妙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艺术。
根艺的基本特征是,奇巧结合,天人同构。
根材是天然生成的,并不十全十美,或凸凹疤节,或扭曲迂回,或残缺洞窟……。
然而,在人的审美视野里,越发显示出残而不废、缺而不亏、雅而不俗的特色。
正是这种奇异局限的、似与不似的物态,给人提供了一个巧籍天然的创作空间,使每一件作品在世界上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造型,倍受人们青睐。
根艺,历史悠久、源渊流长。
它的产生和发展,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文化历史的不断进步,逐步萌生发展的。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存最早的根艺品,应是战国时代的“辟邪”。
1982年湖北江陵一号楚墓出土的“辟邪”和几年后荆门二号楚墓相继出土的“角形器”,这两件根艺品的出土,不仅印证了其历史的悠远,更佐证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发展和制作工艺的完美。
有文字说,根艺始于战国,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
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不过,根的艺术在历史上,由于人们的审美理念、艺术创作的自由化程度,以及社会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总体上创作面是很窄小的,特别是理论方面的记载很是少见,根艺作品除少数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品赏之外,人民大众与之无缘。
正如著名美术史家常任侠先生说:“根艺的历史,虽则久远,但在旧社会里,认识这门艺术的并不很多。
”
根雕艺术的真正掘起,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全国性的根雕热,根雕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象山花烂漫,竞相开放在祖国大地。
善长;有的则以质朴、写实为主等。
大体说,以江浙为代表的南方的创作,多以手头精巧、工艺细腻面世;北方的硬杂木多,以粗犷豪放之状居多。
创作风格虽各人、各地、各异,但最常见的还是具象形、意象形、抽象形三种。
具象形,无疑是有较为明显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是什么。
比如,动物、人物、山水、花鸟等。
这类作品,目前在市场上看好,因为它最容易被人民大众接受;意象形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有以形传神,意在形外之感;抽象形的则无具体形象,其意蕴完全靠观赏者领悟、想象。
一时读不懂的,则依命题作导游,像红楼梦中曲径通幽一样,慢慢品之,余味深长。
初学者,多习惯于找具象形的根材。
其实,这样的材料是十分少见的。
不管什么样的材体,只要蕴藏着形式美的形状,便都具备创作的属性。
此外根雕艺术就型别、体积、实用、书法、观赏等方面还有多种分类。
但不管哪一种风格、类别,其共同之处都是以根为载体的,都必须遵从“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原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根艺的创作程序而创作,即选材、去污、脱皮、除虫,依形度势,联想、立意、构图、确立主题、三雕七磨、上漆打蜡(有的作者或作品忌用此道工序)、蹭擦抛光、配座、命题等。
根艺创作技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缺非易事。
同一件材体放在不同作者的面前,创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这里不仅会表现出作者的创作技巧,更能显示出作者文化素养的功底。
有作者说,制作出好的作品,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即奇特的根材,丰厚的文化功底,精湛的创作技巧。
我颇为赞同。
奇特的根材,需要寻奇觅美。
根雕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发现的艺术。
有人说,有了奇特的根材,便是成功的一半。
此话不无道理。
但发现并不是运气和拾趣,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只有丰富生活经验积累的人,具有敏锐艺术审美眼光的人,才更多有缘遇之。
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
”
丰厚的文化功底,指的是面对杂乱纷繁,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材体,从联想、
构思、立意,到整个创作过程,使材体自然美,得以充分的显现和提升,并和人工美有机的交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
任何一件作者满意的作品,都是有强烈思想性的,作者的思想水平、审美层次、文化修养都要在作品中反映出来,并决定着作品的生命力。
艺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根雕艺术的学识越渊博,想象力越丰富,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越能震撼观赏者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思。
所以,文化素养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位根艺创作者都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我国根雕艺术发展、沿革的历史,从中汲取传统的经验。
同时,还应尽最大可能多学一些外围知识,如雕塑、美术、历史、文学、诗歌等。
精湛的技艺,指的是勤动手、多实践练出来的手上功夫。
根材中所蕴藏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联想、构图,都要从技法中表现出来。
因此,技法是很重要的。
罗丹曾告诫说:“轻视技法的艺术家,是永远不会达到目的,就象一个忘记给马喂料的骑马人。
”
因此,凡施以刀工雕磨之处,要尽力处理好过渡,使之不留痕迹,没有匠气。
凡是好的作品,都是使人感到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艺术是最不自然的东西,但要使人感到是最自然的。
创作中切忌卖弄技巧,那样会成拙的。
创作“永勿娇揉造作,哗众取宠,要简单,率真。
”罗丹说。
总之,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要上升到一个完美的境界,必须处处留心生活,涉猎百家,博采众长,勤学苦练。
技巧虽有悟性快慢、天份高低之别。
记住,天才是来自勤奋的。
根雕艺术的创作目的,原本是陶情冶趣、供人欣赏的。
但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它远不值把玩手艺、装扮生活。
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作用是值得引以重视的。
它那诗情画意般的艺术造型,天姿阿娜之娇态,挥宏奔放之气势,飘飘于然的韵味,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享受中,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情思,从而崇尚、爱戴、保护大自然,自觉地和大自然间的天地万物、生灵造化和谐共处。
根雕艺术精神方面的作用,便是它那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遂的意境,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人们透过视觉传导快感,为之陶醉的过程中,不
免产生无限的遐想,从中领悟出某些哲理,从而激发人们奋发向上。
鉴于根雕艺术品的现实意义,商品艺术问世了,艺术商品化的出现,不仅使废弃的枯根朽木林业资源得以利用,也给根艺爱好者开辟了一条就业的门路,增加人民收入,给国家换取外汇。
艺术是脉脉相通的,天地、人世间的事,只要是人听到、看到或体味感悟到的,都尽显其中。
有人说,根雕艺术品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凝固的音乐。
我想,它又何尝不是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奇幻的神话呢?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艺术家们呕心沥血的造诣,给人们带来了无穷快感,同时也促进和提升了人们在艺术享受中的文化品味。
正如马克思讲过的:“你想要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
综上之管见,是笔者在创作中的点滴体会和学习众家经验之感受。
我本不是搞艺术行的,业余的登山爱好,大自然陶醉了我,使我和根雕、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多年来,在寻根觅奇,学习根雕文化知识,习练雕磨技巧的路上,始终不渝。
愿根雕艺术,在党的“二为”、“双百”方针指引下,根艺家们不断探索创新,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精品佳作,为社会、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