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上语文《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技艺超群第32课明湖居听书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技艺超群第32课明湖居听书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

明湖居听书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圈画和朗读,品析并运用文中描摹声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和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

2学情分析经过预初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了大致了解,并能根据注解和字典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解字词。

此外,查找资料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所以通过学生的预习,对文章表达的内容已无疑虑。

然而,这篇文章比较特殊,虽然接近白话,但依然有古文的影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有古文学习时的枯燥无味心理。

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利用不同的激趣方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文章的重点在于品味语言中各种描写和丰富修辞。

从而,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圈划和不同方式的朗读鉴赏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

最终落实到写作实践,当堂学习的方法当堂消化,以仿写句子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检测学习的效果。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地锻炼,获得知识与技能。

同时,陶冶情操,将中华古典文化扎根学生的心灵,触类旁通,带动课外古典名著的阅读。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品析并运用文中描摹声音的方法:比喻类声、移觉渲声、情势绘声。

【教学难点】品析并运用文中描摹声音的方法:比喻类声、移觉渲声、情势绘声。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以乐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篇。

真正的音乐往往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

《论语》中写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列子》中写韩娥的歌声美妙动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上世纪末,当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禁不住老泪纵横,说自己因此“触摸到了俄罗期民族的灵魂”。

音乐往往抽象无形,飘忽不定,转瞬即逝,故而一直以来,被公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在清朝末年,有一位奇人刘鹗,却用自己的笔,将一场荡气回肠的说书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一同跟随着刘鹗,从纸上笔墨聆听一段梨花妙曲。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2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2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语文试题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山光悦鸟性, 。

《题破山寺后禅院》2.此夜曲中闻折柳, 。

(《春夜洛城闻笛》)3. ,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4.时人不识凌云木, 。

(《小松》)5.已诉征求贫到骨, 。

(《又呈吴郎》)6.周公恐惧流言日, 。

(《放言五首》)二、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7、“长精神”的意思是。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二十三年”是指诗人遭贬谪的时间。

B.作者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C、“沉舟”、“病树”均为作者自比, 惆怅却不消沉。

D.诗歌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三、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 心乐之。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 龚古, 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下见.小潭 (2)隔篁竹..(3)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 10、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 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 暗示自己的遭遇, 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40课《明湖居听书》 上海五四制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40课《明湖居听书》 上海五四制版
• 像一线钢丝抛入——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地景象……——婉 转回旋
•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轻快曲折、甜润婉转
• 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 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 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相和相合
黑妞演唱
外貌 演唱
朴素淡雅 先
→扬 后
字字清脆 抑 声声宛转
(3)评价烘托
白妞唱前
此想便是白妞了吧。 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学不到

自然引出白妞,也衬托出白妞演唱 技艺的高超
白妞唱后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三月不知肉味
→ 突出了白妞演唱的非凡效果
戏园盛况
琴师弹奏
白妞说书
黑妞说书
观众评议
3.白妞出场 外貌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 仪表秀雅
“通感”的修辞格的分类
1.形容的“通感”
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 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 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作用 于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 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交 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度黑 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刘 鹗
刘鹗
刘 鹗(铁云)
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
刘鹗(公元1857——1909年),字铁云,原名孟 鹏,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祖籍江苏丹徒, 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 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出身道台公子, 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 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 要写小说。既非一个寒儒,科举落第泄胸中积愤于 笔端,又不是破落了的豪门子弟,寄居荒村寒舍, 多年孜孜苦写,追怀昔日的过眼烟云。他写《老残 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了即 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料因此而成佳作。 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 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高职语文习作_明湖居听书

高职语文习作_明湖居听书

第六课明湖居听书刘鹗壹、基本实力养成站(共32分)一、字音探勘队(每题1分,共7分)请写出下列“”内的字音。

二、字形领航员(每小题1分,共5分)请写出下列“”内的字形。

三、字词义飞行伞:下列各组“”内的字词义,两两相同者请画“○”,不同者请画“×”。

(每题2分,共6分)四、文学常识译码(每格2分,共14分)请试就所学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贰、综合理解练习站(每题4分,共24分)((A) )1.下列何者是作者用来形容黑妞说书声调的文句(A)新莺出谷,乳燕归巢(B)秀而不媚,清而不寒(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D)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解析:(B)形容白妞相貌。

(C)赞美白妞的说书。

(D)形容人弦相和,万声并发。

((B) )2.“像那放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此文句是形容(A)音调突然降低,变化曲折(B)声音陡然清亮,纷繁快捷(C)长相娇媚,震慑旁人(D)眼神晶莹明亮。

((D) )3.下列何者最适合用来形容人弦相和,万声并发的声音(A)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B)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C)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D)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解析:(A)形容白妞眼睛黑白分明,转动灵活。

(B)喻声音响彻云霄。

(C)形容说书曲声悦耳,听了令人舒适。

((C) )4.“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此段文句可用下列哪个词语替代(A)清脆圆润(B)屏气凝神(C)通体舒畅(D)三月不知肉味。

((B) )5.下列各文句的修辞手法,何者与“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相同(A)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B)三月不知肉味(C)一脸疙瘩,彷彿风干福橘皮似的(D)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解析:夸饰。

(A)听觉摹写。

(B)夸饰。

(C)譬喻。

(D)譬喻。

((D) )6.本文善用烘托的技巧凸显主题人物,下列说明何者正确(A)以台下观众的反应、评论,烘托老残的审美品味不凡(B)以黑妞容貌的丑陋,烘托白妞的美(C)以弹三弦者未出场前台下的哄闹,烘托其出场后台下的安静(D)依序以弹三弦者、黑妞、白妞的表演,一人胜过一人,烘托白妞的曲艺高妙。

七年级语文上第40课《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第40课《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

《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一、填空1.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第二回,作者是,笔名,清末小说家。

本文为显示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作者在其出场前采用了的手法,通过次要人物琴师和以及有关场景描绘和观众的,来烘托主人公演唱技巧的精湛。

认为刘鹗的《老残游记》。

2. 复句关系分析:A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B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3. 指出下边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B、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C、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二、阅读理解阅读《明湖居听书》中的几个段落,完成练习。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

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

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肺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明湖居听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明湖居听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明湖居听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作者刘鹗。

《老残游记》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声讨小说。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明湖居听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明湖居听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控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3、学会用文学的语言鉴赏和描摹音乐。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具准备】:录音机播放乐曲《倾诉》、《我心永恒》、《二泉映月》、幻灯处理板书,一组与音乐意境吻合的图片。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凸现目标(4’)录音机播放萨克斯管《倾诉》(约2分钟)“音乐的含义不在音符当中,而在音符之外”,这一段醉人的音乐给了你什么感受呢?)(请几位同学回答)师示范:(充满感情地)萨克风的声音晃晃悠悠,懒懒惰散,实在像风。

有春风之柔软,又有秋风之强韧。

傍晚阳台,一曲《Shadow of your smile》似一种推拿,一直作用到我心底,于是我的心镇定地跳,我的肌肉松懈了下来,我的思绪蝴蝶般翱翔,我已是一位微醉的流浪汉。

身心在萨克风中休息,智慧却渐渐轻逸地闪动,自由正将我渐渐埋住。

小结:相对而言,同学们的感受显得贫乏单薄,能意会却不能言传。

很遗憾,那是文学的缺憾,语言的缺憾。

今天我们要写的《明湖居听书》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将告知我们如何用文学的语言去描摹无形的音乐。

二、赏析唱腔,品味精妙(7’)《明湖居听书》听谁说书?具体的语段是哪两节?齐读(7、8)节。

后出示幻灯片,请同学说出相干比喻并赏析比喻的成效人参果:舒畅熨斗熨:伏贴钢丝:尖细、高亢、有力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小结:说唱的音乐转眼即逝,作者却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来。

从发展、跌宕、高潮、结束,其音乐的进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让人称赞其技艺的精深。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附答案文档1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附答案文档1

第一学期期末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一、根底学问及运用。

(25分)1、下面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波粼粼分歧刹时瘫涣B、宽宏大量脸颊阴蔽感概C、留神翼翼绽开怂涌威摄D、洗耳恭听诀别发髻抽泣2、下列词语含义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匿笑(偷偷地笑)喙(鸟和昆虫的嘴)忍俊不禁(忍住笑)B、乌有(虚幻,不存在)倏忽(突然,很快)栖息(停留,休息,多指兽类)C、清冽(水凉爽)枯涸(干枯,没有水)花枝招展(比方姿态美丽)D、伫立(长时间站立)为难(境况困难,不好处理)滑稽(狡猾,引人发笑)3.下面是你学过的一些词语,请依据注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对应的字。

(3分)①头晕目xuàn( ) ②忍俊不jīn( ) ③qínɡ( )天撼地④抖sǒu( )精神⑤更胜一chóu( ) ⑥huǎnɡ( )然大悟4. 下列说法委婉得体的一项是()(2分)A. 当你的同学们做好事,同学们夸你时,你说:“没什么,这是我应当做的。

”B.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你真笨,这么简洁的问题还来问我。

”C.当你正在做作业时,妈妈叫你吃饭,你说:“没见我正忙着吗?”D.当你走在路上,别人不留神撞了你,别人立刻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你说:“对不起?以后留神点。

”3、2011年5月12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有八个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错将“捍”字写成了“撼”字。

照片曝光后,网民一片声讨。

17日故宫博物院在网上公布了一封致歉信,致歉信内容如下。

(5分)敬重的各位公众: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

此次赠送的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络制作。

由于时间紧,锦旗从制作场地干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

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觉把“捍”写成“撼”的严峻错误。

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仍未请示院指导,接着坚持错误,乃至强词夺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0课《明湖居听书》教案 上海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0课《明湖居听书》教案 上海版

明湖居听书(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用生动的感受和形象的比喻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课文提示】1.刘鹗,清代学者,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

2.本文节选自《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我国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鲁迅将《老残游记》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

【正音正字】鹗髻鏦棰羯遽皓熨霍【积累词语】抑扬顿挫入耳动心不绝于耳粗布衣裳毫无分别鸦雀无声暗暗叫绝千回百折轰然雷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朗读课文】【课文分析】这篇文章,是按照说书人出场先后的顺序来写的。

第1段,先介绍一个弹三弦的男人的形态、技巧。

这名男子长相丑陋,但气质沉静;一出台貌不惊人,弹奏三弦也无人留神听,后来用轮指,才看出其功力不凡,叫好声不绝于耳,仍压不下琴声,这的确是很高的境界。

但这才是开场锣鼓。

第2段,写黑妞的出场和演出效果,也是先抑后扬。

黑妞的出场,衣着打扮,并无惊人之处,取琴弹唱,只是一般声响,直到后来,才渐渐显出她的真本事。

从“羯鼓一声” 响起,到“以为观止”,极言黑妞弹唱的美妙,已经不亚于白居易《琵琶行》中对弹唱技艺的描写。

不料黑妞也是陪衬,是为描写白妞再作铺垫,好戏还在后面。

第3段,通过听众的议论,为写白妞的高超技艺设置悬念。

文章先让观众误以为黑妞即白妞,夸赞她的技艺高不可比。

一句“黑妞是白妞教的”,说明白妞远远超过同门学艺的姐妹。

接着再议论黑妞唱是“可学”的歌唱,而白妞则是“不可学”的天籁神韵。

最后说以卖唱为生的人只能学到黑妞的一点儿,而黑妞则是学白妞的,白妞的水平,真是神乎其神。

这段议论层层追加,登峰造极。

第4、5段,是正面写白妞说书,这是文章的重头戏。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技艺超群第32课明湖居听书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技艺超群第32课明湖居听书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明湖居听书1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和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体现课堂的“语文味儿”。

3、感受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说唱艺术。

2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七(4)(5)班的学生,七(4)班的男生思维不够活跃,七(5)班的女生思维不够活跃,虽然大部分同学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喜看表象,难识本质;他们对记叙文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3重点难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映衬的写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1、聊天导入:由舒伯特的小夜曲,导入新课。

2、知识链接:介绍梨花大鼓,并出示关于作者与作品的演示文稿。

学生交流关于明湖居、梨花大鼓和作者、作品的资料。

培养学生自主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提问:浏览全文后思考本文写了几个人的表演?重点写谁?学生赏读全文,交流发言。

明确:本文总共描写了三个人的表演:一位丑陋的琴师的演奏,一位名为黑妞的姑娘的演唱和白妞的精妙绝伦的表演。

重点是写白妞说书。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准备落实“教学重点与难点”。

活动3【活动】品析绿叶1、要求学生仔细散读第1-3段,并用四字概括内容。

2、提问:白妞出场前,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散读。

2.交流,明确:①琴师弹奏。

②黑妞演唱。

③观众反应。

③观众评论。

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地发挥了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为白妞的出场作准备,从侧面衬托白妞演唱的精彩绝伦。

通过前三段的阅读理解,从局部把握文本内容,让学生明白其在全文中的作用,达到落实教学重点的目标。

活动4【活动】再赏红花1、要求学生朗读第4段。

2、品一品描写王小玉的文字,圈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齐读第4段,品味、圈划描写白妞的文字。

落实重点,了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和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

每周一诗(13) (14)
第八单元 神话传 说
33 中国古代神话 四则
34 中国民间传说 两则
35 希腊神话故事 两则
每周一诗
综合学习 我的 “中国龙”
感谢聆听
七年级语文上册(沪教
版)
演讲人
202X-06-08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 录》,不是现行版本。
扉页
一.
目录
一.
封面
一.
第一单元 成长纪 事
1 女孩独立
2 顶碗少年
3 走一步,再走一 步
4 伤仲永
5 周处
一.
每周一诗(1) (2)
综合练习 讲述同龄人的故 事
23 卖油翁
24 核舟记
25 口技
一.
26 口技
一.
27 明湖居听书
每周一诗(11) (12)
综合学习 生活中的“能工 巧匠”
第七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 园
28 可爱的地球
29 罗布泊,消逝 的仙湖
30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31 警惕生物入侵
32 大树和我们的 生活
综合学习 善待地 球
第四单元 报纸,信息的窗 口
15 消息两则
16 通讯一篇
17 多角度报道
每周一诗(7) (8)
综合学习 编一份 小报
第五单元 面对逆 境
18 密案日记
19 你是我的辞典
20 生命之线
21 石缝间的生命
22 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每周一诗(9) (10)
综合学习 直面挫 折
第六单元 技艺超 群
第二单元 故乡情 思
6 社戏
一.
7 滹沱河和我

2022年沪教版七年级上《第4章 河流与湖泊》同步练习(卷一)(含答案)052248

2022年沪教版七年级上《第4章 河流与湖泊》同步练习(卷一)(含答案)052248

2022年沪教版七年级上《第4章河流与湖泊》同步练习(卷一)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下列山脉的走向与其他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昆仑山C.太行山D.武夷山2. 下图为“我国内、外流区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④河汛期出现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夏季()A.降水充沛B.地下水丰富C.冰雪融水多D.湖泊水丰富3.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图,黄河凌汛易形成的河段可能是()A.①和②河段B.①和④河段C.②和③河段D.②和④河段(2)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①河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B.②河段加固黄河大堤C.③河段黄土高原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D.④河段疏浚河道4.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下图为鄱阳湖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鄱阳湖与长江的关系是()A.鄱阳湖补给长江B.长江补给鄱阳湖C.两者相互补给D.长江调节鄱阳湖(2)鄱阳湖流域最适宜发展()A.放牧业B.渔业C.林业D.乳畜业5. 对长江的治理,在中下游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B.以水土保持为主C.退田还湖、固堤分流D.以治沙为主6.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1)下列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长江中下游平原②青藏高原③四川盆地④横断山区A.②③④①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2)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主要是指()A.流量大B.水力资源丰富C.航运价值高D.流域内矿产丰富7. 有人把河流称为大地的动脉,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沪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沪教版

第一单元同步测试班级学号姓名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蓬头稚子学垂纶,。

,怕得鱼惊不应人。

2.,天寒白屋贫。

,风雪夜归人。

(二)阅读《伤仲永》,完成3——6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3.《伤仲永》节选自,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他与、、等人合称“唐宋八大家”4.解释下列文言词(1)即书诗四句书(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就(3)稍稍宾客其父宾客(4)泯然众人矣泯5.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用原句回答),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完成7——12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已出现了第一颗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昏暗。

但是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筒光在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用电筒光向上照射。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来!”我啼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①你能办得到的。

眼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看得见就在石架下面的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②听我的话。

”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鄂教版语文九上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2)

鄂教版语文九上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2)

《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练习一、填空1、《文学的趣味》作者朱光潜,选自《谈美•谈文学》,本文运用了以喻明理、现身说法的方法,使论述深入浅出,清楚明了。

2、《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作者是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小说家。

本文为显示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作者在其出场前采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次要人物琴师和黑妞以及有关场景描绘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主人公演唱技巧的精湛。

鲁迅认为刘鹗的《老残游记》“叙有状物,时有可观”。

3、复句关系分析:A研究文学也是如此,|(承接)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假设)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B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因果)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因果)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4、指出下边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比喻其作用是活画出了白妞双眸神采照人,富于青春B、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夸张其作用是渲染出白妞说唱的巨大艺术魅力。

C、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通感其作用是使一发即逝的说唱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二、阅读理解(一)1阅读《文学的趣味》节选,然后答题。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2课《明湖居听书》课件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2课《明湖居听书》课件
亲友:歌吟谈吐旷逸潇洒,容貌气度轩昂俊逸
以情衬人:刘备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
处 写 。
毛 宗 冈
者 , 不 于 有 处 写 , 正 于 无
中 却 无 孔 明 , 盖 善 写 妙 人
此 篇 极 写 孔 明 , 而 篇
作业超市:
真 棒
1、请结合《三国演义》第37回、38回, 谈谈你对毛宗冈的评论的看法?
侧面描写说唱技艺的语段
《口技》: “一桌、一椅、一扇、一尺而已。”
“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 “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拓展延伸:《三国演义》
烘 云 托 月 法
以景衬人:卧龙冈的环境----“山不高而
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 大而茂盛”
以人衬人:徐庶、司马徽对孔明的谈论、推荐。
琴师弹琴 黑妞说书 观众评说 观众反应
层层烘托
步步映衬
衬托手法的运用
画家画月,往往要在月亮周围渲染 夜空和烟云 ,着意于月而泼墨于云,这 叫 烘云托月.作家在描绘主要人物时 也往往先描写其周围的人物、情景或 人物的评论感受。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刘熙载《艺概》
2、文中讲到白妞说书技艺时,观众有一 评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观众的 这句评论无非是说白妞说书技艺高超, 但白妞技艺之高是否真的无法形容?作 者是怎样把“人说不出”的好处说出来 的?
(两题任选一题,写在作业本上)
《明湖居听书》节选 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梨 花 大 鼓
初读文本:
快速默读全文: 作者在明湖居先后听了哪几段演出? 你认为哪一段最精彩? 琴师弹奏 黑妞说书,清而不寒。 眼睛:如秋水——清澈纯净 如寒星——明亮 如宝珠——有美丽的光泽 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黑白分明、 圆润灵动

《明湖居听书》

《明湖居听书》

《明湖居听书》《明湖居听书》1点击浏览该文件《明湖居听书》2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选择了《明湖居听书》,希望能够贴近二期课改的要求。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五班是特色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喜看表象,难识本质;他们对记叙文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明湖居听书》虽然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从美文的角度节选的。

本文想象丰富,语言绚烂;大量使用比喻,成功运用映衬,把王小玉说书的魅力传递得淋漓尽致,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2、学习目标基于对学情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就是本课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体现课堂的“语文味儿”。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

三、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依照“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借鉴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我播放了一段音乐。

“能说说听到音乐的感受吗?”学生可能往往只能用“优美”、“舒服”等话语来描述,于是我就做如下引导: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

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

第六课明湖居听书复习卷

第六课明湖居听书复习卷

翰林本第一冊國文科第六課明湖居聽書複習卷___年 ___班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一、單一選擇題(共71分/每題1分)( )1.劉鶚在〈明湖居聽書〉一文中,對聲音的描述至為精采,下列何者為是(A)「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是形容聲音輕快宛轉(B)「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

」是形容聲音孤寂清厲(C)「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

頃刻之間,周匝數遍。

」是形容聲音千迴百折盤旋起伏(D)「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哪一聲的為是。

」比喻聲音嘈雜錯亂。

( )2.下列「」內的成語,使用正確的選項是(A)謝老師的嗓音並不宏亮,「抑揚頓挫」也不如往昔那樣顯著(B)他在社團裡「錚錚鏦鏦」,可說是重量級的人物(C)李同學上課時說話「嘁嘁喳喳」,總是得到老師的讚賞(D)阿里山的雲海「千迴百折」,令人目不暇給。

( )3.(甲)「嘁喳」:ㄐㄧㄗㄚ(乙)「疙瘩」:ㄍㄜ˙ㄉㄚ(丙)「錚鏦」:ㄓㄥㄘㄨㄥ(丁)「作揖」:ˋㄗㄨㄛㄧ(戊)「削璧」千仞:ˋㄒㄩㄝˋㄅㄧ。

上列「」中的字詞,字形、字音皆正確的選項共有(A)五(B)四(C)三(D)二個。

( )4.下列「」中的字,其形音義皆正確的是(A)一「哄」而散:音ㄏㄨㄥ,很多人同時發出聲音(B)歌喉「壉」發:音ˋㄐㄩ,急速(C)「霍」然:音ˋㄏㄨㄛ,聲音響亮(D)於我心有「悽悽」焉:音ㄑㄧㄑㄧ,心動的樣子。

( )5.下列何者非胡適認為在《老殘遊記》之前,以具體事物來譬喻聲音的名篇(A)范仲淹的〈岳陽樓記〉(B)蘇軾的〈赤壁賦〉(C)白居易的〈琵琶行〉(D)歐陽脩的〈秋聲賦〉。

( )6.下列選項中,何者是比喻聲調的清新嬌嫩(A)抑揚頓挫(B)嘁嘁喳喳(C)乳燕歸巢(D)新鶯出谷。

( )7.「大珠小珠落玉盤」是比喻聲音(A)低沉哀怨(B)清暢激昂(C)尖銳多變(D)清脆圓潤。

( )8.(甲)國色天香(乙)沉魚出聽(丙)綺年玉貌(丁)傾國傾城(戊)小家碧玉(己)芙蓉如面。

沪教版语文七上《明湖居听书》

沪教版语文七上《明湖居听书》

2、演唱的效果:
初不甚大(像……;像……/感觉)—甜美、令人畅快 越唱越高(像……;恍如……/视觉)—高亢、挺拔 千回百折(如……/视觉)—曲折、轻快 忽又扬起(像……/视觉)—飞扬、美妙 诸声并发(有如……/视觉、听觉)—清脆、热烈
小结:
以有形之物状无形之声 以熟识之声状未知之声 生动比喻、感觉沟通 精彩演唱、高超技艺


湖 居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三、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1、戏园盛况:观众多、到得早、观众身份多样、 气氛热烈 2、琴师的弹奏:琴师外貌—甚为丑陋

沪教版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同步测试

沪教版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同步测试

第二单元同步测试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共22分)古诗文积累(12分)1.山光物态弄春晖,。

纵使晴明无雨色,。

2.,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3.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描写游子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作,请默写出其中有代表性的诗句:,。

一、文言语段阅读(10分)高风亮节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③。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⑤,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⑧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汉书苏武传》)【注释】:①律:卫律,生汉朝,因惧株连而逃降匈奴。

②武:苏武,西汉人。

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

③单于:匈奴首领。

④羝:公羊。

羝乳:公羊产了小羊。

⑤别其官属:把他的随行人员隔离起来。

⑥廪食:公家的粮食,即匈奴分给的粮食。

⑦去(jǚ):同“弆”收藏。

⑧汉节:代表汉朝的节杖。

⑨节旄:节杖上装饰的牦牛毛尾。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白.单于白:(2)乃幽.武置大窖中幽:(3)武既至.海上至:(4)杖.汉节⑧牧羊杖:5.解释句子:(4分)(1)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

(2)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

6.苏武牧羊终不屈,表现了他的崇高气节。

(2分)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共38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18分)社戏(节选)【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注释:“朦胧”原为形容词,在此句中作动词用,意为“变得朦胧了”)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注释:)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一、填空
1.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第二回,作者是,笔名,清末小说家。

本文为显示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作者在其出场前采用了的手法,通过次要人物琴师和以及有关场景描绘和观众的,来烘托主人公演唱技巧的精湛。

认为刘鹗的《老残游记》。

2. 复句关系分析:
A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
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B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3. 指出下边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B、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C、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二、阅读理解
阅读《明湖居听书》中的几个段落,完成练习。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

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那双眼睛,
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

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肺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迥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予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迥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光十色,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予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熨.( )斗人参.( )果相和.( )相合花坞.( )春晓
2. 解释下列词语。

(1)装束:
(2)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3)陡然:
(4)周匝:
(5)屏气凝神:
3.文章的二、三两段是对王小玉说书情景的描写,试概述王小玉演唱过程中各个阶段展现的说书技艺。

(1)“声音初不甚大”:
(2)“唱了十数句之后”:
(3)“他于那极高的地方
(4)“陡然一落”:
(5)“从此以后”:
(6)“两三分钟之久”:
(7)“这一出之后”:
4.文章的作者在表现王小玉的说书艺术时,运用了多种比喻将听觉艺术转化为读者能感知的各种形象,使我们“如闻其声”,获得美的享受。

根据作者选用的多种喻体,摘出相应的语句。

(1)看得见的景象:
(2)经历过的事情:
(3)体验过的感觉:
(4)想像得出的形象: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时也运用了精彩的比喻。

阅读下列诗句,比较《琵琶行》中的比喻与本文中的比喻的异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一、1. 老残游记、刘鹗、洪都百炼生、烘云托月、黑妞、议论、鲁迅、“叙有状物,时有可观”
2. A、承接、假设、B、因果、因果C、通感其作用是使一发即逝的说唱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3. A、比喻其作用是活画出了白妞双眸神采照人,富于青春
B、夸张其作用是渲染出白妞说唱的巨大艺术魅力。

二、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