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标准
技术导则与标准
——对复习第二科目的辅导
李中和
自我介绍
姓名:李中和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
程学院 E-mail:lizhonghetom
eplizhonghe 课后可以通过邮件讨论问题 可以提供课件参考复习
引本言科目引言
本次学习定位:复习辅导,间接对应试辅导 距离考试还有30天时间,提出如何读书、如
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环境标准(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具有法规属
性,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 产品标准属于市场规则,根据WTO原则,产品标
准是自愿性标准 形式上的比较 环境标准:国家和地方两级 产品标准:四级国家、地方、行业、企业
环境标准与产品标准
考试大纲的要求
开发区导则10项:1A,9B 规划环评导则6项:1A,3B,2C 风险评价导则9项:1A,6B,2C 验收规范20项:9A,11B,3C 从知识点数量和要求可以看出,总纲、大
气、地面水、声环境是重点 非污染生态导则和验收规范另成系统,也
要重视
第二科目Ⅰ
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 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 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因 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 一定意义上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引申:环境质量是环境组成和状态对人类 健康和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度量
六类环境标准的内容与作用
环环境境标标准准的定定义 义
环境标准: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 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 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 的规定
环评技术导则 地下水
环评技术导则地下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建设项目的实施往往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进行项目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
其中地下水的保护至关重要,环评技术导则成为重要的指导文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环评技术导则中关于地下水的内容。
一、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环评技术导则要求在项目前应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进行全面评价,包含地下水分布、自然补给及水质污染等因素。
评价结果对于项目建设及运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对于已经污染的地下水环境,应对污染源进行定位并给出适当的治理建议。
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环评技术导则要求评估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可能的影响程度,并给出防治措施。
如出现水文地质影响,必须通过调整工程设计或采取预防措施等形式予以解决。
三、地下水保护技术
在环评技术导则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地下水保护的技术和建议。
例如,在选址时应考虑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尽可能避免选在地下水受污染风险高的区域;在工程建设时,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工程材料;在废弃物处置环节,应采取完善的隔离步骤等。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建
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环评技术导则中对于环保监测提出了要求,对于监测结果有问题的企业,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达到标准要求。
总之,项目建设中,环评技术导则是不可或缺的指导文件,地下水环境的评价和保护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只有做好环评工作,保护好地下水资源,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下水导则讨论
地下水导则讨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讨论一、关于导则的适用范围问题(1)供水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应由水资源论证报告论述,环评是否可以不考虑?水资源论证报告论述的只是水资源量的保证程度,而不是针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因此,需要单独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城市城镇生活供水水源地建设可以不考虑。
二、关于评价类型导则中“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条件一(项目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及条件二(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同时满足,才可判定为属于II类建设项目?二者同时满足才可以定为II类建设项目。
三、关于评价等级1.环评工作等级判定的步骤与所需收集的资料?工作等级判定的步骤一般分为资料收集分析、野外现场踏勘、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分析及综合判读三个阶段。
(一)、资料收集分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收集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图件、项目的可研报告、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和水资源论证报告。
收集分析项目所在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图件,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含水层介质类型、地下水埋藏条件、富水性及地下水总体流向。
通过项目可研报告分析,了解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建设历史(新建、改扩建)规模及工艺流程、需水量,分析污废水产生量、污水的化学成分,确定项目污废水产生量及水质复杂度。
通过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分析,了解项目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其厚度变化,并依据该信息初步判定项目区包气带厚度、第一层岩土岩性、渗透性能及其连续稳定性。
通过水资源论证报告分析,了解建设项目周边水源数量、位置、类型(地表水、地下水)、取水量等,并依此初步判断建设项目与水源的位置关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通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分析,了解建设项目周边地质条件、所属地质灾害分区特征以及建设项目过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二)、建设项目场地踏勘阶段野外现场踏勘主要目的是了解场地所处地形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以及项目周边地区居民饮用水概况,初步确定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1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1、潜水含水层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2地下水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工作流程图3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评价要求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调查与评价原则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勘察)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深度应满足相应的工作级别要求。
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组织现场监测或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等方法获取。
对于一、二级评价的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应开展现有工业场地的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对于长输油品、化学品管线等线性工程,调查评价工作应重点针对场站、服务站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地区开展。
5.2调查评价范围1、基本要求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以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反映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基本流场特征,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为基本原则。
环评爱好者论坛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共21页word资料
第5章水环境影响评价5.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5.1.1 总论5.1.1.1 评价依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应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在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程度较高,前人做过多次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提交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等报告,积累了丰富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有:1、1982年,**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幅,**、**幅,1 /20万);2、1988年,**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报告》;3、1989年,**省地质矿产局及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的《**省胶东地区l:20万水工环综合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1994年12月,**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省文(登)荣(成)环(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5、2019年7月,**市地质矿产处及**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的《**市地质矿产概论》;6、2000年,**市人民政府提交的《**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9~ 2019)》;7、2019年,**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省**市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1996年~2000年)》;8、2019年,**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9、2019年9月,**市地质矿产处及**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提交的《**市矿产资源规划研究(2019~2019)》;10、2019年3月,**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市地热资源调查报告》;11、2019年,**市各级政府提交的《**市、环翠区、**市、文登市、乳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9~2020)》;上述资料为本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充分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
5.1.1.2 评价执行标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3838-2019)及国家环保部2011年6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9)。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在岩溶地区应用的思考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在岩溶地区应用的思考[摘要]本文就2011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后简称《导则》)在贵州省应用遇到的问题,结合本人在工作经验,提出了《导则》在贵州省及西南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应用的一些思考,并对该《导则》在上述区域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环评;导则;岩溶;应用;思考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以下简称《导则》)2011年6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收到了来自省内外各评价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对贵州省执行《导则》的诸多意见和建议,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导则》在贵州省及西南地区是否适用方面,而执行难度大也是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根据近期收集到的信息同省内外相关专家、技术人员的交流情况以及我们对导则的理解,现就《导则》在贵州省境内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简化《导则》的相关情况提出来,与行业同仁共同探讨。
一、首先介绍一下《导则》在岩溶地区应用存在的问题:(一)该《导则》所规定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对第四系覆盖层厚含水介质、结构几乎一样、且连续稳定的冲积平原区较为适用,不适用于管道、岩溶、暗河广布的岩溶地区,而西南地区多数省区岩溶发育强烈,尤其以我省的喀斯特岩溶发育最为强烈,根据统计资料,与喀斯特岩溶密切先关的碳酸岩占到了贵州省国土面的70%。
岩溶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主要以岩溶裂隙水、岩溶管道水、基岩裂隙水等形态赋存,因此按照《导则》要求对此类地下水进行评价,评价工作开展存在较大困难。
(二)按照该《导则》评价级别的确定方法,贵州省基本上处于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属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按此确定的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基本上在二级评价以上,按照二级以上评价要求,在地下水现状调查、现状监测、现状评价、预测评价等在贵州省应用均存在较大困难。
环评爱好者论坛
环评爱好者论坛环评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评也逐渐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评,并成立了各种环评爱好者论坛。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探讨环评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分析当前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一、环评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的一种方法和程序。
环评旨在在项目建设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以便决策者和相关方面能够在项目建设前期就对环境问题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保障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评的实施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可保障生态、环境、社会的持续发展:环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影响的全面评估,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实施各类工程建设,可保障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高城市和区域的整体环境品质。
2.可促进投资与资源利用的合理化配置:环评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各种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收益,确保项目的后续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3.可保障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环评是实现环境法规和规范的重要手段,对环境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保障相关法规实施的成功,促进环保监管的透明化和科学化。
二、当前环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虽然环评对环境管理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但当前在我国的环保工作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环评配套措施缺失:部分在建设项目工程中实施环评存在或多或少的配套措施缺失,没有到位的保障方案,缺乏有效的措施保障环境的维护,环评结果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
2.环评结果缺乏公开透明:在一些环评项目工程实施中,由于各种利益关系和主观原因,造成一些项目工程环评结果未能及时进行公开和透明的操作,为环保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用于规范企业建设项目前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针对项目可能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规划、监测等一系列环保工作的具体操作指南。
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作为其中一份子,对于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步步了解这份技术导则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步,环保法规和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首先介绍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规范和限制,使其在建设时充分考虑环保原则。
第二步,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原则。
在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比较多,例如在采集数据、分析预测等方面,应严格科学、客观、真实的原则;对于项目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应该进行分析、预测和定量化的原则等等。
第三步,地下水环境评价对象和质量标准。
在这一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各种对象和评价指标、质量标准等,涉及到地下水自身、地下水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关系、地下水的质量标准等等。
第四步,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
这一部分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最为重要的部分,详细介绍了评价中涉及的各种方法,如水质模拟、风险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等等,并对评价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第五步,评价结果处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本技术导则介绍了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以及通过制定保护措施,保障地下水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是对于环保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技术指南。
在企业开展环保工作时,必须按照这份导则的规范进行操作,从数据采集到评价结果处理各方面都应该严格遵守,以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地下水环境的安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地球上,地下水被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方面。
地下水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突显其重要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指针对特定工程、活动或政策等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文件。
它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以评估潜在的、现实的以及长期的地下水环境风险。
导则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确保了地下水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
导则的编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下水资源的敏感性、地质地貌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现有的地下水环境状况等。
在评价方法上,导则应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采用科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得出可靠的评估结论。
导则应该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它应涵盖地下水环境的所有方面,包括水质、水量、水动力学、水资源保护等。
导则可以在不同的评价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评估,既能对地下水环境的现状进行评估,也能对潜在的和长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在导则中,需要考虑各种潜在的地下水污染源。
这些污染源可以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残留物、地下储存设施、交通运输活动等。
导则应该明确不同污染源的特性和影响,并根据其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导则还应考虑到地下水环境的生态保护。
地下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其中包括多种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
导则应该确保不仅评估地下水的化学特性,还要考虑到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敏感性和恢复能力,以保护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导则还应明确评价结果的使用和管理。
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相关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决策部门、企业和公众等。
评价结果应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环境。
此外,导则还应明确评价结果的监督和管理措施,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专家研讨会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专家研讨会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专家研讨会意见2011年10月16日,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以下简称“《导则》”)专家研讨会。
会议由评估中心梁鹏总工程师主持,特邀了9位水文地质专家及评估中心项目负责人近60位代表参加。
与会专家和代表对《导则》执行过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形成了如下共识:一、在现状调查时,是否调查范围内的所有已有污染源和污染因子都需要调查?《导则》8.3.3.4明确: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
《导则》8.3.3.1要求:“调查原则a)对已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解决。
b)对于没有污染源调查资料,或已有部分调查资料,尚需补充调查的地区,可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同步进行”。
二、进行地下水现状监测时,勘探井已达到相当的深度,如仍未达到含水层,是否可不再进行更深的钻探?对于建设项目,《导则》“8.3.4.3现状监测井点的布设原则:a)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
b)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为主”。
当勘探井已达到相当的深度,如仍未达到目的含水层,应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建设项目类别判定。
对于地面Ⅰ类建设项目,应重点关注包气带(地面至潜水面)防污性能。
对于项目评价区的潜水含水层,必须采集水样;对于项目评价区的承压含水层,若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或钻孔资料可以证明项目评价区为承压含水层,上部隔水层厚度巨大,且分布连续、稳定,具备足够的防污性能,则可以不用进行更深的钻探;对于岩溶区,则应按照地下水系统布设地下水采样点。
三、一级评价是否必须做水文地质试验(抽/注水试验、渗水试验、淋滤试验、弥散试验)?《导则》7.1规定“一级评价要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勘察试验”。
环评爱好者论坛(1)
环评爱好者论坛1. 简介环评爱好者论坛是一个为环评爱好者提供交流、分享和学习的平台。
在这个论坛中,环评爱好者能够找到与他们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讨论与环境评价相关的话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学习资源。
论坛旨在促进环评爱好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环境评价的发展。
2. 论坛特色2.1 丰富的话题论坛涵盖了环评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内外环评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评案例分析等。
用户可以在论坛中提问、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对环评的见解和经验。
2.2 学习资源分享论坛致力于搜集整理各类环境评价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论文、案例分析等。
用户可以通过论坛下载这些资源,并与其他用户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2.3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论坛提供了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的板块。
用户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参与的环评项目案例,讨论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相互借鉴经验,提高环评工作的水平。
2.4 专家访谈与研讨会论坛会定期邀请行业专家组织访谈和研讨会。
用户可以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自己在环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论坛活动3.1 主题讨论论坛每月会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
用户可以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主题讨论有助于用户深入了解和思考环评领域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2 线下交流会论坛定期组织线下交流会,为用户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在这些交流会上,用户可以结识更多的环评爱好者,亲身参观环评项目现场,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3.3 专题研讨论坛会不定期举办专题研讨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
这些研讨活动有助于用户了解最新的环评技术和方法,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4. 使用指南4.1 注册账号用户需要在论坛中注册一个账号才能参与到讨论和互动中。
用户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地址注册账号,并设置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4.2 发布内容注册成功后,用户可以在论坛中发布自己的问题、观点和经验分享。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General
programme
( HJ 2.1-2011 代替HJ/T 2.1-1993 2012-01-01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保护环境,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93)的修订。
本标准于199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93)废止。
摘自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官网。
2011地下水导则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 个阶段。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1。 4. 4 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4.4.1 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 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和评价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4.4.2 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II
HJ 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 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 1000 人)的饮用 水水源地。 3.10 地下水背景值 background value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又称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3.11 地下水污染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groundwater pollution
环评爱好者论坛_2011案例真题答案
第一题拟对某一现有省道进行改扩建,其中拓宽路段长16km、新建路段长8km,新建、改建中型桥梁各一座,改造后全线为二级干线公路,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24m、采用沥青路面、改扩建工程需拆迁建筑物6200m2。
该项目沿线两侧分布有大量农田,还有一定数量的果树和路旁绿化带。
改建中型桥梁桥址位于X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边缘,其下游4km处为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
新建桥梁跨越的Y河为宽浅型河流,水环境功能类别为Ⅱ类,桥梁设计中有3个桥墩位于河床,桥址下游0.5km处为某鱼类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公路沿线分布有村庄、学校等,其中A村庄、B小学和某城镇规划住宅区的概况及公路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1-1。
问题:1、给出A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及评价量。
2、针对表中所列敏感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说明理由。
3、为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应对跨X河桥梁采取哪些配套环保工程措施?4、列出Y河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
5、可否通过优化桥墩设置和施工工期安排,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说明理由。
表1-1 噪声敏感点概况及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1.(3分)监测时段为:昼、夜(昼夜各;昼夜分别;6:00~22:00,,22:00~6:00)监测(2分,昼、夜各1分)评价量:连续等效A声级(等效声级;等效A声级;)(1分)2.(4分)(注:不针对敏感点答题不得分)A村庄:拆迁(注:明确或倾向于拆迁,整体调整住房功能可视为拆迁)(1分),距公路较近(超标严重;大于8dB)(1分)规划住宅区:(注:明确或倾向于)调整公路线位或住宅区规划(增加两者之间的距离)。
两者都尚未建设(新建)可进行调整。
(1分)B小学:无需采取措施。
昼间达标,夜间无住宿。
(1分)3.(4分)设置桥面雨水(径流)收集系统(管道;池)(1分)和处理(置)系统(1分)。
提高桥梁防护(撞)栏防撞等级(防撞栏)。
(2分)4.(5分)鱼类自然保护区(1分),Y河水质(1分),水生生物(水生生态;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动植物)(1分),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三场”)(2分)(注:仅答鱼类生活习性或鱼类生态习性可给1分)5.(4分)减少水体中桥墩设置(对过水面积的影响)(1分),尽量在枯水期施工(避开雨季;避开汛期)(1分),施工期避开产卵期(1分),缩短施工工期(时间)(1分)。
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HJ/T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下水groundwater/subsurface water。
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3.2 包气带/非饱和带vadose zone / unsaturated zone。
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3 饱水带saturated zone。
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3.4 潜水unconfined water / diving water。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5 承压水confined water / artesian water。
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3.6地下水补给区groundwater recharge zone。
含水层(含水系统)从外界会的水量的区域。
对于潜水含水层,补给区与含水层的分布区一致;对于承压含水层,裂隙水、岩溶水的基岩裸露区,山前冲洪积扇的单层砂卵砾石层的分布区都属于补给区。
3.7地下水排泄区groundwater discharge zone。
含水层(含水系统)中地下水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失去水量的区域,如天然湿地分布区、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接受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分布区等。
环评爱好者论坛_采煤地下水二级评价
⑤予旺~炭山~固原大断裂(F7):为南北延伸之深大断裂,下马关以北, 向南经予旺东、炭山、固原直至蒿店,为陇西系与脊柱西缘分界线,其与高洼~ 古城大断裂组成蟠龙坡断褶带。
然边界。本次通过二维地震勘探,控制了此断层在井田边界的位置。 ②萌城~张家山断层(F4):是沙井子断褶带东缘大断层,纵贯全区,对本
勘查区构造起着控制作用,是勘查区西边的天然边界,总体走向呈近南北的“S” 型弯曲构造,倾向西,倾角70°,断层走向的趋势是由近南北转向南西,经胡家 新庄转向南东方向。在断层下盘第三系或白垩系之下,有侏罗系地层赋存。
表56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分析项目测定方法方法来源最低检出浓度水温水温计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01ph玻璃电极法gb69208601phgb7467870004mglhg原子荧光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150106mglznpbc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58700010010001mgl离子色谱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002mgl原子荧光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00001mgl光度法gb7493870003mglnh纳氏试剂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0025mgl总硬度edta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005mmoll溶解性总固体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细菌总数培养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钻孔水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监4监测结果水井地下水监测结果见表57
5.1.2 井田地层与构造
1、井田地层 井田基本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仅在沟谷内切割较深地段出露新近系地层。 钻孔揭露的地层从下至上有上三叠统延长群(T3yn)、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中 侏罗统延安组(J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中侏罗统安定组(J2a)、上侏罗统 芬芳河组(J3f),新近系甘肃群(Ngn)及第四系(Q)。三迭纪开始到第四纪, 本区西部拗陷带仍是继承性沉降,接受了中、新生界地层的沉积(自三迭系始到 第四系止,平均总厚为1402.09m)。本区在印支运动后和燕山运动第一幕到第四 幕中,总的趋势是以频繁的振荡运动和不均匀的沉降为主要特征,故出现侏罗系 地层局部地区有部分岩层缺失外,但就全区表现出地层齐全,沉积厚度大,最大 总厚度为1464.39m。侏罗系中的延安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河湖相沉积持续时间较 长,范围较大,泥炭沼泽相沉积时间较短、次数较多,出现煤系较厚,煤层层数
地下水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Groundwater Environment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1-02-11 发布2011-06-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HJ 610-2011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5)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5)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10)8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1)9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8)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0)11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21)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 (22)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24)附录B(资料性附录)典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 (25)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下水位变化区域半径的确定 (27)附录D(资料性附录)废水入渗量计算公式 (32)附录E(资料性附录)环境水文地质试验方法简介 (33)附录F(资料性附录)常用地下水评价预测模型 (35)IHJ 610-2011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和指导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环境,防治地下水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 年2 月11 日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1、建设项目分类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搜集和研究资料、法规文件;了解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等级和工作重点,编制环评工作方案。
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开展现场勘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预测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报告编写阶段――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环评工作程序见图23四、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1、基本要求环境影响识别在项目初步工程分析基础上进行,在环评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根据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分别识别正常与事故状态下的环境影响;对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按生产运行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2、识别方法――矩阵法典型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工业类项目废水的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固体废物对土壤、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废水渗漏引起地下水水位、水量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供水水源地产生的区域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固体废物填埋场工程固体废物对土壤的影响;固体废物渗滤液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污水土地处理工程污水土地处理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污水土地处理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污水土地处理对土壤的影响。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开发建设及调水工程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对区域(或调水工程沿线)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和坝基渗漏对上、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影响;渠道工程和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沼泽化等环境水文4地质问题。
地下水库建设工程地下水库的补给水源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地下水库的水位和水质变化对其他相邻含水层水位、水质的影响;地下水库的水位变化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地下水库的水位变化可能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和岩溶塌陷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矿山开发工程露天采矿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工程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地下采矿排水工程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矿石、矿渣、废石堆放场对土壤、渗滤液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尾矿库坝下淋渗、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矿坑水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影响;矿山开发工程可能引起的水资源衰竭、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石油(天然气)开发与储运工程油田基地采油、炼油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石油(天然气)勘探、采油和运输储存(管线输送)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油对土壤、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采油井、注水井以及废弃油井、气井套管腐蚀破坏和固井质量问题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石油(天然气)田开发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储油库工程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问题。
农业类项目农田灌溉、农业开发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影响;污水灌溉和施用农药、化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农业灌溉可能引起的次生沼泽化、盐渍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线性工程类项目线性工程对其穿越的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水位或水质的影响;隧道、洞室等施工及后续排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站场、服务区等排放的污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五、环评工作分级5(一)I类项目工作等级及划分依据地下储油库、危险废物填埋场进行一级评价。
根据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
项目场地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等涉及地下水的场地。
1、包气带防污性能根据包气带中岩层分布情况分强、中、弱三级。
2、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易、中、不易三级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64、污水排放强度分大、中、小三级5、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复杂、中等、简单(二)II类项目工作等级1、分级依据根据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注水、排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毯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2、供水规模按水量分大、中、小三级分级供注排水量(万立方米/天)大≥1.0中0.2-1.0小≤0.23、地下水水位变化用影响半径表示,分大、中、小三级分级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半径(千米)大≥1.5中0.5-1.5小≤0.54、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75、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强、中等、弱三级说明:无论I、II级,均有专门的分级表。
六、环评技术要求级别内容1 了解区域多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详细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1:10000图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掌握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开展勘察试验,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进行影响预测评价,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定量或半定量预测评价,提出环保措施2 了解区域多年的地下水动态,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掌握补充勘察试验,进行地下水环境现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评价,对环境81:50000图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变化规律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状评价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定量或半定量预测评价,提出环保措施3了解当地主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状况、项目区域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了解项目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进行必要地现状监测通过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等方法,进行地下水影响分析评价,提出环保措施七、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调查评价原则1、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结合、项目场地调查与类比考察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结合。
2、工作深度满足相应工作级别要求,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还进行现场监测、环境水文地质勘察试验,一级评价,还可使用不同时期地形图及航空、卫星图片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3、地面工程项目应监测潜水含水层及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兼顾地表水体,地下工程监测受影响的含水层,改、扩建项目必要时监测范围扩展到包气带。
(二)调查评价范围1、基本要求调查评价范围能说明地下水环境基本状况,满足预测评价要求。
2、Ⅰ类项目要求说明:1、评价范围包括相关环保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扩展到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92、当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二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块段为调查范围,三级评价以说明地下水环境基本情况,满足环境预测分析要求为原则确定范围。
3、Ⅱ类项目要求调查评价范围包括项目建设、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区域,特别关注相关的环保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满足预测分析要求为原则确定范围。
4、Ⅲ类项目要求同时包括前两个要求。
(三)调查内容与要求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a)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b)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c)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
d)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
e)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f)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
g)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臵、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
h)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成井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i)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能。
j)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a)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天然劣质水分布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地方性疾病等环境问题。
b)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c)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人类活动情况调查,如保护区划分情况等。
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调查原则10a)对已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解决。
b)对于没有污染源调查资料,或已有部分调查资料,尚需补充调查的地区,可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同步进行。
c)对调查区内的工业污染源,应按原国家环保总局《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建档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调查。
对分散在评价区的非工业污染源,可根据污染源的特点,参照上述规定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a)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b)调查重点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口、渗坑、渗井、污水池、排污渠、污灌区、已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和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