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之肾间动气
自然功的学习方法
自然功的学习方法自然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卧式功,讲究全部顺乎自然,姿势舒坦安泰,做到放松和入静,返光自照,同时意守上丹田(玄关窍 )和下丹田。
作者是一位佛教徒,练习自然功已有三十年历史。
他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学习自然功的经验和心得,并谈到了他用此功治疗多种危重疾病的经验,读来很引人入胜。
自然功是由佛家的止观法门和道家的"通关展窍功 "交融贯穿而成。
它是一种卧式功,很适于太忙太累的人练,也适于老弱病残的人练,甚至卧床不起的危重病人都能够练而应当练,我就是在病重临危的时候练自然功获救的。
切不要以为卧式功的功效有限,我的各项重要收获,都是在床上练它得来的。
一、我的练功收获从一九五三年开抬、我身患大病,医药无效,不得已而仔细练气功,并且专练自然功这一个功法,坚持到现在,已成习惯——在任何状况下每天必练,因此不断获得成效。
总计我的收获有:练功不到两年就治好了我的胃溃疡;此后在七年以内,又陆续治好了我的高血压、神经虚弱和腰痛。
我于一九六二年用自然功治好了自己的营养不良性水肿。
此后此后,不再吃药打针,二十年来的大小病痛,都用练功自治,百治百愈,并且长久无病。
它使我的肌体防止了药物化学要素的扰乱侵害,又进而有利于健康。
我的记忆力、理解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都并未跟着我的年纪增加而衰败,却反而有所增进。
我所专练的自然功虽然是一种在床上练的卧式功,但我以积弱之躯,于垂暮之年,在一般的生活条件下,却体重日增而腰围依旧——增加的不是脂肪而是坚韧有力的肌肉;我到现在骨正筋柔,腰灵腿便;苍白的脸庞重浮起少年时代的红晕;故人相遇都说我的健康状况比三十年前好得多了;我的体质变得更好,它的物质构造和生理功能显然不一样于往昔。
二、原则和窍门自然功之所以命名为自然功,不单是以道家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说教与依照,并且它要求练功的人,把白己的身体作为自然界的一个构成部分来对待,不可以以主观的梦想去违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气功知识 周天搬运
气功知识周天搬运真气抟聚法及真气抟聚论真法提高班部分介绍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经数十年的躬亲实践,普及推广,临床观察,简明易学,可在短期内贯通任督二脉。
凡能持恒实践者,均可收到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良好效果,且向炼神还虚的高级阶段迈进,可达到长生久视,返朴归真的终极目的。
然而部分学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未能坚持习练,甚为可惜!这或多或少和学者未能掌握进一步提高功力层次的具体方法有关。
李教授在数十年的修持中,常在窈兮冥兮,昏昏默默时,自然提示,元神驶气,循行如仪;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相育,圣度天机;生理自运,重复规距,归真返朴,三宝抟聚。
窈冥之中,真法动静结合、直指上乘的高级功法——真气抟聚法,在实修中相继诞生,即:混元坐、下河车搬运、上河车搬运、五行攒簇、五龙蛰法。
以真气抟聚法锻炼,手势一动真气随之而动,再无杂念产生的机会,使修炼者更好达到静定的目的,直指上乘。
这就为真气运行学者提高功力、追求高层次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首先是上下河车搬运。
河车搬运是《内经图》里“阴阳玄踏车”的具体练法,为使任督环流而设。
真法五步静功,多用意念与呼吸运动配合。
河车搬运是提高功力的方法,就不再用不稳定的意念支配练功,只是用手势、动作导引真气下行或上行,因势利导运周天,功效更优于前者。
抱神以静,虚无行气,真气旺盛,任督畅行,各种疾病也就在充足的真气运行作用下,渐次化解。
河车搬运能促进任督真气畅旺运行,五行攒簇更进一步协调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五行攒簇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同样是采用手势、动作来加强五脏的生理功能,促使人体精、气、神的抟聚。
有关天地生成数、五行应五脏、河图三五归一等理论都在练功中自然体现。
其中金水相生,木火交融,“三家相会结婴儿”,正是达到精、气、神抟聚高级功夫境界的重要手段。
五龙蛰法是华山“睡仙”陈抟的首创。
强身气功练习方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方法:取站、坐、卧式,口唇微闭,舌舐上腭,双目微闭,排除杂念。
先注意观鼻尖片刻,随即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使其别发粗声,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
如果仍然夹念纷扰,可用“数息法”。
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数,再从一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
入静后,呼气时真气要入丹田,不要在呼声上打扰。
时间:每天早中晚各1次,共3次,每次20分钟,一般认真操作,10天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应:练功到3-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5-10天,每次呼气时都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不自然,这是自然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坚持锻炼就会变得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xx趋方法:当第一步功夫练到每一呼气,即感心窝发热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呼气时应延伸下沉的过程,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
不可操之过急,如果用力过大可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时间:依法每日3次,每次25-35分钟,10天就可气沉丹田。
反应:每次呼声都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有时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
这是真气运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表现。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有改善等。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xx方法:当第二步功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
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
可任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
时间:每日3次,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
这一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所需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内形成气流,随着功夫的加深,气流也越来越大,小腹力量充实。
气功修炼五步骤
(1) 呼气注意心窝部。“舌顶上腭”是贯穿功法的永久性动作,必须始终坚持。入坐后,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接着,笑肌微提,含胸拔背,用耳细听呼气,使鼻子在呼吸时不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自然呼吸,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此步,每日早、中、晚,各练功1次(用膳后,一小时内不要做功),每次20分钟(或者500个呼气)。练到3~5天,心窝部即感到沉重、饱满;练了10天左右,每呼气,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第一步功即告完成。
(4) 通督忽忘复勿助。下丹田处的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冲击尾闾穴(长强穴),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意识也随之上行(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上行的快慢,取决于下丹田的力量。若实力不足,它就停下来,待下丹田的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下丹田的力量脱节,无异于揠苗助长。不可如此急促冒进。练此步功时,每日可酌情增加做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60分钟。通督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因人而异)。通督脉是一个飞跃的过程,也是加深功夫的关键性进步。过去把这一段叫“积气冲关”(即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也称“后天返先天”。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下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未通督之前,常感背部向上拔起状,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皆是必有的现象,不必担心疑虑。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形成任督循环,即所谓“小周天”运转。这时就能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感觉了。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因经络不通,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一般人则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
健身气功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健身气功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健身气功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方法之一,在改善人体亚健康态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健身气功不同于一般的体操,它具有调身、调息和调心的功能。
要提高健身气功锻炼的技能和健身实效,在动作、形体锻炼的同...健身气功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方法之一,在改善人体亚健康态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健身气功不同于一般的体操,它具有调身、调息和调心的功能。
要提高健身气功锻炼的技能和健身实效,在动作、形体锻炼的同时,既要注意动作与呼吸的协调,也要注意动作与意念的协调,而动作与呼吸的协调配合是健身气功锻炼的关键和基础。
一、呼吸与调息在正常状态下,人体的呼吸运动完全是自主的,不受大脑意识的控制。
所以,平时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呼吸的存在。
然而,一个感冒就让我们呼吸不畅,鼻塞流涕,难以忍受,更不要说有哮喘、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了。
呼吸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少吸、少呼一口,可能会痛苦不堪,甚至危机生命。
可见,呼吸是人体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传统养生思想告诉我们,呼吸精气是锻炼的开始,也是人与自然协调的开端,因为只有呼吸是人与外界最直接的交流。
呼吸平稳了、自如了、舒适了,心情就舒畅了,神经就不紧张了,精神内敛而不外越,整个外在形体就会安泰,古人对呼吸的体验更贴近于自然与平稳。
人与自然的结合点就是呼吸,呼吸运动成了沟通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媒介”。
每个人呼吸的开端起自人从母腹产出后的第一声啼哭,这预示着一个新生命已经开始与外界直接接触了,直到他死去之前,这个沟通的方法不会因为兴趣和情绪等心理的变化而停止。
当我们心情悲怆、郁闷之时,有意识深深地吸口气而后再深深地吐使肺部的呼吸运动加强了,我们机体内的氧气相对多了一些。
供氧充足了,脑细胞“吃饱”了,情绪就会好一些。
这种意识干预呼吸的运动,很类似于气功锻炼的“调息”,即主动地调整呼吸的运动。
可见,调息最直接的结果是能够帮助人体提高体内氧气的供应量。
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要点口诀
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要点口诀本人多年来坚持习练健身气功,颇有心得,对各套健身气功功法的动作要点、活动部位,锻炼的效果有深切体会。
本人通过对照教材和自身体会,收集整理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要点口诀,希望能对习练者有所帮助。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点口诀预备势并步站立身放松,下颏内收百会领,目光内含身中正,呼吸自然调身型。
身心放松息调整,动作要与意随行,顺其自然除杂念,三调合一练好功。
韦驮献杵第一势左脚开立身中正,两臂前摆掌合胸,气定神敛调气机,心澄目洁貌亦恭。
两肩为轴臂带动,屈肘合掌腋下松,深长细匀调呼吸,调理周身心神静。
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肘抬起掌伸平,两臂外展立掌撑,掌根用力趾抓地,缓慢外撑意扩胸。
吸气抬肘掌前伸,两臂体侧与肩平,竖指坐腕成立掌,内劲用力两边撑。
韦驮献杵第三势松腕平摩收至胸,虎口耳垂相对应,两掌上托展肩肘,重心前移要提踵。
两掌上托至头顶,力达四肢脚掌撑,脊柱竖直下颏收,紧咬牙关劲不松。
摘星换斗势握拳变掌身转动,掌落髋旁腰间横,缓慢起身至头顶,掌经额前去摘星。
以腰带肩肩带臂,直膝松腕身调正,目视掌心意命门,调整呼吸稍微停。
倒拽九牛尾势屈膝撤步身转动,前後摆臂腿成弓,两手依次握成拳,前拉後拽臂旋拧。
以腰带肩旋双臂,力贯双膀紧後松,左右互换做三遍,动作协调不僵硬。
出爪亮翅势收脚开立臂举平,掌立云门再扩胸,松肩前抻转掌推,分指坐腕目要瞪。
轻如推窗缓慢行,重如排山内劲增,海水还潮收双臂,收推七次掌立胸。
九鬼拔马刀势转身抡臂绕头顶,掌心掩耳头转动,一掌扶於玉枕处,一掌背贴脊柱中。
缓慢展臂要扩胸,目视肘尖稍作停,合臂上推身扭转,拧动脊柱後看踵。
三盘落地势转身跨步臂抻平,屈蹲按掌力要重,口吐嗨音调气息,翻掌起身缓慢行。
上托如提千斤重,下按着力在劳宫,翻掌向下肩带臂,转掌向上手至胸。
青龙探爪势起身收步身调正,掌心向上臂端平,握固拳轮贴章门,伸臂屈肘龙爪形,转身探爪力掌中,变掌下按意不停,划弧转掌握固起,动作协调一气成。
强身气功练习方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方法:取站、坐、卧式,口唇微闭,舌舐上腭,双目微闭,排除杂念。
先注意观鼻尖片刻,随即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使其别发粗声,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
如果仍然夹念纷扰,可用“数息法”。
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数,再从一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
入静后,呼气时真气要入丹田,不要在呼声上打扰。
时间:每天早中晚各1次,共3次,每次20分钟,一般认真操作,10天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应:练功到3-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5-10天,每次呼气时都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不自然,这是自然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坚持锻炼就会变得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方法:当第一步功夫练到每一呼气,即感心窝发热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呼气时应延伸下沉的过程,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
不可操之过急,如果用力过大可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时间:依法每日3次,每次25-35分钟,10天就可气沉丹田。
反应:每次呼声都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有时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
这是真气运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表现。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有改善等。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方法:当第二步功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
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
可任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
时间:每日3次,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
这一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所需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内形成气流,随着功夫的加深,气流也越来越大,小腹力量充实。
气功的分类与练法
气功的分类与练法气功的分类与练法说到气功,很多人应该并不陌生吧,作为一种效果非常好,并且有科学依据的保健方法,它的养生功效,一直是让人啧啧称赞的,气功里面包含了很多学问,那么气功的分类与练法分别是怎样的呢,以下仅供参考!气的种类依气的来源作标准划分(一)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主要之气。
乃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及肺中清气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二)宗气: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
(三)营气:谷气之精专部分。
旨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其运行路径有二:1.十二经脉(精专营气);2.任督,阳跷,阴跷。
(四)卫气:水谷之悍气也。
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五)脏腑经络之气:和全身的气一样。
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
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气功(炁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
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气功的分类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
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
炼气乃以运行为主。
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
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
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
道家元精、元气、元神论
道家元精、元气、元神论道家元精论精为形之基,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察受于先人而充乔十后天,故就其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元精”,即揩先天之精而言。
元者,始也,元精是生命的捏源物质,并具有调节与主宰生殖、生民发育的作用。
《内经》中虽无“元精”一词,但《灵枢·本神》“生之米,谓之精”、《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以及《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之“精”,皆是指元精而言。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在早期的有关“精气神”论述中,并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全内丹学兴起,才有明显的分别,“元精”一名始见干丹书。
《古文参同契》说:“元气之积厚而精英者,称为元精”。
此谓元精乃元气之精华,实指先天无形之精气,是产生后天形质之精的母气。
因此,元精虽是生命的起源物质,但又不等同于男女交媾的生殖之精。
故《寿世传真》说:“元精乃先天之精,非交媾之精”,《紫清指玄集》中也说:“其精不是交感精”,而是“根于父母未生前”。
《老子》所说“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即指元精而言,因此元精又名“太极之精”、“天真”等。
杨继州指出:“人禀天地之气以有生,而太极之精寓焉,此吾之所固有,而充塞于西间者也”(《针灸大成·肾脏图》)。
《周易参同契》说:“元精眇难睹。
”此精为先天无形之精气,“抟之不得,视之不见,而能潜随化机,生成万物”(《周易参同契》彭晓注),但必须含于形质之精中乃能存。
正如《玉清金笥宝录》所说:“精虽元精,然无日用之精则元精不见。
又如不信,譬如有水则潮生白气,未闻白气生于地也。
水乃精也,白气乃华也,“元精禀于先天,受之于父母而与生俱来。
当父母阴阳之精结合,在母体内形成胚胎、构成身形后,元精亦已藏之于肾,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生要物质。
生命诞生以后,此精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才能发挥生长、发育的作用。
元精只有不断得到后人之精的供养,才能逐渐充盈,当充盈至一定程度,才能具有繁衍后代、保持种族和个体恃持的能力。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
真气运转法练习要领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转研究所李长隽、指导李少波最近几年来,我们在李少波主任所传练的真气运转法三字诀“调、凝、守”的基础上,对真气运转五步功的指导方法进行了商讨研究,经过三年临床考证,80%以上的练功者,20天左右即可通督,40天左右可进入真气运转中高级“虚明”境地(注:自己以为40天可进入虚明境地一说过于夸张,自然也可能是对虚明境地的理解不一样)。
其重点在于:一、道法自然:《道德经》中的所谓“道法自然”是全部养生之法都要适应的规律。
练真气运转法,第一要适应自己真气运转的归律,因势利导进行修炼。
练功初级阶段真气运转的规律是,在安静虚无的气功态下,真气就在丹田产生和汇聚,沿任督十二经脉运转,自生自化,调理机体。
把这类真气产生运动的形态,按动静区分,真气在丹田汇聚为相对静态,真气沿任督十二经脉运动为相对动向。
真气的静态和动向之间的转变,按照着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
其次,因为每一个人性格、性别、年纪、疾病等个体差别的原由,练功时出现的反响也不尽同样,所以,指导练功者不单要顺应真气运转的总规律,还一定适应每个练功者的详细状况,因势利导进行指导。
二、守机:守机,就是掌握真气运转动静转变之机遇练功。
先人说“药物易知,火候难传”。
李少波主任所传“守机”,揭露了气功修炼之神秘。
《周易~艮卦》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意即跟着事物运动之机遇,因势利导使之动或静。
练功者意念的运动(导引)和静止(意守)不可以违反真气动静转变的机遇。
练五步功的要诀在于适应真气运转的规律,掌握每步功法之间转变之机遇。
三、掌握要领:真气运转法是李少波主任按照《内经》“淡泊虚无,真气从之”的理论设置的。
所以,真气运转法从头至尾练功主旨是战胜邪念入静,大批实践证明,练功者谁入静好,谁功力增加就快。
所以,无论练那一步功,都要在入静上下功夫。
下边对真气运转前四步功法详细要领分别作一介绍。
(一)呼气注意心窝部: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随呼气注意心窝部。
健身气功八段锦正确地呼吸方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正确的呼吸方法健身气功八段锦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练呼吸是习练健身气功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懂得呼吸的重要性,摆正呼吸的位置,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充分发挥呼吸的作用,才能学好健身气功,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呼吸吐纳是健身气功的重要内容益寿延年、激潜开慧、性命双修30天通丹道,大小周天,任督二脉强肾回春、强身健体、养生祛病、加。
Q'Q。
和。
微''信'''67’027‘86)1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呼吸吐纳是健身气功这一运动项目的标志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根本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健身气功就是呼吸吐纳的功夫。
因此,学练健身气功首先要弄清呼吸在习练健身气功中的特别之处,把呼吸吐纳作为学健身气功的关键科目来学练。
2健身气功的呼吸是主动性呼吸健身气功所讲的呼吸与人的的正常呼吸是不同的。
人的正常呼吸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自动的、无意识的行为。
健身气功的呼吸是人主动的、有意识的、随意调控的呼吸运动。
人的本能呼吸主要是由下脑干的延髓、脑桥、脊髓等中枢神经控制的。
健身气功随意调控的呼吸是由大脑皮层等上位脑呼吸中枢控制的。
二者是分开的完全不同的两个指挥中心。
这也是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沁系统等只由植物神经自动控制的生理系统完全不同的地方。
健身气功正是基于呼吸系统这种主观意识可调控性而建立起来的体育项目。
其充分利用人的主观意识对呼吸系统的可调控性,经过有意识的习练,科学地调控强化呼吸功能,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进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调息是三调的中心环节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是健身气功的三要素,又称之为“三调”。
调身是指对身形、动作进行调整,使之形正体松符合练功的要求。
调息是指对呼吸的调节,使之顺其自然,勿忘勿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内脏经络。
调心是指对心理活动的调节,通过意守排除杂念,提高练功效果。
气功——呼吸锻炼的各种功法
气功——呼吸锻炼的各种功法如果说,静功主要着眼于内心的静、定,动功注重肢体动、摇,那么可以说气功则动静兼容,但核心在于气(呼吸)的锻炼。
《淮南子齐俗训》说:今夫王子乔、赤松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
这是最早的气功流派。
《太上老君养生诀》说:老君曰:玄牝之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言口鼻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气。
每旦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徐徐按捺两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谓吐故纳新。
取气之时,意想太和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皆受其润,如山之纳云,如地之受泽。
若气通便觉腹中汩汩转动,若得十通,即觉身体润怿而色光泽,耳目聪明,令食有味,气力加倍,诸痰去矣。
作为专门的概念气功一词,最早出现在隋唐著作中。
《太清调气经》说: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覆被,正身仰卧,脚及手并,须展,勿握固,净席头边垂下著地,其发梳通理,令散垂席上,即调气。
《延陵君修养大略》说:八十以上者,罪位已定,无可救之法,脑竭髓尽,万关乾枯,神谢气亡,尸行鬼步。
唐代养生家桑榆子注曰:此言无可救者,只谓气功已晚,向我之事不及矣。
(《云笈七籤》卷59)《中山玉柜服气经》亦说: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
延至现代,这一概念的运用更加广泛,它把我国古代的各家各派的养生方法都包括进去,成为一门对人体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古老而又新兴的生命科学。
道教气功功法的基本科学根据是我国古代的元气论。
古人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与气的运动变化有关。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这种对自然的朴素唯物的认识,引进医学养生学领域,古人就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生命活动。
正如《难经第八难》所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道教气功养生家吸取了秦汉流行的元气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产生,由元气组成的。
强力健肾简四式(万赖声)
强力健肾简四式万籁声适《中华气功》杂志创刊,十分欣慰。
我将自己六十余年所体会到的见效速而功用大的四种功法,简述于此,我认为这是气功与武术的精华所在,供同好者研讨。
一、调气式练武术不要花拳绣腿,练气功不要繁杂翻新,关键要掌握练气、练力的要诀。
该式出于达摩祖师“少林八式”中的第二式,可以调理气血的循环,旺盛代谢作用。
可代替一趟太极拳,而功用更显。
任何老弱病残,均易练习,只要在气功的诀上注意,便可收到效果。
总诀:气功大致可分动、静两大类。
此功属动功。
先口闭,以鼻呼吸,垮肩下气,意守小腹,呼吸听其自然。
出气时,有时觉气达两脚板;吸气时,不要管它。
在做以下动作时,要使动作随呼吸而进退;手出时为吸,手回时为呼,但不要刻板,自然练习,如此着力而已。
如下式(图1、2),左右手掌里向(即从右至左)成圆圈旋转之。
有如太极拳中的“揽雀尾”。
运气如上述。
右转数十圈后,再推到左边,亦是里向(从左到右)转数十圈。
可以按法任意练习。
收功时,散散步,踢踢腿。
二、伸筋拔骨式这是达摩祖师所传的舒筋活血功夫。
练时气的传授,一本于前,不必再赘。
直立屈肘攥拳于腰(拳心向上)(图3),向右转体屈膝,双拳上护颜面,左足尖虚步点地(图4),上体前倾上左步,左拳变掌,反掌向侧后方下伸,上右步右掌随之(图5),继上左步,左手向上变托掌(图6),再上右步,右手随躯干还直亦变托掌,眼仰视双掌缝间(图7)。
接上式,重心左移向左转体屈膝,右掌再下穿伸向侧后方,反向重复图5动作……。
三、达摩内功这是在床上练习的功夫。
寝前及起床前,平卧,内衣扯开,靠肉。
空咽两口气,右掌从上而下,向左胸成圆圈逆时揉四、五十下。
再空咽两口气,左掌如之。
再随意揉胸腹部或再揉上部,不拘次数,适可而止,不必再空咽了(图8、9)。
但女性只可揉腹部,不可揉乳房部,这点必须记住!这种自行按摩,可促进代谢作用,使五脏六腑,少生疾病,亦是防癌、防肝炎、胆结石及心脏病的良好方法。
四、炼精化炁精液充满骨髓,即为人生发动之本。
真气运行-五步功
真气运行法--初级五步功法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
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
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
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1.1基本知识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
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
故有练精化气一说。
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
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
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
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
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
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
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
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
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
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
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
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构成。
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
这些组织之所以能活动,必须依赖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
所谓经络是总称,经是指直行的较大的十二条通道,与脏腑有密切联系。
动意功法整理
动意功法整理动意功法整理动意功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场性效应。
起动命门之⽓,融化雪⼭,并压⽓,从⽽达到元⽓充⾜,产⽣爆发⼒。
由于纵横结合,使得奇经⼋脉,各个脏腑,以致中脉,都同时受到波及,从⽽增强髓液,使之源源灌注⼤脑,达到脑髓充盈,聪明智开的⽬的。
总结练功实践经验,是对古⽓功书《四注悟真篇》,瑜珈“根达尼”和张景岳的“命门真⽕,所以温百骸、养脏腑、充九窍”的思想,以“命门动⽓”为关键。
当然,爱因斯坦引⼒场论的建⽴,使物质和空⽓统⼀起来,相互作⽤是由“场”来完成的“天⼈合⼀”。
运⽤以纵⽴为主、纵横结合地震波为压⽓的命门动⽓原理。
另外,还采纳、藏密功“嗡、啊、吽”⼝诀,光的效能、以及⼏个⼿诀,把练⽓提升到练光的层次。
功法主要以“合⼿站桩”、“扣⼿站桩”等⼏个筑基功,将动意功放在稳妥扎实的基⽯上。
动意功的演练强调动静兼容。
动意功和动意静功融合在⼀起,练动意功动中⼊静,练静功静中有动,达到海阔天空随意有,似有似⽆脏为真,圆⽅刚柔形势劲,⽆世⽆我幽超尘的宁神悟空境界。
动意功的式⼦很简单,但意念变化万千,它只有三节,练起来时间可以短⾄三、五分钟,也可以长达半以上。
本供充分运⽤创造性的形形像思维活动,⼿势和形体讲究多变化,如回照印堂可根据⾃⾝状况变换⼿法,既可回照眼睛、两⽿、⼝腔,也可照脏腑。
动意功不论哪⼀个式⼦,都不分习练哪个经脉,⽽是表、中、⾥同时冲开。
本功讲究压⽓,当发现⽓过命门时就把⽓压下去,直到⾜尖热,然后产⽣⼀种爆发⼒。
在压不住的情况下任其⾃然产⽣⼀次性跳跃,使得正⽓占据了新量级。
因为不是⼀个层次⼀个层次的退病,退病反应不⼤,解除了退病的痛苦。
动意功强调场性效应,充分发挥筑基优势,因此⽓感盛,场性强,正如爱因斯坦推出的“引⼒场⽅程说明,物体的质量和分布决定着空时的曲率。
物质的质量越⼤,分布的密度越⼤,引⼒场就越强”。
这就是动意功群体效应好的原因。
预备式动意功的预备式是:两脚并拢,周⾝中正,两臂⾃然下垂,全⾝放松;⾆抵上腭,下额回收,⽬视前⽅,⽬光回收,两眼微闭。
我对气功的认识与思考
我对气功的认识与思考上海水产大学章志强章志强男,1935年5月出生,安徽省绩溪县人。
毕业于北大生物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专业,原上海水产大学讲师。
现已退休。
1963 年编写出理论概括与实验方法并列的比较全面的普通生理学实验课教材;1964 年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作用于淡水鱼一定的胚胎发育期的实验证明:该法可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耐缺氧能力;1976 年与组内另一位教师合编出本校首次按章节编排的、具有一定系统性的《鱼类生理学》教本;1976-1998 年探索出对治疗某些疾病有显著疗效的系列中药方剂;2001 年从现代科学角度写了《我对气功的认识与思考》一文;2002 年又写了《模糊逻辑和它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一文(两者均为多种辞书所收编),前文曾获过一等奖,优秀科研、学术成果奖和特等奖、国际优秀论文奖。
后文亦得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及国际优秀论文奖。
有关科学精神、伦理道德方面的部分观点分别被收编于《中国人才世纪献辞》和《人生感悟录》中。
2002 年被北京人智素质教育研究所聘请为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
[ 摘要] 气功是人的意识对自身功能的调整,是由意念信息在丹田处引起的能量流和信息流对大脑百亿以上神经元的同时性冲击,这就是道家功法百日筑基的通督过程。
道家功法命功部分主要是炼气,即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出促使人体健康的信息和能量。
在众多的道家功法中,周壮武当太乙功这一由南宗始祖开创的性命双修法是值得重视的,它的命功部分可将人体练成风寒不入、单衣过冬的纯阳之体;其高级秘功可达抗衰、复壮和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国道家传统功法中的确蕴藏着珍宝,我们应当弘扬中华文化,发展气功科学。
[ 关键词] 意识意守负熵《有序性》信息流能量流反馈调整论文全文:&It; 一>引言气功是人的意识对自身功能的调整,在科学上应有它的立足之地。
由于气功这个名词比较神秘而且又有假气功的存在,因此它被某些人士排斥于科学的大门之外是不足为奇的。
参同《元气论》(1)
参同《元⽓论》(1)元⽓论,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始见于先秦哲学著作《鹖冠⼦》。
元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元⽓是万事万物的根源。
元⽓论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宇宙观之⼀,其发源早,流传长久,影响⼴泛⽽深⼊。
其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命观,对中医学、⽓功学理论体系的确⽴产⽣了深刻的影响,对其发展也做出了巨⼤的贡献。
但元⽓的实质摆到现代科技⾼度发达的今天,仍是⼀个尚未完全揭晓的谜。
近年来有⼈对元⽓进⾏了⼀系列探讨和研究,如有⼈从控制论的⾓度,认为元⽓与信息同样具有传递、保存、交换的共同特征,⼈体通过元⽓的调控作⽤,以维持内环境及内外环境间的阴阳平衡。
《难经·⼋难》说:“⽓者,⼈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此即指元⽓⽽⾔,故元⽓⼴义义简称为“⽓”。
《灵枢·刺节真邪》说:“真⽓者,所受于天,与⾕⽓并⽽允⾝者也”下附原⽂:并序:混沌之先,太⽆空焉;混沌之始,太和寄焉。
寂兮寥兮,⽆适⽆莫。
三⼀合元,六⼀合⽓,都⽆形象,窈窈冥冥,是为太易,元⽓未形;渐谓太初,元⽓始萌;次谓太始,形⽓始端;⼜谓太素,形⽓有质;复谓太极,质变有⽓;⽓未分形,结胚象卵,⽓圆形备,谓之太⼀。
元⽓先清,升上为天,元⽓后浊,降下为地,太⽆虚空之道已⽣焉。
道既⽆⽣,⾃然之本,不可名宣,乃知⾃然者,道之⽗母,⽓之根本也。
夫⾃然本⼀,⼤道本⼀,元⽓本⼀。
⼀者,真正⾄元,纯阳⼀⽓,与太⽆合体,与⼤道同⼼,与⾃然同性,则可以⽆始⽆终,⽆形⽆象,清浊⼀体,混沌之未质,故莫可纪其穷极。
洎乎元⽓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乃孕中和,是为⼈矣。
⾸⽣盘古,垂死化⾝,⽓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右眼为⽉,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液为江河,筋脉为地⾥,肌⾁为⽥⼟,发髭为星⾠,⽪⽑为草⽊,齿⾻为⾦⽯,精髓为珠⽟,汗流为⾬泽。
⾝之诸⾍,因风所感,化为黎省R蕴熘⽣,称⽈苍⽣;以其⾸⿊,谓之黔⾸,亦⽈黔黎。
丹田探秘
丹田探秘*导读:最早论述丹田这一部位功能特点的文献为《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最早论述丹田这一部位功能特点的文献为《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性命也。
十二经之根本也。
杨玄操注: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
丹田者,人之根本也。
丹田一词如果不加特别说明,一般多指脐部下丹田而言。
此地有田有土,内炼时意守丹田,收功时气沉丹田,即可培土发芽,日久功深,必开花结果。
丹田有三处。
上丹田重在神,中丹田重在气,下丹田重在精。
《钟吕传道集》曰: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
精中生气,气在中丹;气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水真气,合而成精,精在下丹。
仙道丹家内炼的三个基本阶段,初关炼精化气,中关炼气化神,上关炼神返虚,分别在人身小天地之三个处所进行。
下丹田为人手炼精化气之地;中丹田是着手炼气化神,孕育仙胎之所;上丹田乃了手泥丸养婴,炼神返虚之处。
三关九窍中的上丹田为心源性海之窍天谷、泥丸;中丹田是黄中正位之窍夹脊、双关;下丹田名关元气海之窍尾闾、太玄。
*下丹田觅真下丹田是具体部位、形态,从来争议较大。
由于修习者各自根器的不同,所契入的功境亦有差异,加之修炼时指导思想上的区别,所感受到的各自丹田的具体部位和形态很不一致,这也是自然不过的,不必强求统一。
例如丹田是平面或是球体?轮廓尺寸是一寸二寸或是三寸四寸?这些都视练功者的主观意愿而定。
你认为它是三寸大一块田而意守之,它就是平面;你认为它是四寸大直径的一个球体而意守之,它就是立体。
丹田、经络、穴位,是虚在的功能结构,有一定自由度,人天相应,随着练功的进展都会有所变化甚至随着练功地域的变换(从南方到北方),都可能发生某些飘移。
至于下丹田的定位,历来有在脐下一寸三分,乃至三寸四寸之说,或三横指四横指之谓;亦有言脐下实为脐内之意等等说法。
赵鼎台《脉望》曰:脐下一寸三分者,谓仰卧而取之,入里一寸三分为是,即肾前也。
又云:元气从气穴中生成,从双肾间缕缕透出。
禽戏的功能作用
禽戏的功能作用(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五禽戏是养生术,模仿猛虎猛扑呼啸、小鹿愉快飞奔、熊的慢步行走、猿猴左右跳跃、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清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简便易学,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体弱者可选择适合自己动作学习,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
五禽戏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每戏都具有不同的健身祛病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藏。
“五禽”与五行、五脏、五官等对应关系是:序号五禽与五行、五脏、五官等对应关系1 五禽虎鹿熊猿鸟2 五行水木土火金3 五脏肾肝脾心肺4 五官耳目口舌鼻5 六腑膀胱胆胃大小肠三焦6 五体骨筋肉脉皮毛7 五液涎唾泪汗涕8 五味咸酸甘苦辛9 五气寒风湿暑燥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地起到了锻炼脏腑的作用,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
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正如华伦所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不老。
”这里明确地指出了五禽戏的作用原理: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病长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
它能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抑制功能和调节功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同时它还能增强肠胃的活动及分泌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养料。
在华佗那个年代,他虽然不明白这些道理,但却能凭着长期的经验,总结出这么一套科学的健身方法,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一次冲过玉枕。这种气感出现后暂留片刻便又趋模糊, 再出现再模糊, 于一次或
几次功态中如此出现一次或数次后不再复出, 随之而来的是连续不断的从尾间或
命门直达上齿眼的线条样(有时呈间断的气泡脉动式) 督脉感传, 即旺盛的小周天
肾间动气, 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真气, 是命门火的体现。
人体脏腑经脉之气以及三焦气化, 均赖肾间动气的作用。
一、肾间动气与中医气功理论
肾主藏精, 为先天之本。人在胞胎时期, 先天真气循行奇经八脉而周流运行,
出胎后(一般以此划分先天与后天) 任督环流中断, 外呼吸开始, 先天一点真阳
(元阳) 落于丹田, 寄之于肾。肾本属水, 因又寄命门之火而为水火之脏。’ 人自乾
为当时增强增速的腹主动脉搏动与局部血管搏动(同时心跳也一阵加强加快, 甚至
还有足背、胭窝和挠动脉等浅表动脉血管的搏动)感觉传导的一种形式。为什么练功这一阶段会有如此之奇异的
触动现象? 总的来说, 决定于人体由常态进入气功功能态初期阶段的身心整体状
坤立命以来, 阴阳二气合为元气(元阳元阴) 即肾气(肾阳肾阴)。“ 肾” 的功能由
肾气来体现。其中肾阳(元阳) 是生命活动力的源泉。由于后天人体元阳落于丹田,
任督环流闭塞, 奇经八脉处于抑制状态, 加上生活劳动因素对真气的不断消耗, 造
成阴阳失调、水火不济, 衰老加速而难尽其天年。因此, 要保真阳之气不衰的办法,
间动气) , 动则推进脉中真气运行和促进三焦气化功能。中医气功学将“ 肾” 和
“ 肾间动气” 就是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
二、气功态肾间动气“ 内景” 体验
上述理论并非凭空而来, 实为气功态“ 内景” 体验及其总结。肾属坎, 坎卦
( 王) 示水中有火; 心属离, 离卦( 三) 示火中有水。一点真阳居于坎地, 只
发动也确实是奇经八脉开放、任督交流即将实现的象征。上述以离火下补命门和以
坎水上灌心田之理, 始终本着“ 阴阳平衡” 这一中医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气功学丹
道周天练“纯阳之体”为目的抽坎填离即以坎中一阳去置换离中一阴的丹经思想是
有些差异, 而在变革人体的练养过程中, 可能只是层次差异。对此问题可引起进一
态, 即功能态的转换, 使常态下的体内平衡动摇而新的调节机
制还未完全建立, 必然导致皮层下功能的暂时“
释放” 。具体表现在下丘脑植物性系统功能过度与相对交感优势效应, 由
此发生体表电反应变化与穴位温度变化; 因丘脑功能过度, 容
易对刺激产生感觉过敏与异常; 因脊健运动中枢功能暂时释
放, 出现一些静止(坐、卧或立状态下的动态现象如肌束颤动、
步讨论与研究。
三、肾间动气的现代医学墓础
作为气功态“ 内景” 的肾间动气, 从感觉生理与心理分析, 是一种包括温热感、
跳动感和传导感的混合感觉体验. 其命门及肾俞穴部位的热感相当显著. 据作者
1 98 年对3 例肾间动气发生时肾俞与命门穴位皮肤温度测试(将普通体温表固定
于所测穴位, 可以测出动态中的最高温度) 表明: 未练功时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均
真气运行。正象《真气运行法》中所描述: “ 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后, 即经第二腰椎
处沿督脉向上移动, 活泼有力。这个力量就是肾间动气” 。以上气功态“ 内景” 正
是坎中一阳发动之兆, 随此坎中真阳发动(水中火发) , 便起真水于簸顶(还精补
脑) , 进而由任脉下降与离心相会〔心肾相交) , 以达阴阳平衡、水火既济之效。其
三步长时间意守丹田(长期意守宜文火温养, 以防壮火食气) , 约至系统接受真气
运行法平均20 至30 天时, 从心窝到会阴, 从脐下到腰部, 整个腹内至体表, 乃至
背部、四肢均觉温暖舒适, 而且异常入静。在此恍惚杳冥之中, 随腰部热感继续加
强(两肾汤煎) , 命门及肾俞穴范围出现一阵强烈跳动(命门气动), 倾刻问, 一束
除了天地之气(天阳地阴) 补之外, 更需经常培养真气, 并打通闭塞的任督环流, 恢复
“ 先天” 生理机制。如“真气运行法” , 其五步方法正是为达此目的而设定的。
《内经》云: “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丹田乃积气之地, 只
要长期意守, 就能培养真气, 增强肾阳, 肾中阳气旺盛则动(肾中真阳发动, 即肾
耗不补则易衰易熄, 何以补之? 真气运行法第一、二两步功法便是为此而特定。
首先意守中丹田(真法特指心窝部) 以补心火(同时借助呼气适当增强火势) , 当心
窝部有温感(心火已旺) 后, 移意守于下丹田(真法指脐下三寸关元穴范围, 即通
常所谓丹田) , 丹田不久亦出现暖意, 从而达到心火下补命门的实际效应。再经第
不能用普通体温计测出, 即都在35 ℃ 以下; 肾间动气时局部最高温度分别达到
35 ·8 ℃ 、36 . 2 ℃ 和36 . 1 ℃ , 比同时所测腋下体温还高于0 . 1 ℃ ; 一次功态结束后这
种高温还持续一段时间(以前我们曾报道过练功前后穴位皮肤温度变化对比, 功后
值正是一次功态结束后立即测试的数据)。作者体验, 命门与肾俞穴部位的跳动, 实
不自主肢体外动(偶尔摆动、小范围抖动, 不暗示诱导不会形
成真正的运动) , 以及与此有关的奇特感觉。至于气功态自发
循经感传, 发生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许多问题尚属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