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之肾间动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间动气, 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真气, 是命门火的体现。
人体脏腑经脉之气以及三焦气化, 均赖肾间动气的作用。
一、肾间动气与中医气功理论
肾主藏精, 为先天之本。人在胞胎时期, 先天真气循行奇经八脉而周流运行,
出胎后(一般以此划分先天与后天) 任督环流中断, 外呼吸开始, 先天一点真阳
(元阳) 落于丹田, 寄之于肾。肾本属水, 因又寄命门之火而为水火之脏。’ 人自乾
坤立命以来, 阴阳二气合为元气(元阳元阴) 即肾气(肾阳肾阴)。“ 肾” 的功能由
肾气来体现。其中肾阳(元阳) 是生命活动力的源泉。由于后天人体元阳落于丹田,
任督环流闭塞, 奇经八脉处于抑制状态, 加上生活劳动因素对真气的不断消耗, 造
成阴阳失调、水火不济, 衰老加速而难尽其天年。因此, 要保真阳之气不衰的办法,
除了天地之气(天阳地阴) 补之外, 更需经常培养真气, 并打通闭塞的任督环流, 恢复
“ 先天” 生理机制。如“真气运行法” , 其五步方法正是为达此目的而设定的。
《内经》云: “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丹田乃积气之地, 只
要长期意守, 就能培养真气, 增强肾阳, 肾中阳气旺盛则动(肾中真阳发动, 即肾
间动气) , 动则推进脉中真气运行和促进三焦气化功能。中医气功学将“ 肾” 和
“ 肾间动气” 就是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
二、气功态肾间动气“ 内景” 体验
上述理论并非凭空而来, 实为气功态“ 内景” 体验及其总结。肾属坎, 坎卦
( 王) 示水中有火; 心属离, 离卦( 三) 示火中有水。一点真阳居于坎地, 只
耗不补则易衰易熄, 何以补之? 真气运行法第一、二两步功法便是为此而特定。
首先意守中丹田(真法特指心窝部) 以补心火(同时借助呼气适当增强火势) , 当心
窝部有温感(心火已旺) 后, 移意守于下丹田(真法指脐下三寸关元穴范围, 即通
常所谓丹田) , 丹田不久亦出现暖意, 从而达到心火下补命门的实际效应。再经第
三步长时间意守丹田(长期意守宜文火温养, 以防壮火食气) , 约至系统接受真气
运行法平均20 至30 天时, 从心窝到会阴, 从脐下到腰部, 整个腹内至体表, 乃至
背部、四肢均觉温暖舒适, 而且异常入静。在此恍惚杳冥之中, 随腰部热感继续加
强(两肾汤煎) , 命门及肾俞穴范围出现一阵强烈跳动(命门气动), 倾刻问, 一束
有力的“气流” 从腰部窜出, 延背正中上冲, 或至大椎穴处暂停, 或“ 卡” 在枕下,
或一次冲过玉枕。这种气感出现后暂留片刻便又趋模糊, 再出现再模糊, 于一次或
几次功态中如此出现一次或数次后不再复出, 随之而来的是连续不断的从尾间或
命门直达上齿眼的线条样(有时呈间断的

气泡脉动式) 督脉感传, 即旺盛的小周天
真气运行。正象《真气运行法》中所描述: “ 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后, 即经第二腰椎
处沿督脉向上移动, 活泼有力。这个力量就是肾间动气” 。以上气功态“ 内景” 正
是坎中一阳发动之兆, 随此坎中真阳发动(水中火发) , 便起真水于簸顶(还精补
脑) , 进而由任脉下降与离心相会〔心肾相交) , 以达阴阳平衡、水火既济之效。其
发动也确实是奇经八脉开放、任督交流即将实现的象征。上述以离火下补命门和以
坎水上灌心田之理, 始终本着“ 阴阳平衡” 这一中医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气功学丹
道周天练“纯阳之体”为目的抽坎填离即以坎中一阳去置换离中一阴的丹经思想是
有些差异, 而在变革人体的练养过程中, 可能只是层次差异。对此问题可引起进一
步讨论与研究。
三、肾间动气的现代医学墓础
作为气功态“ 内景” 的肾间动气, 从感觉生理与心理分析, 是一种包括温热感、
跳动感和传导感的混合感觉体验. 其命门及肾俞穴部位的热感相当显著. 据作者
1 98 年对3 例肾间动气发生时肾俞与命门穴位皮肤温度测试(将普通体温表固定
于所测穴位, 可以测出动态中的最高温度) 表明: 未练功时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均
不能用普通体温计测出, 即都在35 ℃ 以下; 肾间动气时局部最高温度分别达到
35 ·8 ℃ 、36 . 2 ℃ 和36 . 1 ℃ , 比同时所测腋下体温还高于0 . 1 ℃ ; 一次功态结束后这
种高温还持续一段时间(以前我们曾报道过练功前后穴位皮肤温度变化对比, 功后
值正是一次功态结束后立即测试的数据)。作者体验, 命门与肾俞穴部位的跳动, 实
为当时增强增速的腹主动脉搏动与局部血管搏动(同时心跳也一阵加强加快, 甚至
还有足背、胭窝和挠动脉等浅表动脉血管的搏动) 。与命门穴发热跳动同时出现的
窜气样感觉, 乃督脉感觉传导的一种形式。为什么练功这一阶段会有如此之奇异的
触动现象? 总的来说, 决定于人体由常态进入气功功能态初期阶段的身心整体状
态, 即功能态的转换, 使常态下的体内平衡动摇而新的调节机
制还未完全建立, 必然导致皮层下功能的暂时“
释放” 。具体表现在下丘脑植物性系统功能过度与相对交感优势效应, 由
此发生体表电反应变化与穴位温度变化; 因丘脑功能过度, 容
易对刺激产生感觉过敏与异常; 因脊健运动中枢功能暂时释
放, 出现一些静止(坐、卧或立状态下的动态现象如肌束颤动、
不自主肢体外动(偶尔摆动、小范围抖动, 不暗示诱导不会形
成真正的运动) , 以及与此有关的奇特感觉。至于气功态自发
循经感传, 发生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许多问题尚属探索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