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依法治校论文

依法治校论文

依法治校论文2篇依法治校论文:第一篇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

依法治校作为国家教育管理的重要理念和方法论,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本篇文章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依法治校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并分析其带来的效果和影响。

依法治校,顾名思义,就是指学校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办学和管理的原则。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学校往往倾向于依靠校规校纪进行管理,缺少法治思维和依法办学的意识。

这种情况下,学校的管理容易出现主观随意、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

而依法治校的提出则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规范有序。

依法治校的实践,首先体现在依法管理学校。

学校领导及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对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由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其合法合规。

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法律教育和法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规范意识。

其次,依法治校还需要发挥法律的保护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地方,保障学生权益和教育公平是依法治校的核心内容。

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确保学生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同时,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及时处理学生投诉和纠纷。

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学校应当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处罚和处理。

依法治校的实践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和影响。

一方面,依法治校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避免了主观随意和不公正的问题。

另一方面,依法治校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合法合规的办学和管理方式,使得学校成为了公众信任和依赖的地方,提高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依法治校的实践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在实施依法治校过程中存在法律适用和执行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和指导。

其次,学校领导及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秉持法治精神,加强依法治校,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依法治校要加强法律意识。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规范,高校借助法律可以明晰办学原则,规范学生行为,保障师生权益。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让每一个人都明白法律规范对于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高校依法治校要健全法治机制。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可以设立法律顾问团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

要加强法律监督和法治宣传,及时解答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问题,增强他们对法治的信任和依赖。

高校依法治校要强化法律意识教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中,高校是培养和继承高素质法治人才的摇篮。

高校应当加大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

可以设立法治教育课程,增加法学、法律职业概论等相关课程的设置。

还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讲座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高校依法治校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高校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自身特点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高校要建立健全行为规范,明确教职工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高校管理有序和稳定。

学校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师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是推进高校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要加强法律意识,健全法治机制,强化法律意识教育,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使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只有高校真正依法治校,才能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论依法治校

论依法治校

论依法治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教育领域,依法治校也成为了近年来的重要议题。

那么,依法治校是什么?它为什么重要呢?下面就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什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指的是,在办学过程中,校方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和运作,以保证教育的公平公正、有效高效。

具体而言,依法治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严格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章程、规章制度等法律法规,保证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2.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护;3.注重法治思维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4.加强与法律机构和司法机关的合作,为学校管理和纠纷处理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

为什么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以下是该理念实施的几个重要原因:维护教育公平依法治校可以有效地防止校园暴力、奖励乱发、学生体罚等不正常的现象发生,从而维护教育公平。

同时,规定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也可以避免出现校领导、教师的权力滥用,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保证办学效率以法治思维来管理学校,能让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科学的法律管理紧密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学校管理方面,依法治校可以优化学校的管理模式,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塑造良好的法制意识依法治校还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全面的法制教育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常识性法律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合法权益的维护意识。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形成良好的法制意识。

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当前,国家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法治教育,校园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实施依法治校是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

通过依法治校,可以减少校园暴露,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权益,同时,能够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

结语依法治校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管理方法,对于保障教育的公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有着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如何进行研究与思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出发,探讨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一、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在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学校教育事业依法办学。

学校教育事业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

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管理者对依法治校的意识不够强烈,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不够严格,导致一些管理漏洞和制度不完善。

一些学生和教师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违法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都凸显出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依法治校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愈发便捷,高校依法治校面临着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的新问题。

高校流动人口增多,学生和教师跨地区的迁移增加,管理更加困难。

社会多元化发展,学生和教师的背景、观念多样化,管理难度加大。

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高校要适应新的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

这些新形势下的挑战,使得高校依法治校需要更加科学的规划和更为严密的措施,以确保高校的正常运转和良好发展。

1. 加强法治理念的教育培养依法治校,首先就是要培养全体师生的法治理念,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要不断加强对师生的法治教育,让他们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尊重法律、遵循法规,自觉维护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威。

这就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加强法治理念的宣传和培养,让每一位师生都明白依法治校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建立健全的法制机制高校要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就要建立健全的法制机制。

这就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健全的法规制度,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

依法治校推进校园民主管理

依法治校推进校园民主管理

依法治校推进校园民主管理I.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视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公正和高质量,校园民主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依法治校是指通过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推进学校内部事务的公开、透明和民主管理。

本文将探讨依法治校在推进校园民主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II. 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依法治校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保障学生权益依法治校能够确保学生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学生是学校中最直接受益的群体,他们的权益需要得到尊重和维护。

通过依法治校,学校能够建立完善的机制,保障学生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表达权。

学生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从而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

2.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依法治校也能够促进校园内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

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避免主观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确保每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能够在公平的竞争中获得发展机会。

公平竞争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也有助于校园内各项事务的顺利进行。

3. 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依法治校还能够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通过明确的法律规范,学校可以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并根据法律的要求进行日常运营。

这将帮助学校有效地组织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合法运作的学校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III. 依法治校的实施方法实施依法治校、推进校园民主管理的方法如下:1. 建立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制度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制度,让学生和教职员工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宪法基本原则、学校管理相关法律以及学生权益保护等内容。

通过法律培训,学校能够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管理的合法性与公正性。

2. 建立学生参与管理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例如成立学生代表大会、学生自治组织等。

这些机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合法的参与平台,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学校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

依法治校(大全五篇)

依法治校(大全五篇)

依法治校(大全五篇)第一篇:依法治校全国中小学依法治校征文依法治校与校园安全稳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依法治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依法治校已经成为目前学校管理的主流;然而在今天的学校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以权代法、权大于法,违反法律的众多现象。

因此,学校如何依法治校的问题,仍然是目前学校教育管理中极为重要和极为敏感的问题。

依法治校涉及政府环境、社会环境等众多方面,而本文只就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方面来探讨何以做到真正依法治校,即什么是依法治校及依法治教;学校如何依法行使其权利和义务;如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和义务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一.依法治校及依法治教的含义依法治校,是指依照法律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

依法治校,就是要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

从字面上看,所谓“依”,是指依据和根据。

要澄清一种模糊认识,即把依法治校理解为“以法治校”,一字之差却有着重要区别,所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把法律作为工具和手段来治理学校和办一切事情,而是把法律作为管理学校的依据和最高权威之意,即作为管理者,要体现一种法治精神。

所谓“法”,是指学校管理之法源,有广狭两种理解,广义的“法”不仅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法》、《学校教育法》、《继续教育法》等,还应包括《宪法》中有关学校教育之内容,同时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法律;狭义上主要是专指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依法治校所依之法,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事实上,依法治校既应依专门规范教育事项的特别法律,又必须依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一般法律。

所谓“治”,是指管理,而非管制,是管理和服务的统一;不是消极地运用法律来管治学校,而是指在学校管理中能动地开展依法育人、依法管理。

不能把依法治校片面地理解为“以罚治校”,法律除了具有惩罚、警戒、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还有评价、指引、预测人们行为,保护、奖励合法行为,以及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

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高校依法治校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包括法治意识薄弱、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

随后阐述了法治建设的意义,强调了依法治校对于维护校园秩序、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性。

接着提出了加强法治意识培养、健全法规制度和建立监督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依法治校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总结了当前的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高校依法治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校、依法治校、现状、对策、研究、问题、意义、法治意识、法规制度、监督机制、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依法治校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的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立法、行政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件的逐步完善,高校依法治校的制度框架逐渐形成。

近年来,高校依法治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之一。

高校依法治校是在法治社会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治理水平的关键。

当前,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法治观念不够深入人心、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深入研究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推动高校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依法治校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教育质量和学生权益。

高校依法治校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依法治校,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校园稳定和安全。

高校依法治校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论依法治校

论依法治校

论依法治校2000字依法治校,即根据法律规定、法律程序,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活动进行合法、公正、规范的管理和制约,实现学校管理的阳光化、规范化、民主化。

在当前中国社会,依法治校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本文将从依法治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对今后的依法治校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依法治校的现状1. 高校依法治校推进不够到位据调查,2009年至2013年间,在我国985大学、211工程大学和部属高校发生了857起文化传承相关的事件,其中包括无端殴打、师生矛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安全和稳定。

虽然各高校在此期间纷纷加强了管理措施,但是依法治校的相关工作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校园暴力、学生违纪和教师管理等方面。

2. 基层学校依法治校任重而道远中国的基层学校规模较大,覆盖面广,是高水平人才的摇篮。

然而,在依法治校方面,基层学校常遇到的问题是法律意识淡薄、法治思维不足和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成为基层学校减少校园暴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获得成功的主要障碍。

二、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1. 偏离核心价值观的管理模式管理者有时会因为追求某种效果或利益而偏离核心价值观,从而推行威权主义或超法治模式。

例如,在一些学校中,推行严格的“扣分制”或“罚款制”成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而不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2. 法制教育不够在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水平,对减少违规违纪事件、严正校规校纪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法律教育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的尊重、法律的约束力等方面的认识都亟待提高。

3. 依法治校意识不够强烈依法治校是新时代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实践方面,仍有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依法治校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这些人往往对依法治校支持度较低,而且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才能。

三、依法治校的应对措施1. 加强法制建设,优化法律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立法、监管和执法力度,增强学生、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提升学校法治意识,不断优化法律环境。

论依法治校

论依法治校

论依法治校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依法治校则是在此基础上对教育领域的具体实现。

教育改革是当前中国社会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依法治校是有效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依法治校的意义依法治校是在法制建设的外部环境下,促进学校内部制度完善、规范、透明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制定、实施、监督和执行法律和行政法规,保障教育界人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界秩序,合规运营学校是依法治校的核心内容。

从教育界的角度来看,依法治校意味着,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深化学校内部的民主管理,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权利意识,使学校能够更加公平、公正、规范地运作。

依法治校的效果在推行依法治校的过程中,学校能够更好地规范自身的管理,履行教育职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同样,依法治校对于教师来说也能起到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握一线教育工作实际,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意义。

一方面,依法治校能够促进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化程度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安全保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依法治校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育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

同时,规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学校在社会上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依法治校的实践在中国,政府和学界共同致力于推行依法治校,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政府在立法、监管、执行和司法领域不断加强依法治校建设。

例如,2014年实施的《教育法》、2016年实施的《教师法》等,从法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方面对教育领域进行了逐步规范。

学界也在推进依法治校实践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方面,坚持学术干净,促进教育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学科规则制定学科考核标准和教师评价标准,推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规范化。

依法治校的挑战依法治校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中国庞大的教育市场,时常出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害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学校正常运作的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

其次,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透明度较低,对外披露的信息较少,学校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时常发生,对依法治校造成了挑战。

浅析依法治校

浅析依法治校

M 管理ANAGEMENT OCCUPATION2012 0640浅析依法治校文/孙荣国摘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必须实施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高校管理必须适应形势变化,确立依法治校理念。

关键词:高校 依法治校 制度建设依法治校是推进我国全民素质教育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增强学校领导、教师和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是依法治校 1.依法治校是实行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具体体现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是人才之家,高等教育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原则。

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平的科研,需要由高质量的民主和谐的创业环境。

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民主法制意识普遍增强。

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必须充分满足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要求,让他们知校情,参校政,督校务,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积极性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让他们所思所想所需所要充分展示出来,集思广益,民主集中,真正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得到具体落实。

2.依法治校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需要学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必须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

依法保护师生对校内事务的知情权、批评权、建议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保护师生的利益和个人发展的合法权益,是高校保持内在活力的关键和最终动力。

高校离开了教职工的辛勤劳作和严谨治学,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有些高校制定的校纪校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处罚学生随意性大,学生权益受到侵犯,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救助。

浅论高职院校依法治校

浅论高职院校依法治校

浅论高职院校依法治校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管理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而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则成为了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保障。

首先,高职院校依法治校有助于维护教育规范和教育质量。

高职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链接,其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都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如果高职院校的管理不够规范,师资力量不够专业,那么教育的规范性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最终阻碍学生的发展和就业。

而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则可以有效地防止校园欺凌、违规招生、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保障教育质量。

其次,高职院校依法治校也有助于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法人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尊重师生合法权益。

如果高职院校的管理不够规范,师生权益保障不到位,那么校园内便会出现各种纠纷。

而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则可以为师生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保障他们的知情权、表达权以及参与权。

再次,高职院校依法治校也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和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习法律、道德和公民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而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好机会。

学生通过遵守校规校纪,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和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最后,高职院校依法治校也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教育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事业,其成果和质量不仅在校园内,而且要反映在社会上。

如果高职院校管理不规范,存在不良现象,那么,整个高职教育的形象就会受到负面影响,并且影响到整个教育行业的声誉。

而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则可以树立高职教育品牌,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总之,高职院校依法治校是保障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加强高职院校管理,保障师生权益,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和素质,才能达到高职教育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依法治校论文

依法治校论文

论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党新时期新的领导思想、领导方式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依法治校已成为目前学校管理的主流。

然而在今天的学校教育管理中,以权代法,违反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学校如何依法治校问题,仍然是目前学校教育管理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下面依照我校实际,对如何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依法治校的高效机制。

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我们学校转变过去依靠权力和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逐步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实行管理。

为此,我们特别注意依法治校领导核心的建设。

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级:由校长任组长,抓安全、法制教育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团委书记、保卫科长为成员。

要求领导小级成员增强危机管理意识,具有预测和判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把握控制事态发展的能力。

在领导小级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切实制定依法治校的实施方案,精心构筑“全员育人”工程。

依法治校领导小级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和反思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把依法治校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计划同步实施,并把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具体成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层层抓落实的高效运行机制。

(二)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管理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校的管理运作必须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

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我们采取两手抓,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保障监督。

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校务公开议事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和教代会制度等等。

如校务公开制度规定每周一召开校务公开会议,专门研究校务公开有关问题,同时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形成校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浅析依法治校推进法制建设论文

浅析依法治校推进法制建设论文

浅析依法治校推进法制建设论文浅析依法治校推进法制建设论文摘要:在高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便需要坚持依法治校的原则。

法治是权利的重要保障,也是制约权利的重要途径。

高校通过推动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能够保障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责任的平衡。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依法治校,推进高校法制建设的途径,旨在推动高校更加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校法制;依法治校;建设途径在高校法制建设过程中,依法治校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统筹高校管理和协调高校管理的作用。

因此,在高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始终贯彻法治的原则,营造民主、公平、公证和诚信的高校校园氛围,提升高校法制建设水平。

一、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依法治校,推进高校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高校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条例,有效结合自身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为高校依法治校奠定重要的前提条件。

其中,高校管理者应该完善高校管理体制,注重从党群工作管理制度、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和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等内容入手,全面提升高校法制建设水平。

其次,在高校法制建设过程中,除了制定完善的法制规章制度,还需要强化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序,从而保障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从根本上避免不利的人为因素对高校法制建设产生的破坏作用。

第三,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的高校民主监督机制,切实维护好高校师生的合法权益。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批评权,让所有教职工积极参与到高校各项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有效增强高校教师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

最后,应结合高校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救济制度。

随着我国高校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在教育法和教师法中都制定了关于教师和学生的申诉制度。

因此,高校在依法治校,推进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的法律救济渠道,为被处罚的对象提供更多解释和陈述的机会,及时纠正高校日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当管理行为,从根本上避免高校法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校内侵权行为的外部化和复杂化。

依法治校论文

依法治校论文

依法治国下的依法治校管理理念探究摘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校,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无论是教师教学研究,学校管理还是学生就业,校企合作等都需要以依法治校的理念深入推进。

这对于未来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管理理念依法治校,顾名思义,即依照法律管理学校。

依法治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管理方式产生的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

依法治校的施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教育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现在强调的教育教学法制观念,学校的法制管理,师生的权益维护等都是依法治校的题中之义。

所以依法治校具有相当广阔的内涵。

应该说,依法治校缘自“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派生出来的学校管理战略。

实施依法治校,就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落实。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校放在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来认识,促进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保证学校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规范运行。

依法治校是高校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在高等学校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堪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新型大学关系的根本保证。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依法治校是实现学校的法制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只有明确了主体,才能明确学校管理工作的权利义务;只有明确了内容,依法治校的工作才有目标和方向。

从广义上讲,凡属教育活动所涉及到的主体均可看作依法治校的主体,诸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等各种主体;从狭义上讲,学校内部工作所涉及的主体,简单地讲,就是学校,具体而言诸如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等均在其列。

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律保障

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律保障

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律保障现代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并对学校教育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而要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法律的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律保障。

一、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依法治校是指学校教育在管理与决策中,要始终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事。

依法治校具有以下重要性:首先,依法治校有助于规范学校管理。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准则,学校遵循法律可以建立起规范的制度,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其次,依法治校有助于维护教育公平。

法律保障了学生和教职工的权益,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公正的待遇。

最后,依法治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地方,通过在学校中强调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律保障1. 完善学校的法律制度学校需要制定并完善一系列内部法规和制度,以确保学校内部的秩序和安全。

例如,校规校纪、学生考勤制度、学生处分制度等,都是规范学校行为的法律制度,可以帮助学校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2. 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通过开设法律课程、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

同时,通过在校园中张贴法律宣传海报、举办法律讲座等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并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校园和谐的重要性。

3. 健全校园安全保障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

学校安保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保护校园安全。

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处理好校园内发生的各类纠纷和突发事件。

4. 加强师生权益保护学校应加强对师生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师生举报违法行为。

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师生互动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维护良好的教育环境。

5. 合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当校园内发生纠纷或矛盾时,学校应积极寻求法律手段解决,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5篇范文》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5篇范文》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5篇范文》《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摘要。

依法治校是当今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实施学校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师生责任意识,重视和完善普法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将“依法治校”理念付诸日常管理工作中,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培养新世纪后备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谐校园如何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近年来,洪塘中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

完善依法治校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实现临潭县城关镇第一小学的跨越式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xx年11月,学校教育工会第七届一次教代会率先审议并通过《临潭县城关镇第一小学三年(xx.01-xx.01)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学校今后三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在之后三年内两次修订《洪塘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制订并实施了学校章程(包括校歌、校徽、校旗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政会议制度和教师政治学习制度的综合类制度、机构职能岗位责任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卫生安全及考核奖惩制度等,形成了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基本局面。

二、民主监督,创新依法治校的载体在工作中,推行校务公开,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测评与集中决策相统一的原则,确保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

主要1采用三条渠道:1.定期举行会议。

学校按规定每学年定时召开一次教代会、中层干部考评会、学生代表大会、家长代表大会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召开行政会议、教师工作会议、主题教研活动、文理科备课活动等,广泛征求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2.畅通面面沟通平台。

近年来,为了让每一位校领导都能倾听到教职工的心声、每一位教师都有与校领导面对面阐述建议的机会,我校工会每隔一周在校教工食堂小包厢开展“工作午餐交流会”,每次至少有1位校领导与10位以上的教师共进午餐。

依法治校(参考论文)

依法治校(参考论文)

依法治校AP1004121 陆振海高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是神圣的学术殿堂,是相对独立于社会的一方净土。

然而,正如百花园中会有杂草的侵扰,高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违纪现象:作弊、打架、网络诈骗、男女混宿……对于这些违纪学生的处分历来是高校进行管理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高校工作者必须在依法治校不断深化的今天,积极思考如何健全和完善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尊重和保护学生合法权利。

以下为笔者的一些观点:一、依法治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

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的法规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关的法治制度。

这些制度是校长管理学校、师生们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和保障师生权益的基本依据。

同时,要对制度进行完善,使学校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都有相关的配套制度,学校的工作是有章可循。

充实学校的管理制度,形成系列化的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制度。

校务公开是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措施。

以实行校务公开的基本形式,进行校务工作。

如: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人事调整和学校财务等,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依法治校需要加强法制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声、画、会、展、赛、读、写、察”等一系列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声,即:开设了“校园之声”广播站,定期播放有关法律法规内容,通过学校小广播开展演讲、讲故事等形式广泛进行法治宣传。

画,即:定期出黑板报、宣传漫画。

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条幅等,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到法治校园。

会,即:开展以“校园拒绝邪教”、“法制在我身边”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团队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自觉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定期进行知法、守法教育,采取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学习教育。

展,即:在校内参观预防青少年犯罪图片展览,组织学生到法律法规教育宣传橱窗观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依法治校论文

依法治校论文

依法治校论文依法治校论文目前,教育领域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学校管理混乱、师生关系紧张、违规违纪现象频发等等问题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提升教育质量,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依法治校成为了当务之急。

依法治校,即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和解决学校中的问题。

它是一种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来的一种理念和实践方式。

依法治校的核心是要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法规,明确责任,规范行为,通过法律的力量来促进学校的有序发展。

首先,依法治校强调学校管理要遵循法律法规。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它涉及到师生双方的权益,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管理。

学校管理人员要提高法律意识,明确教育法律法规的依据和要求,做到依法办事,不得任意扩大自己的权力和职责。

其次,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管理要规范行为。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管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学生的行为。

同时,学校管理人员也要树立榜样,严守纪律,确保自己权力的正当性。

再次,依法治校要加强师生关系的管理。

师生关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关系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学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师生关系的引导和调查,切实保护师生权益,及时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最后,依法治校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学校是一个公共场所,安全问题时刻都要引起重视。

学校管理人员要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安全规定,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依法治校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都应当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共同营造法治的教育环境。

只有通过依法治校,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有效,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信仰、有责任心的人才。

综上所述,依法治校是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的必然选择。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依法治校研究论文

依法治校研究论文

依法治校研究论文一、依法治校的必要性(一)依法治校是现代法治主义的要求学校对受教育者享有处于法律豁免状态的自主管理权,这是近代法治主义中“特别权力关系不受法律调整”观点的集中体现。

学校对学生享有无限制的自主处分权,不论该权力行使的程序是否公正、实体结果是否正义,都完全处于司法审查的豁免状态,这种观点有利于保障学校办学的自治权和自主权,但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现代法治原则“任何不受控制的权力都将导致专制的高度可能性甚至是必然性”[1]。

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滥用自由裁量权等现象普遍存在,对受教育者造成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

因此,现代法治主义认为“自由裁量是根据合理和公正的原则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做事;自由裁量权不应是专断、含糊不清的权力,而是法定的、有一定法律约束的权力”[2]。

由此可见,特别权力理论已经为现代法治主义普遍抛弃,任何权力都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

(二)依法治校能够实现现代人类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它更成为公民享有其它权利的基础。

受教育权的缺失将导致劳动权的被限制与被剥夺,进而影响公民其它财产权的实现;受教育权的缺乏将影响人们运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交流,从而导致公民言论自由权得不到完整的实现;受教育权的缺陷还将降低受教育者的社会评价,从而对公民的名誉权、荣誉权造成负面影响。

可见受教育权对于公民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学校教育管理对公民的影响可谓终身而深远,将其纳入法治的范畴是现代法治主义的应有之义。

(三)依法治校是WTO基本规则的反映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化的法治主义也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WTO的重要法治理念“司法最终救济原则”已经为我国的立法所接受。

该原则要求权利受侵害后要穷尽所有的救济方法应当以司法救济作为最终的保障。

可见学校教育管理已不是孤立的、不受约束的活动,而应当以法治为基础,将依法治校作为溶入国际大家庭的必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校研究论文一、依法治校的必要性(一)依法治校是现代法治主义的要求学校对受教育者享有处于法律豁免状态的自主管理权,这是近代法治主义中“特别权力关系不受法律调整”观点的集中体现。

学校对学生享有无限制的自主处分权,不论该权力行使的程序是否公正、实体结果是否正义,都完全处于司法审查的豁免状态,这种观点有利于保障学校办学的自治权和自主权,但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现代法治原则“任何不受控制的权力都将导致专制的高度可能性甚至是必然性”[1]。

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滥用自由裁量权等现象普遍存在,对受教育者造成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

因此,现代法治主义认为“自由裁量是根据合理和公正的原则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做事;自由裁量权不应是专断、含糊不清的权力,而是法定的、有一定法律约束的权力”[2]。

由此可见,特别权力理论已经为现代法治主义普遍抛弃,任何权力都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

(二)依法治校能够实现现代人类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它更成为公民享有其它权利的基础。

受教育权的缺失将导致劳动权的被限制与被剥夺,进而影响公民其它财产权的实现;受教育权的缺乏将影响人们运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交流,从而导致公民言论自由权得不到完整的实现;受教育权的缺陷还将降低受教育者的社会评价,从而对公民的名誉权、荣誉权造成负面影响。

可见受教育权对于公民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学校教育管理对公民的影响可谓终身而深远,将其纳入法治的范畴是现代法治主义的应有之义。

(三)依法治校是WTO基本规则的反映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化的法治主义也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WTO的重要法治理念“司法最终救济原则”已经为我国的立法所接受。

该原则要求权利受侵害后要穷尽所有的救济方法应当以司法救济作为最终的保障。

可见学校教育管理已不是孤立的、不受约束的活动,而应当以法治为基础,将依法治校作为溶入国际大家庭的必要途径。

二、依法治校的现实可能性上文已经从3个方面论述了学校教育管理纳入法治范畴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性,但它是否具备现实可操作性呢?笔者认为依法治校已经具备相应的法律理论基础。

上文所述的我国宪法中“依法治国”的规定和WTO的“司法最终救济”原则都回答了这一问题。

同时,《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享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高教法》第53条规定,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学位条例》第2条规定,公民可以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5-38条规定,学校可以依法规定对学生进行各种学籍处理。

第62条规定,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从以上法律、法规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的教育管理权不是自然产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法律授权或赋予的法定权力,它既不可能是一种绝对自由裁量权,也不可能享有法律豁免的特权。

由此可见,依法治校是有充分的法学思想、现代法治基本精神、法律原则作为其存在的基础,是法治主义中必不可缺的。

任何组织、个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它必将与其它法律主体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置于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之中。

因此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将成为我们依法治校的基石。

在“湖南外语外贸学校非法同居案”和“怀孕女生被开除案”中,法院在审理时均适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在中小学教育中还涉及到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定;另外学校教育还可能涉及到婚姻、家庭、选举、契约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可见依法治校决不仅仅是依某部法或某几部法来治校,而应当建立以行政法为核心、教育法为指导、其它法律、法规为补充的综合法治体系,真正实现依法治校的要求。

三、依法治校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一)程序公正现代法治主义追求的是公正,其中“程序公正是最大的公正”这一观点已经为大多数法治国家所接受。

法律的任务是用公正的程序推导出法律真实,并用这一法律真实对客观事实作出法律上的判断,因此不公正的程序必将导致不公正的实体结果。

西方国家很早就认可了这个观念,在“狄克逊诉亚拉巴马州高等教育委员会案”、“戈斯诉洛伯兹案”、“佩蒂诉伦敦大学案”中,教育机构均因为程序失当而败诉。

然而我国传统法律观念却认为实体结果的公正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所谓“公正”的实体结果可以违反某些法定程序,例如某学者公开宣称“真实的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即使是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也应当为法院所采信”。

这充分说明了时至今日尚有人仍然忽视程序公正的重要性。

这一点在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尤为明显,也因此产生了诸多纠纷。

在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中发生的多起因学籍、学位处分所引起的诉讼中,学校败诉的理由无一不是程序不当。

这些实例应当引起学校管理者的警觉,充分重视程序公正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应当重视以下一些程序,才能尽可能保证其公正性。

1.充分说明理由的程序。

它要求学校在作出任何管理决定时应当附加说明该决定的充分理由,这是依法治校的一项基本要求。

英国学者韦德强调,某个行政决定没有说明理由,行政机关将很难使这样的决定正当化[3]。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认为,没有说明理由的行政决定意味着违背正义的要求,说明理由是良好行政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一项宪法性要求[4]。

综合中西方法律观点,说明理由至少具备以下意义:它表明在形式上决定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决定合理性的信任;它对那些不满决定而准备申诉的当事人可以使他们考虑申诉的理由;它能够体现程序公开的价值,体现对当事人人格与尊严的尊重;它对于裁判者意味着在作出决定时必须排除肆意、专断、偏私等因素。

可见说明理由是程序体现公正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说明理由的决定总是与任性、专横、滥用权力相联系,人们将不可避免地对该决定的公正性丧失信心[5]。

2.预先申辩的程序。

它要求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活动尤其在作出处分决定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前给予受处分者至少一次的申辩机会。

申辩是任何法律行为的必备程序之一,因为受处分的当事人不是某种法律关系的客体,而是可以进行理性思考的平等主体。

裁判者不应当对受处分者有任何偏见或先入为主,应当提供机会让受处分者进行申辩并采纳其合理的解释。

有些学校规定对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在24小时内决定,这显然是剥夺了受教育者的申辩权利。

3.以充分有效的实质性证据支持决定。

法治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以合法的证据推导法律真实,任何真实均应建立在有效证据之上。

它要求学校在作出任何决定时应当掌握充分的实质证据,切不可仅仅接纳传闻或道听途说的证据,也不可接纳正在接受审查的证据。

仅仅以传闻作为证据的任何教育管理活动都会被法院推翻的,例如仅仅因为学生在考试时东张西望即认定考场舞弊,或仅仅因为某人的口头反映就作出纪律处分都是不负责任的决定,若因此引起的诉讼作为学校只有一种结果——败诉。

因此,这一程序还要求学校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将相关的事实证据记录在案,建立完整的案卷制度,并且仅能根据记录在案的事实和理由作出决定。

(二)教育优先法律所具备的六大功能中,教育功能与惩罚功能是相互对应的两大重要功能,这二者相比较,教育功能应当优于惩罚功能。

本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指导方针,在法治主义中应当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

尤其在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要求学校在其教育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教育为主的原则,奖励和惩戒都只能作为教育的手段而已。

因此它要求学校在作出决定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标准:(1)从轻标准。

即在可处分可不处分时应不处分,处分可轻可重时应给予较轻的处分;反之在可奖励可不奖励时应给予奖励,奖励可轻可重时应给予较重的奖励。

这是法治中从轻兼从新原则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

(2)综合考虑标准。

即学校所作出的奖励或处分决定应当与学生的行为性质、目的、后果相联系,并综合考虑其一贯的表现,不能畸轻、畸重。

这是现代法治主义中适当性原则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

(三)尊重既往判例与习惯既往的判例与习惯应当成为人们今后所模仿的对象,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受教育者总会根据以往同类事件学校所作出的决定来作为自身行为选择的依据。

法的预测功能也告诉我们前例与后循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既往的判例与习惯不被尊重,裁判者根据个人喜好对同一情形作出不同决定,必然导致人们对既有规则的尊严性、权威性、严肃性产生怀疑[6]。

这一点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有惨痛教训的,应该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

这也就要求学校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当根据以往同类事件的判例,根据教育活动中公认的良好习惯,对现今的事件作出正确、合理的决定。

“大胆创新”是必要的,但“萧规曹随”也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既往的规则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当既往的判例与习惯和现今的情况发生冲突时,学校应当首先修改既有规则,再根据修订后的规则作出决定。

因为规则必须受到尊重,这也是“法不朔及既往”原则的体现。

(四)异议导致执行停止在行政法中,为了保障一般行政行为的连续性,通常规定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已作出的行政决定的执行[7]。

但是学校对受教育者的教育管理活动并非一般的行政行为。

如上文所述,受教育权涉及公民的诸多权利,并广泛牵涉国家、社会的利益,同时该行为具有阶段性和时间性,错误的教育管理活动不立即停止,即使今后得到纠正,也将给受教育者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应当属于《行政诉讼法》第4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的不停止执行的例外情况,在受教育者对该行为提出任何异议的同时应当立即停止执行该决定。

四、依法治校应当遵循教育规律我们强调法律必须介入学校教育管理领域,强调必须实行依法治校,但并不等于说可以不顾教育规律,简单粗暴地干涉学校的自治权、自主权。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和发展模式,任何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法院不是一个教育机构,法官也不是教育专家,它们对学校教育管理的认识水平肯定不及教育当局,因此一味强调法治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全面介入而忽视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司法机构对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干涉和审查应当坚持普通行为不干涉和有限范围审查原则。

法律是用于追求公平和正义的,但并非实现所有公平的有效途径,因为司法审查和干涉是需要成本的,对于那些影响甚微的教育管理行为提供司法保护,无疑是对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笔者强调,一方面,依法治校主要应当依靠学校自身转变观念,依照法治原则主动、积极地采取措施,完善现存的治校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依法治校还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校教育管理的自治权、自主权,保障学校依法制定校内规章制度和依法进行教育管理的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