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主题班会 11走出自我中心 教案
七年级主题班会 11走出自我中心 学会倾听 教案
中学生人际交往——学会倾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协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倾听的重要性2、情感目标:体验不同的倾听态度和倾听行为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培养与人交流时候的积极情感。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倾听行为,学会尊重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认识到倾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三、教学方法:活动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四、教学过程:1、活动一:乌鸦和乌龟(1)活动目的:热身、导课(2)活动规则:当听到“乌鸦”一词时请拍手一次;当听到“乌龟”一词时请跺脚一次(3)活动材料:森林里的池塘边住着一只乌龟,他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一天,有一只乌黑羽毛的乌鸦飞过乌云密布的天空来到池塘边,突然下了一阵大雨,乌鸦就躲进池塘边的茅屋下。
乌鸦抬头看到有一个巫婆正在乌龟家门口吓得发抖,乌鸦就张大嘴大叫,乌龟听到乌鸦的叫声,打开门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乌鸦看到乌龟就破口大骂乌龟,说乌龟怎么这么笨,看到乌云就应该知道快打雷了,怎么不赶快请巫婆进屋躲雨,乌龟听了乌鸦的话,急忙请巫婆进屋里坐,乌鸦也跟着飞进乌龟家。
可是乌鸦看到乌龟家满地污泥,乌漆抹黑,就喋喋不休数落乌龟,乌龟听了很生气就骂乌鸦无理取闹,乌鸦把乌龟家弄得乌烟瘴气,乌龟就叫乌鸦赶快滚出屋外去,巫婆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劝乌鸦好还是乌龟好。
(4)活动感受分享:为什么有的同学出错了?要完成任务必须具备什么条件?(5)活动小结:这个任务非常简单,但是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依然会出错,因为有的人会预先做出判断,理所当然的听到“乌”字读音的就做出拍手或者跺脚的行动,而没有听完整。
所以学会倾听,非常的重要。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做到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2、活动二:三个小金人的故事(1)故事内容:曾经有个小国给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金碧辉煌,皇帝非常高兴,同时使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三个小金人哪个价值最高?”皇帝想了很多办法,请来了珠宝匠鉴定,珠宝匠通过称重量、看做工、验材质等都没有找到答案。
《第十一课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河南专版七年级全一册
《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自我中心的危害性,增强他们的换位思考能力和社交技能,逐渐树立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培养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对情绪和压力的应对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围绕《走出自我中心》的主题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场景模拟,扮演他人角色进行互动,体验不同的情感和需求。
如模拟在公共场合、学校活动中,如何做到宽容和包容。
2. 小组讨论:在角色扮演后,学生将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看法,讨论如何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和行为。
3. 写反思日记:学生需写一篇反思日记,记录今天的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过程,以及自己从中收获的感悟和思考。
4. 制定行动计划:学生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实际行动来改变自我中心的倾向。
三、作业要求1. 角色扮演时需真实投入,尽可能地展现不同角色的情感和需求。
2. 小组讨论时需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鼓励团队成员的参与和贡献。
3. 反思日记需真实记录感受和思考,不得抄袭或编造。
4. 行动计划需具体可行,有明确的执行步骤和时间安排。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反思深度以及行动计划的可行性。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总结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并要求其重新提交作业或进行额外练习。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行动计划进行跟踪和监督,鼓励学生持续改进并记录进步情况。
六、后续安排在后续的课程中,将继续围绕《走出自我中心》的主题展开教学,通过更多的活动和练习来巩固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同时,将定期组织小组交流和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心理健康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我中心的危害,并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的困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关于初中走出自我中心教案
关于初中走出自我中心教案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中心思维的存在和影响。
2.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 培养学生走出自我中心,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小组讨论指南。
3. 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遇到过因为自我中心思维而产生的冲突或误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自我中心思维的特点和影响。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自我中心思维的概念,引用相关心理学研究。
2. 分析自我中心思维对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影响。
3. 强调走出自我中心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讨论如何走出自我中心,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角色扮演(15分钟)1. 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
2. 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从中学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我中心思维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的质量。
3. 角色扮演的表现。
教学延伸:1. 邀请心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探讨自我中心思维及其应对策略。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中心思维,并提出走出自我中心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走出自我中心的方法。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同理心。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十一课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河南专版七年级全一册
《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自我中心的概念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掌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技巧。
作业的设计,意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悟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作业内容作业一:我的人际交往故事集内容:学生将用文字记录自己过去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件或片段,如和朋友、家人、同学的互动经历等。
学生需描述当时的情绪感受,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自我中心的倾向。
作业二:制作人际小问卷内容:学生设计一份关于人际交往的小问卷,包括关于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习惯、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选择一定数量的同学进行调查,收集他人对自身行为的反馈意见。
作业三:撰写自我反思报告内容:学生根据记录的故事和收集的反馈,进行深入反思,找出自身可能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和可能的改善方法。
报告中应包含故事概要、感受与原因分析、改正计划等内容。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应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伴下进行上述活动,以保证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反思和探索的过程。
2. 每位学生的作业要体现真实性,禁止抄袭他人经历或观点。
3. 每位学生的故事集、问卷及反思报告需详细记录和表述,不使用模版和照搬他人的材料。
4. 每个部分完成后应提交至小组或教师处进行初步审查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评价标准:故事集是否真实记录,小问卷是否具备一定有效性,反思报告是否深刻到位。
对于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和尝试改进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也将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五、作业反馈1. 小组内互相交流与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故事集、问卷和反思报告,互相提供意见和建议。
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在自我反思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3. 家长反馈:家长在收到孩子的作业后,应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对自我中心问题的认识和改进计划,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第十一课 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河南专版七年级全一册
《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走出自我中心”的重要性,培养其初步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自我反思日记: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我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的日记,重点反思自己在日常交往中是否存在过于自我中心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2. 换位思考活动:设计一个场景或事件,让学生在情境中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如让两位学生就某个冲突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互相换位思考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 沟通技巧练习: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每组同学围绕一个共同话题进行讨论,并尝试在讨论中保持积极倾听和有效表达。
教师需引导学生注意在沟通中尊重他人、避免过度自我中心。
三、作业要求1. 自我反思日记要求真实、具体,避免泛泛而谈;换位思考活动要求积极参与,并真实表达感受和想法;沟通技巧练习需注重团队合作,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表达和倾听的机会。
2.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保持耐心和细心,注意时间管理,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同时,教师需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自我反思日记内容、换位思考活动的表现以及沟通技巧练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真实性、深度、合作精神等方面。
2. 教师将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意见,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同时,教师也将及时总结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励其他同学。
同时,教师也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2. 课后,教师将通过课后辅导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
走出自我中心
一、教学内容:走出自我中心二、一课时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瞧一个生活中得例子,让同学们了解怎么就是自我为中心得表现。
能力目标:在游戏得过程中,培养同学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得能力。
手语舞得教学,让同学在歌词以及手语得学习中领悟真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视觉转换技能,学会如何合作能力,克服“自我中心”得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五、教学难点: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同学们得探讨时间激发同学们得思考与自评。
六、教学教具:多媒体制作、眼罩、手语舞视频七、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就是意义建构得主动者。
中学阶段就是人得心理发展由幼稚到成熟,由多变到稳定得关键阶段,从心理学角度上瞧,部分学生有着一种自我为中心得倾向,利用一种以案例、游戏、手语舞相结合得互动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得积极性。
训练孩子得合作行为能力,使其意识到与人合作得价值,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八、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环节:通过一个生活中得小例子,激发同学们对“自我中心”概念得认识,引导同学初步对“自我概念”产生得行为做解决办法。
2、游戏互动环节:“扶盲人过马路”得游戏,让同学启发朋友、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如何相互帮助,提升同学们得一种合作以及谦让得精神。
3、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这就是本堂课得重点,通过前面得情景摄入以及游戏互动环节,为得就就是引入教授同学们“如何走出自我心”,以游戏结合理论得观点,让本次课堂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4、手语舞得教学:《相亲相爱一家人》,里面有一句歌词写道:相亲相爱得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
我们要激发学生提倡一种朋友间要学会分享,汲取别人得关注。
以平等得态度去结交朋友才能更好得认识更多更好得朋友。
九、教学过程(流程)(一)课前小思考1、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怎么跟我们朋友相处呢?2、如果您得朋友在有些小毛病,您会怎样瞧待呢?3、在与朋友交往得过程中您遇到了什么麻烦呢?(二)心理档案陈刚就是家中得独苗,长得虎头虎脑得,成绩很不错,心内心非常喜欢交朋友,但就就是太任性,做事总就是按自己得意愿,从自己得角度去考虑,容不得别人提不同得意见,也容不得别人得缺点。
初中克服自我中心教案
初中克服自我中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中心的概念,认识到自我中心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具备同理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自我中心的表现及影响。
2. 同理心的概念及作用。
3. 换位思考的方法及实践。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到自我中心的负面影响。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同理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课堂讨论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中心的存在,如:“当你和朋友一起玩游戏时,你是否曾只关注自己的表现,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自我中心的表现及影响。
二、讲解同理心(10分钟)1. 教师介绍同理心的概念,如:“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
”2. 学生理解同理心的含义,并讨论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三、换位思考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如:“当你遇到问题时,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想一想对方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例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同理心去解决问题。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如自我中心、同理心、换位思考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并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克服自我中心,培养同理心。
教学延伸: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同理心去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际问题。
2. 下一节课分享作业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中心的负面影响,并学会运用同理心去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真正理解并体会到同理心的作用。
走出自我中心心理健康教案
走出自我中心心理健康教案一、设计理念1. 以个人完善和发展为宗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能力和知识,用正确的态度去发展和完善自己,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培养自信心,激发内在潜能,实现个人最大的发展潜力。
2.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训练学生尊重别人、接受别人、融入他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社会化能力,丰富学生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自我中心心理,提高社会性、责任感和自律性;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接纳他人、乐于分享的乐观态度;3. 培养和养成学生认真学习,关心他人,善于倾听,乐于助人,宽容他人,欣赏他人和健康合理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内容1. 自我中心心理2. 尊重他人3. 接纳他人4. 乐于分享5. 认真学习6. 关心他人7. 善于倾听8. 乐于助人9. 宽容他人10. 欣赏他人11. 健康合理解决问题五、教学方法1. 以问答、讨论、小组活动、个案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2.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自我中心心理和其他学生的自我中心心理,加强学生对自我中心心理的理解;3. 以建议、自我评价、讨论、小组报告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分享、热爱学习、关心他人、善于倾听、乐于助人、宽容他人、欣赏他人、健康合理解决问题等良好思想习惯;4.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提问、主动表达;5. 指导学生思索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理解自我中心心理,加强自我意识,培养尊重他人、接受他人、乐于分享的乐观态度;2.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反省,加强自我意识,改变自我中心的思维,以更健康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他人;3.让学生重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关心他人,了解他人,与他人相处,提高对他人的依赖能力,培养和养成善于倾听、乐于助人、宽容他人、欣赏他人和健康合理解决问题的习惯;4.激发学生的独立性,激发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提问、主动表达,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第十一课 走出自我中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河南专版)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走出自我中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十一课走出自我中心》是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河南专版)七年级全一册的一篇重要文章。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中心思维的负面影响,并提供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走出自我中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我中心思维的概念和不良后果,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自我中心思维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学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理解自我中心思维的概念和不良后果,学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改变自我中心思维,培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学生处于初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但也容易陷入自我中心思维,缺乏关注他人的能力。
他们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技巧还不够清晰,需要引导和培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导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人际交往问题?可以举个例子吗?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是因为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吗?你们认为自我中心思维对人际交往有什么负面影响?2. 知识讲解a. 导师介绍自我中心思维的概念:自我中心思维是一种心理状态,指个体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感受和利益,而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当一个人处于自我中心思维的状态时,他往往将自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无法真正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也难以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自我中心思维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沟通障碍:自我中心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话题和观点,不愿意倾听他人,导致沟通受阻,无法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情感隔阂:由于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自我中心的人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会逐渐疏远,关系变得冷淡和脆弱。
关系破裂: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会导致冲突和误解的增加,长期下去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使其无法维持。
七年级主题班会 11走出自我中心 教案
走出自我中心中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由幼稚到成熟,由多变到稳定的关键阶段,自我中心倾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极大。
中学生自我中心的形成与其所受教育及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
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为了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需要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视角的转换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本课将通过一个真实的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案例为导入,并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手语舞的教学,最后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学会走出自我中心,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一、教学内容:走出自我中心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了解怎么是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能力目标: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相互帮助、相互谦让的能力。
手语舞的教学,让同学在歌词以及手语的学习中领悟真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视觉转换技能,学会如何合作能力,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五、教学难点: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同学们的探讨时间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与自评。
六、教学教具:多媒体制作PPT、眼罩、手语舞视频七、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中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由幼稚到成熟,由多变到稳定的关键阶段,从心理学角度上看,部分学生有着一种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利用一种以案例、游戏、手语舞相结合的互动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八、教学程序在网络资源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相互整合的学习环境下,我们的学习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环节: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激发同学们对“自我中心”概念的认识,引导同学初步对“自我概念”产生的行为做解决办法。
2、游戏互动环节:“扶盲人过马路”的游戏,让同学启发朋友、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如何相互帮助,提升同学们的一种合作以及谦让的精神。
七年级主题班会 11走出自我中心 教案
走出自我中心教学目标1.感受每个人因看待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而会有不同的选择。
2.了解倾听的重要性,掌握合理倾听者的行为方式。
3.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并落脚于实际解决问题,提炼日常生活中换位理解的秘诀。
4.体验自主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自主发掘、互相合作提炼学习、生活经验,助力自我成长学情分析中学阶段,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是学生人生中第二次自我中心倾向出现的时期。
此时的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相混淆,更多地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以自己的标准、从自己的角度来评判身边的人和事。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而会有不同的选择,训练他们学会心有他人而用心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矛盾和冲突,从而建立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年级是中学的初始年级,在此阶段打好走出自我中心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重点:认识人与人的不同,能够用心倾听他人并换位理解,掌握走出自我中心的相关方法。
难点:消除自我中心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通过自主发掘、互相合作提炼有效的学习、生活经验并能实践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热身游戏——我画你猜随手画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请3-5个学生回答。
根据回答,再次询问“随手画的一个圈,为何在大家这里会有不同的答案”。
等待学生回应,继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走出自我中心”。
活动2【活动】保留谁——知不同你要带5个动物登山,他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大象、小狗和孔雀。
你在登山的过程中,因为路途艰辛,不得不舍弃,最后留下一只动物作为陪伴,登上山顶。
那么,你会依次舍弃谁。
请小组讨论排名,并在排名时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
全班分享:请1-3名学生上台分享排名。
提问全班:组内可以达成一致吗?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分享谁的答案?可能存在一个完全没矛盾的世界吗?师小结:人与人产生分歧与矛盾是在所难免,也是很正常的。
我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这也是走出自我中心的第一步。
我们要心有他人。
《第十一课 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河南专版七年级全一册
《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自我中心的危害性,增强与他人沟通和理解的技巧,提升团队意识与集体责任感,并能够逐步尝试以更为成熟和客观的态度面对自身和他人。
二、作业内容1. 自我反思:学生需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过于自我中心的行为,并记录下具体事例。
2.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自我反思结果,并探讨如何避免或改正过于自我中心的行为。
每组需选出一位代表,总结本组讨论结果。
3. 角色扮演:学生需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因自我中心而引发的冲突场景。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感受。
4. 制定行动计划:在理解自我中心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包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如何改善过于自我中心的倾向,并具体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三、作业要求1. 自我反思部分需真实、具体,能够反映出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2.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每位学生都需发表观点,且发言时间、观点的表述应达到明确有效的交流目的。
3. 角色扮演部分需准备充分,情景设计要具有实际意义,并且能够在其中真实反映自身情况与想法;活动完成后,每位参与者应对自己或团队的表现做出自评和互评。
4. 行动计划要具体、可行,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决心与改进措施。
计划中应包含具体时间表、行为目标以及评估标准等要素。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思内容深度、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有效度、角色扮演的真实性及行动力计划的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2. 教师可设立一定的标准或评价工具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和质化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各组的讨论结果和行动计划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问题。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或小组,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表扬,以鼓励其继续努力。
3. 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或小组,教师需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并督促其持续改进和进步。
《第十一课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河南专版七年级全一册
《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走出自我中心》这一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利影响,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同理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自我反思:学生需完成一份自我反思报告,内容应包括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内是否存在自我中心行为的回顾与反思,以及这些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2. 角色扮演:学生需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选择一个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场景,分别扮演自己和他人,模拟对话并尝试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角色扮演经历和感受,讨论如何避免自我中心思维,并就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制定计划:根据讨论结果,学生需制定一份个人行动计划,明确自己将如何改变自我中心的行为习惯,并付诸实践。
三、作业要求1. 自我反思报告需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行为表现,字迹工整、语言通顺。
2. 角色扮演应贴近生活实际,情景设定合理,双方角色互换时应充分展示不同立场与情感体验。
3. 小组讨论应积极参与,分享真实感受和经验,并尊重他人观点。
4. 行动计划需具体、可操作,明确时间节点和执行步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反思报告的深度和真实性进行评价。
2.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其换位思考的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深度。
3. 根据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质量进行评价。
4. 行动计划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也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并给予详细的反馈和建议。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4.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并应用心理健康理念,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能有效地突破自我中心思想,建立合作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不以自我为中心教案初中
教案题目:培养初中生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他人同样重要。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团队合作。
二、教学内容:1. 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含义:不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为中心,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 为什么要以他人为中心:尊重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团队合作。
3. 如何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倾听他人意见,善于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以自我为中心很重要。
2. 新课导入:介绍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含义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不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并分享自己的体会。
5. 总结提升:总结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含义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实践锻炼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于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倾听他人意见、换位思考等。
3. 课后实践: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情况,评价他们对于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的运用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用于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重要性。
2. 案例素材:用于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
3. 小组讨论模板:用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
《第十一课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河南专版七年级全一册
《走出自我中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中心的概念,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自我中心的含义和危害,学会换位思考。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自我认识”与“他人理解”两个主题展开。
1. 自我认识: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我的价值观”的短文,阐述个人对于自身价值观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行为中体现。
文章应体现个人思考的深度和对自身特性的反思。
2. 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在家庭、学校、公共场合中仔细观察周围人群的表现和情绪反应,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分析这些人对他人的反应是包容的、如何是消极的或者带点自我的。
3. 换位思考:学生需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与同学发生争执),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写一篇简短的情景剧或故事,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三、作业要求1. 短文内容需真实反映学生个人对价值观的理解,字数不少于500字。
2. 观察日记应真实记录并描述至少三个不同场合的观察结果,每篇日记不少于300字。
3. 换位思考场景选择应具有代表性,情节完整,能充分展现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4. 作业应于规定时间内完成,字迹清晰、条理清楚,如有手写过程则更好。
四、作业评价作业完成后,老师将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内容真实性;2. 情感表达的深度;3. 换位思考的能力;4. 表达能力的逻辑性及语言组织的规范性;5. 是否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及改正的决心等。
对于每个项目都将设定相应标准分进行打分,以便量化评估。
五、作业反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及老师评价的结果,课后会针对每个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或给出改善建议。
同时,将在课堂上进行部分优秀作业的展示和分享,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此外,老师还会就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
走出自我中心 教案
走出自我中心设计理念: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而中学生对归属的需要日益增长,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暴风骤雨时期”。
这种心理上成长的“危机”表现在人际交往上的矛盾和冲突是,一方面容易发生人际交往的困扰,如自我封闭、敌意、不合群;另一方面又喜欢结交朋友,注重友谊。
因此,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本节课通过对三个小品剧的讨论分析、游戏活动的切身体验、两个小故事的感悟,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感悟、思考如何走出自我中心,使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一个个小品剧,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2.与人合作交流中感悟,在游戏中体验,在故事中理解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提炼与人交往的技能。
3.培养学生社会视觉转换技能,学会合作技能,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学生探讨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与反思。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制作PPT、一张白纸五,教学程序在网络资源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相互整合的学习环境下,我们的学习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环节: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品剧,激发同学们对“自我中心”概念的认识,引导同学初步对“自我概念”产生的行为做出评判。
2、讨论分析如何走出自我中心:这是本堂课的重点,通过前面的情景分析以及游戏互动环节,为的就是引入同学们思考“如何走出自我中心”,以讨论分析结合理论的观点,使本次课堂学习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3、故事教学:通过“猪.羊.牛”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从《天堂和地狱》里面学到了:团结协作就是天堂,彼此争斗就是地狱;助人就是自助,生存就是共存。
我们要激发学生提倡朋友间要学会分享,多关注别人的需求。
以平等的态度与人交往,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才能认识更多更好的朋友。
自我中心的教案
自我中心的教案教案标题:自我中心的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自我中心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自我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应用自我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3. 学生能够通过自我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自我中心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如何应用自我中心教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3. 如何通过自我中心教学方法培养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2. 教师准备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自我中心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自我中心教学方法的原理和基本要素,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和学习资源的提供等。
- 教师通过例子和实际案例解释自我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
3. 学习活动(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用自我中心教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活动。
4. 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讨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自我中心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应用自我中心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运用自我中心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成果展示和学生的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自我为中心的教案
自我为中心的教案教案标题:自我为中心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在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中培养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自我评估等。
3.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评估结果等。
4. 合作与沟通: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自我为中心学习的兴趣。
2. 自我认知: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与同伴分享并讨论。
3. 自主学习:介绍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整理笔记等,学生进行实践并分享学习心得。
4. 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决,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评估结果。
5. 合作与沟通:分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应用到未来的学习中。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学习笔记和自我评估表,评估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学生的总结反思,评估学生对自我为中心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
2. 学习笔记和自我评估表的模板。
3. 实际问题的案例或场景。
4. 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指导材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尝试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并与同学分享心得。
2. 引导学生在个人兴趣爱好中探索更深入的学习,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自我中心教案
自我中心教案教案标题:自我中心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中心教学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白板2. 学生笔记本或工作表3. 课堂讨论材料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自我中心教学”这个概念,解释其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学校中的学习经历,是否有过自我中心教学的体验。
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自我中心教学的理解和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中心教学的优点和挑战,并让他们列出相关观点。
知识建构(20分钟):1.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中心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2. 解释和讨论自我中心教学中的关键概念,如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和学习评估等。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个自我中心教学的学习任务。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并进行学习。
3.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估,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
总结(10分钟):1. 通过课堂讨论,总结自我中心教学的优点和挑战,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我中心教学的理念应用到日常学习中。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尝试自我中心教学的方法,如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自主解决问题等。
2. 提供更多的自我中心教学案例和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学习任务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自我评估报告。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自我中心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扩展:1. 将自我中心教学的概念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对比。
2. 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中心教学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和实施自我中心教学的项目,并进行反思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自我中心
中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由幼稚到成熟,由多变到稳定的关键阶段,自我中心倾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极大。
中学生自我中心的形成与其所受教育及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
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为了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需要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视角的转换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本课将通过一个真实的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案例为导入,并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手语舞的教学,最后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学会走出自我中心,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一、教学内容:走出自我中心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了解怎么是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能力目标: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相互帮助、相互谦让的能力。
手语舞的教学,让同学在歌词以及手语的学习中领悟真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视觉转换技能,学会如何合作能力,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
五、教学难点: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同学们的探讨时间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与自评。
六、教学教具:多媒体制作PPT、眼罩、手语舞视频
七、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中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由幼稚到成熟,由多变到稳定的关键阶段,从心理学角度上看,部分学生有着一种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利用一种以案例、游戏、手语舞相结合的互动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八、教学程序
在网络资源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相互整合的学习环境下,我们的学习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环节: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激发同学们对“自我中心”概念的认识,引导同学初步对“自我概念”产生的行为做解决办法。
2、游戏互动环节:“扶盲人过马路”的游戏,让同学启发朋友、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如何相互帮助,提升同学们的一种合作以及谦让的精神。
3、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这是本堂课的重点,通过前面的情景摄入以及游戏互动环节,为的就是引入教授同学们“如何走出自我中心”,以游戏结合理论的观点,让本次课堂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4、手语舞的教学:《相亲相爱一家人》,里面有一句歌词写道: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
我们要激发学生提倡一种朋友间要学会分享,汲取别人的关注。
以平等的态度去结交朋友才能更好的认识更多更好的朋友。
九、教学过程(流程)
(一)课前小思考
1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怎么跟我们朋友相处呢?
2、如果你的朋友在有些小毛病,你会怎样看待呢?
3、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麻烦呢?
(二)心理档案
陈刚是家中的独苗,长得虎头虎脑的,成绩很不错,心内心非常喜欢交朋友,但就是太任性,做事总是按自己的意愿,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容不得别人提不同的意见,也容不得别人的缺点。
这不,升入初中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先后结交了两个朋友——一个叫李良,一个叫张林。
可是没多久,他就不愿意再与李良交朋友了,因为他觉得李良数学成绩太差,跟他交朋友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和张林交往比较好。
没想到,这几天,张林也慢慢地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他了。
为什么呢?用张林的话说“陈刚老是叫我听他的,做什么事情都说自己对,从来不顾忌别人的想法”。
这样的事,在陈刚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
为此,陈刚百思不得其解,感到非常困惑。
思考:1、在这个心理档案中的主角陈刚,为什么他的朋友会跟他玩了呢?2、如果你是陈刚,你自己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3、如果你是李良和张林,你该如何帮助陈刚?
(三)大家一起玩一玩:“扶盲人过马路”
游戏规则: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先扮成“盲人”,由另一个同学扶着他过“马路”;然后再交换过来,由另一个同学扮成“盲人”,让第一个同学扶着过“马路”。
探讨:在游戏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主要希望同学们在游戏中能领悟合作精神、以及谦让的态度。
)(四)大家一起学一学:如何走出自我中心。
1.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自我中心者过分地看重自我,贬低他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固执己见,最后导致交往失败。
要改变这种状态,关键是要能够对自己和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多关注自己的缺陷和他人的长处,在观察与比较中,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2.改变交往态度
自我中心者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和好恶出发,处处都是为自己考虑,从而使得别人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因此,走出“自我中心”,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交友态度,要以一个普通、平凡的交往者身份与同学平等相处,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做到爱自己与爱他人、顾自己与顾他人相统一,变“我好——你不好”为“我好——你也好”。
3.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就是要悦纳别人,宽容别人的错误和不足,尊重别人,不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强加于人。
比如,同
学损坏了你的东西,忘记了你托付给他的事等等,我们应尽量谅解对方,千万不要得理饶人,横加指责。
4.善于心理互换
在人际交往中,自我中心者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总把责任归罪于对方等。
所以反省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和言行是否得当,应该成为自我中心者的经常性行为。
最好的做法就是进行心理互换,也就是当分歧发生时,先不为自己找理由,不为自己辩护,而是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做?会如何评价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将心比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这样,你将慢慢地走出自我中心,结交更多的朋友。
(五)大家一起动一动
共同学习手语舞《相亲相爱一家人》
(六)大家一起来总结
1、我们学会了什么?
2、在今后与同学朋友相互交往中,我们该怎么做?
十、本次课堂总结
本堂课主要是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中,主要是训练大家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大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学习如何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在校园的学习
生活中,我们要从中学会谦让,学会合作,学会自己解决和朋友之间发生的纠纷,逐渐克服像前面档案中陈刚“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在最后,还要告诉同学们,要学会尊重老师,亲近老师,要学会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项纪律,不要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