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先进中国人剖析救亡图存之路共37页文档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救亡图存的历史。
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从此,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奋斗道路。
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回顾过去,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祖国危难之时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探索给祖国兴旺带来了新的契机。
“知识分子是专门从事创造和传播价值的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知识分子是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知识分子承担人类薪火传递、知识承继的社会责任。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近代以来开始形成新知识分子群体。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现象是伴随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产生的。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戊戌维新运动(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
他们把西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张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
严复为主要嗲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以下主张进行宣传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其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帝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的实行变法主张。
当时,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的封建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
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展开的第一次正面的交锋。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各阶层的先进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做出的

中国近代史的复兴之路广州大学松田学院11级5.1.3工作室近代中国各阶层的先进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做出了各种历史贡献,其中包括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频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
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许多人终于放弃了这些幻想,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翻译了各种外文书籍,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二、农民阶级起义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再加上鸦片战争后赋税加重,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加加重。
面对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由农民阶级为主的大平军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发起了正义的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最终是失败了。
他们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的纲领,虽然这些纲领不能得以实现,却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经济、政治一种美好设想,为后人探索之路提供了参考。
三、洋务运动的兴衰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组成“洋务派”。
他们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讲救亡图存早期探索解析

洋务业绩3:办新学堂,派留学生
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会馆旧址
➢ 翻译学堂
➢ 工艺学堂
➢ 军事学堂
派遣留学生
➢ 赴美幼童
➢ 旅欧留学
清政府官派留学生
2、历史作用
提出“自强”、“求富”主张,发展了军工、 民企 促进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兴办近代教育,办新式学堂、派遣官派留学生 育洋务人才,译西学书籍,开国人眼光
B、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铁路筑路权 和矿山开采权
铁路筑路权争夺资料:1900年以前,为获得在华筑
路权,帝国主义曾进行激烈争夺。截至清政府崩溃之 时,中国已建成的九千六百多公里铁路,由帝国主义 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近九千公里,占铁路总长的 93.1%。列强将自己国内剩余资本,强迫清政府接受 铁路贷款,不仅取得高额利息,而且作为伸展势力范 围的手段,它们控制了铁路沿线的电讯、森林、矿山 等,甚至派驻军队,干预地方行政。 矿山开采权争夺资料:出于在华设厂和本国工业原料 和动力的需求,矿山也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主要目标。 继开平煤矿于1900年沦入英国之手后,全国十几省的 重要矿权,纷纷为英、法、比、美、俄诸国攫取。帝 国主义者不仅大量霸占铁路沿线的矿山开采权,而且 深入到内地和边远省区。
主要内容
孙
太平天国运动
中 山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康
梁
谭
有
启
嗣
为
超
同
洪 秀 全
李鸿章
一、太平天国运动
起义背景分析 农民战争历程 施政纲领概要 失败原因探究 历史意义点评
男女分营的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现状
➢ 鸦片输入引起银贵钱贱、“小民重困” 问题 ➢ 清政府靠搜刮百姓来解决战费和赔款问题 ➢ 地主、官僚、贵族兼并土地,地租高问题 ➢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自然灾害频繁的问题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那些积极的探索(大学现代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那些积极的探索?结果如何?谈谈你的看法?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在积极探索,积极斗争,力求找出一条正确的中国发展之路,使中国能站在世界的前列,但是这条路曲折而漫长,中国在各种阶级斗争中缓慢发展。
探索中国的发展之路,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民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的探索,如太平天国与义和团。
第二部分是封建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905宪法大纲的出台。
第三部分是资产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如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
第四部分是无产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
农民阶级: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统治势力,其中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给外来侵略以沉重打击,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虽然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原因失败了,但是它们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可磨灭。
我觉得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是不可能救中国的.地主阶级:作为当时的统治阶级,在一系列战争中组织了抵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开始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兴办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等,开始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但是由于没有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这场自救运动最终失败了。
但是它促使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当然,清末新政也不失为一种被迫的自救和探索。
由于阶级局限性,我觉得企图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不可能让国家富强起来的.资产阶级:伴随这列强的侵略,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次进步的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是近代中古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运动,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近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救亡图存的活动

近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救亡图存的运动所谓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国家面临生死危难时发起挽救国家的行动。
在近代中国,晚清开始,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外,外国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瓜分中国领土;在内,国家腐败无能,三座大山压得人民喘不过气,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恩格斯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近代中国这块深负深重灾难的土地上也一样,暴发了大量有主观无主观的救亡运动。
一、由有识高级官僚发动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其分类思想就是" 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
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辟道路。
二、由地主知识分子发动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06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六天1、总结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有何特点?(1)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以洪秀全为代表的的农民阶级掀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9到90年代,以奕䜣、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3)甲午战败后,1898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4)《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农民阶级领导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
(5)20世纪初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学习西方三权分立的思想。
2、太平天国运动意义(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比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太平天国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评价(1)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 ; 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2)内容:19世纪69到90年代,以奕䜣、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1894年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了。
(3)评价: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器物,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其失败是必然的。
4、戊戌变法运动的原因、意义甲午战败后,1898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救亡图存的历史。
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从此,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奋斗道路。
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回顾过去,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祖国危难之时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探索给祖国兴旺带来了新的契机。
“知识分子是专门从事创造和传播价值的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知识分子是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知识分子承担人类薪火传递、知识承继的社会责任。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近代以来开始形成新知识分子群体。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现象是伴随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产生的。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戊戌维新运动(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
他们把西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张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
严复为主要嗲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以下主张进行宣传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其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帝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的实行变法主张。
当时,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的封建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
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从动机和效果的视角谈谈对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看法历史小作文

从动机和效果的视角谈谈对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看法历史小作文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一场因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求和结束,我们也开始被迫走进了近代时期。
中英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启了我们的近代史,之后各国列强看上了中国这块肥肉。
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欺辱着我们。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我们的人民在历史呼唤中开启了我们的救亡图存之路。
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总体呈现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思想。
在器物这个阶段,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以自己的《四洲志》向我们介绍着西方先进的器物文明,国难当头,腐朽的清政府面对英国政府的无理要求,流放了林则徐,幸好他遇见了魏源,两人披肝沥胆,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林则徐嘱托魏源继续搜集研究外国资料,并将《四洲志》交予魏源,之后魏源进一步搜集资料,编撰了《海国图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没落的清政府在一次次战败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终于决定向西方学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启了洋务运动。
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和左宗棠等为代表,在前期创设了军事工业为自强,后期又设立民用企业以求富。
在这场自强运动中,曾国藩创设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还创建了三支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海军,开启了我们近代海防以及海军建设,同时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还派遣了留学生出国学习,开启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先河,但是面对近代新世界,封建制度以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当学习器物这个层面失败后,近代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对社会制度的探索。
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终究是不能成功的。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传播了共和民主的观念,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随着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被其窃取,向西方学习制度依旧找不到救国的正确方向。
试论述1840年到1949年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

试论述1840年到1949年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
(1)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等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将西方的一些书籍翻译成中文,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1851年—1864年,农民阶级洪秀全领导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前期所到之处都实现了男女平等,废除了裹脚等恶习,但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
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
”(3)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加剧的背景下,以李鸿章等为首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进行洋务运动。
但由于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甲午战争失败为破产的标志。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最终形成,为挽救民族危难,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上书光绪帝,进行改革,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这是一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维护了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抵抗和没有群众基础,以失败告终。
(5)清政府腐败无能,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民主革命的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但它结束了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先进分子兴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7)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
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只能是失败。
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
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
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
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
由此,地主阶级之后,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也失败了。
中国人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
后来,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
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

结束、意义(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内容(纠左: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
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救亡图存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作用 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但是失败也是必然。
政治民主化 救亡图存、民主革命
维新派 维新思想—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西方学习制度—师英)
实践:维新变法;作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 兴民权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 革命派 民的觉醒。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通过革命,推翻 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发展资 本主义。(向西方学习制度—师美)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救亡图存
开端(无产阶级上台)——五四运动(1919年) 领导核心的确立 ——中共成立(1921年)
革命目标的确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
建立统一战线——国民革命(1924年-1927年)
掌握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南昌和秋收起义(1927年)
找到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927年)
渡江 战役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 翻。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 得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 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 的发展方向。 (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 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近代中国求亡图存之路

近代中国求亡图存之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帝国主义国家的隆隆炮声,使得中国的一些有志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察觉到了清王朝的统治以面领着严重危机。
随着阶级矛盾的日趋尖锐以及西方列强的加剧侵略,他们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愿望出发,开始抨击朝政,主张改革,开始抛弃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以及向西方学习的必要,开始关注世界大势,关心时局,探求强国御敌之道,想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主要学习以西方“船坚利炮”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此为“器物”方面的学习。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以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带了了巨大的冲击,是国内的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华夏有诸多“不如夷”之处,于是提出了“制夷”的口号。
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名实践者。
在禁烟的同时,林则徐研究各国情况,并翻译了许多外国报刊作为资料,这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人打开了眼界。
魏源则是第一个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的中国人,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指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就是“制夷”,强调武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林则徐、魏源等先驱者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目睹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力,当时迈出这一步,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的,不仅仅在于他们使得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打开了透视西方的文化窗口,开启了探索外界之风,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当时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把挽救清政府统治的危机与学习西方结合起来,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奠定了可贵的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企图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政局岌岌可危。
l9世纪60年代,为对付西方列强的联合进攻,肩负着抵御外侮、挽回权力,作为太平天国的对立物,一场由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浅谈救亡图存

浅谈救亡图存中国近代史 15电子商务二班1501050227 罗翠芸摘要:中国近代是社会剧烈动荡,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
救亡图存是这个时期的历史主题。
“救亡”是指反抗外来的侵略势力和反对国内的腐朽势力。
;“图存”既指保卫祖国独立和民族生存,也指建设祖国,繁荣祖国,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救亡图存探索改革反帝反封建学习西方一、向西方学习器物。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家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驱者。
鉴于鸦片战争后的危局,他们意识到要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侵略,就要学习西方的“炮利船坚”、“工艺精良”等军事技术,从而提出了“师夷”以“制夷”的主张。
虽然当时他们对西方社会的了解还很肤浅,“师夷”的内容仅局限在“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巍源:《海国图志》)但是,“师夷”的主张揭开了中国人民睁眼看世界、追求世界先进潮流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征服世界、向命运挑战的开端。
林则徐第一个开始了解搜集外国情况、翻译西方书刊,编辑了《四洲志》,巍源又以《四洲志》为基础,经过修订、补充,辑成《海国图志》。
这是我国第一部在闭关锁国时代最为详备的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文化和风情的巨著,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了解西方、打开世界的窗口。
由于他们的努力,从而引导中国士大夫阶层中一切立志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踏上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漫漫征途。
如果说,林则徐,巍源等人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最初倡导者,那么,一些洋务派官员则是“师夷”主张的积极实践者,他们举办洋务事业,把“师夷之长技”的思想变为具体的行动,主张引进技术、扩大贸易、开矿办厂、派留学生、办学堂、译西书等曾轰动一时,成为封建官僚学习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胆尝试。
19世纪六十年代后从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另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见识的工商业者、洋务人员或出使人员,他们大多数通过不同途径直接、间接接触过西方文明,对西方社会有所了解,对洋务运动中弊端也有深切的感受,不满意用封建官僚体制办工业,试图寻求一条不触动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以振兴民族工商业的新道路。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深化拓展】
一、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思想:面对新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动摇了 “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经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外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军事: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随着第二次工 ①主要侵华方式:
签订《马》,大大
19世纪末
业革命的进行, 主要资本主义
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
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 甲午中日战争
加深了中国半殖半 封程度;
—20世纪初 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②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际地位得到提高
【深化拓展】
一、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英国率先入侵 (1840——1894年)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率先侵略中国; 法、美、俄也追随英国的脚步加强对华侵略;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列强瓜分狂潮 (1894——1914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
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一、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
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只能是失败。
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
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
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
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
由此,地主阶级之后,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也失败了。
中国人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
后来,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
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