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探索对我们的启迪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一、历史认识及启示(初三历史组)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的主题线索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近代化所经历的的艰辛探索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和结论?①实现近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
②实现近代化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了长期的贫穷落后,因此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国吸取和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③社会进步是近代化的核心和源泉,科学和教育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基本内容,欧美近代化过程贯穿了三次科技革命,科技的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科技兴国是实现国家真正强大的、正确的科学决策。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变革。
从晚清时期开始,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内部动荡、经济落后等多重问题。
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中国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1.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自主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意识到依赖他国的技术和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自主发展,努力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自主创新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教育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教育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通过推广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中国得以培养出大批有能力的人才,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是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 政府的引导作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引导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
政府不仅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发展等。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支持。
4. 开放与合作的态度: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积极开放与国际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合作。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开放与合作可以带来更多机遇和资源,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自主创新、教育发展、政府引导和开放合作都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通过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经验,我们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本原因: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专制统治和对外出卖国家主权,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3)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游行示威。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4)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6)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生为主,运动中心在北京,斗争方式是集会讲演、游行示威、罢课等;第二阶段是6月3日以后,斗争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斗争方式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7)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8)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
(9)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⑴历史条件:①阶级条件:工人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③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⑵诞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挽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实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农民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展开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因为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因为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准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代表新生产力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l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启示二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即使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展开了百曰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及启示

探索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 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 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 派的救国活动。
结果
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农民因 •历史意义(启示)
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我们要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 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 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
•
其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
对洋务运动失败的认识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情况下 ,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就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从内容上分 析,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只限于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 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运动中和现在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的科 学技术的不同结果谈谈认识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一书中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 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 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 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洋务派一开始认为中西方的差距主要是集中在“火器” 上。下面我们按照时间先后列举几家军火工业。①曾国藩于1861年创办安庆 军械所。②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局。③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的金 陵制造局(地点在南宁简称“宁局”,全称是“金陵机器制造局”)。④左宗 棠于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简称“闽局”因设在福州马尾,故称“马尾 船政局”)。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⑤崇厚于1867年创办的天津 机器局。⑥张之洞建造的湖北枪炮厂。1908年改称“汉阳兵工厂”,抗日战 争时内迁。 2.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 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 业。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 、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 3.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纷纷成立洋枪队,使用 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4.办了一些新种类的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 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近代历史的启示和感悟

近代历史的启示和感悟
1. 近代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呀,就像清朝时期,咱们国家因为科技、军事等各方面落后,被列强肆意侵略,这难道不是血的教训吗?这启示我们得不断进步,努力发展呀!
2. 想想近代那些被压迫的日子,咱老百姓过得多苦啊,这让我们明白自由和平等是多么珍贵,就好比黑暗中的一束光,指引我们去争取和守护啊!
3. 从近代历史中能看出团结的力量有多大呀,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对抗外敌,这不就像一股拧在一起的绳,坚不可摧嘛!
4. 看到近代那些革命先烈的牺牲,多让人痛心啊,他们的奉献让我们感悟到责任的重要性,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为了国家和未来勇敢担当嘛!
5. 近代历史的种种波折,就像海上的风浪,而坚定的信念就是我们的舵呀,指引我们前行,难道不是吗?
6. 回顾近代的苦难,不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要怎样才能让国家更强大呢?
7. 近代那些不平等条约,多让人气愤啊,这让我们知道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不被欺负,这是多么直白的道理呀!
8. 想想近代那些探索救国道路的先辈们,他们的努力就像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让我们明白坚持的意义!
9. 近代历史中外国的经济侵略,让我们深知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就像人要独立行走一样关键啊!
10. 近代的兴衰荣辱,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不断前进,不能再重蹈覆辙,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近代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过去,也照亮了我们的未来。
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启示,奋发图强,让国家更加强大,让人民更加幸福。
近代中国人对外开放的探索与启示

洋务派 的实际操 作者主要有 曾国藩 、 李鸿章 、 左宗棠 、 张
最主要 的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张之洞的八 个字 :中学为体 , “ 西 学为用 ” 。即以中国的封建制度 为根本 , 采用西方 资本主义先
想。 为此 , 他组织 编译 了《 四洲志》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 比较 之洞。其中, , 李鸿章经办洋务时间最长, 创办的企业最多 , 是 志》 这是 当时 中国人 自编 的最为完备的有关世界各 国历史 、 ,
义的熏陶。15 89年洪仁开来到太平天国, 提出了一个企图通 过农 民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资政新篇》 这是近代 。 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 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 集中反映 了洪仁
歼的对外开放思想啪 。 3 . 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体西用, 器 ” 变“
存“ 。16 - 19 年 , 道” 8 1 8 5 中国出现 了由地 主阶级洋务派领导 进行的洋务运动。 这是整整一代人以“ 自强” “ 、求富” 目标 . 为
败的根本原 因是 只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 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技
林则徐 、 魏源对外开放 思想 的主要贡献在于 :1他们是 () 近代 中国最早坦率而明确地承认中国落后于西方 的人 。 这在
当时的中国是难能可贵的。 2 其“ ( )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 奠定 了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基础 。( ) 出了近代 中国 3提 最早 的开放模式——军工引进型开放模式。 对后来的洋务派 有着直接的影响。
命一声炮响, 中国人开始把学 习的 目光转向俄 国, 开始抛 弃西方资本主义 , 向往 和接受社会主义 , 最终 找到 了一条走
向独 立 富 强 的 必 由之 路 。
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思考

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思考1.洋务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启动于19 世纪60 年代的洋务运动,中经90 年代的维新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
孙中山是在回顾或者说是在“反思”上述近代化运动,总结上述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建构自己的近代化理论和逐步完善自己的近代化思想的。
2.维新运动。
19 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他们不仅提出了维新变法和革新政治制度的主张,而且还大胆、勇敢地提出了深层思维方式变革或“精神革命”的课题。
他们借用西方的思想武器,介绍进化论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使近代中国形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浪潮。
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新运动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全面启动。
然而,对君主与清政府的看法脱离实际。
维新派企图采用保留皇帝宝座来推行自上而下的体制内变革,实现君主立宪政体,走英国和日本模式的近代化道路。
可是,他们过于天真,他们不了解中国的皇帝毕竟与英、日的国王不同,中国的民众也与英、日有别。
因此,维新派要维新,但不明确如何维新,更不明白维新不行该如何变革中国。
正如孙中山所指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是不可能的,“观于昏昧之清朝,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治理众人之事的总统”,而不需要把国家变为个人私产的封建皇帝。
3.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向西方学制度的,学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政体是关键,政体不改变,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以,孙中山认为要使中国与世界接轨,迅速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必然要有一个负责任的、代表民意的民主政府。
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不仅是中国改朝换代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振兴中华、追求中国近代化的伟大先驱。
尽管他未能扫除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两大近代化的障碍,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实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他的近代化主张无疑是他那个时代中各种方案中最优秀的构想。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和结果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和结果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由百年封建思想到维新思想的蜕变,这一探索的结果也无疑在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是,应当不断的超越封建的思维定式,勇于探索新的思想,学会接受先进的思想,使自己处在一个不断超越的状态;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积极主动地改革创新,实现中国发展的新奇变化;要采用科学的发展观,秉持进步主义精神,实实在在发展效益经济,合理建设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要意识到,改革开放要有步调,遵循国情,深入到每一个小城市,适当的做出革命性改革,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鼓励市场的有效发挥,增强往届市民的社会福祉,实现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鸦 片 战 争 场 景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资本的不断输入,农民承担着极为沉重 的苛捐杂税。终于,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 此时,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但由 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不久便被剿灭。
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李鸿章等封建统治阶级兴办洋务事业, 期间创办了不少近代企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以及设立新学堂,派 遣留学生。然,对于腐朽落后的国家,这只是杯水车用屈辱的过往,革命先辈的鲜血使我们牢记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只有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才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光靠借鉴别人的成果,照搬别人近代化的模式 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 近代化之路 。
近代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曲折 的磨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期探索 才能成功。
李鸿章
太平天国运动占领的版图
然而,中华人民并未屈服。随 着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社会矛盾日 益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 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 动。辛亥革命一触即发,革命先辈 前仆后继,抛洒鲜血。终于,推翻 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由于资 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成果被袁世 凯 盗 取 , 辛 亥 革 命 失 败 。 先进的爱国分子对祖国的前景 一片茫然。就在这时,俄国传来了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马克思主义 思潮涌入中国。与此同时,巴黎和 会的外交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压抑 的怒火,五四运动浩浩荡荡地爆发 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 台。马克思思想作为拯救国家和改 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领导着先进人士 走向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同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 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形成。经过松沪会 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战役中国共两党 的英明领导和战士的英勇奋战。1945年抗日战 争最终取得胜利。 1949年10月中华民族共和国宣告成立。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 利。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其现实启示心得

一、我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我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我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辛亥革命到现代改革开放,我国人民走过了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道路。
在这一百年的历程中,我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二、现实启示心得我国道路的百年探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感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从我国道路的探索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加强创新,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我国道路的探索告诉我们,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关键。
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我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和困苦,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新我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毅力进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都告诉我们,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是实现国繁荣的前提和基础。
四、顽强奋斗、自力更生我国道路的探索还告诉我们,顽强奋斗、自力更生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基石。
在旧我国时期,我国人民在列强的压迫和欺凌下,艰难度日,但他们从未放弃希望,不断进行斗争,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而建国后,我国人民更是从无到有,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些都告诉我们,顽强奋斗、自力更生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五、开放包容、和谐发展我国道路的探索还告诉我们,开放包容、和谐发展是实现国家和平的要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开放包容、和谐发展为民族特色,广纳天下英才,吸收各种文化成果,形成了灿烂绚丽的文化,成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这也正是我国道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更要坚持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理念,与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六、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我国道路的探索告诉我们,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更是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近代以来“中国梦”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

近代以来“中国梦”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1近代中国强国之梦的艰难探索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拐点。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个国民生产总值曾占到世界三分之一强的泱泱大国,充分暴露出了其封闭僵化、腐朽落后的一面,因而使一直以“天朝大国”自居的中华民族不得不第一次面对“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关系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1.1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梦”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两次高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农民阶级对建立一个怎样的理想中国社会的问题作出的回答。
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的每一次农民革命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企图回答这个问题。
但太平天国第一次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比以往农民阶级更为先进的回答。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颁布的第一个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其后期还提出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义和团运动是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直指外国的教会势力。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自身存在很多局限性,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最终功亏一篑,但它们还是让帝国主义列强惊出了一身冷汗,粉碎了它们瓜分中国的迷梦,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不甘压迫的反抗精神,也展现出了中国人民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1.2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梦”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之中,清朝政府内部以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提倡“师夷之技以制夷”,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和目标,开始兴办洋务事业,大量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兴办带有官办性质的军事工业和官督商办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发展近代教育,试图通过这些手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及启示共29页文档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及பைடு நூலகம்启示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3.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从中有什么特别启发

如何理解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及其历史意义?历程: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
④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
历史意义:(1)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论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与启示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失败仿佛一颗石子被投入到中国旧封建主义社会的死水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严酷的社会现实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省:“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局面,和中国长期的盲目自大与闭关锁国是分不开的。
为了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一、农民阶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农民阶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主要是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因为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主要压迫对象,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进行了强有力的反抗,强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对于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不承认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后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
但是,农民阶级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且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却无法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随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历时30余年,创办了一批军用、民用企业等,对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学习的内容局限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未涉及到学习其思想的层面,仍旧固执的坚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甲午中日战役中,北洋海军的全局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这也表明,为维持封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自强”、“求富”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三、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甲午战争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也使得新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在此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改良变法运动。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立宪思想,主张将封建君主制改为君主立宪制。
但是由于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的局限思想,使得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仅维持了百日,无果而终。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和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和给我们的启示考察中国近代化的演变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波澜壮阔,但却一波三折,举步维艰。
中国的近代化固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就,但它遗留的经验教训无疑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一,必须清醒地认识世界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改革,近代化才不致被延误。
近代中国从闭关走向开放,不是由于意识到开放的必要,而是在一次次惨痛的打击之后被迫接受的。
世界文明已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中国要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就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
只有进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近代化改革,实现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才能与列强抗衡。
失败了而不知其所以败,这是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第二,改革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存在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变的过程。
近代化的实质就是通过由低级向高级的改革,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变。
这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
它不是短期内所能解决的。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西长期隔绝、社会的主流反对改革的情形下开始的,从一开始就缺少一个总体的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案,任何一个方案的出台都带有强烈的急功近利色彩。
在人们的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已成为社会规范的环境下,根植于小农经济土壤之中的政治制度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第三,稳定的权力核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对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
由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不是由于其社会本身逻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外力打击下,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提出并实施的,因此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更多的是一项集体意志的活动。
而国家作为一个代表社会整体的机构,不仅可以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如资源的分配、利率、税率等的调整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可以通过对各派政治力量的整合,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而加速近代化的实现。
也就是说,让新兴势力和政治派别参与到政权中来,结束清廷在权力上的垄断地位,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不仅已成为时代潮流,而且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
中国革命艰辛探索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革命艰辛探索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革命艰辛探索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很多。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启示:1. 追求正义和平等的斗争是值得的:中国革命的历程充满艰辛和牺牲,但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表明即使面临困难,追求正义和平等的斗争仍然是值得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勇敢地站在正义一边,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努力。
2. 批判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许多传统观念被打破,新的思想被提出,并付诸实践。
这表明批判思维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我们应该勇于打破束缚思维的桎梏,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不断寻找创新的路径。
3. 团结和合作的力量: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各界人士的团结和合作。
无论是革命领导者,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以团结的力量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才能战胜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4. 教育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和参与者经历了严酷的斗争和磨砺,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取得胜利。
这说明教育和自我提升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5. 历史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经验。
通过了解和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过去和现在,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历史,学会从中吸取智慧。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的艰辛探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包括追求正义和平等的价值、批判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性、团结和合作的力量、教育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历史的重要性。
这些启示将指引我们不断前进,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努力。
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的启示

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的启示[摘要]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些探索先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关键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探索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同的阶级力量曾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各种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这些探索给我们提供的历史启示至少有如下几点:启示之一:作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只有通过斗争摆脱殖民主义统治,赢得民族独立,才能走上历史发展的正常轨道,实现国家的富强。
自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享有完整主权的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
以英国为首的殖民者强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纳入了欧美资本主义的世界条约体系。
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它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外交,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压迫剥削中国人民,干涉镇压中国革命,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是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美化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对待殖民主义问题,有些人混淆了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论述,宣扬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是“世界走向中国”的必然趋势,是上升的资本主义打败落后的封建主义,强调西方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鼓吹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化,认为实现近代化不需要民族独立,认为反抗无用、反抗必败,主张执行“孙子”策略,甘愿被西方殖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人探索对我们的启迪
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从此这段中国人为之痛心的历史就上演了。
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
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林则徐)、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最终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一、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启示:
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新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同时,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也说明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
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要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二、洋务运动
l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
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启示:
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尽管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三、戊戌变法
①对百日维新的总认识:
“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②对谭嗣同就义的认识:
他的死表明了他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可以激励后人,唤起民族觉醒,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
四、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革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的精神。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
小结:
半个世纪中国人历经千行万苦,在黑暗中探索国家的出路,逐步前进,尽管历次努力都失败了,但留下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人以后的三个选择(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启示。
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的官僚仅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绝不可能使中国
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运动在中国也走不通。
历史的结论是: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国防以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强兵必先富国,两者应当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
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
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历史还启示我们,国防服从于政治,服务于政治,国防与政治密切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巩固--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历史也清楚的告诉我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是国防强盛的重要力量!国防建设历来是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
"先进的武器毕竟是重要的,科学技术是不能忽视的"。
国防科技领域,要重点研究开发一些关键技术。
掌握这些技术,是实现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的需要,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实行积极防御,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是我军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
围绕这个方针,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要千方百计把我军的武器装备搞上去。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落后就要挨打!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有用之人,在步入社会之后,为我们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科技的进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话建设,为我国国防的强盛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①历史用屈辱的过往,革命先辈的鲜血使我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
只有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才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②光靠借鉴别人的成果,照搬别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③近代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曲折的磨难。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期探索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