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

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近代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探索着国家出路。
这个时期可以从清朝末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国的建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先进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不断探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奉献。
清朝末年,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列强侵略,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封建制度的沉重壓制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在这个时期,许多先进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开始进行反思和探索,力图找到中国的出路。
其中,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强调中西合璧,为中国的振兴提供了思想支持。
梁启超则提出了“中国的困境在于缺乏‘科学’这样一种严谨的思维方法”,倡导学习西方科学,以强化中国的实力。
同时,康有为等人也提出了变法的主张,试图通过改革来推进国家的发展。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变故。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洋务运动及其推崇的技术和工业都被封建势力所排斥。
同时,辛亥革命以及北洋政府的建立,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种种原因,这个时期中国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在这个时期,像孙中山这样的伟大政治家也不断探索着国家的前途。
他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民主、民权、民生”的主张,试图解决中国民众所面临的问题。
同时,他也在积极推动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人民的福祉,为中国的振兴打下了基础。
进入20世纪,中国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
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以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成为了当时中国的主要任务。
陈独秀、毛泽东等先进思想家和革命者在思想上不断地拓展了革命的范围,推动了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取得了新的生机和面貌。
毛泽东通过“共产主义”的思想来推进国家的发展。
他的思想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得以深入推广,并被广大人民接受。
中共从建国时期开始,长期致力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历经多次困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断的动力和支撑。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团体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评析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一)简要经过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
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
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
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近代史,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勾结封建统治者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华民族爱国人士也不断采取措施反抗侵略、反抗中国封建统治。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不断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有不可磨灭的伟大意义。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出来。
《资政新篇》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出路。
此阶段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时期,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交易,同英法军队等侵略者进行应用斗争都对中国社会和人民思想产生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和后来的失败告诉我们:农民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但是单纯的农民运动并不能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兴起于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成员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建企业,兴办洋务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主要举办的事业有三个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这些洋务派的事业兴起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都开始改变,促进了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风气得到改变。
但洋务运动主要维护了封建统治,并没有让中国朝资本主义发展。
试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试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是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的必然结果。
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百姓通过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手段探索着解决国家问题的出路。
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阶层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看看这一探索历程。
一、士大夫阶层的探索自 19 世纪初,中国士大夫阶层已开始觉醒,开始思考如何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曾国藩在他的“治世之计”中提出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尝试以“科举”和“读书识礼”为基础建设一个新型的管理机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张之洞在《践行读书识礼,肆行忠孝立政》一书中强调“国家的兴盛与全民的道德水准息息相关”,认为“国泰民安,文明世界”是中国发展的首要目标。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商人阶层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商人们认为,经济决定一切,实现经济富强是基础。
章太炎在《马克思笔记》中学习到马克思主义后,发现资本主义的胜利必不可少,“只有经过工业化和民主政治才能振兴中华”,他提倡“革命、民主、科学、工业”的“四化”理论,提倡中国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倡导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方向。
三、民族主义的探索一些怀有民族主义情感的中国人认为,只有恢复传统文化的尊严、加强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危机意识,才能拯救中国。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维护中国儒家思想,思考如何让传统精神得以传承,坚持“中国文化是文化之源”的观点。
居正强调要加强国家教育和研究,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四、军事力量的探索中国军队也参与到解决国家问题的过程中来。
实际上,在近代时期官军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作霖在黑龙江建立了东北军阀,它代表了中国军队在解决国家问题上的一种尝试。
张作霖提倡军民一体化的理念,通过管理地方政府和发展经济,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体系,促进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改进军事制度。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围绕改善国家形势,尝试了各种手段,探索着国家的出路。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的探索之路可以追溯到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努力。
在近代,中国面临着外敌入侵、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等多重困境。
为了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出路,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通过制定改革政策、借鉴西方经验和思想等,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近代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外国列强对中国实施帝国主义控制,割地赔款,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内部政治势力分裂、冲突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们开始积极探索国家的出路。
其中,维新运动是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重要表现之一。
维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在国家危机面前,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试图借鉴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来推动中国的发展。
他们主张变法兴邦,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改革措施,如“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虽然维新运动的失败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但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运动和革命运动鼓舞了力量。
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者遵循的另一种探索国家出路的方式。
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郑板桥、严复、胡适等。
他们意识到中国社会需要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文化,提出了“救亡图存”的思想。
他们通过翻译和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为革命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支持。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出路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度的转变。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凭借这一理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国家出路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了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军事崛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例如,国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经济”的政策,发展了国内产业和农业。
此外,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合作抵御日本侵略,通过抗日战争实现了民族的团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内容提要: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从各自的阶级出发分别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虽然最终,这些对国家出路探索的道路皆以失败告终,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对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启蒙、对推翻封建统治的促进、对继而的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成功都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推动作用正文: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都是中国近代各阶级对中国国家出路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的建立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赔款,弥补财政空缺,加重了对本就受地主压迫的广大农民税款的征收,且各级官吏的浮收勒扣,横征暴敛,使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致使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2.太平天国的经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后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真琼 如楼 神玉 仙宇 窟, 宅曲 。栏 洞 房 ,
• 忠王府
(2)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 的革命纲领。 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 根本没有实施的纲领《资政新篇》。
《待百姓条例》载:“百姓之田皆天王(父) 之田,天下之货皆天王(父)之货。”“天下 农民米谷,商贾赀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 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以为口食而 已故“此示一出,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 已无人理,究不能行,遂下科派之令。” (《太平天国》第3册,第275页)
推荐书目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全4册),中华 书局,2000年版。 •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新知、读书、 生活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 • 梁启超《李鸿章传》,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7年版。
讨论
用图片、音频、文字等形式制成PPT 搜集以下人物在戊戌变法中的活动,并论 述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曾国藩
• 金陵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唐胥铁路
访问日本时停泊在长崎港的定远舰
被日军掳去后编入日本舰队的镇远舰
京 师 同 文 馆
• 赴美幼童
容闳(1828-1912),字达 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 南屏镇(今珠海市香洲区 南屏镇)人。1847年(道光 二十七年)初,赴美学习, 三年后考入耶鲁大学, 1854年(咸丰四年)以优异 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 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 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 驱。 1855年回国,1871年率 第一批留学生赴美。
•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 题、新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实现救亡图存? 如何向西方学习,求得富强?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官督商办
① 官督商办是半殖半封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在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
“专派大员一人认真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
机器采购、技术人员培训 ② 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 护者,又是阻碍者和压制者。 “钦商”盛宣怀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经济政策?
(三)创建新式海陆军
“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 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 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 西洋诸国,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 日本起见。” ——李鸿章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 1885年建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 丁日昌提 出《海洋水 师章程》, 建议设立新 式海军。
——李鸿章
3.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 洋务派
中央
地方Biblioteka 恭亲王奕 李鸿章 曾国藩军机大臣文祥 张之洞 左宗棠
顽固派 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 “立国之道,尚礼义 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以忠信为甲胄, 礼义为干橹。”
4.洋务运动得以兴办的条件
① 理论上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 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 获得统治阶级内部支持 ③中外暂时“和好”的外部环境
2、如何向西方学习, 求强求富?
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 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 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小 结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 代化开启了道路,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 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 国真正富强起来。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挽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实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农民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展开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因为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因为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准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代表新生产力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l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启示二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即使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展开了百曰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团体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评析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一)简要经过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
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
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 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 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过程 中深感财政困难,并且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 富强不仅是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主要是他 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从70年代始洋 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 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 家,即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
第二章课件导航
A教学引导
B教学要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 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 2、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根本原因。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 难。
• 3、自然灾害严重。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 •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 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 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 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 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 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 —《中国纪事》,1862年6月
汉阳铁厂(1890,张)等。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3)建立新式海陆军 •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 军衙门; 1884年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 建水师三支海军。
• 致 远 舰 将 士 合 影
当年的亚洲第一,世 界第四的北洋舰队!
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建安舰”
天津机器局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如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 局(1879,李),兰州制呢局 (1878,左), 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 (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近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历程

近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历程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涵盖了清朝末期到20世纪初的时段。
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和事件的简要概述:1. 晚清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百日维新:在清朝末期,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社会动荡,光绪皇帝实施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即“百日维新”。
这些变革试图改革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以强化国家实力。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受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1898年的戊戌变法失败。
这使得改革者对维新的努力受挫,但也催生了后来更为激进的思潮。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制的结束。
-思想启蒙:辛亥革命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现代化和民主制度,思想启蒙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3. 五四运动(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爆发于对巴黎和约的不满,标志着对帝国主义的反抗。
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探讨民主、科学、自由等现代思想。
-思想解放: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为后来的思想大潮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4. 思想大潮与文化运动(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成为一股重要的思想力量,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文化变革:文化运动对封建文化进行批判,提倡科学、民主、现代文明,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时期。
这些时期和事件构成了中国近代人民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的历程,也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现代化的转型,思想观念逐渐更新,为后来的政治运动和社会改革打下了基础。
3.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从中有什么特别启发

如何理解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及其历史意义?历程: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
④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
历史意义:(1)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论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与启示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失败仿佛一颗石子被投入到中国旧封建主义社会的死水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严酷的社会现实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省:“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局面,和中国长期的盲目自大与闭关锁国是分不开的。
为了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一、农民阶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农民阶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主要是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因为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主要压迫对象,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进行了强有力的反抗,强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对于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不承认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后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
但是,农民阶级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且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却无法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随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历时30余年,创办了一批军用、民用企业等,对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学习的内容局限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未涉及到学习其思想的层面,仍旧固执的坚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甲午中日战役中,北洋海军的全局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这也表明,为维持封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自强”、“求富”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三、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甲午战争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也使得新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在此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改良变法运动。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立宪思想,主张将封建君主制改为君主立宪制。
但是由于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的局限思想,使得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仅维持了百日,无果而终。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及启示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认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对武昌起义中革命志士的精神的认识。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 张扬,从而激发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革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的精神。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 的领导下才能完成。
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我们要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 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 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一书中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 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 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 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洋务派一开始认为中西方的差距主要是集中在“火器” 上。下面我们按照时间先后列举几家军火工业。①曾国藩于1861年创办安庆 军械所。②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局。③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的金 陵制造局(地点在南宁简称“宁局”,全称是“金陵机器制造局”)。④左宗 棠于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简称“闽局”因设在福州马尾,故称“马尾 船政局”)。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⑤崇厚于1867年创办的天津 机器局。⑥张之洞建造的湖北枪炮厂。1908年改称“汉阳兵工厂”,抗日战 争时内迁。 2.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 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 业。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 、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 3.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纷纷成立洋枪队,使用 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4.办了一些新种类的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 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请评述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请评述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探索,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实现强盛富强的目标。
其中,众多知识分子推崇"救亡图存"的主张,认为中国的出路只能从救国、建国之路中寻找。
以下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性思想:
1. 洋务派:通过借鉴西方文化、科学技术,改革制度,推进现代工业化,从而实现中国的强盛。
2. "戊戌变法"派: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加强教育,改革政治制度,加强民族自强。
3. 清末民主派:主张推进民主制度改革,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寻求实现自由民主和人权保障。
4. 都市绅士:秉持新文化运动,倡导找回自我、自力更生、走向民族复兴。
以上思想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探索中国出路方面的一些主要思想和追求。
这些思想对当时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中国的引进和接纳外来文化打下了优秀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840年,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用强权和大地轰开了古老中国长期封锁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鄙夷外国、妄自尊大的大清王朝,揭开了中华民族屡遭西方列强侵略、侮辱、欺凌的悲惨史页,也唤起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顽强探索,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思考和关注。
1.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人物是洪秀全。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开展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他们用“天国梦想”发动了农民,但领导者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这种民愤。
在取得一些胜利后,领导者贪图享乐,只有空口白话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继续发动农民,停滞不前,没有坚持到底.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
2.封建地主为主力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因为尽管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又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原因决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3.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张骞。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性运动,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
主专制制度,但是由于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事实上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也只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4.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代表人物是孙中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以三民主义为理论纲领。
最终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取得了推翻2000年之久的皇权专制的伟大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 虽然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所以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也行不通。
5.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人们不了解民主共和的精神,因而也无法建立组织严密、团结战斗、坚强无比的革命政党。
所自自然也无法挽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
6.无产阶级,代表人物毛泽东。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无产阶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革命理论的武装下,在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中国发展道路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得以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