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学习策略答案
认知心理学-第十章--问题解决(1)

知识库
新生 知识
先期 知识
无关 知识
算子 约束
设计 任务
(输入)
提取任务 信息
•厂家信息 •产品信息 •设计要求 •用户信息
搜索先期 经验
•形象功能 •公司要求 •吸引消费者 •体现创造性
确定算子
•广告设计 通用算子 •特定任务 专用算子
任务表 征
(输出)
广告设计专家任务理解过程模式图
界定含混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 界定含混的问题是指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 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 的说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抗性问题(adversary problem) 解决对抗性问题时,人们不仅要考虑自 己的解题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还要受对 手解题活动的影响。
实验五
目的:通过比较广告设计专家、新手和生手的问题表 征,研究广告设计专家的问题表征特点及过程。
任务:用30分钟为一种假想的家用机器人设计一张招 贴画形式的广告方案。
被试:专家9人;新手20人;生手20人。 材料:广告设计任务说明;引导式问卷, 口语纪录分析。
时勘,傅小兰,王辉,张侃,郭素梅. (1998). 广告设计专家的任务理 解过程。《心理学动态》, 6(1), 58-63。
如果一个问题得到了正确的表征,可以说它已解决了一半 (Simon,1986)
有时按常规方式表征的问题难以求解,但若换一个角度来表征 同一个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Simon,1991)
三、问题解决策略
策略是人对信息加以操作的办法、计划、方案, 它使人的认知活动成为有组织的有机的统一体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 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学习策略

第十章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学习策略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会不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和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
一、学习策略的界定在相关研究中,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的界定始终是一个基本的问题。
各种定义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种:①将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方法或规则。
如(Duffy,1982)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平特里奇(P. Pintrich)认为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技术或方法。
如梅耶(Mayer,1988)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是在学习活动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②视作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如P200加涅(1985)。
③看作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
如Dansereau(1985).如,尼斯比特(Nisbett,1986)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
”P200 (Sternberg, 1983) (Dansereau,1985)以上不尽相同的定义,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
我国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认为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等同。
我们将从学习策略与相关概念的辨析中来把握学习策略的涵义。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一次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是有区别的:(1)具体的学习方法与具体学习任务相联系,有较强的情境性,而学习策略既与具体任务相联系,又与一般学习过程相联系;(2)学习方法经学习者反复运用,熟练掌握后,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往往凭习惯加以运用,而学习策略则是学习者经过对学习任务,学习者自身特点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反复考虑之后才产生的方案;(3)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用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考虑最佳效益,而学习策略则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基本点的。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精品文档你我共享26、为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角色创新?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第十章 学习策略之复述策略2

7.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 或尝试背诵
11. 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
状态相似性的影响
7.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 或尝试背诵
此外,有一种与此有关的现象叫做依存于 8.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 状态的学习。人们发现,如果能够恢复到自 己学习某种知识时同样的情绪或生理状态, 9.自动化 就易于回忆起这种知识。例如常常听到这样 10.实施 的说法:深醉了的人在清醒后不记得自己喝 醉时把酒瓶藏在何处;而当他喝醉时则记不 11.情境、情 得自己清醒时把钱藏在什么地方。由此看来,绪影响 在考前猛吃蜂王浆之类的是否就一定有益呢?12.态度、兴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趣影响
7.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 或尝试背诵 8.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 9.自动化 10.实施 11.情境、情 绪影响 12.态度、兴 趣影响
小结:
以上所述都是一般的复述策略,在某些复杂 7.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 的任务中,如学习课文,我们也会用到复述 或尝试背诵 策略,如说出材料、作记录、在课文中划线 过度学习 等,这将在后面学习策略的应用一节中加以 8.过度学习 讨论。
7.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 或尝试背诵
10. 实施——在实践中学习
自问自答 特瑞奇勒对人的感觉与学习、记忆之间的 7.自问自答 或尝试背诵 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学习1% 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嗅觉,11% 8.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 通过听觉,83%通过视觉。而且,人一般可记 住看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 9.自动化 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 10.实施 自己所说的70%,这说明多种感官的参与,能 11.情境、情 有效地增强记忆。 绪影响 另一种是指复习情境的变化,如将所学的 12.态度、兴 书本知识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作出总结、 在谈话中使用以及向别人讲解等。这在学习 趣影响 上都有更有成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答案习题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B 观察法C 个案法D 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 《心理发展》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据比较可靠,结论经得起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习题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纲(最新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纲题型:单选题(20个,20分);多选题(10个,20分);名词解释(2个,10分);简答(3个,18分);论述(2个,16分);案例分析(1个,16分)第一章:绪论1、1879年,心理学之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普莱尔,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2年,著作《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3、霍尔,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称号。
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在儿童研究中发明了研究儿童的新技术——问卷法。
4、桑代克,1903年的《教育心理学》被看做西方教育心理学确立的里程碑。
5、陈鹤琴,最早开创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6、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的内涵与优缺点;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的内涵以及优缺点。
理论联系实际: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心理发展的概念以及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3、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及心理发展阶段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知发展阶段6、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7、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三章:儿童认知的发展概念:感觉、知觉、注意的分类、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思维、思维的品质、想象以及想象的分类理解:1、小学儿童注意发展以及注意品质的发展2、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3、小学儿童记忆的分类,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4、思维的特征、问题解决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6、遗忘的规律及原因7、知觉的特性8、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理论联系实际:1、如何根据儿童思维品质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2、如何根据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对小学儿童进行记忆力训练。
第四章: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概念:气质、性格、皮格马利翁效应、自我意识、品德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第十章学习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
(一)计划策略 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 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 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 预估其有效性。
制订计划的过程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 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 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
学习计划 1.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钟将头天要背 的课文温习1—2遍,6:40从家出发。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3.认真仔细写作业,不对答案,认真对待每 一门课。 4.写完作业后,复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第二 天上课的内容。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 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 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 料之上的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结合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一)特定性 (二)生成性 (三)有效的监控 (四)个人效能感 (主体性、内化性)
弗拉维尔认为,当个体不能使用某种策 略时,往往有两种情况: (一)可用性缺陷 可用性缺陷是指个体不知道某一策略因 而不会使用该策略。 (二)产生性缺陷 产生性缺陷是指个体不知道在何种条件 下使用某一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 有关方法和技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 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 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和控制。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 境和资源的策略。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 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 略、寻求支持策略等。
第十章 学习策略之精细加工策略1

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这种记忆术在古代不用讲稿的讲演中曾被广泛使用,而 且沿用至今。西赛罗(Cicero)(在《论讲演》一书中)把这一方法的起源归功于一位希腊 诗人西蒙尼德斯(Simonides)。 这位诗人有一次在一个大宴会厅里朗诵一首抒情诗,朗诵完之后,他被在诗中赞美了的卡 斯托尔(Castor)和波拉克斯(Pollax)两位大神叫出宴会厅外。正在这时宴会厅塌了,厅 内宾客无一幸活。尸体模糊,亲属莫辨。而西蒙尼德斯却能根据各人在宴会厅里的座位而 一一把尸体辨认出来。 这一辨认无遗的成绩使西蒙尼德斯相信,把要记住的东西按次序地安放在自己熟悉的位置 上,是很有用的方法。这个故事可能是想象的,但不管位置记忆法的起源如何,这种方法 已被证明为一种有用的识记技术,能用来识记若干项目的次序,像讲演中所要谈的要点。 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 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 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
1、
限定词法(peg-word method)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早年威廉·詹姆士(W.James )曾用比喻来说明联想可有助于学习记忆。他将联想比成钓鱼的钩子,可以将新的知识, 像在水中的鱼一样,用钩子钓起来,挂在一起,就可以在学生的记忆中保留步忘。确实很 有道理。
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概念 位置记忆法(loci method) 首字联词法(acronyms) 限定词法(peg-word method)
精细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贮到长时记忆中去,它是 通过在所学各项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实现的。所谓 精细加工 精细加工,就是 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 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请看p; Bower,1969)(安德森,1989)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被试在两 种情况下记忆简单的主语—动词—宾语语句。 在第一种情况下,句子是由主试编成现成的句子提供给被试的。 在第二种情况下,主试只向被试提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要求他们自己用一个动词把两者 连结起来,造成句子。 学过这些句子之后,主试者提出作为主语的第一个名词,要求被试说出作为宾语的第二个 名词。结果是,第一种情况下能回忆29%,第二种情况下能回忆58%。其原因可能是,在 自己造句时,被试对两个名词的意义和彼此间可能的相互关系作过仔细的思索,他们在选 定一种联结关系之前可能考虑过多种试探性的联结。这种额外的心理上的努力或深入的精 细加工会使这两个名词特别是它们之间的联结受到更多的推敲。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资料10-11章)第十章教师启发引导的策略1、在课程改革中,怎样来认识教师于学生的关系呢?(1)教学是教师于学生的交往(2)教学是教师于学生的对话(其突出特征是开放性和启发性)(3)教学是教师于学生的互动(4)教学是教师于学生的合作(5)教学是教师于学生的理解2、教学交往的特点:(1)就交往的目的来说,教学交往是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它的目标主要指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获得的发展,是由这一目标派生出来的“产品”(2)就交往的主体来说,学生于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但在信息的拥有和交往中的作用方面却又是不“对等”的。
(3)就交往的内容来说,其主题是被“规定”了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因此,教学的交往是以教材为“话题”的师生相互作用。
(4)就交往的结构来说,这种交往常常是有计划的、相对“有序”的,或者说,是被精心组织起来围绕一定目标展开的。
3、理解的基本涵义是:意义沟通、相互解释、设身处境、共同体验、宽容悦纳。
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扮演的角色: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反思者。
教师在调适自己的角色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习得:(1)民主、平等、宽容的态度;(2)激励、启发、引导的方式;(3)自律、超越、创新的精神。
5、教师启发引导的策略有:教师言语讲授的策略、教师置疑问难的策略、教师的演示策略。
6、言语讲授(定义):是指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的一类教学行为。
讲授的主要任务在于:说明新旧知识的关系和联系;填补学生原有经验于新知识之间的缝隙;剖析新知识自身各要素之间的关联。
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采用“启发式”。
7、言语讲授从教师运用策略的侧面说,应当遵循以下的要求:(1)组织学生的表象(2)联系学生的经验(3)推动学生的参与(4)多种方法的配合(5)精要生动的表述。
学习策略

重要
不紧急
时间管理象限图
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
求助形式 特点 目的
执行性求助 (executive helpseeking)
他人“替” 只想要答案或者希望尽快完成任务, 自己解 自己不做任何尝试就放弃了获得成 决困难 就的能力,选择了依赖而非独立掌 握。
工具性求助(适应 性求助) (instrumental helpseeking)
理解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资本主义 的概念吗?
应用(转化)
分析
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与 新情境
能够将一个问题分成几 部分,并能在各个 部分之间建立联系 能够将各个部分的知识 加以整合,构建对 一个问题的独特新 颖的回答 能够按照一定标准对不 同方法、思想、人 物或产品的价值做 出判断
练习 转换
推理 演绎 发散思维 归纳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就是学习者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 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的特征
主动性 有效性 过程性 程序性
学习策略的分类Ⅰ
温斯坦(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 括:①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 ②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③辅助性策略, 如处理焦虑;和④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 的获得。她与同事们所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包 括十个分量表: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应试策 略、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焦虑、学 习辅助手段和自我测查。
学习策略的分类Ⅱ
丹瑟洛(Dansereau, 1985)认为学习策略是由相互 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的:基本策略(primary strategies)和辅助性策略(support strategies)。 基本策略被用来直接操作课本材料,包括获得和存储 信息的策略(领会和保持策略),和提取和使用这些 存储信息的策略(提取和利用策略)。 辅助性策略被用来维持合适的进行学习的心理状态, 如专心策略。辅助性策略包括三种策略:计划和时间 安排(planning and scheduling)、专心管理 (concentration management)以及监控与诊断 (monitoring and diagnosing)。
第十章 学习策略之精细加工策略3

充 分 利 用 背 景 知 识 联 系 实 际 生 活 系 , 利 用 信 息 的 多 余 性 寻 找 信 息 之 间 的 内 存 联 视 觉 想 象 关 键 词 法 ( key-word method method )
8.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
精细加工强调有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可 见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某一事物已 经知道多少。日本人科奇玛等人(Kabara-Kojuma& Hatano,1991)最近做的一个研究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大学生学习棒球和音乐方面的信息,结果是,那些熟悉棒球 但不熟悉音乐的学生,棒球方面的信息学得多一些。相反, 那些熟悉音乐而不熟悉棒球的学生,音乐方面的信息学得多 一些。事实上,背景知识比一般学习能力更能使我们预测学 生能学会多少。一个学习者如果非常了解某一课题,那他就 有更完美的图式融全新的知识。但是,学习者往往不会使用 他们先前的知识来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材料。教师一定要把新 返回 的学习和学习者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下一页
返回 下一页
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意义识记,主试告诉这组 被试,这些数字是有组织规则的,努力找出规则来记 忆;另一组为机械识记,主试告诉这组被试,学习这 些数字最好方法,就是以一个数为一组来记。 这两组在学完后半小时,受同样的测验,结果 结果是意 结果 义识记组保持为38%,机械识记组保持33%。但在 三周后进行第二次测验,意义识记组保留23%,机 械识记组保持量为0%。这表明 意义识记有助于 表明,意义识记有助于 表明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在学习时,我们不要孤立地去记东西, 而要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即使所学信息部分 遗忘了,也可以利用信息的关系推出来。这就是所 谓的信息的多余性,利用信息的多余性,提取信息 的线索和通道会更多一些。
第十章 问题解决

第十章问题解决主要内容:本章讲述问题解决,主要讨论问题解决的概述和问题解决的两大类策略。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正确理解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课时安排:讲解4课时、讨论1课时,共5课时。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难点是问题解决的策略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方法设计:教师以讲解为主,辅以讨论,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习指导:学生首先需要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是怎样界定一个问题,怎样界定问题解决的。
然后应该掌握问题解决的特征和阶段,并了解问题表征影响问题解决。
在此基础上学习两种重要的问题解决策略,即算法式和启发式策略,前一种是计算机常用的策略,人类一般采用启发式策略解决问题。
最后讨论问题的解决的计算机模拟问题。
本章主题词: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空间,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问题表征,策略,算法式,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河内塔问题,传教士和野人过河问题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普通心理学是怎样认识问题的?2.你常用何种方法解决问题,它的优缺点怎样?导语: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总要面对许多问题。
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与概念形成、推理等思维活动相比,问题解决显得更加宽阔,甚至可以将它看作思维活动的一个最普遍的形式,因为概念形成和推理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问题解决的形式,并且它又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的智慧性和创造性,而与人的智力有密切关系。
问题解决早就得到心理学的重视和研究,曾经提出过不同的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联想理论和格式塔理论。
联想理论将问题解决过程看作一种联想学习过程,带有渐近的性质。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适宜的联系得以建立并通过强化而巩固,反之,不适宜的联系则逐渐消退。
这种学习可具有尝试——错误的方式。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与之不同的观点。
它强调问题情境的结构的重要性,认为问题解决是形成问题情境的新的结构,即把握问题情境中诸事物的关系,并且是以突然的方式实现的,表现“顿悟”。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策略》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策略》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多选题下列属于学习策略的是_____。
A : 复述策略B : 精细加工策略C : 组织策略D : 计划策略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根据迈克尔等人 1990 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
2、多选题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_____。
A : 自上而下的迁移B : 自下而上的迁移C : 正迁移D : 负迁移参考答案: BC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C。
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3、单选题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_____A : 群集B : 摘录C : 过度学习D : 列提纲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所以 D 不符合。
4、单选题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的策略,这是_____A : 计划策略B : 监视策略C : 调节策略D : 复述策略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调节策略概念的考查。
5、单选题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_____。
A : 智力技能B : 学习自觉性C : 元认知策略D : 自我意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
题目中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元认知策略。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策略》必看知识点最新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策略》必看知识点新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策略》必看知识点新版1、单选题;;:;;;:;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B: 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C: 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D: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2、单选题;;:;;;:;下列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_____。
A: 合理复习B: 位置记忆C: 亲自参与D: 学业求助;;:;;:3、多选题;;:;;;:;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_____A: 概括归纳B: 列提纲C: 利用图形D: 利用表格E: 先行组织者;;:;;:4、单选题;;:;;;:;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_____A: 学习期待B: 学习目标C: 学习效能感D: 学习策略;;:;;:5、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很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属于_____。
A: 复述策略B: 组织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 时间管理策略;;:;;:6、填空题;;:;;;:;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____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7、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_____A: 计划策略B: 组织策略C: 调节策略D: 监视策略;;:;;:8、单选题;;:;;;:;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_____A: 设置目标B: 列提纳C: 寻求同学帮助D: 做笔记;;:;;:9、单选题;;:;;;:;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_____A: 计划策略B: 组织策略C: 调节策略D: 监视策略;;:;;:10、多选题;;:;;;:;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资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下面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B )。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
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B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D )。
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4、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 A)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5、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6、将新学材料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D )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7、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 )。
A.自我控制B.自我认知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
8、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 )。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能力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
9、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B )。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
1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称为( C ) 。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
1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 )。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
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B )。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
13、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A)。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14、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 B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15、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D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
16、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文件和阶段的顺序,在学习策略中,它是一种典型的(D )。
A.精细加工
B.调节策略
C.资源管理
D.组织策略
17、学习语文课时分段、总结段落大意属于( C )。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识记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
A.复述
B.精加工
C.组织
D.元认知
19、有的学生爱坐前排座位,有的爱坐后排座位,这实质是一种(A)。
A.资源管理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二、多项选择
1、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有( ABCD )
A.主体性原则
B.特定性原则
C.生成性原则
D.内化性原则
2、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包括趣味引入、策略剖析和( AD )
A.策略运用
B.策略组织
C.策略生成
D.策略反思
3、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把学习策略分为( ACD )
A.认知策略
B.时间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4、监视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具体包括( BD )
A.认知策略
B.领会监视
C.元认知策略
D.注意监视
5、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的(AB )
A.自我控制
B. 自我意识
C.自我指导
D.自我学习
6、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C D )。
A.在读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
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个时间表
C.把学的知识总结成文
D.重复读困难的材料
三、填空题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和控制。
2、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3、学习的认知策略有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和归类策略。
5、精加工策略有类比、记忆术、做笔记、提问。
6、元认知策略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7、资源管理策略有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社会资源利用。
8、学习时间管理要统筹安排大块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和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9、我国学者刘电芝四阶段学习策略设计有趣味引入、策略剖析、策略运用和策略反思。
10、个人效能感原则是指学生在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
四、判断题
1、资源管理策略有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等三种策略 (×)。
2、学习策略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3、元认知策略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4、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监控策略、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5、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生成记忆术(×)。
五、名词解释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元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六、简答题
1、学习策略的特征有哪些?。
201页
2、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层次。
201页
3、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208页
4、简述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202-203页
5、元认知策略有哪些?205页
七、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时间管理策略?207页
2、根据自身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元认知策略的。
205-206页
八、案例分析
张兵是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尽管他努力学习,但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班主任找他谈过话,发现并不存在动机方面的问题,而是出现了学习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1、张兵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采取学习策略)
2、说明学习策略有哪些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3、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类学习策略,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任意发挥,只要策略当中的任意一种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