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化学情意类知识的内容与养成策略
如何培养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培养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自然科学,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注意情感教育的培养。
本文将从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介绍如何培养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理解情感教育的作用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课余时间也需要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合作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2) 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化学教学中很多实验都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操作,这些实验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不同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需要学生从中总结感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究,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重视教师的情感作用作为化学教师,在情感教育方面应该起到表率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
在平日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亲近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
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关爱和关注。
(2) 认真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教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 多元化情感教育的策略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多种场景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利用化学教材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感受化学世界、进行化学实验以体验化学乐趣等。
化学教师要不断摸索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自身的情感教育意识和素养。
3.注重课堂构建在化学教学中,课堂构建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初中化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有效策略

初中化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有效策略。
1 )教师需要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
教师示范了对化学学科的热爱甚至是痴迷、对化学的探究欲和探究的方法和智慧、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沟通、智慧的碰撞。
有些教师仅仅把化学教学当成求生的手段,大学毕业后就很少学习化学新知识,教书教到一定年头产生职业倦怠,在课堂上看不到教师由衷的笑容,教师自己都感受不到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怎么能去很好的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对探究学习的热爱呢?有不少教师实施探究性教学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自己从来不去探究化学领域中的新事物,他们让学生探究的都是自己熟知的化学内容,怎么可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生探究时的心理和困难呢?还有些老师语言缺乏感染力,知识视野也较窄,因此说话做事都打动不了学生的心。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仍然需要苦练教学基本功。
2 )挖掘基础知识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化学新课程由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化为了“学科中心、学生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相融合的课程设置取向。
因此,我们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能只讲授裸露的知识,而要选择紧密围绕社会生活的素材来包装这些裸露的知识,然后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偏差认识设置教学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构建核心的化学知识体系,形成相应的学科观念视角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化学课程内容中能找到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关的题材很多。
例如:在物质的构成与物质的变化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模型向学生展示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原子内部的构成与核外电子的运动,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渗透物质是由可分的不同微粒构成,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在学生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途时,既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质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应该认识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再次说明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重性。
新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新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新教育大纲提出了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念。
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实践与探究、培养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推动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四个方面浅谈关于新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化学可以看作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化学知识的神奇和实用性。
例如,通过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溶解、氧化还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化学工厂等实践基地,让他们亲眼目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兴趣。
其次,积极开展实践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践与探究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科研课题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究获得新知识和新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从实验数据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系,并通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这样的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必备素质。
化学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协作,不仅可以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改进,让学生从设计实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精通化学初一人教版之核心策略

精通化学初一人教版之核心策略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机会。
在初一学年,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为指导,通过合理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精通化学初一人教版教材的核心策略。
一、培养兴趣化学知识需要学生对其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例如,通过化学实验和示范,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化学反应、颜色变化等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将化学的理论联系起来,使其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二、理解化学概念学习化学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其中的概念。
初一的化学教材通常涵盖了一些基础的概念,如物质的分类、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确保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展示方式,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
同时,在解释每个概念时,我们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便学生更易理解。
三、培养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们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实验去验证,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巩固与复习化学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巩固。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复习和检测。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形式,让学生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复习资料,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巩固。
五、拓宽学习渠道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有很多化学视频、教学网站等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互联网资源时,学生们要具备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避免受到错误或误导性信息的干扰。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策略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策略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机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导致当今中学生怨学情绪增长,这对教育相当不利。
情感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然而情感是可培养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教师充分挖掘剌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1.以境育情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例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革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
如何培养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如何培养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很多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缺乏兴趣和热爱,认为它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那么,如何培养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呢?本文将从培养兴趣的目的、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兴趣的目的培养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思考,并形成对化学领域的浓厚兴趣。
通过培养兴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培养兴趣的方法1. 实践性学习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型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培养起对化学的兴趣。
2. 生活化融入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如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家居用品的化学原理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的存在。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或是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生动地展示化学知识,使学生能够以直观的方式体验化学的魅力。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三、培养兴趣的实践1. 科学实验社团学校可以成立化学科学实验社团,邀请专业化学老师或学生在课余时间组织化学实验活动。
通过参与实验社团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参观化学实验室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体验真实的化学实验环境。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针对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学习化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未来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工作打下基础。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化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溶液、气体等。
2.化学原理: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
3.化学实验:如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
4.化学计算:如物质的量的计算、溶液的配制、反应的计算等。
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概念的理解: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的基础,要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对其进行分析。
3.勤于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4.注重复习总结: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联想记忆法:通过对化学概念、公式等进行联想,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将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想,便于记忆。
2.分散学习法: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部分,分阶段进行学习,避免一次性过多摄入导致记忆混乱。
3.对比学习法:将相似或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如对比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教材内容:对照教材,梳理知识点,确保掌握重点内容。
2.做题巩固:通过做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解题能力。
3.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效果。
2.主动求知:遇到问题要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其抽象性和复杂性,许多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并提出几种有效的策略供参考。
一、建立基本的学习框架建立基本的学习框架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策略的首要步骤。
学生应该了解化学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和掌握化学学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是化学学习策略的核心。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化学学习需要既有理论基础,又要有实践操作。
学生应该将课本知识与实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多角度学习:化学学习涉及到许多概念和原理,学生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参考资料查阅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3.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将化学学习纳入日常学习计划中。
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规划性和计划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化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后续的知识。
2. 学会解题技巧:化学学习中有很多的计算和应用题,学生应该积极学习解题技巧,并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掌握解题技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3. 善于总结归纳:化学学习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需要记忆和理解,学生应该善于总结归纳,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
通过总结归纳,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化学知识。
三、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化学学习策略的重要目标。
化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化学情意教育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无痕教育的内涵与策略
![[中学化学情意教育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无痕教育的内涵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abc24c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5f.png)
[中学化学情意教育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无痕教育的内涵与策略情意领域(affective domain)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意”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难以较精确地界定。
研究人员通常以举例的方式对此加以阐述,如:情意就是非智力因素,一个人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都属于情意领域;情意就是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以外的,和情感联系比较紧密的那些内容,如兴趣、动机、态度、习惯、品德、鉴赏力等。
布卢姆与克拉斯沃尔认为:“情意领域主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
从这一意义上说,新课程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与学生的情意领域相对应的教学目标。
1 问题的提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一向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教师对于这一目标的制定往往具体而明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亦愈来愈受到教师的青睐,通常也会投入较多精力去设计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从而使得“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唯独情意领域(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多数教师感到虚无飘渺,无从着手,因而常常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具体表现在:1.1 情意教育认识模糊一些教师对化学情意教育目标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或爱国主义的层面。
他们不了解化学新课程所赋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什么新的内涵。
也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进行情意教育会对化学知识学习产生巨大的隐形促进作用,而是片面地认为进行情意教育和化学知识教学是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的,他们担心在化学课堂中进行情意教育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1.2 情意教育目标虚化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直接将“课程总体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在目标表达上也常用如“培养。
观点”、“树立。
精神”、“进行。
教育”等一些笼统、抽象的语句,既缺乏对情感的科学认识,又缺乏目标形成的水平层次及实践操作的具体方法,使情意教育成为一种空泛的说教。
目标过大过虚,操作性差。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一、关注学生兴趣点,引导学习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习动力的关键。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观察、喜欢进行实验、喜欢探究新知识等。
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讨来寻找答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思考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和快乐。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
实验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加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软件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更多的刺激,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直观。
教学软件还可以提供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案例教学,增加学习趣味案例教学是一种注重实际应用和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化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并非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可以运用到实际中的有用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化学实验现象或者介绍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故事,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解析与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知识点解析与教学策略1. 引言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解析初中化学的知识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 原子与元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原子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的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周期规律和特性。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可以通过实验和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行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和化学平衡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对学生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元素周期表的探究,自主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作用。
5. 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数学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反应速率和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反应速率和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6. 酸碱与溶液酸碱与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现象,让学生感受酸碱与溶液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7. 单质、化合物和分子单质、化合物和分子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单质、化合物和分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8. 教学策略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化的教学材料,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接受度。
化学初中二年级第十章教学解析

化学初中二年级第十章教学解析化学是一门有关物质的性质、组成和转化的科学,它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二年级的第十章化学教学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关键时期,对于建立起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初中二年级第十章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教学解析。
一、教学目标初中二年级第十章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如固体、液体、气体的物态变化等。
2. 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如原子、分子的概念和性质。
3.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 发展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实验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初中二年级第十章化学教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固体、液体、气体的物态变化,重点解析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原子、分子的概念和性质,了解一些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
5. 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初中二年级第十章化学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1. 观察法和探究法: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归纳法和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物质进行比较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 示范法和讲解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解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 实验探究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课堂评价初中二年级第十章化学教学的课堂评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十章化学情意类知识的内容与养成策略

(二) 爱国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3)丰富的化学资源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骄傲 有色金属品种齐全、储量丰富 14种 世界前列 (钨矿储量相当于国外总储量的4倍;稀土元素 储量世界第一;铁的世界储量为2260亿吨,而 我国已查明为400亿吨;我国矿藏的潜在价值居 世界第三位,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等)
(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2.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的内容
(1)科学态度培养的内容
①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 ③ 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④ 培养诚实谦虚、脚踏实地的态度 ⑤ 培养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⑥ 培养刚毅顽强、百折不回的科学精神。
(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主动参与策略
主动参与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地针对学习内容展开探究 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分析处理证据、获得结论等实践过程, 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和价值体验的一种学习策略。它强调学习 者全身心投入,鼓励学习者深入探究的过程。
合作交流策略
合作交流策略是指学习者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参与探究活动,相互交流自己的进展,并针对各 自的观点展开讨论,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问题 解决和情感发展的一种策略。合作意识和合作精 神是科学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如化学反应伴随着热效应,这是化学运动转化为热
运动;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这是化 学运动转化为电子运动。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⑤化学运动的吸引与排斥 一切化学过程都归结为吸引与排斥的过程,即化学 运动过程就是由原子间吸引与排斥的变化引起旧化 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心理研究学家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愿望和需要,是自身思想观念产生的心理体验。
情感反映的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而是人与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
”实际生活中如果人们情感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便会产生一种十分愉悦和轻松的体验。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满足学生的愿望和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就会喜爱上这个学科,把自己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激起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展开探究,并在探究中构建知识、提高能力。
那么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呢?一、平等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情感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情感的产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控制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展开教学,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是知识的接收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对立关系,教师认为学生全盘接收自己所讲的知识,就是成功的教学。
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只能使得学生离教师越来越远,无法激起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变对立紧张的师生关系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移到学科学习上。
(一)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没有水的池塘。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细心呵护,把真心、关心与爱心倾注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爱,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让他们敢说、想说,进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爱的传递中不断地产生积极的情感。
(二)公平对待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教师不能带着偏见看待学生,而是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在全体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策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有效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态度。
化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角色,从单纯的化学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引导着,再到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情感的激励着,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新课标情感积极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
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传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溶情于学习之中。
同样,学生良好的情感反馈于教师,教师受到感染,又作用于教,从而形成师生情意交融的境界。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一种享受。
事实上,教学过程始终都贯穿着学生的情感活动,爱祖国、爱集体的情感,事业心、求知欲、自信、惊奇、怀疑、美感等积极的情感,这些积极地情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化为学习的推动力。
苏联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就等于撇下种子喂麻雀”。
可见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化学科教材本身蕴含的情感因素不多,需要教师精心挖掘,赋予教学内容情感色彩,从而诱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情感,内心产生强烈的反响、同情、激励、喜悦、惊奇等。
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使得所注意的化学现象和记忆、理解的化学知识在这种状态下变得丰富,学习的效率更高。
例如,当涉及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等凝聚着前人智慧的知识结晶时,介绍科学家执著追求真理,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敬佩感,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总之,教师有意识地“植入”情感因素,并通过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经过无数次熏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爱祖国、爱科学、充满幻想、热爱学习、报效祖国的积极情感。
初中化学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策略

2012-09方法交流在新课改目标下,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优秀学生呢,是那些记住了很多知识,能够轻松解决“是什么”的学生吗?显然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是那些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
所以,化学教学就应更着眼于在构建结构化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获得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化学学习应该如何进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这正是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初中化学设置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提出了如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5.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样都是学生学习之后应该达到的结果。
新课程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
因而,化学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无法想象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丰富、不完善的人,能适应未来终身化学习的社会。
二、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近几年,中考化学命题与以往相比,进一步减少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单纯识记性知识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借助新的背景资料,试题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和生产实际。
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总结策略分析

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总结策略分析一、学习策略分析:1. 建立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建立良好的基础知识。
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化学基础知识。
在学习高中化学之前,学生需要对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化学知识。
2. 注重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来学习化学知识,还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提出问题和疑惑。
学生需要重视课堂学习,积极参与,并且做好课堂笔记,以便在课后进行复习和总结。
3. 进行实验操作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进行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并且做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4. 多做题做题是巩固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多做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便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还可以通过题目的分析和解答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1. 归纳总结化学知识点繁杂且复杂,因此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每个知识点逐一进行总结,包括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为复习和考试提供便利。
2. 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和梳理思路的工具。
在总结化学知识时,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还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
4. 进行知识串联化学知识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因此学生在总结化学知识时需要进行知识串联。
在进行总结时,学生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串联,理清彼此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提供便利。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理解和形成深层次的认知。
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
教师应该将化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化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方式,了解物质的颜色、异味、溶解度等性质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概念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巩固和验证化学概念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展示化学现象和概念,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知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化学反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反应过程,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与他人合作,并从他人中借鉴和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机。
化学是一门抽象而晦涩的科学,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学习厌恶情绪。
教师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保持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奖励机制和激励措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的关键在于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知和记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动机。
化学习惯养成计划

化学习惯养成计划一、学习目标无论是考试还是实践,化学都是一个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是理论性的,还涉及到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好化学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进行化学学习时,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
在我看来,化学学习的目标应该包括: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二、学习计划1. 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在进行化学学习前,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时间、个人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学习计划中,我们应该根据学习时间的合理规划,将学习内容合理分配到每天的学习任务中,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和娱乐的安排,避免学习压力过大。
2. 坚持每日学习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该坚持每日学习,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可以在每天早上、下午和晚上各安排一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学习时,我们要及时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问题,以便复习和查漏补缺。
3. 多做练习和提高解题技能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应该多从练习和解题中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应试书籍或网上习题进行练习,并及时查缺补漏。
在做练习时,我们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解题技能。
同时也要参加化学竞赛或模拟考试,提高解题效率和水平。
4. 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应该多参加实验课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且注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注意安全规范和实验操作技巧,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小型化学实验室,并深入感受化学的魅力。
5. 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看一些有趣的科普读物、听一些科学讲座或参加一些科学实验,让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1.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的作用
(1)科学态度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2)科学态度有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3)科学态度有助于锻练学生的意志
(4)科学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5)科学方法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6)科学方法是联系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
(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2)科学方法培养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观察方法
实验和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
测定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科学抽象的方法 假说和模型的方法。
(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3.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态度培养的基本要求
① ② ③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 重视化学史教育 钻研教材,创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良好条件 从教材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和选定科学方法。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要求
(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处理好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和辩证
唯物主义教育的对立统一关系
(3)以典型教材为重点,寓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于
化学教育内容之中。
(二) 爱国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1)古代化学的辉煌 煤、石油、天然气 水法炼铜 湿法冶金 陶弘景 焰色反应 孙思邈 单质砷 造纸术 蔡伦 火药 生铁冶炼、炼钢技术、制作陶器、烧制瓷器等
(4)有助于向学生进行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的科学 精神的教育。
(三) 化学史教育
2.化学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化学史教育的内容 ①思想政治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等具体内容 化学元素的发现、新化合物的研制及发现、化学概念、理 论、假说、原理等的形成与发展、化学定律的发现、化学 实验方法、物质手段以及实验技术的改进、革新创造等具 体内容
•
•
运动的量变引起质变
物质的量变和运动的量变同时引起质变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3)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教育
②对立统一规律
• • •
物质结构中的对立统一 物质类别中的对立统一 物质变化中的对立统一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3)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教育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
自然界中任何事物内部即包含有肯定的方面, 又包含有否定的方面 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在未发生化学变化之前, 它们内部包含表现各自特征的肯定因素,同时也包 含两者彼此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的否定因素。
(三) 化学史教育
2.化学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化学史教学的形式
课内形式:如复习课、实验课等 课外形式:如化学史专题讲座、化学史专题读 书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化学史资料板报或墙
报等。
(三) 化学史教育
3.化学史教育的基本要求
(1)预先的充分准备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科学成果以及化 学家的作用和贡献。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能够为学生提供认识客观世
界的最一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辩证唯物主义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
的方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歧途
(3)辩证唯物主义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
增强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教育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③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当物质不发生化学变 化时,相对来看它是静止的,但绝对来看它却在运动 着,表现出原子核、电子都在按自己特有的运动规律
不停地运动。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情意类内容是中学化学知识的“灵魂”,是学生化学
知识逐步增值的“促进剂”
情意类内容的养成应避免孤立、机械地进行 情意类内容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多学科协同运 作的过程。
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史教育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等。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的化学知识,尽管是化学科学知识体 系中的基础部分,但是就其所涉及到的化学基 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来说,其本身就蕴 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或者说其本质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因此,通过化学教学向学 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 可能的。
(2)科学方法培养的基本要求
① ②
二、化学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
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
主动参与策略
合作交流策略
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
知识的价值
迁移价值:先前获得的知识能够促进后继知识的学习, 它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认知价值: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过 程,这个过程本身能够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情意价值: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 度和价值观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十章 化学情意类知识的 内容与养成策略
一、化学情意类知识的内容及其特点
二、化学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
一、 化学情意类知识的内容及其特点
化学情意类内容是指能对学生情感、意志、态度、价 值观产生影响的有关内容,它包括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 兴趣、科学的物质观、对化学科学的认识、科学态度和 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等。具体体现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课程目标中。
小组合作学习
一切化学过程都归结为吸引与排斥的过程,即化
学运动过程就是由原子间吸引与排斥的变化引起旧
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3)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教育
①量变质变规律
•
物质的量变引起质变
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上的量变引起质变 元素周期运动的转化性
•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表现量度,当物质运动由一种形 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如化学反应伴随着热效应,这是化学运动转化为热
•
运动;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这是化
学运动转化为电子运动。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⑤化学运动的吸引与排斥
②“双基”教育
③杰出化学家及其贡献
(三) 化学史教育
2.化学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化学史教育的形式 集中的形式: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原子结构 理论的建立等(集中在1-2课时左右进行全面介 绍) 分散形式:如,结合空气组成的讲授,穿插介绍 惰性气体的发现小史;以化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元 素名称(如钔)、化学定律(如门捷列夫周期 律)、原理(如勒沙特列原理)、现象(如丁达 尔现象)、仪器(如启普发生器)等内容都随时 可以穿插在教学之中。
主动参与策略
主动参与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地针对学习内容展开探究 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
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分析处理证据、获得结论等实
践过程,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和价值体验的一种学习策略。 它强调学习者全身心投入,鼓励学习者深入探究的过程。
合作交流策略
合作交流策略是指学习者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参与探究活动,相互交流自己的进展,并针对各 自的观点展开讨论,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问题 解决和情感发展的一种策略。合作意识和合作精 神是科学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世界统一于物质 宏观(空气、水等) 微观(分子、原子、电子、 电场、磁场等) ②物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无机、有机化合物成千上万种都由周期表中的元 素组成 ③物质结构的层次性 物质无限可分性(但在一定的技术范畴内不可分 性)。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①运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 爱国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3)丰富的化学资源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骄傲 有色金属品种齐全、储量丰富 14种 世界前列 (钨矿储量相当于国外总储量的4倍;稀土元素 储量世界第一;铁的世界储量为2260亿吨,而 我国已查明为400亿吨;我国矿藏的潜在价值居 世界第三位,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等)
•
化学运动即化学反应,形式多样(氧化反应、分解 反应、化合反应、中和反应等)
•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在原子、离子和离子团层次上
进行。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②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运动过程中显示出
不同的现象,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 是无意义的。
2.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的内容
(1)科学态度培养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
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培养诚实谦虚、脚踏实地的态度
培养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培养刚毅顽强、百折不回的科学精神。
(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2.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的内容
(二) 爱国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2)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解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和化学科学研究获得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
钢铁产量 15.8万吨(第26位) 1991年7000万吨(第4位) 煤的产量1990年达到10.9亿吨(第一位) 原油产量1990年达到13800万吨(第一位) 化纤、有色金属产量(第四位) 1965年9月 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11月 酵母丙氨转移核糖核酸 1990年11月28日 三链状脱氧核糖核酸的新结构 人造金刚石 锗酸铋晶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