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穴位记忆及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人体经络学中的一个关键穴位,其位于人体躯干的八个重要穴位的交汇点上,包括了足少阳胆经的端点与睛明、风池、枕空、阳白、神道、手太阳小肠经的起点共计八个穴位。
这八个穴位彼此相连,通过经络传递能量,相互交融。
其中八脉交会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穴位,它被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互联互通的枢纽。
八脉交会穴位于人体后脖项,是一对穴位,左右各一个,分别称为“大椎”和“百会”。
其中,“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椎体的凸起处,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平衡阴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头面部神经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眩晕等症状;而“百会”穴位则位于头皮风池穴的正中央,具有滋养脑神经、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据经络学理论,人体的经脉系统是一个类似于网络的物质精神结构,它贯穿于我们的身体内部,并将气血、津液、精神等信息传递到身体各处。
其中,“八脉”是经脉系统的支脉之一,它主要负责传递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信息。
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相互关联性,同时也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程度。
在中医学传统理论中,阴阳平衡被认为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而八脉交会穴正是帮助我们保持身体阴阳平衡的一个重要穴位。
它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体经络的通畅,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从而对许多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八脉交会穴的疗效已得到了广泛认可。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刺激八脉交会穴,可以对很多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例如头痛、偏头痛、颈椎病、失眠、神经衰弱、焦虑等症。
此外,八脉交会穴还可以用于调节内分泌功能,减轻经期痛经、月经失调等问题。
然而,尽管八脉交会穴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和维护它。
对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按摩和刺激八脉交会穴来缓解疲劳和压力;而对于中老年人和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穴位的保健和治疗。
关于人体的八脉交会穴
关于人体的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一、关于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
八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列缺、申脉、后溪。
八脉交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被窦汉卿收于《针经指南》一书中.因窦氏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
在窦汉卿《针经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八穴的位置、经络所属、取穴方法及临证应用范围,对八脉交会穴在后世的流传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
而这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称为八脉交会穴。
交,有交通、交会的含义;会,是聚会、会合的含义。
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
奇经八脉正是通过八脉交会穴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
具体交会为:脾经公孙与冲脉相交通,心包经内关与阴维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心、胃、胸部位;小肠经后溪与督脉相交通,膀胱经申脉与阳蹻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目内眦、肩胛部位;胆经足临泣与带脉相交通,三焦经外关与阳维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目外眦、肩部;肺经列缺与任脉相交通,肾经照海与阴蹻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咽喉、肺、胸膈部位。
在这八穴中,只有申脉、照海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及足少阴肾经与阴蹻直接交经汇聚之处,余六穴均未直接在所在穴处与奇经交会,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在躯干等部位相交而通会于其穴,因而是经交而穴通。
窦氏称八穴为“交经八穴”更符合八穴的交通方式。
八脉交会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其配伍应用可分为随证配穴法和按时配穴法两类。
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八脉交会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指导之下,其博土研究生马秀玲以八脉交会穴为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经验,对八脉交会穴交通、会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八脉交会穴的主治范围进行了总结、归纳,完成了一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精华(建议收藏)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精华(建议收藏)八脉交会穴公关缺照(公孙、内关,列缺、照海),治五脏六腑之病,叫四阴同治。
后生外泣(后溪、申脉,外关、临泣),治头面五官及关节之病,叫四阳同治。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之精义所在,它是特定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公孙穴本经:足太阴脾经,表里经:足阳明胃经,同名经:手太阴肺经,别通经:手太阳小肠经。
络穴。
通冲脉。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胃经所主)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别通小肠经)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气失肃降,肺经所主)④水肿,黄疸等脾失运化病证。
(脾经所主)因为与小肠经相通,小肠经与心经又相表里,故治神志病。
2.内关穴本经:手厥阴心包经,表里经:手少阳三焦经,同名经:足厥阴肝经,别通经:足阳明胃经。
络穴。
通阴维脉。
【主治】:心胸内关谋①心绞痛、精神异常等心脏病、神志病。
(本经所主)②头痛、眼睛充血等五官病。
(三焦经所过)③孕吐、月经痛、遗精等生殖病。
(肝经所主)④腹泻、呃逆、晕车、恶心想吐等肠胃病。
(别通胃经)⑤手臂疼痛、胸肋痛、上腹痛等本经所过病。
3.列缺穴本经:手太阴肺经,表里经:手阳明大肠经,同名经:足太阴脾经,别通经:足太阳膀胱经。
络穴,通任脉。
【主治】头项寻列缺①咳嗽、气喘、呃逆等肺系病证。
(本经所主)②头痛、下齿痛、项强、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等头项部疾患。
(大肠经所过)③荨麻疹。
(肺主皮毛)④水肿。
(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主水液代谢,气化)⑤溺血。
(膀胱经所主)4.照海穴本经:足少阴肾经,表里经: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手少阴心经,别通经:手少阳三焦经。
通阴跷脉。
【主治】①痫证、失眠、四肢懈怠,精神忧郁等精神、神志疾患。
(心经所主)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本经所上,膀胱经所过)③小便频欠、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泌尿生殖病证。
(本经与膀胱经所主)④下肢痿痹。
八脉交会穴歌诀及十二募穴歌
八脉交会穴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膻中焦石门)心包募穴何处取? 胸前膻中觅浅深。
概况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
经穴分类名。
或称腹募。
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
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如肺为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等。
募穴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证。
《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又《太平圣惠方》:“募中府隐隐而痛者,肺疸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
”临床上募穴可与背俞穴配合应用,称“俞募配穴”。
十二正经穴位记忆及八脉交会穴
十二正经穴位记忆及八脉交会穴听宫耳屏下颌骨,近治耳病利齿龈。
足太阳膀胱经:《此经功效最简单,我们只须记穴位的部位,比如:大风肺厥心督膈沿脊柱椎体往下数,大杼(骨会穴)风门肺俞厥俞心俞督俞旁开一寸半,既为取穴点》目内眦角始睛明,眉头陷中取攒竹。
天柱顶後发髻中,头项肩背腰痹同。
大风肺厥心督膈,肝胆脾胃焦肾气。
大肠关元小肠盲,中膂白环髎会阴。
委中腘纹正中点,承山腓肠肌腹端。
昆仑外踝跟腱间,申脉外踝下凹陷。
至阴小趾甲一分,能转胎位疗滞产。
足少阴肾经:足掌心中是涌泉,热厥惊风狂癫痫。
太溪踝後跟骨上,益肾固精充髓海。
照海踝下四寸安,能调经带治失眠。
手厥阴心包经:曲泽屈肘陷中央,清胃散胸定惊悸。
内关去腕止二寸,心胃疾患双调节。
手少阳三焦经:中渚液下去一寸,头目耳喉伸肩手。
外关腕後方二寸,五官热疾肢痿痹。
支沟腕纹上三寸,耳鸣耳聋肝肾调。
肩髃穴后寸肩髎,肩臂疼痛痿痹消。
足少阳胆经:阳白眉中一寸上,睑目充活视力强。
风池耳後髻陷中,诸风能熄耳窍聪。
环跳髀枢宛宛处,下肢痿痹经脉遂。
阳陵膝下一寸从,肝胆犯胃与近治。
临泣侠溪後寸半,近治清胆调月经。
足厥阴肝经:行间大指缝中存,肝风火热气血行。
太冲本节後二寸,效同行间与近治。
期门募穴巨厥旁,肝胃不和呕功彰。
八脉交会八穴歌:《以下是我引用古人的八脉八会十六郄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六郄穴歌:孔最温溜肺大肠,梁丘地机胃脾乡,阴郄养老心小肠,水泉金门肾膀胱,郄门会宗包三焦,外丘中都但肝藏,阳维阳交阴筑宾,阴跷交信阳跗阳。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汇大杼膈俞血,脉在太渊气在膻。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注〗公孙二穴,是足太阴脾经穴也,通于冲脉,内关二穴,此二穴是手厥阴心包络穴也,四穴通于阴维脉。
四经会合循行之处,在胃心胸之间,故主治胃与心胸之病也。
临泣二穴,是足少阳胆经穴也,通于带脉;外关二穴,此二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穴也,四穴通于阳维脉。
四经会合联系之处,在于目锐、耳后、颊、颈、肩之间,故主治目锐、耳后、颊、颈、肩之病也。
后溪二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穴也,通于督脉;申脉二穴,此二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也,四穴通于阳跷脉。
四经会合别络之处,在于目内、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之间,故主治目内、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之病也。
列缺二穴,是手太阴肺经穴也,通于任脉;照海二穴,此二穴是足少阴肾经穴也,四穴通于阴跷脉。
四经会合系络之处,在于肺系、咽喉、胸膈之间,故主治肺系、咽喉、胸膈之病也。
冲脉公孙穴主治歌九种心疼病不宁,结胸翻胃食难停,酒食积聚肠鸣见,水食气疾膈脐疼,腹痛胁胀胸膈满,疟疾肠风大便红,胎衣不下血迷心,急刺公孙穴自灵。
〖注〗九种心疼者∶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注、曰去来痛。
结胸者,胸满硬痛也。
翻胃者,朝食暮吐,食难停留也。
伤酒,伤食,积滞,肠胃雷鸣,水食,气疾,膈间脐腹疼痛,两胁作胀,胸膈满闷,疟疾肠风,大便下血,以及妇人胞衣不下,瘀血上攻迷心,皆宜刺此公孙穴,则立应也。
冲脉公孙穴图(图缺)阴维内关穴主治歌中满心胸多痞胀,肠鸣泄泻及脱肛,食难下膈伤于酒,积块坚硬横胁旁,妇女胁疼并心痛,里急腹痛势难当,伤寒不解结胸病,疟疾内关可独当。
〖注〗中满心胸痞胀,谓腹满心胸痞胀不通快也。
肠鸣泄泻,谓暴泻脱肛也。
食难下膈伤于酒者,谓呕吐食不能下,或因酒伤也。
积块坚硬,横冲于胁,妇女心胁疼痛,里急胀痛,伤寒结胸硬痛,疟疾,里实等病,皆刺内关,无不愈矣。
原穴_络穴_郄穴_下合穴_八会穴_八脉交会穴_募穴_明细表
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
《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十五络穴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郄”(qie)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六腑下合穴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一、关于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
八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列缺、申脉、后溪。
八脉交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被窦汉卿收于《针经指南》一书中。
因窦氏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
在窦汉卿《针经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八穴的位置、经络所属、取穴方法及临证应用范围,对八脉交会穴在后世的流传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
而这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称为八脉交会穴。
交,有交通、交会的含义;会,是聚会、会合的含义。
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
奇经八脉正是通过八脉交会穴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
具体交会为:足太阴脾经公孙与冲脉相交通,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与阴维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心、胃、胸部位;手太阳小肠经后溪与督脉相交通,足太阳膀胱经申脉与阳蹻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目内眦、肩胛部位;足少阳胆经足临泣与带脉相交通,手少阳三焦经外关与阳维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目外眦、肩部;手太阴肺经列缺与任脉相交通,足少阴肾经照海与阴蹻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咽喉、肺、胸膈部位。
在这八穴中,只有申脉、照海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及足少阴肾经与阴蹻直接交经汇聚之处,余六穴均未直接在所在穴处与奇经交会,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在躯干等部位相交而通会于其穴,因而是经交而穴通。
窦氏称八穴为“交经八穴”更符合八穴的交通方式。
八脉交会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其配伍应用可分为随证配穴法和按时配穴法两类。
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八脉交会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指导之下,其博土研究生马秀玲以八脉交会穴为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经验,对八脉交会穴交通、会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八脉交会穴的主治范围进行了总结、归纳,完成了一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
八脉交会穴歌诀
八脉交会穴歌诀引言八脉交会穴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穴位之一,它们位于人体八脉的交汇处,有着重要的调理作用。
本文将介绍八脉交会穴的位置和功效,并附上相应的穴位图。
一、什么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中医学中指代八脉交汇处的穴位。
八脉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当这八脉交会于人体特定部位时,就形成了八脉交会穴。
二、八脉交会穴的位置和功效八脉交会穴的位置和功效如下:1.手阳明大肠经:交会于四渎穴,可以清热泻火、通利肠道、舒缓肠胃疼痛。
2.足阳明胃经:交会于天突穴,可以调理胃气、促进消化、减轻胃部不适。
3.手太阳小肠经:交会于外关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改善手臂麻木、舒缓头痛。
4.足太阳膀胱经:交会于大椎穴,可以缓解腰背疼痛、改善排尿困难、舒缓头痛。
5.手少阳三焦经:交会于太渊穴,可以调理心脏功能、改善心悸、缓解焦虑。
6.足少阳胆经:交会于丘墟穴,可以舒缓头痛、减轻耳鸣、缓解眩晕。
7.手厥阴心包经:交会于尺泽穴,可以调理心脏血液循环、舒缓胸闷、改善心悸。
8.足厥阴肝经:交会于行间穴,可以调理肝脏功能、减轻胸胁疼痛、缓解情绪不稳。
三、八脉交会穴的刺激方法八脉交会穴的刺激方法有按摩、针灸、艾灸等多种方式。
下面以按摩为例介绍刺激方法:1.手阳明大肠经:定位于手臂外侧,距手肘处三寸。
用手指轻轻按压或揉动该穴位,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2.足阳明胃经:定位于胸骨上端,两乳头凹陷之中。
用手指轻轻按压该穴位,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3.手太阳小肠经:定位于手臂背面,肩胛骨与肘关节之间。
用手指轻轻按压或揉动该穴位,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4.足太阳膀胱经:定位于颈椎第七椎骨突起处。
用手指轻轻按压该穴位,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5.手少阳三焦经:定位于手臂背面,肘关节外侧凹陷处。
用手指轻轻按压或揉动该穴位,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中医针灸学》必背内容: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内含背诵歌诀)
《中医针灸学》必背内容: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内含背诵歌
诀)
《中医针灸学》是执业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中药内容,今天小编给大家汇总的是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中医针灸学》是各位中医需要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今日头条将不定期为大家更新此类内容!希望对各位中医的工作学习有所帮助
八会穴
点击查看大图
八脉交会穴
【考频指数】★★★★
【考点精讲】
八脉交会穴是指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八个腧穴。
原称“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和“八脉八穴”。
1.分布特点和组成: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肘膝以下,包括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
2.临床应用:古人认为这八个腧穴分别与相应的奇经八脉经气相通。
临床应用中,八脉交会穴可以单独应用,治疗各自相通的奇经病证,如督脉病变出现的腰脊强痛,可选通督脉的后溪治疗,冲脉病变出现的胸腹气逆,可选通冲脉的公孙治疗。
又常把公孙和内关、后溪和申脉、足临泣和外关、列缺和照海相配,治疗两脉相合部位的疾病,如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证和疟疾,后溪配申脉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位病及发热恶寒等表证,外关配足临泣治疗外眼角、耳、颊、颈、肩部病及寒热往来证,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
点击查看大图
【趣味歌诀】
公孙冲脉心胸胃,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考情分析】
此部分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容易考查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八个腧穴,复习时结合歌诀加强记忆,考试题型以A1、B型题较多见。
八脉交会穴
(九)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八脉八穴(表1-17)。
分布于四肢腕踝关节上下。
八穴的记载首见于窦汉卿的《针经指南》,因窦氏善用此法,故又称“窦氏八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八穴相互交汇的关系是:公孙属足太阴络穴,其络别走足阳明胃脉,通过胃脉“入气街中”与冲脉相通。
内关属手厥阴络穴,经脉从胸走手,在胸中与阴维相通。
冲脉和阴维脉系通过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阴肾经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胃、心、胸部。
足临泣属足少阳经之输穴,通过足少阳胆经过季胁,与带脉相通。
外关属手少阳络穴,经脉循臑外上肩与阳维脉相通。
带脉和阳维脉系通过手、足少阳经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目锐眦、耳后、肩、颈、缺盆、胸膈部。
申脉属足太阳经,为阳蹻脉所起之处,故与阳蹻脉相通。
后溪属手太阳之输穴,通过经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于大椎穴处与督脉相通。
阳蹻脉与督脉系通过手、足太阳经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目内眦、项、耳、肩膊。
照海属足少阴经,为阴蹻脉所起之处,故与阴蹻脉相通。
列缺属手太阴经,通过经脉从肺系与任脉相通。
阴蹻脉与任脉系通过手太阴、足少阴经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由于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脉气在八穴相通,八脉交会穴除能治疗本经病症外,还能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
如后溪通督脉,既能治手太阳经病,又能治督脉病;申脉通阳蹻脉,既能治足太阳经病,又能治阳蹻脉病。
八脉交会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应用。
为了增强疗效,临床上常将八穴分为四组,一个上肢穴配一个下肢穴,为上下配穴法的典型代表。
阴经两对按五行相生关系配伍,偏治五脏在里之疾;阳经两对按同名经同气相应关系配伍,偏治头面肢体在表之病。
如内关配公孙,治疗胃、心、胸部病症;后溪配申脉,治疗目内眦、耳、项、肩胛部位病及发热恶寒等表症;外关配足临泣,治疗目锐眦、耳、颊、颈、肩部病及寒热往来症;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症。
八脉交会穴
特定穴之八脉交பைடு நூலகம்穴
经属 足太阴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阴肺经 足少阴肾经 八穴位 公孙:第1踷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间 足临泣:足背第4.5踷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后溪: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处 申脉: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 列缺:虎口交叉食指按在茎突指尖下是穴 照海: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通八脉 冲脉 阴维脉 阳维脉 带脉 督脉 阳跷脉 任脉 阴跷脉 会合部位及主治 胃、心、胸 目外呲、颊、颈、耳 后、肩 目內呲、项、耳、肩 胛 胸、肺、膈、喉咙
轻松学会八脉交会穴
轻松学会八脉交会穴•内关【类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
【位置】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致在腕上2寸,靠近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
【取穴方法】患者先握拳,定好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后放松,从腕关节处沿着两条肌腱之间循摸,到桡骨头的近端有一个“下坡”,从此处继续往上循摸,沿着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缘有一个较明显的凹陷,大致在腕上1~2寸的地方。
也可以参考内关部位横行的静脉来定位。
部分人的内关位于此静脉和桡侧腕屈肌尺侧交叉处的近端(上缘)。
但是有一部分人这条静脉不明显,或是静脉和肌腱并行,因此必须循摸才能找准位置。
【刺灸法】直刺,0.2~0.5寸。
可灸。
【针感】手法要柔细,出现徐徐的传导,针感传到手指。
心脏供血不好、心肌梗死的患者,针刺后针感可传到胸部,病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重刺激能留下后遗针感,只有治疗上肢麻木或是关节下垂,可针刺稍微重一些。
【功效】通络理气(止痛),和胃降逆,通络安神。
【主治】心痛,心悸,怔仲,胸胁痛。
失眠,健忘,癫痫,郁症,偏头痛,眩晕,中风,偏瘫。
脾胃不和,胃胀、胃痛,恶心、呕吐,泻泄,便血。
月经不调,妊娠恶阻。
胸闷、气短时间咳嗽。
热病无汗,黄疸。
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脏神经官能症。
【考证】《百症赋》曰: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标幽赋》曰:胸胁腹痛刺内关。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脉,阴维脉起于足之胫内侧(筑宾),上行入腹,上夹咽喉的,上至顶,维系一身之阴。
阴者,血也,手厥阴心包亦主血,主脉,所以心包经的络穴通于阴维。
对阴经和它所联系脏的气血供应和平衡、调整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公孙【类属】足太阴脾经络脉,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位置】位于第一跖骨底和内侧楔骨关节下的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首先在第一跖骨头的近端循摸到太白,从太白向足太阴的缝隙循摸至第一跖骨底和内侧楔骨关节,公孙就位于此关节之下,筋上的缝隙中。
循摸时,手下常见几种感觉:〈1〉关节缝有一个倒转的“V”字;〈2〉关节缝有一个“L”(跖骨底较粗大,内楔骨较小);〈3〉关节缝有一个“L”(跖骨底较小,内侧楔骨较大);(4)关节缝较平,不明显。
3.2.1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奇经八脉交会穴”、“交经八 穴”、“流注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 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腕踝关节上下。 八脉交会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 列缺、申脉、后溪。
2、八脉交会穴的源流
《金·窦汉卿》
八脉交会穴记载首见于宋 子华的《流经八穴》。
之病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医宗金鉴》
(第一对)
公
孙
足太阴脾经络穴,通 冲脉。 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 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内 关
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 阴维脉。 在臂前区,腕掌侧远端 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后被金·窦汉卿收于《针 经指南》一书中,因窦氏 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 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 氏八穴”。
3、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1)、治疗各自所对应的经脉疾病 (2)、治疗相应的奇经八脉的疾病的首选腧穴,如: 后溪主治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的督脉病变 公孙主治胸腹气逆而拘急、气上冲心的冲脉病变等 (3)、八穴配对治疗相关部位的疾病 阴经两对按五行相生关系相配,偏治五脏在里之疾 阳经两对按同名经同气相应相配,偏治头面四肢在表
申 脉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通 阳蹻脉。 在踝区,外踝尖直下, 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 陷中。
(第四对)
列
缺
手太阴肺经络穴,通任 脉。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 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 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 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照 海
足少阴肾腧穴,通阴蹻 脉。
十二经络上24关窍穴及八脉交会穴
十二经络上24关窍穴及八脉交会穴一,十二经络上24关窍穴1,风池穴:在足少阳胆经上。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2,足临泣:在足少阳胆经上。
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3,太冲穴:在足少阴肝经上。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4,曲泉穴:在足少阴肝经上。
们于屈膝,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
主治疾病:最善治膝关节疼痛,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温症,不论温寒、温热、风温、温毒均可选用此穴。
5,太渊穴:在手太阴肺经上。
仰掌,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3.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6,列缺穴:在手太阴肺经上。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7,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上。
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
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
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主脉浮于表,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内痛。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经穴分类名。
见《针经指南》。
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等。
是四肢上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
即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的列缺(通任脉),肾经的照海(通阴蹻脉)。
临床上常配合应用,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如这些穴位配合天干、地支、八卦等应用,则成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详见各该条。
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见表)。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如下肢公孙配上肢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证。
上肢列缺配下肢照海穴治咽喉、胸膈、肺等疾病。
另外,上述八穴可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临床上常配合应用,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如这些穴位配合天干、地支、八卦等应用,则成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八脉交会穴经穴分类名。
见《针经指南》。
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等。
是四肢上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
即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的列缺(通任脉),肾经的照海(通阴蹻脉)。
临床上常配合应用,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经络交会穴
经络交会穴1:肺经-----中府:手、足太阴之会。
2:大肠经-----臂臑: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肩髃:手阳明、阳蹻之会。
巨骨:手阳明、阳跷脉之会迎香:手、足阳明之会。
3:胃经 -----承泣:足阳明、阳蹻、任脉之会。
巨髎:足阳明、阳跷脉之会。
地仓:阳蹻、手足阳明之会。
下关:足少阳、阳明之会。
头维: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
人迎:足阳明、少阳之会。
气冲:足阳明、冲脉之交会穴。
4:脾经-----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
大横:足太阴、阴维之会。
腹哀:足太阴、阴维之会。
府舍:足太阴、足厥阴、阴维脉之会。
冲门:足太阴、足厥阴之会。
5:小肠经-----颧髎:手太阳、少阳之会。
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秉风:手三阳与足少阳之会。
臑俞: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跷脉之会。
6:膀胱经----- 睛明:手足太阳、阴阳蹻、足阳明之会。
大杼:手、足太阳之会。
风门、会阳:督脉、足太阳之会。
附分:手足太阳之会。
上髎、中髎、下髎:足太阳、足少阳之会。
仆参:足太阳、阳跷脉之会。
金门:足太阳、阳维脉之会7:肾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足少阴、冲脉之会。
8:心包经------天池:手厥阴、足少阳之会。
9:三焦经-----臑会:手少阳、阳维脉之会天髎:手少阳、阳维脉之会。
翳风:手、足少阳之会。
角孙: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
耳和髎: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之会。
10:胆经-----瞳子髎: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上关、颔厌: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悬厘: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足太阳、少阳之会。
本神、阳白:足少阳、阳维脉之会。
头临泣: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目窗:足少阳、阳维脉之会。
正营:足少阳、阳维脉之会。
承灵:足少阳、阳维脉之会。
脑空:足少阳、阳维脉之会。
风池:足少阳、阳维之会。
肩井:手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之会。
日月:足太阴、少阳之会。
带脉、维道、五枢:足少阳、带脉之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正经穴位记忆及八脉交会穴手太阴肺经:尺泽
屈肘筋外边, 列缺交叉食指尽, 太渊寸口动脉寻, 少商拇指甲角内,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食指绕侧部, 合谷虎口上边在, 肘下二寸手三里, 曲池曲骨纹头尽, 迎香穴在鼻翼外, 足阳明胃经:地仓平口四分旁, 颊车咬肌下颌角, 天枢脐开旁两寸, 三里犊鼻下三寸, 丰隆外踝尖八寸,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趾甲内旁, 太白跖骨小头缘, 公孙大跖前下方, 内踝上三三阴交, 脾为湿困伴黄疸, 屈膝内上取血海, 手少阴心经:通里腕纹上一寸, 神门横腕尺侧端, 泻肺清热利喉咽。
后溪会穴通督脉,耳聋目赤项背舒。
偏正头疼喘咳安。
尺骨茎突陷养老,肩背肘痛目能明。
理气疗咳散风寒。
听宫耳屏下颌骨,近治耳病利齿龈。
肺热昏迷及癫痫。
足太阳膀胱经:《此经功效最简单,我
少泽甲角旁一分,明目泄热小肠火。
齿痛咽热急昏迷。
风门肺俞厥俞心俞督俞... 旁开寸半,既
解表通络面口功。
为取穴点》
齿颊痛泻与近治。
目内眦角始睛明,眉头陷中取攒竹。
近治痫狂双调节。
天柱顶後发髻中,头项肩背腰痹同。
口眼歪斜鼻塞通。
大风肺厥心督膈,肝胆脾胃焦肾气。
大肠关兀小肠盲,中膂白环醪会阴。
齿痛颊肿舒面瘫。
委中腘纹正中点,承山腓肠肌腹端。
牙关不利口眼斜。
昆仑外踝跟腱间,申脉外踝下凹陷。
疼吐胀闭及痢疾。
至阴小趾甲一分,能转胎位疗滞产。
理气调胃噎膈通。
足少阴肾经:
咳嗽痰饮肺家伤。
足掌心中是涌泉,热厥惊风狂癫痫。
太溪踝後跟骨上,益肾固精充髓海。
善疗诸血治癫狂。
照海踝下四寸安,能调经带治失眠。
健脾醒脾除湿痰。
手厥阴心包经:
唯除逆气理胃肠。
曲泽屈肘陷中央,清胃散胸定惊悸。
阴虚诸症月经调。
内关去腕止二寸,心胃疾患双调节。
内侧髁下阴陵泉。
手少阳三焦经:
血虚血热闭崩痊。
中渚液下去一寸,头目耳喉伸肩手。
外关腕後方二寸,五官热疾肢痿痹。
心悸怔忡语出难。
支沟腕纹上三寸,耳鸣耳聋肝肾调。
镇心养心神志安。
肩髃穴后寸肩醪,肩臂疼痛痿痹消。
们只须记穴位的部位,比如:大风肺厥心督膈……
沿脊柱椎体往下数,大杼(骨会穴)
足少阳胆经:
手太阳小肠经:
阳白眉中一寸上,睑目充活视力强。
风池耳後
髻陷中,诸风能熄耳窍聪。
环跳髀枢宛宛处,
下肢痿痹经脉遂。
阳陵膝下一寸从,肝胆犯胃
与近治。
临泣侠溪後寸半,近治清胆调月经。
足厥阴肝经:
行间大指缝中存,肝风火热气血行。
太冲本节後二寸,效同行间与近治。
期门募穴巨厥旁,肝胃不和呕功彰。
八脉交会八穴歌:《以下是我引用古人
的八脉八会十六郄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
后溪督脉内眦颈,
列缺任脉行肺系,
十六郄穴歌:
孔最温溜肺大肠,
阴郄养老心小肠,
郄门会宗包三焦,
阳维阳交阴筑宾,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
骨汇大杼膈俞血,
阳维目锐外关逢,
申脉阳跷络亦通,
阴跷照海膈喉咙。
梁丘地机胃脾乡,
水泉金门肾膀胱,
外丘中都但肝藏,
阴跷交信阳跗阳。
髓会绝骨筋阳陵,
脉在太渊气在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