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 21.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21杨氏之子名师教学片段实录◆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惠(教学重点)师:这篇文言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生:我知道,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来写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这句话告诉我们,杨氏之子非常聪明,而后面的人物对话就具体写了杨氏之子的聪明之处。
师:“非常聪明”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生:我是从“甚聪惠”这几个字读出来的。
师:能具体说一下吧?生:“甚”是“非常”的意思,“惠”是“聪明”的意思。
所以“甚聪惠”就可以理解为“非常聪明”。
师:大家对他的解释满意吗?此处是否应有掌声?(生鼓掌)师:我发现了,你很会学习,能结合书下注释来理解古文的意思,希望大家也能像他这样学习。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课文哪里具体写了杨氏之子的聪明?(各小组合作研讨“对话”部分)生1:我们小组成员认为,从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就是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这里由孔君平的“孔”姓联想到了孔雀。
他是一语双关,回应了孔君平的话。
生2:我来补充。
当孩子端来杨梅时,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
”他这句话暗指杨梅就是杨家的水果。
而聪明的孩子及时听出了孔君平话里的话,并及时作出了回应。
师:其他小组,你们是怎么体会的?你们有哪些独到的见解?生3:杨家小儿的回答言语巧妙,反应敏捷。
大家看,如果这个孩子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虽然也表达了他的言外之意,但显得力度不足。
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反唇相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不仅巧妙,而且有力。
师:你很有想法!大家觉得是这样吗?生(齐):是。
师:那让我们再设想一下,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应呢?生1:啊!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能听出我的言外之意,真聪明啊!生2:我觉得,孔君平会无言以对。
他完全没有料到孩子会这样回答他,而且这样的回答也做到了无懈可击。
师:这也验证了“甚聪惠”这层意思。
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谁愿意用你的声音读出孩子的聪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教学论文附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教学论文附课堂实录三个一点打开文言学习的启蒙之门——以《杨氏之子》为例文言文,即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在《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中,钩沉了20世纪后期50多年来的文言教学改革,把文言教学思路分成“启蒙—入门—提高”三个阶段。
“启蒙”阶段,在小学的中高学段,以“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为主要任务。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
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
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确是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
”(叶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三个一点:“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
一、激发一点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生初学文言文的“利器”,当首推兴趣。
第一,营造古文氛围,激发兴趣。
因“文言”与“白话”是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学生对文言文有独特的敏锐性,生活中,文言并没有与孩子们绝缘,比如,“氏”字,学生已经从街边的“李氏包子店”中获得理解。
《杨氏之子》课前交流,从生活入手,“老师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特别有意思,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王氏之女”,知道什么意思吗?”学生联系生活明白是“姓王人家的女儿”。
课中让孩子试想黄君平、柳君平来了之后,运用文中相仿的句式、语言说话,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兴趣。
“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
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
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如:《杨氏之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理解分了四步:第一,理解生字,引导学生看注释;第二,师加动作演读,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第三,看注释再读文,尝试读懂;第四,抓人物,从发现“孔君平”、“孔”、“夫子”都指孔君平;“杨氏子”、“其”、“儿”、“儿”、“儿”、“君”都指杨氏之子,发现第三句的省略,帮助学生疏通文意,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凝练。
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实录—21 杨氏之子(部编版) (1)
(教师边做动作边背诵课文。
)师:老师背完了,谁来夸夸老师?生:老师背得很有感情。
生:老师背的时候有动作。
……师:有谁听出来老师背的哪个地方和你们的不一样?(学生回答不上来。
)师:请刚才那位同学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学生读后,教师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生:老师在读的时候,家和禽之间有停顿。
师:是啊,如果连起来就变成了家禽,而在这里说的是家里养的鸟。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光要学会观察,还要学会倾听。
接着我们就来理解课文的意思,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说一句。
(师生合作,逐句理解。
)师: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么老师有个问题:孔君平为什么要说“此是君家果”呢?生:他见水果里有杨梅,正好和杨氏子都有一个杨字。
师: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想做什么?生:羞辱杨氏子。
生:嘲笑杨氏子。
师:是羞辱、嘲笑吗?同学们看“诣”,孔君平是去拜见他所尊敬的杨先生的,怎么可能嘲笑和羞辱他的儿子呢?那么应该是什么呢?生:考考杨氏子。
生:听说杨氏子很聪明,所以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聪明。
师:那么杨氏子聪明在哪里呢?生:孔君平说杨梅是你家的果子,杨氏之子就说没听说孔雀是夫子家的鸟啊!师:对,那么他到底聪明在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表演。
(教师表演。
)生:会听。
生:听出孔君平话中有话。
生:反应快。
生:会说。
师:杨氏子除了聪明以外,还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有礼貌。
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他有礼貌的?生:夫子。
生:未闻。
生:为设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师:我姓姚,大家可以叫我姚老师,姚老师的儿子也姓姚,可以说他是姚氏之子。
指着一位学生:你姓什么,可以叫什么?生1:我姓杨,可以叫杨氏之子。
生2:我姓赵,可以叫赵氏之子。
生3:我姓李,可以叫李氏之子(女)。
师:子代表儿子,女代表女儿。
师: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板书:杨氏之子,一起读题。
(生齐读题目)什么意思,谁来说?生:杨家的儿子。
师:“之”在古文中一般解释为什么?生:的。
师:我们今天学的是一篇古文,学习古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第10课,读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大声读课文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读通了没有?继续读。
师:好,谁来试试,这位同学你来。
一女生站起来读。
师;读得怎么样?不仅很正确,有一个字,“孔君平诣”的“诣”好几个同学不认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得很好。
有谁能超过他?另一男生站起来读。
师:你也很流畅,如果再慢一点儿会更好。
师:古人喜欢吟诵,今天老师也来吟诵此文,师范读。
师:我和大家读得有什么不一样?生1:字与字之间有停顿。
生2:读得更慢。
师:什么地方更慢了?你听出来了吗?特别是哪个地方?生:“甚”字后面。
师;还有吗?生:“家”后面停顿了。
师;刚才两位同学怎么读的?生:比较慢。
师:老师怎么读的?为什么这样读?生:老师读得很有味道,很像古人曰那样。
师;读古文要注意停顿。
师范读最后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让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滋有味地读读全文。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
师:老师再请同学来读。
一女生站起来读。
师: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刚才强调的停顿之处,读得怎么样?一男生站起来读。
师:你很注意停顿,但有一处不太正确,“孔君平诣其父”,谁来读正确?又一女生站起来读。
师:好!一起读一遍。
师;真不错,刚刚接触古文就能读得这么流畅,这么好。
像这样的古文可以怎么来读懂它?生1:我们可以通过正文下面的注释来读懂它。
师:看下面的注释,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还有吗?生2:开可以看词语手册。
21《杨氏之子》部编市级公开课教学实录(五下)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师:这一节课,我们共同走进第八单元,本单元以风趣与幽默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还编排了《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习作《漫画的启示》及语文园地,相信学完这一单元,会进一步提升你们的语言品鉴能力,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看注释,可以知道《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同学们还记得吗?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梨》也是选自这本书。
出示课件:《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人编写,又名《世说》,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1)读准字音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下面请你跟老师一起读一读,特别注意文中标红的几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对了吗?师:你认为有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跟大家提醒一下:生:“诣”读(yì),不能读(zǐ);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辨析:诣(造诣)旨(圣旨);生:“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应声”的“应”读“yìng”。
生:“禽”是前鼻音,读(qín)。
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文中的“禽”是指鸟类。
师:好了,同学们,你们再试着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字音都读准了。
师:字音读准了,还要把句子读通顺,请同学们开始读吧。
生:自由朗读(2)读通句子师:你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吧?文言文是很讲究节奏的,要想读出节奏就要有合适的停顿,下面请你再来朗读课文,注意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一些,注意读好句子中的停顿,尝试读流畅,老师与你们三分钟时间。
21 杨氏之子 教学实录
21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原因。
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是谁呢?看老师写下课题。
(板书课题)。
师:自己读一读,他究竟是谁呢?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是的,这个“之”就表示“的”的意思。
那我姓李,我是李氏之女,谁能这样介绍一下自己?生1:大家好,我姓张,我是张氏之女。
师:很高兴认识你。
生2:大家好,我姓王,我是王氏之子。
师:幸会幸会。
师:像这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听。
(同桌互相介绍)师:本文讲了杨氏之子的什么故事?我们来读一读,打开书108页,发现了什么?生:是一篇文言文。
(副板书:文言文)师:捧起书自己放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声音洪亮,注意“为设果”的“为”读四声“wèi”“应声”读四声“yìng”),已经有孩子注音了,会学习。
谁再来读一读,看他读得是否准确,流利。
生2:《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字正腔圆,非常连贯!师:诵读诗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清新怡人,老师特别喜欢读文言文,我来给大家读一读,如何?生:好!(师有节奏地读)师:什么感觉?生:有节奏。
师:是的,文言文是有韵律感的。
比如这两句:PPT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课堂实录(含反思)
《杨氏之子》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
”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
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
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3、请大家齐读课题。
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二、初读了解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
老师最喜欢读书姿势标准的同学。
开始读吧。
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2、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
先听老师读好吗?谁愿意给老师点评。
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理解学文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课文改变的动画片好吗?看完动画片,觉得怎样?2、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聪慧的杨氏之子交朋友吧!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特级教师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对今天来上课的老师有期待吗?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请同学叫叫我。
生:华伟中。
师:听着真亲切。
师:华这个字在做姓的时候就是读第四声,现在谁能正确的叫叫我。
生:华伟中。
师:很温暖,听别人叫自己的名字那是一种享受,名字取来就是让别人叫的。
我姓华,我的爸爸也姓华,爷爷姓华,就我们这一家子就叫华氏家族,很多人不认识我,但是知道我的父亲,我的爷爷,他们怎么叫我呢?按照古代人叫法叫我华氏之子,你呢()生:(姓蔡)氏之子。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小孩子,他姓杨。
板书:杨氏之子。
上课一、揭示课题,了解意思。
板书课题:杨氏之子师:谁来读课题生读课题齐读课题师:你知道什么意思吗?生:杨家的儿子。
师:这户人家姓杨。
生:这户人家的儿子姓杨。
师:很好,这一篇是古代人写的文章,是古文,也可以说是文言文,试着自己读一读,把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一遍够了,自己读自己的,大声读。
师:都好了,谁来读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慧。
师:读的怎么样,好不好。
生:读的很好。
师:好在哪?生:很有感情。
师:哪很有感情?生:“甚”读的很好,读出了他非常聪明。
师:你很会读,知道“甚”是非常的意思。
再读。
在读的时候,我们在人的姓后面可以停顿一下。
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
指明学生读。
师:这句话讲谁?生:杨氏之子。
师:我们在读古文时,碰到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后面需要停顿一下,为了让人听清楚。
请生再读,停顿很好。
--齐读师: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生:讲的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儿子,他九岁。
师: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
生读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这个句子中出现了故事中的第二个人物,所以必须在孔君平的名字后面作一停顿,再读一读。
生再读句子。
师:有进步没?有进步,就要给予掌声,懂得给予掌声是人大度的一种表现。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杨氏之子》教学实录(精选9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杨氏之子》教学实录篇1检查预习,初读感知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古文题目是——《杨氏之子》,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生随老师一起写课题)谁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姓杨人家的孩子。
师:对,“子”在古代当儿女讲。
我是姓干人家的女儿,我就是干氏之子或干氏之女。
你们怎么介绍自己?生:我是王氏之子。
生:我是孙氏之女。
生:我是高氏之子。
师:孺子可教也。
(生笑)课文预习了吗?(生答:预习了)那先来检测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这是本节课要求会读的生字,会读吗?(屏幕出示:惠、日、禽。
)生:会。
师:一起读。
(生齐读)这些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先自己练习读读。
(生练读)会写吗?30秒,用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书空练习)把纸单翻过来,我们来听写。
认真听,老师连读三个词,先听清楚,再动笔写。
师:梁国,聪惠,禽。
(生动笔写)提笔就是练字,注意写字姿势。
对照大屏幕,自己批改。
(生自查批改,教师针对性指导“禽、惠”。
请出错的同学在错字旁边订正一下,全对的同学选择难写的生字,再写一个。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次学古文,你可以多读几遍。
(生继续自由读课文)谁愿意第一个来渎?其余同学注意听,他读的字音是否准确?(指两位学生先后读课文)师:同学们预习得挺好的。
课文中的两个多音字都读准了,一个是“为设果”(板书:为设果),知道为什么读wei吗?(板书:wei)“为”在这里表示“给、替”的意思(板书:给、替),为设果就是——生:给他摆上水果。
师:对了,所以我们渎多音字是根据它的意思来辨析它的读音的。
把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在课文里标注上。
(生标注字音和意思)把这句话读两遍。
(生练习读)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部编小语五下《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教材解读:《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位于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单元学习目标是体会“风趣幽默”的语言。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积累三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基本理解课文,注释包括出处以及“惠、诣、乃、示、夫子”五个文言词语的含义。
学习重点是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委婉,难点是体会“指以示儿”的含义和“家禽”的古今对比义,“为、应”两个字的读音,以及掌握正确的停顿方式。
课文只有50个字。
教材信息体量较小。
学情解读:五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比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过文言文《囊萤夜读》,有初步的感知能力,但对于文言文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积累还比较少,需要教师指导帮助。
新课标定位: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师应围绕“提升文化自信、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培养语用能力”四种核心素养来定位教育教学,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基本的教学方法。
“立德树人”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是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的要求。
5——6学段的具体要求有积累汉字并体会汉字里的智慧。
在“表达与交流”一项中要求“乐于表达,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在“梳理与探究”一项中要求“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有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讲究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改变逐点解析和逐项分析的陈旧教学方式。
新课标增加了三大类六小类学习任务群,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指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方面,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指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堂实录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篇一】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堂实录《杨氏之子》课堂实录《杨氏之子》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
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
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
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
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四、教学准备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电子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出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片新的文章(板书课题:杨氏之子)生齐读:杨氏之子师:(出示资料)《杨氏之子》出自《世说新语》,由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编撰,共36门。
《杨氏之子》是言语第二中的第43个故事。
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想读吗?生:想二、初读,读通顺师: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48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说说第一次读文言文什么感觉?生:感觉读不懂。
生:读起来很别扭。
师:是的,初读文言文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看来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那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些难题吗?生:把课文多读几遍。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咱们再来读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师:谁愿意尝试着起来读读?(指生读)师:你读得很认真,尤其是文中的多音字发音很准,请你来当小老师领读。
(为:wèi 应:yìng变红)生领读师:称职的老师,谁还能像他再来读读课文?指生读师:第一次读文言文就读得这么流畅,你真不简单!看来文中的生字没有难住你。
【新课标示范课】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新课标示范课】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主讲: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何夏寿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
为了学好这篇课文,老师还特意去学了一首歌,我想唱给大家听。
好不好?(生齐:好)大家很懂规矩。
师:(配视频演唱)演唱者何氏之子。
2.师: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杨氏之子》,谁能用这样的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抽一个同学啊,你是谁家之子?生1:我是严氏之子。
师:真好。
你呢?生2:我乃是邵氏之女。
师:她讲得更好了,吾乃是邵氏之女。
没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齐读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这篇有趣好玩的文言文。
首先我们把课文来读一读。
预备起生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重点字词师:读得真好。
这里头有两个生字,一个是生齐:诣师:读两遍生齐:诣、诣师:这个字很容易跟一个字混淆,那个字叫旨,还有和谐的“谐。
这个(生齐:禽),注意是前鼻音,读两遍(生齐:禽、禽)。
还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是为还有一个是应。
3.个别读师:现在我们去掉注音再读可以吗?可以好,我请一个同学来读。
好不好?谁来读?好,你来吧。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读得真好啊,其实掌声真的要送给他,声音响亮,是不是?口齿清楚,而且特别注意读文言,读出那一种节奏来。
4.教师示范读师: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大家听一听。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读出节奏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课堂教学实录师:孩子们,你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是不是积累了很多名句?生:是。
师:那好,我来考考你们,我说上一句,你们接下一句,开始!言必信生:行必果。
师:与朋友交——生:言而有信。
师:读书破万卷生:下笔如有神。
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真不错!我们再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老师想见识一下你们的朗读水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齐读——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除了这些句子你还积累了哪些类似的句子呢?说说看,你来!生1:我在我们学校走廊里看到了:微笑是最美的。
师:哦,其他同学看到的是一样的吗?我们平常见到过类似的句子吗?谁想说?生2:我在学校的墙上看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真好,还有吗?你说,孩子!生3:我在书上看到的:一日不读书,百日荒芜。
师:真不错,还有吗?你说!生4:读万卷书,不如阅人无数。
师: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生:文言文。
师:今天这节课啊,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文言文,题目是——生:“杨氏之子”。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手伸出来!齐读课题!生:“杨氏之子”。
师:什么意思?生:这个题目是古代姓杨的一户人家的儿子。
师:真好!这个“子”在文章中可以是“儿子”的意思,不仅可以当儿子用,还可以当女儿用。
老师是姓干人家的女儿,你们称呼我干氏之子,也可以说是干氏之女,你们能不能介绍自己啊?说说看!生:我是许氏之子。
师:你来说。
生:我是邓氏之女。
师:真聪明,你说。
生:我是刘氏之子。
师:孺子可教也。
课文预习了吗?那我们来检测预习效果。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梁、诣、禽)师:这是本节课要求会读的生字,会读吗?生:会!师:一起来!(学生齐读生字)师:节奏再快点,会更好。
统编教材五下《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统编教材五下《杨氏之子》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说故事。
3.理解文意,试着就“智慧的语言的作用”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4.试着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准备好”晏子使楚”的白话文教学过程:一、正确通读课文1.老师泛读课文,学生试着断句。
2.组织完成课作第3题。
3.解字义:这是小古文学习中需要关注的一点“古今异义”此家禽”的禽与现代文中“家禽”的意思不一样,指代“鸟儿”,“夫子家的鸟儿”齐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自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指名2人,齐读)二、朗读体悟内容1.圈出课文的重点字词,想想记记这些字词的意思(重点聪惠通假“聪慧”闻:听说)2.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大意”(指名说)3.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用浪线划一划),哪个词最关键?(聪慧)4.“聪慧”具体表现在哪?划出两个人的对话(1)老师不明白孔君平为什么这么说(对了,这是在逗他玩呢)(2)杨氏子怎么说?妙在哪?(板书”妙”顺着孔君平的意思绝妙地反驳)(3)还从哪个词看出杨氏子很聪慧?(”应声答曰”说明反应超快)(4)组织情境朗读(师逗,生应声答曰)(5)再读读课文,你从哪个细节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为设果,很有礼貌地招待孔君平)5.同学们,如此一个有礼貌又机灵的杨氏子你喜欢吗?确实,幽默风趣的对话瞬间化解了孔君平因为登门拜访而主人不在的失望心情呀!请借助填空的形式试着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阅读同学们,智慧幽默的语言不但能使我们的日常社交充满情趣,很多时候也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交辞令*出示课作最后一题《晏子使楚》*读一读原文,再对照译文,说说晏子跟楚王有几次交集?*说说晏子哪些话很智慧?(各抒己见)*同学们结合晏子的身份想一想,他这些充满智慧的语言仅仅为了自己的面子吗?(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担当着外交使命,看似是个人智怼楚王实则维护的是齐国的尊严,这就是智慧语言的魅力与作用)四、完成课堂作业1.挑战上限:写读后笔记“关于智慧语言“(结合今天课堂所学谈谈你对智慧语言的看法)2.完成下限:完成课作剩余部分。
五年级课文《杨氏之子》教学实录(精选4篇)
五年级课文《杨氏之子》教学实录(精选4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下是作者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五年级课文《杨氏之子》教学实录【精选4篇】。
五年级课文《杨氏之子》教学实录篇一表情朗读背诵课文师:同学们看于老师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做表情:笑容满面)生:于老师很高兴。
师:看到同学们,我高兴了。
再看于老师(做表情),现在是什么表情?生:于老师好像很紧张。
师:对,有点紧张,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如果不积极发言.于老师就会紧张,希望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行吗?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读读题目。
(生读课题)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生:这篇课文非常短。
师:对.很短小.只有53个字。
还有吗?生:它里面还有很多“曰”。
生:这是篇文言文。
师:真好。
那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是什么文?生:白话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好多不同,较大的不同是文言文——生:难理解。
师: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
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读文言文。
(一女生读课文)师:(朗读不是很好,老师给予指导)听你读这篇课文就像一辆车子走在不平整的路上,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
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师:握手!读得非常好,听你读这篇课文,就像一辆车行驶在平坦的路上,很顺畅。
能不能告诉我这篇短文讲了什么故事?生:讲的是孔君平到梁国杨氏家里去,去找他家主人——师:他家主人?杨先生吧!杨先生不在——生:杨先生不在。
他的儿子在,孔君平就把杨先生的儿子叫出来。
师:往下说!生:杨氏小儿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说:“它是你家的果子吗?”他的儿子说:“不知道孔雀还是您家的家禽。
五年级下21《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五年级下21《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文言文,叫做《杨氏之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见识到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那我们就开始吧!二、初读课文师: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师:好,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
谁愿意来读一读?(一位学生举手朗读)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读得很不错,声音响亮,字音也很准确。
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诣”这个字读“yì”,不是“zhǐ”,再来读一遍。
生:孔君平诣其父。
师:很好。
那大家一起再读一遍课文。
(全班齐读)三、理解文意师:读完了课文,我们来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意思。
先来看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师:非常好。
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呢?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师:理解得很准确。
接下来,“为设果,果有杨梅”怎么解释?生:孩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不错。
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呢?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很棒。
那孩子是怎么回答的?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意思是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不错。
那从这篇文章中,你们能看出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吗?四、深入探究生:他很聪明,反应很快。
师:能从文中哪里看出来呢?生: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孩子马上就说孔雀不是孔家的鸟,回答得很巧妙。
师:对呀,杨氏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孔君平的逻辑进行反驳,既表现出了他的聪明,又很有礼貌,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用委婉的方式回答。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5篇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5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杨氏之子课堂实录5篇,希望大家喜欢!杨氏之子课堂实录篇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学的,也是一篇文言文,知道是哪一篇课文吗?生:《杨氏之子》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看老师些课题。
(写)齐读一遍。
生:杨氏之子师:大声读一遍,生:杨氏之子师:读了课题,谁能说说课文写的是谁吗?生:写的是杨家的儿子。
师: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呢?生:我想知道杨氏之子他有什么样的才华。
师:想了解他。
生:我想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师:接着说。
生:我想知道杨氏的儿子发生了什么事。
师:对,课文写了他一件什么事,还有谁要说?生:我想知道杨氏之子是谁?师:想了解这个人物。
生:是跟什么人谈话。
师:看来同学们想了解的还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是我们第一词学文言文,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读书的时候,让老师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的表情。
生:(继续读)师:课文读完了吗?生:读完了。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字音读准没有。
生:(读全文)师:有个生字,她读得真好,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yì师:同学们读古文哪,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懂句子,这句话,有个人,叫什么?生:孔君平师:叫谁呀?这人叫什么?生:孔君平师:老师顺便介绍一下,孔君平,是孔子的第26代后人,他学识渊博,现在,你能读这句话吗?生:(读)师:对,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师:就读这一句,再读一遍。
生:再齐读师:谁再来给我们读一遍?生:(读全文)师:读得不错,有一个字音,同学们听出来没有生:wèi设果。
师:好,咱们一起读生:为设果。
师:老师要表扬他,这个字音他读得真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堂实录杨氏之子,这是一篇我们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一位叫杨波的小朋友,他是杨氏家族的后代,但是他却没有继承祖先们的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让我们进行讨论和思考,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实录。
一、开场白上课铃声响起,我们立即闻声而至。
老师看了看我们,微笑着说:“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杨氏之子》,这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祖先们是如何一代接一代地传承着优秀品质,而杨波同学为什么没有继承祖先的优秀品质。
现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情节。
”二、回忆文章情节老师问道:“谁能给我们简单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情节?”有同学举手了:“这篇文章是讲一个叫杨波的小男生,他是杨氏家族的后代。
祖先们都是很优秀的人,他们传承了自己的优秀品质,但是杨波却没有,他自己也很羡慕祖先们的品质。
”老师微笑着点头:“非常好,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杨波的妈妈是如何给他开导的。
”三、阅读理解老师说:“现在,我要给大家分发一份课文,让我们阅读一遍,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我们开始认真阅读课文,课文讲了的杨波为什么没有像祖先们一样继承优秀品质,原来是他常常无理取闹,责怪妈妈。
但是,杨波的妈妈并没有因此打骂他,而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告诉他祖先们优秀的品质是如何传承下来的,而他如果想像祖先们一样成为好人,就要好好学习,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
我们认真阅读完毕后,老师开始提问。
她先问了一些选择题,然后是一些解答题。
四、思考讨论老师问道:“那么,大家认为杨波的妈妈是如何开导他的呢?”有同学举手答道:“杨波妈妈和他讲了祖先优秀品质的一些事情,告诉他要像祖先们一样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
”老师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问:“大家认为杨波能够改过自新吗?”又有同学说:“我觉得杨波能够改过自新,因为他的妈妈给他讲了道理,他也很有悟性,应该会好好学习。
”老师说:“非常好,那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想想,如果面对类似杨波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开始进行小组讨论,大家的看法都很有建设性,有的说要耐心开导,有的说要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周围有人关心他们,有的说要给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看到优秀品质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
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来着?生:(齐声)杨氏之子。
师:好,看于老师写。
(师板书:杨氏之子)师:同学们肯定有备而来,那咱们就来交流学习的心得、学习的体会,怎么样?生:好。
师:先告诉老师,你在自学的时候,这篇文章出自哪本书?这本书是谁写的?这个问题明白的请举手。
生: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
师:多清楚啊!收获不少。
读一篇文章,我们一定要关注它的作者,这点非常重要。
刘义庆是江苏徐州人,是我的老乡啊!我在学习的时候,不但记住了作者,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而且我还进一步研究,既然这个杨氏之子那么聪明,那么厉害,那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呢?于是我翻了好多资料,请教了好多专家,终于知道这个小孩叫杨修。
(师板书:杨修)师:但是,不是三国时候的杨修,(全场笑)是南朝人杨修,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后来非常得有成就。
这是我在学习的时候弄懂的一个问题,比你们多得了吧?比你们收获是不是多一点?生:是。
师:我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通过看资料,通过请教别人,于是我比你多了点儿收获。
下面,咱们交流第二个问题。
(师板书:诣)师:咱们交流对这个字的学习,它读什么?生:诣(yì)。
师:噢,都认识。
我们一起读……生:(齐读)诣(yì)。
师:这个字在哪句话里面?找出来。
生:在“孔君平诣其父”里面。
师:整句话读完。
生: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对了,在这句话里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孔君平诣其父……(众生朗读)师:好的。
你在自学的时候,把它的意思弄明白了吗?它是什么意思?生:“诣”是拜见的意思。
师:“诣”是拜见的意思,还有补充的吗?生:“诣”在古代一般指下级对上级的参见。
师:你是在哪里得到这个解释的?生:嗯……书中。
师:书中,哪本书?生:我看的课外书。
师:课外书。
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来,握握手!(师生握手)师:你看,这就叫会学习。
虽然他说地不是那么的准确,但是我在备课的时候,自己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就比你们多了一点收获。
这个“诣”不是一般的“拜见”,而是指拜见长辈、拜见他尊敬的人。
这位同学说的下级拜见上级叫“诣”,也有这个意思。
看看,我们俩的收获是不是比你们大呀?就要这样学习。
好,我们继续交流。
这篇课文里有一个词,非常关键的一个词……(师板书:聪慧)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读读……生:(齐读)聪慧。
师:“聪慧”的“慧”,什么意思?生:这个“慧”是智慧的意思。
师:不错。
古代这个“慧”字和“智慧”的“慧”通用。
但是,我又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慧”有八种解释。
第一个是仁爱,第二个是好处,第三个是善,第四是理……一共八个解释,最后一个就是聪慧。
看来,我的收获又比你们多了点,是不是的?生:是的。
师:这里的聪慧是指杨修聪明过人。
我在备课的时候,有别的老师听到我读课文说:“于老师,最后一句读得不对。
”我不知道你们预习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怎么读的?你们觉得该怎么读?谁来读一读?生:(朗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他跟我读得不一样。
我开始是这样读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把“家禽”连在一块儿读了。
那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分开来读?生:因为古代的禽是指鸟,夫子家是说您家的鸟。
师:噢,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那我连起来读有什么不对吗?生:家禽挺起来就像是现在家里的牲畜。
师:不是牲畜。
生:家里养的牲口。
师:不是牲口。
那是骡子、马、牛,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是指什么?生:家禽现在通常指的是鸡、鸭、牛、猪等。
师:是指鸡、鸭、鹅等,牛、羊那是牲畜。
明白?生:明白。
师:看来你们的预习比我好,这句话读得比我好。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儿应声答曰……生:(齐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棒极了。
这点我是跟你们学的,你看我读得对不对?(师朗读该句)行吗?生:行。
师:看来交流非常必要。
通过预习,通过自学,这篇古文的意思读懂了没有?生:懂了。
师:懂了,这么自信?那好办,我念一句古文,你们用白话文解释一遍,行不行?生:行。
师:好,听好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生: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他家的儿子九岁,十分聪明。
师:不用增减一个字,这就叫会说话,果然第一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了,再往下听。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生:有一天,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可是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他就叫出了这个孩子。
师:嗯,就把杨修给叫出来了。
说得多好啊,预习得不错。
我们接着来,为设果,果有杨梅。
生:为他摆设水果……师:谁摆水果?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设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不错,再往下听。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不错,有一点没讲出来,谁来补充?孔指以示儿……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小孩看。
师:听见没有?孔君平指着杨梅这个水果给这小孩看,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啊!明白啦?“示”就是让他看。
你再说一遍,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给……师:给谁看?给杨修看,说……生:说……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你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胆怯,一个男子汉怎么这样呢?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差距怎么那么大呢?站起来,大声说。
我说原文,你来用白话文解释。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修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有进步,但是不大,但是说得很好,但是我很满意。
好,再往下听,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那个小孩听了立刻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果然学得好啊!既然意思弄明白了,咱们交流交流朗读。
于老师读了好几遍,都能背下来了,你们自学的时候读了几遍?生:有十几遍。
师:肯定会背。
是不是的?有备而来的同学一定会背。
我先背还是你先背啊?你们先背?好,你先来!(生一背诵全文)师:掌声送给她,棒极了!(生鼓掌)如果每一次上课都预习地那么好,老师就“下岗”了。
(全场笑)还有谁来背?(生二背诵全文)师:掌声也送给他。
(生鼓掌)这位同学,请你说说你们班还有谁朗读比你棒,你来推荐一个。
生:叶与杨(音)。
师:哪一位?请站起来。
(该生起立)有同学推荐你,说你的朗读很棒,现在请你把这篇文章背一遍。
(生三背诵全文)师:果然声音洪亮,字字铿锵有力,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读文言文虽然要注意停顿,但是声断,气不断,下面想不想挺于老师背诵啊?生:想。
师:看我的表情,看我的动作。
表情表情是表达情感的,表达意思的,还要注意我的动作。
(师走到黑板前,面向全体学生,朗诵课文)师:《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手势:数字九),甚聪慧(手竖大拇指),孔君平诣其父(双手作揖),父不在(摇手),乃呼儿出。
为设果(手指桌面),果有杨梅。
(师沿着桌子来回踱步,目光注视桌面,并指着桌面)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作抬头回答状)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全场鼓掌)师:我说得对不对?表情和动作能帮助你理解。
像于老师这样练一遍,好不好?每个人单独练习。
大家放开练,活泼一点,全体起立,我给大家起个头——《杨氏之子》,开始……(众生朗读,并模仿老师动作)(读毕,全场掌声)师:你看,加进了动作有意思吗?请坐下,学语文很有意思的,不要那么拘谨。
现在,你觉得你自学时候练的朗读和于老师备课时候练的朗读有什么不同吗?有不同吧!是不是老师读得比你们稍微好一点?生:对。
师:那么有没有人想要和我比试比试的?大胆地举手,走到前面来。
有谁?刚才这位男同学,来……(生走上讲台)师:是你背诵,我做动作呢,还是我背,你做动作?咱们一起做动作?生:好的。
(生朗诵课文,辅以手势)师:还有同学吗?你想来?生:是的。
师:好的,我就喜欢毛遂自荐的。
(生上台)师:你叫什么名字?生:陈则序(音)。
师:好,陈则序,你做动作还是我做动作?生:石头、剪子、布?(全场笑)师:什么意思?(全场大笑)师:你做动作还是我做动作?生:我做吧。
师:好,来!我扮演杨修。
(生朗诵课文)(全场鼓掌)师:请回座位。
(生就座)语气很好,就是脸上没有戏。
小朋友,如果你学唱京戏,脸上就有戏了。
(生笑)好,继续交流。
我在备课的时候读到这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手指板书:聪慧)读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脑海里跳出一个问题。
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个什么问题?生:杨修,他怎么聪明?师:聪明在哪里?咱们握握手,我们的问题相同。
(师与生握手)师:这个杨修聪明在哪里啊?怎么能看出他聪明呢?最后,我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
你们找到了吗?交流一下。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修他们家姓杨,所以那个杨梅是他们家的果子。
而杨修又以孔君平姓孔,继而说孔雀是他家的鸟。
师:通过这件事说明杨修非常地聪明,是不是?生:是的。
师:非常好!再说细一点,同学们看,这个“聪”字,什么偏旁?耳朵旁。
会听、有口有心叫“聪”。
先从耳朵说起吧!这个杨修,他的耳朵怎么样啊?生:他的耳朵很灵,能听出孔君平这句话里面的隐含意。
师:嗯,叫会听,他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之意。
那么,孔君平的话中话是什么?生:他说杨梅是杨氏的果子。
师:孔君平的心里会怎么想?生: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
师:好的。
(板书:杨梅)你看,孔君平是拿着杨修的什么开玩笑?生:姓。
师:对了,他拿着杨修的姓开玩笑。
孔君平想:“杨梅,杨修,杨修,杨梅,我何不逗他一逗啊!看看他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
”聪明的人都会听,聪明的人耳朵都灵,你们也要会听。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的聪明表现在哪里?生:杨修也根据孔君平的姓,提出了:“没听说孔雀是孔家的鸟。
”师:好嘛,你拿着我的姓开玩笑,我也拿着你的姓开玩笑。
孔君平姓名孔,杨修就想到了什么鸟啊?(师板书:孔君平孔雀)生:孔雀。
师:你看,他的脑子转得多快呀!你拿着我的姓开玩笑,我也拿着你的姓开玩笑,这叫什么来着?生:这叫以牙还牙。
师:还没到那种严重的程度,还有更准确的词可以形容。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这叫学问啊!这叫会用啊!你怎样待我,我也怎样回敬你,这是杨修的聪明。
同学们,我真得佩服你们呐!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想,他到底聪明在哪里——会听、会说。
你们也是这样想的,给自己鼓鼓掌吧!(生鼓掌)师:我能行,只要动脑筋。
咱们继续交流,好不好?我在读课文的时候冒出这样一个想法,杨修不但聪明,而且——生:而且他很懂礼貌。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对答如流,有不失礼貌。
师:很有礼貌。
我用的词和你们不一样——九岁的杨修不但很聪明,而且非常的有教养。
有教养不仅仅是礼貌。
想一想为什么于老师说他有教养,而你们说他有礼貌?生:因为他没有直接顶撞孔君平,而是婉转地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说得多棒啊!他没有直接说:“那这样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而是很婉转地说:“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生:他的回答不仅礼貌,还表达出了他的意思——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