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探析
浅谈瑜伽起源
![浅谈瑜伽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43a3d4d480eb6294dd886cbd.png)
浅谈瑜伽起源
在古代印度,那里的人们相信练习瑜伽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轮回的痛苦。
而到了现在,瑜伽已经成为全球追捧的健身运动,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瑜伽的起源。
瑜伽起源于印度。
在印度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也可以说瑜伽是宗教的另外一种传播形式。
她最初的也是为了达到更高目的的一种修炼。
当时的修炼者希望通过瑜伽将内心和宇宙相互统一,进而达到摆脱轮回的命运。
当然我们知道这可能性不大,可是瑜伽是印度先贤们对于生命的认知。
通过身体锻炼进而使内心得到升华。
这也是瑜伽的魅力所在。
传说古代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修炼有成的圣人将修炼的方法传授给他们的追随者,而这也就是瑜伽的雏形。
而真实的情况也和传说相差不多。
秘密修行的瑜伽师将瑜伽传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人们,但也仅限于一小部分的受众。
而现在的瑜伽运动,是印度人民几千年从实践总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锻炼方法,已经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郑州瑜伽培训认为我们不能将瑜伽作为一种简单的健身运动来看,瑜伽有一整套从身体到精神的完整的修持方法,如果要做个合格的瑜伽修行者,就必须了解瑜伽的深层目的。
在静坐中感悟生命,宇宙。
将
自身与自然交融,唤醒内在沉睡最深的能量,才能获得最大的感悟和快乐。
这也是我们练习瑜伽的根本目的。
来源:/index.php?m=Article&id=72。
《古代印度》瑜伽之源:身心合一
![《古代印度》瑜伽之源:身心合一](https://img.taocdn.com/s3/m/79fb8a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9.png)
《古代印度》瑜伽之源:身心合一在古老而神秘的印度大地上,诞生了一种独特的身心修炼方式——瑜伽。
瑜伽不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它承载着古代印度人民对身心和谐的追求与探索。
瑜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当时的人们通过对自然和自身的观察,逐渐领悟到身体与心灵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开始尝试通过各种姿势和呼吸方法来调节身心状态。
在古代印度的经典文献《吠陀经》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瑜伽的初步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瑜伽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体系。
瑜伽的核心在于实现身心合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心常常处于分离的状态。
身体可能在忙碌地工作,而心灵却在别处游离;或者心灵充满了焦虑和压力,而身体却无法得到有效的放松。
瑜伽通过一系列的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法,帮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让身心重新连接起来。
体位法是瑜伽中最直观的部分,它包括各种复杂而优美的姿势。
这些姿势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还能够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例如,常见的树式可以增强腿部力量和平衡感,同时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而前屈式则能够伸展背部和腿部的肌肉,缓解身体的紧张。
呼吸法在瑜伽中同样至关重要。
我们的呼吸与情绪和身体状态密切相关。
当我们紧张或焦虑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而短浅;而当我们放松和平静时,呼吸则会变得深沉而均匀。
通过瑜伽的呼吸练习,我们可以学会控制呼吸的节奏和深度,从而调节身心状态。
比如,腹式呼吸法可以让我们的腹部充分扩张和收缩,吸入更多的氧气,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也有助于放松神经系统。
冥想法是瑜伽的精髓所在。
它要求我们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心深处,排除外界的干扰和杂念。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洞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冥想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思绪,而是当思绪出现时,不被其牵引,能够平静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的焦点上。
印度的瑜伽与冥想文化
![印度的瑜伽与冥想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52ead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1.png)
印度的瑜伽与冥想文化瑜伽和冥想是印度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这两者不仅在印度本土广泛流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大量的追随者。
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心灵,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印度的瑜伽与冥想文化,揭示它们的起源、特点和对个人的益处。
一、瑜伽的起源与特点瑜伽源于古代印度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500年的吠陀时期。
最早的瑜伽传统记录在《吠陀》和《奥义书》中,这些文献中记载了瑜伽的哲学、修行方法和道德原则。
瑜伽被定义为通过身体动作(Asana)、调息(Pranayama)和冥想(Dhyana)实现身心和谐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
瑜伽的特点之一是强调身心灵的整合。
人们通过练习各种姿势和呼吸技巧,以及集中注意力和冥想来达到身心平衡。
瑜伽强调练习者与自身、与他人和与宇宙的和谐关系,倡导人们尊重自然和为他人提供服务。
二、冥想的起源与特点冥想作为一种修行方法,在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至少2500年前的佛教时期。
它在印度各个宗教传统中都有所体现,包括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
冥想以定心、静心和思考为中心,通过训练意识来实现对自我和宇宙真相的认识。
冥想的特点之一是通过集中注意力来实现内心平静和专注。
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冥想方法,如专注于呼吸、重复特定的声音(Mantra)或观察思绪的流动。
通过冥想,人们可以深入内心、减轻压力和焦虑,并开启心灵的潜能。
三、瑜伽与冥想的益处1. 促进身体健康:瑜伽的各种姿势和呼吸技巧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
这些练习有助于改善姿势、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血管健康,并缓解慢性疼痛等身体问题。
冥想也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并改善睡眠质量。
2. 提升心理健康:瑜伽和冥想的实践有助于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练习可以改善情绪稳定性,增加注意力和集中力,并提升自我意识和内在平静感。
瑜伽师地论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瑜伽师地论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d3507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d.png)
瑜伽师地论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瑜伽师地论是一部重要的印度哲学著作,被认为是瑜伽哲学的经典之一。
该文探讨了人类意识如何通过瑜伽实践来达到解脱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本文将深入分析瑜伽师地论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实践方法,并探讨该理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瑜伽师地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瑜伽哲学对人类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探讨瑜伽这一传统实践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潜在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瑜伽师地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个文章的框架。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瑜伽师地论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实践方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解释,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瑜伽师地论的内涵和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对瑜伽师地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深入探讨其意义和影响,同时展望瑜伽师地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整个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展望,使读者对瑜伽师地论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3 目的瑜伽师地论作为一种古老的哲学体系,对于现代人们探索人类存在意义、实践内心和精神修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希望通过深入探讨瑜伽师地论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哲学体系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概念,进而拓展对瑜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分析瑜伽师地论的实践方法,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种实践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身心灵的平衡和和谐。
最后,通过总结瑜伽师地论的主要内容和对其意义和影响的讨论,展望瑜伽师地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为读者带来对于瑜伽哲学的启发和思考,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探索自我修炼和精神成长的道路。
2.正文2.1 瑜伽师地论的起源瑜伽师地论(Yogacara)起源于公元4世纪的印度,是佛教内心学派之一。
印度与瑜伽的关系(瑜珈和古印度的佛教有什么关系)
![印度与瑜伽的关系(瑜珈和古印度的佛教有什么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1aee8f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9.png)
印度与瑜伽的关系(瑜珈和古印度的佛教有什么关系)文章目录[+]瑜伽一词源于梵文Yoga的音译,意思是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或一致。
各种瑜伽体系的终极目的都是帮助人实现这种瑜伽的境界。
瑜伽渊源于古老的印度,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圣镇Rishikesh被称为印度瑜伽之都。
这里每年都吸引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瑜伽师或瑜伽爱好来此进修接受培训。
有许多中国人会认为瑜伽和佛教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点,但这并不是代表瑜伽即是佛教。
从无法记忆的远古时代起,也就是释迦牟尼未创佛教以前,在印度就已经有人在练瑜伽了。
起源于5000年前的古印度,瑜伽并不是一套宗教或哲学系统,它是一门完善的生命科学,提供了有系统的步骤,让个人超越小我的经验,而进入永恒的合一之一位缔造了瑜伽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印度古圣贤帕檀贾利在编著的《瑜伽经》中,之一句话就是,当下,瑜伽的教授。
也即,在反复的实践梳理身体和心灵后,大脑停止纷乱的思潮,意识禅定在当下,获得永恒的和平。
第二句话是:瑜伽是意识的寂定。
也即,静止意识的流动,就会达到合一所以,《瑜伽经》讲述的就是如何有步骤的习练,逐渐学会控制意识,让大脑安静下来,享受和谐宁静。
瑜伽体式练习一方面锻炼了全身的每一个部位,使肌肉、关节以及脊柱和整个骨胳系统更为有力和协调,另一方面,锻炼内脏、腺体和神经系统,使全身各系统保持充满活力的状态。
瑜伽呼吸法活跃身体机能,有效帮助控制意念,使人平静;冥想练习,使人心灵清澈、明心见性,走向开悟。
人们的精神常感到生命中缺少了什么—一种达成目标或满足心愿都无法平息的感觉。
每一个人都不停地追求爱、成功和幸福,我们陷在无休止的思想中,对过往的事懊恼,为将近的事担忧,在这种清醒的精神状态中,我们的经验和信念为我们添加了诸多限制。
身边的幸福与感受被我们纷乱的思潮所打破和忽略,变得模糊不及,心永远处于焦虑躁乱之中。
瑜伽的根本目的在于重新将清醒的意识状态与扩展的意识状态合一,也即将小我与宇宙间的大我结合在一起,“瑜伽”(Yoga)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连接”(Joining),与一成不变的真理结合,让精神从一切分离感觉中解脱出来,使之不再受到诸如时间、空间或因果等幻觉的限制,从而获得身、心、灵三者的升华。
印度的瑜伽和冥想传统
![印度的瑜伽和冥想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af4a06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d.png)
印度的瑜伽和冥想传统瑜伽和冥想作为一种古老的身心健身法,源于印度的传统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流行的健身方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内心平衡的追求,瑜伽和冥想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瑜伽和冥想传统,并分析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瑜伽和冥想作为印度古老的传统实践,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
瑜伽,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姿势、呼吸控制和冥想,以达到身体、心灵和灵性的和谐统一。
它的核心理念是人类身体与心灵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平衡。
首先,我们来探讨瑜伽传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瑜伽的练习,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这是因为瑜伽通过各种姿势的练习,可以使得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和强化。
同时,瑜伽对呼吸的重视也有助于增强肺活量和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尤其对于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坐姿办公和缺乏运动,瑜伽的练习可以有效缓解背部和颈部肌肉的紧张,减轻腰痛和颈椎病的发生。
其次,瑜伽传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瑜伽通过冥想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少压力和焦虑。
冥想是一种专注和意识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抑制思维的浮动和纷扰,从而提升专注力和注意力。
瑜伽冥想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增加对内心的觉察和自我反省,促进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瑜伽和冥想练习的人们更容易保持心情愉悦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此外,瑜伽和冥想传统对灵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印度文化中,瑜伽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灵性为目标的修行方式。
通过瑜伽的练习,人们可以更好地与内在的自我和宇宙联系,体验到身心灵的和谐。
冥想作为瑜伽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人们能够进入一种超越心灵和身体的境界,感受更深层次的宁静和平衡。
这种灵性的修行,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充实精神生活,还能够启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尽管瑜伽和冥想传统在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现象。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发现了瑜伽和冥想这种古老而有效的实践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瑜伽和冥想能够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增强身心的健康和活力。
印度传统医学瑜伽观后感
![印度传统医学瑜伽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8382d1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2.png)
印度传统医学瑜伽观后感作为一个中国人,大家都接触过中医,也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可能了解的就不多了,我想第一篇先介绍一下咱们的近邻印度的传统医学。
我的全部相关知识来自不到两小时的搜索与阅读,仅供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有兴趣了可以去读真正的论文或者学术著作进一步了解。
印度传统医学的名字叫“阿育吠陀”(梵语,拼音:Āyurveda,意为“长生之术”)。
阿育吠陀医学不僅是一門医学体系,而且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阿育吠陀(Ayurveda)由兩個字組成:Ayur指生命,Veda為知识、科学之意。
因此阿育吠陀一词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学。
在这种治疗体系中,人体被认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身体与自然不调和时,人体的各项机能便会受到阻碍,进而导致生病(是不是和咱们的理论基础很像)。
在印度传统医学中,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药草疗法、推拿疗法、瑜伽疗法。
印度传统医学的三部经典著作分别是:1、《遮罗迦本集》(成书最早,约在公元前一千年用梵语写成,包含了大量的内科医学理论);2、《妙闻本集》(不晚于公元3世纪,在7~10世纪之间经过大量的修订。
除了内科医学思想外还包含了大量的外科内容);3、《八心集》(成书约在公元8世纪,相当于内外科综合医书)。
这三本书在现代印度传统医学教育里仍然是重要的教科书。
学者普遍认为印度传统医学在西元一百年以前在印度地區就非常的盛行了(之前流行的是咒术为主的巫医体系)。
从公元六世紀开始,随着佛教的传播,影响的区域也越來越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西藏、韩国、蒙古跟斯里兰卡的一些传统医学也吸收了一些印度传统医学的内容。
其中的核心理论是“人、病、药、医、时”这五者之间的关系。
其中:一、把病分为了四种:1.偶发性(外伤);2.躯体性(日常饮食生活中产生的疾病);3.精神性(情感与心理相关的疾病);4.自然性(饥、渴、生老死等)。
二、把医学分为了八个子学科:一般外科(颈部以下的外科)、特殊外科(颈部以上的外科)、体疗法、鬼神学、儿科、毒物学、长生不老学、性學及生育學。
印度瑜伽文化在我国的推广探究
![印度瑜伽文化在我国的推广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2745e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a.png)
20当代体育印度瑜伽文化在我国的推广探究罗红珊瑜伽的起源地是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世界瑰宝”。
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瑜伽这项健身项目,深受大众喜爱,常常被人们意为“时尚、健康、优雅”的代名词。
这也足以证明瑜伽在中国的推广十分成功,同时瑜伽文化的推广有什么样的特点具体方式呢?本文主要阐述,印度瑜伽文化在我国的推广特点和具体方式进行研究。
1 瑜伽的文化发展史1.1瑜伽的起源瑜伽的发源地在印度,可谓是历史悠久,渊远流长。
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因为人们认为练习瑜伽就可以获得神力,人们对瑜伽十分重视。
后来到了奥义书时期,人们认为通过身体的修习,身体才能得到解脱。
同期,瑜伽开始向外传播,公元1到10世界传播到我国西藏地区,到19世纪中后期,在西方蓬勃发展,并同西方宗教、哲学艺术、体育等相融合,逐步形成了近现代瑜伽。
1.2瑜伽在我国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张蕙兰瑜伽进入人们的视野,《气功》等杂志的刊登慢慢推进着瑜伽在我国的发展。
近年来,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瑜伽健身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健康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美的向往,瑜伽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在我国流行起来。
2 瑜伽文化的特点2.1修炼意志瑜伽关键是对气息的控制,通过静坐呼吸法教人们如何面对自己,聆听自己内心的想法,是独善其身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是养心的过程,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的心常会表现的浮躁,借瑜伽的养心、养神,才会使人心神安稳。
在独处的过程中,人的心态才能平和,血气才能旺盛。
也在独处的过程中,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引导心向着光明、健康发展,已达到解放那可被束缚的心。
注重心灵的健康才能达到正直意义上的健康。
总之,更好的理解、体会瑜伽文化,有助有我们意志的修炼,同时让我们身心变的更加健康。
2.2提高品德学习瑜伽就是在自我约束,不断进步。
《礼记•大学》中讲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告诉我们,要想有作为的前提是正心与修身,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品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瑜伽的历史文化轨迹
![瑜伽的历史文化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ba8428697e21af45b307a8c1.png)
瑜伽的历史文化轨迹印度文化与社会光华管理学院陈铨00628098摘要: 瑜伽从其起源到今天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在它漫长发展过程中,瑜伽经历了原始瑜伽、前古典瑜伽、古典瑜伽、后古典瑜伽和近现代瑜伽五个阶段。
在对瑜伽这五个阶段的历史文化轨迹分析中可以发现:瑜伽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主要因为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价值选择。
古典瑜伽选择了与当时处于社会文化核心地位的古代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融合,于是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主流;近现代瑜伽由于选择了与满足人们的健康和审美需要这样具的实用价值观相结合,从而风靡世界。
关键词:瑜伽历史文化演变导言瑜伽起源于东方的印度,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1。
瑜伽的原意是指用车辕套住牛马,被引申为用个人的意志力束缚住知觉器官的功能,束缚住丛生的杂念,以进入精神和肉体结合的最佳状态,把生命和大自然相结合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2从狭义上看,瑜伽是印度婆罗门教——印度家“正统派”哲学的一个派别;从广义上看,瑜伽是一种系统锻炼身心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它为印度各民族宗教乃至世界宗教所摄取、运用并给予了不同的解释。
《瑜伽经》称瑜伽是“抑制心的作用”,3也就是说一个修行者通过瑜伽种种行法,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使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相结合,从而获得解脱。
瑜伽的历史演变瑜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根据考古发掘证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就有瑜伽的实践。
在莫亨约达罗和哈淶帕古城出土的遗物中就曾经发掘出一些印章,上面刻有盘坐冥想、作瑜伽坐法沉思的神像。
后来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后,印度的婆罗门教吸收了瑜伽作为他们的宗教实践的一部分。
而在公元前6至5世纪,兴起的佛教与耆那教也将瑜伽吸收到了他们的宗教实践中。
在中世纪,瑜伽在向波斯、中亚和中国等地传播的过程中,又被伊斯兰教吸收,并成为伊斯兰教下一个教派宗教实践的重要内容。
在上个世纪,瑜伽传入欧美,引起了宗教界、体育界、学术界、医学界等等的广泛兴趣和关注,从而风靡全世界。
对印度传统瑜伽的探究
![对印度传统瑜伽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674c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f.png)
对印度传统瑜伽的探究印度有一项被世界流传的静态运动,就是瑜伽。
瑜伽的练习据说有助于人体与大自然的沟通,将瑜伽练至顶级者,可达到不吃不饮不睡。
如此神奇的运动,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对印度传统瑜伽的探究,一起来看看吧。
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探析摘要: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
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在印度,开始瑜伽修持者只有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
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
关键词:古印度,文化,瑜伽术1、前言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瑜伽起源于印度,后流行于世界。
它产生于公元前,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印度先贤们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今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
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
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本文将会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发展历史作深入的探析。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研究论文和报告资料书籍2.2.2分析综合法:根据瑜伽术3、结果与分析3.1瑜伽的历史近年在世界多个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热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
印度瑜伽是怎么起源的
![印度瑜伽是怎么起源的](https://img.taocdn.com/s3/m/9ea5e72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4.png)
印度瑜伽是怎么起源的瑜伽是起源于印度的一种运动方式,相较于其他运动,更注重身体与大自然的贴近,锻炼心境。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印度瑜伽是怎么起源的,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瑜伽的起源瑜伽源于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
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
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
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
关于瑜伽的记载最早,大约在公元前300年,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创作了《瑜伽经》,《瑜伽经》中阐明了使身体健康、精神充实的修炼课程,这门课程被其系统化和规范化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构成当代瑜伽修炼的基础。
帕坦伽利提出的哲学原理被公认为是通往瑜伽精神境界的里程碑。
知识拓展:瑜伽介绍1、传统哈他瑜伽在练习时要控制呼吸,配合着深沉的呼吸慢慢习练,并在一个姿势上静态保持一段时间。
功效:促进身体健康、意识清醒、了解自我、控制压力和产生幸福感。
2、Ashtanga瑜伽Ashtanga瑜伽是古老的强度较大的瑜伽训练方法,因其注重能量在体内的流动的状态,又称能量瑜伽。
可追溯到1500年以前,至今仍有古老的手稿遗存。
他的本源Korunta 瑜伽有由六个系列,每个系列由 40 个体式构成。
它在以下五个方面有较严格的要求:Ujjayi pranayama喉呼吸,Bandha 收束法,Drishti凝视点,Vinyasa流程序,Asana特定体式Ashtanga Yoga 体式的安排固定,对每个体式练习中呼吸的控制有相当固定的要求,在特定的体式上关注呼吸,可增强呼吸的质量。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中世纪哲学之五:瑜伽论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中世纪哲学之五:瑜伽论](https://img.taocdn.com/s3/m/74b35bc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5.png)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中世纪哲学之五:瑜伽论印度中世纪哲学之五:瑜伽论瑜伽论是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之一。
瑜伽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与数论结合在一起,因此被称为数论的姐妹哲学。
但是严格地说,瑜伽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而是一种古代遗传下来的巫术或宗教实践,印度很多宗教都采用这种实践作为实现他们信仰的手段或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和手段往往是和信仰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和认识过程相联系的,因此也涉及到了哲学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
1.瑜伽的本体论数论的二元论认为宇宙是二十五范畴,即二十五谛所构成的,瑜伽在二十五个范畴之外,另立了主宰神或自在天。
数论认为,不动的神我和原初物质的结合是世界演变的原因,原初物质的演变是由自身所有的三种性质(三德)所引起的,而瑜伽认为,神或自在天为了" 神我未来的目的" 指导着原初物质的活动。
神我不是原初物质的推动者,而神或自在天才是原初的动因。
关于原初物质演化或开展成为世界上的各种现象,数论和瑜伽的主张并没有很大差别。
数论认为,由原初物质演化成为统觉(觉),由统觉成为自我意识(我慢),由自我意识成为五细微原素(五唯),五感觉器官(五知根),五行动器官(五作根)和心(心根),由五细微原素成为五粗大原素(五大);但瑜伽认为由原初物质演化为统觉,统觉一方面演化为自我意识、心(意)、五感觉器官和五行动器官;在另一方面又演化为五细微原素,再由五细微原素演化为五粗大原素,这两方面的演化是平行的。
瑜伽发展了演变的原理,他们认为一个实体的演变三种形式:例如一撮泥土可以变为一个瓶,土和瓶是不同的,这是性质的转变;过去的泥土变成现在的瓶是时相或标志的转变;新瓶经过了一段过程变成了旧瓶,这是状态的转变。
在瑜伽派看来,一个实体虽然有这三种变化,但它本身是不变的,正象金子变成项链,项链又变成耳环,耳环再变成手镯,而金子本身是不变的。
瑜伽这种解释和佛教一切有部的主张相类似。
瑜伽论虽然承认现象界的一切事物是运动着的,随着性质、时间和场所等等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他们又承认运动是相对的,而静止则是绝对的,在他们三昧的境界里不但认识的客体而且认识的主体也是不存在的。
瑜伽发展史
![瑜伽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a571b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a.png)
瑜伽发展史瑜伽,作为一种起源于古印度的身心修炼方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瑜伽的发展始于古印度,并在现代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
本文将就瑜伽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瑜伽的起源和演变。
古印度时期,瑜伽首次出现在吠陀文献和乌梨希塔文献中。
在这些文献中,瑜伽被描述为一种通过身体姿势、呼吸控制和冥想来实现身心和谐的方法。
瑜伽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摆脱痛苦和不满,达到身心的和谐和平静。
随着时间的推移,瑜伽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体系,并形成了六个主要的瑜伽学派:赫耳墨斯瑜伽、巴拉达瑜伽、拉哈斯瑜伽、贝哈瑟瑜伽、卡尔纳瑜伽和拉吉瑜伽。
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但它们都致力于实现身心的和谐和提高个体的意识水平。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印度古典时期,瑜伽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最著名的是《瑜伽经典》(Yoga Sutras of Patanjali)的出现,这是一本总结了瑜伽学派的核心教义和修炼方法的著作。
《瑜伽经典》将瑜伽分为八支(八肢)体系,包括道德规范、自律、体位法、呼吸控制、退离感官、集中注意力、冥想和超意识。
这本经典成为了后来瑜伽修炼者的重要参考书,对瑜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瑜伽在印度的传播一直受到限制,只有少数人能够接触到瑜伽的教学和修炼。
直到19世纪末,瑜伽才开始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关注和传播。
这一转变主要归功于印度瑜伽大师斯瓦米·维鲁巴南达(Swami Vivekananda)的努力。
维鲁巴南达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宗教会议上介绍了瑜伽,并将其与印度传统文化和哲学相结合,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20世纪初,瑜伽逐渐在西方国家兴起。
瑜伽大师克里什那马查里亚(Krishnamacharya)和他的学生,如帕坦伽利·乔伊斯(B.K.S. Iyengar)和帕拉姆阿汉萨·约加南达(Paramahansa Yogananda),在西方推广了瑜伽的理论和实践。
解读神秘高难度印度瑜伽文化
![解读神秘高难度印度瑜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88ede8fec3a87c24028c48b.png)
解读神秘高难度印度瑜伽文化近年在世界多个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热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
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
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E-mail文化传播网 幻灯片制作:蕴秀園背景音乐:瑜伽.解密•瑜伽(Yoga)起源於5000年前古老的印度,神秘思想的倾向很浓厚,绝大多数是以口诀的方式,由师父传给徒弟。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大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帕坦伽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意义的圣人。
他撰写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在这部著作里,瑜伽第一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帕坦伽利被尊为印度瑜伽之祖•印度瑜伽是源于古老印度的一种强身术,通过肉体和精神的修持达到身心和谐统一、强身健体和开发人体潜能的作用。
•瑜伽起源於5000年前古老的印度,神秘思想的倾向很浓厚,绝大多数是以口诀的方式,由师父传给徒弟。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大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帕坦伽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意义的圣人。
他撰写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在这部著作里,瑜伽第一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帕坦伽利被尊为印度瑜伽之祖。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
瑜伽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印度文明,初期的瑜伽行者都是智慧高的科学者,无论冬夏常年在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脚下向大自然挑战。
要想长寿而健康的活下去,就必须面对“疾病”、“死亡”、“肉体”、“灵魂”及人与宇宙的关系,这些都是瑜伽者研究了好几个世纪的问题。
瑜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瑜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d3df1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3.png)
瑜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瑜伽作为一种千年古老的文化传承方式,在当前的时代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它的意境和气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还可以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启示。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瑜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希望能够为瑜伽文化的爱好者们提供一些有关内容,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瑜伽文化。
一、瑜伽文化的历史瑜伽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印度文化,并慢慢传承至今。
大多数的瑜伽源自早期的印度教和佛教,它们在此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练习方法。
瑜伽文化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不是非常熟悉,但正如中国文化的精髓一样,瑜伽文化也是印度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传承过程中,瑜伽文化因修行方向的不同,逐步形成多种流派,例如古典瑜伽、哈他瑜伽、阴瑜伽、力量瑜伽等,每一个瑜伽流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而这也正是现代瑜伽练习中的一些基础知识。
然而,瑜伽文化的源头,远远不止是这些,瑜伽文化融合了印度文化的众多元素,因此瑜伽对于理解印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瑜伽文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瑜伽文化在海外的逐渐普及,现代瑜伽文化的发展也日渐多元化,呈现出了以下几个趋势:1. 多元化流派现代瑜伽流派越来越多元化,从硬朗的Ashtanga流派、灵动的嘎曼伽流派、到婴儿瑜伽、瑜伽塔罗牌等,每一种流派都为兴趣爱好者提供了身体、心灵和精神上的挑战。
2. 科学化、现代化现代瑜伽文化不断地与科技交融,以使其更加科学化,由此产生了许多新流派,例如瑜伽云、在线瑜伽和年轻化的瑜伽等。
这样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人们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方法。
3. 以健康为主导现代人注重健康,因此瑜伽文化也被提到了健康领域中。
瑜伽不仅可以帮助改善身体,还可以降低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让人们体现自我身体与精神的价值。
4. 文化的融合在世界范围内,瑜伽文化都做了很多努力,促进了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众多瑜伽爱好者中,人们倡导的并不仅仅是依据神话和传说去探究瑜伽文化,而是鼓励人们学习瑜伽流派和瑜伽哲学思想的文化背景。
印度为什么是瑜伽的发源地?
![印度为什么是瑜伽的发源地?](https://img.taocdn.com/s3/m/8e432c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e.png)
印度为什么是瑜伽的发源地?一、印度历史悠久且宗教多样,瑜伽文化在其中深入发展印度历史源远流长,且宗教多元,天瑜伽文化在其中得以深入发展。
最先将瑜伽思想体系系统归纳整合为书面著作的是《瑜伽经》,它被认为是瑜伽体系的经典之一,作者为帕坦伽里,书中包含了瑜伽的完整体系、教学与实践方法、瑜伽哲学等内容。
这部经典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引用并研究。
二、印度民众深信瑜伽有助于身心健康,保持平衡和谐印度民众普遍对瑜伽有深刻的认知与信仰,并认为瑜伽有助于身心健康、平衡、和谐。
印度传统医学中的阿育吠陀观念,认为身心健康来自于个人内在平衡和外在自然平衡的维持。
而瑜伽奉行的正是“身心合一,平衡自然”的理念,因此自然地与印度的身心保健文化密切相关。
三、瑜伽在印度印度教寺庙中流传,成为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在印度的宗教场所中,瑜伽也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修炼方式,例如在印度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修行者在静坐、冥想、深呼吸等动作中,体验瑜伽所带来的平衡和禅定的感觉。
此外,在印度的庙宇观光旅游中,也有不少瑜伽机构提供瑜伽体验、课程便利等服务,将瑜伽文化推广于众人。
四、瑜伽文化走向世界,受到世界各地热烈追捧随着瑜伽的文化走向世界,其受到世界各地的热烈追捧,并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瑜伽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还是一门文化,它被视为是一种综合的身心灵修炼,可以帮助人们超越生活的敏感和忧虑,走向健康、快乐和自由的境界。
此外,随着瑜伽热的发展,世界各地也涌现出许多瑜伽明星,例如释迦牟尼瑜伽、艾扬格瑜伽等。
总之,印度是瑜伽的发源地,而瑜伽不仅仅只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门生活方式,一种对自然的认知与体验,横跨千年的印度瑜伽让所有信仰者和瑜伽爱好者在世上找到一个和平和寂静之地。
浅谈古印度宗教文献与瑜伽哲学
![浅谈古印度宗教文献与瑜伽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44dcd6e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2.png)
浅谈古印度宗教文献与瑜伽哲学摘要:近现代,印度哲学依然对印度社会乃至世界思想产生深刻影响。
印度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宗教性,而瑜伽是其哲学行动指南。
探究古印度宗教哲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印度政治、历史、哲学及其艺术文化,同时通过哲学著作的指导,还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加科学地实践瑜伽行为,认知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履行职责,以无私无畏奉献社会,实现圆满人生。
关键词:古印度;宗教;瑜伽;哲学;奥义书;薄伽梵歌从古至今,印度文明一直因其丰富而玄奥的特点,在文学、哲学、自然科学乃至艺术领域都对亚洲诸国有着深远影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浓厚的宗教性。
关于中国与古印度宗教,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僧人玄奘赴印度取经求法的事迹。
那次西行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将著名的印度佛教典籍——《瑜伽师地论》带入中国。
此后“瑜伽”一词开始普遍出现于中国的宗教文献。
瑜伽(Yoga)是印度哲学六大正统体系之一,常见的解释有:联结、驾驭和束缚,简言之,就是把人的意识与身体结合起来,加以引导、运用,并最终达到神我合一的状态。
很多瑜伽修行者把这种解释又称之为“宇宙能量与自我的相应”。
目前被瑜伽修习者认为最权威的瑜伽著作共有三部:《奥义书》、《薄伽梵歌》和《瑜伽经》。
其中,《瑜伽经》是由印度哲学实践家帕坦伽利对瑜伽哲学所进行的系统的归纳与梳理,其中包括了185条简明扼要的箴言,是瑜伽理论的。
成书时间晚于前二部著作,也并非印度吠陀时代的著作。
本文主要对印度吠陀时代的两部瑜伽著作《奥义书》与《薄伽梵歌》,进行初步探寻。
一、吠陀文献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吠陀(veda),梵文,意为“知识”、“启示”,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最根本的经典,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也是奠定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的基础。
关于“吠陀”有狭广二义。
狭义的吠陀即指四部最古老的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通称“四吠陀”或“吠陀本集”。
广义的吠陀除吠陀本集外,还主要包括有: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以及后期吠陀时代的其他经书论著。
瑜伽:古老而神秘的养生术
![瑜伽:古老而神秘的养生术](https://img.taocdn.com/s3/m/7da6520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b.png)
2012.3/FOR YOUR HEALTH 有报载,已退休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每天的健身运动中都有瑜伽;49岁的美国歌星麦当娜,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成功地诠释了Ashtanga (瑜伽的一种);名牌化妆品雅诗·兰黛的代言人伊丽莎白·赫利,在瑜伽的帮助下保证了生育之后体态的理想恢复……印度一家报纸称:“古老而神秘的瑜伽正在成为各国政要领袖、影视歌明星、奥运大腕减压调神、美体瘦身的秘密武器。
”瑜伽——古老的异国养生术瑜伽起源于印度,源于梵文词“yoga ”的音译,在古代经典里的原意是“把马套在马车上”,含有和谐、统一、相应、结合的寓意。
起初,一些瑜伽修行者在森林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患病时能够不经过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的现象,于是,他们就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并加以改造,运用紧张与松弛相结合的方法把它们试用于人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便是瑜伽“体位法”的起源。
人们在训练中还对气机状态加以调整,就是随后形成的“呼吸法”。
医学研究促进了瑜伽功能的完善,总结出它在各种体位下调整呼吸、集中注意力或通过冥想,对人体起到心身安定、应激解除、身体内外环境稳定和自愈能力提高的作用。
瑜伽的修炼,可以分为八个阶段,也叫“八支分法”,即约束、戒律、姿势和体位、调息、控制感官、内省、冥想和三昧,共同完成锻炼身心机能、均衡健康的目的。
瑜伽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分出许多派别,主要有智瑜伽、业瑜伽、信仰瑜伽、哈塔瑜伽、王瑜伽、昆达里尼瑜伽等,它们在功法上有一些区别,但理念和目的是一致的。
瑜伽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内外兼施的舒缓运动,有适合不同年龄组使用的动作。
它虽然只是人们追求健美、健康的一种养生方法,却得到了数以万计人的喜爱。
它的魅力在于,坚持训练可以起到加强新陈代谢、促进全身循环的作用,让人的五脏六腑得到调理,从而达到健康与塑身并进的效果。
瑜伽——时尚的健身运动通常认为,瑜伽有三大功能:一是健美健体,保持青春。
瑜伽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
![瑜伽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edb8b1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b.png)
瑜伽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瑜伽的历史起源远比我们想像的深远,它的博大精深值得不断去挖掘。
今天大概的描述一下,或许内容有些生闷,但应该去了解一下。
瑜伽从其起源到今天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根据考古发掘证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就有瑜伽的实践。
在莫亨佐达罗和他的姐妹城哈拉帕古城出土的遗物中就曾经发掘出一些印章,上面刻有盘坐冥想的神像。
后来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后,印度的婆罗门教吸收了瑜伽作为他们的宗教实践的一部分。
而在公元前6至5世纪,兴起的佛教也将瑜伽吸收到了他们的宗教实践中。
在中世纪,瑜伽在向波斯、中亚和中国等地传播的过程中,又被伊斯兰教吸收,并成为伊斯兰教实践的重要内容。
在上个世纪,瑜伽传入欧美,引起了宗教界、体育界、学术界、医学界等等的广泛兴趣和关注,从而风靡全世界。
根据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瑜伽的历史可以粗略的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时期,前经典时期,经典时期,后经典时期和近现代时期。
根据传说和权著作,湿婆神是瑜伽(包括姿势在内)的创造者。
他创造了所有的姿势,把它们教给第一上徒巴瓦蒂。
据说原来有840万不同的姿势代表了840万个生物化身。
每个人从生死的轮回求得解脱之前必须通过这些姿势。
这些姿势代表着逐步的演变,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到完全现实的人。
原始瑜伽,即吠陀时期,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8世纪“瑜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
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带来了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的宗教经典称为《吠陀》,引入的瑜伽的概念。
《吠陀》共有四部,前三部《吠陀》——《梨俱吠陀》、《摩挲吠陀》和《柔耶吠陀》用于婆罗门教的教士修炼,后来,第四部《吠陀》——《阿闼婆吠陀》为普通人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用的咒语。
“瑜伽”这个词的词根Yuj也是在《梨俱吠陀》中最早被提到。
《梨俱吠陀》由一系列的颂歌构成,将瑜伽定义为“约束”或者“戒律”,但是并没有提供任何系统性的体式练习。
“瑜伽”再次作为一种自我约束方法在《阿闼婆吠陀》出现,但是这次瑜伽的涵义还包括了呼吸控制。
瑜伽的发展历史解读
![瑜伽的发展历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dbba5f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6.png)
瑜伽的发展历史解读瑜伽的发展历史解读【导读】瑜伽发源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
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
现代学者将瑜伽为四个时期:一、前古典时期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
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时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笼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明确的记载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大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
帕坦伽利被尊为瑜伽之祖。
瑜伽之祖帕坦伽利(Patanjali),一般认为他诞生于公元前约200至500年间的印度拉尔(Ra'r'h)地区。
传说中,帕坦伽利的母亲哥妮卡(Gonika')是个饱学的瑜伽行者,她一直希望将所学传给一位贤能之士但未能如愿。
哥妮卡心理想说她的生命所剩无几,她就向太阳神祈求,希望刘能赐给她一位所寻觅的贤者。
她双手捧水闭眼向太阳神祷告,正当她要献水给太阳神时,她睁眼看到手中有一条小蛇,小蛇瞬间化成人形,向她说:“我想做你的孩子。
”哥妮卡答应了,并为他取名Patanjali。
Pat的意思是掉落,an‘jali的意思是双手合十,因为帕坦伽利就像由天掉落至她手中的人,所以就取名为Patanjali。
传说中帕坦伽利是蛇神Adisesa为了撰写大法和献身神圣之舞,在主湿婆(Shiva)的祝福下转世人间成为瑜伽之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探析摘要: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
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在印度,开始瑜伽修持者只有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
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
关键词:古印度,文化,瑜伽术1、前言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瑜伽起源于印度,后流行于世界。
它产生于公元前,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印度先贤们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今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
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
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本文将会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发展历史作深入的探析。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研究论文和报告资料书籍2.2.2分析综合法:根据瑜伽术3、结果与分析3.1瑜伽的历史近年在世界多个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热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
而今的瑜伽,已经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数隐居人仅有的秘密。
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
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目前印度有很多专门研究瑜伽的学校,而且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3.2瑜伽的起源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
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
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
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
在数千年前的印度,高僧们为追求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
在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高僧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
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考古学家曾在印度河流域发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画着瑜伽人物做冥想时的形态,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可见瑜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再简单一点来说,瑜伽是生理上的动态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也是应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学。
瑜伽的习练目标是达到对自身心灵的良好理解以及调控,能熟知并掌握肉身感官,就如艾扬格在《光耀生命》中强调的达到圆融纯一的状态。
感官的集中点就是心意,能够驾御心意,即代表能够驾御感官;通过把感官、身体与有意识的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
这些技巧不但对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过激发人体潜能来促进身体健康。
这一点,在《瑜伽教程》这本书中也进行了描述。
3.3瑜伽术的发展现代学者将瑜伽分为三个时期:一、前古典时期: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时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笼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明确的记载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三、后古典时期: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
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
“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
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等,加上咒语、手英身英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19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是现代瑜伽之父。
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
另外印度锡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瑜伽也是二个重要的瑜伽派别。
一个练气一个练心。
3.4瑜伽术的分类古典瑜珈分类瑜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衍生出很多派别。
正统的印度“古典瑜伽”包括智瑜伽、业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达里尼瑜伽六大体系。
不同的瑜伽派别理论有很大差别。
智瑜伽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业瑜伽倡导内心修行,引导更加完善的行为;信仰瑜伽是将前者综合并衍生发展而来的;哈他瑜伽包括精神体系和肌体体系;王瑜伽功偏于意念和调息;昆达里尼瑜伽……。
这些不同体系理论的瑜伽,对于修习者来说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3.4.1智瑜伽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从无明中解脱出来,达到神圣知识,以期待与梵合一。
智瑜伽认为,知识有低等和高等之别。
寻常人所说的知识仅仅局限于生命和物质的外在表现。
这种低等知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获得。
然而智瑜伽所寻求的的知识,则要求瑜伽者转眼内向,透过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质,去体验和理解创造万物之神-梵。
通过朗读古老的、被认为是天启的经典,理解书中那些真正的奥义,获得神圣的真谛。
瑜伽师凭借瑜伽实践提升生命之气,打开头顶的梵穴轮,让梵进入身体获得无上智慧。
3.4.2业瑜伽业是行为的意思。
业瑜伽认为,行为是生命的第一表现,比如衣食、起居、言谈、举止等等。
业瑜伽倡导将精力集中于内心的世界,通过内性的精神活动,引导更加完善的的行为。
瑜伽师通常采取极度克制的苦行,历尽善行,崇神律己,执着苦行,净心寡欲。
他们认为人最好的朋友和最坏的敌人都是他本身,这全由他自己的行为决定。
只有完全的奉献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为达到与梵合一的最终境界。
3.4.3哈他瑜伽在哈他(Hatha)这个词中,“哈”(ha)的意思是太阳,“他”(tha)的意思是月亮。
他代表男与女,日与夜,阴与阳,冷与热,柔与刚,以及其他任何相辅相成的两个对立面的平衡。
哈他瑜伽认为,人体包括两个体系,一为精神体系;一为肌体体系。
人的平常思想活动大部分是无序骚乱的,是能力的浪费比如:疲劳、兴奋、哀伤、激动,人体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维持生命。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失调现象不太严重时,通过休息便可自然恢复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动的自我克制和调节,这种失调会日益加剧导致精神和肌体上的疾病。
体位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骚乱,消除肌体不安定的因素,停止恶性循环的运动;通过调息来清除体内神经系统的滞障,通过庞达控制身体的能量并加以利用。
3.4.4王瑜伽如果说哈他瑜伽是打开瑜伽之门的钥匙,那王瑜伽就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
哈他瑜伽重在体式和制气,王瑜伽偏于意念和调息。
通常使用莲花坐等一些体位法日进行冥想,摒弃了大多数严格的体位法。
王瑜伽积极提倡瑜伽的八支分法,即禁制、尊行、坐法、调息、制感、内醒、静虑、三摩地。
瑜伽冥想方法很多,但体位姿势大都采用莲花坐,练习冥想时通过意念来感受实体的运动,控制气脉在体内流通,产生不同的神通力。
一点凝视法是瑜伽者常常喜爱的一种冥想练习,这通常是在环境幽静的地方,或在山林湖海边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固定的实体中比如克里希那神像或是蜡烛、树叶、野花或是瀑布、流水等等;使自己的精神完全沉浸在无限深邃的寂静中。
3.4.5昆达利尼瑜伽又称为蛇王瑜伽。
昆达利尼证明了人体周身存在72,000条气脉,七大梵穴轮,一根主通道和一条尚未唤醒而处在休眠状态的圣蛇。
通过打通气脉,使生命之气唤醒那条蛇,使他穿过所有的梵穴轮而到达体外,一旦昆达利尼蛇冲出头顶的梵穴轮,即可获得出神入化的三摩地。
现在练习昆达利尼瑜伽的人是相当少的,因为昆达利尼对人的要求很高,经常练习数十年至久的瑜伽者并没有获得任何神通力或是三摩地境界。
昆达利尼瑜伽是瑜伽中较为难以练习的方法,只有持之以恒方可获得力量。
4、瑜伽的修持方法4.1道德规范:道德首要。
没有道德任何功法都练不好。
必须以德为指导,德为成功之母,德为功之源。
瑜伽道德基本内容:非暴力、真实、不偷盗、节欲、无欲。
这是瑜伽首先要求修持者遵守的道德规范。
自身的内外净化。
外净化为端正行为习惯,努力梅花周围环境,内净化为根绝六种恶习:欲望、愤怒、贪欲、狂乱、迷恋、恶意、嫉妒。
4.1.1体位法。
是姿势锻炼,能净化身心,保护身心,治疗身心。
体位法种类不可胜数,他们分别对肌肉、消化器官、腺体、神经系统和肉体的其他组织起良好作用。
不仅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精神素质,使肉体、精神平衡。
4.1.2呼吸法。
是指有意识的延长吸气、屏气、呼气的时间。
吸气是接受宇宙能量的动作,屏气是使宇宙能量活化,呼气是去除一切思考和情感,同时排除体内废气、浊气,使身心得到安定。
呼吸是人最重要的机能,但是人们对呼吸的了解却很少,经常以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呼吸。
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人为的因素,我们的呼吸一般是任意和不规律的,大多数人呼吸浅短、缺乏规律,违反身体呼吸系统自然之律动,这样,身体不能吸收足够的宇宙能量,神经系统逐渐受损害,内分泌系统不能正常起到作用,结果身体开始丧失力量和活力,产生经常性的疲劳和沮丧的感觉。
人的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呼吸的规律性,甚至呼吸方式可以高度地反应出一个人的情绪情感。
当人们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例如沮丧、悲痛或抑郁,呼吸就变得很慢和没有规律。
而在狂怒、焦虑和紧张不安时,呼吸则变得迅速、表浅和混乱。
连续不规律的呼吸,不仅损害神经系统,而且妨碍内分泌的固有功能,最终使体质变得虚弱。
呼吸随年龄增长产生变化,年龄愈长,呼吸愈浅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