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89b5338a32d7375a41780cc.png)
一、判断题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2、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3、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4、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但它不包含“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
(×)6、艾维·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7、伯尼斯出版了第一本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形成》。
(√)8、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9、中国公共关系事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10、引进西方的经验就可以推动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
(×)11、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
(√)12、在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公众的消费主要是由消费心理支配的。
13、产品形象是整个组织形象的基础。
(√)14、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
(×)15、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16、公共关系部的优势,往往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
(√)17、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
(×)18、技术型角色是公共关系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
(×)19、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20、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一个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
(√)21、在公关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22、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23、公关宣传要昼选用中性的词语,以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
(√)24、服务性公关模式以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a3d104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0.png)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知识点概述:1、公共关系的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态和舆论状态。
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2、公共关系活动: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式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4、如何理解PR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一门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
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一是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二是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三是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四是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正是由于20世纪人性文化的兴起,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等诸方面因素的滋生与促成,才使公共关系这门崭新的学科脱颖而出。
6、“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是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的,就是在公共关系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7、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包括: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沟通协调、提供服务收集信息:1、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①产品形象信息②组织形象信息2、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
8、论题处理:论题处理又称作“问题管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入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9、危机处理:危机处理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危机处理时公共关系实务的特殊领域。
公共关系学全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全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63e7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2.png)
公共关系学全书复习资料《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2、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3、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4、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5、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6、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和范畴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2、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三、关系、舆论、形象1、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3、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意义:①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③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④公共关系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四、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2、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括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4 、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六、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1 交际2 宣传与新闻3 广告4 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注重的是近期经济利益,公共关系更注重的是社会利益)5 公共事务——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6 游说7 开发8 论题处理9 危机管理(含义:1,处理公共关系危机2,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一、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2、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发端时期)3、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4、爱德华.佰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二、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我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首先,公共关系造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第四节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1、收集信息: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公众对组织其他的要素评价:①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②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③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④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2、辅助决策:①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②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④评价决策效果3、传播推广:①创造舆论,告知公众②强化舆论,扩大影响③引导舆论,控制形象4、协调沟通:①协调内部关系,增加组织凝聚力②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5、提供服务:①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一、是专门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1、部门隶属型——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2、部门并列型——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排列,处于同一层次3、高层领导直属型——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4、公共关系委员会——由组织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二、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等等对外关系——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等专业技术制作——文字写作、平面设计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了解内情、便于协调、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三、公共关系公司1、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公共关系服务公司等独立的公共关系服务机构的统称2、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按内部业务划分: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某种公共关系技术报务的公司专门业务服务公司——为特定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司综合服务咨询公司按经营方式划分:合作型公司——与广告公司等合作经营的公司独立型公司——坚持自身经营的独特性,不与其他部门合作3、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较为客观公正;技术全面,专业性强;较灵活,适应性强;关系较疏远;运作成本高四、公共关系协会是公共关系的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社团组织,成立于1955年基本任务包括:加强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维护本行业专业人士的基本权力和利益;推动公共关系学术理论的发展,编辑出版会刊和专业资料,传播公共关系学知识;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培养和训练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内人士的专业水准;为会员及各界人士提供公共关系专业方面的咨询服务;建立和发展本行业与社会各界与国外同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3a8953caf1ffc4ffe47aced.png)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1.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组织良好的形象。
2.公共关系主要由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及传播沟通三个要素构成。
3.公共关系的本质:信息的双向交流。
4.最能发挥公共关系部职能的公关部门设置模式是:直接隶属型公共关系部。
5.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反映社会组织形象的两项指标。
6.公共关系人员职业心理最基本的要求是自信和进取。
7.按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公众可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8.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把公众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中立公众三类。
9.一般来说,公众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10.公众的特征:相关性、同质性、多样性、变动性。
11.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指的是首因效应的作用。
12.双方利益上的相关性是组织与公众形成公共关系主客体的关键链条。
13.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基础。
14.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了解公众并进而使组织被公众了解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接受、交流、分享、沟通的过程。
15.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16.大众传播是指由特殊的组织机构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对公众进行的广泛的信息传递。
17.公共关系传播效果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是基本目标,是长期目标,是主要目标,是最高目标。
18.观念广告是组织通过提倡或灌输某种观念和意见,试图引导或转变公众的看法,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公共关系广告。
19.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的灵魂指的是公共关系策划。
20.某企业新开业时举办开业酬宾活动及产品品鉴会,这属于建设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21.公共关系活动实施的特点包括动态性、创造性、影响的广泛性及潜在危机性。
22. 公共关系活动评估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有“效果导向”作用。
23.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传播方式单一、信息不易保存等特点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广播。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93ffe66b4daa58da0114a60.png)
第一章1.公共关系,简称公关,或PR(public relation)——public(公共舆论,公众性,公开性,公益性)2.公共关系的定义: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行中,通过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3.“公众形象”的两个重要指标:知名度=知晓公众人数/接受调查人数x100% 美誉度=赞美组织的公众人数/知晓公众人数x100%4.公共关系的内涵: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
传播活动:纽带传播。
信息交流关系:主客体间双向的。
具有控制管理职能,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5.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其互动关系:主体(社会组织:是构成宏大社会的个人特定集合)~媒介(传播)~客体(公众)6.拉斯韦尔5W:谁(传播者)--说了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反应如何(效果)7.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的,以互惠为原则,以长远为方针,以真诚为信条,以沟通为手段。
8.公共关系的职能,广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赢得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狭义:(1)采集信息,监测环境(三类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产品信息,组织运行状态及发展趋势信息)(2)咨询建议,参与决策(3)传播沟通。
塑造形象(4)平衡利益,协调关系(5)社会交往,组建网络(6)教育引导,培育市场(7)科学预警,危机管理(8)提高效益,促进发展9.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1)真实公开原则(2)互惠互利原则(3)公众导向原则(4)服务社会原则(5)双向沟通原则(6)全员公关原则10.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原理,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独立的研究对象:公众,特有的目标:良好的公众关系和企业形象,特有的核心理论。
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应用范围广,具有技巧性。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共10篇)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d6360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3.png)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共10篇)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一): 公关课程案例分析北京某大学校园旁,有一家服装厂,这家服装厂的生产车间与这所大学教学人员的住宅区隔墙相望。
有一段时间,这家工厂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消除工人在重复劳动中产生的疲劳感和单调感,每到上午9~10点之间,就在车间内播放各种流行音乐。
可是在这段时间内,正是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间”,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使自己的大脑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然而,从仅隔一墙的服装厂传来的“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却破坏了他们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进入正常的思维状态。
这引起了大学里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满和愤怒,他们多次找厂方交涉,但始终没有得到结果。
无奈,不得不采取行动,投诉于报纸,呼吁社会舆论的支持及政府的干预。
案例思考:1.假如你是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如何解决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与服装生产厂的矛盾。
2.结合实际谈谈发展社区公共关系的意义。
答案来自:周德英教师《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讲稿案例分析:如果我是这家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那么我将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立即停播音乐节目,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恶化。
第二,邀请大学的教师、科研人员代表到工厂来举行座谈会,诚挚地向他们表示歉意,征求他们对工厂的意见,并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条件允许,请教师代表参观工厂,也使他们能够理解工厂在劳动时间播放音乐的原因。
第三,既然在工人劳动时播放音乐可以减少疲劳,属于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必要措施,那么,就在工厂的车间加装双层玻璃,或在工厂与学校之间建隔音墙,使音乐不会对学校的教师造成干扰。
第四,在事件解决之后,向有关媒体发布消息,宣布解决方案及问题解决后大学教师的反应,以便在整个社会上挽回因教师投诉造成的不良影响。
通过上述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两点: 1.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
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有关的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
公共关系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eaecb376a20029bd642dc8.png)
公共关系考试复习资料By Grace.戈《公共关系学》一、单项选择题:1)P82)P393)、4)5)6)7)8)P1559)P183社会各界传播企业概况、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等有关信息,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氛围。
10)让公众快速、真实地知晓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
11)P21312)P227 根据广告目标,确定每个阶段的广告主题,使之与公共关系计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这样的广告中13)P228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通过对消费者的研究,对市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调查,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等,14)P23415)P23516)即组织识别系统的外文缩略语,是组织对自身的理念文化、行为方式及视觉识别进行系统的革新、统一的传播,以塑造出富有个性的组织形象,获得内外公众认同的战略。
17)是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略语,可译为顾客满意,是顾客接受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之后,感到需求满足的状态。
18)19)是Employee Satisfaction的缩略语,可译为“员工满意”。
二、多项选择题:1)P172)P563) P794) P1165) P1466) P180 企业公关运作的特点:(a7) P191 医院公关运作的特点:(a (d (c8) P2139) P255 (CS战略)Mind Satisfaction ,MSBehavior Satisfaction,BS )Visual Satisfaction,VS )Satisfaction ,PS);Satisfaction ,SS)。
10) P266三、 简答题:1) P61 公共关系组人员组织人员专业能力如何进行优化?i. 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结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物知识,与公关关系密切相关的知识)ii.专业能力的优化(包括:沟通力,交际力,组织力,执行力,创造力) iii.职业道德的优化 iv. 个人综合素质的优化(优秀的礼仪形象,广泛的兴趣爱好,乐观开朗的性格)2) P23 公共关系学与广告学的区别是什么?(要答出具体区别,要解释说明)i.传播目标不同 ii.传播方式不同 iii.所处地位不同3) P110 一般来说,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哪些?i.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可信性,有说服力) ii.传播方式的有效性 iii.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电视,广播等) iv. 信宿的针对性公共关系考试复习资料By Grace.戈4)P153 公共关系评估的目的意义是什么?(要解释说明)i.总结成绩,改进工作ii.为开展后续公关活动提供信息和依据5)P177 网络型公关运作应该注意哪些方面?i.网络信心要及时更新,以便尽快让公众知晓组织的发展情况。
《-公共关系学-》综合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综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177da6ee53a580217fcfe5f.png)
《公共关系学》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形成、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关系之父"是( )A.爱德华·伯尼斯 B.雷克斯,哈罗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2、艾维·李的《原则宣言》提出的观点是()A.联络公众感情 B.公众必须被告知C.一切为了公众 D.需求层次论3、()是公共关系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公共关系不可能得以扩大并向更高层次迈进.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政治民主的发展C.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 D.民众意识的觉醒4、世界上第一位把公共关系学带入大学校园的人是()A.艾维·李 B.伯内斯C.卡特利普 D.哈洛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A.法国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6、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A。
《公共关系学》 B.《舆论明鉴》C.《有效公共关系》 D. 《公众舆论的形成》二、多项选择1、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A.文化心理条件 B.军事条件 C.社会政治条件D.经济发展条件 E.物质技术条件三、判断题1、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2、伯纳斯是第一位公共关系理论家.3、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4、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存在着天然联系.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共关系活动也就越重要。
5、公共关系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05年.6、纵观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见公共关系的学科化和职业化是同步的。
7、我国古代就有原始公共关系观念与活动。
四、简答题1、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目前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六、论述策划题1、结合你身边的案例故事,说明在现代社会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什么要搞公共关系?2、在公共关系的发展史上,几个划时代的代表人物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结合你个人的认识,谈谈中国当前的公共关系发展现状.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有着共同的活动对象是( ).A、媒介公众B、顾客公众C、政府公众D、社团公众2、评价社会组织好坏的指标是()A、知名度B、美誉度C、产品质量D、服务质量3、( )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看法和评价,它通过公众的态度得以表现。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d74183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3.png)
公共关系学?综合复习资料试题类型及其结构:名词解释:15%单项选择题:15%多项选择题:10%判定改错题:10%简答题:30%案例分析:20%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瞧念2.瞧瞧法3.首因效应:4.新闻公布会5.主题线工作法6.美誉度7.矫正型公关8、非公众10、公共关系学11、优化环境12、群众传播13、新闻公报14、筹划媒介事件15、礼仪二、单项选择题1.“公共关系〞能够直截了当称为:()。
A.人际关系B.公众关系C.人群关系D.社区关系2.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A.报刊宣传运动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3.企业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厂名和商标是处于:()。
A.企业初创时期B.开展困难时期C.开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4.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的何种状态?()。
A.最正确B.较为稳定、平安C.不良D.恶劣5.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个局部是:()。
A.媒介公众B.社区公众C.消费者公众D.名流公众6.读者选择的余地比立大是:()。
A.电视的优点B.播送的优点C.报纸的优点D.报纸的缺点7.BI的含义是指:()。
A.企业识不B.视觉识不C.理念识不D.活动识不8.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酬劳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
A.家庭事业B.社区事业C.个人事业D.社会事业9.提出“双向对称〞公关模式及公关四步工作法的公关著作是:()。
A.?公共关系学?B.?公众舆论之凝聚?C.?有效的公共关系?D.?舆论?10.现代社会中,网络公关已成为一种新型公关活动,它又称为:()。
A.c公关B.k公关C.e公关D.z公关11.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发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关系活动痕迹的物品,是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一份农场公告,那个国家是古代的:()。
A.印度B.埃及C.巴比伦D.中国12.中国第一家国企开设公共关系部的企业是广州的:()。
公共关系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c6e663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6.png)
公共关系期末复习资料公共关系期末复习资料1.什么是公共关系?其本质属性为什么是组织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公共关系是指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创立来能够好的公众形象。
本质:组织与公众的双向沟通,这种沟通交流的“双向性”是现代公关理论的精髓,是现代PR传播的本质特征。
PR本质的确定依据和方法的三个角度:(一)公关的“关系”性质——传播沟通关系(二)公关的“职能”性质——传播沟通职能(三)公关的“学科”性质——沟通管理学科2.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人群关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①内容上,公关包括了部分人际关系,组织的公关活动包括了组织中的个人与公众对象之间的关系,公众对象中也存在许多个体的对象。
因此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也经常表现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即代表组织的个人与公关群体中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
②方法上,公关实务也包括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关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交际素质与涵养。
良好的个人关系必须有助于组织公关的成交。
区别:①从主体上,公关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是个人②从对象上,公关的对象是组织相关的公众及其舆论,人际关系则包含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③从内容上,公关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组织的事务与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联系④从方式上,公关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沟通;人际关系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⑤侧重点上,人际关系侧重于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公关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人群关系是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与公关的基础,与内部公众沟通,协调内部关系也是公关实务的重要内容。
同时,公关也要借助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公众心理特点与行为规律,科学地处理公关。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课程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课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7afe95649649b6648d747b5.png)
第一章概论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
(或者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2、公共关系特征:广泛性、情感性、整体性、双向性、长期性。
3、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事实求是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全员公关原则、开拓创新原则、立足长远原则、科学与艺术结合。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一)巴纳姆时期自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发端)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想和活动其源头在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这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代表人物是巴纳姆。
该时期特点: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于是由此引发了新闻媒体的不满。
由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的公司丑闻,形成了“清垃圾运动”。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公关关系倒流时期”、“公关关系最黑暗的时期”。
(二)艾维·李时期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提出了关于工商业应把自己的利益同公众的利益联系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要与最高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打交道,并且只有在管理人员积极支持和亲自处理的情况下才实施计划;与新闻媒介保持公开的畅通的信息交流;强调工商业具有人情味的重要性,并把公共工作做到雇佣、顾客、及其邻居中去。
公关信条:“公众必须被告知”而且坚持“门户开放”的原则;提出公共关系要讲真话,促使公共关系的职业化;被成为“公共关系之父”。
(三)伯内斯时期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1923年,出版《公众舆论的形成》-公共关系学理论著作(第一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著作)公关信条:投公众所好主要关系:1、使公共关系科学化,初步建立了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指出了,投公众所好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和立足点. 2、创作了公共关系咨询这一新术语“投公众所好”的原则:即一个组织在决策之前,应先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兴趣,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理论指导的说服性宣传,在迎合公众要求中争取支持,也被称为“双向沟通式”的公关关系模式。
公共关系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70143d358f5f61fb6366605.png)
绪论一、什么是公共关系1.、公共关系一词的翻译(public relations)2、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1)传播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目的,而有计划地采取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2)咨询说: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3)协调说:公共关系是协调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之平衡.(4)形象说: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二、公共关系的涵义1、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2 、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实务)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形象,优化组织的运做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3、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象、公众、传播、协调、互惠、服务)三、公关工作的特征1、以组织的自我完善为前提.2、以协调利益为基础3、以真实真诚为原则4、以信息沟通为主要手段5、以创造和谐的组织环境为目的四、公共关系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1、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区别: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主体仅是个人.2)从对象上看——公关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4)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强调运用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2、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主要表现为CCS(creative business,communication business, salesmanship),即它们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本质上都是信息传播工作,都要推销某种东西(如:观念、商品、或服务). 区别:1)目标上的不同.广告是以直接的推销产品或劳务为目标,而公共关系则是以树立形象增进好感为目标.2)传播手法不同.广告为在短时间内引人注意,激起消费者购买的兴趣,允许采用艺术夸张的手法来达到目的.而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法则尽量诚挚朴素,不自我标榜.3)传播周期不同.广告的较短,公关较长.4)与传播媒介的关系不同.广告的传播决定权在广告客户.公关不同,除了小部分公关广告之外,组织大部分的经济及技术信息能否传播,其决定权在媒介手中.5)传播效果不同.广告的效果较直接可见,是局部短期的.公关效果一般较间接,是较稳定的、复杂的、整体的、长期的效果3、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公共关系被看作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常被人称为‖无形的推销术‖.区别:1)主体不同,公共关系的主体较广泛,包含非商业性组织和机构,而市场营销的主体多为企业等商业性机构.2)公众对象不同,市场营销旨在与其特殊种类的公众之间产生一种交易活动.这类公众指的是产品或劳务的消费者,公共关系处理的是与组织有关的各类公众(政府公众、新闻界公众等);市场营销主要是推出一种具体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而公共关系更强调的是以整个企业,以企业形象来参与竞争.3)在活动中市场营销更强调的是‖物‖,公共关系更强调的是‖心‖,更注意的是公众的态度、社会的舆论和社会各界的评价.4、公共关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是信息传播活动.从活动形式、使用的工具看,它们都需要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新闻报道、印发一些带有宣传性的简报杂志或小册子,通过演讲等来影响对象公众.区别:1)公共关系的内容要比宣传广阔得多,如:它要监视环境,提供预测,协助决策,评估组织机构的形象等.2)对事实的报道不同,宣传往往服从一己的私利,隐瞒事实真相来愚弄公众,而公共关系的报道是建立于事实的基础之上,既报喜又报忧.3)传播方式和传播关系的不同,宣传的传播方式是我宣传你接受,带有强制性单向灌输的性质.而公共关系强调的是双向交流相互理解,是一种平等的信息交流关系.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一、公共关系的起源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人类早期的准公共关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准公共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从范围上讲——准公关活动多用在政治领域,较少用于经济领域.(2)从传播上讲——准公关活动多以人际口头传播为主要手段,不是提供更多事实真相的信息.(3)从根本上讲——公众并没得到真正的重视.(4)没有形成系统的公关理论和产生有一定目标、经常性的公共关系活动.2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指导思想―凡宣传皆好事‖3、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指导思想―公众必须被告知‖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4、爱德华.伯尼斯时期—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指导思想―投公众所好‖被称为: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旗手二、公共关系的发展1、公共关系在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共关系成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和专门职业,从工商企业界向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科教文部门,并向全世界发展.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在英国伦敦正式宣告成立.1947年波士顿大学开设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2、公共关系在中国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于1984年率先在国营工业企业中设立公共关系部. 我国正式承认公共关系这一职业的标志是:公关员被命名并列入《中国职业大典》.3、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1)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2)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3)民主制度主要通过代议制、纳税制及选举制来实现的.4)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5)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能否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企业生死攸关的关键,这就直接促成了公共关系的兴起.6)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一、公共关系的职责1、收集信息(善于发现天边淡淡的云彩)公共关系首先要履行收集信息、监测环境的职责.即作为组织的予警系统,运用各种调查研究分析的方法.收集信息、监视环境、预测趋势、评估效果以帮助组织对复杂多变的公众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维持组织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A、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产品信息和组织形象信息)B、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2、辅助决策A、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B、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C、协助拟订和选择决策方案D、从公关角度评价决策效果3、传播推广A、制造舆论、告知公众B、强化舆论、扩大影响C、引导舆论、控制形象4、协调功能A、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B、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5、提供服务A、在组织内部为各个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B、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二、公共关系的功能1、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A、树立组织形象B、协调关系网络2、公共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A、提高个人素质B、优化社会环境第四章公关主体—公共关系的组织和人员一、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1、组织内设公关机构模式:部门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关委员会特点:a)了解内情b)便于协调c)效率较高d)成本较低e)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2、公共关系公司类型: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专门业务服务公司综合服务咨询公司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A、咨询诊断B、联络沟通H、策划活动C、搜集信息D、新闻代理E、广告代理F、推介产品G、会议服务H、策划活动特点: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不太熟悉客户情况5)工作缺乏连续性、持久性6)运做成本较高3、公共关系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1)联络会员(2)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3)专业培训(4)普及知识(5)编辑出版刊物二、公共关系工作人员1、公关人员的基本素质公关意识:A、塑造形象的意识B、服务公众的意识C、真诚互惠的意识D、交流沟通的意识E、立足长远的意识心理素质:a)开朗、有耐心、能宽容b)沉着冷静、勇敢顽强c)富有幽默感d)基本能力e)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f)良好的组织能力g)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h)敏锐的观察能力i)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j)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k)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一、公众及其分类(一)公众的概念及内涵1、概念: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这个词特指任何被共同利益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联结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群体对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组织传播交流信息的对象.2、涵义: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的对象的总称;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而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公众是客观存在的.(二)公众分类1 、根据组织公关活动的内外对象分类,组织的公众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类. 2 、根据公众的组织结构,公众可分为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两类.3 、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可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4 、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三类. 5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三类.二、几种重要的公共关系对象1、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内部公众既是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2、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3、顾客公众cs(customer satisfacation)活动4、媒介公众: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媒介公众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重要、最敏感的一部分.5、政府公众三、公众心理分析(一)知觉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一个积极的过程,知觉的印象并不总是客观地反映事件本身,有时会带有主观性.2、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引起知觉偏见的原因:a)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事物给人最先留下的印象往往有强烈的作用,左右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b)近因效应: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事物给人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非常深刻,难以消失.c)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盖全、以点盖面的片面知觉..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二)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2、需要是有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3、行为由优势需要决定(三)态度与公众行为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这些倾向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和方式.态度三要素:认知、情感、意图2、态度的特性:对象性、习得性、方向性、态度与行为间的不一致性、态度各因素之间的协调性(情感是态度的核心因素) 、稳定性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受以下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社会因素、团体因素、宣传因素、个性因素.霍夫兰的说服模式:霍夫兰认为: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四)流行、流言舆论1、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流行的特点:新奇性、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从众与模仿、求新欲望、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2、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流言的类型大致分为愿望流言、恐怖流言和攻击流言三类.流言的危害流言的制止3、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舆论的特征:a)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舆论是为多数人赞成和支持的.b)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c)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d)舆论的有效的,它能推动或阻碍某种行为的发生.e)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而是广大民众的呼声.舆论的三要素:a)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b)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c)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见.舆论的作用:1制约与监督.2鼓动作用.3指导作用.(五) 价值观、团体压力与从众心理、逆反心理1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公关工作应注意协调组织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公众对象的价值取向之间的距离和关系,一般来说,组织和公众对象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或类似,沟通就较容易,效果较好.而价值取向相矛盾,沟通就较困难,障碍就较大.团体压力与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第六章传播沟通—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关过程一般分为四步:调查、策划、实施、评估一、调查(一)公关调查的内容1、组织自我形象分析自我形象即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这是一个组织公关工作的内在动力、方向、目的和标准.2、组织实际形象分析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即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构成良好的组织形象的要素,二者缺一不可,知名度以美誉度为客观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社会效果,美誉度要以一定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现实状况中的不同构成,可以将组织的实际形象区分为四种状态.高美誉度高知名度(最佳)高美誉度低知名度(较稳定、安全)低知名度低美誉度(不良)低美誉度高知名度(臭名远扬)3、组织形象分析(1)、组织形象要素分析用语意差别分析法(SD法)制作‖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作为分析形象要素的工具,其方法是,将事关组织形象的重要项目,分别以正反相对的形容词表示评价的两个极端,如好坏等,在这两个极端中间设置若干程度有所差别的中间档次,以便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对每一个调查项目作出不同程度的评价.(2)组织形象差距分析(二)公关调查的方法(以新区家属楼为例)1、确定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2、抽样:就是从大型的调查人口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调查样本,以便从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整个人口总体的特征.抽样的方式主要有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两类.3、设计问卷(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4、实施调查一般有如下几种:面访调查、通讯调查、电话调查、深度调查.5、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和撰写调查报告二、策划公共关系策划指公关策划者为实现组织的公关目标对公关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和行动方案进行策划和设计的思维过程,它是公关实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公关策划一般包括八个方面的要素:1、制定目标一般可分为四类:传播信息、增进感情、转变态度、引起行为.2、确定公众3、拟定主题4、选择时机5、选择媒介常见的传播媒介有以下几种: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选择媒介时应注意:适应对象、合乎经济、区别内容.6、编制预算方法有二:按销售量抽成法、目标作业法.7、审定方案审定方案要考虑以下因素:(1)看公关目标是否明确,可能实现的程度如何.(2)分析限制因素,看这一策划在当前条件下是否可行.(3)分析潜在问题和障碍,分析预防和补救的可能性.8、撰写计划书三、实施1、公共关系专题活动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社会事业.庆典活动开放组织:是指将组织内部有关场所和工作程序对外开放.展览会:是指组织通过集中的实物展示和示范表演,配以多种传播媒介的复合传播形式,来宣传产品和组织形象的专门性公共关系活动.2、公共关系活动模式:建设型公关:是社会组织初创时期或新产品新服务首次推出时期为开创新局面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维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在稳定发展期间,用来巩固良好形象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预防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为防止自身的公共关系失调而采取的一种公共关系活动方式.矫正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在遇到问题与危机,公共关系严重失调,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为了扭转公众对组织的不良印象或已经出现的不利局面而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3公关传播实施障碍的排除影响公共关系实施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实施主体障碍和实施过程中的沟通障碍. 实施主体障碍:实施人员障碍、目标障碍、创意障碍、预算障碍、实施方案障碍.沟通障碍:语言障碍、习俗障碍、观念障碍、心理障碍.四、评估1、评估的意义2、评估的方法公关形象效果检测公关年度工作报告公关社会效益评估新闻舆论分析报告公关广告效果的测量第七章公关关系中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撰写新闻稿或新闻资料(一)新闻写作的原则、方法及要求1、新闻写作的原则:真实,不能合理想象,不能存在任何夸张.2、方法: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用事实表达作者的观点)用事实说话的方法:用典型事实说话、通过再现场景说话、运用背景材料说话.(联想、对比)3、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二)消息构成:标题、电头、导语、正文、结尾(三)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在于:3、外观上:①较长②标题可带—如::神圣的时刻—中英防务事务交接仪式4、文体特征上:①通讯较详细可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②通讯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③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④通讯表现出作者较强的个人风格.⑤与消息比通讯时效性差.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主题、选材、结构二、策划新闻策划新闻:指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会的一种技巧,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吸引新闻界和公众注意力,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的机会,使本组织成为新闻的主角,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注意事项:把握时机、确有新闻价值、事件与企业的关联度、有新意.三、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例行方式,它是一种两级传播,先将消息告知记者,在通过记者所属的大众媒介告知公众,新闻发布会用于树立或维护组织形象,协调公共关系,引导舆论倾向.特点:易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沟通的深度广度非其他信息沟通可比拟、经费支出高、对发言人主持人要求较高要求反应迅速幽默从容等.(一)准备工作1、把握时机2、确定主持人和发言人3、准备宣传材料4、选择地点布置任务5、确定时间及时邀请6、做好费用预算(二)会中注意事项1、所发布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若发现错误应及时给予更正;2、会议议程的执行要紧凑,有条不紊。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a20a8859eef8c75ebfb350.png)
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关关系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得各种关系得总与,社会组织利用传播得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这使双方能够相互了解,相互适应,互利互惠得一种管理与社会活动。
2、公共关系状况公共关系状态简而言之就就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得现实形象状态,即这个组织与其特点公众关系状况与舆论状况得总与。
3、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实务即为公共关系活动,它就是一个组织获得良好得公关状态,塑造良好得组织形象而开展得一系列公共关系,主要包括各种协调,沟通与传播工作。
4、公共关系意识公共关系意识就是公关实践活动在人们思维中得反映,它就是组织或个人对公共关系理论与公共关系工作得认识与理解,就是一种影响与制约组织政策与行为得经营观念与管理哲学,也就是引导、规范组织行为得一系列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5、社会组织往往简称组织。
指人们在共同目标基础上按照一定得目得、任务、形式建立起来得“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
6、社会组织形象社会公众多社会组织综合评价后形成得整体印象,就是社会组织得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得反映。
7、公共关系部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内部为了实现其公共关系目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而设立得专业职能机构。
(又叫公共事务部、公共信息部、公关广告部、社区关系部等) 8、公共关系公司就是由各具专长得公共关系专家组成得,专门为客户提供公关咨询与服务得专业机构。
(又叫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咨询公司)9、公共关系社团指社会上自发组织得、非营利性得从事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与实务活动得群众组织与团体。
(包括公共关系协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俱乐部等)10、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得公众群体。
(百度百科)11、首要公众对组织得生存、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得公众群体。
12、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
即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界人士(记者、编辑人员)得关系。
13、传播公共关系传播得手段,指社会组织利用一定得媒介手段,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得一种行为与过程,就是公众得三要素之一。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cac642f2af90242a895e5a0.png)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 ubli c R el a ti o 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C、传播管理说:强调P 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 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 R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美:蔡尔兹)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 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P R 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A、P 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 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 R)C、P 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 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基础、结果)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4dec7348d7c1c708a1453b.png)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1.公共关系的五个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简答)2.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首先,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其次,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括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
人际关系处理的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
最后,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可见,公共关系并不等于人际关系。
(论述)3.公共关系的历史阶段:古代时期;巴纳姆时期;艾维李时期;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单选、多选)4.公共关系的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
(简答、多选)5.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及培养:基本素质:形象意识、服务意识、互惠意识,沟通意识、长远意识、创新意识。
培养:主要通过大学本科教育、大专培训班、函授教育、公共关系培训班、全员公共关系培训来培养通才式公共关系人才和专才式的公共人才。
(简答)6.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共关系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全员公共关系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共关系配合与协调,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共关系氛围与公共关系文化。
(名词)7.公众的分类:内部公公和外部公众,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和被追求公众,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简答)8.政府公众关系的重要性:(1)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2)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使组织获得良好的关系环境,得到人、财、物以及信息资源方面的支持;(3)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使组织获得良好的舆论环境。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dcfa83c5f0e7cd18525360f.png)
第一章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萌芽1、关系的特点:客观性、有效性、可变性、复杂性、多样性。
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1、现代公共关系观念出现:1906年,艾维●李放发表《原则宣言》20世纪公关事业的成熟:1923年,爱德华●L●伯内斯《舆论的形成》1925年,爱德华●L●伯内斯《公共关系学》1928年,爱德华●L●伯内斯《舆论》公共关系在二战后的发展:1939年,美国公共关系学家创立了美国公共关系理事会(ACPR);1945年,创办了《公共关系杂志》;1948年,美国公共关系理事会和全美公共关系顾问协会(NAPRC)合并,组成美国公共关系学会;1950年,美国公共关系学会定制并开始实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1952年,卡特李普和森特《有效公共关系》,提出了“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英国伦敦宣告成立,其总部后来设在瑞士的日内瓦;1956年,成立了公共关系教育理事会,同年并创立了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1959年,比利时建立了由比、英、希、荷、联邦德国等国参加的欧洲公共关系联盟(CEPR);1964年,美国公共关系学会也加入了公共关系学会;1975年,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出版专业学术杂志《公共关系评论》;1988年,形成了公共关系学会的《关于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职业标准准则》;2、中国内地公共关系事业的兴起:1985年,深圳市总工会最先开办公共关系培训班,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也举办了公共关系讲座,深圳大学大众传播系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1986年,我国内地第一家专业公关企业——中国环球公关公司;1986年十二月,上海最先成立公共关系协会;1987年,全国性的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1999年,国家劳动保障部将“公关员”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1、组织的特点: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需要的产物;组织的目标决定组织的性质;组织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195228f77232f60dccca1de.png)
第1章判断题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
×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使其对产品产生好感,“让别人买我”。
×广告并不等于公共关系,但是,公共关系工作可以采用广告的方式。
√首要公众是指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他们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与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般来说,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这种状态是组织较为稳定和安全的状态。
×1903年,艾维·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才使社会上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
×单选题公共关系的英文是(public ,relations)。
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公众关系)。
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公共关系状态)。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传播)。
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公众)。
按照公众与组织有无归属关系来看,股东和员工家属属于(部公众)。
社会名流、新闻人物、舆论领袖等属于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中的(人体媒介)。
公共关系与宣传的工作方式不同,前者是一种(双向)的传播过程。
与公共关系传播相比,广告的信息传播原则是(引人注目)。
多选题人们普遍认为公共关系可以是(公共关系状态, 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观念,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职业)。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组织, 传播, 社会公众)。
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 互惠观念, 协调观念, 公众观念, 传播观念)。
公共关系涉及的学科主要有(伦理学,管理学, 社会学,营销学, 传播学)。
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我们可以把公众分类为(潜在公众,知晓公众, 行动公众)。
第2章判断题引进西方的经验就可以推动中国的公关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公共关系100%终考复习指导----多选题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
第一章
1、公共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手段)。
2、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主体的惟一性和权威性,公众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目的的社会性和非赢利性,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
3、下列选项中,政府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者的性质不同,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两者的主客体不同,两者的内容和程度不同)。
4、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者的对象不同,两者的活动范围不同,两者的手段不同)等方面。
5、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主要有(收集信息,决策咨询,协调沟通,宣传引导,树立形象)。
6、政府公共关系与企业公共关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者的主体不同,两者的目标不同,两者活动的形式和范围不同)。
第二章
1、艾维•李的思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说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
2、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特色表现为(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对外开放服务,为精神建设服务)。
3、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特色除了理论特色之外,还主要表现在(目标特色,职能特色,文化特色,素质特色,传播特色)。
4、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主要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水平比较低,公众对象分析选择失偏,传播沟通体制运作存在障碍,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透明度不高)等问题。
5、权威性的公共关系著作《有效公共关系》是由(卡特利普,森特)编著的。
6、在美国,最早的公共关系起始于(独立战争时期,立宪运动时期)。
第三章
1、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公共关系机构,公共关系人员)。
2、政府中承担公共关系职能的机构主要有(办公厅、办公室,调研机构,新闻处,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举报中心)。
3、一般来说,政府公共关系机构主要履行(决策参谋,协调关系,收集情报,宣传教育,专业制作)等职责
4、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是由(领导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事务人员)基本构成的。
5、政府公关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丰富的知识素养,完善的个性,精巧熟练的技能)。
6、对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途径主要有(高校教育,社会教育,实践锻炼)。
第四章
1、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中,报纸具有(传播面广,传播迅速,阅读率较高,便于保存和查找,传播费用较低)等优点。
2、通常我们所说的户外传播媒介包括(广告牌,霓虹灯)等。
3、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舆论障碍一般是指(传言,小道消息,谣言)所造成的障碍。
4、政府公关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的含义不同,社会层次不同,
传播手段不同,对象不同,以上都正确)。
5、影响传播效果的受众因素主要有(预存立场,团体规范,亲身影响,个人特性)。
6、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具有(传播效果稍纵即逝,信息存储性差,记录不便、难以查询,接受灵活性较差,制作成本较高)等弱点。
第五章
1、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环节是(调查,策划,传播,评估)。
2、开展政府公关调查的作用在于(调查民意,制定政策,沟通公众,改善工作,监视环境,调整政策,整理信息,积累资料)。
3、宣传性政府公共关系的具体形式有(发新闻稿,广告,印刷宣传品,召开记者招待会)。
4、下列选项中,属于政府公关预算中行政开支的是(人工报酬,设施费用,日常行政费)。
5、交际性政府公共关系的具体形式有(座谈会,宴会,电话,信件来往,接待会)。
6、民意测验法通常在选定的公众群体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测验对象,用(问卷,表格)等方式,征询他们对指定问题的意见、态度和倾向。
第六章
1、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正式沟通的优点的是(沟通方便,信息沟通速度快)。
2、行政文化主要包括(行政信念,行政价值,行政道德,行政意识,行政理想)等内容。
3、服务型行政文化的主要标志是:行政主要是(满足社会需求,便利公众生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4、行政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等功能。
5、公务员行政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表现为(忠于职守,一心为公,实事求是,秉公执政,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平等待人,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6、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沟通中的主观障碍有(知识经验的差距,信息冗量过大)。
第七章
1、社会舆论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公正舆论,舆论偏见)。
2、影响行政组织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价值观,政策,信誉,公正性,廉洁程度)。
3、行政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有(公众,政府#公众对行政组织形象的感觉、评价等,#沟通渠道)。
4、实施监督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监督的广度,监督的深度)。
5、从范围上看,可将社会舆论分为(公共舆论,阶级舆论,群体舆论)。
6、政府环境形象管理主要包括对(工作环境,设备环境,生活环境,政府外貌环境)的管理。
第八章
1、新闻宣传过程中,应遵循(明确宣传意图,熟悉宣传对象,了解宣传途径)等原则。
2、一般来说,新闻发布会可以分为(定期举行,临时召集)。
3、与私人间的人际交往相比,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具有(职业性,参与性,灵
活性,持久性)等特点。
4、政府部门在接受新闻采访时应遵循(尊重,真诚,平等,谨慎,冷静)等原则,有利于搞好与新闻界的关系。
5、政府公关人际交往中对服饰的要求应遵循(整体协调,搭配合理,因人而异,合体合度,TPO原则)等原则。
6、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具有(塑造形象,体现宗旨,强化实效)等作用。
7、按照广告本身的内容和目的来分,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可以分为(创意广告,社会广告,文化广告,经济广告)。
第九章
1、政府文书书写过程中,语言应该(运用修辞,富于美感,简洁精练,要言不烦,贵在质朴,追求自然)。
2、以谈判主体的多少进行分类,可将谈判分为(双边谈判,多边谈判)。
3、从展览的性质分,有(成果展览,宣传展览)。
4、演讲的语言艺术应把握(真实化,规范化,口语化,个性化,形象化)。
5、在会议上发言主要需注意(有的放矢,言简意赅,虎头豹尾)等方面。
6、建立突发事件综合治理机制,应包括(预警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干部问责制与纠错机制)等内容。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