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大纲解析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题(新课标Ⅰ)(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题(新课标Ⅰ)(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Cl 35.5 Ar 40 V 51 Fe 56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

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B. 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C. 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D. 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答案】D【解析】【详解】A.因安全气囊充气后,受力面积增大,故减小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故A错误;B.有无安全气囊司机初动量和末动量均相同,所以动量的改变量也相同,故B错误;C.因有安全气囊的存在,司机和安全气囊接触后会有一部分动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不能全部转化成汽车的动能,故C错误;D.因为安全气囊充气后面积增大,司机的受力面积也增大,在司机挤压气囊作用过程中由于气囊的缓冲故增加了作用时间,故D正确。

故选D。

2.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则同一物体在火星表面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比值约为()A. 0.2B. 0.4C. 2.0D. 2.5【答案】B 【解析】【详解】设物体质量为m ,则在火星表面有1121M mF GR 在地球表面有2222M mF GR 由题意知有12110M M 1212R R = 故联立以上公式可得21122221140.4101F M R F M R ==⨯= 故选B 。

2020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全解读

2020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全解读

2020物理考试大纲解读例题.(原创)A 、B 两小车在t 0 = 0 时刻同时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x-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A 车运动的位移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x 轴且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B 车运动的位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1= 1s 时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根据图象可知( )A .A 车运动的初速度为2 m/sB .A 车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 2C .B 车运动的速度为4 m/sD .t 2 = 4s 时两车相距9m【说明】本题通过A 、B 两小车运动的x -t 图像呈现情境。

考生不仅需要理解图像中A 、B 两小车运动的位移信息,还需要通过分析A 、B 两小车运动的物理过程,获取图像中t 1= 1s 时直线与抛物线相切点的物理意义。

这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与图线表示之间的交互作用,体现了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答案】D【解析】以B 车出发点为原点,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位移坐标系Ox 。

由题意A 车的运动位移:20211at t v x A ++=(m ),B 车运动的位移:x B = vt ;由于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在切点处有x A = x B ;由以上几式得:01)(2102=+-+t v v at ;0214)(20=⨯--=∆a v v ;在t 1= 1s 时A 、B 的速度相等,即有:v -v 0 = at 1;联立解得:a = 2m/s 2,v - v 0 = 2 m/s ,不能确定A 的初速度v 0与B 运动的速度v 的大小,选项A 、B 、C 错误;t 2 = 4s 时两车的距离m 921)(12220=+--=-=∆at t v v x x x B A ,选项D 正确。

【提醒】运动学图象问题方法1.读图:①确认图象纵、横坐标对应的物理量;②知道图象中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图线的交点、转折点、渐近线表达的物理含义.2.数、形结合:根据运动性质和物理量组合选择物理规律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识别图象中的几何关系(如面积、斜率)的物理意义.3.分析求解析:由建立的数、形关系和相应的制约关系展开分析、推理、再读图拓展解题例题1水平面上放置一个斜面足够长的斜劈A,小物块B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2020高考大纲__物理

2020高考大纲__物理

物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20北京高三物理高考考试大纲说明素材

2020北京高三物理高考考试大纲说明素材

物理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考核目标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2.考试的能力要求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知识与能力做简单对应。

物理学科考查的能力主要有五种,它们分属基础的和较高的两个层次。

基础层次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较高层次的能力包括“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各种能力的具体含义如下:(1) 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指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物理情景的本质特征,并能将知识与情景联系起来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与其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②根据研究对象及运动( 变化)的特点,正确选用物理量、物理规律描述其物理状态、物理过程。

③领会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2) 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指根据给定的情景,利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针对问题进行逻辑推断、归纳和论证,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①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正确推断,明确物理状态的存在条件,定性分析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

②根据具体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运算、估算,进行论证和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和结果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指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已有条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①了解基本仪器的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需要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基本仪器。

2020年天津高考大纲-物理

2020年天津高考大纲-物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各个考试科目分别命制试题,采用合场分卷的形式。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的限定用时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的分值分别为120分、100分、80分。

各科目试卷中一般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等题型,组卷按题型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物理部分I.学科命题指导思想高考物理试题命制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突出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适度体现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II.能力要求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通过对知识运用的考查反映考生能力水平。

因而高考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及考点解读

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及考点解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 -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20年江苏高考物理详解精析20200718

2020年江苏高考物理详解精析20200718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详解与精析【前言】2020年江苏高考是江苏2008方案的最后一年,下一届就要运行新课标与新的高考模式了。

新高考物理试卷会是什么样子?从新课程标准当然可以了解考试内容的大概情况,也可以知道一定会贯彻“核心素养”,会导向“加强实验”要求与“理论联系实际”。

但对新高考的难度控制、考题风格真的还是难以看清,而这些对新高考复习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无论怎么改革,高考涉及千家万户,模式可以改,课标可以修,但涉及高考试题,必须稳步改进,不可能有大的突变,深研江苏2008方案最后三届考题,尤其是最后一届考题,应该能看出新高考的风格。

为此笔者先把最后三年的考题逐题分析,然后再进行一些典题对比,猜测一下今后高考物理试题的走向,以及新一届高三复习的应对之策。

这里是2020届江苏高考物理试题详解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质量为31.510kg ⨯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速度为20m/s ,受到的阻力大小为31.8N 10⨯。

此时,汽车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 ( )A.90WB.30kWC.36kWD.300kW【答案】C【解析】车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阻力,发动机输出功率与阻力功率相等,P=FV=3.6×104W=36kw,故C 正确。

本题很常规,考查最基础规律,难度不大,但也并非直接判断,涉及概念、规律与运算,也是一个较全面的基础考查。

2.电流互感器是一种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变压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原线圈匝数较少,串联在电路中,副线圈匝数较多,两端接在电流表上。

则电流互感器 ( )A.是一种降压变压器B.能测量直流电路的电流C.原、副线圈电流的频率不同D.副线圈的电流小于原线圈的电流【答案】D 【解析】从图中明显看出,电流互感器是升压变压器,变压器是通过变化才能感应的,因此只能测交流参量,原副线圈电流电压不同,但频率不变,升压当然是降流,再说,电流互感器就是利用变压器把较大电流变成较小电流便便测量,否则还要互感器干什么。

2020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2020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2020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物理选修3-5的内容主要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这意味着所有参加全国卷高考的考生都必须学习选修3-5的内容。

1.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的意义。

选修3-5中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规律。

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将进一步完善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三把金钥匙:力的观点(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等)能量观点(包括功和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动量观点(包括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高考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列为必考,将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大学理工科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选修3-5中的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是20世纪后近代物理的重要内容,量子理论把人们引入了微观世界。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量子论,光谱,核物理已经渗透到了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各个领域。

高考将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列为必考,将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按照教材体系,比较系统的学习近代物理的发展历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了解并理解科学发现和物理实验是促进物理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2.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命题可能的变化。

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后,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可能出现如下变化:第一,将选修3-5的内容的考查浓缩成一个综合性的选择题;第二,在实验题中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三,在计算题中渗透选修3-5的内容,例如可以在力学计算题中加入碰撞模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或以火箭模型或航天器姿态调整或轨道变化考查反冲、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或将恒星的热核反应与天体演化、太阳能利用、天体运动等综合为一题考查;在电磁感应计算题以切割磁感线的两杆相互作用模型命题,也可以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加入带电微粒的碰撞,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高考物理电学部分考点大纲解析

高考物理电学部分考点大纲解析

高考物理电学部分考点大纲解析在高考物理中,电学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对于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对高考物理电学部分的考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电场1、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是描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要理解库仑力的大小与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且方向沿着两点电荷的连线。

2、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要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以及匀强电场的场强公式。

同时,要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能够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

3、电场线电场线是形象地描述电场的一种方式。

要知道电场线的特点,如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负电荷(或无穷远),不相交,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等。

并且能够根据给定的电场线分布判断电场的性质。

4、电势和电势能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势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要理解电势的定义,掌握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同时,要明白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二、电路1、电流电流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要理解电流的形成条件,掌握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2、电阻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要了解电阻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

3、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要熟练掌握其表达式,并能运用它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4、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分配关系,以及功率的计算等。

5、电功和电功率电功是电流做功的多少,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要理解它们的定义式和计算式,并能区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是电路部分的重点内容,要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能够分析闭合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

(物理)2020新课程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分析

(物理)2020新课程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分析

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物理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各学科的命题,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并结合我省中学教学的实际,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突出学科意思、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并在试卷结构、试题设计等方面相对稳定,适度创新。

III.考试内容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能力简单的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能够清楚的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1)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2)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最新2020高考考试大纲九科全解读

最新2020高考考试大纲九科全解读

最新2020高考考试大纲九科全解读2020高考大纲九科全解读语文:于“微”声处听“惊”雷2020年《考试大纲》新鲜出炉,新旧考纲相比,看似变化微小,但折射出的命题思想之大需要引起密切关注。

一、考纲综述2020年《考试大纲》包含“考核目标和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两部分。

确定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分阅读和表达两部分。

二、考纲变化1. 新增对“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考查。

2. 把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文学类文本之前。

三、备考建议1.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强化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

3. 重视现代文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和手法。

4. 研究高考真题,培养命题人思维。

看似2020年《考试大纲》与2020年相比变化“细微”,但是背后所折射出命题思想却“惊”为天人。

广大考生必须以考纲为依据,科学备考,方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数学:立德树人鲜明导向数学素养综合考查一、考纲解读1. 注重高考宗旨和功能继续坚持“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继续明确“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核心功能。

2. 注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全面而又突出重点地考查数学基础知识,注重学科内在联系和知识综合性,深度考查知识网络交汇点。

3. 注重考查数学学科关键能力强调能力立意,考查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

展现数学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 注重考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数学思想创设探索型试题,更高层次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和概括并加以运用,以达到考查目的。

二、考试范围文科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内容,理科必考内容为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内容,选考内容均为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2个专题。

三、备考建议1. 研读考试大纲,精准科学备考。

全面盘点必考考点,精准备考。

2. 落实素养要求,培养“四基四能”。

培养数学关键能力和必备思维,培养“四基四能”。

2019-2020年高考课标实验版物理考试大纲与解读

2019-2020年高考课标实验版物理考试大纲与解读

2019-2020年高考课标实验版物理考试大纲与解读一、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xx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物理大纲解析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高考物理大纲解析,更多高
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高考物理大纲解析
2017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国统一考试大纲》,其中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发生了一
些的变化,这将引发了高三物理备考复习的一系列变化。

一、主要变化
1考核目标与要求
在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的最后说明中,将“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改为“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
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2必考、选考内容
在“考试范围和要求”部分,由2016年“必考、选考内容各有
4个模块,……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但不得同时选择模块2-2和模块3-3”修改为“必考内容有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除必考
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
试内容”。

即必考部分在原来的物理1、2、3-1、3-2基础上加上了
3-5,而选考部分删去了2-2,只余3-3、3-4。

3考查知识点(内容、要求和说明)
1.内容增加、删减、合并类(共4项)
选考模块3-4中:
(1)“机械波”、“横波和纵波”两个考点合二为一;
(2)将以下两个考点“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和“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修改为“电磁波的产生”和“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3)将“质速关系、质能关系”修改为“质能关系”;
(4)将“相对论质能关系式”删去。

2.考点要求变化类(共1项)
选考模块3-4中:
将内容“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的要求由“Ⅱ”级降为“Ⅰ”级。

3.文字调整类(共5项)
必考内容中:
(1)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内容第6条:“牛顿运动定律、牛
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变为“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2)单位制内容:“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
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调
整为“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单位,例如
小时、分、升、电子伏特”;
(3)实验说明第1条:“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变为:“打点计时器”;
选考模块3-3中:
(4)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内容第4条:“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
的标志、内能”改为“温度、内能”;
(5)“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
理量的单位,包括摄氏度(℃)、标准大气压”改为“中学物理中涉
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单位,例如摄氏度、标准大气压”。

二、教学建议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的修订对物理课教学的最大影响是:原来学习选修教材三选一的格局被打破,变为一本必选、剩余两本二选一,
这样一来,意味着大部分高中理科学生需要再学一本物理选修教材,即从选修3-3、3-4或3-5中再选择一本学习。

根据国家考试中心组
织的高考内容改革及命题工作调研会(西安2016.10.25.)的精神,
建议我省高中物理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
1高三物理教师首当其冲
就选修3-3、3-4或3-5的教材内容来看,完成每本书的学习大
约需要25-35学时,高三物理教师应考虑向学校申请适当增加高三
的物理课时,并及时调整复习计划,争取在第一轮复习力学结束后
电学开始前,加入所需的选修课;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使该选修课的新课教学与一轮复习同步到位,并且在二轮复习中适
当关注所增加的内容。

2高一、高二的物理教师从现在开始积极准备、从容应对
可以考虑重新统筹安排高一、高二物理教学,在新课教学中留出完成两本选修课的教学时间,必要时可向学校申请适当增加高一、
高二的物理课时,争取到高三能在正常学时(不加课)的情况下完成
物理课的复习任务。

对于我省广大高三理科学生而言,要认识到考试大纲的修订是不可改变的既成事实,而考试内容的变化也是针对所有考生的。

因此,不要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或抵触上。


听从学校和学科任课教师的安排,有序地进行高考复习和新课学习:对于原来就有的备考内容,继续认真而扎实地复习;对于新学的选修
课内容,通过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完成对应练习等形式,争取尽
快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