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练习【作者简介】卞毓麟(1943— ),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
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400余万。
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作品概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序曲: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入,简要介绍星座的概念、划分与命名的有关知识。
大地的尺寸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的,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接着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字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大阳视差。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学生读后感(4篇)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学生读后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图书。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本书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向读者介绍了宇宙和星星的距离。
作者通过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我们平常看到的星星,原来是如此遥远的存在,其距离可远了!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即使一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星星,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也是非常长的。
这让我感受到了宇宙的宏大和无限。
同时,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每个人在宇宙中的微小。
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存在,与星星相比,我们是那么渺小。
这种认识让我更加谦虚和珍惜自己的生活。
此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更多关于科学的知识。
书中提及了许多科学概念,例如光速、光年等。
这让我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
总的来说,《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图书。
它让我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明白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
我希望能够继续阅读类似的图书,探索更多关于宇宙和科学的知识。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学生读后感(二)《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令人感动的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刻画了主人公之间的友谊和爱情,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深地被主人公之间的友情所打动。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李雷和女主人公韩梅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纽带。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始终相互支持和鼓励。
他们之间的友谊如同星星一样璀璨而坚定,无论距离有多远,他们都会一直守护着对方。
与此同时,小说中的爱情情节也令人动容。
李雷和韩梅在高中时相识并相爱,然而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迫分隔两地。
尽管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阻碍,他们仍然坚信彼此的爱情,用行动实现着对方的期待。
这种深情厚意的爱情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理解。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认识到了友情和爱情的真谛。
友情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能让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支持和鼓励;而爱情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它能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2024年《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后感(三篇)

2024年《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后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2024年发表的一部科幻小说,该作品由新锐作家李晓晴创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考,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未来世界,探讨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人类的情感与渴望。
这部小说围绕着一个普通少年迪亚戈展开,在一个高度科技发达但冷漠无情的世界里,他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断探寻宇宙的奥秘。
小说以迪亚戈对于星星的执着为线索,揭示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欲望,以及对于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
通过创造一个未来世界,李晓晴巧妙地借助科技,呈现出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惑。
在这个世界中,科技高度发达,人们已经掌握了穿越星系的能力,然而,科技的进步并没有带来人类的幸福感和内心的满足。
相反,人们变得冷漠、无感情,对于宇宙的浩瀚与未知不再感到敬畏和好奇,甚至变得恐惧与厌倦。
小说以迪亚戈的坚持与努力为驱动力,通过他的经历,展示了对于未知的探索才是真正给予人类希望和满足的力量。
迪亚戈在追寻星星的过程中,不断面对挫折与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自己的梦想。
通过迪亚戈的故事,作者强调了人类不应止步于已知,应该勇敢地去面对未知,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
除了探索未知,小说还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情感与渴望。
在这个冷漠无情的世界中,人们失去了对于情感的体验和渴望。
迪亚戈也曾陷入这样的迷茫中,但最终他意识到,人类的情感是无法被科技替代的,它是人类独特的特性,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小说通过迪亚戈与其他人的互动,揭示了情感的重要性,呼吁人们重新关注、珍惜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读完《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后,我深受触动。
这部小说不仅给予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更引发了我对人类的独特性和自我存在的思考。
我认为,科技的进步可以带来便利和创新,但人类的进步不能只看科技的发展,还要考虑人类自身的精神需求。
人类应该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保持与他人的情感交流,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赋予科幻元素的哲学小说,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惑。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书心得和感悟分享 (集锦3篇)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书心得和感悟分享 (集锦3篇)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由姚敏编著的儿童科普读物,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插图,向读者介绍了星星与地球的距离和星星的种类。
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
这本书告诉我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在书中,作者用一个趣味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
他告诉我们,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是1千3百余万公里,而地球和最近的一颗星星的距离则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历史长河长了1万倍!这个数字让我深深地感到宇宙的广阔和星星的遥远。
书中还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星星。
有一种星星叫做恒星,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体,不断喷发出强烈的光和热。
还有一种星星叫做行星,它们像地球一样绕太阳公转,但是没有自己的光,只能通过反射太阳光才能发亮。
这些知识让我对星星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我对宇宙的好奇心。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星座和星系。
星座是由很多颗星星组成的图案,人们根据这些星座的形状给它们取了名字。
大熊座就是一个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图案,看起来像一只大熊。
星系是由很多星星组成的群体,它们之间通过万有引力相互吸引。
这些知识让我对宇宙的奥秘和美丽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我获得了关于星星的新知识,也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惊叹于星星的遥远和宇宙的辽阔,也对宇宙中的星星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望,也激发了我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读后感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广阔和无垠。
我们所处的地球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而生活在这个宇宙中的星星数量是如此之多,它们分布在各种不同的星座和星系中。
正是因为宇宙的广阔,我们才能够有如此多样的星星和美丽的星座。
书中提到的星星种类让我对宇宙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看到夜空中的一小部分星星,而且它们可能仅仅是星星中的一小部分。
恒星、行星以及星系,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书心得体会8篇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书心得体会8篇第1篇示例:《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由香港知名科普作家欧阳图忠所著的科普读物。
书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宇宙、星星、行星等天文知识,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宇宙的神秘和壮丽。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宇宙的浩瀚和无垠。
在地球上,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一小部分星空,甚至无法用肉眼看到很遥远的星星。
但当我们了解到整个宇宙的广阔辽阔时,才能真正感受到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在无边的夜空里,星星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亿万光年,而我们在这片浩瀚星空中所占据的空间微乎其微。
这种宇宙的壮观和广袤让我不禁感叹人类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本书让我对宇宙和星星的形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对宇宙演化的描述和天体物理学的介绍,我了解到宇宙的诞生、发展和未来的命运。
星星是宇宙中最为神秘和奇妙的存在,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形成和生命周期。
通过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人类对于星星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而这些知识让我对宇宙和星星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书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在宇宙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显得如此渺小和短暂。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个时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我们也应该放眼宽广的世界,虽然我们个体微不足道,但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
我们应该耐心学习,不断探索,让自己的生命在这个宇宙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科普读物,它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了知识和智慧。
通过了解宇宙和星星,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快乐成长,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
【若非必要,请勿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2篇示例:《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关于宇宙和星空的科普读物,作者从宇宙的成因、演化到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引领读者走进广袤的星空,体会宇宙之美。
(完整版)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练习【作者简介】卞毓麟(1943— ),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
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400余万。
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作品概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序曲: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入,简要介绍星座的概念、划分与命名的有关知识。
大地的尺寸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的,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接着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字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大阳视差。
专题23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课件(共59张PPT) -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

第七章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 由于三角法测视差的适用范围有限,因此人们想出了另外几种方法,但大多 涉及恒星的亮度。英国天文学家波格森首先发现了恒星星等与亮度之间存在的关 系,并据此定出了一种亮度“标尺”:星等数每差5等,亮度就差100倍。天文 学中,从地球上看一颗恒星的亮度,它的星等数称为“视星等”;“绝对星等” 是假定恒星处在10秒差距的距离上的视星等,它表征恒星真实的发光能力。视星 等、绝对星等和距离(或视差)这三个数字中,如果知道了其中两个,就可以求 出另外一个,这对推算恒星距离十分有用。
早在1666年,牛顿就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 沃拉斯顿首先观测到太阳光谱中有一些暗线。之后,夫琅禾费对此进行了系统而 细致的研究,他发表的太阳光谱图中,暗线多达500多条,后人称之为“夫琅禾 费线”。19世纪,人们认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和频 率。人们可以用分光镜和光谱仪获得恒星的光谱。意大利天文学家赛奇是恒星光 谱分类工作的真正先驱者,赛奇之后,恒星光谱分类不断向前发展。坎农女士按 恒星的表面温度由高到低的次序重新调整了光谱类型的顺序。这种分类方法叫“ 哈佛分类法”,至今人们还在广泛应用它。
之前就猜测到日心系统的概况,被恩格斯称为“古代的哥白尼”。古希腊天文 学家伊巴谷将阿里斯塔克提出的测量地月距离的设想付诸实践,根据月面的地 影轮廓的弯曲情况比较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大小,运用简单的几何学原理推算出 了地月距离。
为了进一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 分别在非洲好望角和德国柏林同时对月亮进行观测,首次用三角法测定了地月 距离,并且计算结果与现代测定的数值很相近。值得一提的是,拉卡伊在好望 角期间还编制了一份南天星表,命名了14个南天星座,填补了南天星座尚存
仿写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编写神话或童话故事作文

仿写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编写神话或童话故事作文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除太阳之外,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距离我们约4.22光年(1光年约等于94 605亿千米)。
即使是现代每秒1千米的高速飞机,大概也要飞行130万年。
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直径长达10万光年,而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麦哲伦云距离我们有16万光年。
至于那些更遥远的星系,则需要用10亿光年来计量。
那是所有肉体永生都不可即的地方。
星星既然遥不可及,我们为何还要一直遥望并追寻着它?
从古至今,便流传着牛郎与织女、星座与神话传说的种种故事。
它们是距离产生的美,正如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对月亮抱有浓厚的感情。
对于科学来说,感觉审美主要集中在第一步和最后一步,“想对他人有益,必须着手于细枝末节。
大体不错是无赖、伪君子和马屁精的托词:因为艺术和科学只存在于组织精密的细节之中”。
如果不知天体的确切距离,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只是它们的表观现象而远非实质。
科学的意义在于事实的确定,提供使人信服和得以依赖的力量。
在茫茫黑夜中,闪烁的灯火很暖人心,而星星就是一盏盏不灭的天灯。
它那看似微弱摇曳的“烛火”,在不停地传递光的希望。
在黑暗的路途上,星星是心灵的陪伴,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课件

作品概要
明月何处有:侧重介绍测定月地距离的有关知识。公元前3世 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测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 地球不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 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 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 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侧重介绍测定日地距离的历程和方法。德 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 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 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 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太阳视差。
名家评论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 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科学原理的叙述中,这样既介绍了 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
——王绶琯 读完这本书,你会感到,天文学家凭着不懈的努力,借助天 体送来的微弱光芒,征服了百亿光年的巨大空间,真是比一 根头发丝上雕刻出雄壮场面的画卷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他 们毕竟胜利了,这是人类无穷智慧的象征。
【赏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和生活经 验结合起来讲述,显得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
作品简评
下面的比喻也许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的实质。不 会有人否认,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一般说 来,高个儿的人应该比较重,矮个儿的人往往比较轻。虽然 也有十分瘦长或者特别矮胖的人,但是普遍的趋势终归是身 材高的体重大,身材矮的体重轻。因此,当你知道一个人的 身高为1.70米时,你就可以大致估计他的体重在70千克左右; 反之,当你知道了一个人的体重为80千克时,你就会预料他 的身高也许在1.80米上下。这种推测和估计绝不可能达到绝对 准确的地步,但大致说来还是可信的。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细节描写批注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细节描写批注一、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在宇宙的浩瀚空间中,星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之一。
无论是在清澈的夜空中闪烁,还是在科学的探索中被揭开神秘的面纱,星星都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想象。
然而,星星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令人着迷的问题。
1. 星星的距离我们要明确一点: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尽相同的。
在宇宙中,星星可以是我们眼中的邻居,也可以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以最为常见的恒星为例,最接近地球的恒星是太阳,它距离我们约为150,000,000公里,而最远的恒星则可以达到几十亿光年。
这种极大的距离差异让人类不禁产生震撼和敬畏。
2. 测量星星距离的方法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测量星星距离的呢?这涉及到天文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视差法。
通过观测同一颗星星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地球上观测者的位置变化。
从而,利用地球轨道公转的视差现象,就可以测量出星星距离。
另外,天文学家还可以利用恒星的光谱特征来推断距离。
这种方法被称为光谱视差法,它借助于光谱中的视差移动来计算恒星距离,为我们获取更加精确的数据提供了有效手段。
3. 星际距离对人类的意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除了是一道引人深思的科学问题之外,更是对人类探索宇宙、理解自身位置的重要挑战。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星空一直是启发人类智慧和想象力的重要源泉。
而当我们了解到星星的遥远时,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地球上的一切,让我们更加勇敢地追寻未知,也让我们更加谦卑地面对宇宙之谜。
四、总结回顾通过对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探讨,我们不仅仅了解到了星星距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更加深地思考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使命。
星星的遥远让我们对宇宙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探寻未知的领域。
五、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星星离我们虽然遥远,却是无尽的探索和想象的源泉。
它们不仅是科学的研究对象,更是人类心灵的寄托。
正因如此,我对宇宙和星星的探索充满了热情和向往,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去揭开星星的更多秘密,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认识和完善自己。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后感300字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后感300字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后感300字
夏日夜晚,群星闪耀,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默背着《天上的街市》,不禁思考,“牛郎”和“织女”真的只隔着一条“不甚宽广的天河”吗?于是,拿起手边这本《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翻开了第一页。
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如果“牛郎”和“织女”若真想相会,就是以光速行进,也需要16年,所以根本不可能一年相会一次。
在阅读的同时,我发现天文学是一门奥妙无穷,令人神往的学科。
这本书将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铺陈开来,向我们从近到远的`介绍了月球及其他天体。
这本书既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又穿插着介绍了历史人物与背景。
让读者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知道了历史人物探索天文的精神。
这本书立意清新,逻辑严谨,文笔流畅,作者把天文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是一部难得的天文科普佳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科学其实是一门美妙的艺术,,人人都可以走进科学,就像聆听古典音乐一般,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丰富多彩,而这本书就是培养我们科学兴趣的必由之路。
每当夜色悄然降临,遥望静谧的天际,明月当空,繁星如织,茫茫宇宙总是令大地上的人们心往神怡,正因为我们感知,理解,观察到的部分知识沧海一粟,才会去更加执着的探索宇宙的奥妙。
第五单元自主阅读推荐《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知识点梳理(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五单元自主阅读推荐《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知识点梳理(一等奖创新教案)名著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知识点汇总作者简介卞毓麟,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有《走进火星》《宇宙风采》等。
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作品简介《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科普著作,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
该书按照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从古到今,由浅入深,一步步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揭示天体奥秘的过程。
把人类对太空的遐想和科学的解读进行鲜明的对比,在揭秘、纠偏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浩渺宇宙的探索和赞美之情。
作者欲通过该书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天文学的研究当中。
内容梗概从诗意的文学想象,到严谨的科学探测,作者以讲故事的笔调,将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结合历史人物背景,详解天文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我们的邻居天体月亮,到遥远星系的距离测量方法。
(1)“序曲”侧重介绍星座和亮星。
(2)“大地的尺寸”侧重介绍“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3)“明月何处有”侧重介绍测定月地距离的有关知识。
(4)“太阳离我们有多远”侧重介绍测定日地距离的历程和方法。
(5)“间奏:关于两大宇宙体系”侧重介绍确定“日心说”的过程。
(6)“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侧重介绍测定近星距离的过程。
(7)“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侧重介绍利用分光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的方法。
(8)“再来一段插曲:银河系和岛宇宙”侧重介绍发现银河系的过程。
(9)“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二级阶梯”侧重介绍利用“造父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的过程。
(10)“欲穷亿年目,更上几层楼”侧重讲述利用新星、超新星、亮星、大小、累积星、光谱等测定星团和星系距离的方法和过程。
(11)“尾声”:侧重介绍人类利用飞船和探测器探访宇宙的发展历程。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课件PPT

文段阅读(二)
现在,终于到了介绍测定天体距离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概念— —“视差”的关键时刻。事实上,我们这本小册子所说的,就是人 们在探索各种天体的“视差”的过程中,怎样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 的胜利。视差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伸出一个手指放在眼睛前面 10厘米远处。先闭上右眼,只用左眼看它,再闭上左眼,只用右眼 看它,你就会发觉手指相对于远方景物的位置有了变化。这是因为 左眼与右眼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手指的。从不同角度去看 同一物体而产生的视线方向上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视差”。显然, 手指放得越近,分别用左、右眼看时这种方向上的差异就越大;手 指放得越远,分别用左、右眼看时方向上的差异就越小。所以说: 一个物体的距离越近,视差就越大;距离越远,视差就越小。
星座与亮星
织女在河西,与牛郎以及自己的孩 子遥遥相望。她的近旁有四颗星构成了 一个平行四边形,宛如织布用的梭子一 般,它正是织女的劳动工具。另外还有 一种传说:就在牛郎星附近有着五颗小 星,中国古称“匏瓜五星”的,其中一、 二、三、四这四颗星连贯起来组成一个 菱形,很像一个织布的梭子。它是织女 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思而抛给牛郎的,因 此民间便称它为“梭子星”了。天河之 中,牛郎织女之间,有六颗亮星组成一 个巨大的“十”字。请看图1,如果我们 将它想象为神话中的“鹊桥”,那岂不 是既很自然又很有趣吗?
爱神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银河系中的星团有上百万颗星星,它们组成了一个团 队,就像警察分成几个团队一样,星星有的离我们远,有 的离我们近,星星的光亮看起来越亮,说明这颗星星离我 们就越近,星星的光亮看起来越暗,说明这颗星星离我们 就越远。最遥远的星系离我们达一百多亿光年。
星座与亮星
什么是星座呢?简而言之,古人为了更方便地辨 认星空,就用种种想象中虚拟的线条,将天上较亮的 那些星星分群分组地联结起来,这些星群便称为“星 座”。人们又以更加丰富的想象力,让一群群星与许 多神奇的故事挂上钩。因此,诸星座最古老的名称通 常都溯源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图2)
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训练

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训练
【名著档案】
书名:《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体裁:科普类说明文
作者:卞毓麟
成书时间:约1980年
地位:天文科普佳作
关键词:星星;银河系;宇宙;天体距离;“量天尺”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卞毓麟,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后改行投身出版业,成为一名优秀编辑。
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
代表作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走近火星》《宇宙风采》等。
【内容梗概】
1.作品主旨:当你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会不会产生这些萤火虫一般的小星星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的疑问呢?这本书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把从古至今天文学家们使用的测距方法一一介绍给我们,让我们的目光从近处的月亮、太阳一直延伸到极远处的类星体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作品的叙述简洁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其中还穿插了很多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还会发现看似神秘的天文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好句赏析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好句赏析
望着星空,我们可以感受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壮丽景致,亦如人们的梦想以及理想的无限遐想。
它激励着我们去追逐并实现梦想,并以自己的努力让理想不朽,直至光芒四射无边。
星星离我们的距离有多远,这是一个让我们永远无法解答的问题。
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最珍贵的宝石,而星星更是生命之源,它们飞扬于天际,闪闪发亮,迸射出银河璀璨灿烂的美景。
1. 星星距离地球很远:
地球与最近的恒星,以“光年”为单位,相距大约4.22光年,这对于人类来讲意味着几乎无穷无尽;
2. 星星离我们更远:
望远镜下辐射着炫彩绚烂的银河系,却让人感受到无边的空虚;它们的距离可以上千光年,是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境界。
3. 星星的空虚:
在星星的空虚之中,宛如游荡一梦,梦里飞翔,安静而又唏嘘;这样徘徊于星河之间,就像是流浪者,寻求叙事中无尽的黎明。
4. 星星也是我们的栖息地:
我们也许无法实现拥抱星星的梦想,但深知星星的意义,它们也是我们的一片栖息地,它们包容、启发与指引我们前行。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始终无法想象,却无需忧思。
只要我们仰望星星,它们就以独特的方式,把梦想引向远方,把奇妙的故事带到心里,把火花撒满整片宇宙。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概括内容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概括内容嘿,你知道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吗?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问题呀!星星啊,就好像是天空中的神秘宝石,一闪一闪地挂在那里,让我们忍不住去好奇它们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你想想看,我们在地上,它们在天上,那距离肯定不一般呐!有时候晚上抬头看星星,就感觉它们好像离我们挺近的,仿佛伸手就能摘到似的。
但其实呢,那只是我们的错觉啦!星星们可都在老远老远的地方呢。
打个比方吧,就好像我们在这头,星星在那头,中间隔着的距离啊,比我们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远得多得多了。
有些星星甚至离我们远到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地步。
你说星星为啥离我们那么远呢?这就像是为啥有些东西我们就是够不着一样。
宇宙那么大,星星们也有它们自己的“家”和“地盘”呀。
那我们怎么知道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呢?嘿嘿,科学家们可厉害了,他们有各种办法来测量。
就好像我们量自己的身高一样,他们也有专门的工具和方法来搞清楚星星的距离。
有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能一下子飞到星星那里去,那得飞多久啊?可能飞一辈子都到不了吧!这距离可真是让人惊叹呐!星星离我们那么远,却又那么吸引我们。
它们的光芒穿越了那么长的距离,才到达我们的眼睛。
我们看到的星光,说不定都是它们好久好久之前发出来的呢。
哎呀,想想就觉得神奇,那些星星在那么远的地方,一直闪烁着,好像在给我们讲故事一样。
我们在地球上忙忙碌碌,而星星们就在天上静静地看着我们。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真的让我着迷。
每次看到星空,我就会想这个问题,然后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我们和星星之间的距离,虽然遥远,但却让我们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我们想要去探索,想要去了解更多关于星星和宇宙的秘密。
总之啊,星星离我们的距离是非常非常遥远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它们的美丽,也不妨碍我们对它们充满好奇和向往呀!你说是不是呢?。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内容概括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内容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讲了银河系中的星团有上百万颗星星,它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就像警察分成几个团队一样,星星们有的离我们远,有的离我们近,星星的亮光看起来越亮,就表示这颗星星离我们就越近,星星的亮光看起来越暗,就表示着这颗星星离我们越远。
最遥远的星系离我们达一百多亿光年。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作者卞毓麟,2009年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17年7月全新修订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7年8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2020年6月由译林出版社全新出版。
这本书利用一些现代化的东西来和以前的遐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天空的喜爱和人们对天空的赞美,这本书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书中的一首诗叫 “天上的市街”写的非常的美,好像把我们带入美丽星空的意境中。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的细节描写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的细节描写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很直接,因为距离星星的远近是多变的,取决于你对星星的具体定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星星距离的细节描写:
1. 最近的行星:木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它在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6.2亿公里。
这个距离虽然在宇宙尺度上相对较近,但对人类来说仍然是不可触及的遥远。
2. 最近的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它距离地球约为
1.496亿公里。
太阳是地球的恒星,它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但即使离我们这么近,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轻易到达太阳。
3. 星际距离: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统是比邻星,它距离地球约为
4.24光年。
光年是宇宙中常用的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
年内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亿公里,因此
比邻星离我们的距离约为40.1亿亿公里。
总之,星星距离我们的远近因视角和定义不同而有所变化。
但无论如何,星星与我们之间的距离都是庞大而遥远的,很难以人类常规的尺度和速度去感知和抵达。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名著阅读专项整理材料和针对练习题(有答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专项整理材料和针对练习题(附有标准答案)(其中包括材料具体整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片段阅读和整体阅读试题)作品名片:书名:《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体裁:科普类说明文作者:卞毓峰成书时间:约1980年地位:天文科约普佳作关键词:星星;银河系;宇宙;天体距离;“量天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卡毓麟,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后改行投身出版业,成为一名优秀编辑。
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
代表作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走近火星》《宇宙风采》等。
内容一览1.作品主旨:当你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会不会产生这些萤火虫一般的小星星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的疑问呢?这本书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把从古至今天文学家们使用的测距方法——介绍给我们,让我们的目光从近处的月亮、太阳一直延伸到极远处的类星体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作品的叙述简洁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其中还穿插了很多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还会发现看似神秘的天文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2.内容速览:《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科普类作品。
开篇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引出所要讲的内容——星星,整本书主要回答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一问题,同时也系统地介绍了一些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
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由近及远的视角:由我们生活的地球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月亮,再到远处的太阳以及所在的银河系,最后延伸到更加辽远的太空,注视着更加遥远的星星世界。
随着仪器的改进和天文观测水平的提高,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三角视差法一分光视差法一造父视差法一利用新星和超新星以及亮星一依靠星系的大小和累积星一星系的普遍红移,等等。
介绍完人类铸造的备种“量天尺”后,作者留下一个“类星体距离之谜”,给大家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在不断地扩大,人们的目光也投向了更远的太空……艺术特色1.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把深奥的天文学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练习作者简介卞毓麟(1943— ),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
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400余万。
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作品概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序曲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人,简要介绍星座的概念、划分与命名的有关知识。
大地的尺寸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的,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接着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字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大阳视差。
间奏:关于两大宇宙体系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完成了巨著《天体运行论》,布鲁诺支持他的这一观点。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金星绕着大阳转,观测视角伸向了银河系。
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人类弄明白了:恒星原来并不是“固定的行星”,满天的星星原来离我们有近有远,地球绕着大阳转动;什么是恒星的“视差”,科学家布哈雷泛舟泰晤士河上的时候,偶然发现恒星位置偏移是由于光线的运动和地球的公转所合成的;介绍“光年”的概念,科学家们利用先进仪器测定恒星视差,“日心说”取得胜利;天文学家们利用三角法测定出了恒星视差。
通向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介绍星等对测定恒星距离的作用、恒星光谱的分类知识、赫罗图和利用赫罗图推求恒星视差的“分光视差法”、分光法的妙用。
再来一插曲:从德漠克利特到康德,几位思想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论出了“恒星系统”的存在,赫歇尔兄弟发现了银河的存在,科学家们发现了大小麦云和仙女座大星云的存在。
通向远恒的第二级阶梯介绍变星的概念和发现的变星,一根新的测量标杆“造父视差”出现,介绍球状星团和银河系的大小,介绍发现的河外星系和星系团。
欲穷亿年目更上几层楼可以利用新星或超新星测定某些天体的距离;更远的天体的距离可以利用亮星来测量;对远得无法分辨其中的单个恒星的球状星团或河外星系,可以采用近大远小的方法来测定。
尾声介绍“类星体”有关知识;人类利用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探索神秘的星际空间,期待邂逅外星文明。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科普著作,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
该书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按照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从古到今,一步步揭示了人类探索字宙、揭示天体奥秘的过程,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不时穿插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把人类对天空的遐想和科学的解读进行鲜明的对比,在揭秘、纠偏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浩渺宇宙的探索和赞美之情。
作者欲通过该书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天文学的研究当中。
片段赏析(一)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唐朝时进行的。
唐代有不少学识渊博的高僧,他们之中不仅有西天取经的玄奘,有东渡日本的鉴真,还有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683-727年)。
一行原名张遂,是河南南乐县人。
他的曾祖父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但在武则天执政时代,张氏家族因政治原因而衰落了。
张遂从小刻苦自学,青年时代已成为长安城中的知名学者。
他为了躲避武三思的拉拢而剃发,出家于嵩山寺,法名一行。
僧一行翻译过佛经多种,后来成为佛教中的一派——密宗的一位领袖,即世称的密宗五祖之一。
日本有几座著名古庙,至今还收藏唐人李真绘的一行像摹本多种。
1973年,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日,带回它们的照片。
李真的原作现由日本京都府教王护国寺珍藏,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赏析】讲述僧一行的成长经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增进读者对子午线测量发起者和领导者的了解。
(二)但是,测量太阳有多远的方法与测月的办法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太阳不像月亮,它的圆面上没有固定标记。
所以,如果用三角法测量,那就没有可供瞄准的精细目标,而月亮上的环形山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
太阳黑子虽说也是日面上显著的特征,但是它活像水中的漩涡,时而产生时而消失,并且它在太阳圆面上的位置并不严格固定,而是有漂移的。
因此它也不能作为测量的瞄准目标。
再则,太阳是一个极亮的光源,测量仪器直接以它为观测对象,显然很不方便。
要像雷达测月和激光测月那样,向太阳这个灼热的火球发射雷达信号或者做光脉冲,并接收由太阳反射的回波信号以测定太阳的距离,那只是一首很不现实的畅想曲。
不过,人们完全可以不这样做。
因为,早在300多年前已经问世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恰恰在这里又发挥了绝妙的作用。
这儿,正是它们的用武之地。
【赏析】本段采用对比的写法,否定三角法、雷达、激光等手段测量日地距离的可能性。
引出下文对“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介绍。
(三)那一年,他有一次泛舟于泰晤士河上,注意到桅顶的旗帜并不是简单地顺风飘扬,而是按照船与风的相对运动变换着方向。
布拉德雷想到,这种情况与你打着伞在雨中行走时是一样的。
如果你将雨伞垂直地撑在头上,你就会走进从伞上往下滴的雨点中。
但是,只要将雨伞稍稍朝你前进的方向倾斜些,那你就依然能保持干燥。
你走得越快,雨伞就必须往前倾斜得越厉害。
雨滴的下落速度与你行进的速度之比决定雨伞倾斜的程度。
于是,布拉德雷终于找到了天龙γ星位置偏移的正确解释。
他在写给哈雷的信中说道:“我终于猜出以上所说的一切现象是由于光线的运动和地球的公转所合成的。
因为我查明,如果光线的传播需要时间的话,一个固定物体的视位置,在眼睛静止的时候跟眼睛在运动,但运动方向却又不在眼睛与物的连线上时,将有所不同;而且,当眼睛朝各个不同方向运动时,固定物体的视方向也就有所不同。
”换句话说,布拉德雷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这里,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是“伞”,而恒星射来的光线则是“雨点”,在行走的那个人便是我们的地球。
【赏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讲述,显得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
(四)下面的比喻也许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的实质。
不会有人否认,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一般说来,高个儿的人应该比较重,矮个儿的人往往比较轻。
虽然也有十分瘦长或者特别矮胖的人,但是普遍的趋势终归是身材高的体重大,身材矮的体重轻。
因此,当你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为米时,你就可以大致估计他的体重在70千克左右;反之,当你知道了一个人的体重为80千克时,你就会预料他的身高也许在米上下。
这种推测和估计绝不可能达到绝对准确的地步,但大致说来还是可信的。
假如我们把恒星的光谱型比拟作人的身高,把它的绝对星等比拟为人的体重,那么从恒星的光谱型推测其绝对星等的可靠性,大体上就和从人的身高推测其体重的情况相仿。
【赏析】“应该”“往往”“大致”“左右”等词语说明这只是推测和估计,不是绝对的情况。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除此之外,人类还没有踏上过地球以外的任何世界。
不过,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同样是人类派往茫茫太空的忠实信使。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水手号”和“海盗号”飞船已经卓有成效地访问了水星、金星和火星。
21世纪伊始,新一轮的火星探测又获得了许多崭新的成果。
看来,人类很有希望在2030年前后亲自登上火星。
1972年3月,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了第一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0号”,1973年4月又发射了第二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1号”。
在此后的岁月中,它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考察木星的任务,继续远走高飞。
1980年,“先驱者10号”距离太阳已经和天王星一样远。
大约在80000以后,这艘飞船将会飞到离我们太阳系1秒差距的地方。
“先驱者11号”于1979年9月初与土星会合,后来也像“先驱者10号”那样飞出了太阳系。
【赏析】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人类发射宇宙飞船和探测器探测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过程,展现了人类科技发展的飞跃性进程。
精要练习1.《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篇。
2.国际上统一地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它们犹如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许多国家。
每个星座中都有许多星星,恰似一个国家中有许多城市和村镇一般。
牛郎星是“”中最亮的星星,按国际统一称呼,它就叫“天鹰a”。
3.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朝代)时进行的。
国外首次实测子午线是由回教王阿尔马蒙在进行的,时间在公元841年,那时一行已去世86年了。
年,19岁的拉朗德来到。
当时,他的老师拉卡伊正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这两个地方差不多处在同一经度圈上,纬度则相差90°有余。
他们同时在这两个地方进行观测,首次用来测定月亮的距离。
5.早在1946年,就有人首次尝试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现在,国际天文学界共同采用的地月平均距离则为千米。
6.中国古代有个神话,叫作“”,说的是有位名叫羿的英雄,奉尧之命,张弓搭箭射下九日。
蓝天之上还闪耀着一个太阳,给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百姓们非常高兴。
虽然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它却反映了古人的愿望。
7.目前,太阳系中总共才发现颗行星。
可是,它们的小弟弟——“小行星”却多得数以万计。
最先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名叫“”。
年,开普勒以说为基础,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牛顿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
9.从地球上看一颗恒星的亮度,称为它的“”,它的星等数称为“”。
10.最先观测的是夫琅禾费,他曾将它们与太阳光谱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