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离我们有多远.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课件: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共13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课件: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共13张PPT)

二、判断题。 1.各个星座最古老的名称通常都溯源于古老的

神话与传说。
×
() 2.√世界上最早划分星群的是苏美尔人。( ) 3.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唐 朝时进行的。 ()
4.1957年开始采用雷达测月法,测量得知地月 平均距离384402千米,×误差不超过1千米。

()

5.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而是长度的单位。
B.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首创了大规模的双 星研究工作;观测、记录和研究了大量的“星团”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D项是( ) C.古希腊伟大的天文学家伊巴谷为方位天文学— —天体测量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在天文学上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人尊称为“天文学之父”。 D.托勒密是“日心说”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 《天文学大成》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 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 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2.请简要介绍两大宇宙体系。
“地心说”:地球静止于宇宙中心,日月星辰均绕地球转动; 每个行星以及月亮各自在自己圆圆的“本轮”上匀速转动;同 时,本轮的圆心又在所谓的“均轮”这个更大的圆周上绕地球 匀速运动。“日心说”: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并且24 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 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活动的合法性
一、填空题。
1.《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部科普作品的作者是_卞_毓_麟_。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_一_把_勺_子__,叫_北_斗_七_星__。
3._知_识__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4._思_考__可以构成_一_座_桥__,让我们_通_向_新_知_识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学课件: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第五单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学课件: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第五单元)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仰望 星空,星光闪烁,它们是在给我 们暗送秋波,暗示着巨大的秘 密。但是人要问寻天的秘密, 得鼓动心灵的翅膀飞出去……
阅读感悟
这本书利用一些现代化的东西来和以 前的遐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 天空的喜爱和人们对天空的赞美,这本书语 言优美,内容丰富,让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放不 下手,如果有机会大家都应该看一看。
体 裁 科普类说明文
作 者 卞毓麟
成书时间:约1980年 地位:天文科普佳作 关键词:星星;银河系;宇宙;
天体距离;“量天尺”
作者简介
卞毓麟,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 家,后改行投身出版业,成为一名优秀编辑。 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 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 500余篇。
【重要情节】
篇章 宇宙中的“岛屿”
感悟评价 这 章 内 容 在 说 明 宇 宙 的 “ 岛 屿 ” ——
“星云”的过程中穿插了麦哲伦船队航海的故 事,很有条理地对“星云”进行了解释说明。 在说明的过程中也穿插了几幅图画来说明大麦 云、小麦云以及仙女座星云在星空中的位置, 把“星云”这一概念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代表作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走近火星》《宇宙风采》等。
作品主旨
当你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会不会产生这些萤火 虫一般的小星星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的疑问呢?这本书会给 你想要的答案。作者把从古至今天文学家们使用的测距方 法一一介绍给我们,让我们的目光从近处的月亮、太阳一直 延伸到极远处的类星体以及更遥远的宇宙。作品的叙述简 洁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其中还穿插了很多古代神话传说、历 史故事等。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星星离我们 有多远”,还会发现看似神秘的天文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八年级课外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及知识点

八年级课外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及知识点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及知识点名著档案《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作者卞毓麟,2009年由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2017年7月全新修订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书中讲了银河系中的星团有上百万颗星星,他们组成了一个团队,星星有的离我们远,有的离我们近,星星的亮光看起来越亮,就离我们越近,最遥远的星系离我们有一百多亿光年,将我们引入神秘的天文学的大门,让读者逐渐感知天文学的无穷奥妙。

作者简介卞毓麟,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从事科研30余年,1998年前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致力于科技出版。

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特邀编审。

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等。

曾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一等奖、中国天文学会九十周年天文学突出贡献奖等表彰或奖励。

科普作品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写作特色天文学是一门奥妙无穷,令人神往的学科。

作者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作品文笔流畅,故事性强,是难得的天文科普佳作;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科学原理的叙述中,这样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

文章主旨作者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

结构剖析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天文学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第二至十章):介绍天文学家用各种巧妙方法测量天体距离的过程;第三部分(第十一章):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

价值取向《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优秀的天文科普作品,从科普和历史的双重角度展现了历代天文工作者如何运用备种巧妙的方法测量天体距离的艰难历程,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

中学生必读科普名著之《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著作推荐分享PPT模板

中学生必读科普名著之《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著作推荐分享PPT模板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中学生必读名著
汇报人:
时间:XX年XX月
天文学是一门奥妙无穷,令人神往的学科。 作者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 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 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 文知识和历史知识。作品文笔流畅,故事 性强,是难得的天文科普佳作。
这本书不仅告诉你星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还 将天文学家的探索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作者寓 教于乐,深入浅出,结合天文知识、历史知识, 并配以构思巧妙的插图阐述文意,可谓图文井 茂。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再到类星体的距离; 从三角视差法,再到普遍红移;作者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将天文学家及天文知识娓娓道来, 讲解通俗易懂,类比恰到好处。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作者卞毓麟,2009年 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17年7月全 新修订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7年8 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2020年6月 由译林出版社全新出版。
从诗意的文学想象,到严谨的科学探测, 作者以讲故事的笔调,将历代天文学家 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结合历 史人物背景,详解天文知识;深入浅出 地介绍了从我们的邻居天体月亮,到遥 远星系的距离测量方法。
此书浅显易懂,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 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从古到今,由浅 入深,层层展开,不时穿插一些天文发现 的故事,既展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极 大的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科普著作,在讲求科学 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该书采用深入 浅出的语言,按照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从古到今,一 步步揭示了人类探索字宙、揭示天体奥秘的过程,呈 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不时穿插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 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把人类对天空的遐想 和科学的解读进行鲜明的对比,在揭秘、纠偏的同时, 表现了作者对浩渺宇宙的探索和赞美之情。作者欲通 过该书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吸引更多 的青少年投身到天文学的研究当中。

专题23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课件(共59张PPT) -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

专题23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课件(共59张PPT) -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用三角法总共求出了约7000颗恒星的距离,但这 个数字几乎无法再上升,这是由于三角法测量视差有一定的限度,它的极限是 100秒差距左右,超过这个范围,三角测量法就不再适用。
第七章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 由于三角法测视差的适用范围有限,因此人们想出了另外几种方法,但大多 涉及恒星的亮度。英国天文学家波格森首先发现了恒星星等与亮度之间存在的关 系,并据此定出了一种亮度“标尺”:星等数每差5等,亮度就差100倍。天文 学中,从地球上看一颗恒星的亮度,它的星等数称为“视星等”;“绝对星等” 是假定恒星处在10秒差距的距离上的视星等,它表征恒星真实的发光能力。视星 等、绝对星等和距离(或视差)这三个数字中,如果知道了其中两个,就可以求 出另外一个,这对推算恒星距离十分有用。
早在1666年,牛顿就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 沃拉斯顿首先观测到太阳光谱中有一些暗线。之后,夫琅禾费对此进行了系统而 细致的研究,他发表的太阳光谱图中,暗线多达500多条,后人称之为“夫琅禾 费线”。19世纪,人们认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和频 率。人们可以用分光镜和光谱仪获得恒星的光谱。意大利天文学家赛奇是恒星光 谱分类工作的真正先驱者,赛奇之后,恒星光谱分类不断向前发展。坎农女士按 恒星的表面温度由高到低的次序重新调整了光谱类型的顺序。这种分类方法叫“ 哈佛分类法”,至今人们还在广泛应用它。
之前就猜测到日心系统的概况,被恩格斯称为“古代的哥白尼”。古希腊天文 学家伊巴谷将阿里斯塔克提出的测量地月距离的设想付诸实践,根据月面的地 影轮廓的弯曲情况比较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大小,运用简单的几何学原理推算出 了地月距离。
为了进一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 分别在非洲好望角和德国柏林同时对月亮进行观测,首次用三角法测定了地月 距离,并且计算结果与现代测定的数值很相近。值得一提的是,拉卡伊在好望 角期间还编制了一份南天星表,命名了14个南天星座,填补了南天星座尚存

专题05《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课件+备考训练(共35张PPT)

专题05《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课件+备考训练(共35张PPT)

2
上面提到的那个大 “十”字,古代欧洲 人将它想象成一只展 翅翱翔的天鹅。因此, 它所在的那个星座就 被叫做“天鹅座”这 个大“十”字,
因为出现在北半天空 上,西方人又将它称 为“北天十字架”, 简称“北十字”。
什么是星座呢?简而言之,古 人为了更方便地辨认星空, 就用种种想象中虚拟的线条, 将天上较亮的那些星星分群 分组地联结起来,这些星群 便称为“星座”。人们又以 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YOUR TITLE HERE
作 者 作 品
GENERAL SITUATION
概 况
内容与价值
星座与亮星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直脍炙人口。初 秋睛夜,银河高悬,斜贯长空。银河,有许多别名。在西 方鹂它叫做乳汁之路;在我国古代,它又叫银汉、高寒、 星河、明河、天河……天河两岸,很容易找到“牛郎”和 “织女”,它们是两颗很亮的星。图1牛郎星、织女星和有 关星座牛郎在河东,又名“河鼓二”。它的两旁,各有一 颗稍暗的星。三星相连,形如扁担。牛郎居中,两端宛如 一副箩筐,所以它们又合称为“扁担星”。据说,每年农 历七月初七,牛郎就将他的两个娃娃放在箩筐里,挑起扁 担,去与织女“鹊桥相会”啦!
星 座 织女在河西,与牛郎以及自己的孩子遥遥相望。她的 与 近旁有四颗星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宛如织布用的梭
子般,它正是织女的劳动工具。另外还有种传说:就在
亮 牛郎星附近有着五颗小星,中国古称“匏瓜五星”的,
其中一、二、三、四这四颗星连贯起来组成一个菱形,
星 很像一个织布的梭子。它是织女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思而
抛给牛郎的,因此民间便称它为“梭子星”了。天河之 中,牛郎织女之间,有六颗亮星组成个巨大的“十”字。 请看图1,如果我们将它想象为神话中的“鹊桥”,那岂 不是既很自然又很有趣吗?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6页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6页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6页每到夜晚,当我们抬头望向天空的时候,总能看到无数的星星挂在天空一闪一闪。

古时候的人们对星空充满幻想,由于没有发达的观测设备,古人只能通过肉眼去观测星空,的就是观测天上的星星,通过它们的排列及变化来做出一些预测等。

古人们并不知道天上的星星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它们距离地球有多远。

随着人类科技的兴起,有了天文望远镜等先进的观测设备,我们开始逐渐明白,原来天上的星星都是一个个星球,不要看它们那么小,那是因为它们距离地球太遥远了。

那么夜空中的这些星星距离地球有多远?答案可能你不会想到。

可能有人认为天上的星星是像地球一样的行星,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上夜空中的星星只有极少数因为反射太阳光而被我们看到,比如月球,火星,金星等。

夜空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星星其实都是恒星,我们都知道,恒星有一个特征就是可以发光发热,那是因为恒星的内部时刻都在发生着核聚变。

恒星本身就是一个燃烧的大火球,再加上它又非常巨大,只要距离地球不太远,就有可能被我们在夜晚看到。

想要搞明白夜空中的这些星星距离地球有多远,我们也要弄明白银河系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银可系其实是一个直径约为10万光年的棒旋星系,如此广阔的星系,恒星的数量约有数千亿颗,我们的太阳只是其中一个非常普通的成员。

太阳系因恒星太阳而诞生,它位于银河系一个猎户座的旋臂之内,而这条旋臂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大约为2.6万光年远,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偏僻的位置了。

对于一个星系来说,越是远离星系中心,恒星的数量也越少。

而我们能够在夜空看到的星星,它们大部分都没有超过1000光年的范围。

在距离地球1000光年的范围之内,我们能够通过肉眼看到的恒星数量不会超过7000颗,看上去这个数量非常多,但站在宇宙尺度上,这是一个非常少的数量,这可能跟太阳系所处的位置比较偏有关,这里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恒星。

比如我们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的北斗七星,它们就是由七颗恒星组成的系统,最近的恒星距离地球58光年,最近的123光年。

语文_《星星离我们有多远》_课件

语文_《星星离我们有多远》_课件

八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图文结合 感受优秀品质
“1728年,布拉雷 德有一次泛舟于伦敦的 泰晤士河上,注意到桅 顶的旗帜并不是简单地 顺风飘扬,而是按照船 与风的相对运动变换着 图四 方向。”
八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图文结合 感受优秀品质
“他意识到,这种情况与你打着伞在雨中行走 时是一样的,如果你将雨伞垂直地撑在头上,你就 会走进从伞上往下滴的雨点中。但是,只要将雨伞 稍稍朝你前进的方向倾斜些,那你就依然能保持干 燥。你走得越快,雨伞就必须往前倾斜得越厉害, 雨滴的下落速度与你行进的速度之比决定雨伞应该 倾斜的程度。”
八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图文结合 感受优秀品质
图二:“1773年,他用买来的透镜造出了自 己的第一架折射望远镜,焦距1.2米,可放大40 倍。接着,他又造了一架9米多长的折射望远镜, 并且租了一架反射望远镜来进行对比,结果对 后者更为满意。从此,他就潜心于研制反射望 远镜了。”
八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图文结合 感受优秀品质
八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图文结合 感受优秀品质
图一:“最早的天文望远镜是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于1609年发明的。他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 凹透镜装进一根直径4.2厘米的铅管两端,让凹 透镜在靠近眼睛的一端,用作‘目镜’;凸透镜 则靠近被观测对象的那一端,用作‘物镜’。伽 利略的望远镜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折射来成像,因 此称为折射望远镜。”
“他一生磨制的反射镜面达400块以上, 最后还建成一架口径1.22米,镜筒长12米的大 型金属镜面反射望远镜。”
八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图文结合 感受优秀品质
“他一生磨制的反射镜面达400块以上, 最后还建成一架口径1.22米,镜筒长12米的大 型金属镜面反射望远镜。”
八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课件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课件

作品概要
明月何处有:侧重介绍测定月地距离的有关知识。公元前3世 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测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 地球不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 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 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 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侧重介绍测定日地距离的历程和方法。德 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 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 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 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太阳视差。
名家评论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 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科学原理的叙述中,这样既介绍了 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
——王绶琯 读完这本书,你会感到,天文学家凭着不懈的努力,借助天 体送来的微弱光芒,征服了百亿光年的巨大空间,真是比一 根头发丝上雕刻出雄壮场面的画卷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他 们毕竟胜利了,这是人类无穷智慧的象征。
【赏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和生活经 验结合起来讲述,显得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
作品简评
下面的比喻也许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的实质。不 会有人否认,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一般说 来,高个儿的人应该比较重,矮个儿的人往往比较轻。虽然 也有十分瘦长或者特别矮胖的人,但是普遍的趋势终归是身 材高的体重大,身材矮的体重轻。因此,当你知道一个人的 身高为1.70米时,你就可以大致估计他的体重在70千克左右; 反之,当你知道了一个人的体重为80千克时,你就会预料他 的身高也许在1.80米上下。这种推测和估计绝不可能达到绝对 准确的地步,但大致说来还是可信的。

八年级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八年级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返回导航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第十一章 尾声 介绍“类星体”有关知识;人类利用宇宙飞船飞出太 阳系,探索神秘的星际空间,期待邂逅外星文明。
返回导航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约翰·开普勒 人物简介:约翰·开普勒(1571—1630),德国近代著名 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第谷·布拉赫 的接班人。开普勒认真地研究了第谷多年对行星进行仔细 观察所做的大量记录,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摸索,他发 现,如果认为火星的轨道是圆形,则始终不能与第谷的观 测数据相符,只有改为椭圆才能完全一致。这两者的差 异,仅仅为8个角分。
返回导航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第九章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二级阶梯 介绍变星的概念和发现的变星,一根新的测量标杆 “造父视差”出现,介绍球状星团和银河系的大小,介绍 发现的河外星系和星系团。 第十章 欲穷亿年目 更上几层楼 可以利用新星或超新星测定某些天体的距离;更远的 天体的距离可以利用亮星来测量;对远得无法分辨其中的 单个恒星的球状星团或河外星系,可以采用近大远小的方 法来测定。
返回导航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因为,恒星视差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而造成的,所以恒 星应该在12月份时处在最南面,而布拉德雷观测的结果却 是在3月份最偏南。直至1728年,他有一次泛舟于泰晤士 河上,注意到桅顶的旗帜并不是简单地顺风飘扬,而是按 照船与风的相对运动变换着方向。由此,他联想到人打着 伞在雨中行走的情形。终于,布拉德雷从这两种情况中找 到了天龙座Y星位置偏移的正确解释。 性格特点:观察细致、大胆质疑;留心生活、善于思考、 善于总结。
返回导航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整整一年以内,贝塞尔对天鹅座61星及其附近两颗更暗的 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在排除所有非视差的因素后,他 终于发现了天鹅座61星正在细微地改变自己的位置,1838 年,他宣布这颗星的视差是0.31弧秒。 性格特点:天赋异禀、自学成才;善于观察、判断精准。

《昆虫记》系统整合与应用自主阅读推荐(三)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昆虫记》系统整合与应用自主阅读推荐(三)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3456789
返回目录
三、 简答题
8. 科普作品中的“对生命的敬畏”精神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
你结合《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具体内容,简要阐述这种精神。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不懈探求,体现了对生命

的敬畏。比如:科学家们为了征服遥远的天体,量度它们的距离,进行

了一场规模宏大、历程漫长的“接力跑”。各种测量的方法、复杂的天

体知识背后,是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探究,也是对“未知生命”的好奇

和探索。

123456789
返回目录
9. 仿照示例,为《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写一句推荐语(限20字内),并 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示例:《长征》——信仰和意志铸就伟大征程。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天上的星星会说话 。我的阅读感

受: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里讲了银河系中的星团有上百万颗星星, ⁠
名著导读(二) 昆 虫 记 维度三 系统整合与应用
自主阅读推荐(三)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目 录
01 作家简介 02 作品概览
文本导读 作家简介
卞毓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在中国科学院 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从事科研30余年,1998年前往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致力于科技出版。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 天文台教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他参与编著、 翻译科普图书几十种,主编和参编图书百余种,发表科普和 科学文化类文章数百篇。
返回目录
作者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 科学原理的叙述中,这样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 人物和背景。全书介绍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 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为我们展示了天文学家如何兢 兢业业,利用各种巧妙方法测量天体距离的历程。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作者简介】卞毓麟(1943— ),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

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400余万。

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作品概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序曲: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入,简要介绍星座的概念、划分与命名的有关知识。

大地的尺寸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的,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接着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字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大阳视差。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课件PPT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课件PPT

文段阅读(二)
现在,终于到了介绍测定天体距离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概念— —“视差”的关键时刻。事实上,我们这本小册子所说的,就是人 们在探索各种天体的“视差”的过程中,怎样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 的胜利。视差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伸出一个手指放在眼睛前面 10厘米远处。先闭上右眼,只用左眼看它,再闭上左眼,只用右眼 看它,你就会发觉手指相对于远方景物的位置有了变化。这是因为 左眼与右眼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手指的。从不同角度去看 同一物体而产生的视线方向上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视差”。显然, 手指放得越近,分别用左、右眼看时这种方向上的差异就越大;手 指放得越远,分别用左、右眼看时方向上的差异就越小。所以说: 一个物体的距离越近,视差就越大;距离越远,视差就越小。
星座与亮星
织女在河西,与牛郎以及自己的孩 子遥遥相望。她的近旁有四颗星构成了 一个平行四边形,宛如织布用的梭子一 般,它正是织女的劳动工具。另外还有 一种传说:就在牛郎星附近有着五颗小 星,中国古称“匏瓜五星”的,其中一、 二、三、四这四颗星连贯起来组成一个 菱形,很像一个织布的梭子。它是织女 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思而抛给牛郎的,因 此民间便称它为“梭子星”了。天河之 中,牛郎织女之间,有六颗亮星组成一 个巨大的“十”字。请看图1,如果我们 将它想象为神话中的“鹊桥”,那岂不 是既很自然又很有趣吗?
爱神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银河系中的星团有上百万颗星星,它们组成了一个团 队,就像警察分成几个团队一样,星星有的离我们远,有 的离我们近,星星的光亮看起来越亮,说明这颗星星离我 们就越近,星星的光亮看起来越暗,说明这颗星星离我们 就越远。最遥远的星系离我们达一百多亿光年。
星座与亮星
什么是星座呢?简而言之,古人为了更方便地辨 认星空,就用种种想象中虚拟的线条,将天上较亮的 那些星星分群分组地联结起来,这些星群便称为“星 座”。人们又以更加丰富的想象力,让一群群星与许 多神奇的故事挂上钩。因此,诸星座最古老的名称通 常都溯源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图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卞毓麟,江苏泰州人,1943年7月生于上 海。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旋 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 1998年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现为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天文 学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学传播中 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和科 学哲学系兼职教授,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 事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著 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 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 50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工 作者”、“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 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优秀天 文科普工作者”、“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 者”等,曾获第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 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 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 奖等多项奖励,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小学语 文读本。
于是人们便可以这样来推求一颗相当遥远的恒星的距离: 先拍摄它的光谱,确定它的光谱型,接着又考察它的光 谱中某些谱线的强度比由此判断他是巨星还是主序星, 这时就可以粗略的确定他在赫罗图中应该占据的位置, 也就是说它的绝对星等大致就等于赫罗图上同样光谱型 的主序星(或巨星)的绝对星等的平均值,知道它的绝 对星的号在同他的事情等进行比较,便可以求出这颗星 的距离了。
好,光束非常集中,单色性极强, 因此它的回波很容易与其它来源 的光(例如背景太阳光)区分开, 所以激光测月的精度极高,可精 确到几厘米。
地球月球平均距离 384,400千米
开普勒第三定律:a³=T²(T为以年作单位的行星 的公转周期,a是以天文单位为单位量该行星与 太阳的平均距离)
观测一颗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便可以用天
文方法确定它的椭圆轨道的形状和大小,以及他 要太阳公转一周所花费的时间。这样,根据开普 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便可以算出它与太阳的平 均距离是多少天文单位。
日地之间平均距离的最精确的数据是由金星的雷 达测距求得的,人们向金星发射无线电脉冲,并 接收从金星表面发生反射的回波,记录下电波往 返所需的时间,再测量时刻金星到地球的距离是 多少千米。如前所述,在根据开普勒的行星运动 第三定律,就可以推算出一个天文单位的长度。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
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 5.1亿平方千米。
1.1752年,拉卡伊和拉朗德用三角 法计算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 均距离大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
2.雷达测月:利用无线电脉冲测距。 3.激光测月:由于激光的方向性极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但是造父视差法,力所能及的范围大致也就是 1300秒差距。
……
星星看似与我们遥不可及,但因为天文学家们不 懈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了宇宙,这正是追求科学 的力量。敞开胸怀,拥抱群星,净化心灵,寄情 宇宙,这是卞毓麟认为的天文工作者所必须做到 的。
我们应该学习像卞毓麟以及其他天文学家们,学 习他们积极进取,不断超越的品质,并以与他们 一样的热忱投入到学习中,绽放青春的花朵。这 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1秒差距=3.259光年
=206265天文单位Βιβλιοθήκη =3.08×10的13次方千米
而比一百秒差距更远的恒星都该算作远距恒星。
2. 从地球上看,一颗恒星的亮度,称为它的是亮 度,他的星等数称为“视星等”。
(光源的是亮度和它到观测者的距离平方成反 比。)
在天文学中,通常多假定将恒星移到10秒差距的 距离上来比较它们的亮度。一颗星处在这个你上 的视星等,就叫做这颗星的 “绝对星等”。
有了分光视差法,原来人们求出距离的恒星数目便迅速 上升,从原来的一百秒差距一举推进到上万秒差距。
4.书中图46是造父一的亮度,随着时间变化的情 况,这种曲线名叫,“光变曲线” ,可以看出 造父一,最亮时是3.6等,最暗时是4.3的亮度的 变化,达到1.9倍。
假如能测出这些造父变星的视差的(三角视差或 分光视差都行),我们便可以由他们的视星等推 算出绝对星等变,并可以研究绝对,星等同光变 周期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遗憾的是,没有一颗 造父变星离我们近得足以测出它的三角视差。
从图上可以看到,代表大多数恒星的点子多分布在 从左上方到右下方的一条对角线上,太阳正在它的 中部。这条对角线称为主序,若在主序上的恒星, 便称为主序星,在左下角有一些颜色白而发光能力 较差的恒星,我们称为白矮星,把上方是一些特别 亮的星称为超巨星,在超巨星与主序星之间则水平 的分布着一些巨星。
正是这种赫罗图为人们了解恒星如何度过它的一生,提 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不过我们在这更更加关心的则是 他如何使人们大大增加了有关恒星距离的知识,赫罗图 推求恒星视差的方法便是有名的 “分光视差法”。
目前测得的最准确的数据日地距离是1.496×10⁸ km
其他的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分光视差法,造父 周光关系测距法,谱线红移测距法
1.三角测量法.用三角法测定的视差,都称为”三 角视差”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用三角法总共只 求出约7000颗恒星的距离.因为三角测量的极限 是一百秒差距左右。
总之,在,视星等、绝对星等和距离(或视差) 这三个数字中,如果已经知道了其中的两个,就 可以计算出另外一个,这在推算恒星距离时十分 有用。
3.在进行恒星光谱分类之后,天文学家们有发现: 表面温度高的恒星发光能力也强,表面温度低的恒 星发光能力也低。
20世纪初赫罗,通过研究和总结,制成了赫罗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