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合集下载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深受其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一、外贸受挫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需求下降,国际贸易活动受到冲击。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对外贸易依赖度较高。

因此,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大量海外订单减少甚至取消,中国的出口额大幅下降,外贸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

这对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二、金融体系动荡全球金融危机破坏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揭示出金融监管的缺陷和金融机构的风险。

中国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金融体系动荡的挑战。

危机爆发后,中国的股市受到较大冲击,股市崩盘导致中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同时,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也重新被关注,需要加强监管措施以防范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三、投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投资者对投资风险保持谨慎态度。

这使得中国的投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危机过程中,许多外国投资企业撤离中国,同时,国内投资者也对投资冷静观望。

这导致了中国的投资信心下降,投资活动受到抑制,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国内需求稳定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贸和投资构成了困扰,但危机也催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稳定国内需求。

这包括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

通过刺激内需,中国经济能够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相对稳定,缓解外部压力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五、加速结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意识到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中国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出口和投资驱动向创新和消费驱动的转变。

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推动中国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面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国际合作机遇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许多挑战,但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

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全球治理与地区安全的双重挑战

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全球治理与地区安全的双重挑战

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全球治理与地区安全的双重挑战中美关系一直以来被视为全球政治与经济的重要指标。

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大的军事大国,中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对全球治理和地区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这不仅影响着双方国家的利益,也对全球治理格局和地区安全构成了双重挑战。

首先,中美关系的现状是高度复杂的。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两国之间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改变。

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

与此同时,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受到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和政治分歧等因素的挑战。

这种相对衰落和崛起的格局使得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双方在贸易、技术、军事、人权等领域都存在着分歧和冲突,导致了日益紧张的关系。

其次,中美关系的未来面临着全球治理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全球治理的问题愈发突出。

在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发展、贸易规则等领域,中美作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方面具有重要责任。

然而,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存在分歧,阻碍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健康运行。

尤其是在贸易领域,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全球贸易秩序产生了严重冲击,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中美关系的未来也面临地区安全的挑战。

亚太地区是中美关系的重要舞台,也是全球战略重心所在。

在南海、东海等地区存在着潜在的地缘政治冲突。

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地缘争端使得该地区安全局势更加复杂和敏感。

两国之间的相互猜忌和战略竞争导致了地区局势的不稳定,也给周边国家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面对中美关系的双重挑战,各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化解分歧,构建中美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首先,双方应加强高层互访和战略对话,增进互信和理解。

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误解和误判的发生。

其次,中美应推动贸易和投资合作,扩大双边贸易规模,降低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方向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应对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方向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应对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方向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应对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探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方向以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应对。

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方向1. 多边主义的加强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与各国间深度融合。

因此,加强多边主义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

多边主义能够鼓励各国间的合作,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同时,多边主义也能够提高全球治理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2. 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度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需要更加充分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升其参与度有助于实现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改革应该建设一个平等、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发展中国家在其中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变得尤为重要。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协调,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国际间的协作能够减少经济风险,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二、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应对1. 推动创新与技术进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依赖于创新和技术进步。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应该建立一个促进创新的环境,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实践相结合。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促进全球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2.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避免金融风险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需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防范金融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需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原则和目标,推动经济的绿色化、低碳化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球化未来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全球化未来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全球化未来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内容摘要: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长期趋势。

未来5~10年,新兴经济体崛起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推进将成为全球化的新动力,对全球利益分配和规则制定的竞争日益加剧,全球治理难度加大。

这些新趋势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双重竞争压力;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被边缘化的可能;既被期待在国际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又面临更多质疑和制约。

可见,全球化新变化在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使竞争更加激烈、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大,我国承受的外部压力变得空前复杂和严峻。

我国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迎接更加深入、更具挑战的全球化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发展趋势,影响一、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全球化使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存日益增强。

尽管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全球化在局部领域陷入调整,但并未改变其深入发展的总体走势。

在应对危机和促进复苏的进程中,依托国际化生产、对外贸易和服务、资本跨境流动和技术创新,各国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利益交融不断加深。

(一)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快速恢复,自由化仍是主要趋势2011年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已分别比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增长44%和27%。

从政策层面看,金融危机后各国投资政策出现双向调整的迹象,多数国家继续开放并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政策,2011年全球共有67项影响外国投资的新政策出台,限制性政策的占比已从2010年的32%下降至22%。

在制度安排层面,作为全球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特点,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安排(FTA)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2013年1月,已向关贸总协定(GATT)或世贸组织(WTO)通报的RTA总数达到546个,较2012年1月增加35个[①WTO官方网站的全球RTA统计。

]。

而且,在已经和准备启动的自贸谈判中,也出现转向与重要经济体、建立跨地区的自由贸易制度性安排的趋势。

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形势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

本文将探讨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国际贸易的变化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增长放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中国的出口形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的增长对国内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动荡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二、对外投资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投资持谨慎态度,出现了一些负面的舆论。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不景气也导致了海外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业务拓展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三、金融市场的波动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往往会引起金融市场的震荡,这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对中国的股市、汇市以及债市等产生影响,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这就需要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四、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向高技术产业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

受到国际竞争的影响,中国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升级,以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五、合作与竞争的双重影响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既带来了合作,也带来了竞争。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与此同时,中国也需要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创新能力,以应对来自全球的竞争挑战。

双重社会转型时代的国家治理难题

双重社会转型时代的国家治理难题

[关键词]双重社会转型知识流动国家治理在人们关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全球变局之际,中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快速从武汉向全国乃至全球蔓延。

双重社会转型时代的国家治理难题强世功2020年,中国注定要在全球格局急剧变化的世界中开启庚子年。

1月3日,美国采用精确制导技术袭杀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的指挥官苏莱曼尼,让本来就紧张的中东局势乃至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1月15日,虽然在经历一年多贸易战后达成了第一阶段的经贸协定,但中美两国关系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解决,美国继续加大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围剿,并在新疆、台湾、香港、南海等中国边疆地带制造混乱。

而就在这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修改宪法的意见,随后总理梅德韦杰夫带领全体政府成员辞职。

1月23日,英国女王签署了英国“脱欧”的相关法案,1月30日欧洲议会正式批准英国“脱欧”。

就在人们关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全球变局之际,中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快速从武汉向全国乃至全球蔓延。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随后从中央到地方不断采取紧急封锁隔离措施;1月25日庚子开端第一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宣布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国进入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的全面战役中。

一个多月下来,疫情终于逐渐得到控制。

然而,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全面封锁带来的经济停滞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不由得让人们联想到2003年应对SARS的教训。

尽管2003年以后,中国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投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预警和防护体系,相关领域科研也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就在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武汉传播,而我们的预警和决策机制为什么未能吸取当年的教训呢?本文试图将这次疫情防控作为个案,来思考全球化时代国家治理面临的问题。

知识流动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人类的自我治理乃是技术、知识、经验和制度不断累计、提升的过程。

全球治理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全球治理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公共外交理论版81全球治理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文/许慧(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国际秩序变革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密切相关,随着两者变革加速推进,各个国家的力量对比向平衡趋势发展,各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中国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十九大后,随着中国外交战略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更多的义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然而全球治理体系仍然存在弊端,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也受到相应挑战。

正确认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以及作用,积极响应,采取行动,对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 全球治理 地位 作用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积极同各个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现如今世界各国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连通。

面对人类发展难题需要各国携手共同解决,加强全球治理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治理改革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沟通桥梁,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不断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一、全球治理产生与发展全球治理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兴起,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人类社会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转向治理以及从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区域和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提出是随着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而提出的,目的是重塑全球秩序和人类生活。

一方面,全球化使人类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全球化发展也使各种全球问题更加彰显。

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化问题正使人类面临严峻考验。

各国应加强全球治理成为共识,解决问题需要各个国家的合作。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力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中国认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命运掌握在世界各国手中,各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让发展成果由全人类共享。

吉林大学大二下形势与政策——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吉林大学大二下形势与政策——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西方治理”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七国集团
布雷顿森林体系
依赖于二战后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主 导地位的美国,黄金和美元挂钩 对国际经济提供了有一定约束力的 引导 将美欧等发达国家置于中心,发展 中国家处于边缘 20世纪70年代,遇到世界范围内的 经济危机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 落双重冲击
七国集团
由美国主导,经济强国之间协调与 合作 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更多的是 “清谈”而不是治理的行动 以接受西方经济制度为条件对发展 中国家进行经济援助 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结构性 变化,“西方治理”失去了维系其 合理性的基础
国际格局变化
经济全球化
国际力量格局 改变
推动因素
全球治 理变革
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
正在谈判的7个,涉及22个国家
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区域和次区域治理机制的创建和完善
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贸易 总额比重、对外投资比重均有所上升, 综合实力大增,参与全球治理的愿望 与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为世界银行和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补充性机制
助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全球发展治理——推动国际人权合作聚焦发展中国家最关切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推动国际人权合作
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 减少7亿多贫困人口,为7.7亿人 提供就业,实现9年义务教育全覆 盖,人权成就举世瞩目 在人权理事会成立的10年时间里, 3度担任理事会成员,倡导国际社 会重视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 推动国际人权合作聚焦发展中国 家最关切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 了结构性变化,政治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成为世界 发展的潮流,“西方治理”失去 了维系其合理性的基础,全球治 理不得不进行调整。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担当和作为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担当和作为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担当和作为标题: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担当和作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涵盖了从经济、环境、安全到人权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制度建设,解决跨国问题,推动全球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出了积极的担当和作为。

首先,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中国坚持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理念,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国倡导并实践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经济治理机构的改革,推动其更好地反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其次,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重大挑战,中国不仅在国内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环保政策,如碳排放交易制度、绿色发展等,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贡献。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如《巴黎协定》等,推动各国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再者,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此外,中国还提出了“全球安全治理”的理念,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中国在全球人权治理中也展现了自己的担当。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理念,致力于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中国在消除贫困、改善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人权机构的工作,倡导公正、平等、包容的人权理念,反对人权问题的政治化和双重标准。

全球化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解读

全球化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解读

全球化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解读近几十年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

全球化的到来,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结构,也对各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其区域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一步深化。

全球化使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其庞大的人口红利和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和跨国公司的投资。

这些投资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加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沿海地区的交通便利和港口资源丰富,这些地区成为了外资和跨国公司的首选投资目的地。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外资,吸收了大量的技术和资金。

这些外资的引入推动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形成了一批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例如,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长三角地区的汽车制造业和纺织业等,都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迅速崛起的。

其次,全球化也加大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

全球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内陆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具有更好的外部条件和资源禀赋,能够更好地吸引外资和跨国公司的投资。

另外,全球化也使得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一个以沿海地区为中心的经济圈。

这种区域经济差距的加大,不仅加剧了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给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然而,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外部市场。

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使得中国对外部需求的波动非常敏感,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密集。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开放的市场经济体来说,全球化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机会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一、外贸受益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变得不可逆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让中国的外贸受益良多。

首先,全球化打破了国际贸易的壁垒,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国这个拥有庞大市场的国家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的开放型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国际投资者和贸易合作伙伴。

第二,全球化加快了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外贸的效率。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物流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使得外贸公司的采购、生产、销售环节更加透明和高效。

此外,全球化还使得中国外贸企业更加国际化。

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贸易伙伴和供应商,这意味着勾连网络已经更加稳定。

第三,全球化使得中国外贸企业可以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其生存空间。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它的强大生产力和低廉的价值链是吸引全球企业来华投资和生产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企业人民币国际化的日益精紧,其法律制度和治理机制也越发成熟和优化。

这些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对长期竞争拥有更好的机遇。

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然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不可避免。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价格竞争压力和海关数据管理。

在世界范围内,同行产业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

中国外贸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在遏止价格虚假下与国际贸易的其他参与者抢夺市场。

第二,全球化加速了销售渠道的国际化。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的国际化也在加快,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外贸企业的竞争。

财务、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成为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重要考虑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化下的竞争对于新兴企业来说存在更大的壁垒和压力。

第三,全球化下的汇率变动尤为明显。

中国正在应对“双重身份”困境

中国正在应对“双重身份”困境
的问题 。 像北 京 和上海 这样 的大城 市根本 无法代 表整 个 中国 , 许
2 1. 0 1 1◆下◆ 领导文萃 23
多乡村地 区和偏远地 区仍 然非常 贫 困费 不 足 1 元 ,0 0万 中 国人 直 到 现 在 还 用 不 上 电 。 ” 美 10 双 重 身份 :发 展 中国 家 ” “ 兴 大 国 ” “ 和 新
国 之 间 寻 求 一 种 平 衡 — — 在 中 国 政 府 看 来 , 者 是 国 家 面 临 的 前
最 急迫 的挑 战 , 而后者则是其 长期 目标 。 尽管 目前 , 中国明 确提 出 了“ 国是 负 责任 大 国” 中 的外 交 观 点, 但却 常常受 困于一些现 实问题 , 比如 中国对原 油和战 略资 源
中国 的发 展 意味着 。它将 能 够越来 越 有效地 协调 本 国 的外 交 政策 和首要 的国家利 益之 间 的关 系 ,中 国已经不再 是 曾经 的 那 个发 展 中国家 了。 同时 , 由于 中 国政府 既领 导着世 界上 最成 功
的经济 体 , 又展 现 出更 为 高超 的金融 才 能 , 因此 中 国在 国际事 务
并希 望得到 与其他 国家 同等 的对 待和尊重 。
中 国因此 也面临着一 种前所 未有 的 困境 : 即处 于 “ 发展 中国 家” “ 和 新兴大 国” 的双重身份 之间 。 随着 中国的经济成就 持续增
加 ,各 发达 国家也希望它 能够在 维持 全球经 济可持续 发 展方 面
承担更 大 的额 外责任 。 这样一来 .中国被 迫在发 展 国内经济 和演变 为负责 任 的大
怎 样 , 与 唯 一 的超 级 大 国— — 美 国 保 持 着 紧 密 的 联 系 : 是 因 都 二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全球治理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当前全球治理架构正在从西方中心向多极化转变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发挥自己的角色和贡献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据下遭受了长期的颠沛流离和深重的创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重新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使中国成为世界民族国家的一员。

在全球治理领域,中国首次参与到国际组织中是在1945年的布列塔尼森林会议(Bretton Woods Conference)中。

此后,中国先后加入联合国、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

中国的参与为这些组织带来了更加多元化和平衡的声音,同时也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1. 早期贡献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前,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是较早参加全球治理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代表在国际会议上倡导南南合作、反对双重标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同样,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亚洲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2. 新时期的参与和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对接等方式加强欧亚经济联系。

这一倡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除此之外,中国还倡导非洲和平与安全倡议、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并提出了最惠国待遇、互利共赢等多项倡议。

3. 全球抗疫中的贡献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论文名称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年级 08级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班学号 ********姓名陈岗任课教师徐永健完成时间 2010.10.23成绩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摘要: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关键词:世界格局、变化、中国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

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

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

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双重领导制度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研究

双重领导制度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研究

双重领导制度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中国法治进程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拥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大人口的国家,中国的法治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国特有的双重领导制度对法治进程的影响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双重领导制度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并对其利与弊进行评估。

首先,双重领导制度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在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特有的共产党领导体制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持续稳定,避免了频繁的政治震荡对法治建设的干扰。

相较于一些多党制国家存在的政党轮替,中国的双重领导制度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执政环境,从而为法治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双重领导制度对法治进程的影响在治理效率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共产党在中国的权威地位可以促进政府决策的高效实施。

与一些民主国家常常因为意见分歧和权力分散而导致决策乏力相比,双重领导制度下的中国政府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和政策,提高治理效率。

这为法治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双重领导制度也带来了一些制度性的挑战,对中国法治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在双重领导制度下,党的领导地位高于法律,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法治理念相悖。

党的意志和党的组织纪律仍然对法律具有决定性影响,导致法律在某些场合下成为党的手段,而非实现公平正义的工具。

这种现象给了一些不法行为以遁形,制约了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

其次,双重领导制度下的权力分配也带来了一定的权力滥用倾向。

由于党在行政、监察、司法等各个领域拥有广泛权力,可能出现一些未经法律程序的行政干预和司法不公。

而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合法权益可能受到侵害,法治进程受到阻碍。

另外,双重领导制度下的官员任命机制也可能对法治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党的任命方式可能导致一些官员在党内关系和政治背景的影响下,优先考虑个人利益而不是遵循法律和公正原则。

这可能导致在一些案件中,法律的适用不公正,从而削弱了法治进程的公信力。

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当代中国两大战略考量

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当代中国两大战略考量

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当代中国两大战略考量一、本文概述《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当代中国两大战略考量》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当代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两大领域所面临的战略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其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和能力,以及国内治理的创新与实践,均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内涵、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首先将对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两者的内涵和联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分析,指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应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同时,文章还将关注国家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探讨中国在新时代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

在全球治理方面,文章将重点分析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作用,包括参与全球治理机制的建设、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的完善、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

同时,还将关注中国在全球治理中面临的挑战,如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等。

在国家治理方面,文章将关注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包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优化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法治建设等方面。

还将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章将总结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两大战略考量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对这两大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文章旨在为中国的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二、全球治理的现状与挑战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等,这些问题已经超越了单一国家的治理能力,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协调。

论全球治理“中国角色”的构建

论全球治理“中国角色”的构建

2022年第4期(总第321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4ꎬ202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21政治发展研究论全球治理 中国角色 的构建巴殿君1ꎬ范㊀令1ꎬ王胜男2(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ꎬ长春230012ꎻ2.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长春230021)摘㊀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ꎬ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中ꎬ在多边或联合国框架内就核安全㊁气候变化㊁海洋安全以及抗击传染性疾病等全球问题积极开展合作ꎬ并取得了重要成果ꎮ面对严重的全球治理危机ꎬ如何在国际社会中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声ꎬ如何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向公正平等㊁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ꎬ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ꎬ这将促使中国重新构建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ꎮ关键词:新全球化ꎻ全球治理ꎻ角色定位ꎻ角色冲突ꎻ中美关系ꎻ竞合关系中图分类号:D82ꎻD99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2)04-0036-08作者简介:巴殿君ꎬ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ꎻ范令ꎬ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ꎻ王胜男ꎬ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ꎮ㊀㊀进入21世纪ꎬ人类面临新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困境ꎬ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演变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ꎬ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中ꎬ在多边或联合国框架内就核安全㊁气候变化㊁海洋安全以及抗击传染性疾病等全球问题积极开展合作ꎬ并取得了重要成果ꎮ面对严重的全球治理危机ꎬ如何实现 角色再构建 ꎬ从而在国际社会中更充分地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声ꎬ更有力地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向公正平等㊁合作共赢方向发展ꎬ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ꎮ㊀㊀一㊁ 全球治理 的国际政治理论诠释目前ꎬ学界关于 全球治理 内涵的阐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ꎬ但是共同的指向都聚焦于 全球化 与 全球困境 这两个语境ꎮ换言之ꎬ 全球治理 是伴随新时期的 全球化 到来ꎬ引发了以往未曾见到或者是未曾严重威胁到人类的 全球困境 而产生的ꎮ因此ꎬ 全球治理 属于国际政治现象ꎮ但是ꎬ与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相比ꎬ它能否完全独立于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体系ꎬ又能否构成新的理论阐释框架?回顾国际关系领域的几大流派可以发现:国家间关系取决于国际体系㊁国家行为体与人性之间的互动ꎬ权力与利益成为国际政治的追逐目标ꎬ战争与和平㊁冲突与合作成为密不可分的话语叙述ꎮ从历史来看ꎬ现实主义相对历史悠久ꎬ两次世界大战以后ꎬ自由主义理论在研究国家间预防战争与追求和平的基础上ꎬ延伸并扩大了有关国际体系与其他行为体的 角色 作用ꎬ个人㊁公民团体㊁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 行为体角色 纳入讨论范围ꎮ冷战结束后ꎬ建构主义扩大了国际关系本体论的研究视角ꎬ对权力㊁身份㊁观念与秩序进行了更广泛讨论ꎬ进一步将身份角色㊁观念角色等国际社会领域的概念纳入国际关系中来ꎬ其中 安全共同体 的理念打破了传统国际关系话语权的垄断ꎬ但国家依然是国际政治的主导角色ꎬ国家安全作为 高级政治(highpolitics) 的叙事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ꎮ进入21世纪ꎬ随着新全球化的到来ꎬ 全球主义 路径日渐浮现出来ꎬ其方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图景ꎬ但这一新视角并不意味着国家主导角色的丧失ꎮ在新全球化背景下ꎬ全球治理作为国家关系研究的新理论范式ꎬ既继承了传统理论的精髓ꎬ又提供了一种重新理解国际关系的方法与视角ꎬ从而拓宽了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63的广度和深度ꎮ同时ꎬ由于前所未有的 全球困境 的出现ꎬ以往被视为 低级政治 的非传统领域的事务逐步成为被优先考虑的 高级政治 事务ꎬ例如此次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ꎬ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ꎬ全球各国只有密切合作ꎬ充分发挥不同国际行为的积极作用ꎬ推动全球治理ꎬ才能摆脱危机ꎮ简而言之ꎬ全球化的全面推进ꎬ打破了国家封闭的 海洋孤岛 状态ꎬ全球体系形成了彼此联系㊁相互依赖的网络联结ꎬ任何国家脱离国际社会㊁只关注自己国家内部事务的做法既不可能ꎬ也不可行ꎮ近30年来ꎬ面对严峻的全球治理困境ꎬ大国在全球治理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ꎬ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ꎮ从全球治理动态发展来看ꎬ国家的 角色定位 具有多个维度ꎬ每个参与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确定不同角色ꎬ其中全球性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 角色定位 尤其引人关注ꎮ大国角色定位 对全球治理的实践㊁体系结构的稳定有着巨大影响ꎬ如果大国间的 角色冲突 较少ꎬ全球治理体系就会有一个持久性的稳定基础ꎮ在彼此联系㊁依赖与博弈的全球治理体系中ꎬ大国间的 角色冲突 ꎬ极有可能从 合作性竞争 向 对抗性竞争 偏移ꎬ并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ꎬ因此ꎬ如何追求共同利益㊁规避对抗竞争㊁追求共同收益就成为合作的基本动机ꎮ当然ꎬ相互依赖性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竞争领导权的现实主义本质属性ꎬ但合作共赢的目标极大修正了对抗性竞争 零和博弈 的走向ꎮ因此ꎬ构建良性的 竞合关系 就成为全球治理的当务之急ꎮ在新全球化时代到来的今天ꎬ世界面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ꎬ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治理困境ꎮ因此ꎬ如何构建大国在全球治理实践中的 合作性角色 ꎬ推动良性的 竞合关系 形成ꎬ对于国际社会的稳定㊁全球治理困境的解决㊁全球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ꎮ㊀㊀二㊁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 角色定位 所谓 角色定位 是指行为体在全球治理结构中自我身份认定的过程与结果ꎮ通常ꎬ行为体必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角色ꎬ通过自我的身份定位和与其他行为体的互动来实现ꎮ冷战结束之后ꎬ中国在参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经历了不同的角色认知㊁角色期望㊁角色需求和角色定位ꎬ面对新一轮全球化浪潮ꎬ中国需要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确立新的 角色定位 ꎮ(一)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 角色认知中国全球治理理念是以古今中外治理思想与实践为基础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㊁中国国家治理战略以及当代全球治理经验的继承与发展ꎬ为当代中国全球治理 角色认知 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ꎮ1. 和平共处 的全球治理价值观和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ꎬ其以和谐为主要内涵ꎬ包括人内心的和谐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㊁国家治理的和谐以及国家间的和谐[1]ꎮ 和 文化由来已久ꎬ早在上古时期ꎬ 和 就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ꎮ新中国成立后ꎬ中国外交奉行的 睦邻友好 和平共处 以及 和谐发展 等理念也是根植于 和 文化ꎮ譬如ꎬ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㊁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㊁21世纪以来提出的 和谐世界 理念等ꎮ如今ꎬ 和 文化依旧是中国全球治理理念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2]ꎮ2. 天下大同 的全球治理体系观中国的 天下观 最早起源于周朝时期ꎬ周朝创造了天下体系ꎬ即世界制度ꎬ将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治单位进行治理[3]ꎮ虽然中国古代的 天下 并不是真正地理意义上的世界ꎬ但这种从整体性视角思考与解决人类问题的思维鲜明地体现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 天下 视野和 世界 格局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ꎮ正是在这种 天下观 的引导下ꎬ中国一直以友好平等的善意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联系与交往ꎬ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维护者ꎮ3. 公平正义 的全球治理伦理观古往今来ꎬ 仁义 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高尚的道德价值ꎮ 仁 即 仁爱 之意ꎬ是指社会个体对其他个体的关切与帮助ꎬ其内73涵既包含克制自我的利益ꎬ也蕴含着促进他人的利益ꎮ 义 的本意为 应当 正当 ꎬ拓展含义为 公正 平等 ꎮ在古代社会ꎬ 义 可以理解为一个文明社会正常运行所需的并且 应当 为个体成员所遵循的一套政治㊁法律和伦理准则ꎮ随着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ꎬ 义 的含义也不断演进ꎬ但其基本内涵依然是不论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信仰㊁宗族以及性别等条件是否相同ꎬ世界上每个个体均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ꎬ权利平等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概念[4]ꎮ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继承与发展了 仁义 观ꎬ始终致力于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ꎬ是全球和平的维护者和公平正义的倡导者ꎮ4. 和而不同 的全球治理发展观全球治理的价值日益呈现出 和而不同 的面貌ꎮ从理论上说ꎬ全球治理的意义应当是超越国家㊁种族㊁宗教㊁意识形态㊁经济发展水平等之上的全人类的普遍价值ꎮ然而ꎬ由于各国历史与现实的不同ꎬ这些普遍价值在不同国家中有着极不相同的内涵和意义ꎮ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ꎬ中国不仅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㊁全球发展的贡献者㊁国际秩序的维护者ꎬ而且始终是发展中国家权益的积极维护者ꎮ5. 共同安全 的全球治理安全观新中国成立以来ꎬ中国坚决反对强权政治㊁霸权主义㊁单边主义㊁穷兵黩武以及所谓的 绝对安全 ꎬ反对零和博弈㊁冷战思维ꎬ主张建立全球治理 普遍安全 ꎮ2014年5月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次亚信会峰会上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以及 普遍安全世界 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ꎬ强调对话解决争端㊁发展与安全并重的思路ꎮ在国际合作方面ꎬ中国相继提出并践行 中非命运共同体 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中国 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 拉美命运共同体 亚洲命运共同体 以及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等倡议ꎬ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ꎬ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ꎮ(二)中国全球治理的 角色定位新中国成立以来ꎬ中国在全球治理事件中的角色认知和角色定位发生了历史性改变ꎮ面对新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治理困境与挑战ꎬ中国的角色定位既取决于中国本身的综合实力ꎬ也取决于中国的 角色认知 ꎮ1.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双重角色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具有双重身份ꎬ不仅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体ꎬ也是当今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ꎮ明确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身份和角色ꎬ是中国有效参与全球治理实践㊁克服全球治理困境的第一步ꎮ自改革开放至今ꎬ中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经济发展格局ꎬ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ꎮ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ꎬ在全球经济缺乏发展动能㊁复苏缓慢的严峻形势下ꎬ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逆流而上ꎬ2010年ꎬ中国GDP首次超越日本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ꎮ中国不仅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 火车头 ꎬ而且发挥着稳定全球经济发展的 压舱石 作用ꎮ首先ꎬ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ꎬ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ꎮ其次ꎬ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ꎮ2018年ꎬ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ꎬ货物贸易规模刷新历史纪录ꎬ稳居全球第一ꎮ再次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ꎮ截至2019年3月末ꎬ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0988亿美元ꎬ中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稳ꎬ市场自发调节能力不断上升[5]ꎮ最后ꎬ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ꎬ中国的投资环境深受外资青睐ꎮ2018年ꎬ外资对中国的投入达到1350亿美元ꎬ比上年同比增长了3%ꎮ总之ꎬ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中ꎬ中国的贡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ꎬ但中国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作为新兴大国的身份和地位ꎬ必须积极承担大国责任ꎬ破除部分国家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ꎬ为全球治理体系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ꎮ虽然改革开放以来ꎬ中国经济已经有了飞速发展ꎬ但无论是从国际标准来看还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ꎬ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ꎮ根据世界银行的 世界发展指标 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 人类发展指数 显示ꎬ2017年ꎬ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8690美元ꎬ人类发展指数为0.738ꎬ依据这83一国际标准ꎬ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6]ꎮ就基本国情而言ꎬ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ꎬ在经济结构㊁科技进步㊁产业创新㊁区域发展协调性㊁城乡收入差异㊁全球治理实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距离ꎮ因此ꎬ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必须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与义务ꎮ2.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 兼顾角色所谓国家主义ꎬ是指在国家层面ꎬ个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国家为中心ꎻ在国际层面ꎬ国家与人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亦以国家为中心ꎮ国家主义强调国家利益ꎬ主权国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或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ꎮ所谓全球主义ꎬ是指一种区别于国家主义的世界整体论和人类中心论的文化意识㊁社会主张㊁行为规范ꎮ全球主义强调全球意识但不仅仅局限于全球意识ꎬ它要求以世界整体论和人类中心论替代国家中心论[7]ꎮ国家主义是全球主义产生的重要基石ꎬ全球主义是国家主义的合理补充ꎮ与此同时ꎬ在机制设计的国家和超国家导向方面两者存在矛盾ꎬ国家主义理念要求全球治理机制立足于国家的利益与规制层面ꎬ而全球主义理念要求全球治理机制立足于突破国家利益层级的超国家层面ꎬ全球主义的发展意味着削弱国家主义所强调的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8]ꎮ在新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治理中ꎬ中国必须注重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相协调的全球治理理念ꎬ既坚持有效㊁合理的国家利益观ꎬ又要在维护本国利益㊁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ꎬ努力探索人类共同的利益交汇点ꎬ进而促进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ꎮ为此ꎬ中国相继提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国际关系 以及 全球伙伴关系 等重要的全球治理思想ꎮ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全球性问题的日益上升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仅凭一己之力应对全球的威胁和挑战ꎮ因此ꎬ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尊重他国利益ꎬ促进全球各国共同发展ꎬ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ꎮ3.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统筹角色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是治理在不同层级的实践活动ꎮ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ꎬ两者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ꎬ国家治理是全球治理中的国家治理ꎬ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也要求对全球治理进行理性认知与实践[9]ꎮ党的十八大以来ꎬ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成为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两大战略考量:一是2012年8月十八大报告提出 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 ꎬ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ꎻ二是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ꎮ这两大战略考量对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ꎮ一方面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ꎬ有助于化解某些国家对中国 国强必霸 全球治理参与不足 等方面的质疑㊁误解与指责ꎬ有助于中国与世界一道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与进步ꎻ另一方面ꎬ理性推进国家治理ꎬ有助于加强国际治理制度建设ꎬ提高中国国家治理的能力ꎬ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ꎬ为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奠定基础ꎮ4.推动全球治理的 变革角色随着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ꎬ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内涵㊁体系构建以及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定位㊁行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深刻调整ꎬ形成了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新全球治理理念ꎮ第一ꎬ提出 共商共建共享 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全球治理理念ꎮ考虑到当今世界经济的严峻形势㊁全球性问题的纷繁复杂以及各国间联系的日益加深ꎬ中国政府紧跟国际形势变化ꎬ在党的十八大上创造性地提出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ꎮ第二ꎬ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ꎮ中国通过开展多领域㊁多层次的治理实践全面强化全球治理合作ꎬ目前ꎬ中国的全球治理实践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全面性ꎮ首先ꎬ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ꎮ中国积极发挥变革性作用ꎬ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ꎬ并为全球经济治理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以及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 亚投行 )等方案ꎬ从而不断拓展自身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参与范围ꎮ截至2016年底ꎬ中国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BIT)[10]ꎮ其次ꎬ推动全球安全治理ꎮ自2010年4月以来ꎬ中国已经连续参加四届核安全峰会ꎬ93并积极推动核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ꎬ与美国㊁俄罗斯㊁法国㊁英国㊁印度以及韩国等多个国家进行核安全交流与对话[11]ꎮ同时ꎬ中国积极加强双边及多边合作ꎬ积极打击恐怖主义ꎬ努力提升中国与东盟㊁中国与阿盟㊁欧盟以及其他国际组织间的反恐合作ꎮ再次ꎬ引领全球环境治理ꎮ中国已经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形成了环境治理的交流与合作ꎬ与六十多个国家签署了书面环保合作文件ꎬ与多个国家㊁区域或国际组织构建了环保合作机制或平台ꎬ充分履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ꎮ最后ꎬ积极参与全球公域治理ꎮ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治理问题ꎬ中国通过不断推进既有公域治理机制的改革ꎬ以及新的公域治理机制的构建ꎬ不断提升公域治理的能力ꎮ此外ꎬ中国还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构建ꎬ尤其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ꎬ为中国与世界搭建起一座互联互通的桥梁ꎬ为全球互联网的共享共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平台ꎮ(三)中国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 角色嬗变形塑国家角色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历史㊁地缘位置㊁民族特性以及领导人风格等ꎬ面对不同国家时还应具体分析ꎮ形塑国家角色的外因主要包括国际社会的权力结构㊁组织结构和文化结构ꎻ就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互动而言ꎬ国家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是国家行为的重要意义与内容ꎬ国家的自我意象则是国家行为体在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社会化映射[12]ꎮ国家在互动中构建的角色折射了一种自我与他者的关系ꎬ无论何种国家角色都是作为一种国际社会制度而存在的ꎬ当制度产生变化时ꎬ国家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ꎮ自1919年起ꎬ世界力量分布的中心和重心就从欧洲转移到北美ꎬ此后随着苏联的成立与崛起ꎬ世界格局在 二战 后从 松散多极 转变为两极ꎮ冷战结束后ꎬ第四次工业革命迅速扩展ꎬ带来了国际体系㊁国际规范与国际制度又一轮革新ꎬ随之而来的则是主要国家的角色调整ꎮ因此ꎬ2020年的全球治理体系在上述若干方面呈现出 不一样的色彩 ꎬ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ꎬ国际格局正处于由 西重东轻 向 东重西轻 加速转移的过程中ꎬ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不断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实力差距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ꎬ国际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ꎬ这种变化是由于国家间加速权力再分配所造成的[13]ꎮ其二ꎬ中国提出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等倡议已经成为引领全球化发展的全新选择ꎮ与此同时ꎬ中国也走出了一条适合于广大后发国家走向繁荣发展的道路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㊁理论㊁制度㊁文化不断发展ꎬ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ꎬ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ꎬ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4]ꎮ其三ꎬ中国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契机奋起直追ꎬ实现了 集四次工业革命于一体 的崛起ꎮ第四次工业革命具有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㊁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㊁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等特征[15]ꎬ在一些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看来ꎬ美国和中国之间竞争的核心是技术ꎬ而不是核武器或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16]ꎮ其四ꎬ政治思潮与价值观念发生持续性的剧烈变动ꎬ其突出表现为欧美发达国家席卷而来的 新民粹主义浪潮 ꎮ原有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建立起来的经济全球化方式难以为继ꎬ国家的主权底线日益受到侵蚀ꎬ各个国家坚持以 国家安全 为名捍卫国家主权ꎬ在此基础上国家主义㊁民族主义㊁民粹主义强势崛起[17]ꎬ强权政治人物越来越受到各国民众的青睐与认可ꎬ导致传统价值观念与新思想㊁新思维发生碰撞ꎬ推动了国际格局㊁国际规范与国际制度发生深刻变化ꎮ深刻变化的国际背景推动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嬗变ꎬ而中国的角色调整也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ꎮ1. 中国发展 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㊁变化规则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ꎬ提出国际体系发生 质变 或类型变化ꎬ至少需要同时完成两个要素的转变ꎬ但也应注意到三个要素产生质变的速率是不同的[18]ꎮ纵观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化ꎬ尽管新的国际组织层出不穷ꎬ但从功能性及影响力的角度来讲ꎬ主权国家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行为体ꎮ自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ꎬ国际04格局开启了一段深刻的变动过程ꎬ其突出表现就是以中国㊁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 后发力量 或 外围成员 的崛起ꎬ其重要表现就是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详见下表)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GDP数额及比重①㊀表单位:万亿美元国家类型2008年GDP及比重2018年GDP及比重高收入国家46.144(57.13%)54.108(46.26%)中高等收入国家13.583(16.82%)24.433(20.89%)中等收入国家17.143(21.22%)31.141(26.62%)中低等收入国家3.56(4.4%)6.7(5.73%)低收入国家0.3271(0.40%)0.5722(0.489%)㊀㊀如上表所示ꎬ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经济体量以及占世界总量的绝对优势ꎬ逐渐被发展中国家 反超 ꎮ在这一过程中ꎬ以中国为代表的中高等收入国家群体和以东南亚㊁南亚地区国家为代表的中等㊁中低等收入国家群体ꎬ历经10年高速经济发展ꎬ为赶超发达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ꎮ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ꎬ在全球治理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ꎮ2. 中国方案 影响着国际规范的导向建构主义国际关系学者亚历山大 温特在研究国际规范时提出 三大国际社会文化 ꎬ即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为特征的 霍布斯文化 ㊁ 制度主义法律至上 为特征的 洛克文化 以及 民主和平共处 为特征的 康德文化 ꎬ这三种文化构成了可以解释国际社会规范的主体架构[19]ꎮ具体而言ꎬ在 霍布斯式 的世界里ꎬ没有 规矩 可言ꎬ消灭敌人即为安全ꎬ国家间互为敌人ꎮ这一情况在1648年«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签订后逐步改观ꎮ因为民族国家㊁国际法以及国家间交往相处的前期规则正在逐步形成ꎬ这就使得世界慢慢走近 洛克 式的维度里ꎬ国家间关系由敌对转向竞争ꎬ为规范国家间交往ꎬ国际制度大量涌现㊁国际组织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ꎮ而 欧洲一体化 等区域一体化或地区主义的聚合及倍增效应使得区域内国家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逐渐向 康德式 国际秩序转变ꎬ且这一转变仍在进行中ꎮ 二战 以来ꎬ 洛克式 的国际政治文化仍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规范㊁国家交往的主流范式ꎬ这一特征在当前甚至可预见的未来时期内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ꎮ党的十八大后ꎬ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性原则由 韬光养晦 开始向 奋发有为 转变ꎮ随着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倡议㊁亚洲新安全观以及 文明对话㊁交流互鉴 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理念的提出ꎬ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 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ꎬ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㊁强弱㊁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ꎬ坚持世界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 [20]442的中国主张ꎬ日益赞同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㊁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㊁全球事务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治理㊁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的中国倡议[20]540ꎮ和平合作㊁开放包容㊁互学互鉴㊁互利共赢的理念开始成为一种与西方国家弱肉强食㊁双重标准㊁不平等依附的理念所完全不同的价值导向ꎬ获得了国际社会诸多国家的普遍肯定ꎬ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倡议等中国方案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之中ꎮ这些充分表明ꎬ中国所倡导的积极价值观日益成为受欢迎的国际治理公共产品[21]ꎮ3. 中国角色 促进了国际制度的发展国际社会制度安排的基石依然是以联合国(UN)㊁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为代表及其所承载的全球治理架构ꎬ这些机构自初创时就处处体现着西方国家的利益ꎬ其背后映射的是西方国家在国际规则制定上的 决定权 ꎮ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在原有制度框架内必然处于被动局面ꎬ其话语权的提升必须突破西方的重围ꎮ自2008年开始ꎬ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开始成为固定的国际机制ꎬ逐步取代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7)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及影响力ꎮ首届G20峰会的召14①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整理ꎮ参见https://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ꎮ。

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它已经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全球化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双面刃,一方面它促进了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经济和社会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全球供应链的整合和扩展。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许多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利润,这也使得国际市场变得更加竞争激烈。

此外,全球化还促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技术创新,使得公司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更有效地开展业务。

因此,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是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之一。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由于发达国家的市场规模和技术实力更大,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机会,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全球化扩大了国际贸易的不平等性,使一些国家需要面临更尖锐的竞争压力。

此外,全球化还带来了一些不稳定性,尤其是针对金融稳定性的威胁。

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使得大量的资本流入了全球市场,这会导致一些国家面临着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的风险。

此外,一些金融机构将全球化作为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因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崩溃的风险也随其增加。

因此,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更多地关注和研究。

最后,全球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还与政府的作用密切相关。

政府应该设立合适的政策和规定来管理全球化,使贸易和投资的流动更加公平、有序和可持续。

此外,政府还应该增加对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公的关注,通过社会保障和教育来改善经济的不平等性。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全球治理的协调,以应对全球贸易和金融秩序的风险和挑战。

总之,全球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它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因素,如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机会的拓展,但也增加了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平等性。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全球化的双重影响,调整相应的政策和举措,使全球化的积极因素得以发挥,同时最小化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及稳定性的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及稳定性的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及稳定性的双重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源和资金的跨国流动,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及稳定性产生了双重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全球化使得相对较发达的国家与相对较贫穷的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跨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工资较低的国家,以降低成本。

这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但也为发达国家带来了贸易逆差和工作岗位流失。

同时,全球化进一步强化了知识经济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地位,导致技能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面临失业和收入不平等的挑战。

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使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其次,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稳定性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长期以来,全球化一直是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经济全球化使得金融体系相互关联,国际贸易和投资流动更加频繁,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遇到经济危机,其影响将迅速扩散至全球。

这种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使得社会不稳定性增加,并引发了经济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动荡。

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经济全球化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交流。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下,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为了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稳定性问题,各国政府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

首先,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贸易是公平和平衡的。

同时,要加强监管和监督跨国公司的行为,防止其滥用权力和资源。

此外,通过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们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减少社会不平等。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和风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不可避免。

逆全球化背景下“毒丸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逆全球化背景下“毒丸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逆全球化背景下“毒丸条款”对中国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全球化曾经带来了贸易自由化和经济融合,让各国经济融为一体,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配置,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的繁荣。

随着全球化步入深水区,国际关系持续走向多极化,各国开始审视全球经济秩序的不足和弊端,逆全球化思潮逐渐兴起。

在这种逆全球化的情境下,“毒丸条款”的出现和运用不仅令国际贸易秩序更加错综复杂,也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对“毒丸条款”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2 定义解释毒丸条款,又称为毒丸防御措施,是指在一项交易中包含的一种条件,其目的是为了阻止敌意收购或者其他不利的交易。

毒丸条款通常会在合同中规定特定的条件,一旦有人试图收购公司或者进行其他不受欢迎的行为,这些条件就会被触发,从而使交易变得不划算或者无法完成。

毒丸条款的设立旨在保护公司的利益和独立性,确保公司能够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发展。

在逆全球化的环境下,各国对于外国投资和贸易的态度趋于谨慎和保守。

毒丸条款在跨国交易中的应用也日益频繁。

对于中国而言,毒丸条款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国际间的投资和贸易环境,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部竞争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毒丸条款的含义和作用,探讨其对中国的具体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3 研究意义研究毒丸条款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体系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毒丸条款的出现和应用,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国际商业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把握全球经济秩序的演变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入研究毒丸条款对中国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

毒丸条款的影响,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实力,也反映了中国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互动关系。

通过分析毒丸条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研究逆全球化背景下毒丸条款对中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国际经济的认识,也有助于指导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发展和战略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全球治理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

我们只有在认清全球治理的含义及其产生的背景之后,才能进一步认识其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全球治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全球问题;全球治理;中国
一、全球治理的含义
全球治理理论是应对全球化浪潮及其所出现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一套新兴理论。

到目前为止,对于全球治理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共识,不过笔者倾向于采纳“全球委员会”在《天涯成比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研究报告中对全球治理的阐释。

该报告指出:治理是个人和制度、公共和私营部门管理其共同事务的各种方法的综合。

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中,冲突或多元利益能够相互调适并能采取合作行动,它既包括正式的制度安排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1]
对于全球治理的内涵我们可以从治理的主体、客体、价值和规则四个向度加以理解。

就治理主体而言,我们都知道全球问题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可非议的事实,所以治理的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哪个国家或者政府了,主体多元化发展在全球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就治理客体而言,毫无疑问,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球性问题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它已不再局限于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提出的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管理的范畴。

就治理的价值而言,全球问题的治理不是在某个国家主体利益最大化情况下的治理,它应该是“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应当是超越国家、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2]就规则而言,目前全球治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详细的规则,但是我们可以从其治理的模式、机制的运行等方面看出,全球治理的规则不外乎是用以调节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所有跨国性的原则、规范、程序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全球治理并不是针对某一领域某一问题的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科,而是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问题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高度概括的概念,它的出现是为了给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全球问题一个相对简单的统一认识。

二、全球治理理论提出的背景
其实,对于“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3]所以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经济全球化是从全球化衍生出的一个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契合当代国际经济实际的正确命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天地,使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随之“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4]所以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了世界性的了”。

[5]因此,在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中,“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的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6]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判断是正确的。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全球问题的产生,在政治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传统观念包括主权观念、人权观念以及国家的意识形态等都产生了冲击,同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结构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制在它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灵了”[7]“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可供支配的工人——生产和一般财富的一切因素,都过剩了”。

[8]所以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产生,严重打乱了经济发展的秩序,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在生态环境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莫过于生态环境了,为了经济的发展,臭氧层遭到破坏,大量温室气体被释放,大量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大量的鱼虾被捕杀,这些都加剧了濒危动植物的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同时这些也都进一步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三、全球治理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我们赢得了与当代世界相融合的历史性机遇。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已经成为应对和处理全球问题的重要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及其万事万物,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二者的统一便构成世界的历史演变过程。

因此在面对全球治理对中国的影响这一问题时我们应该坚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对中国而言,全球治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全球治理给中国带来了机遇
1.随着全球问题不断发展,全球治理日益成为了世界民众的强烈呼声。

中国应抓住此次机遇,发挥政治大国的优势,勇于承担责任,力求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由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的增强,使得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在国际上散布“中国威胁论”。

因此中国应当把全球治理当做一个宣传国家形象的绝佳机会,立足全球问题,大力宣扬中国和平外交政策。

2.全球治理的发展,使得民主、自由、法治、公正等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得到传播。

这些政治文化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众对政治民主、自由的追求,激起了迫切需要政治改革的热潮,加速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

为顺应民众的呼声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
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9]“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10]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改革的大好时机,坚定地朝着政治体制民主化、国家权力社会化、政治行为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3.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2003年8月27日开始的朝核六方会谈中,中国作为不可或缺的力量再次映入了世界人民的眼帘。

资深国际问题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建飞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朝核六方会谈中中国在三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1)朝美之间的“调停者”;(2)抑制朝美冲突升级的“缓冲器”;(3)形成各方共识的推动者。

中国推动六方会谈实现,大大有利于六方在共同利益上形成共识,而此次会谈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成果。

[11]笔者认为,中国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宣扬中国的外交理念,创新政治理论,尽可能的利用有利的条件去增强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二)全球治理给中国带来了挑战
1.全球治理导致中国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胁。

随着全球治理的不断发展,国家主权合法性不断被淡化,国家自主性不断受到影响,国家的边界不断被超越。

事实上,由于全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发展,客观上需要的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增强国家的自主性,强化国家主权,而不是淡化主权。

所以某些西方国家鼓吹的“国家主权弱化论”、“国家主权有限论”,其实质都只是宣扬其全球治理的一体化、西方化罢了,它们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实现全民的“自由剥削”。

2.全球治理的主导权被某些西方大国控制,全球治理的活动实际上成为了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一种隐蔽手段。

“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全球治理规则和话语权,‘全球治理=西方治理’的局面也未真正改变。

”[12]以美国为例,美国假借打着“全球治理”、“法律全球化”的旗号,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输出法律,其实际目的是为了达到对别国的某种控制,从而谋取自己的利益。

[13]在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某些西方国家打着这样那样的旗号企图向我们推行资本主义的制度及其法律,这些行径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注意。

3.西方的价值观、文化观以及人权观强行在社会主义国家推销,导致了“后殖民主义”、“后帝国主义”的形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安全。

二战后,人权问题大量地进人国际法的领域。

有些国家将人权作为推行其对外政策、干涉他国内政的一个借口,这就使得人权问题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变得更加尖锐和复杂。

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民族危机插手我国民族问题,以“民族自决”为口号,利用“民主”、“人权”为幌子,不断干预我国内政,其意图昭然若揭。

[参考文献]
[1]mouts,Marie—Claude,“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No:155,1998.
[2]亚当·罗伯茨.全球治理.分裂世界中的联合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7][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4][5][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9][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
[11]张朔.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中三大作用.[EB/OL] http:///zh_cn/important/64/20030901/11533161.htm.
[12]黄仁伟.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利弊[J].现代国际关系,2009(ll).
[13]王小龙.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的法律全球化反思[J].太平洋学报,20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