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复习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专题

合集下载

中考真题专题汇编:物质的变化

中考真题专题汇编:物质的变化

考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解题思路:主要看是否产生新物质。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原子或离子的结合方式不变。

微粒间距离变化。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原子、离子结合方式变化,有新分子生成。

【新课练习】(2019·百色)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鞭炮燃放B.木材制成桌椅C.钢铁生锈D.葡萄酿酒(2019·十堰市)下列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剪纸B.酿酒 c.造纸 D.制陶【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BA.使用火药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分离液态空气B.酒精挥发C.煤气燃烧D.水果榨汁【2019年云南省】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A.煤的燃烧B.纺纱织布C.矿石粉碎D.铁水铸锅【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下列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A.钢铁生锈B.酒精挥发C.粮食酿酒D.纸张燃烧【2019年海南省】下列常见的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A.面包发霉B.汽油挥发C.瓷碗破裂D.冰块融化【2019年天津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湿衣晒干C.粮食酿酒D.石蜡熔化【2019年重庆B】森林火灾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A.树干燃烧B.树叶飘落C.大树倒塌D.树枝折断【2019年四川省内江市】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CA.水结成冰B.电灯发光C.光合作用D.干冰升华(2019·西宁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果榨汁B.瓷碗破碎C.葡萄酿酒D.酒精挥发【2019年四川省广元市】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A.燃放烟花爆竹B.牛奶变酸C.菜被切碎D.铁制刀具表面生锈(2019·盐城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汽油挥发D.氧气液化【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酒精挥发B.石蜡熔化C.钢铁生锈D.水结成冰【2019年四川省南充市】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A.冰雪融化火药爆炸B.木条燃烧酒精挥发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CA.冰雪融化B.海水晒盐C.钢铁锈蚀D.沙里淘金【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冰雪融化B.铁水铸锅C.粮食酿酒D.分离液态空气【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冰雪融化B.酒精挥发C.粮食酿酒D.蔗糖溶解【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A.水的沸腾B.木炭燃烧C.酒精挥发D.蔗糖溶解【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A.西瓜榨汁B.粮食酿酒C.铜锅生锈D.面包变质【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A.燃放烟花B.酒精挥发C.酒的酿造D.食物腐烂【2019年江西省梧州市】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 鲁教版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 鲁教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一、两种变化、两种性质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区别:有新物质(新分子)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二、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1、定义:2、区别:举例:(1)有水生成的化合、分解反应(2)有水参与的化合、分解反应三、置换反应1、定义:2、不同种类的反应:(1)活泼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3)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4)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四、复分解反应1、定义:2、条件:3、不同种类的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酸+碱→盐+水(3)酸+盐→新酸+新盐(4)碱+盐→新碱+新盐(5)盐+盐→两种新盐五、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反应的基本类型)一氧化碳+氧化铁→铁+二氧化碳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还原反应;巩固提高:1、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来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作灭火剂C.天然气用来作燃料 D.稀硫酸用来制氢气3、成语、诗词话科学——对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包含化学内容的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成语或诗词用化学知识解释A.唐代李白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子运动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B.酿几多?”C.明代于谦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描述的是物理变化过程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D.成语“百炼成钢”含量4、下列镁条燃烧的现象中,能说明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大量热 B.有耀眼的白光 C.白色固体生成 D.固体不断减少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H2CO3 ==H2O+CO2↑ B.NH3+HCl==NH4ClC.2HI+Cl2==2HCl+I2↓ D.NaOH+HCl==NaCl+H2O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7、2022年5月20日,一个有华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辛西娅(Synthia)”诞生。

初中中考化学复习讲义课件 中考主题复习 主题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13讲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中考化学复习讲义课件 中考主题复习 主题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13讲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4.表达式:AB+CD―→AD+CB。 提分点拨 (1)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应从反应物、生成物 两方面考虑。首先,两种反应物是在溶液中相互交 换离子。其次,生成物中有水或沉淀或气体,复分 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2)有些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如:①中和反应 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它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 类反应;②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是复分解

条件

实验现象
将CO2通入到
滴有
C 紫色石蕊溶液
√的水

滴有紫色石蕊溶
CO2H2O===H2 CO==△=3==
液的水由紫色变 为蓝色
黑色的粉末逐渐
将H2通入CuO CuO+H2
变为亮红色,试
2.(2020·凉山州节选)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三号 最后一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 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入了航天强国。 运载北斗三号卫星的长征三2号H乙2+型O=火=点2=燃==箭低2温H燃2O料是液 氢,助燃剂是液氧,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凉山州)攀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 盆和矿藏博物馆的美誉。攀枝花钢铁公司用黄铜矿 (FSeOC2u+S2C)炼a(铁OH和)2铜==,=C同a时SO生3↓成+一H种2O污染环境的有害气
易错清单 指出下列每句话中的错误。 1.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2.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4.酸、碱、盐之间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5.盐酸和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中和 反应。 6.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7.铜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的金属,所以铜不能 发生置换反应。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四_物质的化学变化)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四_物质的化学变化)

AB→A+B
3、置换反应: A+BC→AC+B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 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AB+CD→AD+CB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 新的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二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量定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 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发生变化: 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
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物质种类和分子种类 可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反应必须是真 实存在 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元素 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2、书写步骤 写 配 注 等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表示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参 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第一单元 认识几种化学 反应及其基本特征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即反应 前后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微 粒的间隔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反应的实质 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 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基本反应类型(共四个)
1、化合反应:由多变一 2、分解反应:由一变多 A+B→AB
m=ρv
注:代入的质量是参加反应(或生成物)纯 净物的质量,单位要求一致,若不是纯净物 的质量则要换算为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
2、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 粒个数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 的质量比(相对质量之比)
三、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1.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 2.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 3.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物质的质量分数 = 纯 物 质 的 质 量 ×100% 不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 4.有关气体体积与质量间的换算

2018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2018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A.西瓜榨果汁B.苹果酿果醋C.糯米酿甜酒D.鲜奶制酸奶
【答案】A
【解析】
A、西瓜榨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B.、苹果酿果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C、糯米酿甜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鲜奶制酸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A。
①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需要证明反应后 溶液中有_____生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应如何证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_____。
23.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1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_________?
24.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现加热24.5g氯酸钾,最多可制得氧气_________克?
海南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馒头B.鸡腿C.青菜
17.三沙市是我国位置最南、总面积最大(含海域)、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1)永兴岛上的饮用水主要利用海水淡化膜对海水进行二级脱盐后获得。分离原理如图所示,该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_____操作相似;
(2)三沙海域的海水盐度高,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是_____;
(3)海水提取粗盐后的母液还可以用来提取金属镁,其流程如下:
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 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2018年中考化学微考点突破(全国通用版) 考点001物质的变化(教师版)

2018年中考化学微考点突破(全国通用版)  考点001物质的变化(教师版)

2018年中考微考点突破考点001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考点突破】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物质的两种运动形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的根本特征(判断依据)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的现象(判断时参考)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改变,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实例汽油挥发、铁水铸锅、蜡烛受热熔化、水变成水蒸气、块状的胆矾被研碎…木柴燃烧、铁生锈、镁带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粮食酿酒、蜡烛燃烧…二者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方法技巧】1.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其他物质生成,伴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2.常见物理变化的四种形式(1)状态的改变,即物质固、液、气的三态变化。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水蒸气(气态))→雪(固态);干冰降雨:固态→气态。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铁铸成锅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头:大→小。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粗→细。

(3)位置的改变,如物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头:山里→山外。

(4)能量的改变,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真题再现】1.(2017·安徽·1,2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活性炭净水 C.煤制煤气 D.干冰降雨【答案】C【解析】海水晒盐、活性炭净水、干冰降雨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煤制煤气过程中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2017·甘肃兰州A·1,1分)实验室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盐酸挥发B.试管破碎C.石蜡燃烧D.胆矾研碎【答案】C【解答】盐酸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试管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胆矾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冶源初中冯纪新《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临朐县冶源初中冯纪新一、专题分析本专题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金属活动顺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这些内容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它分散在教材的每个单元的课题中,在复习中教师要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认识本专题的内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认识,要注重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和身边的化学变化,进一步认识人类是如何研究和利用化学反应的,通过回顾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深化学生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专题复习中往往存在较大的缺陷,特别是已形成的错误的生活和学习概念,使学生不能将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正确整合,而且部分学生在做题中往往考虑不全面而导致判断错误,再加易错点掌握不牢,易混点分不清,导致错误率比较高,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正确引导点拨,找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通过辨一辨、议一议、比一比三种活动,帮助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梳理归纳、迁移应用,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概念,建立起科学的概念,实现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转变”,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几种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

(2)能准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辨一辨、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几种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巩固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学会对信息综合、分析、归纳、运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化学,离不开化学变化,增强对化学与生活、生产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5讲-物质的微粒观(含答案)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讲义:第5讲-物质的微粒观(含答案)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第五讲物质的微粒观【题型特点】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

“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物质微粒观的建立, 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

“物质微粒观”其核心是微粒作用观,即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物质变化是微粒间的“强”相互作用代替“弱”相互作用。

物质微粒观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

在初中阶段, 对物质微粒观的认识是以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为标志的。

【主要考查内容】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必备知识梳理】1.微粒的基本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①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②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③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④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注意:①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温度高时运动速率快;温度低时运动速率慢,但不是不运动。

此观点可解释扩散现象。

②微粒间的间隔与温度成正比,温度高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温度低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小。

此观点可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③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受温度影响。

2.物质、元素、微粒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例1:1. (2017•成都)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 电解水得到氢气水中有氢分子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C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解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水中只有氢元素和氧元素,A错误。

【答案】A例2:(2017∙长沙)2016 年12 月16 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长沙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解析】宏观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间是有间隔的,温度升高间隔变大,气体的体积和压强增大,当气体膨胀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易产生爆炸。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4-碱和碱的化学性质(含答案)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4-碱和碱的化学性质(含答案)

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一、选择题14.(2018·广西北部湾)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答案】C(2018·江苏无锡)5.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答案】A2.(2018·内蒙古包头)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生铁、黄金、金刚石——合金B.纯碱、烧碱、熟石灰——碱C.氮气、红磷、铝——单质D.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答案】C8. (2018·山东菏泽)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B.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C.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答案】D15.(2018·山东烟台)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C.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和CaCO3【答案】D(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0.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l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l2溶液显中性)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答案】B(2018·广西桂林)11. 氢氧化钠的俗名是()A.烧碱B.苏打C.小苏打D.熟石灰【答案】A(2018·湖北江汉)“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B12.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答案】A7、(2018·北京)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答案】B3.(2018·湖北恩施)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独作用3.A8.(2018·湖北荆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呈碱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C.铁粉可做食品保鲜剂﹣﹣铁粉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D.金刚石能裁玻璃﹣﹣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金属【答案】D18.(2018·广东广州)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答案】A9.(2018·广东广州)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 H2OB. NaHCO3C.Ca(OH)2D.H3BO3【答案】C(2018·重庆B)10.氢氧化钠离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义种相同的粒子是()A.H+B.OH-C.H2OD.H【答案】B11.(2018•四川乐山)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答案】Bl4.(2018•天津)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所得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会反应B.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C.将硫酸钾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溶液【答案】CD14.(2018·四川成都)下图物质经-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为SO2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二、填空题(2018·河南)22.(2分)将锌粉加入到一定质量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溶液和固体。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第二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题一: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 .木炭用作吸附剂B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 .氧气用作助燃剂D .氮气用作保护气题二: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B .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 .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D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题三: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导电性B. 可燃性C. 延展性D. 挥发性题四: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天然气用作燃料C. 液氮用作冷冻剂D. 银用于制作导线题五: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食品包装充氮气防腐B. 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C. 氧气作高能燃料D. 二氧化碳作化工原料题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

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符号为O3)的装置。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七: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现有四种物质:①小苏打②干冰③氮气④熟石灰。

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物质的化学变化(填空题)

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物质的化学变化(填空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5.2g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3.2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 。则一氧化碳中含碳元素4.8g-3.6g=1.2g,则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m=2.8。
设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个数比为a:b,44a:28b=13.2g:2.8g,a:b=3: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2H2+9O2 6CO2+2CO+4H2O。
(1)这种金属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2)A的化学式为______;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D与氧气、水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现有46g乙醇,燃烧时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33:7,要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至少需要补充O2的质量为_____g。
3.(1)微量元素
(2) Fe2O3Fe+H2SO4=FeSO4+H2↑
(3)4Fe(OH)2+2H2O+O2=4Fe(OH)3
【解析】(1)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为铁,则这种金属元素是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则A的化学式为Fe2O3;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的反应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1)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某有机物与N2O4反应释放能量,可做高能能源。该有机物18g与一定质量的N2O4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26.4gCO2、21.6gH2O和25.2gN2,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2018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实验探究题复习资料

2018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实验探究题复习资料

2018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实验探究题复习资料热点透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此类专题通常利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以实验为载体设计化学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

题型多样,涉及选择、填空、简答、信息、计算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各种能力。

基于科学探究,既是课程标准的内容,又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目前实验探究试题是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试卷中的一大亮点。

此题以综合性强、考察知识面广、能力要求高的特点,综合反映出新课程理念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解答科学探究题时,应注意认真阅读全题,理解题中所给的“资料”内容,找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资料”内容的关系,以确定解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另外,我们在进行文字表述时,要注意用词上的严谨性和简洁性,避免出现因词不达意或主观上的疏漏而导致失分。

方法介绍一、对反应前后物质的探究【例1】把碳酸钙放在硬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仍然是白色固体,请对加热后试管中的白色固体进行探究,以确定其成分:【解析】要确定试管中白色固体的成分,首先要把可能存在的固体物质罗列出来:碳酸钙、氧化钙。

然后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验证。

【答案】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探究【例2】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下图Ⅰ、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

(2)通过实验I可以证明。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

(4)探究结果为。

你认为除实验Ⅱ和Ⅲ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

【解析】此题应用对比实验确定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对比实验就是控制变量实验。

本实验涉及H2O、H+、SO42-三个变量,实验I通过控制H+、SO42-不出现,能得出H2O不能使氧化铜溶解的结论;由于II中同时出现了H2O、H+、SO42-三个变量,因此实验III中一定要控制H+不出现但SO42出现-或SO42-不出现而H+出现。

中考化学试题《物质的化学变化》

中考化学试题《物质的化学变化》

中考化学试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一、单选题1.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生锈B.汽油挥发C.石蜡熔化D.滴水成冰3.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下列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B.海水晒盐C.葡萄酿酒D.汽油燃烧4.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守株待兔B.滴水石穿C.刻舟求剑D.滴水成冰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B.烧碱干燥氧气C.盐酸除铁锈D.碳酸钠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6.世界因化学而精彩,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氮气用作保护气C.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做灭火剂B.氢氧化钠做干燥剂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可燃冰作燃料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B.氮气用作保护气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白磷用作烟雾弹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铝用于作铝箔C.液氮用作冷冻剂D.氧气用于炼钢10.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镁粉用作照明弹B.铜丝用作导线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D.二氧化碳用作碳酸饮料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会改变B.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C.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D .将少量生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固体会完全消失 12.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B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0C .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 .丙是空气污染物之一13.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 .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B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4.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A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增加B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不变C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15.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CH 4+2O 2点燃CO 2+2H 2OB .2H 2O通电2H 2↑+O 2↑C .C 2H 5OH+3O 2点燃2CO 2+3H 2OD .C+O 2点燃CO 216.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24242H SO +2NaOH=Na SO +2H O B .22MgCI Mg+2HCI +H =↑ C .322MnO 2Δ2KCIO KCl+3O ↑D .2223CO +H O=H CO17.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254P+5O 2P O 点燃B .22Fe+2HCl=FeCl +H ↑C .2323CO+Fe O 2Fe+3CO 高温D .2NaOH+HCl=NaCl+H O1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Fe+CuSO 4=FeSO 4+Cu B .2H 2O+O 2点燃2H 2OC .CO 2+2NaOH=Na 2CO 3+H 2OD .NaOH+HCl=NaCl+H 2O19.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溶液是 A .NaNO 3、HNO 3、AgNO 3 B .HCl 、ZnCl 2、FeCl 3 C .H 2SO 4、K 2CO 3、Ca(NO 3)2D .NaOH 、CuCl 2、K 2SO 420.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23Na NO Ba OH +-+-、、、 B .22243Ca SO Cu NO +-+-、、、 C .23Ag NO Cl Ca +--+、、、 D .22434MnO CO NH Ba --++、、、21.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3NO 、Na+、OH - B .2-3CO 、K+、Cl -、Ca 2+ C .H+、Ba 2+、Cl -、2-4SOD .K+、OH -、2-4SO 、Cu 2+2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B .图示中x 的数值为3C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 .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723.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透视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涵义及推断(会推断和区分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推断,依照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用处;3.化学根本反响类型的断定;4.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分析与推断;5.燃烧及一般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原理的应用;6.缓慢氧化与自燃的推断。

近几年中考,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推断,几乎是必考知识点。

命题通常以“以下各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是”方式出现,标题中的“各种变化”,一般都是典型的物质变化实例,如冰雪融化、铁锅生锈等等。

有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题比拟少见,相对较热的考点是物质的性质与用处关系的识别。

试题多为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用处,要求识别哪些用处是利用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选择题,或者是要求识别哪种物质具有此种用处的选择题。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及其应用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多为“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推断反响类型”,或者是“给出几个反响物,按所要求的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

氧化剂、复原剂的推断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常以“在XX(新情景)反响中,复原剂(或氧化剂)是”方式出现。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也是相对较热的考点,命题多为跟燃烧与灭火有关的现实咨询题。

本专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方式调查,中考中所占分数约为4~10分。

●名师串讲○知识图解图1-1○重点讲解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典例]生活中的以下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玻璃破裂B. 牛奶变酸C. 铜器生锈D. 木柴燃烧[思路串讲]该题调查的考点是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要紧紧抓住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这一关键。

玻璃破裂属于物质的状态变化,并无其他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牛奶变酸本质为“酸”后的物质用处已不再同前,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铜器生锈即铜变为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柴燃烧后有新物质——灰烬生成,因而是化学变化。

2018中考化学专题十、实验探究

2018中考化学专题十、实验探究

专题十、实验探究重难点突破题一: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准备①查阅资料: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

(2)实验过程【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________。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____。

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反思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题思路金题精讲题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慢,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呢?请你和他一起利用硝酸钾来完成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方法总结: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探究其中一个条件或一种因素对变化的影响时,要注意保持其他因素是相同的。

即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题二: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题三: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十二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解析版)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十二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解析版)

分类训练十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解析版)一、【知识梳理】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性质2、举例可燃性(如H2 )、助燃性(如O2 )、酸碱性毒性、还原性(如CO、H2 )、氧化性(如Fe2 O3 )1、物质的性质1、定义: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 2、包括不需要变化就有点,如:颜色、气味和状态。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3、举例吸附性(活性炭)、吸水性(浓硫酸)挥发性(盐酸)、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2、物质的变化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

4、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二、【典例分析】1、【2018四川省巴中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D.溶解性【答案】C【解析】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D、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C。

【技巧方法】此题考查基本知识的识记,只需熟记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和常见的具体例子即可,具体内容见一。

2、【2018湖北省荆州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呈碱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C.铁粉可做食品保鲜剂﹣﹣铁粉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D.金刚石能裁玻璃﹣﹣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金属【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江苏省淮安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江苏省淮安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江苏省淮安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一、单选题1.(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花生霉变C.蜡烛燃烧D.葡萄酿酒2.(2021·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流程最终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反应Ⅰ属于分解反应,有三种物质生成C.反应Ⅱ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反应Ⅲ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3.(2021·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酒精挥发C.湿衣晾干D.苹果腐烂4.(2021·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X↑+4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NO2B.反应时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C.铜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D.消耗的铜和生成的水质量比为3:45.(2020·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汽油挥发C.铁钉生锈D.玻璃破碎6.(2020·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

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C.此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D.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7.(2019·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燃烧B.石蜡熔化C.苹果腐烂D.糯米酿酒8.(2018·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粮食酿酒C.甘蔗榨汁D.白醋挥发9.(2018·江苏淮安·中考真题)氢氟酸(HF)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iO2+4HF=X↑+2H2O,则物质X为()A.SiO B.O2C.SiF4D.SiF参考答案:1.A【详解】A、滴水成冰,水变成冰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正确;B、花生霉变,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一、单选题1.(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加德罗2.(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人类在利用地球上自然资源制得下列产品的过程中,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器B.铁器C.铝制品D.陶瓷制品3.(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

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煮楻足火B.斩竹槌洗C.日晒成干D.覆帘压纸4.(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下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唐三彩B.裁剪纸窗花C.雕刻石狮子D.编制中国结5.(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河南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玉器雕琢B.骨笛打孔C.彩陶烧制D.金筒刻字6.(2019·河南·中考真题)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陶瓷烧制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7.(2020·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南阳玉雕B.洛阳剪纸C.开封汴绣D.汝州瓷器8.(2018·河南·中考真题)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熔化B.铁生锈C.米酿酒D.纸燃烧9.(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将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得到建筑用的熟石灰B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C .古籍记载“曾青(天然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的有关反应D .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化肥,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10.(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参考解析

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参考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 C-12 0-16 Na-23 Mg-24 Cl-35.5 Ca-40 Fe-56 Cu-64 2n-65 Ag-108 Ba-137一、选择题1.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A. 二氧化碳B. 单质碳C. 碳元素D. 所有含碳化合物【答案】A【解析】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选A。

2. 下列能够反映物质组成的概念是①溶解度②元素③溶质质量分数④有机物⑤溶液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②③D. ②【答案】B【解析】①溶解度是表示物质溶解性大小的一种尺度,不符合题意;②元素组成物质,能反映物质的组成,符合题意;③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多少的一种尺度,符合题意;④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符合题意;⑤溶液由溶质与溶剂组成,能够反映物质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B。

3. 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1 物质的构成 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1常见的微观解释 2间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1 物质的构成 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1常见的微观解释 2间

物质的构成
(18河南)9.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间隔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18梧州)6.体积为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主要原因是()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8黄石)3.在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间距
B.分子大小
C.分子数量
D.原子大小
(18襄阳)9、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A.分子个数增多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间隔增大
D.分子体积变大
(18潍坊)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这主要说明()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质量很小
(18娄底)5.陕西西安咸新区,记者在一个植树现场看到发放罐装空气。

据介绍是秦岭深
处的富氧空气,采用压缩罐包装。

下列关于压缩罐高氧空气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被压缩分子之间间隔减小
B.空气被压缩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空气被压缩分子停止运动
D.空气被压缩分子变小
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发生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初步了解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一、考点细目及考试要求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⑴.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⑶.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⑷.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⑴.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⑵.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⑶.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质量守恒定律⑴.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⑵.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考点(热点)及考题分析1、与语文知识的结合。

历年较多从化学现象、生活实际问题所蕴涵的化学原理来考查“双基”知识。

例1.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衣服晾干 B.雪糕融化 C.轮胎爆裂 D.牛奶变酸这些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们都是通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常识和现象进行呈现,就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一定的知识交叉,具有测试、区分的功能,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

这些题目我们也叫送分题,得分率在90%以上,但05年题目又有所改革,变成了与成语、诗句结合起来。

例2.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日照香炉生紫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例3古诗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人屠苏例4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成针B.木已成舟C.花香四溢D.火上浇练习: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2、紧密结合课本内容。

近年来的一些中考题,常常由课本里的图提出新问题。

例1右图装置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类型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例2.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A.S+O2点燃SO2B.2CO+O2点燃2CO2C.2H2 + O2点燃2H2OD.CH4 + 2O2点燃CO2+2H2O例3.(1)如下图所示,现有镁、锌、铁、铜四种金属,若同时将它们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若让你另选一种方法(金属与酸反应类型除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将选择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例4.图1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3、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最生动的直观实践活动。

传统的实验多定型在仪器的名称和使用、粗盐的提纯、溶液的配制等。

新型的实验题则对上述知识加以交叉、渗透,同时又融入新的知识、新的情景,在命题方式上也逐渐趋于组合、多变 。

例1、某气体X 可能是由H 2、CO 、CO 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 的组成情况,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 的组成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A 中液体B 中黑色粉末C 中液体 ①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A 或C 中液体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H 2还原CuO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CO 还原CuO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③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 ④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例2、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 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 澄清石灰水 NaOH 溶液 澄清石灰水 气体X → A B C a bⅡ、装置Ⅲ的质量。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 导管口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实验数据如右表。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 g ,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相对原子质量:H 一1;C —12;O —16)(3)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例3、某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 2(OH)2CO 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 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

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请填空:(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 炭粉 b. 氧化铜 c. 。

(3)查阅资料: 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其中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4)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5)现象与结论:如果猜想a 正确,则现象为 ;若现象是 ,则猜想b 正确;假如现象为 ,则猜想c 成立。

(6)若用右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 装置,反之会有何影响?。

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气流应从 口通入。

4、探究性题型是近年出现的新题型。

它要求在新的情境中将真实的实验事实作为探究基础。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式,首先提出研究课题,然后通过猜测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论证假设是否成立,最终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装置, 蜡烛 装置Ⅱ 装置Ⅲ反应前的质量/g 15.8 182.3 212.2 反应后的质量/g 14.4 184.1 216.6例1(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net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

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小组讨论】①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

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加较活泼金属(过量)①废弃的定影液金属混合物+溶液A操作a加试剂(适量)②金属混合物 Ag+溶液B操作a请回答操作a是,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的;溶液B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4)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例2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生石灰(氧化钙)可能发生变质,部分生成碳酸钙。

某同学想了解生石灰的有关化学性质和变质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5、化学信息给予题。

又称为化学信息迁移题其特点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要求考生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自学,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

信息源主要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扩展,高中知识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这就能考查考生不同层次的能力水平,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

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

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氨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如“侯氏制碱法”中就用到氨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相同(选择“A”或“B”填空)。

A. 实验室用KMnO4制O2B. 实验室用CaCO3与稀HCl制CO2(2)收集氨气用排水法收集(填“能”或“不能”)。

(3)“侯氏制碱法”中关键一步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NH3+CO2+H2O+NaCl=NaHCO3+A,A 是一种氮肥,其化学式为。

三、2007年化学复习浅谈1、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今后命题将逐步以“双基”为载体,通过态度、观点、方法、情感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化学问题进行“包装”,重点考查能力。

因此,首先要围绕《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点进行整理和剖析。

熟练地围绕考点的内容、技能、方法、观点等进行逐一深化,并对近几年的考题进行精析,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防止进行“超纲”学习,已经明确的不做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再往高处拨。

(2)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

2、加强焦点、热点问题的探讨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趋势来看,克服命题“能力技能化”。

给学生在重点、热点问题上发挥创造能力的空间,将会更加受到重视。

因此,以下一些内容必须引起重视:(1)化学与生活相结合,常常以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来命题。

例.煤矿坑道内的“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若不及时通风排除,遇到火星极易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CH4+bO点燃cCO2+dH2O,则化学计量数之和等于()A.7 B.6 C.5 D.4(2)环境保护方面,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五大严峻问题之一。

例.根据今年6月5日市环保局正式发布的2004年南京环境状况白皮书介绍,南京2004年环境空气达到优秀、良好级别的天数为295天,比上年少了2天。

城市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人颗粒物,SO2、NO2的年平均值同比上升了55.2%和14.6%,可吸人颗粒物与上年基本持平,仍劣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