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合集下载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小学品德教案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小学品德教案

一、教案名称:《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美丽与特色。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山、水、田园、植被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民俗活动等。

3. 家乡的环境问题:污染、保护措施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发现家乡的美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捡拾垃圾、种植绿植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活动心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使用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八、教学内容:1. 家乡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

2. 家乡的水资源:河流、湖泊等。

3. 家乡的生物资源:植物、动物等。

九、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资源浪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十、教学方法:1. 调查法: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使用情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资源浪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节约资源的活动。

【教学环节】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之《我们生活的地方》(任慧)

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之《我们生活的地方》(任慧)
8
活动一: 《情景智能问答》
要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
示该课第一板块多个场 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 有心人,根据多媒体图 片展示,说说身边有哪 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为 家乡做贡献。并引导学 生回答:你从这些人上 看到了什么优点?他们 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并 引导学生对家乡劳动者 心怀感激之情。
9
10
活动二: 《感谢您:家乡人》
●针对学生对这些知识与德育目标的达成,
我们可以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分为四个层 次或阶段:
1.观察了解层次; 2.体验感受层次; 3.调查探究层次; 培德育情的过程目标 4.思考认知层次; 5.合理表达层次; 6.改造实践层次;
(3)涉及家乡领域的各单元过程目标分配
其次,读各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功能定位。
要求: 学生通过写祝福的
话,制作卡片等方式表 达对家乡劳动人民的感 恩之情,通过形式多样 的感谢后,说说你为什 么感谢他们。你有什么 话想对他们说?
11
活动三: 《家乡人了不起》
要求: 围绕“我”认为家
乡的什么人了不起,他 做了什么事让我们对他 产生崇敬之情。我们要 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闪 光点。分组讨论交流, 最后在班上汇报。或者 事先布置学生收集你认 为了不起的家乡人的照 片与事例,在班上与同 学分享。
5
6
活动二: 《我的最爱大讨论》 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分成 若干小组,小组成员讨 论“我”最喜欢家乡的 哪个或哪些物产,为什 么喜欢这些物产,这些 物产都是怎么生产出来 的,都经过了哪些农民 伯伯或工人叔叔的手。 并讨论如果我们没有这 些物产,会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什么不便。最后 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要求:教师让学生事先
收集关于我与家乡的小
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转)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1.家庭、学校和社区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每天在这里、和。

2.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最熟悉的地方。

3.在家中,我每天和生活在一起,我们一起,一起,谁生了病,大家都着急。

有时我们也会闹点别扭,但是不管怎样,大家总是、。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4.学校是我们的地方。

我们在这里愉快地生活,共同、共同,茁壮成长。

5. 为了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每一所学校都设计了自己的文化,当我们置身其中,会感到那样和熟悉。

6. 我生活的小区里有商店、副食店、、书店、,还有健身园······7.里有各种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8.现在的社区和过去相比,各家住得宽敞多了,街道比过去,生活也更方便了。

9.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最想家?答:人在孤独时,和身在异地他乡而遇到困难时最想家。

10.不同地区的学校和我们的一样吗?答:不同地区的学校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内蒙的学校有很多是蒙古包,西藏是藏棚;在黄土高原有的学校是窑洞;在南方水乡有的学校是旧船等等。

11.过去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现在的呢?答:过去的学校设备都很简陋,比如以前的私塾,就几张桌子,几把椅子;而现在学校的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有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等设备,为我们的学习准备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2.除了小学,你还知道哪些学校呢?答:除了小学,还有初中、高中、大学,还有职业学校、聋哑学校、武术学校、军校等等13.城市和农村社区有什么相同之处?答:相同之处是都为居民提供了生活方便,社区里的机构设施齐全,人们生活幸福安定。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1. 我们的成长进步,离不开。

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

2. 两年来,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

知识,本领,比过去更懂事了。

3.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有第一次。

有第一次成功的,也有、的烦恼。

4. 我们学到的知识、本领和道理,不仅仅是课上学来的,还可以向书本、学,可以向他人学,从实践中学等等。

幼儿园大班园本课程教案:住《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园本课程教案:住《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园本课程教案:《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培养幼儿对生活环境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 环保知识及保护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周围的美丽景色和环境特点。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3. 游戏法:通过环保小游戏,让幼儿掌握保护环境的方法。

4. 讨论法: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所在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图片。

2. 环保道具:如垃圾分类模型、环保宣传册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特点。

2. 基本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3. 观察环节:让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4. 环保教育:讲解环保知识,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 游戏环节:组织环保小游戏,让幼儿掌握保护环境的方法。

6. 讨论环节: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培养合作精神。

7.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教学总结。

8.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调查家庭周围的环保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所在城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中提出环保建议的质量,评估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幼儿在课后作业中的反馈,了解他们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所在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懂得感恩,珍惜社区生活设施,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创建文明、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社区生活设施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社区的便利和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社区生活一日”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社区生活的点滴,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知和情感投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社区生活设施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功能和作用。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搜集相关信息,并整理成报告。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生活设施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社区生活设施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区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哪些便利设施?”“这些设施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2.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社区生活场景,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社区生活的热爱,认识到社区是我们生活、学习、成长的地方,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2.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社区内的不同人群,学会与人为善,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义务为社区的美好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小学品德教案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小学品德教案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小学品德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家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家乡,知道家乡的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位置、面积、人口等信息。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图片或实物,进行分享和展示。

教师通过地图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家乡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1.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家乡景点或特色。

第二章:家乡的变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迁。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分析家乡的发展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迁的观察和感受。

邀请家乡的老一辈人,向学生讲述家乡的发展故事。

2.4 作业让学生采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的变迁过程,并写成采访记录。

第三章:保护我们的家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家园。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3.3 教学活动观看环保宣传片,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提出自己保护家园的具体行动。

第四章:家乡的美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美景,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自然美景,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欣赏家乡的自然美景。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自己喜欢的家乡美景及其特点。

邀请环保专家,向学生讲解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1)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1)

4、我们之所以要考察社区、关注社区、感觉社区、 建设社区,是因为社区是我们( D) ①休息、 娱乐的场所 ②交往和生活的地方 ③社会的一 个部分 ④社会的一个细胞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有的同学可能对自己生活的社区不甚了解, 或者了解不全面、不深入;有的同学对于社区的 人和事缺乏深切的感受和体验;有的甚至没有了 解和关心社区的意识和心愿,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要认识到( C ) A.我们的身份、任务和责任决定了我们不必感 受社区 B.社区和社区生活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无关 C.作为社区成员,我们有权利也有责任关注我 们的社区和社区中的人和事 D.作为社区成员,我们还是学生、未成年人, 只需要关注社区中发生的大事就行了
• 县以下的多数乡(镇)政府所在 地及重要集镇属于( D ) • A.城市社区 • B.农村社区 • C.商业社区 • D.兼具农村和城市特点的城镇 社区
3.无论生长在都市、小镇,还是乡村,我
们都生活在自己的社区里。关于社区,下列 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所组成 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②社区是社会的一个区 C 域或者一个部分,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或缩影 ③社区里有专门的管理和组织机构 ④社区 有一定特色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④
一、什么是社区?
社区: 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地域的 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区域或者一个 部分,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或缩影。
农 村 社 区
城镇社区是指县以下的多数乡(镇)政府 所在地 行政管理中心,还有某些重要集镇, 通常被称为城镇,城镇社区是兼具农村社区 和城市社区某些特征的社区类型。
课堂练习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单元目标情感与态度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当地富饶的物产,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家乡的变化,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及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记录,形成一定的技能。

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锻炼与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

初步掌握搜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设计思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各方面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本单元并没有直接出现“家乡”一词,而是用“我们生活的地方”作为单元的主题,。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安排了“好山好水好地方”“富饶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变了样”三个主题。

从家乡的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致,再到名胜古迹,展现了家乡的各种风貌,从家乡的特产到特色小吃,展现了家乡丰富的物产,从眼里看到的家乡变化到展望家乡的未来,展现了人们生活的变化。

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他们会从这些浅显的、熟悉的场景中了解并认识自己的家乡,形成对家乡的热爱。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强调“家乡”的概念,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1.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能用多种办法手机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3.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课时安排单元总课时:7课时第一个主题:3课时第二个主题:2课时第三个主题:2课时1. 好山好水好地方主题目标: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024年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课件
国家司法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负责审判案件和法律监督。
2024/3/23
25
培养爱国情怀与责任感
爱国情怀
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
责任感
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履行自 己的职责和义务。
实践行动
通过参加升国旗仪式、学习国家历史和文化、关 注国家大事等方式,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重要性。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介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概念、要素和培养途径,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好地 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024/3/23
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会议、国际文化节等,通过案例分析 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资源
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 各种教育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设施维护
学校会定期对各种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 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可用性。
节约使用
学生应该珍惜学校资源,节约使用水电等 资源,避免浪费和破坏公共设施。
21
2024/3/23
05
第四单元:我们的国家
22
国家的构成与象征
国家的构成
10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2024/3/23
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礼让老弱病残 孕。 爱护公共设施和文物古迹,不乱涂乱画、 不损坏公物。 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
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 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11
2024/3/23
03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12
社区的构成与功能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单元备课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单元备课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单元备课教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地方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了解社区的设施和环境,讨论如何爱护社区环境。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观察社区的设施和环境,回来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二章:我们的学校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意识。

2.2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的设施和环境,讨论如何爱护学校环境。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观察学校的设施和环境,回来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庭,了解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讨论如何和家人相处。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回家一份关于家庭的调查表,填写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我们的身体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结构和功能,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回来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五章:我们的学习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学习,了解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和分享,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第六章:我们的朋友6.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和合作精神。

6.2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朋友,了解朋友的性格和特点,讨论如何和朋友相处。

6.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游戏和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第七章:我们的权利和义务7.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1_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1_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1_北师大版活动目标1、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生活地点的整洁与漂亮。

2、引导学生注意观看,了解、关怀自己生活地点的进展变化。

3、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地点的热爱之情。

活动预备1、学生预备:利用国庆长假时刻去观赏、游玩天津的一处或几处美景(社区、公园、都市建筑、海河、街道、夜景及都市周边风景区),用图片、照片、DV或实物记录下来。

2、教师预备:天津全景的录像、游玩海河的课件、图片、歌曲活动步骤一、图片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伙儿看几幅图(天塔、水滴、世纪钟、食品街),我看谁的小眼睛最尖,认不认得这是那座都市。

师:大伙儿都认得这些地点,那你们说这是哪座都市呀?生(异口同声):天津师:对!这确实是我们的家乡天津,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说说我们生活的地点。

(板书:我们生活的地点)二、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6个方面感受生活的地点美。

(顺序可依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准)(一)家园美师:我们从哪儿说起呢?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点了,(板书:家园)就让我们先从家说起好吗?师:那谁情愿给大伙儿介绍介绍你家住哪儿,你觉得你家周围哪儿美。

(几个学生有的用照片有的口头介绍自己居住的小区最美的地点)师小结:看得出,大伙儿生活的家园都专门美,确实这几年我们都市建设的脚步加快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我们生活的家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二)、校园美(包括两部分)师:事实上不光我们生活的小家美,我们还有一个共同学习的大伙儿,是哪儿呀?生:学校⒈感受校园美师:(板书:校园)这确实是我们的学校,是我们每天学习的地点,老师用DV把四座校区全拍了下来,想不想看看?师:播放学校短片加解说——(我们学校共有四座校区,这是昆明路校区我们平常上课的地点,这是岳阳道校区也是我们现在上课的地点,这是常德道校区,那儿有三年级的老老大、大姐姐,这是成都道校区是我们的高年级部。

)看过之后你想说什么?(学生会说:“我们的学校真是太美了”“我在昆明路小学上学专门自豪”等。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是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一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培养他们的地方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关心社会,懂得保护环境,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

他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培养地方认同感。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责任感,懂得保护环境,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2.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教学PPT,设计好每一课的教学内容。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4.布置好教室,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和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环境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

三下思品教案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三下思品教案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三下思品教案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点,知道所在的城市、乡村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1. 家乡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家乡的风景、建筑、民俗等。

2. 视频素材:关于家乡的宣传片或纪录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地点,并简单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

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

二、课堂展示(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宣传片或纪录片,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

三、深入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家乡的特色文化?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展示家乡特色的节目,如演讲、舞蹈、小品等。

2. 各组依次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章: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知道家乡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家乡的风土人情特点。

2. 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教学难点:1. 家乡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家乡的民俗活动、节日庆典等。

2. 视频素材:关于家乡风土人情的宣传片或纪录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家乡的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活动,并简单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

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风土人情。

二、课堂展示(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乡风土人情的宣传片或纪录片,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三、深入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和传承家乡的文化?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案鄂教版

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案鄂教版
4.社区参与: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和工作坊,邀请社区专家进行讲解和分享,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环境建设和管理的相关知识。
5.反思日志:要求学生撰写反思日志,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3.加强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管理,确保课堂纪律和互动的平衡。
4.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总体良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很积极,能够认真完成任务,并积极参与合作。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①社区公共设施
-图书馆:提供书籍、学习空间等
-公园: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
-医院:医疗服务、健康咨询等
②社区资源利用
-垃圾分类指南:图示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
-节约用水提示:图标展示节水的重要性
-公共交通路线图:展示不同线路的走向和站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策略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常识,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生还掌握了基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表达自己对社区环境的认识。

主题教案《我们生活的地方》

主题教案《我们生活的地方》

主题活动:我们生活的地方一、生活的地方真方便活动一:小区环境美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家的小区名称。

2.愿意与同伴分享小区美的地方。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请家长在双休日带幼儿对所住社区的设施进行一些调查了解,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家长加以文字说明。

材料准备:湖边花园小区ppt、活动指导: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最喜欢小区的哪里呢?为什么?二、欣赏图片。

1.师出示小区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说说这是哪里?2.请幼儿说说最喜欢小区的什么地方以及原因?3.师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心中的小区。

1.师请幼儿说说想为都市港湾小区增添或改变些什么?2.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来。

3.师出示图画纸,请幼儿一起讨论为小区增添的地方,然后师帮助用笔画下来。

4.请幼儿观察图上的都市港湾小区,看看大家心目中的都市港湾小区是什么样的?和原来的有什么不一样?5.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

6.师小结:湖边花园小区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们大家要爱护它,让它变得越来越美丽。

四、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二:我家的门牌号活动目标:1.了解楼房中门牌号码的意义。

2.能在游戏中理解数序、相邻数并能运用。

活动准备:1.自制门牌号、笔2.自制XX小区图(按序画好6幢多层楼房)。

3.幼儿操作用纸(每组)。

4.编好门牌号的积木。

(在每块积木上写好101、102…)活动过程:一、认识小区的楼房号。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乐乐家做客,他家住在XX小区4号303室,我们一起出发吧!”师:“呀,XX小区到了,里面有这么多的楼房我们怎么去找呢?”教师出示画好的小区图,玩游戏,让幼儿从楼房上数字与乐乐家的住址产生联想。

当有幼儿说到楼房上有数字时,教师及时说明前面数字表示楼房号。

师:楼房上都有些什么啊?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结:乐乐家住在4号303室,哪个小朋友来帮老师找到乐乐家的楼房号呢根据乐乐家的住址找到相应的楼房。

师:找到了楼房,哪扇门才是乐乐家的?乐乐家的楼房找到了,可是楼房里有好多户人家,到底哪一家才是乐乐家的呢?谁来帮老师找找?二、看一看,数一数积木楼房,理解楼房的门牌号师:找到了乐乐家,他家的门牌是303,那乐乐家邻居的门牌是多少?乐乐家楼下邻居家门牌是多少?师: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乐乐门牌号303表示什么意思,前面一个3是代表什么?后面一个3又是代表什么?教师小结:看来小朋友不是很清楚,那老师来告诉小朋友,门牌303,前面一个3表示的是这座楼房的第3层楼,而后面的一个3表示的是第3间,小朋友要先找到前面的3,然后在这一层上找到第3间,这样就找到乐乐的家了。

《我的乐园》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范文

《我的乐园》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范文

《我的乐园》
我有一个快乐的小天地,那就是爷爷的菜地。

它位于村庄的边缘,离我家不远,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跑到那里去玩耍。

爷爷的菜地很大,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

春天,青菜绿油油的,像一块块碧玉;夏天,西红柿红彤彤的,像一颗颗宝石;秋天,南瓜黄澄澄的,像一个个小太阳;冬天,大白菜白嫩嫩的,像一朵朵白云。

这些五彩斑斓的蔬菜给菜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我喜欢在菜地里帮忙浇水、施肥、捉虫子,每当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发芽、长大,我就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我还喜欢在菜地旁边的小溪边钓鱼,虽然经常一无所获,但我仍然乐此不疲。

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地奔跑、跳跃,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这就是我的乐园,一个充满乐趣和知识的地方,一个让我忘却烦恼和压力的地方,一个让我感受到生活美好和幸福的地方。

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乐园,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

口语交际我们的环境写作文

口语交际我们的环境写作文

口语交际我们的环境写作文同学们,我们的家园富饶而美丽,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空气是那样的清新,环境是那么的优美.地球就像妈妈一样给我们带来幸福,带来快乐.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美好的环境正在遭到破坏,它将给我们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我们少先队员能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那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当你和家人出去旅游时,不但自己不乱扔果皮,包装纸,而且发现垃圾还能主动拣起来投进垃圾箱里,那你就是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少年;在学校里,看见自来水龙头没关紧,你能上前动手把它拧紧;看到光线充足,能主动把教室里的灯关掉,那你就是一名节约资源的好学生……只要大家脑子里有爱护环境的有心人,就能为我们的家园尽一份力,添一片绿,将来就能把地球建成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新家园.同学们,你们看,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青山格外地葱茏;因为有了我们的行动,绿水格外地清澈;因为有了我们的存在,地球妈妈欣慰地笑了!故乡的山是绚丽,故乡的山是高大的,故乡的山是朴实的……春天,我回到故乡,来看故乡的山。

山脚下是一片嫩绿草坪,上面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小野花,是那样的协调。

来到山腰,我已被一棵棵挺拔的松树围住了,和煦的阳光从树缝里射下来,是那样的温暖。

来到山顶,眺望远处,是一块块梯田。

金黄的油菜花在风中摇曳。

金黄的花瓣,嫩绿的油菜杆交错在一起,看起来是那样的耀眼、美丽。

夏天,我来看故乡山。

小草变成了翠绿色,松叶也变成了墨绿色。

几个孩子牵着一头牛在松林里玩耍,孩子们躺在草地上,望着湛蓝的天空,想着什么……牛儿在一旁悠闲的咀嚼着鲜嫩的绿草,还不时地用鼻子嗅嗅那漂亮的小野花。

秋天,故乡的山变成了金色,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小草枯黄了,可松树仍旧是那样的绿。

山间的梯田里,麦浪滚滚,农民伯伯绽开了笑脸。

丰收的喜悦给故乡的山带来了一丝美丽的色彩。

冬天,我坐汽车回到家乡,透过车窗,我看见了故乡的山。

白雪覆盖了山,白茫茫的一片。

偶尔“咯吱”一声,松树上又掉下了一团雪,使这茫茫的白色中,又多了一点耀眼的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单元目标◆情感与态度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当地富饶的物产,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感受家乡的变化,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及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记录,形成一定的技能。

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锻炼与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

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设计思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单元并没有直接出现“家乡”一词,而是用“我们生活的地方”作为单元的主题。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安排了“好山好水好地方”“富饶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三个主题。

从家乡的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再到名胜古迹,展现了家乡的各种面貌;从家乡的特产到特色小吃,展现了家乡丰富的物产;从眼里看到的家乡变化到展望家乡的未来,展现了人们生活的变化。

达些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他们会从这些浅显的、熟悉的场景中了解并认识自己的家乡,形成对家乡的热爱。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强调“家乡”的概念,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人手,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1.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3.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课时安排单元建议总课时:7课时第1个主题:3课时第2个主题:2课时第3个主题:2课时1 好山好水好地方主题目标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教科书分析本主题由“我们这里很美”“留住精彩”“风光名胜故事多”三个主题,六个页面组成。

每一个主题活动两个页面。

在“我们这里很美”的两个页面中,选取了农村和城市各种不同的自然风光,体现了家乡的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美。

“留住精彩”以照片和孩子们生活的画面做背景,同样涉及了农村和城市两个场景,这些照片既体现了家乡的人文景观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儿童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围绕这一点展开,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风光名胜故事多”这两个页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呈现方式。

第一个页面告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乡各种不同的事物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去调查。

第二个页面以黄鹤楼为例,示范家乡名胜古迹故事的学习。

黄鹤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在全国影响很大,还有很多优美的传说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气魄,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选取一个例子重点讲,然后让学生进行拓展。

【一、我们这里很美】◆活动准备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搜集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的照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几张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上的景色。

照片中拍摄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瞧,这里有山、有水,多美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样吗?也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准备得比较典型的照片、图片。

3.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

教师就如何介绍,给学生提一些建议。

如:你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照片上都有谁啊?你那天都玩了些什么?你高兴吗?(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活动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照片时,一定要注意学生选择的是不是本地的风景,能否发现与说出照片中家乡的特点,介绍中是否表达出对家乡美景的欣赏与喜爱。

◆活动拓展分组将搜集到的美景照片或图片进行汇总,以“瞧,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为题,办一份小报。

然后将各小组办好的报纸粘贴在墙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参观,还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活动。

【二、留住精彩】◆活动准备师生课前共同搜集自己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

◆活动过程1.提问导人:阅读教科书第4 -5页的照片和图片。

你是不是觉得照片和图片上的情景很熟悉呢?仔细观察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学生回答。

3.小结要点:孩子们畅游在美景中,体验着快乐。

4.游戏:快乐直通车。

(l)谈话过渡:你有和照片上的孩子们相似的快乐经历吗?能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吗?(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介绍照片中的景色在哪里,同小伙伴交流自己在那里的快乐经历。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说说自己的快乐经历。

5.请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把你的欢乐瞬间记录下来,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

◆活动要求在“快乐直通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向小伙伴或老师介绍自己的快乐经历,还要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快乐经历。

◆活动拓展进行“我生活的地方精彩一刻”摄影作品展示交流活动,或组织学生组成摄影采风团进行拍照,整理照片在全班发表。

◆活动准备1.师生课前调查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2.教师课前准备家乡风光片及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

◆活动过程1.谈话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播放家乡风光片,学生一起欣赏。

3.教师提问:在风光片中你看到了哪些名胜古迹?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要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黄鹤楼。

5.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照片及介绍,思考:为什么要起名叫黄鹤楼呢?6.说说黄鹤楼的传说。

(1)学生分组,在组内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黄鹤楼传说的资料。

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发言。

(2)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讲述黄鹤楼的传说。

(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伴的讲述做简单的评议。

)(3)教师出示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演变。

(4)全班一起朗读教科书第7页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7.小结要点:除黄鹤楼之外,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有许多其他的具有悠久历史与优美传说的名胜古迹。

◆活动要求有关黄鹤楼的传说版本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传说故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风光名胜和悠久历史。

◆活动拓展制作家乡名胜古迹宣传手页: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处名胜古迹,用搜集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以文字进行介绍,制作成宣传手页,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1.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否是本地的名胜古迹。

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对家乡名胜古迹的欣赏与热爱。

3.学生在介绍资料时是否积极踊跃,2 富饶的地方主题目标1.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一些小饰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知道当地的特色小吃,尝试制作一种特色小吃,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科书分析本主题由“家乡的物产”“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动,三个页面组成。

在“家乡的物产”的第一个页面中,通过图片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产,如:煤、茶叶、农作物、甘蔗等,这只是各地特产的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

第二个页面给大家呈现了孩子们讨论当地特产的场景,还展示了许多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小玩具,目的在于提示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有趣的装饰品,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特色小吃味道好”这个页面给大家展示了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如臭豆腐、热干面等,这些小吃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本主题的教学要充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真正地活用教材,同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做好调查。

活动安排:【一、家乡的物产】◆活动准备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布袋子装好。

2.学生课前准备当地的特产以及制作小饰品所需要的材料。

◆活动过程1.游戏——猜猜看。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布袋子:这个袋子里装了很多宝贝,大家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2.教师向学生展示袋子里的物品,边展示,边示范介绍。

3.大家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哪些特产?请学生自由介绍当地的特产,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5.教师出示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各种装饰品,如:椰壳做的盒子、橘皮做的小橘灯、芦苇编的小动物等。

这些装饰品好看吗?这可是用我们这儿的特产做成的,你也来试试吧。

6.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学生动手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制作小饰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7.评一评:将学生制作好的小饰品摆放在讲台上,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议,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饰品。

◆活动要求教师课前搜集的当地特产和用特产制作成的小饰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常见,又要有地方特色。

◆活动准备1.师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

2.学生分组,各组商量制作什么小吃并了解它的做法,准备制作材料。

3.教师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帮助学生准备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1.教师导入: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还有很多著名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品尝。

2.教师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小吃吗?3.游戏——开火车。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每次介绍一种家乡小吃,依次传递,不能重复,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家乡小吃最多。

4.教师提问:在这么多的特色小吃中,你最喜欢的小吃是什么?5.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特色小吃,学生相互交流。

6.学做特色小吃: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

(1)动手做一做:学生分组,各小组分别制作一种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

教师巡视,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

(2)评一评:互相尝一尝,看看哪个小组做的特色小吃最好吃、最地道。

◆活动要求1.在学做特色小吃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

教师注意在操作、卫生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提示。

2.品尝小吃时,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卫生意识。

◆活动拓展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建立一份“汉味家庭食谱”,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次汉昧家庭餐,品一品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特色小吃。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熟悉家乡的特产与特色小吃。

2.学生能否利用家乡的特产创造性地制作小饰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