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2022年课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2022年课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2022年课标)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是学生步入中学生活的第一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本单元共三课,分别是《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遵守社会规则,尊重社会公德》。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理解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受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个人品德、法治观念等方面的知识,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及应对策略。

2.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及方法。

3.服务社会、热爱劳动的实践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

2.典型案例、生活情境。

3.实践活动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社会生活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社会生活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社会生活?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如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网络谣言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危害,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精品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精品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精品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教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和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社区、文化、经济和科技,并培养他们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目标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认识和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培养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4.培养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文安排本单元共包含四篇课文,分别是《家庭中的我》、《社区中的我》、《文化中的我》和《科技改变生活》。

1.《家庭中的我》本课文将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培养个人独立性和责任感。

2.《社区中的我》本课文将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定义、社区的组成和社区的功能。

学生将学习如何融入社区、如何在社区中发展个人能力以及如何维护社区的和谐。

3.《文化中的我》本课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分类以及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尊重不同文化、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认同以及如何推广和保护本土文化。

4.《科技改变生活》本课文将介绍科技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生将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

同时,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科技来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四、教学方法和活动1.课堂讲解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和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

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培养他们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家庭、社区、文化、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个人经历和看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社会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中考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中考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中考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2021年青海)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

这说明了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

①②:意大利洞穴专家的故事,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表明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是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2021年湖北荆州)亲社会行为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是有益于他人又能促进双方交往关系协调的行为。

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其原因是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③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④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关怀和帮助他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②③:我们个人离不开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所以我们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故②③正确;①④:选项是亲社会行为的做法,不是原因,故排除①④;故本题选C。

3.(2021年湖南怀化)劳动体验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③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梳理 归纳总结

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梳理 归纳总结
本单元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公 民的必经之路。基于对时代环境和初中学生成长阶段的判断和认识,构建学生 认识社会的可续框架,为他们清醒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明确自身应该肩负的 使命,努力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
方面全面认识虚拟的社会。 从“个人理性参与”与“利用其对社会的作用”的两个维度,提出了虚拟社会生
活中的行为指向。
本单元的地位
作为八年级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 的地位。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单元 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第二课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
信息传递和
网 络 丰 富 日 常 生 活
交流变得方 便迅捷
网 络
打破传统人

际交往的时空 动
限制,促进人 社
际交往


生活更加便 利和丰富多彩

为经济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促进民主政

治的进步


为文化传播

和科技创新搭
建新平台
网络信息 良莠不齐
沉迷于网 络,影响学 习、工作和 生活
P9 分析:
明确活动目的:通过对成功人物成长过程的探 究,帮助学生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 系。
问题设计即观点形成思路: 环境认识和判断( 认识社会)—— 人生志向、利用条件实现目标 ——为社会作出贡献——社会给予认可
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条件和帮助; 个人价值在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解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解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解读“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是该课程的开篇,通过学习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学会遵守规则、保护自己、关心他人,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该单元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单元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走进社会生活”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通过学习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法律意识,认识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必要规则和行为准则。

2.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保护自己的必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互助。

通过学习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此外,单元还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加活跃和丰富。

内容体系“走进社会生活”单元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社会规则、自我保护和人际关系四部分内容。

1.社会生活。

介绍社会的基本概念、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现状和特点,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社会规则。

介绍社会规则的基本概念、社会规则的作用和意义、典型社会规则案例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行为习惯。

3.自我保护。

介绍自我保护的基本概念、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等,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有效地保护自己,培养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024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1.1 我与社会

2024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1.1 我与社会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生物的我
社会化
社会的我
C
社会的关爱
能力不断提高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人与人之间有着 怎样的关系?
①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与他人交往,进行物质、精神交流。 生产中的关系:老板与员工 买家与卖家 发明者与使用者 生活中的关系:亲戚 亲 人 邻 居 交往中的关系:朋友 同 学 同事
四.课堂检测
1. 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有着多 重身份,我们既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也是遵守交通规则 的行人,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说明( B )
①人的社会关系是单一的 ②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请拿出一张纸,以自己为中心,绘制自己 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围绕主要联系人)

你对这样的社会关系网是如何理解的?
爸爸
妈妈
售货员
老师

公交车司机
同学
邻居 朋友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 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家庭 学校
宅男宅女
不愿意或者极少出门,更愿意 待在家里购物、玩游戏、看书的人。 害怕和人面对面交往,不善于与人 沟通交流。
探究与分享
“野人”与“宅男宅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 哪些不同呢?
相同:都是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
不同:(1)“野人”是外界原因造成的,脱离了社会。 (2)宅人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并未完全脱离社会, 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与社会联系。

1.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方式:①阅读图书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
进行社会调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④到农村、
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感受: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③人们在

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等。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返回目录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怎样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P4~5)
考点梳理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

关联考点 承担责任P76、个人与集体P46、生命的意义P28


积极参加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活动、去敬老院看望孤寡
素材推荐
老人、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返回目录
一、我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有哪些感受?(P3~4)
第 一
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
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
二 课
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返回目录
考纲解读
中考知识导航
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C 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考纲 2.根据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链接 (C 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3.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 生活。(C 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近期,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可以()①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增强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③呼朋引伴,嬉戏玩耍④培养文明旅游意识和习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

研学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①②④符合题意;研学旅行不是为了嬉戏玩耍,③说法错误。

故选D。

2.有位诗人曾经这样吟唱:“我是长城的砖石,我是黄河、长江的浪花,我是茫茫森林中的一棵树”诗人的吟唱说明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是()A. 个人与社会毫无关系B. 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C. 离开社会,个人照样能生存和发展D. 个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题干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密切,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个人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B符合题意;A说法明显错误;离开社会,个人无法正常生存和发展,C错误;D与题意无关。

故选B。

3.在家里,“我”是爸妈的乖女儿;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好学生;在社区,“我”是叔叔阿姨眼中的小邻居“我”的身份分别属于社会关系中的()A.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B. 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业缘关系C. 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D. 业缘关系地缘关系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题干描述中“我”与爸妈的关系是血缘关系;“我”与老师的关系是业缘关系;“我”与邻居的关系是地缘关系。

故选C。

4.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真实性、实效性,学校团支部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展。

下列展板内容契合展会主题的是()①小红紧跟时代潮流,在生活中保持“躺平”心态②小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去图书馆做志愿者③小敏走进养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④小珍为了减肥去健身馆进行体育锻炼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社会实践,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1.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课程 ) 内容 2.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
合法权益。(法治教育) 核心 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健 素养 全人格)
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 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做法】 2.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是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 3.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养成亲社会行为,需要我们 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做法】
(3)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社会情境:关注 环境问题;到敬老院帮助老人;到聋哑儿童中心参加志愿者活动)(2021 兰(P10~13)(兰州卷2023.9A、C,2020.12①)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 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生活情境:网上订餐、 网络约车、网络订票、线上问诊)
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 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见本书P65)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1)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生活 情境:主动参与街道清扫活动;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 调查;参加劳动体验、研学旅行)(2019兰州卷8①) (2)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生活情境:在候车室,不躺卧或踩踏座椅;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搀 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2023秋新教材表述】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1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1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1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1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一、内容简介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

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本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有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向的考虑,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公民的必经之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将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因人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而产生和存在,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而社会是个人的成长课堂,是人由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

基于这种理性认识,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

同时,互联网开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络社会的公民。

为了更好地引领初中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本单元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怎样从日常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络在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问题,如不良信息诱惑、沉迷网络、网络安全等,进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做守法、理性、负责的信息化时代的公民。

二、主要观点社会生活绚丽多彩,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青少年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期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并由此获得相应的身份。

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社会是中学生的成长课堂,青少年应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努力在关心、融入、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为人类的文化传播和科技创络安全、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

青少年学生要充分感受网络技术的发展,树立科学信念、科学精神,同时应该在网络生活中把握自我,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做网络的主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积极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2.学会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3.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社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案例材料:用于分析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案例4.视频资料:用于导入的社会生活场景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社会生活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问:视频中哪些行为影响了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题“走进社会生活”。

通过PPT展示,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典型病例,讨论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我与社会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我与社会

政治领域
包括政治制度、国家治理、民主参 与、权力监督等方面,为社会发展 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文化领域
涉及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文化 交流与互鉴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 精神滋养和智慧启示。
社会领域
包括社会管理、社会公益、社会服 务、社会和谐等方面,为人们提供 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
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现象 和问题,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04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建议
选择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兴趣爱好
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公益活动、文化活动、体育竞赛等,有助于积 极参与并取得良好效果。
考虑自身条件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年龄、身体状况、知识水平等,以确保 能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人口密集
相互依存
社会公共生活通常发生在人口集中的地方, 如城市、村庄和社区。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个体之间相互依存,需要 相互合作和协调。
规范引导
互动交往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范和准则对个体行为具 有引导作用,保障公共生活有序和谐。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个体之间通过互动交往进 行交流、沟通和合作。
社会生活的意义
促进个体发展
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社会参与
社会沟通
个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社会问题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个人在社会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 人的想法和需求,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社会支持
社会规范
个人在社会中需要相互支持和帮助,在面对 困难时可以获得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个人在社会中需要遵守社会的规范和期望, 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选择有价值的活动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P4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1.2 在社会中成长1、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2.1 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P10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

②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P12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速度。

3、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网络的弊端)P15-16①网络信息良莠(yǒu)不齐。

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歪曲事实、误导大众,侵犯他人人格尊严,侵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4、如何正确认识网络?(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②③(具体见P1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点

第一课
1、感受社会生活的途径/方式有哪些/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表现?(简写)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简写)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怎样?
4、社会关系对我们的身份的影响怎样?
5、举例说明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具有不同身份的表现(简写)
6、三种社会关系的类型?
7、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原因?
8、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的途径?
社会化的表现?
社会化的意义?
9、养亲社会行为的方式/表现?
10、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
1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

人们的身份是在中确定的。

社会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

13、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1、网络的积极作用有哪些?(两个方面)
2、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体现/表现?
4、政府开通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读一遍)
5、网络的消极作用有哪些?(三点)
6、列举常见的网络虚假不良信息(两个即可)
7、沉迷网络有什么危害?
8、列举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9、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的危害
10、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怎么做?(简写)
11、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12、在网上我们应浏览和寻找什么样的信息?
13、培育什么样的网络文化?
14、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15、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16.什么是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包括什么?。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一、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一、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考点 1:我与社会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P3)(2019 宜昌 24) (1)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2)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3) 参观博物馆,观看升旗仪式。 (4)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 动等。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P3~4)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在社会之中,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 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 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情境链接:坐高铁时,不霸座;主动帮助 他人。)(2021 荆州 4④)
(3)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情境链 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加志愿者活动。)[2020 随州 31(4)]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考点 1:网络改变世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知识概览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 为。
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 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社会实实践践中养成。 3.青少年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养成亲亲社 社会会行为。(高频考点) 4.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重要性) 5.恪守道德、遵遵守法守法律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高频考点) 6.公民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高频考点)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则 复习教学设计(含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则 复习教学设计(含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则复习教学设计(含练习题及答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本单元共3课时,分别是《我们生活的社会》、《规则与秩序》、《合作与竞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社会、遵守规则、学会合作与竞争,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于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学会在合作与竞争中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

2.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适应社会生活的。

3.操练(10分钟)根据讨论结果,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在情境模拟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总结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感受社会生活有何重要意义?(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2)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何重要意义?(1)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6.网络怎样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重要影响?)(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7.怎样理解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

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8.怎样看待同络是把双刃剑?(1)网络信息良务不齐。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9.怎样正确利用网络?(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满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5)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10.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钱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1.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哪些内容?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有序、整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3.什么是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4.为什么维护秩序要靠规则?(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5.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6.怎样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7.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8.怎样维护规则?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9.为什么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10.怎样改进规则?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12.怎样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13.待人有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14.为什么要待人有礼?(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15.怎样做到文明有礼?(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16.什么是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17.诚信有何重要意义?(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3)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18.为什么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章,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9.怎样培养诚信的品质?(1)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运用诚信智慧。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20.怎样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2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2.违法行为分哪几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3.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24.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25.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26.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27.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8.青少年怎样自觉遵守法律?(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9.怎样理解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30.什么是犯罪?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3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2.什么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33.刑罚是怎样分类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4.怎样预防犯罪?(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5.怎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