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会生活》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同步训练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果说个人是一滴水,那么社会就是容纳亿万滴水的浩瀚海洋。
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B.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C.浩瀚海洋才能容纳得了个人D.人们在交往中形成各种关系2.在公司工作,扮演了员工的角色;回到家照顾父母,扮演了子女的角色;和朋友聚会,扮演了朋友的角色。
这说明()A.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B.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可以脱离社会生活C.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D.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小明在家里是父母的儿子,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在社区是居民,在商场是消费者。
这表明()①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重社会身份②人因不同的社会关系而具有不同的身份③社会身份与血缘关系无关④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网上的一个“结点”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以下同学的行为属于积极融人社会的有()①小安陪爷爷看“马派皮影戏”的非遗演出②周末,小美与同学到延乔路用鲜花祭奠英烈③小玉拒绝与他人交往,总是独自在家玩游戏④节假日,小海在包公祠当志愿讲解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下列行为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A.看见校园的垃圾桶倒了,主动把它扶好B.李阳同学把刚买来的数学辅导书给同学们传阅C.同学们知道刘梅同学因家境贫穷而面临辍学时,都踊跃捐款帮助D.张颖见别人学唱歌,她也学唱歌,过几天见别人学跳舞,她也学跳舞7.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①不断丰富知识②不断提高能力③不断增强规则意识④价值观念日益养成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知识,同时也要①关注并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广泛结交社会所有人,拓宽朋友圈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④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网络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人教版中考政治专项练习-走进社会生活(含解析)

走进社会生活考向分析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C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2.根据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C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3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C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一)命题点1: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亲社会行为、个人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亲社会行为等)1.(2019·南京金陵中学质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你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的口号。
从个人对社会的影响角度,这说明了()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是密不可分的B.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C.个人离不开社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价值【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知识点,题干中的材料告诉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需要社会每个成员的努力与创造,正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创造了城市文明这一丰硕成果,所以社会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所以C说法正确,其他选项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与题意要求不符,应排除,故选C。
2.(2019·防城港三中质检)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网诚邀人民群众参加“我向总理活动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
下列名言警句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答案】C【解析】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我向总理活动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积极建言献策,是关心国家建设的表现。
以此分析选项可知,A选项意思是那些喜欢聚群厌烦一个人呆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持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B选项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干,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C 选项说明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还应该多关注社会,因为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有利于我们更好成长;D 选项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C选项符合题意。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中考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中考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2021年青海)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
这说明了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
①②:意大利洞穴专家的故事,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表明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是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2021年湖北荆州)亲社会行为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是有益于他人又能促进双方交往关系协调的行为。
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其原因是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③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④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关怀和帮助他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②③:我们个人离不开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所以我们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故②③正确;①④:选项是亲社会行为的做法,不是原因,故排除①④;故本题选C。
3.(2021年湖南怀化)劳动体验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③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练习题(含答案)

D.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
2.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
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以上材料体现了我们的( )
A. 学校生活绚丽多彩
B.家庭生活绚丽多彩。
C. 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C.为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精致兰州
14.互联网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右图说明
()
A.网络帮助我们结交新友
B.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C.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
D.借助互联网可以休闲娱乐
15.近年来,一个名为“武侠世界”的网站开始走进媒体视野。这个有着中国色彩名字的网站,
专注于翻译中国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受到各个国家读者的追捧与点赞。这说明
②要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③要辨识信息内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④自由可以划定社会规则的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某些学生喜欢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课堂上偶尔也蹦出一两句。然,网络语言良莠不
齐,低俗的网络语言拉低了他们的审美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做法合理的有( )
①禁止使用网络语言,回归常态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我们要主动融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发展自己
D.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不断变化和延伸的
19.“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假如我有一
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就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这句名言主
要告诉我们
()
A.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分享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统编版2024新教材】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2024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小吉和父母参观了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他们又来到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他们还去了植物园……小吉和父母在()A.体会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努力成为收藏家C.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D.远离学校和老师2.2023年8月31日,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全线正式贯通运营,贵阳至南宁两地旅行时间由原来的5个多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
八年级学生小华看到新闻后,感到十分自豪,对我国高铁建设者们的进取、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这说明()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身份不同B.我国高铁领域成就已跃居世界第一C.建设者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D.我们要多关心国家发展并为之自豪3.2023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盛大启幕。
初中生王丽看到大飞机“三兄弟”首次同时来到珠海,“20家族”首次会师,还看到不断迭代的各类无人机以及各种武器装备成体系亮相时,感到无比自豪。
这可以看出(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③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④祖国的伟大成就,让我们倍感自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开始实施,“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是新课程方案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在一至九年级均开设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之所以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是因为(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③社会实践教育比课堂教学更重要④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意草成茵。
孝敬父母,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漫步在街道上,处处都是显示正能量的公益标语,引领着我们成长,也警示着广大市民构建和谐社会。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小杰在舅舅家时是舅舅家的客人,乘地铁回家时,是地铁上的一名乘客。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小杰是业缘关系上的身份③每一个人都会有多种身份④人的身份是多变的,没法确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下列情境中属于业缘关系的是()A.小萍和爸妈一起看电影《长津湖》B.小伟跟舅舅一起游泳C.小莉的爸爸与邻居老赵下象棋D.小齐和老师讨论两会热点新闻3.我们已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A.越来越分离B.与任何人无关C.越来越紧密D.彼此不能分开4.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如下图所示)受到了各方好评。
你认为本次活动受到各方好评的原因有()①培养了亲社会行为②积极为社会作贡献③主动关心家乡发展④保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关注社会,谈论一些社会话题。
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人的成长是在社会生活中完成的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C.关注社会可以使我们早日摆脱学校生活D.关注社会有利于我们逐渐树立社会角色意识6.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创办的爱心厨房,为患者家属炒一个菜只收1元,煲一个汤只收2元。
用17年的“不熄炉火”,带给患者及其家属“生存”的希望,“抗癌厨房”也成为了他们的“生命厨房”。
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因此被评为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的行为()A.是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B.目的是为了赢得社会的赞誉C.是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D.是积极履行自己法定义务的行为7.当今社会,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这是因为亲社会行为()A.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B.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形成C.能保证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D.是我们受到良好社会评价的唯一标准8.2022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一、单选题1.赛龙舟与我国下列哪一节日有联系()A.春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宵节2.2020年5月17日,“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的有坚守大漠的敦煌学者樊锦诗、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顾方舟、热心公益的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向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学习,我们应该()A.依赖社会,亲近社会B.热爱社会,索取社会C.亲近社会,利用社会D.亲近社会,服务社会3.在学习《我与社会》一框时,八年级(1)班的同学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
该小组中观点正确的同学是A.小明:鲁滨逊的故事说明个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社会B.小华:“狼孩”的故事说明人在狼群中也能完成社会化C.小芳:宇航员在太空中独立生存,说明个人也能离开社会D.小林:我喜欢独处,感觉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没什么关系4.重庆市各中小学每年都会开展“植树节”“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这有利于我们()①增强实践能力①融入社会生活①呼朋引伴,嬉戏玩耍①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一大早,晓钰的母亲起来为晓钰做好早饭,晓钰吃完早饭后搭乘公交车去上学;早读课时,英语老师帮晓钰纠正英语口语的发音错误;放学回家的时候,晓钰看到交警叔叔在校门口指挥交通……晓钰的这些经历表明()A.青少年的成长严重依赖着长辈B.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社会C.社会为我们提供帮助是理所当然的D.我们因为年纪还小所以要依赖别人6.为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平等,提高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多年前,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几千万在校学生。
这说明我们的成长需要获得()①父母的精神抚育①社会的精神滋养①社会的物质支持①社会的关心爱护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严厉打击制造网络谣言、散布虚假信息、造谣惑众、引发社会恐慌以及恶意污蔑攻击党和政府的违法行为。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近期,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可以()①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增强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③呼朋引伴,嬉戏玩耍④培养文明旅游意识和习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
研学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①②④符合题意;研学旅行不是为了嬉戏玩耍,③说法错误。
故选D。
2.有位诗人曾经这样吟唱:“我是长城的砖石,我是黄河、长江的浪花,我是茫茫森林中的一棵树”诗人的吟唱说明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是()A. 个人与社会毫无关系B. 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C. 离开社会,个人照样能生存和发展D. 个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题干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密切,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个人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B符合题意;A说法明显错误;离开社会,个人无法正常生存和发展,C错误;D与题意无关。
故选B。
3.在家里,“我”是爸妈的乖女儿;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好学生;在社区,“我”是叔叔阿姨眼中的小邻居“我”的身份分别属于社会关系中的()A.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B. 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业缘关系C. 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D. 业缘关系地缘关系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题干描述中“我”与爸妈的关系是血缘关系;“我”与老师的关系是业缘关系;“我”与邻居的关系是地缘关系。
故选C。
4.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真实性、实效性,学校团支部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展。
下列展板内容契合展会主题的是()①小红紧跟时代潮流,在生活中保持“躺平”心态②小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去图书馆做志愿者③小敏走进养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④小珍为了减肥去健身馆进行体育锻炼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社会实践,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政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练习题
1.学校组织的学农活动,其实是培养了同学们亲社会的行为。
下列关于亲社会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有
①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只有在青少年时期才需要培养的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就是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③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④亲社会的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小明同学在上下学路上,经常主动给年迈和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虽然背着沉重的书包很累,但是小明觉得帮助了别人,自己也是快乐的。
小明的行为体现了亲社会行为中的
A.谦让
B.分享
C.帮助他人
D.关心社会发展
3.小龙经常和同学在一起交流学习经验,他们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了好的经验,也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感受到同学情谊。
这体现了亲社会行为中的
A.谦让
B.分享
C.帮助他人
D.关心社会发展
4.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重要纪念活动之一。
中学生小军心潮澎湃的观看了阅兵,并为伟大祖国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
这体现了亲社会行为中的
A.谦让
B.分享
C.帮助他人
D.关心社会发展
5.“互联网时代,我感觉更孤单”“互联网减少了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这两句话
说明了
A.虚拟交往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B.虚拟交往能取代现实的人际交往
C.人们不应该进行虚拟的网络交往
D.现实的交往应该取代虚拟的交往
6. 中学生小明爸爸从事蔬菜种植,蔬菜只能在附近的集市销售。
小明暑假回家,用手机给爸爸建了一个微商,在网上推广和售卖爸爸种植的蔬菜,一时间蔬菜的销量大增。
材料说明了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②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③互联网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④互联网推动了传统行业转业升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初中生小丽是一名写作爱好者,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她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的网络上,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欢,大家对她巧妙的构思和文笔点赞。
小丽非常开心,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当作家的信心。
这说明了
①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②网络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③网络极大的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④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交流传播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如果要对漫画中的人进行规劝,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①不可沉溺网络,学会“信息节食”②争分夺秒的浏览,时
间就是金钱
③走路不看手机,要保护人身安全④网络信息丰富,获
取新知更优秀
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新通过的《民法总则》第111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这警示我们
①网络无限,自由无界②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
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某校开展了“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你认为下列活动能体现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有
①小明通过网络参加了志愿者活动的报名活动②小欣通过网络转发了她看到的一则募捐信息
③小红通过网络对开展诚信考试倡议进行响应④小于通过网络传播了一些反诈骗的方法做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初中生小许平时喜欢骑行共享单车,但是他发现一些没有到12周岁的小学生也骑行共享单车上学。
小许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就给市政府打电话反映了这一情况,希望加强对未成年人家长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共享单车的监管。
下列对小许的做法看法正确的有
①小许同学利用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小许同学是多管闲事,这事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③小许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述求,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④小许同学积极提出自己的意
见和建议,是负责任的公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根据小明暑假的生活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情境一:小明暑假和妈妈一起清理了小区楼道的小广告,虽然很累,但是他感到清理后的楼道看着干净清爽多了。
而且小明还利用互联网给小区居委会提了一个意见,希望能给小区加装一个屏蔽门,这样小广告就不会贴得满楼道都是了。
(1)请对小明清理小区楼道小广告和给社区居委会提意见的行为进行评价。
情境二:暑假原本自己定了一个看书和锻炼身体的计划,但是由于一看手机信息,和同学聊天等,就把很多原本定好的计划荒废了。
临到开学,小明很懊恼,但是又觉得自己没有好的办法能够从手机信息的海洋中挣脱出来。
(2)请你写出几个具体的“信息节食”的方法来帮助小明。
情境三:小明妈妈想叫上小明一起去乡下姥爷家去摘些自己家种植的水果,回来分享给一些亲戚朋友品尝。
小明知道姥爷家路途遥远,要先坐高铁再倒汽车。
小明觉得这是费力受累的事情,摘水果不如买水果,而且自己受累给他人分享这也太不值得了,所以就没有陪同妈妈去。
(3)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小明的想法和行为进行评价。
八上政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练习题参考答案
1---5:C C B D B 6—10:D B A C A 11:A
1.根据小明暑假的生活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小明清理楼道的小广告,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
同时他利用网络给社区居委会提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公民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民意,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2)例如: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没有完成,就不能上网。
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如果做不到,就请身边的人对自己进行监督。
回家后主动断掉网络,等完成后再恢复等。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
(3)小明的想法是缺乏分享意识,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也不利于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我们中学生要培养亲社会的行为,学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