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道德与法治走进社会生活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走进社会生活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课题:《合理利用网络》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课第二框
教师:罗宇
单位:雅安市名山区前进初中
科目:道德与法治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期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在承接上一框内容的基础上,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和传播网络正能量两大知识点,涉及什么是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恪守网络规则。
同时还要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养成正确的网络观。
二、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青少年作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不合理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
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发现部分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经验不足,同时辨别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
过多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学会合理利用网络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了解网络利弊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参与网络生活和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学会传播网络正能量。
能力目标:主动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能够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知识目标:了解媒介素养和网络规则,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学会传播网络正能量。
四、教学方法
谈论法(问答法)按照事先准备的课堂调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由此获取本科知识点;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自身上网实际经历解决问题。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难点:传播网络正能量。
2024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完整版
2024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包括第1课《我的社会生活》,第2课《遵守规则》;2. 第二单元《法治与我同行》,包括第3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4课《我们受法律保护》;3. 第三单元《尊重与平等》,包括第5课《尊重他人》,第6课《平等待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2.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明白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尊重与平等观念的实践。
教学重点:社会规则的理解与遵守,法治观念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视频;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规则的思考;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第1课:我的社会生活第2课:遵守规则2. 第二单元:法治与我同行第3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4课:我们受法律保护3. 第三单元:尊重与平等第5课:尊重他人第6课:平等待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社会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表现。
分析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利。
2. 答案:社会规则对个人: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提高社会地位;对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关心他人需求;平等待人:不以身份、地位、贫富等差别对待他人。
法律通过规定公民权利,保障我们的权益不受侵犯;通过制裁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理解社会规则、法治观念方面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法治讲座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新人教版
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知识目标:
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重点
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
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旅游活动,认识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探究问题,引发思考。
分享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点突出活动后的收获、感受与成长。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得出教材的知识
学生听故事
分享故事后的思考
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用故事印证社会化的重要性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
既然人的生活、成长离不开社会,那么中学生应该与社会建立怎样的连接呢?
二、亲社会行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10月启动初中学生学农教育,编制了学农项目市级实施方案,将学农教育计入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农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田间劳动,都学习配菜做饭,都有劳动成果。学农期间学生跨区跨校混合编班,学生自带铺盖,自行负责日常生活、内务整理。学生们不仅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体会动手创造的乐趣,更增强了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了互助、友爱、感恩的精神。
讲授新课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出示图片情景(四副图片)
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案
y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每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能力目标1.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2.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个人离不开社会,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
2.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是不同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社会身份。
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教师准备:教材第2页和第3页的四个情景幻灯片或其他与此情景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猪孩”王显凤的故事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
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年12月剖宫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
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
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
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
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 走进社会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情感态度与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价值观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丰富的社会生活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图1 图2提示:同学关系。
提示:师生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 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教学设计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1激当今所教学重点:网络开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防止网络危害。
2敖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观察这两幅图片,看看人们在利用网络做什么?教师过渡: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
今天我们具体了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二、新课讲授(一)网络的积极作用活动一:情景再现网上求医(展示以下材料)41岁的肖萌头痛已经有3年了。
她看过神经内科、中医科、脑外科,诊断有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好几种病,治疗的效果也是时好时坏。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鼻窦炎的病症和自己的情况接近,通过好大夫网站她联系到公安医院耳鼻喉科的张良主任。
经过三次网络咨询,张主任推测她的头痛可能是因为鼻窦炎引起的。
通过检查和治疗,肖萌进行了鼻窦炎手术,她的头痛也一年多没有犯过了。
1.这个故事说明,人们利用网络做了什么?2.通过阅读教材,你还知道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提示: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给人们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网络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活动二:古今通讯比照(展示以下图片)图1图21.古今通信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通信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过去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念故乡,怀念亲人友人的情感,如果在今天,杜甫可以最快地了解故乡、亲人、友人的情况。
活动三:利用网络的生活图片(展示以下图片)同学们了解一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网络的图片。
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本钱,提高了效率。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1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1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一、内容简介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
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本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有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向的考虑,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公民的必经之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将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因人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而产生和存在,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而社会是个人的成长课堂,是人由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
基于这种理性认识,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
同时,互联网开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络社会的公民。
为了更好地引领初中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本单元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怎样从日常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络在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问题,如不良信息诱惑、沉迷网络、网络安全等,进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做守法、理性、负责的信息化时代的公民。
二、主要观点社会生活绚丽多彩,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青少年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期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并由此获得相应的身份。
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社会是中学生的成长课堂,青少年应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努力在关心、融入、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为人类的文化传播和科技创络安全、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
青少年学生要充分感受网络技术的发展,树立科学信念、科学精神,同时应该在网络生活中把握自我,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做网络的主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活动三】根据情境介绍自己
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与他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自我介绍的情况。
情境一:做客同学家,向同学的奶奶介绍自己。
(业缘关系)
情境二:到姑姑家玩,向姑姑的朋友介绍自己。
(血缘关系)
情境三:在国外碰到两个说新疆土话的帅哥(美女)。
(地缘关系)
章节名称(课题)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计划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周 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享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活动一】说说你的暑假生活:
教师: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暑假生活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在暑假,你有哪些不同于学校的生活经历。请选择其中的一两件和大家分享。
学生分享:略
教师总结:在暑假,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与社会有了更深的交融。
讲解新课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
需要我们献计献策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作业 Nhomakorabea待定
教学反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二】校园生活OR社会生活?请你来选择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积极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2.学会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3.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社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案例材料:用于分析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案例4.视频资料:用于导入的社会生活场景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社会生活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问:视频中哪些行为影响了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题“走进社会生活”。
通过PPT展示,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典型病例,讨论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_20
《我与社会》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准确理解置身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准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化对人的成长的影响”微思考:课件出示:《印度狼孩》思考问题:人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发展?微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
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
这就是以前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微感悟:1、对人类影响起决定作用的是基因遗传还是外界环境?2、人的成长能否离开社会?3、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怎样做?对我们有何意义?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要主动理解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自主预习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4、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6、社会关系对我们的身份有何影响?(三)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教材P2~3使用你的经验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能够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提示:要求写明是什么方式,点明有何感受。
(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实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知识目标:明确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辩论等方式,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养成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良好品质。
1.重点:(1)知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2.难点: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比较熟悉《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鲁滨逊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与世隔绝了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明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些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感受到我们的美好生活与每个人承担的责任不可分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与我们密不可分。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动二:探究实践1.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向他人表示友好?2.说说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3.请你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办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向他人主动问好;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微笑、点头致意;赞美他人……2.废水、废气、白色污染等。
丰富的社会生活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2.通过讨论等方式理解社会上各种角色以及各种角色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通过讨论认识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理解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价值,形成亲社会行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养成亲社会行为。
难点: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旅游、阅读、追剧、社会实践……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请与同学分享你的暑假生活感受。
生:……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大家的假期生活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丰富的社会生活》。
(二)自主预习这个假期老师追了一部综艺节目:知乎出品的《荒野会谈》。
这是个探讨“Z世代(互联网世代)如何跟世界相处”的谈话节目。
第一期聊的是“理想的社交状态”,其中聊到了现在被普遍讨论的社交标签,如“社恐”、“社牛”、“社懒”、“社交牛杂”……节目嘉宾李雪琴提出了一个疑问:“人可以完全没有社交吗?”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请阅读课本,观看自适应平台推送的资源,结合你的生活,在评论区里留下你的观点和理由。
时间: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三)合作探究【学生小组交流后派代表进行表达】教师总结:从刚才大家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不能完全没有社交。
人在社会交往中会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如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等。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承担不同的责任。
教师提问: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学生表达】教师总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课堂,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总结为: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 走进社会生活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做文明网民。
2、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能力目标1、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
2、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知识目标1、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2、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消极作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阅读教材P17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2)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点拨:(1)奶奶只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爸爸只看到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他们都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网络。
(2)在利用网络时,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要善于运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负责的网络公民。
二、新课讲授第一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什么是媒介素养?为什么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探究与分享:两则材料,引出学生对使用网络的思考2、理解什么是媒介素养。
明白中学生应具有怎样的媒介素养。
3、在此基础上,理解为什么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注意什么?A、1、从两幅图引出第一个结论:要学会“信息节食”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2、合作探究与拓展延伸:理解网瘾的产生于危害性。
B、1、关于谣言:通过展示相关材料引出第二个结论:学会辨析网络信息2、谣言的危害、中学生应当如何做等、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制止谣言的建议。
部编版人教道德与法治(政治)八上(初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教案
部编版人教道德与法治(政治)八上(初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全面掌握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和考点。
2.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及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研究能力和考试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及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教师总结:同学们,可以按照这个知识结构图对第一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也可在这个结构图的基础上记忆重点知识。
二、知识梳理一)我与社会1.感受社会生活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社会生活空间的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二)在社会中成长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在社会课堂中,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我们的衣食住行、研究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和作用亲社会行为是指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行为。
它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则 复习教学设计(含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则复习教学设计(含练习题及答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本单元共3课时,分别是《我们生活的社会》、《规则与秩序》、《合作与竞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社会、遵守规则、学会合作与竞争,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于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学会在合作与竞争中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
2.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适应社会生活的。
3.操练(10分钟)根据讨论结果,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在情境模拟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总结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课时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提出问题:鲁滨逊是真的到了世外桃源了吗?他是真的与世隔绝了吗?
鲁滨逊在孤岛上生存了四年。
这期间,他的知识、技能、手中的火枪等工具帮了他很大的忙。
但这些都是在社会中获得的,像他这种极端的例子都不可能真正脱离社会而存在,更何况我们呢?
导读问题:
1.参考“李铭的一天”,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3.结合P3探究,说明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4.阅读P4相关链接,思考:如何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讲授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
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活动三:情景图片展示
我是消费者我是大哥哥
1.读图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
提示: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是确定不变的。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活动四:小辩论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课堂总结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要在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自觉融入社会,投身社会。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一、感受社会生活
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于存在
的社会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2、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第二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社会态度,学会善待社会,善待他人。
能力目标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知识目标掌握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好处。
教学重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亲社会行为的好处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插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讲授新课
活动一:展示自学问题:
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亲社会行为的好处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问题探究:社会实践活动是不是浪费时间?
你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么?
引出观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观点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相关链接: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请听题:你是怎样社会化的?
插如图片:父母—学会感恩于关爱;同伴—增强规则意识学会竞争与合作;
还有一个人对你们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以我为代表的老师,丰富知识与技能
提高表达能力;社会关爱,懂的传递爱心。
总结观点: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的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的。
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观点二: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插入衣食住行图片:它们从哪来?
插入学习用具图片:从哪来?社会提供
总结一下: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活动三:你能想象一下脱离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么?
1996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培尔独自住进一个地下溶洞,开始了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活生活,一年中,蒙培尔在设备优越起居舒适却封闭的环境中吸了380盒香烟,看了一百部录像片,在健身车上骑了1600多公里,一年以后刚走出溶洞时,他脸色苍白,情绪低落,尽管他渴望热闹,渴望与人相处,但已经丧失了交际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蒙培尔告诉记者在洞穴里呆了一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
人类社会这么好
我们是不也应该有所表示?
引出观点:养成亲社会行为
阐述定义: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
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简单阐述并记住:无私的利他行为
知识拓展: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
提出问题:青少年为什么要亲社会?
答案: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身边榜样:王锋——三闯火海救人英雄
三闯火海救人、现场20余人在他的呼喊和施救下全部安全脱离险境,而他本人却被严重烧伤,烧伤总面积达98%……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青年王锋火海救人的英雄事迹经过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传遍大江南北,感动着整个中国,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的心
小组讨论:不亲社会的后果
活动四:提出问题
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小调查:最近发生的国内新闻你了解多少?最近发生的国际新闻你了解多少?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插入两幅实践图片:观察下面两幅图有什么特点?人多,不可避免的要与人交往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提出问题:为什么非要我参与社会实践?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参与社会的过程,继续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个人在社会中成长,需要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掌握亲社会行为,以及如何养成成亲社会行为,以便于更好的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