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圈里有几个”这一问题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各一份。
2. 小纸条:写有0-5的数字,各一份。
3. 计数工具:圆圈图案的物品,如棋子、彩色豆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例如数字1,然后向学生提问:“请问,圈里有几个1?”2. 学生们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并回答:“圈里有一个1。
”3. 教师继续出示其他数字卡片,学生们进行观察和回答。
活动一:圈里有几个?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份数字卡片和小纸条。
2. 教师提供一些计数工具和一个盒子,并告诉学生:“现在我将在盒子里放入一些计数工具,请你们观察并回答盒子里有几个。
”3. 学生们观察并回答后,将自己的答案写在小纸条上,并将小纸条放入盒子里。
4.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个小组的答案,并逐一验证答案。
活动二:找出错误1. 教师将一些盒子摆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并在每个盒子上写上一个数字。
2. 学生们先一组一组地去观察盒子里的计数工具,然后返回自己的座位。
3. 每个小组依次告诉大家观察到的计数工具数量。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可能的错误,并帮助学生改正。
活动三:加法和减法游戏1. 学生继续分组,每组一份数字卡片和小纸条。
2.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加法或减法式子,例如:“2 + 3 = ?” 或者“7 - 4 = ?”。
3. 学生们根据式子的要求,使用数字卡片来计算出答案,并将答案写在小纸条上。
4. 学生依次回答自己的答案,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个小组的答案,并逐一验证答案。
总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圈里有几个》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应用“圈里有几个”的数学概念。
2.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
《圈里有几个》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老师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并让学生观察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简单、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
2.活动
老师从黑板上随机画出 5 个圆,让学生尝试解决“圈里有几个”的问题,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问题,例如:如果画出 10 个圆,其中 3 个圆重叠,那么圈里有几个?如果画出 7 个圆,其中 2 个圆没有和其他圆重叠,那么圈里有几个?等等。
3.总结
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考方法,老师可以在此阶段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知识点讲解,强化学生的认识。
四、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数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出题人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对于“圈里有几个”的数学概念有了深刻的了解。
整堂课的流程较为简单,但是要注意游戏难度的掌控,以免出现游戏过于简单或者过于枯燥的情况。
同时,在总结环节,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本课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圈里有几个》大班数学教案
《圈里有几个》大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点数能力。
2.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数字1-10的认知。
2.点数能力。
3.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数字1-10的认知。
2.点数能力。
教学难点:1.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圈圈、小奖品等教具。
2.准备教学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1.组织幼儿围成圈,引导幼儿互相介绍自己。
2.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逐一认识数字1-10。
二、基本概念教学1.老师出示一个圈,引导幼儿观察圈里的物品数量。
2.老师提问:“圈里有几个?”让幼儿回答。
3.老师出示不同数量的圈,让幼儿分别说出圈里的物品数量。
三、点数能力培养1.老师发放圈圈,让幼儿自由选择物品放入圈中。
2.老师引导幼儿点数圈中的物品,并说出数量。
3.老师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点数经验。
四、合作完成任务1.老师出示一个任务卡,上面写有数字和物品名称。
2.老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任务卡。
3.小组成员合作,将任务卡上的物品放入相应的圈中,并说出数量。
4.完成任务后,老师给予小组成员小奖品。
1.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玩圈圈游戏,增强幼儿的数学能力。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数字和圈圈相关的展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表达。
同时,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给予不同能力的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数字1-10的认知:通过互动游戏,让幼儿熟悉并能够准确识别数字1-10。
老师展示数字卡片,问:“我们的小朋友们,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数字呀?”幼儿回答后,老师再问:“那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数字代表了几呢?”2.点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点数技能。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圈里有几个》《圈里有几个》是大班数学活动,旨在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游戏,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提高幼儿的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载体,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数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活动设计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数出圈内的物品数量,理解数量的概念。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正确数出圈内的物品数量,理解数量的概念。
难点: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圈卡片、小物品(如小球、小棍等)、计数棒。
学具:每位幼儿一份圈卡片、一份小物品、一份计数棒。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各种物品,如苹果、小鸟等,让幼儿数一数图片中有几个物品。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圈卡片的用途,讲解如何用圈卡片来计数物品。
3. 操作: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用圈卡片和小物品进行操作,数一数圈卡片中有几个物品。
4. 游戏: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一比哪组数得快,数得准确。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正确数出圈内的物品数量,理解数量的概念。
难点: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活动的组织是否得当,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存在问题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在家中设置类似的情境,让幼儿继续练习数数,如数一数家中有几个家庭成员,数一数玩具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购物时数一数商品的数量,出行时数一数车辆的数量等,让幼儿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教案题目:《圈里有几个》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数量和数目。
2.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活动参与和合作。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数字圈出相应数量的图形。
2. 学生能够自己制作数字和图形的练习题,并向同伴提问。
教材准备:1. 数字卡片。
2. 图形卡片(例如圆、三角形、正方形等)。
3. 活动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准备好十个数字卡片(从1到10),并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墙上。
2. 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
3. 教师宣布数字游戏开始,两个代表分别挑选自己组内的一名学生牵手站在墙前。
4. 教师询问:“请问,数字1代表什么?”。
代表A回答:“1代表一个人”。
5. 教师再问:“请问,数字7代表什么?”。
代表B回答:“7代表七个苹果”。
6.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代表A和B找到相应数量的图形卡片(一个圆和七个三角形)。
7. 学生鼓掌鼓励他们的表现。
实际活动:1. 教师把数字卡片收集起来,然后展示一个数字卡片给学生们看。
2. 教师提问:“请你们用铅笔圈出此数字对应的图形。
”3. 学生们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带领学生们检查答案。
4. 教师再次展示一个数字卡片,并让学生们找到对应的图形。
这次,学生们可以用手指指着图形,而不是圈出来。
5. 教师继续展示剩下的数字卡片,重复以上步骤。
巩固活动:1. 教师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在活动练习册上制作数字和图形的练习题。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5个问题。
2. 小组成员之间轮流提问和回答问题。
其他小组成员用铅笔或者手指指着相应的图形或数字。
3. 教师鼓励学生们思考和合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Homework:阶段总结:在这堂课中,学生学习了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观察、推理和实际操作,学生们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们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并培养了更多的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教案名称:圈里有几个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
2.能准确理解和使用词汇:几个、数量、圈、多少。
3.能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
教材及教具:1.数字卡片1-10。
2.彩色圈圈。
3.清水写板、彩色粉笔。
4.数学游戏卡片。
教学流程:Step 1: 引入活动(10分钟)1.教师准备了数字卡片1-10,分发给学生。
2.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由学生一一说出来。
3.教师问学生:谁能告诉我这是数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贴上对应数字的卡片,与学生对应。
Step 2: 学习活动(20分钟)2.教师将彩色圈圈排成一行,每个圈圈里放入一些小球(从1到10)。
3.教师指着第一个圈圈问学生:第一个圈圈里有几个小球?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写板上写下答案。
4.教师继续问学生:第二个圈圈里有几个小球?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写板上写下答案,以此类推。
Step 3: 游戏环节(3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个数学游戏卡片和彩色圈圈。
2.学生按照卡片上的要求,将对应数量的小球放入圈圈中。
3.每组学生完成后,教师逐一检查并纠正错误,表扬正确完成的小组。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强调圈圈里小球的数量与对应的数字。
2.教师给学生一张纸,让学生在上面画出10个圈圈,用彩色笔在每个圈圈里写上对应的数字。
Step 5: 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现在,谁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圈里有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写下描述数量的句子。
2.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个圈里有几个的情景,并用语言和图画表达出来。
3.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在游戏中能够直观地理解数量的概念,通过放入圈圈中的小球来表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概念:“几个”表示数量的概念。
2.能够辨认和数数1-5个物品。
3.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集中注意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图片卡片(分别有1-5个物品的图片)、黑板、粉笔、计数器等。
2.教学环境:在教室中设置观察游戏的区域。
三、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教师将准备好的图片卡片从小朋友面前展示一遍,然后从其他地方将卡片隐藏起来,让小朋友猜一下展示的卡片中有几个物品。
引导幼儿们讨论出现的物品数量是最多还是最少的。
2.引入主题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圈里有几个”的字样,然后问:“你们知道圈里有几个是什么意思吗?”等待幼儿们的回答。
根据幼儿们的回答,解释“几个”表示数量的概念,并与他们谈论和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几个苹果、几个椅子等)。
3.观察图片教师出示一张只有一个物品的图片,并问:“这张图片里有几个物品?”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物品”。
然后逐次出示其他数目的图片,引导幼儿们回答相应的数量,如:“这张图片里有几个物品?”教师可以使用手势或计数器辅助教学。
4.练习数数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几个人的简单图形,然后逐个指向每个人,并问幼儿:“你能帮我数一数这幅图中有几个人吗?”鼓励幼儿们用手指在黑板上数数并回答结果。
5.游戏练习教师让幼儿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不同数量的物品,例如水果、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并分组,然后让每组的孩子在纸上画出圈里有几个物品,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最后,每组的小朋友可以依次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口头介绍他们圈出的物品数量。
四、教学延伸:1.拓展游戏:教师可将游戏扩展为“圈外有几个”的游戏,让幼儿观察一些物品并说出圈外有几个。
2.数数练习:教师可通过数数游戏帮助幼儿巩固1-5的数数能力,例如通过数数图案、手指数数等。
3.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与数数相关的练习,例如让幼儿找一些物品,然后用图片和数字记录他们找到的物品数量。
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圈里的图形数量。
2.学生能够通过绘图方法找到答案。
3.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和绘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圆形(1)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圆形。
2.学生能够通过实物和实例加深认识。
3.学生能够正确绘制圆形。
(2)教学重点1.认识圆形。
2.绘制圆形。
(3)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圆形的图片和器具,导入学生对圆形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对身边的圆形物品进行观察,加深对圆形的认识。
3.教师讲解绘制圆形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2. 圆形中有几个?(1)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圆形中的图形。
2.学生能够通过绘图方法找到答案。
3.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圆形中图形的数量。
(2)教学重点1.能够识别圆形中的图形。
2.能够通过绘图方法找到答案。
3.能够正确地数出圆形中图形的数量。
(3)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圆形图形和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圆形中的图形。
2.让学生通过绘图方法找到答案,确认每一个图形的位置。
3.教师让学生数出圆形中的图形数量,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绘图能力。
三、教学方法1.以讲解、示范、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
2.以引导、启发、巩固为教学辅助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觉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进行评价。
2.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答题等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交流、探究。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圆形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同时还加入了小组合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交流的机会。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和直线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学会通过圆和直线的关系,判断图形是否相交;3.让学生学会通过判断图形是否相交,求出圆和直线围成的区域中有几个图形。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笔等;2.学生准备纸、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
请大家朝黑板看,我画了一个圆。
”在黑板上画出圆之后,老师继续说:“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圆。
”老师再问:“圆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样的。
”老师说:“非常好。
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直线的定义。
请看黑板,我画了一条直线。
”在黑板上画出直线之后,老师继续说:“这是一条直线,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直线是一条没有弯曲的路径。
”老师说:“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在什么情况下会相交呢?” 学生在思考一会儿后,有人回答:“当它们的位置重叠时。
”老师马上说:“非常好,同学们非常聪明。
那么今天的主题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圈里有几个。
”2. 提出问题老师说:“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些图形,请大家观察这些图形仔细,看看它们是否相交。
”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相交的圆和一条直线之后,老师继续说:“这个图形中有几个小图形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3. 学习具体方法老师说:“同学们,根据这两个圆和这条直线,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两个步骤来算出这个图形中有几个小图形。
”第一步,判断图形是否相交。
如果相交,则进入第二步,否则直接得出答案。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两个圆和直线是否相交。
第二步,求出圆和直线围成的区域中有几个图形。
在这个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圆和一条直线。
我们可以分别观察每个图形在相交的情况下会产生几个图形。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图形中有几个小图形。
4. 给出范例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出一个相交的圆和直线之后,利用以上两个步骤演示了如何判断图形是否相交以及如何求出圆和直线围成的区域中有几个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精选2篇)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篇1一.活动目标1. 学习计数两圈交叉状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2. 探究标记要求在圈里面的相应数量的物体3. 体验解决问题的胜利感和合作嬉戏的乐趣二. 活动预备白板课件、呼啦圈、瓶宝宝10个、幼儿协作用的小白兔.计数表等三.活动过程1. 嬉戏导入师:孩子们你们都玩过套圈嬉戏吗?你们中间谁是套圈高手呀?瞧,今日我带来了一些罐子宝宝,待会儿就要请你们中的套圈高手来套。
瞧瞧,我带来了几个罐子宝宝?我们两个两个数,几个?谁情愿来试一试?(不同颜色的圈)请小伴侣套圈师:他们两个分别套中了几个罐子宝宝呀?你们能不能把它记录下来呀?看,我今日还带来了一张标记图,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呢?分别用数字表示。
圈真好玩,我也想玩呀,有没有谁情愿来跟我pk一下的?这个罐子宝宝被我们同时套住了呀,那这个罐子宝宝该算谁的呢?2.白板演示双圈交叉过程(学习)师:刚才拿着绿色圈圈先套中了一个罐子宝宝,这时候我拿红色的圈圈也套中了,这时候两个圈怎么样呢?敲,这时候罐子宝宝在哪里?你们说的中间是这里吗?这里是红色和绿色交叉的地方,那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它在红圈里吗?在绿圈里吗?所以这个罐子宝宝即在红圈里又在绿圈里。
我们在数绿圈中有几个罐子宝宝的时候要吧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也数进去。
我们在数红圈中有几个罐子宝宝的时候要吧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也数进去,记住了吗?师:套圈嬉戏可真好玩,瞧,小猫小狗也来玩套圈嬉戏啦今日,我们要做一回记录员,帮他们记录成果,好吗?小猫小狗套中了几个罐子宝宝呢?谁来说说看。
同意不同意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交叉部分电的罐子宝宝它既是属于红圈也是属于绿圈,所以小猫中了几个?小狗中了几个?好它们打平了,接下来连续看,这一次呢?谁来帮他们记录一下成果?你们搜同意吗?那我们数一数验证一下好不好?先数哪里?先数数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含反思一、课程背景本次数学课程针对幼儿园大班,旨在通过教授“圈里有几个”这道题目,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集中注意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能够认识到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教学时间为一个小时,教学地点为幼儿园教室。
二、教学目标①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②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③通过课程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张纸,上面画有五个圆圈,问幼儿圆圈的数量是多少个。
(2)让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幼儿发现数量与数字的关系。
2.实践操作(1)教师给每位幼儿一份纸和一支笔,让幼儿在纸上随意画几个圆圈。
(2)教师宣布题目:“这个圈里有几个?”并让每位幼儿数一数画上去的圆圈有多少个,并把数量写在纸上。
3.分享发现(1)教师让几位幼儿上台把自己的答案告诉全班。
(2)教师让幼儿进行交流,问问大家的答案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应该怎样解决。
4.概念认识(1)教师让幼儿把纸上画的圆圈一个一个涂掉,并口头提示“涂掉一个,还剩几个?”(2)教师让幼儿说出涂掉一个后圆圈的数量变化情况,并让幼儿口算计算涂掉后还剩下几个圆圈。
(3)教师重复进行几次“涂掉一个”的操作,让幼儿形成“数量的变化等于数字加一或减一”的认知。
5.游戏练习(1)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出一个圈里有若干个小球,让幼儿口算出小球的数量。
(2)教师随机喊出一个数字N,让幼儿把这个圈里的小球数减去N个,并口算计算好剩余的小球个数。
(3)教师再次随机喊出一个数字M,让幼儿把剩下小球的数量加上M个,并口算计算好总共剩下的小球个数。
(4)游戏练习结束后,让幼儿口头总结在游戏过程中“数量的变化等于数字的加减”。
四、反思1.课程亮点:本次数学课程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游戏和操作,深入浅出地让幼儿理解认识到“数量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游戏环节的巧妙设计,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点数,正确感知圈中的物品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正确点数圈中的物品,并感知其数量。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描述圈中物品的数量。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圈,各种小物品(如玩具、水果、动物等)。
2.学具:每位幼儿一张白纸,一支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圈的大小。
2.教师在圈中放入不同数量的小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
(二)基本环节1.教师出示一个圈,里面放入若干个小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
a.教师示范点数,让幼儿跟随示范。
b.教师提问:“圈里有几个小物品?”c.鼓励幼儿用数学语言回答,如:“圈里有5个小物品。
”2.教师出示另一个圈,里面放入更多的小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
a.教师提问:“这个圈里有几个小物品?”b.鼓励幼儿尝试独立点数,并用数学语言回答。
3.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圈,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圈里的物品多,哪个圈里的物品少。
a.教师提问:“哪个圈里的物品多?哪个圈里的物品少?”b.鼓励幼儿用数学语言回答,如:“大圈里的物品多,小圈里的物品少。
”4.教师出示一个空圈,让幼儿从自己的学具中选取合适数量的小物品放入圈中,使圈中的物品数量与另一个圈相同。
a.教师示范选取小物品放入空圈,并提问:“我选了几个小物品?”b.鼓励幼儿尝试独立操作,并说出自己选取的小物品数量。
5.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a.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b.鼓励幼儿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如:“我发现大圈里的物品比小圈里的物品多。
”(三)巩固环节1.教师出示更多大小不同的圈,让幼儿独立观察并点数圈中的物品。
a.教师提问:“这个圈里有几个小物品?”b.鼓励幼儿独立点数,并用数学语言回答。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基本概念——数量和比较;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形中的圈并进行数量的判断;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不同图形中的圈的数量进行比较;4.学生能够通过感知数量的变化,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画圈示意图或几个具有不同数量圈的图片;–学生用于观察和练习的纸和笔。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圈里有几个》。
2.教师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你们有没有见过很多圈构成的图形?”“你们能通过观察图形中的圈来判断数量吗?”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和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数量感知能力。
活动展开(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画有几个圈的示意图。
问学生:“请你们来观察这个图形中有几个圈?”2.学生用纸和笔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答案,并与身边的同学进行比较。
3.学生一起讨论各自的观察结果,并将不同的观察结果列在黑板上。
4.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统计并比较观察结果,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并解释理由。
(教师可重复进行2-4步骤,使用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活动拓展(30分钟)1.教师给出一组有不同数量圈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比较这些图形中的圈的数量。
2.学生用纸和笔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3.学生按照数量的多少,将这组图形进行排序,并解释理由。
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中的圈来判断数量和进行比较的方法和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环境和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组有不同数量圈的图形,让同学们来观察和比较。
2.学生可以寻找更多关于圈数量的例子,进行观察和比较。
3.学生可以在家里或课余时间中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更多与数量和比较有关的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圈里有几个》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圈里的物品数量与圈的大小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发现圈里的物品数量与圈的大小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圈的大小与物品数量的关系。
2.引导幼儿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一的圈、各种小物品(如玩具、石头、树叶等)。
2.学具:画有大小不一的圈的纸张、彩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大小不一的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圈的大小。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圈的大小和里面的物品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二)探索活动1.教师将大小不一的圈放在地上,每个圈里放入不同数量的物品。
2.幼儿分组观察并讨论:圈的大小与里面的物品数量有什么关系?(三)操作活动1.教师分发画有大小不一的圈的纸张和彩笔,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圈的大小与物品数量的理解,画出相应的物品数量。
2.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幼儿回答:圈的大小与里面的物品数量有关系,一般来说,圈越大,里面的物品数量越多;圈越小,里面的物品数量越少。
3.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4.幼儿回答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直观地发现了圈的大小与物品数量的关系,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操作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帮助幼儿理解圈的大小与物品数量的关系,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教学手段,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5.不足之处:在课堂组织方面,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导致课堂节奏有些拖沓。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时间分配,提高教学效率。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
《圈里有几个》一、教学目标1.学习用数数的方法,正确感知圈里的物体数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数数的方法,正确感知圈里的物体数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教具、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备小玩具、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个神秘的圈,引导学生观察圈里的物体。
2.学生自由发表观察到的物体数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探索1.老师出示多个圈,每个圈里都有不同数量的物体,让学生数数每个圈里的物体数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数数的方法和心得。
3.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数数的方法有多种,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等。
(三)实践1.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圈里的物体数量。
2.学生自由发表答案,老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3.学生自备小玩具,互相交换,数数对方的小玩具数量。
(四)游戏1.老师设计一个数数游戏,如“圈圈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数的方法。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数数的乐趣。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数数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数、实践、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如“数数达人”、“数学小巧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数学能力。
2.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数数方法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感知圆形的内部和外部。
2.培养学生数数和记录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圆形的内部和外部,学会数数和记录。
2.教学难点:区分圆形内部和外部,准确记录数量。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圆形图片、小动物图片、数字卡片。
2.教学材料:圆形纸片、笔、剪刀、胶水。
3.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圆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征。
2.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二)基本概念建立1.教师讲解圆形的内部和外部,并用课件展示。
2.学生尝试用手指画出圆形的内部和外部。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找出小动物在圆形内部还是外部。
(三)操作活动1.教师分发圆形纸片,让学生在纸片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2.学生将圆形纸片剪下来,贴在指定的位置。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数出圆形内部和外部的小动物数量。
(四)数数与记录1.教师讲解数数的方法,强调从1开始顺序数数。
2.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活动,并用笔记录下来。
3.教师检查学生的记录,纠正错误。
(五)分享与讨论1.学生分享自己的数数和记录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数数和记录的准确性。
2.学生举例说明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圆形内部和外部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巩固。
2.在数数和记录环节,部分学生存在依赖教师的现象,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较少,今后教学中应增加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圆形内部和外部概念的理解程度。
2.学生数数和记录的准确性。
3.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感知圆形的内部和外部: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个圆形的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同吗?生1:里面就是被这个圈圈起来的地方。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圈里有几个》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圈里有几个”的概念,能够准确数出圈中物品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数出圈中物品的数量。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圈里有几个”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不同数量的小物品(如玩具、水果、文具等),圈圈板,数数卡片。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布置有序,便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名字叫《圈里有几个》。
你们知道什么是圈吗?对了,就是用线条画出来的一个封闭的形状。
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圈里有什么?2.基本概念建立师:这个圈里有一些小玩具,我们一起来数数,看看有几个小玩具呢?(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数数,确认圈中物品的数量)师:刚才我们数出来,这个圈里有5个小玩具。
那我们再来数数这个圈里的水果有几个。
(教师再次引导幼儿数数,确认圈中水果的数量)3.活动操作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个圈圈板和一些小物品。
你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小物品放在圈圈板里,然后数一数,看看圈里有几个小物品。
(教师分发圈圈板和小物品,指导幼儿进行操作)师:每个小组数完之后,请把结果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确认一下。
(教师收集各小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和确认)4.拓展延伸师:刚才我们数了圈里的物品,那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圈。
比如,我们的手腕上戴着的手链,就是一个圈。
请大家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圈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环境,寻找圈)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圈里有几个》,大家都能准确地数出圈中物品的数量,真棒!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希望你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直观地理解了“圈里有几个”的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里有几个》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圆形”的概念。
2.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圆形中的物品个数。
3.增强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1.预先准备一些由圆形构成的物品,如乒乓球、彩珠、小汽车等,数量需在10个以上。
2.准备一些用于划分区域的平面板。
可以使用纸板、书本、桌子等。
3.准备圆规和尺子。
4.准备活动记录表。
课堂活动1.介绍圆形的概念。
将物品比如彩珠递给孩子,让孩子观察物品的形状,提问:“这个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引导孩子发现物品的形状是圆形。
然后向孩子介绍圆形的概念。
2.计算圆形中的物品个数。
示范圆形物品的数量与规律如何处理。
先在白板上画出一个圆形,然后逐一放入物品,同时数个数。
询问孩子们圆内有几个物品,并逐步加大圆形的数量。
3.圈里有几个游戏。
将孩子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最少2人或2人以上。
准备一些带圈形标识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圈了一些彩珠或其他物品。
在桌面或者其他平面上分别贴上几个区域,大小可以不一样。
随机地发给小组一张带圈形标识的卡片,要求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估计圆内有几个物品,并通过展示卡片的方式,讲解自己的方案和思路。
接着,由其他组独立验证结果,以求证明估计的正确性。
4.小结与反思。
让孩子们分享刚才的经验,并讨论自己的错误与优点。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帮助孩子审视圆内数量的计算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评估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用简要的测评记录工具对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反应进行测评。
评估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圆形的概念。
2.学生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地估计圆形内物品的个数。
3.学生是否能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在小组内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方案。
教学反思这个教学活动旨在加强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大班学生来说,这个活动非常适合。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圆形,并逐渐在此基础上引入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到实物物品,加强观察力和感性认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含反思一、活动名称:圈里有几个二、活动目标:1.认得数字0—10;2.把握圈内个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3.培育察看本领,学会用眼睛看和辨别圆形。
三、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大量颜色各异、大小相同且表面光滑的圆形物体,如扑克牌等;2.老师准备相对应的数字牌,以便提示、辅佑襄助同学记忆数字;3.老师准备一个大圆圈模板,并贴上数字;4.老师准备画纸、颜料、刷子等画画工具。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老师先拿出一个颜色光亮、表面光滑、大小适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同学察看物体。
第二步:引导同学描述这个圆形物体的外形特征,如圆形、表面光滑、大小适中等,同时告知同学这个圆形物体叫做“圆”。
第三步:老师示范将圆形物体放入一个大圆圈中,并说出圆圈中有几个“圆”,然后向同学介绍数字0~10的阿拉伯数字,并引导同学认得数字0、第四步:老师拿出另外一个圆形物体,将其放入大圆圈中,这时老师可询问同学里面有几个“圆”,引导同学把握圈内个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
第五步: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同学试着将不同数量的圆形物体放入圆圈中,并让同学尝试计算和说出里面的“圆”数,以此练习计数和口算本领。
第六步: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数字,老师可以准备相对应的数字牌,并贴在物体旁边,帮忙同学记忆数字。
第七步:在进行确定的训练后,老师可以通过让同学在班级活动中,自主计算、比较“圈里有几个”,加强同学的学习喜好和参加度。
第八步:针对个别同学把握较差的情况,老师可以接受一些故事、歌曲等方式,帮忙同学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内容。
五、教学反思:1、老师应切实提高教学喜好,使得同学能够更简单地将学习内容学以致用,并转化为生活常识;2、老师应对同学进行适时严格的夸奖和批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3、老师应当充分认得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紧要性,加强自身相关学问和技巧的培育,提高教育水平。
本教案以“圆”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有趣味味的活动,让同学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和舒适,加强了同学对数字的认得和运用本领,提高了幼儿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白板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
既在红圈也在蓝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出示图一(见光盘录像,下同),教师边在白板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蓝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蓝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蓝色变浅)在蓝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蓝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分别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蓝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蓝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
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组织幼儿表扬自己。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蓝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蓝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
(白板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出示图一(红圈里2人,蓝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务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注意语言提示的变化。
)
师:你们太厉害啦,这么难的任务都能完成,心里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小百科:圈的读音有juàn,quān,juān,又名“环”,古兵器。
用金属制成的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