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穷人》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穷人》优秀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d23092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4.png)
《穷人》优质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心理的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3.品析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桑娜的勤劳和家庭的贫困,谁能再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第1、2自然段中描写桑娜勤劳和家庭贫困的句子。
)2.接下来,桑娜一家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呢?她和渔夫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二、研读场景二,再识人物形象1.出示三个场景,指名读第二个场景。
①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②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孩子。
③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过渡:在这些穷苦的渔民身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2.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认识到一个怎样的桑娜。
3.学生交流读书感悟并指导朗读。
示例一: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1)从这段对西蒙小屋的描写可以看出什么?从西蒙死时的神情“冰冷发青的脸上”看出西蒙死得很痛苦;“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的细节描写,看出她死前的挣扎、不舍,其场景让人揪心。
从“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稻草”“旧衣服”等词语可以看到西蒙家比桑娜家更穷更苦,值得同情。
西蒙深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穷那么苦,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临死前也不忘孩子。
(2)从“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的细节描写中,结合上下文想象西蒙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板书:孩子)(3)齐读课件句子,感受环境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展现出的画面。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b895d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6.png)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
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板书:桑娜渔夫西蒙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他们!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
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穷桑娜渔夫西蒙人抱熬担忧害怕坚定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本课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
小学语文《穷人》第二课时 教案
![小学语文《穷人》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60f35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b.png)
难点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续写《穷人》。
教
学
过
程
一、配乐描述怒吼的狂风,嘶哑的钟声)动情描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托尔斯泰到海边的渔家小屋里,听到了夜深人静的海上狂风的怒吼、波涛的轰鸣,而渔夫起早出海打鱼到深夜还没回来,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小屋里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可是始终没见丈夫的影子。桑娜再也坐不住,提着马灯到海边,可是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见。后来,却让桑娜看到了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那是怎样的画面呢?请打开课本。
5.归结课文主题:启发提示:大家学得很认真,读书的收获很大,感受很深。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学生归纳:桑娜及他的丈夫,在女邻居西蒙死去后,毅然收养西蒙的两个遗孤的经过,表现了穷人善良、勤劳的品质。
6.回应课题:让我们记住这些可爱的穷人吧,记住穷人们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高尚品质吧!
3.总结评赞,深化情感:看,这就是桑娜,毫不犹豫地抱回西蒙孩子的桑娜,甘受责罚也不后悔的桑娜,体恤丈夫又不舍弃邻居的孤儿的桑娜!多么质朴、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桑娜!四、全文整合,总体认识穷人
完整认识桑娜:⑴启发谈话:托尔斯泰的笔下,桑娜是个最值得称颂的穷人,除了善良,桑娜还有什么特点?请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发表你的看法。(学生读书)⑵交流看法:①桑娜还是个吃苦耐劳的人:“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②桑娜还是个贤惠温柔的人:“‘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⑵西蒙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穷那么苦,也许自己就是饿死的,可两个孩子都是“圆脸蛋”,“圆脸蛋”就是胖胖的,可见西蒙从来没让孩子饿着。⑶西蒙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因为那么冷的天,她临死前“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让孩子“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
《穷人》精选教案(第二课时)
![《穷人》精选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63f854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f.png)
《穷人》精品教案(第二课时)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
2.深刻理解穷人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回顾复习,加深理解。
(1)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他们每天只能填饱肚子,吃的是,菜只有。
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渔夫身体,冒着出海打鱼,而桑娜自己也地干活,才能维持的。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贫穷,而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她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走进桑娜的家,感受她的勤劳。
(1)默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屋内环境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屋外环境的词句。
思考:屋里屋外分别给你怎样的感觉?(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出示描写屋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词语,学生交流感受。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波涛轰鸣狂风怒吼屋内:温暖舒适炉火未熄干干净净闪闪发亮预设:生1:我感觉屋外非常可怕,汹涌的海浪仿佛要把一切撕裂似的。
生2:但桑娜的家里却非常温馨,又干净又暖和。
生3:桑娜家的地“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可见桑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个勤劳的人。
生4:我觉得屋外的环境很恶劣,却更加突出了桑娜家的温馨。
就比如我在下雪或刮大风的冬天里却觉得家里特别温暖一样。
生5:渔夫在这样恶劣的天气环境下还出去打鱼,可见他们家真的很穷。
这里的环境描写也突出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4)教师小结,加深理解。
小结:渔夫家虽然很穷,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3《穷人》第二课时 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3《穷人》第二课时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fd713f524ccbff12184e8.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穷人》第二课时备课时间 2020.9.29教材分析《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学情分析学生对小说并不陌生,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不宜在主题探究,创作手法上求深求全,切忌用晦涩的术语,理论进行过度解读。
教学目标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重点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教学准备:课件。
前置作业内容回忆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0b00b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3.png)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5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桑娜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穷人的同情与赞美。
(重点)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我能行1、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一文,谁能试着说一说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再一次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句段的研读应植根于文本的整体。
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和出去捕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菜只有。
【设计意图】再一次感受“穷人”的“穷”,为结合人物处境体会人物情感做好铺垫。
3.(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合作交流,我最棒(例中学)1、桑娜发现西蒙已经死了,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继续等待出海未归的丈夫,此时她想到了什么?请看问题探究。
(指名读)2、学生自学3、小组交流4、展示汇报5、刚才,我们紧紧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此时的处境,感受了桑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桑娜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勾画、批注、交流、朗读,真正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始终着眼于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把握,采用联系上下文和人物处境的方法体验人物内心情感,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桑娜内心,我最懂(实践悟)1、过渡:文中除了7-10自然段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其他部分还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当时的处境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2、学生三分钟自学时间3、班内交流【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习得体会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的方法基础上,本环节充分利用文本中其他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再一次抓住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dbe21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f.png)
穷人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第三题。
2. 思考整篇课文是不是都在写“穷人”的穷,如果不是,还写了什么?【教学目标】1.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环境、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体会穷人的人性之美。
3.聚焦人物群像,深刻理解“穷人”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环境、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体会穷人的人性之美。
【教学难点】聚焦人物群像,深刻理解“穷人”的真正含义。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忆阅读小说的策略: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2.流: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故事的情节,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
设计意图:导入稍加回忆小说阅读的策略后,直接奔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节奏快,不拖沓,也为后面教学重难点的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有时导入还是要直奔主题。
二、新授探究一:对比环境描写,感受人物性格1.快速默读全文,划出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语句。
2.品读桑娜家的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出示语段:(1)这么多的环境描写,哪一个词特别夺你的眼?为什么?(心惊肉跳、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干干净净、温暖而舒适)(2)细品温暖而舒适环境背后反映的人物形象:①仔细研读,你从哪儿看出温暖,从哪儿看出舒适?(从地干干净净、炉火没熄、食具闪闪发亮、白色帐子、孩子安静地睡着)②从温暖而舒适,你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这是一个勤劳能干、不怕困难、积极阳光的女主人,屋外的环境虽然如此恶劣,他们的生活虽然如此艰难,但屋内依然被女主人收拾得温暖舒适。
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炉火没熄,食具闪闪发亮,外面寒风呼啸,可是床上的五个孩子却睡得那么安静,那么香甜。
(3)师小结:这些细节的描写都是环境描写,表面上是环境的温暖舒适,实际上,环境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凸显桑娜的人物品质。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20ab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b.png)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贫困的定义和原因。
2. 了解贫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探索如何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2. 学生练习册或手册。
3. 知识点总结或复习材料。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a. 提出问题:你了解贫困的含义吗?为什么有人会陷入贫困?b.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讨论的内容,以便温习已学知识。
2. 理解贫困的定义和原因a. 通过演示文稿或板书,给学生介绍贫困的定义和标准。
b. 分组讨论:学生们在小组内分享贫困的原因,并汇报给全班。
c.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常见的贫困原因,例如失业、缺乏教育机会等。
3. 了解贫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a. 学生阅读教材或复习材料,了解贫困对教育、健康和就业机会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b.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观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贫困对个人生活的负面影响。
4. 探索如何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a.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想办法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
b.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c.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并整理学生们的建议,列出一份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的行动计划。
5. 总结a. 老师总结课堂内容,再次强调贫困的定义、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b. 强调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部分: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他们个人对贫困问题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寻找有关贫困改善的案例或组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第五部分:课堂延伸1. 邀请一位社会工作者或专家分享他们在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慈善机构或社区组织,以加深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这堂课以帮助学生理解贫困的定义和原因为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提高了他们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d573ae915f804d2b16c198.png)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3.联系上下文,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体会贫穷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体会到西蒙一家和桑娜一家的生活非常贫穷,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她们的贫穷吧!幻灯播放贫穷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
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导人: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可有的人却说他们很富有,那他们究竟拥有珍贵的什么东西?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自学要求: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桑娜有哪些品质?写写自己的体会,先自主完成然后小组4人交流,(方法提示:找句子---谈体会----感情读。
)三.汇报点拨★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从“非这样做不可”体会到桑娜是那样的善良,那请你结合上下文填填如下句式,说说桑娜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1.如果桑娜把两个孩子报过来,那么----------------,如果不把两个孩子抱过来那么————————————,桑娜宁可————————,也要————————。
师:(板书善良)多么善良的桑娜,你能读出她的善良吗?2.个别感情朗读。
3.师:她宁可自己过着更穷困的生活也要收养这两个孩子,多么坚决的桑娜,谁再来读读出桑娜的坚决与善良。
4.个别再读。
5.师:让我们一起感受她的善良与坚决。
齐读。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师:从这段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58811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c.png)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教学过程: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2.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课件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4.理解第三层:(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2)练习朗读。
14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
![14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https://img.taocdn.com/s3/m/d15a536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2.png)
14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好文中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优秀品质。
3.根据提供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并描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根据提供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并描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渔夫探望忧虑汹涌澎湃2.用上以上词语,回顾本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事?在一个海浪汹涌澎湃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
在等待中,她探望了邻居寡妇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于是她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
她忧虑收养这两个孩子会被丈夫责骂,结果发现丈夫的想法和自己是一样的。
师:小说的主人公是——板书:渔夫、桑娜,主要情节有三个——等待丈夫、抱回孩子、丈夫也主动收养。
小结:只要理清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能很快把握好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体会人物形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说《穷人》,先看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出示: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好文中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优秀品质。
.根据提供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并描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1.梳理小说最打动人心的情节~~桑娜抱回孩子部分2.聚焦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
老师提问:抱回孩子后,桑娜想了些什么?出示学习提示:找出描写桑娜抱回孩子后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横线勾下来。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简要批注,同桌交流带着体会读一读这些句子。
(生交流时,相机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可以给出语言支架:请大家看到段,生读,我从这句话的词中看出桑娜一家的所以,他抱回孩子以后内心才会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桑娜的)3.生自主学习后根据生的回答相机出现句子句子1:他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怎样做?为什么是“非这样做不可”?从中体会到什么?生谈完体会后读一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课堂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课堂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58cfc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a.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穷人第二课时课堂9篇穷人第二课时课堂 1教学要求: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二、理解课文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把这种善良读出来。
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
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3e213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2.png)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汹涌澎湃、糟糕、风暴、忧虑。
2.学生校对,订正。
3.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境。
4.过渡:在自身难保的状态,做出收养孤儿的决定并不容易。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桑娜细腻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复杂心理,再识善良品格1.学生浏览第8~11自然段,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反馈出示句子,聚焦“忐忑不安”。
(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2)引导学生聚焦“忐忑”心理: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概括她此时的心情?①学生依据字形猜测,理解“忐忑不安”就是心里上上下下,极为不安。
②男女生轮流读句子,说一说读出了什么。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③学生再读句子,关注省略号,补充想象桑娜的心理,体会桑娜忐忑的原因。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吗?(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可信。
正因为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更加高大。
) 4.交流中提炼桑娜的内心感受:“担忧”“担心”“忐忑不安”“紧张害怕”;摆放这四个词语的位置,形成桑娜心理轨迹图。
要点:三、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1.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
(1)自主学习:渔夫回来之后,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同桌分角色读第12~20自然段,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
(2)联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
(3)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 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 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030f5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0.png)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下面是整理的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以供参考。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⑵理解重点句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2、能力训练点:⑴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学。
4、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难点:⑴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⑵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2、疑点: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3、解决办法: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活动设计: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活动设计:⑴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⑵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⑶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⑷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穷人》第二课时 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穷人》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768d0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c.png)
14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彰显了人性之美。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紧扣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语句,教学时因本文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相距学生认知经验较远,教师应指导学生读懂难读句段,让学生自由练习,帮助学生读通课文。
二、教学目标1.学习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2.读懂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和美好的心灵。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多角度赏析,了解人物描写的不同表现手法,明确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感悟“穷人”的命题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主题概括: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2.人物塑造:“穷人”主要描写的主人公是谁?从哪些方面表现的?3.精彩赏析:(1)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明确:语言描写。
(2)“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明确:心理描写4.自读提示:(1)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2)你被什么感动?(找出感动的语句)(3)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旁批)(二)探究写法1.主题突破: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体现“穷”的文段。
穷——屋内装饰(1)古老的钟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2)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穷——细节呈现(1)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
(2)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2.精彩片段:穷——生活状况(1)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5c227dd4d8d15abf234e59.png)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细节描写,叙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重点:从桑娜和渔夫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课堂教学活动流程阶段目标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一、复习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前节的内容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穷人》这课的最后一部份内容。
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
师板书等待丈夫:温暖、舒适抱回孤儿:探望西蒙、坎坷不安一、桑娜等待丈夫归来二、桑娜发现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二、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知主要内容。
深层研读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归纳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认为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归纳这部分内容,师板书(1)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2)学生自由组合角色朗读三、理解这部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生:写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抢回孤儿,夫妻不谋而合。
(1)渔夫回家,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2)当渔夫问她“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时候,又娜的神态如何?(3)两个沉默是什么意思。
(4)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的脸变得怎样?为什么?(5)渔夫是怎么决定的?四、评读评写法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3篇】
![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3ac03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2.png)
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3篇】穷人其次课时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忐忑担心、自作去”等词语。
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妙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关心他人的美德。
3、体会心理描写作用,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阅读理解桑娜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体会桑娜内心的冲突和和善本性是本文重点: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行。
⑵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⑶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2、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方法1、采纳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启发同学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来解决重点。
2、采纳借鉴、迁移的方法解决难点。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熟悉了(板书):桑娜、西蒙、渔夫。
深切地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
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困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
这节课,我们就连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二、再读,探究领悟1、连续自由读书,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灵魂高尚的语句。
2、引导沟通汇报:留意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评析: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行。
⑵她忐忑担心得想:“它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有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⑶“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引导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指导朗读,再现桑娜与渔夫的心理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行。
三、导写,领悟写法引导观赏大作家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写法,小组争论后回答(同学说、老师随时引导):一是要有情境,即发生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想法。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504b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8.png)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
2.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体会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心理变化。
2.感受人物的善良品质。
2.难点
1.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道德抉择。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精读课文
1.再次研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分析她的矛盾与坚定。
2.分析渔夫归来后的对话,体会他们的善良和责任感。
3.拓展延伸
1.讨论如果自己面临类似情况会怎么做。
2.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意义。
4.总结升华
1.总结桑娜和渔夫的品质。
2.强调善良和责任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
1.续写故事,想象桑娜一家的未来生活。
2.写一篇关于善良的短文。
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
![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95cf3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c.png)
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教材分析】一、课文内容: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
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
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
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
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二、表达特点: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动片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⑶ “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引导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指导朗读,再现桑娜与渔夫的心理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
三、导写,领悟写法
引导欣赏大作家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写法,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说、教师随时引导):
1、阅读理解桑娜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和善良本性是本文重点:
⑴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⑶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1、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来解决重点。
2、采用借鉴、迁移的方法解决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认识了(板书):桑娜、西蒙、渔夫。深切地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穷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二、再读,探究领悟
1、继续自由读书,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灵魂高尚的语句。
2、引导交流汇报:注意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评析:
⑴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 她忐忑不安得想:“它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有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1、总结。
2、积累好词,好句。
3、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话题续写《穷人》。
一是要有情境,即发生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想法。
二是有想法。“有想法”又分为两个层次:
1、想法复杂,又这样想又那样想。
2、最后拿定主意。
三是合理使用省略号,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仿写一片段。
练习设计:第一次偷……第一次想……
四、总结,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