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以美国为例%2c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

—— 以美国为例,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喻 佳 中华女子学院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户籍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务工,种种问题也逐渐产生,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更是凸显。本文试图通过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比较,为我国有效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流动儿童 政策 中美差异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00-02

一、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差距的拉大。农民无法再以务农维持生活,因此大量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起初农民工主要以个人为单位外出务工,但随着在外时间的不断延长以及经济得到改善等原因,他们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向外流动,流动儿童因此产生。流动儿童指的是14岁以下,跟随父母远离家乡在城市中生活的儿童。而农民工工作的短期性与流动性使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凸显。本文试图通过了解中国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与美国流动儿童教育进行比较,以获得启示,为中国的流动儿童教育事业提供些许建议。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据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7%,而在这些流动人口中,随迁子女则有3000万以上,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并且流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

农民工子女可以分为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两类,留守儿童由于户口所在地在家乡因此教育问题并不明显,但是随迁儿童却受到我国户籍政策的影响,教育问题显著。在细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时我们可以发现,现下进入学校已不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随着各种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以及部分公办学校借读生政策的实施,进入校园学习并不难,难的是获得较好的学习环境。据目前各项调查显示,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所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办学资金短缺且缺乏保障,学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其次,办学环境较差,教师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素质普遍较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最后,学校生源不稳定,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基础。而公办学校主招本地学生,对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具有较高门槛,又使得流动儿童想要进入城市“高等”学校就学成为“奢侈”。

广东省东莞市H镇曾试行“积分制”来缓解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但是该制度与申请人父母的学历、职称、在莞服务年限、居住条件、缴纳社保、纳税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14项证明挂钩,而与申请人个人的学习成绩基本无关。这一制度的实行得利者只会是具有高学历、高工资或社会网络宽广的部分外来务工子女,而对于那些即使成绩优异却没有很好家庭基础的外来人员子女,这依旧只是一种摆设。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是无法就学,而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不是没有路径,而是路径过于狭隘以及潜在的不公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都需要不断的完善,而全球化的不断实现,则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机,不断学习,以吸收外国先进经验,来逐步改善我国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

三、美国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

1.NGO组织对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美国公立学校为每个孩子敞开了教育的大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黑人、移民、少数民族和低收入阶层等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在分享教育资源、获得教育机会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美国社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主要实行的计划有“为美国而教计划”、“流动教育计划”、“知识就是力量计划”。在这些计划中,公益组织成为主导,他们组织动员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共同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从美国所实行的这些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相当重视NGO组织的作用。在这些组织中教师主要来源于社会各阶层的志愿者,通过这些志愿者的加入可以为孩子带来社会关怀,但是如果我国想要采用这一方法,就必须注意志愿者的素质选拔。素质不仅包括文化素质,也包括道德素质,其中道德素质更为重要。流动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对于他们的培养不应只是知识更应注重身心。流动儿童的流动性使得他们生活于城市却没有归属感,而本该具有归属感的农村却是他们真正陌生的地方。他们生活于城市,却无法得到“城市人”的认可。他们敏感,易被外界影响,他们更容易关注他人对于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只要带有一点轻蔑色彩就足以让他低下头。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志愿者的素质培养,使其具备一定的“社工素质”,懂得助人自助、尊重他人。在与儿童亲密接触时,使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得到尊重。

论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到《材料力学》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找答案,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热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材料力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 苗张木.试论工科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2002

(1):36~38

3 陈立群.振动力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力学与实践,2004

(3)

-100-2012.12下┃青年与社会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Research

NGO组织在美国的良好发展,为我们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美国与我国之间的差异。在美国NGO组织不需要过多的依赖政府,资金来源也具有多种渠道,基金、捐助等都可以。但是中国不同,由于政策的特殊性NGO必须依赖于政府,在现阶段社会组织在教育事业中只能够以开展课后辅导班的形式进行,而无法成立正规的学校。同时,美国是一个社工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但是中国的社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NGO组织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想要发挥较大作用,其对于志愿者的培训机制就需要健全,同时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政策也需要放宽。

2.政府对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美国政府对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根据其实施的范围可分为总政策与区域政策。

“流动教育计划”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总政策,尽管联邦政府对美国各州的教育采取分权政策,但是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国会却采取了相同的意见,即对各州流动儿童的教育进行政府干预。在资助对象符合相关的界定标准时,政府有责任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总政策的指引下,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区域政策又可分为公立学校政策和州政策。美国政府规定公立学校必须接受学区范围内的任何一个适龄儿童,条件只是提供一个属于该学区的居住地址。而对州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特许学校的建立。特许学校是政府对于各州的一种分权政策,任何个人、教师、团体、公司都可以依法创办学校,并且学校可以自己决定聘任校长、聘用教师、选订教材。同时,特许学校仍然被认为是公立学校,不得收学费,不得用任何有选择性的理由拒绝一个在该学区的申请者。并且学校要和教育公共管理部门签一个合同,保证对学生承担责任,以及学习质量,之后公共管理部门才可以把本地的生均经费给该学校。

美国的这些政策特点与他的国家性质具有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政府远小于市场。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使得我们将长期保持大政府小市场的状态,政府对于教育的干预在所难免。即使与特许学校具有很大相似的打工子弟学校近几年在社会中广泛出现,他们可以由个人、公司等开办,但是却得不到国家的认同,因此无法获得国家的经费支持,从而使得能够有效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打工子弟学校存在着普遍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条件差的特点。因此,要想解决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放宽教育经费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探讨中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时户籍制度总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它是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美国的“一视同仁”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户籍制度的推行是为了规范社会流动,使社会资源更合理地分配。试想假如人口大量地向一个地方流动,那么对于人口聚集少、流入少的地方,再进行资源分配又有什么意义。因此在现下我国的状态中,户籍政策的实施依旧具有其必要性。

同时笔者认为当下中国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影响最大的除了户籍制度,还包括社会隐性因素。美国可以允许非法移民入读公立学校,但中国却无法让五证不全的儿童进入公立学校,因为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对于孩子自身而言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城市儿童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课外教育的多样化、家庭丰富的娱乐生活等,都将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中国的贫富差距阻挠了教育的公平发展。在当前形态下,户籍制度将长期伴随社会发展,同时经济的平衡发展与社会收入制度的完善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需要。

3.市场对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美国社会的小政府大市场格局注定了市场在解决流动儿童

教育问题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特许学校”与“教育管理公司”两个方面,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很大。

教育管理公司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公立学校缺乏问责制的问题,使教育经费真正运用到教育,而随着私人企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更是意识到了市场的利处。

教育管理公司盈利主要依赖于教育效率的提高,并不与教育

本身存在冲突,并且学员数目越多,所获得的教育经费越多,这

使得教育管理公司对于学员的招收将更一视同仁,使得流动儿童

的入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教育市场化,使政府投入相同的

资金,即提高了教育质量,同时又减少了监管支出。而监管支出

实质上已经融入到了市场的竞争机制当中。因此政府的总支出减少,而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法律的完善都为这一制度的实施

提供了条件,但是中国却无法实施这一制度,主要还是在于中国

缺乏实行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整体社会受政府限制太大,即

使民办学校改为公办学校,但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不变以及教材的

统一,使得市场机制始终无法真正进入教育,教育管理效率依旧

无法提升。因此中国实行教育管理学校的可能性不大。

4.美国经验小结

美国的教育政策对于我们的启示很大,NGO的涉入能够促

进社会再分配,但是我们应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而市场对于提

高教育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基于贯彻政府政策的重要性与

必要性,市场进入教育事业的条件并不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将解

决教育问题的下一步致力于政府政策的推进,使经济平衡发展、

社会收入制度更加完善,并放宽政府的教育经费制度。但就户籍

制度而言,其本身并不具有劣质性,恰恰是它的强大作用使得社

会可以依旧维持相对平衡。因此我们因不断地完善它,并出台辅

助性法律文件,为市场的进入、NGO的介入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四、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总结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使得流动儿

童教育问题也将持续。美国给予了我们很多经验借鉴,如合理的

运用NGO、加强志愿者培训机制、市场参与以及政府的适当干预。但是由于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建立与完

善各种法律条文,比如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提出本身是为了合

理的控制流动人口,虽然现在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中它的弊

端有所呈现,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将伴随着流动大军的存在而长

期存在于国家制度中的现实,而我们应当做的是将其更合理化,

为其提供更多的辅助性法律、法规,比如完善流动儿童的中高考

制度,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其积极性。中国的流动

儿童问题是一个长久问题,在近年来政府的努力下虽有了一定的

改善,但是现实依旧严峻,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文博、曾雅琴、刘玲燕.广东省东莞市H镇流动人口子女教

育现状及“积分制”试行情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5~29、64

2 李炙檬.略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4~56

3 张水玲.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启示

[J].青年探索,2011(2):86~89

4 张航.美国解决外来人口和乡村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作法及启

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7~19

5 张真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简析[J].法制与社会,2013

(3):230~231

-101-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Research 青年与社会┃2012.12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