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呐喊》《彷徨》考试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呐喊》《彷徨》的简况:《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
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
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但因写作年代不
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
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
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
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
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
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2两部小说集的基本内容(主题):体现“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要求。“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要求:在意识形态尤其是价值观领域彻底反对封建的伦理思想,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的束缚,击退辛亥革命后愈加嚣张的尊孔复古逆流,唤醒民众,解放国民精神,推动社会的革新进化。
3两部小说集大致体现的内容是:(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3)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
讨。
4试论鲁迅《呐喊》、《彷徨》小说集所体现的叙事特征。答案:(1)多种叙事方式的成功
运用。鲁迅首先以非全知叙事的巧妙运用,丰富了现代小说叙事艺术。限制叙事既可用第
三人称、亦可用第一人物。如《白光》、《高老夫子》、《孔乙己》和《伤逝》叙事抒情相结合。
纯客观叙事,含而不露,具有高速针砭之效。如《肥皂》、《示众》等。全知叙事使叙述者能
自如转换时空,自由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如《阿Q正传》。(2)叙事视角的选择转换,为创
作主旨服务。如《离婚》(3)叙事结构、以横断而切割方式体现自身结构特点。如《孔乙己》看客的场面。
5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一: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2、白描手法,采取“画
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行描写。如祥林嫂和
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
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
幻想等的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默夸张的悲剧
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
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艺术特色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艺术特色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顺序为主,也有倒叙;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体
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艺术特色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
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
6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
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a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
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
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
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
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b《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
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
的结构形式。
7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多数作品描写了封
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
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
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
但却治不了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
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
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8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1)“表现的深切”——在小说题材、小说模式方面的变革。传统小说的特点是:追求奇特、曲折的情节,讲
求传奇性和故事性,人物大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者神仙鬼怪;《呐喊》、《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则是取材于普通的日常生活、普通的人,并为普通农民塑像,这对传统小说
来说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具有先峰的性质;鲁迅在30年代谈及自己的著作时,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而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别号。
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正是从这样的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出发,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
要题材。鲁迅在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就是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药》写华老栓一家的精神愚味;《故乡》写闰土心灵的麻木;《明天》写单四嫂
子失去儿子后的孤独与空虚;《祝福》写祥林嫂对地狱的恐怖;《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写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与危机;(2)从普通平凡的人事中,发现和体悟生活的内涵;发现和体悟那“一切的永久的悲哀”。(传统小说让你产生距离,放松) (3)揭示灵魂的深。传统小说不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注重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注重写人物的心理,写人物的灵魂,是现代小说显著的特征之一。由于鲁迅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
止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在性,显示灵魂的深。《孔已已》:对“窃书”的振振有词的辩解,对屡试不中的羞愧难当的支语——被科举功名毒害的心灵;《在酒楼上》:对迁葬的认真与对顺姑的死,写出意志的消沉;《故乡》中的一声“老爷”表现出闰土的思想状
况;被封建等级观念所吞食。《肥皂》以精神分析法写出四铬的潜意识和性心理;揭示了假
道学的灵魂深处;《祝福》失去儿子后,见人就说:“我真傻……,”写出祥林嫂心灵的伤痕;
鲁迅的小说实际上是对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深刻地显示了他
的小说的现代性。但是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由
此而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封建社会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
的灵魂”。为了表达这一主题,鲁迅在小说里运用了独特的结构模式来体现,那就是看与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