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讲稿之第九章 意志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中的意志与行为

心理学中的意志与行为

心理学中的意志与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志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

意志,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而我们的行为,又反过来反映和塑造着我们的意志。

什么是意志呢?简单来说,意志是指我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比如说,当我们决定每天早起锻炼,这就是一个有目的的决定。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天气多么寒冷,被窝多么温暖,我们都坚持起床去锻炼,这其中克服困难、坚持行动的过程,就是意志的体现。

意志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是自觉性,这意味着我们清晰地知道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做出决定。

比如一个学生自觉地决定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这就是意志自觉性的表现。

其次是果断性,即在复杂的情境中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做出决定。

比如在面对两个都很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时,能够果断地做出选择。

再次是坚韧性,指的是在行动过程中能够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和挫折。

就像一位创业者在经历多次失败后,仍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体现了意志的坚韧性。

最后是自制性,也就是能够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例如在愤怒的时候能够克制自己,不做出冲动的举动。

那么,意志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呢?意志为行为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当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想要减肥,这个目标就会转化为我们的意志,推动我们去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美食的诱惑或者身体的疲劳,坚强的意志会帮助我们抵制诱惑、克服疲劳,继续朝着目标前进。

同时,意志也能够调节行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比如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合理地调整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强度。

如果发现自己学习效率不高,意志会促使我们调整学习方法,以提高效率。

反过来,行为也对意志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重复某种行为,我们可以增强或削弱自己的意志。

比如一个人总是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渐渐地他可能会认为自己缺乏自律的能力,从而削弱了自己的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心理学讲稿之意志

心理学讲稿之意志

第九章意志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及意志的品质教学重点:知、情、意的关系,意志行动的特征,动机冲突教学难点:动机冲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1详细内容:人的心理是在理论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互相作用中发生的。

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

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三个内容:一、意志的概述二、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三、意志的品质和压力的应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可以自觉地确定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

动物也作用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些带目的性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到达自觉意识的程度。

尽管它的动作可能非常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而人类的活动那么完全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案地实现的;并且“人离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考虑的、有方案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的前进的特征。

〞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以这个目的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把它当作规律来规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法,使他的意识附属于这个目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就失去了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前提。

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人的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

主观要见之于客观,观念要变为现实,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际动作。

假设说,感觉〔以及认识活动〕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

这后一个转化,即表现为意志对人的行动的支配或调节作用,一方面,这种支配或调节是根据自觉的目的进展的;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对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需要、动机和意志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需要、动机和意志
动机可以帮助个体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动力。
如何激发和调节意志力
通过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环境和寻求支持来激发和调节意志力。
意志力和行为改变
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改变不良习惯、克服困难并实现行为改变。
意志力和个人成就
良好的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实现个人成就和成功。
意志力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性驱力和性动机
性驱力是个体与性行为相关的生理力量,性动机是指个体对性的渴望和热情。
基础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基础动机是满足个体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驱动力,而社会性动机是源于与他人的关系和群体的认同。
动机的激发和调节
奖惩机制是一种激发和调节动机的方式,通过提供奖励或施加惩罚来影响个体的行为。
意志力的定义和作用
意志力是个体坚持目标、克服困难并实现意愿的能力。
意志力研究的方法和评估
通过实验和自我评估等方法来研究和评估个体的意志力水平。
意志力和行为控制
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控制自己的行为,抵制诱惑和实现长期目标。
意志力的枯竭和挽救
长时间的意志力努力可能导致意志力枯竭,但可以通过休息和恢复来挽救。
意志力和自我效能
需要和欲望的区别
需要是个体的基本需求,而欲望是对满足这些需求的特定方式或对象的渴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了一个需求层次的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动机的类型
内在动机源于内部满足,外在动机源于外界奖励或惩罚。
受限制和பைடு நூலகம்受限制动机
受限制动机受到外在因素的约束,而非受限制动机是个体自发行为的结果。
意志力是个体自我控制和管理行为的关键。
意志力和积极思维

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

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

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探讨人类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

在探索心理学的本质时,研究者一直在尝试新的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

而“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就是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本质。

究竟是什么是“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的思想是基于类比辩证法,它旨在将心理学中的术语,如“意志”、“认知”、“情绪”等,与辩证思维方式中的名词,如“热、冷、寒、温”等相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

这种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精神活动应该根据身体活动,如层级模型、认知结构模型等,以及客观环境情况,如文化、社会、技术、文化氛围等,三种因素进行分析。

而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一种“意志”的结果。

“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的思想认为,心理学中的术语“意志”,就是指上述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它可以用两个温度概念来描述:一是“认知、层级热”,表示人们内心的意志是由认知和层级决定的;二是“客观环境寒”,表示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人的意志产生的影响。

这样,人们便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和解释个体行为的内在本质。

另外,从“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由热情和积极的动机驱动的行为,另一种则是由客观环境情况所决定的行为。

这两种行为分别被称为“热行为”和“寒行为”。

“热行为”是指那些由人们内心的意志驱动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具有正面的、创新的、有希望的成果。

而“寒行为”则是指那些受客观环境情况影响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会抑制人们的内在欲望,从而导致不利的结果。

总之,“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是一种新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的本质。

这种方法旨在以名词的方式,将心理学中的精神活动分为两种:由热情和积极动机驱动的“热行为”,和受客观环境情况影响的“寒行为”,从而更好地解释人类行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以 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意志发展的重要性
1 自立能力
意志的发展帮助学前儿童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 基础。
2 坚持不懈
具备良好的意能力。
3 自信心
意志力的发展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总结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对于其自立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了解意志的定 义、重要性以及促进意志发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发 展环境和支持。
3
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定期锻炼、规 律作息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
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
游戏和意志力
研究表明,通过参与有挑战性的 游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意志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亲子交流与意志力
积极的亲子交流和温暖的亲子关 系与儿童的意志发展存在正向关 联。
奖励制度
使用奖励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学前 儿童的积极行为和意志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了解意志的定义、意志发展 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方法。
意志的定义
1 自我控制
意志是个体控制自己行为 的能力,包括抑制冲动, 制定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毅 力。
2 决心
引导个体坚持并全力以赴 实现所设立的目标,即使 遇到困难或诱惑。
3 自律
学校环境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环境和课程内容对意志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与同伴的互动关系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
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方法
1
设定目标
帮助儿童设定具体而可行的目标,并提
奖励激励

心理学中意志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意志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意志的名词解释心理学中,“意志”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概念,可以说是研究人类行为的核心。

一般来说,意志是指一个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它可以被描述为决定一个个体未来行为的力量。

在心理学研究中,意志被视为个体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让他们拥有自主的自治能力,在整个生活过程中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首先,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对个体的行为、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其次,这种能力容许个体把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放入一定的范畴中,使他们能够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第三,这种力量使个体能够掌握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自主控制;最后,它还潜在地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和情感。

在实践中,意志的大小取决于个体的经验和背景。

事实上,儿童的意志经常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家庭和社会指导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志。

同时,意志也受到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影响,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意志也可以影响个体对外部事件的反应。

比如,当个体遭遇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时,他们可以通过意志来决定如何面对困境,从而获得意志力的增强;或者,在遭遇挫折时,他们可以依靠意志的重要性来帮助自己超越自我和发现新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

最后,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追求自主和自由的过程中,意志的强度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只有当个体拥有足够的意志力时,才能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更积极的行为模式,从而找到充满活力和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

总之,意志在心理学中是一个关键概念,可以说它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不仅是一种内在力量,而且受到个体经验和背景的影响,在他们面对挑战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外部因素,同时也可以建立更自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心理学基础 ---意志

心理学基础 ---意志

二.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 1. 准备阶段:确定行为的目的,选择行动 方案,作出决策。 2.执行阶段:执行所确定的行动方案的阶 段。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冲突 • 由于人们在意志行动中的常常具有两个以 上的目的,而这些目的不可能同时实现, 因而产生了意志行动中的内心冲突或动机 的斗争。
双趋冲突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 人们,而必须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 通常出现双趋冲突。
• 如果你的得分在90~129分,说明你的 EQ一般,对于一件事,你不同时候的表现 可能不一,这与你的意识有关,你比前者 更具有EQ意识,但这种意识不是常常都 有,因此需要你多加注意、时时提醒。
• 如果你的得分在130~149分,说明你 的EQ较高,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不易 恐惧担忧,对于工作你热情投入、敢 于负责,你为人更是正义正直、同情 关怀,这是你的优点,应该努力保持。
很多时候你容易被击怒动火发脾气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你的事业可能会毁于你的急躁对于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能够给不好的东西一个好的解释保持头脑冷静使自己心情开朗正如富兰克林所说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一千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长 达五十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其中有些人后来在事 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名声显赫;有些人却一 事无成,默默无闻。心理学家根据被调查者成就 的大小,把他们分成“有成就组”和“无成就 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那些获得较大成就 的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忘我的献身精神,执 着地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即使遇到重大挫折仍 毫不动摇;而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在困难面前都 畏缩不前,只是消极地等待良好环境和机遇。 • 思考回答:这两组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什么方 面?
第十节
意志
• 一、 意志的定义 • 二、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 • 三、 意志品质

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

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

意志名词解释心理学意志是指一个人的决断能力和坚定的意愿,是人的一种主动、有目的性的行为动力。

在心理学中,意志是指个体的自主选择和执行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目标、努力克服困难、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能力。

意志是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基础,是一种主动性的心理过程。

个体的意志能力强,意味着她具有坚决执行决策的能力,能够埋头苦干,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意志能力弱的人,则常常动摇不定,容易放弃,缺乏决断和坚持的能力。

意志力源于个体的内在动机和目标导向。

具有强大意志力的人往往内心充满动力和激情,对自己的目标抱有积极的信念,并且具备自律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他们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然而,意志力并非固定不变的个体特质,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基础性格、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均会对意志力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愈是能够自主决策和享有自主性的个体,其意志力水平就会较高。

相反,受到外部约束和压力较大的个体,其意志力则可能较弱。

另外,意志力可以通过锻炼和培养得到提高。

个体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计划和时间表,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

此外,个体还可以通过延迟满足、积极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逐渐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培养自己的自制和坚持,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水平。

总之,意志是一个人坚持自己目标、克服困难、采取行动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

意志力是一个人自主选择和执行的能力,是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基础。

意志力可以通过锻炼和培养得到提高,个体可以通过制定目标、时间管理和自我调控等方式加强自己的意志力。

大学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大学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的问题进行了表决。表决结束后,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涌向餐厅,此时他们还在继续争论着税
收、代表权、行政部门的权利等问题。
三、兴趣 1、兴趣的定义 对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种活动的心理趋向。
2、兴趣的分类 按社会意义:高尚的兴趣 低级的兴趣 按内容:物质兴趣 精神兴趣 按起因: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他在北 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活感受。 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小木屋中孤 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过与世隔绝的生 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 宁静,但不曾料到,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 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 状态,不得不在6个月后,悻悻地返回人间社 会。
刘易斯先生扮演成华盛顿,他首先对所 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做了一番解释,然后宣布 开始讨论。首先,他让佐治亚州的代表发言, 该州的代表是贝斯.安德鲁斯。贝斯是一个 害羞的女孩,但是她和同伴做了充分准备, 并且她也知道同伴是她的后盾。 ……
在贝斯继续阐述代表团起草的人权法案
的过程中,刘易斯先生对她所阐述的历史的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2.需要的种类
A 按产生分 生物性需要 (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 种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或者自然需要,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等。) 社会性需要 (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社会需要是人类 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 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 )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职业规划与招聘
1 2
职业匹配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个性倾向性,将员工安 排在与其个性相匹配的职位上,提高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招聘选拔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察应聘者的个性 倾向性,选拔出符合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
3
职业发展
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个性倾向性,为其制定个性 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倾向性是在童年时期通过与环境和他人互 动而形成的,特别是那些与性有关的经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 远的影响。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构成,其 中无意识又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 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心理经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中的 原始意象。
03 个性倾向性的构成要素
价值观
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对客 观事物(包括人、事、物) 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体评 价和看法。
价值观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价值观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道德价值观、个人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等。
价值观的功能
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和决 策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 能影响个体的情感和态度。
决定心理健康
个性倾向性还与心理健康 密切相关,不良的个性倾 向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早期研究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时期,当时哲学家们开始探
讨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现代研究
现代心理学对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始 于19世纪末,随着心理测验和人格 理论的不断发展,个性倾向性的研 究逐渐深入。
卡特尔认为个性倾向性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表面特质来推断根源特质,从而更深 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教育心理学 第九章 意志

教育心理学 第九章 意志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行动的水平往往是随着困难的性质和克
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变化。就意志过程 中的困难来说,一般可分为内部困难和外部 困难。
内部困难
内部困难主要是指主体内部的障碍,包括知识经 验欠缺,能力有限,以及身体疾患等。一些运动员 可能因为能力所限,成绩停滞不前而中途放弃,一 个舞蹈演员可能因为意外受伤而告别舞台生涯。此 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好的性格特征等都有可能 成为实现活动目的的内部障碍。可以设想,一个性 格懦弱、自私、懒惰的人很难承担长期而艰巨的任 务。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人的行为的 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 •发动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为达到预定目的的 行动。
例如,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意志推动人去寻找设 备、查阅资料、请教师傅等。
•抑制表现为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 行动。
例如约束自己以战胜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不做与目的 相违背的事情。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轮椅上的桑兰
想当编辑的桑兰
第二节 意志行动心理过程分析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是指意志对行动的积极能 动的调节过程,这一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 历程,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 行决定阶段。
一、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 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以及动因。一般来说,要 经过动机斗争和确定行动的目的环节。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 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 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 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 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 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 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 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意志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意志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意志的名词解释心理学意志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虽然意志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对于它的准确定义,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观点。

在心理学中,意志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内在的能力,它使个体能够自觉地进行决策和行动。

而这种内在能力,则来源于人类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如前额叶皮层。

意志使我们能够选择并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朝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前进。

意志力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并在后来的研究中不断被拓展和深化。

詹姆斯认为,意志力是一种对欲望和冲动的抑制能力,它使个体能够推迟满足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他将意志力比作一种肌肉,需要不断地锻炼和训练才能增强。

实际上,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研究表明,人们在一天中的决策和抑制行为的能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耗尽。

这被称为“意志力疲劳”现象。

当个体需要频繁进行抉择和抑制时,他们的意志力会逐渐减弱,导致决策质量下降和自我控制能力减弱。

然而,意志力并不是唯一影响我们决策的因素。

环境、情绪、习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行为选择。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情绪低落时,更容易妥协于欲望,而忽视了原本的目标和理想。

除此之外,个体的信念和动机也是意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人们对自己的目标充满信心和动力时,他们会更加坚定地去追求,并且更容易克服困难和诱惑。

这种内在动力和对目标的执着,被称为“自我效能感”。

意志力的培养也是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

通过一些训练和技巧,个体可以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水平。

例如,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以及设定适当的奖励机制,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决心和积极性。

此外,良好的休息和饮食习惯,以及充足的睡眠,也可以提高意志力的表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意志力不仅是个体内在的能力,也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产物。

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的意志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而塑造了人们的意志力展现方式。

自由意志在心理学中的涵义

自由意志在心理学中的涵义

自由意志在心理学中的涵义自由意志是指个体在思维和行为中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在心理学中,自由意志是一个深入研究的课题,涉及到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以及决定权的问题。

虽然自由意志的存在和程度一直存在争议,但它在心理学中的涵义对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由意志的定义与分析自由意志是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拥有独立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来选择行动,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相对,决定论认为一切人类行为都受先天和环境因素的决定,个体的选择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行为不仅仅由外部因素决定,自由意志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自由意志与动机的关系自由意志与动机是紧密相关的概念。

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它使个体感到有意义并愿意为之奋斗。

自由意志则是个体选择行动的基础,人们能够凭借自由意志对动机进行评估和选择。

通过自由意志选择符合内在动机的行动,个体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了解自由意志与动机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行为的动力和意义。

三、自由意志与责任的双向关系自由意志与责任是相互关联的。

自由意志使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做出决策,因此个体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有责任。

同时,对于个体来说,拥有自由意志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

这种双向关系使得自由意志成为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基石。

只有在个体行为中充分发挥自由意志的同时,才能真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自由意志与社会影响的平衡自由意志在个体行为中的作用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选择和决策通常在社会互动和社会规范的框架下进行。

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和规定可以引导个体的选择,并对个体发挥自由意志施加一定的影响。

然而,个体自由意志的发挥也需要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充分体现个体的真实需求和意愿。

在社会影响和自由意志之间寻求平衡,促进个体自由选择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意志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及意志的品质教学重点:知、情、意的关系,意志行动的特征,动机冲突教学难点:动机冲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1具体内容: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

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

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三个内容:一、意志的概述二、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三、意志的品质和压力的应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

动物也作用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些带目的性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

尽管它的动作可能十分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而人类的活动则完全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并且“人离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以这个目的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把它当作规律来规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法,使他的意识从属于这个目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就失去了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前提。

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人的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

主观要见之于客观,观念要变为现实,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际动作。

如果说,感觉(以及认识活动)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

这后一个转化,即表现为意志对人的行动的支配或调节作用,一方面,这种支配或调节是根据自觉的目的进行的;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对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动物没有意志,它只能消极地顺应周围环境,成为自然的奴隶;人有了意志,就能够积极地改造外部世界,从而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主人。

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主动地提出目的,同时主动地采取行动来改变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因此意志集中地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前者在于推动人去从事预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后者在于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

意志的调节作用的这两个方面在实际活动中是统一的。

意志不仅调节外部活动,还可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和支配并不总是轻而易举的,常会遇到各种外部的或内部的困难,因此意志行动的实现往往与困难的克服相联系。

所谓困难,是实现有目的的行动的障碍;而克服困难,就意味着对行动的预定目的的坚持。

所以,意志行动中所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行动的特征就显得越充分、越鲜明。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和行动是分不开的,人在行动之前,总要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并按照考虑好的目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在行动中遇到的困难。

通常把这种在意志支配下进行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人的意志首先是与其行为的目的联系在一起,人类的本能行为及无意识动作、冲动、动物的顺应,都不是意志行动。

因为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上述几种行动均不具有主观、观念性,更不可能完成从外部认识结果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也不可能完成从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实际行为的转化。

(二)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任何意志行动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我们要实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克服主客观世界中的各种困难。

所以,意志行动就是为了实现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行动。

要克服困难的多与少、大与小可视作意志行动程度大小的指标。

困难可分为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外部困难是指存在于外部世界中的困难,内部困难是指存在于个人内部世界(主观世界)中的困难,如个人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欲望情感等。

一个人要去外地办事,距离遥远,路极不好走,只能步行,那么,“遥远的距离”、“长途跋涉”、“艰难的路途”就是外部困难,内部困难则是“愿望不急迫”、“畏惧”、“”对要办的事情的意义认识程度等等。

人在活动中为了克服困难,就必须动员自己所具有的知识、情绪与体力,使之处于良好的状态,这就是意志的表现。

(三)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活动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可分为随意动作和不随意动作。

随意动作是指由人的意识控制的动作,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掌握的;不随意动作指不由人的意识控制的动作。

不过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常说的一些不随意动作,并非绝对指不受意识控制,而是指意识对该动作的控制降低到最低程度,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成为技巧或习惯了,这正是我们要加以训练的。

意志行动必定是有意动作,但不能说有意动作就等于意志。

意志自由问题(略)大概意志是最能体现人类和世界相互作用程度的术语。

由于意志行动是实现目的的行动,而目的又是个人愿望、欲望、企图、理想等的表现形式,而对世界改造的结果又是人类意志的物化形式——天堑变通途,是人类征服大江的意志印记;隧道穿山过,是人类征服高山的印记。

这就是“意志自由”问题的不同表现。

那么,我们在理论上是怎么看待“意志自由”呢?我们知道,人的行为不是被动简单地受外部情境所左右,还受个人内部意识状态的调节,这种调节正是意志活动存在的证明,同时也是人的意志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证明。

但是,我们所作出的决定,我们的愿望,既不可能超越事物规律之上,又不可能超越人本身的意识控制范围,人的精神是有极限的。

关于意志本质,人们的争论主要放在了“意志自由”上面。

我们应该从理论上明白:在相对的、有条件的意义上,一直意志是自由的,说它是自由的,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目的;在绝对的、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意志又是不自由的,因为人的一切愿望、一切行动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将一无所成。

三、意志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一)意志和认识的关系意志的目的性是认识过程的结果,所以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不仅行动的目的是认识的结果,而且目的的提出也有赖于认识过程。

因为人只有认识了客观世界要求与规律,认识了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才能提出和确定切合实际的目的。

而需要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通过人对自身需求的认识而形成的;行动目的的提出,同样依赖于认识过程,个体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衡量:既要确信他的愿望和目的的符合规律,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他才有决定采取此项行动的愿望与目的;还要衡量客观实际,使主观上感受到的可能性转化实际上的可实行性,意志行动才能得以实现。

实现意志行动还需要合适的行动手段,设想行动的后果,以至于估计可能碰到的内外部困难,并反复权衡,就必须依赖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的过程,离开了认识过程的参与,意志行动则成为冲动而不是意志行动。

可见意志行动离不开认识过程,意志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另一方面,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的影响。

人在进行认识活动时,总会遇到各种内外部困难,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作出意志努力,例如观察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追忆的进行,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展开以及想象的形象化进程等都需要意志的努力。

其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事物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一切变革的实践活动都是意志行动,必须受意志过程的支配和调节。

因此,没有意志活动,也不会有深入、完全的认识活动。

在认识活动中缺乏意志的人往往遇难而退,半途而废,很难达到目的。

(二)意志和情感情绪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去推动或支持意志行动;情绪情感又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去阻碍或反对意志行动。

消极的情绪对以意志行动的干扰作用,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使意志行动自始自终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消极情绪所压垮,使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或一无所获。

坚强的意志行动总伴随着积极火热的情绪,使人处于一种兴奋之中,从而激发出强大的力量。

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由于意志本身具有调节功能,因此,对于某项意志行动起阻碍作用的情绪实际上同意志处于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关系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意志行动最终是否得到实现,取决于种种主客观条件,其表现形式为个人意志和情绪强度的对比与较量,这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如何;在对意志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情绪情感最为剧烈,因为认识过程本身并不具有控制情感的功能,控制是由意志来完成的。

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指意志的力量根据理智的认识克服了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

总之,知、情、意三者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心理过程本来就是完整的,只有认识活动而不体现出情感与意志的过程是不存在的,同样,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也与其他两个活动一起作用才成为一个过程。

但从分析的角度讲,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动力,意志过程则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是活动的落实环节。

(三)意志与个性的关系意志与个性的关系十分密切。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

因此在培养意志力的时候,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

意志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强的意志有利于高品质的个性倾向性的形成,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有利于能力的发挥,有利于形成健康而有魅力的个性。

所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意志的生理机制(略)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是指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过程。

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和确定行动的目的。

执行决定阶段,包括行动方法、策略的选择和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

一、采取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

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以及意志行动的动因。

一般来说,具体要经过动机斗争和目的确定等环节。

(一)行动目的的冲突及抉择意志是个目的性问题,那么意志行动首先就要解决达到什么目的的问题。

人通常面临的不止一个目的,而有几个目的可供选择,那么就有一个目的冲突与抉择的过程。

目的是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人们必须根据每个目的的意义与价值,考虑其必要性;更要根据主客观条件,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

如果每一个目的都有引人入胜之处,都有某种必要性和可能性,人们往往只能最后达到一种目的而不能兼而取之,那么就会引起心理上的冲突,引起内部困难。

各个目的的动人程度越强烈,那么心理冲突也就越剧烈。

作出抉择也就越困难;另一方面,人的活动往往要达到一个大目标,在大目标之下又有许多小目标,尽管这些小目标并不一定在客观性质上矛盾,但往往有个先后问题。

比如,有的目标对个体来说容易实现,但相对于大目标及个人愿望,却不一定要立即去实现;而有的目标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相对于大目标来说很重要;有的目标个人并不那么喜欢,但不实现则影响大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