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第8章意志

合集下载

上海市教师资格证全资料4-心理学概论

上海市教师资格证全资料4-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一、单选题:1.需要层次论的倡导者是:A斯金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马斯洛2.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学流派:A精神动力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理与安全 B自我实现 C交往与尊重 D认知与审美5.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被称为: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6.强调研究可测量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心理学派是: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7.“望梅止渴”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A.曹操的奸诈B.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C.士兵的士气高D.梅子对人的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8.促进前科学心理学向科学心理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心理学B.自然科学方法引入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D.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建立9.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都是:A.异常行为的原因B.身心关系C.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D.人的行为的原因10.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最适当理由是:A.心理学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B.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学生的行为C.心理学有助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D.心理学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科学基础二、多选题:1.心理学学科性质有:A自然科学的性质 B社会科学的性质 C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D综合交叉的性质2.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以下哪些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F伦理性原则3.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把人的灵魂分为哪几部分:A植物灵魂 B动物灵魂 C上天灵魂 D理性灵魂4.十九世纪三位德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为日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是:A达尔文 B缪勒 C笛卡儿 D洛克 E赫尔姆霍兹 F费尔奈5.下列那些理论属于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A潜意识理论 B人的两个带有两极性的本能 C人格理论 D梦的解释 E泛性论6.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发起人为 :A.马斯洛B.阿吉里斯C.罗杰斯D.麦格雷戈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两大类 :A.生理需要B.缺失需要C.心理需要D.生长需要8.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相比,突出表现在 :A.强调对人的内在心理过程的研究与探索B.强调对人的主观经验报告的研究C.强调人已有知识与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D.强调理性与认识的作用9.下列心理学家是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的有 :A.巴甫洛夫B.托尔曼C.华生D.斯金纳10.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曾对下面哪些做过研究 :A.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B.生理和心理状态对行为的影响C.操作性条件反射 D.人的已有经验对行为的影响三、是非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 视觉 • 暗适应 • 颜色视觉:明度、饱和度、色调 • 视敏度 • 视量后效:正、负 – 听觉 • 音高:高音、低音 • 响音:对声音强度的反映 • 强度:客观的物理量
– 其它感觉 • 嗅觉:气味的融合 • 味觉:味蕾 • 温度感觉:冷点、热点 • 痛觉: – 感觉的性质 • 适应性 • 感觉的补偿
– 心理学的研究也为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上的假设和实验上的依据 记忆的研究: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了 生理学关于记忆问题研究的探索
2、科学体系中的心理学
– 科学早期的一元系统性是由于科学本身不发 达造成的,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分 化 – 心理学是从自然科学和被称为认识论的理论 那一哲学分支两者的结合发展起来的
– 注意的种类
• 无意注意:指人的主义没有预定的目的, 布需要刻意努力 • 随意注意: • 有意识注意 • 注意的轨道
– 注意的特征
• 广度: 范围(同一时间关注的数量) • 稳定性:保持时间的长短 • 紧张性:使注意中心高度的保持在某 一事物上 • 分配: 一心能否二用 • 转移: 根据需要有目的的把注意转向
法国的实验生理学
• 冯特:系统的提出心理学是什么,其研 究方法如何,他认为,心理学对 象是来自直接经验;其研究方法 是自我观察法或内省法
• 铁钦纳:在美国开始推行构造主义,其
作品有《心理学入门》《实验
心理学》等。
– 机械心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 心理学探索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心理或机理 • 心理过程是一种活动能力的几何体,而构 造主义没有揭示心理活动的结果或成就
及文化打交道。运用心理学的社会科学的解
释对心理学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特别是
在解释人的行为时更为有效
– 心理学常常受到伪科学的干扰——占星术、 相面学等 – 心理学研究受到思想家对人的非科学的、凭 感觉而定的思考的影响——特别是文学作品

专升本心理学考试必备知识

专升本心理学考试必备知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也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其中认识过程主要是指(1)感觉(2)知觉(3)记忆(4)思维和想象;情感过程只要是指情绪和情感。

个性心理又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表现为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个性: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1879年,德国著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宣告心理学的独立。

(重点填空)5、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学派(2)机能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的鼻祖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3)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

行为主义的最高原则是刺激——反应即S—R。

(4)格式塔心理学派(5)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6)现代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注意:后面有注解的流派是需要重点记忆的,而没有注解的流派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6、现代心理学认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7、(名解)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的规律性的应答。

8、(名解)反射弧: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9、反射可以分为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指遗传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10、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

依据刺激物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条件反射系统分为两种: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中的词汇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三个概念:个体、行为、心理。

2)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涉及动物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个体。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肌肉的活动、神经系统的活动等。

4)人的脑电波就是利用脑电仪才能观察到。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6)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范围分成人和动物两部分。

对人的内在心理规律的研究包含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包括对动物的感觉、知觉、记忆、具体思维、情绪、模仿性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7)名词解释:正常心理指个体一般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异常心理主要指变态心理和缺陷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的心理,如焦虑、精神分裂症等。

缺陷心理是指有心理或生理缺陷人的心理,如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聋哑人心理等。

8)普通心理学的含义:是指概论性的、具有基础性质的心理学,也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情趣,以及人格的主要特征等。

9)普通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智力、人格心理。

10)种系发生:指从动物心理到人的心理的进化过程。

个体发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变化。

需要:是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指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1)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基本成分,而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2)认知过程:是我们感知外部事物、理解并把握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体验。

智力:是个体一般能力的综合,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

教学教育心理课后习题集-陈录生著

教学教育心理课后习题集-陈录生著

新编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心里学概论一、概念解释1.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心理过程:心里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3.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表现及发生条件有目的地观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二、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组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里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A 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里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2. D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是心理学史上一个承前继后的人物。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 B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B.王清任C.李时珍D.陈大齐四、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算是神秘莫测的。

(×)2.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紧密联系,因吸食一门设计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五、问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现代心理学有哪些分支?答:理论意义有:(1)心理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2)心理学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法唯心主义思想;(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科学的发展。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心理学概论--课后综合复习与思考题

心理学概论--课后综合复习与思考题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人的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活动的和。

4、记忆从内容划分有、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

5.情绪情感是在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6.人的意志的目的能否达到,决定性的因素是行动目的是否符合。

7.双趋冲突是指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吸引人们的目标时所产生的。

8.神经系统的三种特性是兴奋和抑制的、、。

9.俗话所说“秉性难移”是指人的特点,它具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

10.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

11.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面对,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12.教师的育人观的重点是回答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

二、名词解释1.创造能力 2.创造想象 3.创造性思维 4.道德感 5.定向反射6.发散思维 7.反射 8.非智力因素 9.感觉 10.感觉适应三、单项选择题1.现代科学心理的创始人是()。

A、华生B、马斯洛C、弗洛伊德D、冯特2.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和选择性3.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感觉属于()。

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C、运动知觉D、空间知觉4、当人们看见“天安门”三个字时,头脑中重现出的天安门城楼形象是()。

A、再认B、回忆C、表象D、想象5、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记叫()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6.思维是以()为基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A、感性材料B、理性材料C、推理D、表象7.想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性材料B、理性材料C、推理D、表象8.情绪情感是以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识9.一个小孩得了虫牙,感到非常疼痛,但他又不肯就医。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心理学是讨论3 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2)客观现实(3)心理现象(4)抽象思维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4 。

(1)客观反映(2)想象(3)记忆(4)主观反映3、心理现象分为1 。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4、心理过程包括3 。

(1)认识过程、行为过程、知觉过程(2)认识过程、感觉过程、知觉过程(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记忆过程5、个性心理是通过4 _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进展起来的。

(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4)心理过程6、1 _ 是理论为主的心理学基础,主要讨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3 是讨论个体心理发生、进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 是讨论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5 _是讨论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6 是讨论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4 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讨论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1)一般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进展心理学(4)实验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比较心理学7、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1_ 。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8、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讨论方法称为2 。

(1)横向比较讨论(2)纵向跟踪讨论(3)跨文化讨论(4)定性讨论9、3 _ 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1)弗洛伊德(2)华生(3)冯特(4)马斯洛10、精神动力学派的创始人是2 。

(1)冯特(2)弗洛伊德(3)华生(4)马斯洛11、1 _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2 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二大势力”。

3 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大势力”。

心理学概论-2021秋专-人力资源管理专复习资料-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2021秋专-人力资源管理专复习资料-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是,观察法()。

d.不进行条件控制2我们头脑中肯定还会有一个手表的表象,这个表象是从许多不同的手表的表象中抽象出来的,包括自己在不同时期使用过的手表,也包括曾经见过的、别人使用过的手表。

这个表象属于()。

a.一般表象3作文课中的一题多写,数学作业中的一题多解都是运用()的过程。

a.发散思维4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的、有益的幻想称为()。

b.理想5眼前飞过的一只小鸟,夜空中掠过的一颗流星,都会引起我们的()。

b.无意注意6情绪是由于某一情景的变化而引起的自身状态的感觉。

情绪产生的历程应该是:先有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然后,该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最后,由于机体反应而引起情绪体验。

这是()的观点。

c.詹姆斯-兰格7()主张心理学应该和哲学、生理学区分开,用特殊的方法来研究自己的特定对象,并且第一个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c.赫尔巴特8()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a.反射9有些沉溺于宗教狂热的人,声称见到了“观音菩萨”或“耶稣基督”等,心理学认为这种现象属于()。

a.幻觉10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是保持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c.人的身体与环境的正常关系11阿奎那把灵魂分为植物性的、感性的和理性的三个等级。

感性和理性的等级又被区分为认识和欲望的机能。

认识包括五种外部感觉和四种内部感觉,其中()不是他所说的内部感觉。

b.嗅觉c.肤觉12记忆中的表象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可以被(),从而成为想象的加工材料。

a.移植b.翻转c.缩放d.粘合e.拆分13直觉思维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具有()的特点。

b.跳跃c.快速14人们创造的千手观音、小人国、美人鱼、猪八戒、雷公等,分别运用了()等想象加工方法。

b.拟人化c.综合e.夸张15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客观刺激物本身的因素很多,一般包括:()。

b.刺激物的对比度c.刺激物的强度d.刺激物具有新异性e.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16人的情绪情感具有对立的性质,就象一块磁铁,每种情绪情感都可以找到与其对立的一极。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要用客观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和现象,采用客观的研究方法,要避免个人的主观臆想和任何的虚构和猜测,要从某一心理现象产生的客观条件、内部的生理过程变化的事实中揭示心理变化规律。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考察。3.教育性原则。高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具有教育意义。
(论述)怎样培养大学生的记忆能力?1.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2.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3.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4.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1)形象记忆法。(2)谐音记忆法。(3)逻辑记忆法。(4)口诀记忆法。5.利用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1)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复习要及时。(2)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一般来讲分散复习的效果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3)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4)复习的形式要多样化,多种感受器官协同活动。6.合理用脑。(1)学会休息。(2)摸索自己大脑的工作规律。(3)加强身体运动。
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W.Wund 1832-1920)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冯特此举对心理学发展起着划时代的作用,它标志着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母体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2)人的意识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要素。3)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法研究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等,主要观点:1)意识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过程,而不是个别心理原色的集合,因此不能分解2)强调意识的机能和功用3)重视心理学在教育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教育心理课后习题-陈录生著

教育心理课后习题-陈录生著

新编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心里学概论一、概念解释1.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心理过程:心里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3.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表现及发生条件有目的地观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二、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组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里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A 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里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2. D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是心理学史上一个承前继后的人物。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 B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B.王清任C.李时珍D.陈大齐四、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算是神秘莫测的。

(×)2.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紧密联系,因吸食一门设计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五、问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现代心理学有哪些分支?答:理论意义有:(1)心理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2)心理学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法唯心主义思想;(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科学的发展。

心理学概论意志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因为动机斗争情况很复杂, 有时非常激烈, 所 以往往使人表现出情绪担心、彷徨不安或犹豫 不定等心理状态。
动机斗争结果是一个动机成为优势动机。伴随 动机斗争处理, 行为也就基本定向了, 所引发心 理状态会随之减弱或消除, 于是就产生了确定目 标过程。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21页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最经济、最优化方法。 2. 制订计划
依据行动目标与选择方法制订行动详细方法, 包含行动程序。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23页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二、执行决定
执行决定就是将准备阶段已作出决 定付诸实施, 它是意志行动关键步骤和 完成阶段。同时, 因为执行决定过程已 从“头脑中计划”过分到“实际行 动”, 它需要克服更多内、外部困难, 因而更能表达出一个人意志水平。
挫折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一个主观感受, 并不完全由挫折情境决定。
(一) 挫折承受力涵义
指个体碰到挫折时, 能够摆脱困扰以防 止心理与行为失常能力。
不一样人, 挫折承受力存在差异, 即使同
一个人, 对不一样挫折情境承受力也存在
差异。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32页
第三节 意志行动中挫折
(二) 影响挫折承受力原因 1.生理条件(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人挫折承受力很 好) 2.认知原因(艾利斯ABC理论) 3.人格原因(个性倾向性<如理想>和较稳定心理 特征<如性格、气质>对挫折也有很大影响) 4.个体经验(研究表明,两种生活经验能增强人挫 折承受力: “历尽沧桑”人和“有良好教养”人; 也有两种经验弱化人挫折承受力: 从小娇生惯养, 生活一帆风顺人,另一个是从幼儿期开始,接连 遭受强烈挫折人。) 5.挫折强度和频率 6.社会支持

北师大版的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心理学答案

北师大版的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心理学答案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从第六章思维与想象一、(略)二、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无意想象、再造思维、创造思维3.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三、1. A; 2. C; 3. C; 4. B;四、1."; 2."; 3.X;五、1.参考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与感知觉: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内容与形式不同。

从内容看:感知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现象及事物的外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联系。

从形式看: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对事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

总之,感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而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是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我们常说的对由感知得来的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际上就是通过思维完成的,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达到对事物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反映。

2 .参考答案: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巳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创造成分的不同。

幻想: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或是准备阶段。

3 .参考答案:(1)知识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

(2)迁移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为此,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泛,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应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几种知识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迁移的作用就越大;其三,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知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牢固,越能顺利地实现迁移。

心理学概论知识要点整理(全)

心理学概论知识要点整理(全)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根据研究的目的(以建立系统的理论还是实际应用)把心理学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理论心理学旨在探讨人或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应用心理学旨在研究心理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普通心理学探讨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的实质问题与心理的结构问题)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它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消费心理学是以大众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法律心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自然科学的性质,可从研究对象、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说明。

教育心理学概论—各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概论—各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3、心理动力系统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多选)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同,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星期。

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固定持久。

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8、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9、意识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0、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笛卡儿-----唯理论,洛克-----经验论11、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入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答: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

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

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1.心理现象又被称为,简称。

2.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和两大类。

3.心理过程包括、和三个方面。

4.人的认识过程是由、、、和组成的。

5.德国心理学家于年在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8.个性心理包括、、。

9.个性倾向性包括、、、、、等。

10.实验法可以分为和两种。

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过程三、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是神秘莫测的。

()2.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紧密联系,因而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而认识心理的本质和揭示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则是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6.问卷法常用来测量智力和个性特征。

()四、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性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理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2、()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心理》,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A亚里士多德B笛卡尔C冯特D赫尔巴特4、()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 B王清任 C李时珍 D陈大齐五、简答1.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2.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六、问答1.试结合实际谈谈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一、填空1. 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2.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来完成的。

3.大脑皮层的分叶是、、、。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带答案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带答案

JC01 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 年 11 月考生适用 )+ 答案所属培训机构学员姓名:一、单选题(第1-100 小题,每题 0.5 分,共计50 分。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W·冯特)。

A.W·詹姆斯B.H ·艾宾浩斯C.W·冯特D.S ·弗洛伊德2.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 S 和 R 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行为主义心理学)A. 机能主义心理学B. 构造主义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3. 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A. 机能主义心理学B. 格式塔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 精神分析学说4. 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A. 知觉B. 思维萌芽C. 思维D. 意识5.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神经系统)A. 感受器B. 神经系统C. 反射弧D. 神经细胞6. 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脑干网状结构)A. 小脑B. 脑干网状结构C. 丘脑D. 下丘脑7. 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下丘脑)A.下丘脑B. 脑干C. 上丘脑D. 小脑备注: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8.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顶叶)A. 额叶B. 颞叶C. 枕叶D. 顶叶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颞叶)A. 额叶B. 颞叶C. 枕叶D. 顶叶10.脑的最古老部分是(脑干)A. 小脑B. 间脑C. 大脑D. 脑干11. 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嗅觉)A. 视觉B. 听觉C. 嗅觉D. 味觉12. 支配内脏器官的是(植物神经)系统A.植物神经B. 运动神经C. 中间神经D. 感觉神经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p37 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A. 降低B. 提高C. 不变D. 发生变化14.音色主要由声音 [ 声波 ] 的(波形)决定的A. 频率B. 波形C. 强度D. 音调15. 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恒常性)A. 选择性B. 恒常性C. 理解性D. 整体性16. 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联觉)现象A. 感觉适应B. 感觉对比C. 感觉后像D.联觉17. 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 16 — 20000 )赫兹的声波A.200 — 2000B.1000 —4000C.16—20000D.1000 — 500018.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A. 恒常性B. 整体性C. 选择性D. 理解性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色的灯影,这是(C.负后像)A. 正后像B. 互补现象C.负后像D. 彩色对比p32 红和绿互补,黄和蓝互补,p37 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如红色的负后像绿色,黄色的负后像是蓝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概论第8章意志
第一节 意志概述
2.作用: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方面,表现为对行为 的调节和控制。
如果说人是认知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转化, 是内化过程;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向外部行 动转化,是外化过程。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 (1)发动作用,推动人们从事达到目的的行动。 (2)制止作用,制止与目的不相干的行动。
第一节 意志概述
(3)意志与人格:意志对个体健全人格的形成与 发展有重要作用。
古人云:“夫志,气之帅也”。意志是个体精 神的统帅,是性格的核心。
爱迪生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 坚强的意志……
可见,意志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格特 征的重要方面,是非智力品质的重要方面。
第一节 意志概述
第一节 意志概述
(2)意志与身心健康: 意志对内脏活动有调节作用; 坚强的意志可帮助个体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也十分重
要。意志坚强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努 力克服消极情绪的干扰,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 以积极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笑对人生;而意 志薄弱者则往往被消极情绪所左右,被困难和挫 折击倒,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无法面对各种挑战, 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损害心理健康.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 1.认知指导意志(认识是意志的前提,个体 的意志活动总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2.意志调节认知(意志可支配调节人的认识 活动;意志可促进认知的深入)。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二)意志与情感 1.情感激励意志。 2.意志调控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以调节、
控制自己的情感,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而意 志薄弱的人往往会被不良的情绪所左右,使行 动半途而废。所谓“理智战胜情感”,是指意 志克服了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
(“重要他人”,如父母、子女、妻子); ③自我赞同或不赞同,即是否有利于维护自我形
象; ④ 社会赞同或不赞同,即周围其他人对决定的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动机冲突按冲突的性质又可分为: (1)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指与社会道德标准差 距不大,仅属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 (2)原则性动机冲突:指个人期望与社会道德准 则,法律相矛盾的动机冲突。涉及个人与集体, 公与私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2.动机冲突与决策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要靠决策来解决。决策是意
1. 动机冲突的类型 按冲突的形式(勒温,1935) (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 ① 含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个 体,而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 心冲突。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② 解决办法:必放弃其中之一。或同时放弃两 者,而追求另一折中的目标。
有得必有失,有取必有舍。
认知本身不具有控制情感的功能,控制由意 志来完成.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意志行动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采取 决定和执行决定。
一、采取决定
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它决定意 志行动的方向和轨道,是意志行动不可缺少的 开端。
这一过程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 方法和制订计划等环节。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二)意志行动及其特征 1.含义: 指与自觉确立目的,主动支配调节个体活动, 努力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是一个人要达到目 的的行动)。 2.特征: (1)具有自觉的目的(意志行动的前提)。 (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 心)。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动机斗争(动机冲突的类型) 动机是意志行动原因。动机由需要产生。由
于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所以,个体行动背后 的动机往往也复杂多样,不同的动机常同时存 在,但却不可能同时获得满足,于是就导致动 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动机斗争,指个体在确定目的时对各种动机 进行价值权衡,以作出选择的过程。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2)冲突性质 非原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冲突一般较容易解决,原则性动机冲
突一般较难解决。能否使正确的、高尚的动机 战胜错误的、卑微的动机,是一个人意志坚强 与否的表现。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3)引起冲突的因素 Janis & Mann(1977)研究认为,在任何重要
决策中,引起冲突的主要因素有四种: ①功利主义的个人得失; ②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他人的功利主义得失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 ① 含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个体 想要回避的,而个体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 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即“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式的冲突。 ② 解决办法:必须放弃其中之一。
“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3) 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 ① 含义:指个体一方面想要接近某个目标,同时 由想回避这个目标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② 解决办法:不同选择: A.趋强于避:不惜一切而趋之(铤而走险冒风险); B.避强于趋:不求趋之而力避之(保守的方式。不 求有功,但求无过); C.避强折中:使不利降到最小限度(折中方式) 后又有人提出“多重趋避冲突”。
这两个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相互联系。
第一节 意志概述
3.意义:它对人的学习、工作、身心健康与人格 都具有重要作用。 (1)意志与学习:学习是一项持久、复杂而艰苦的 活动,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业成功非常重要。有研 究发现:a.意志品质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正相关。b.在意志品质中,自觉性、坚持性、 自制力与学习成绩相关程度都比较显著。说明意 志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
志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志活动的一个 阶段。
研究表明,下列因素会影响人的决策过程: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程
(1)冲突类型。 冲突类型影响人的决策难易。双趋或双避冲突
的决策较容易(因效价相同),趋避冲突的决策相 对困难些,多重趋避冲突的决策更加困难。
当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物体或活动同时具有正负 效价时,决策对人们通常采用正负效价互相抵消 的方法。抵消的结果:正效价大于负效价,个 体就作出趋向反映;若负效价大于正效价,个 体就作出回避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