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docx

小学语文五上:《黄山奇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木课6个牛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揭题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师:面对这茫茫的云海,嶙峋的怪石,苍翠的树木,明代着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幻灯出示)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明)徐霞客3、通过前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引入欣赏“黄山四绝”图片,(点明:在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美。

先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牛通过前期的预习和自身牛活知识的积累,有效带动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誉陡屏宾屹卧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提醒区别“宾” “屏”的读音2、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投影。

(2)观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卧、誉(引导分析笔顺、结构等)(3)师范写,学生描红。

(4)听写检查,评讲。

3、由词入句,指导朗读。

(幻灯出示)情有独钟郁郁苍苍姿态优美饱经风霜枝干遒劲充满生机千姿百态潇洒挺秀神奇秀美①各形式读,及时纠正。

②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4、我们试着将词语放回课文,一起来朗读课文。

分节赛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增强生字的记忆和运用O三、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

1、牛分段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师指导朗读。

3、牛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概扌舌时要简洁、准确,引导归纳大致内容)师边听回答边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千姿百态4、再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黄山奇松》这个文章,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松的形态特征。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黄山奇松》课文,图片、地图、幻灯片、小黑板、报纸剪报等。

教学过程:导入:1. 让学生观看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或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 引入话题:“你们是否听说过黄山?知道黄山有什么特点吗?”阅读与理解: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是黑板报,将黄山的地理位置、景色和特点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黄山奇松》。

2. 分角色读课文,重点讲解一些生字词和词组的意思。

3. 学生合作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与交流: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或朗读课文,展示他们对黄山的理解和想象。

2. 学生讨论黄山奇松的形态特征和魅力所在,并用课文中的话语进行描述,可以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进行。

拓展活动:1. 学生观看黄山的图片和视频,了解更多关于黄山的知识。

2. 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黄山奇松的图片,通过比较不同图片,了解黄山奇松的多样性。

3. 学生可以用颜色笔或纸黏贴的方式制作黄山奇松的图片,展示在教室。

总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回答问题:“黄山的特点有哪些?黄山奇松有什么形态特征?”2. 鼓励学生表达对黄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黄山的特点:壮美的山脉、幽静的云海、奇特的松树黄山奇松的形态特征:独特的形状、千姿百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松的形态特征,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需要加强辅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1六、《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黄山松树的奇。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想让同窗们轻松点,咱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师: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今天,咱们就去黄山看看(出示)黄山咱们班有无人去过黄山?黄山有无让你印象深刻的东西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看看黄山的奇松。

(出示课题)黄山奇松——齐读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黄山松为何奇?黄山松奇在哪儿?二、生字词检查过渡:不过要想去看黄山奇松,就必需过好字词关。

这些字词你会读了吗?自由读读看。

(出示)誉为陡崖玉屏楼宾客屹立卧师:谁来读?——指名读、齐读一、师:超级好!“卧”这个字没有组词,谁来给它组个词?(或卧,卧薪尝胆,卧室,卧倒)那你会写吗?(指导卧的笔顺)二、你有无想要提示大家的字词呢?结合学生交流,提示“屹”的书写。

3、师:请大家一路来看这个词念----(指玉屏楼)(生齐读“玉屏楼”)如果你们没学这篇课文,你绝不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路念(出示)黄山最妙的参观处,固然是……黄山决胜处的玉屏楼了。

师:谁能通过这个句子了解玉屏楼?——黄山绝胜处→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很好,当咱们碰到了不懂的词语时,可以联系文章认真去读,这样词语你就可以自己理解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下面就请同窗们打开讲义,咱们要去看黄山奇松了。

我请三名同窗带着咱们一路去看,请这三位同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下面请同窗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画出相关句子。

(第一末节和最后一末节)师:同窗们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但老师要告知你们,你们并无找到黄山松最奇的地方,到哪去找,一路到玉屏楼去看!一路读——(出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四、精读第二末节,感悟黄山松的“奇”师:咱们一路到玉屏楼去看三大名松。

五年级上《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四、教学策略1、提炼主线。

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

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

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

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

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五、媒体设计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六、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补充完整题目:奇松)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二、初读感知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2、自学课文3、读后检测交流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黄山奇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黄山奇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松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笔、纸三、教学过程导入 (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黄山的兴趣,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预习 (10分钟)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标题《黄山奇松》,预测故事的内容,并带领学生讨论奇松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阅读理解 (15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山是哪个省的名山?2.黄山的主峰叫什么?3.黄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有哪些名胜古迹?4.奇松是如何形成的?5.奇松有哪些特点?梳理思路 (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并用思维导图或文字梳理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拓展活动 (20分钟)1.观看相关视频: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黄山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的美丽和奇松的神奇。

2.写作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眼中的黄山奇松。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特别是黄山那样的自然景观。

总结归纳 (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黄山奇松的特点,并进行简短的口头回顾。

课堂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黄山奇松的文章,并带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问题回答的准确性。

2.作业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他们对黄山奇松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如公园、山水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2.跨学科合作:与地理学科进行合作教学,通过比较黄山与其他名山的不同,培养学生对地理和自然景观的了解和认识能力。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黄山奇松》教学案篇一一、说教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⑴、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苏教版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苏教版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苏教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苏教版,欢迎大家分享。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誉、陡、屏、宾、屹、卧。

理解枝干遒劲、盆景的意思。

3.找出描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句子,在诵读基础上,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黄山松树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请大家欣赏。

播放黄山视频2、谁来说一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古代有个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奇景,真是名副其实啊!看,松林耸立,怪石罗列,令人叫绝;山谷中云雾迷蒙,像海不是海,像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

可是“人们却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的松树板书课题:黄山奇松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生:黄山松奇在哪里?5、过渡:有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呢?生:引导学生说出读书去解决二、初读课文1、读书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同学赶快去读读课文吧,要求读正确、流利。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品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简介黄山.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3, 理解词语.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巡视.适时指导.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试读课文.指导写字.第二课时检查复习听写词语.指名读课文.细读课文指名读第1自然段.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 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吗?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中的绝胜和那个词语的意思相同?第二句说了什么?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3自然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分别说了什么?第三课时总结课文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指导背诵.听录音.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各自轻声试背.全班齐背.练习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默读课文,说说奇在哪里?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观松独特蟠曲送客深出好象告别屹立斜出弯曲千姿百态仰俯卧状如形似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品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三.教学对象分析:根据>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㈡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1.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2.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㈢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3.交流汇报:(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迎客松〞⑴.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指导朗读)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说话想象训练: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每天不知要迎接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指名说)⑶小结: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引导学生对迎客松有初步总体的印象.)同法相机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部分语句.三.抒情表达,发挥想象,丰富情感.1.发挥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2.引导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四.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1.〝五一〞长假快到了,溧阳的天目湖旅行社准备开辟〝竹箦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点)2.交流汇报.(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3.你知道黄山〝四绝〞还有那些优美的姿态?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笔.四.布置作业: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绝〞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品教学设计三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二.学情分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名山.四.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重点段落链接七.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出示幻灯片(有关黄山的诗句或者是广告用语),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上什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赞不绝口呢?其实,黄山的魅力离不开这四绝(出示幻灯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绝:黄山奇松(幻灯片)二.出示目标,明确导向(请同学们默读一遍)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的祖国名山.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板书课题)1.开口自由读课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四.检测初学,理清脉络1.出示幻灯片(词语),指名读(纠正前后鼻音.平翘舌音),齐读.2.出示词语含义,学生说出词语.3.谁能用上这里面的一些词语并用这样的句式简单概括一下课文内容:>先总写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然后具体叙述了(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最后概括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幻灯出示要求)总分总结构是小学阅读课文常见的结构,我们的作文也常常使用这样的构段方式.无论是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还是它千姿百态,它都离不开一个字〝奇〞,来齐读课题.五.深入研读,体会奇特齐读好黑板课题:读课题时你觉得要突出哪个字?〝奇〞,加重点号,再读一遍.据说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在黄山流连忘返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其中的理由就与黄山奇松有关.那么,黄山松树究竟奇在哪呢?请齐读第一自然段.(一)首尾把握,找出奇特1.齐读第一段:黄山松树奇在哪?〝这一段话中那句话直接写松树?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吗?〞(引出板书:数量多.位置悬)指名读最后一句话.2.黄山松树除了数量多.位置悬外还奇在哪?指名读第三段.刚才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松树的数量多,位置悬,那么现在除了用语言表达出它的千姿百态我们试试用动作来表达.听要求读书(生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师读两生表演.生想象齐读.)松树还奇在哪?引出板书:形态奇这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作者是不是都一一向我们介绍呢?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选择典型〞.(二)研读重点,体会奇特默读第二段: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三棵松树分别叫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把相关句段划出来后看着大屏幕上的提示去读书去思考.1.说话训练:指名说(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幻灯片出示三棵松树的句子欣赏写法:作者再写这三棵松树的时候都抓住了它们形态上的特点,在表达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是作者的联想.这种写法叫:抓特点.另外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黄山松更具有人的情态,这也就突出了松树的奇特之处.3.研读重点句,体会迎客松奇特的外形.顽强的精神.(1)〝迎客松〞(出示幻灯片.句子)师:先来看看第一句话,指名读.这句话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词有哪些?〞(〝遒劲〞,读理解遒劲.饱经风霜(查理解: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郁郁苍苍:反义词〝草木凋零〞〝枯枝败叶〞)这三个词中哪个词背后的含义更深?(饱经风霜)想象一下,这棵迎客松有可能经历了那些艰难困苦的生活或斗争?(结合你充满感情的理解,咱们一起把迎客松的饱经风霜仍然生机勃勃读出来)(注意:读好转折点〝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烈日炎炎,隆冬飘雪,迎客松虽然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迎客松虽然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迎客松虽然置身于海拔__多米的悬崖,历经了8_多个春夏秋冬,饱受风吹日晒,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后的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顽强.坚持.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吗?来,同学们读好这句话,让迎客松坚韧不拔的精神长在我们心中.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又因为它外形的独特,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让在座的老师们感受到迎客松的热情)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出示诗句幻灯片).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这段话.请以同样的情感,读读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奇松的赞叹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4.想象力训练(审美情趣渗透):出示松树图片,学生想象给松树取名字.引起:黄山松真是 (预备齐)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六.总结提升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的魅力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令人赞叹.黄山啊,真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啊(完成板书:千姿百态.令人赞叹).连成松树图。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3.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增强,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提高自信和积极参与度。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7.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借助多媒体展示黄山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教师出示黄山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黄山奇松》,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黄山奇松的独特魅力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词汇的掌握程度以及朗读技巧都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黄山奇松》这一课的学习会有以下特点:
1.对自然景观的兴趣浓厚,但可能对黄山的地理位置、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
2.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认识尚需加强。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5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5篇

《黄山奇松》经典教学设计5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

(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三)品读体会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指导朗读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了解松树的生长环境及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和维护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1. 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了解松树的生长环境及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黄山奇松》的教材。

2. 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绘画、剪纸等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们对黄山奇松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黄山奇松有什么特点吗?松树一般在什么地方生长?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分段朗读课文《黄山奇松》,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 讲解黄山奇松的特点,如树形、树势、树龄等。

3. 讲解松树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和阳光等要求。

梳理与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绘画纸和美术工具,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内容,画一棵黄山奇松。

2. 学生完成绘画后,互相欣赏并交流自己的作品。

巩固与评价(15分钟)1. 老师提问:画一棵黄山奇松有哪些步骤?2. 学生回答后,进行讨论和补充,梳理出画一棵黄山奇松的步骤。

3.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班级进行评比。

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让更多的自然景观得以保存?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写一篇感想。

教学资源:1. 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绘画纸和美术工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5、想寻找答案吗?(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

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

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五篇模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五篇模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五篇模版)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课件),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课件),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之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出示一系列课件:《你知道吗?》1、迎客松,地处海拔1680米,树高10.1米,树龄越800多年,是黄山松中的“元老”,列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破石而生,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颔首向五湖四海的宾朋致意。

2、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枝叶侧伸,似作揖送客。

树高4.8米,树龄约450年3、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4、黄山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所以树皮的颜色和岩石的颜色很相似……5、因为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黄山松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

今天我们就走进黄山,走近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的奇!板书课题。

复习字词之妙语连珠:人们对黄山奇松()。

瞧,迎客松姿态优美,(),虽然(),却仍然(),充满生机。

陪客松如同一个(),陪同游人,送客松姿态独特,游人把它比作(),它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地与游人告别二、配乐录音,感受奇松。

1、过渡:让我们继续前进的脚步。

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哪棵奇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走进黄山这片神奇的世界。

(一)品味奇松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的成果。

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子说话:我喜欢_______,因为。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教学目标:1.在自主交流中学习用理解字义的方法读准多音字“劲”,能正确书写“誉”“屹”“卧”三个生字,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

2.正确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合作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习运用“观察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3.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感受黄山松的“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感受黄山松的“奇”;合作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难点:学习运用“观察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激情诱趣(播放黄山风景图片)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

大家知道这是哪儿吗?(黄山)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经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山“四绝”之一——黄山奇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交流自主学习卡中难读、难写的字词。

⑴枝干遒劲:jìngjìn ①力气;②情绪、精神;③兴趣。

劲jìng ①坚强有力;②猛烈。

老师在预习时,也关注了这个字的读音,在这里,它们都表示——坚强有力。

⑵誉、屹、卧:誉:上半部分一撇一捺要舒展;言字旁,一横长,二横短,三横稍长一丁点。

屹:注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

卧: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左半部分注意笔顺;右半部分竖要长,点要舒展。

教师示范写;生写字、同桌互评。

2.图解课文:课前我们观看了微视频,了解了图解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提炼或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

第二步:思考重点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再分层提炼关键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优秀3篇《黄山奇松》教案篇一《黄山奇松》课文原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游览一番。

高兴吗?谁先说说课外搜集到的关于黄山的资料?师结:黄山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黄山奇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松之奇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五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黄山奇松林》这篇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词组。

2. 高效朗读课文,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篇章组织和逻辑关系。

4. 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通过课文的研究,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和环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黄山奇松林的景色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本《黄山奇松林》的复印件。

2. 黄山奇松林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题和读后续写题目。

4. 学生练本。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山奇松林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导入问题:"你们见过黄山奇松林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研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关键词汇。

2. 分段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复杂句结构和修辞手法。

听力练(10分钟)通过播放录音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练,锻炼他们听懂课文的能力。

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配对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问题和答案的配对。

朗读训练(10分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拓展练(10分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相关的练题,如填空、连线、读后续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5分钟)小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复重点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和环保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价。

2. 课堂练和活动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学情分析:就本文而言,由于学生对黄山以及黄山奇松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体会情感出现障碍,对感悟课文内容,读好课文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结合本课的实际,准确定位好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好本节课的立身之本。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抓住读写结合切入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发挥想象的方法写出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先学后教、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学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圈划批注、情境体验等。

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入录像、图片等资料将语言的理性表达转化为丰富影像的感性展示,以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思维领域,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观看视频、谈感受。

1、交流黄山四绝的资料。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引导孩子将资料删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较少,课前让学生搜集黄山“四绝”资料,初步感受黄山的奇美,激发阅读期待)一、读课题,抓文眼,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分)同学们,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黄山中最绝的板书:黄山奇松。

看课题你觉得作者是抓住哪个字什么来写的。

突出奇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

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

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

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初读课文感受奇松。

(8分)1、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

看看生字掌握的怎么样了。

指名读。

课件出示词语:屹立宾客陡崖卧倒郁郁苍苍枝干遒劲枝干蟠曲饱经风霜姿态优美千姿百态2、讲解劲读音。

jìn 力气,力量:劲头、费劲、干劲。

jìng 坚强,刚强:遒劲、强劲、刚劲。

枝干遒劲怎么理解的?学生说。

补充图片:看,松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别依然雄健粗壮有力,依然焕发着生机,这就是:枝干遒劲。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只是机械的了解字典中的解释,并没有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如:“遒劲”这个词语,学生一开始解释单纯是字典上的意思。

在理解“遒劲”一词时,让学生观察松树的枝干,学生不难发现它的枝干笔直、粗壮、挺拔、有力等,其实这就是“遒劲”的意思,学生头脑有了表象的思维,理解词语可以说是由浅渐深,逐步自己构建的过程。

对其词语的含义理解得也更加精准。

卧:看这个字。

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左边的臣像是眼睛竖着。

右边的卜相当于人伏案休息。

(汉字渊源)看老师怎么来写请你在田字格中描一个。

生字掌握好了,看看书读的怎么样了。

开火车读,其余同学思考:课文围绕奇写了哪几棵松树?三、研读课文,点拨探究,品味奇松。

(15分)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呢?先从迎客松看起。

课件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表现迎客松奇的句子,多读读仔细品味。

(学生默读勾画品味)设计意图:由一个大问题入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呢?整体感知课文。

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学习,注重了方法的指导: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体会,用几个关键词写出自己的感悟。

要求学生先读书,自己批注,再交流,老师指导提升,指导感情朗读。

这样把老师的指导导,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上。

交流(一)迎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生谈)1、名字奇特。

2、奇在姿态。

(引出课件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A、问:哪里奇?读出奇。

(谁说谁读出奇)一人读。

B、作者是怎么写的呢?板书: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C、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发挥想象读出迎客松的奇特。

(两人读)D、大家看(屏)这就是迎客松和你想象的一样吗?请你一边读一边结合画面再体会一下迎客松的奇特。

3、过渡:除了样子奇特还从哪里看出奇特。

奇在饱经风霜生命力顽强。

还奇在哪?读出奇特。

出示课件: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A、大家看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你再读读这几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颗迎客松?生说。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

B、这样充满生机的迎客松它却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的呀?结合你课前查的资料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下。

生说。

师:是呀,(课件)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岩石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看了这些资料你又对迎客松有了怎样的认识呢?(生说)把你的理解带到句子中再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找两人读)C、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资料记载这棵迎客松已经有1300多年的树龄了,这其中它经历过无数的春夏秋冬。

春天到了,却干旱少雨。

迎客松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生答。

夏天到了,酷热难耐,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岩石烤的烫手,迎客松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秋天到了,别的树叶都黄了,成片成片的落下来,迎客松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冬天到了,天寒地冻、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啊,迎客松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像这样经过长期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

这就是饱经风霜啊!D、如果此刻把迎客松想象成一位沧桑老人,从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你又读出了什么?读:来读出迎客松这位古稀老人对生命的热爱。

激励学生在人生路上像奇松一样顽强,不向困难屈服。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一个“饱经风霜”这是何等精妙。

课堂上通过巧妙设疑,对比朗读,查找资料。

品味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字眼。

4、背诵.这样奇特的迎客松,这样顽强的迎客松,就让我们记在脑海中吧!课件出示迎客松句子。

配乐。

设计意图:背诵时,配上一段钢琴曲渲染了一种美的氛围——图美、树奇、音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A、请大家快快背背这一段(想想名字、样子、作者怎么想的?)B、根据提示谁来背背。

(配乐)设计意图:将每一次读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

从自由读到发挥想象读再到借助画面读,读书有了层次有了提高。

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心去“感悟”,对文中的语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学生已从朗读中体悟到了;又通过朗读背诵,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体验。

(二)陪客松、送客松1、文中除了介绍迎客松,还为我们介绍了陪客松和送客松板书。

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的迎客松的方法由小组长带领着大家来学一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看一下合作探究小提示:(课件)画出作者想象的语句并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挥想象写出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的?小组内赛读,读出黄山松的奇!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方法后要善于让孩子自学。

课文中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抓住了他们的特点写出了他们的“奇”特之美。

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迎客松”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内展开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交流作者怎么写的?读出奇特。

教师板书。

绿色巨人。

长长手臂。

(一个小组说一种松树)3、大家看这就陪客松,谁能读出奇特来。

出示课件: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一起读出陪客松的奇特。

师出示课件。

3、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大家看这就是送客松。

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奇特。

一起读出送客松的奇。

3总结:作者在写黄山松的时候就是选取了这三种有代表性的松树来写,可是三种松树用的笔墨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详写的是?板书:迎客松师详写。

而陪客松和送客松是略写的。

板书:略写。

作者就是抓住了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发挥想象,写出了他们的奇特。

四、仿写、积累内化(8分)黄山松的其他松树也很奇特,请大家认真看,你还会看到怎样的松树呢?(搜集有代表性的多张图片)过会请你也仿照写三大名松的方法来写一写。

认真看。

屏各种图片。

有个小要求。

课件:1、起个好听的名字。

2、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姿态的独特。

生仿写,教师巡视。

选几个写的好的交流。

4、5个。

(写之前教师先引导孩子同桌交流,再补充十大名松的名字,交流时注重学生是抓住什么特点怎么发挥想象的)设计意图:课文抓住松树的特点,写出了松树的“奇”美,教师在教学中,就抓住这一点,在朗读感悟松树的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展开练笔,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发挥想象,写出姿态的独特。

五、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5分)黄山松的姿态不仅仅这些,千言万语也说不完道不尽,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呢?1、课件出示第三段。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2、读读这段,在语言上你发现什么了?学生交流。

结构上(先概括后具体。

)语言特点:排比的方法写出千姿百态。

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拟人手法写出姿态。

最后是两个比喻。

而且比喻词也不一样,像这样状如、形似的词你还会想到哪些?省略号表示很多。

3、这样的语言节奏明快。

读读还很有味道呢?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过会让你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教师范读。

问: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或屹立重一些,再逐渐轻一些。

中间单字干脆一些,比喻句逐渐放慢速度,最后突出更加更加。

请大家也来练一练。

找两人读。

设计意图: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倾听并自找差距,寻找朗读的最高境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通顺、连贯、感受黄山松之奇。

六、拓展开放,延伸深化。

(2分)同学们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状物的文章,同学们,作者在写黄山奇松的时候为什么只写了三种松树呢?选取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松树来衬托黄山松树的奇特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