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惨世界》沙威的悲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悲惨世界》沙威的悲剧性
沙威这个角色一直贯穿全书,每当冉阿让正要开始自由、简单的生活时候,沙威就会跳出来打乱这平静的一切。就因为冉阿让是个苦役犯,这真的是一个极其讨厌的角色,书的前部分表现沙威追捕冉阿让的铁石心肠,只知道盲目服从,为虎作伥,不会辨别是非,他对冉阿让长达十年不依不饶的追捕让人很不理解,但是到了最后,他一直认为罪
犯就是坏人的冉阿让多么善良的时候,他的世界观崩塌了,最后沙威选择自杀这条路。
沙威这个角色让我想到欧•亨利《重新做人》里的警察,他的身份和职位和沙威一样,都是警察,都在追踪罪犯,但欧的那个警察在知道吉米会暴露小偷身份的情况下依
然开保险箱救人的情况后放弃抓捕吉米,告诫他重新做人。他和沙威的区别在于欧的警察“人性”多于理性,有自己衡量世界是非的标准,正是沙威缺少这些,才使得沙威产生最终的悲剧性。
首先,我认为造成沙威悲剧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制度危害了包括沙威在内的所有人,18、19 世纪法国社会僵化制度和专制制度下造就了沙
威这样一个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和冷酷残忍的爪牙;
其次,就是沙威的性格造成他的悲剧。他绝对恪守自己的原则,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逾越和偏离。他是一个顽固不懂得变通的人,在沙威眼中,犯人是不值得同情的,
他们犯罪的缘由也无需关心,他只是依据法律逮捕他们。是一个用教条代替思维的怪物他从不动用私人感情,他雷厉风行,追捕罪犯时计谋百出,他牢牢地遵守着警察的天职。他心中似乎只有黑与白,对与错。也不认为一个做了一点错事的人会做任何好事。他盲目地坚守着他那毫无思辨精神的以偏概全的判断力;
然而,造成他这样性格的原因可能和他的童年遭遇有关,沙威是从监狱里出生的,他的母亲是一个抽纸牌算命的,他的父亲是个苦役犯。长大后,对自身所属的游民阶层,有种说不出的仇恨,于是他当了警察。他深信自己的作用,热爱自己的职务,落在她手里的人无疑幸免!自己的父亲越狱,他也会逮捕;自己的母亲潜逃,他也会告发。在他40 岁的时候,当上了侦探,一直信他奉心中的“绝对正义”。
最后,沙威的悲剧性在于他一生的信念奋斗,坚定不移的为他认为的“真理” 耗尽了生命的大半时光,并因生命中无数高尚的行为而深感自豪,却在某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奋斗所指向的那个目标竟然是一个天大的玩笑,曾经追求的天使不过是一个披着华丽衣
裳的魔鬼,而自己为此付出的却是一生的代价。生命只有一次,当他已经用一生的时间去选择了某一种生存方式,在此同时选择的却是一条谬误,而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谬误中渡过。这是多么的悲哀。
书中在沙威投河前写到“沙威异常痛苦的站在桅杆边,十几个小时以来,他心里一直十分混乱。冉阿让饶恕了他,这使他惊愕;他饶恕了冉阿让,这让他吓得发呆。他究竟怎么啦?交出冉阿让?这是不应该的。让冉阿让恢复自由身?也是不对的。他在矛盾
的感情中思考着,他自问:“这个苦役犯,这个绝望的人,我追捕他到了迫害他的地
步,而我曾倒在他的脚下,他本可以复仇,为了泄愤,也为了自身的安全,他都应该复仇,但他却赦免了我。他做了什么?尽他的责任?不是。这是进了一步。而我,也饶恕了他,我做的又是什么?尽了我的责任。不是。也更近了一步。这样说,在职责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这使他惊慌失措,他的天平也散了架。他感到一种奇特的痛苦,一种良心在除去蒙蔽后的痛苦……”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发觉沙威是本著作中最悲惨的人。像沙威这样一个视正义如生命的人
来说,这就是致命的。他是作为一个人死去的,一个宁愿苛责自己,既不愿背叛职责,也不愿扼杀善良的人。从他身上产生了悲剧,让人觉得“可惜”。
而只有不该死去而死去的人,读者不愿他死去而死去的人,才成为悲剧,才让人“可惜”。沙威的死,是专制统治下的必然结果,这一悲剧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客观的讲,沙威的本质并不坏,他懂得分辨善恶,只不过前提是分辨的标准是法律条文,而冉阿让的出现,让这标准动摇了,使得沙威在高尚道义和法律正义之间不断摇摆,痛苦矛盾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导致了沙威之死的悲剧,这个悲剧的发生也许不是偶然的,而是高尚道义和专制制度下的所谓法律正义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悲剧的必然结局!沙威并没有特意抓捕冉阿让,沙威对别的法律认定为犯人的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一一严惩不贷。冉阿让在沙威的眼中并不是人生的重点,而是人生的转折点,当沙威发现冉阿让真的摆脱了社会的压迫与操纵后,人到中年的沙威却没有勇气换一个方向继续走下去,
而选择了死亡,更
突出了社会的“良知”受到错误的引导的必然悲剧性。
沙威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他的恨表现在于他的盲从。他对于公务人员、上层社会、统治者有天生的信任,但对像冉阿让这样的苦役犯就完全相反。在沙威眼中,犯人是不值得同情的,他们犯罪的缘由也无需关心,他要做的,只是依据法律逮捕他们。沙威首次出场,他的这种性格就暴露无疑。他不理会出身卑微的芳丁合理的解释,一味认为一个婊子扑倒了绅士选民即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纵使当市长出面提出释放芳汀,他的态度也不为所动。他是“正义”的坚持者,也是“正义”的顽固者,这里的正义就是指那些制度的条条框框,在框内的就是正义,超出框外的就是他的责任,对专制制度他百分百服从,完全就是一个呆板,极端的顽固分子,怀着崇高的信念去执行着这样一些教条。手执别人预先设定的标准去衡量世界的是是非非,而对这些标准本身深信不疑。这些就是沙威这个人最可悲的也是让人觉得最可恨的。他的信念是坚定的,然而他却是不自由的,因为他缺少一件东西,一件人之为人所不可或缺的东西——独立的价值判断。他相信慈悲是罪犯的根苗,特别是像冉阿让这样的人。所以穷其一生誓将他抓回牢狱,却发现冉阿让的本性是多么善良,这对一个抱持人性本恶论的警探而言,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他无法再面对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最后选择自杀来解决内心的矛盾。
对他的爱又表现在他的英勇和正直,这两个优点在当时杂乱的社会显得别致而充满安全感。他记得每个罪犯的脸,这个技能多好,他是一个超越了平均水平的优秀警察,他有耐心地持久追踪罪犯,他从不动用私人感情,他雷厉风行,追捕罪犯时计谋百出,他牢牢地遵守着警察的天职。这样一个人放到一个标准的法制现实社会中又是对么难能可贵,如果现实生活中多些这样的人在公务员行业中,那么贪污,腐败会减少许多,我们现在就是缺少这样正直不阿、尽忠职守的人。说到底沙威的悲剧是处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也是个深受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人。
沙威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法国社会的悲剧。我想最后作者是想用沙威的自杀来诠释“善对恶的胜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