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教训: 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 致,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1938年3月德国 吞并奥地利 首定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
1)两国丰富的资源
2)发达的军事工业
3)战略位置重要
■一、二战爆发前夜■
■一、二战爆发前夜■
1、背景: 1)德国在欧洲的领土要求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时间: 1938年9月
英、法、美 5、美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忙于恢复经济 2)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3)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
6、目的(实质):
1)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保全自己既得利益(“丢卒保车”) 2)推动法西斯势力进攻苏联(“祸水东引”)
7、具体表现:
①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联采取纵容政策
《战地钟声》
对西方列强来说,这场内战是又一次令人吃惊的
失败。正如在埃塞俄比亚的情况下一样,面对轴心 国的侵略,它们再次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和优柔寡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 1)法西斯势力异常强大,且相互支援 2)西方大国的不支持 3)得到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意义:开始出现部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有利于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海明威与西班牙内战 1937年初,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来到被围困中 的马德里,借了钱买救护车支援共和国政府。 1940年,《战地钟声》问世。 内容简介:1937年的西班牙, 共和军与代表法西斯势力的国 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正在西 班牙教书的美国教师罗伯特毅 然加入了国际纵队,投入到反 法西斯的战斗中。
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
建立过程: 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实力排名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 转自铁血社区 / ]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如果光比经济实力的话,以下有几组一战前各列强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1. 1913年各国人均工业化水平(以1900年英国的水平为100)
美国 12659
奥匈帝国 32
意大利 26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二战的起因与背景
二战的起因与背景1939年至1945年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全球,给人类历史留下了沉痛的记忆。
作为二十世纪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二战的起因与背景错综复杂。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分析二战的发生原因和主要背景,以期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根源。
一、政治背景在二战爆发前的数十年间,世界范围内政治形势动荡不安。
一方面,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面临失业、通货膨胀和贫困等严峻问题,因此哈尔茨誓言和纳粹党的崛起,打破了党派的平衡,为纳粹德国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另一方面,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和不平等的对待,使德国国内普遍感到愤怒和屈辱。
日本的军国主义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也迅速发展起来。
他们追求扩张主义的外交政策,通过对中国的侵略和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试图获得更多的资源和领土。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通过法西斯主义掌握政权,力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他的侵略行动主要集中在北非和东南欧,其中包括对埃塞俄比亚的入侵。
与此同时,苏联试图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扩大自己的领土,并维护共产主义的利益。
这导致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美国。
综上所述,政治动荡和极端主义的兴起成为二战爆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经济背景经济因素也在二战的爆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萧条的冲击使世界各地的经济不稳定,导致了国际贸易的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
这种经济困境加剧了人们的不满和政治极端思想的兴起。
随着贸易壁垒的提高,尤其是美国的斯梅特-霍利法案和英国的帝国优先政策,各国之间的贸易冲突不断加剧,进一步破坏了全球经济秩序。
三、军事背景军事背景也是引发二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和战术在二战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各国不断加强自己的军队和军备,以确保自身的国家安全。
在1930年代,纳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军事行动更加激进。
纳粹德国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吞并,以及日本对中国的入侵,显示了这些国家对他们的邻国使用武力的意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
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
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
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
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
1922-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
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
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
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
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影响: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⑵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⑵时间:1935年——1936年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今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对比作文
今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对比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今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对比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今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些对比感受。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今年的世界和那个时候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虽然也有一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大家还是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那个时候的世界像一锅沸腾的开水,到处充斥着战争的阴云。
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残酷的侵略,德国纳粹疯狂扩张,想统治整个欧洲。
各国都在疯狂地制造武器,准备一场浩大的战争。
其次,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说,现在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现在,我们可以上学念书,家里也有电视机、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我们的父母也都有稳定的工作,挣钱养家糊口。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很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上学读书了。
当时,欧洲很多国家经济一蹶不振,到处都是失业的人,生活非常困难。
再说说科技方面,我们现在拥有互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等各种先进的科技,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科技还很落后,没有电视、互联网、手机,连收音机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先进科技。
最后,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来看,现在我们都追求和平、自由、民主。
大家都认为战争是一种灾难,应该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分歧。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野心勃勃,渴望通过战争扩张疆土、夺取资源。
许多人对战争都抱有一种英雄主义的幻想,认为参加战争是一件光荣的事。
所以,通过上面的一些分析对比,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远离战争,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学习历史,吸取教训,努力避免悲剧重演。
希望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永不再有残酷的战争!篇2标题:和往常不太一样的一年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一年呢!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把今年和八十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情况对比一下。
听起来好有意思哦!说实话,我觉得现在和那会儿的情况真的有一些相似之处呢。
二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基本介绍一战埋下了二战的祸因。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德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怨恨,《凡尔赛和约》(参阅: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利用大萧条崛起(参阅:B·墨索里尼)。
20世纪三十年代,A·希特勒(参阅: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国。
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签订反共产主义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
1938年,德国派兵占领了奥地利(参阅:德奥合并,Anschluss)。
1939年,德国威胁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参阅:捷克斯洛伐克),随即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利用闪电战入侵波兰,两天后,不列颠王国与法兰西共和国对德国宣战。
1940年三月,德国与苏联将波兰瓜分,苏联吞并巴尔干国家,此外还进攻芬兰以报苏芬战争之仇,更主要建成其西部防线。
同年四月,德国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
5月丹麦王国签署《反共产主义协定》,随即德国闪击尼德兰(参阅:荷兰)及比利时王国(比利时),德国占领荷兰及比利时后随即立刻闪击法国,6月法国投降,建立维希法国(参阅:维希法国)政权。
接着德军大规模毁灭性轰炸不列颠,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但是英国在不列颠战役的胜利毁掉了德军的不灭神话,使得英国暂时安全。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3)
这两个金融机构如何体现 美国主导地位呢?
总部都设在华盛顿
主
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
决定性
导
的控制权 地
位
最大投票权(认缴资金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
货币体系建立起来。
(布雷顿森林体系)
经济决定外交,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根本原因 一旦美国实力衰退,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会崩溃
16.8 7.9
美国的心黄变金成外汇了储以备美在1国93为7年中占心资。本主义世界
黄金外汇储备的46.4%,到1948年占74.6%。 ——王斯德等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上述图片和材料反映了各国实力发生什么变化?
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都在注 视着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 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 任。” 1947年杜鲁门主义,遏制苏 联称霸世界,冷战开始
专题线索:
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的形成
11
经济区域 集团化趋 势出现
经济全球化趋势 加强
99 4 4 1947 1951 1955 1958 1967
45
布 雷 顿 森 林 会 议
二 战 结 束
关 贸 总 协 定 建 立
欧 洲 煤 钢 共 同 体 成
两 极 格 局 形 成
原欧 欧 子洲 共 能经 体 共济 成 同共 立 体同 成体 立和
对美国:美国拥有特殊地位,
关 贸 总 协 定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对世界:它们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 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战后 资本 主义 世界 经济 体系
以美元为主导 的国际货币金
二战起因过程影响
战争前奏:
1919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1921年9月,正式建立法西斯党。1922年10月,意 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1931年9月18 日,日本发劢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 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 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功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 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4年,希特勒成 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亍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1935年,德国 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非 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 1936年2月26日,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劢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 丌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吞幵了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丌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劢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意大 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1938年,德国 派兵占领了奥地利。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内维尔· 张伯伦达拉 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 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939年,德国威胁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8月,德苏两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丌侵犯条 约》。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军力:军事实力。
包括人员和装备。
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
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战争打的是后勤,后勤取决于本国的国力。
也就是本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总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两个组织,轴心国和同盟国!61个国家开战群殴!实际上,主要国家还是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同盟国的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为主。
不算意大利,没法算它!怎么看怎么觉得意大利军队像是一帮喜剧演员,在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非、西西里、演出啦一幕幕幽默喜剧!轴心国也就两个国家,德国、日本;加上英国、美国、苏联、中国;总共六个国家。
如果二战是一部大电影,那么这六国是主演,其它国家你也可以说是配角。
主要说这六国。
如果要给六国具体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的总实力加国力)排名,那么美国无疑是第一!这么说德粉们不愿意苏粉们更不愿意,他们肯定会举出很多美军无能和胆小如鼠的例子!苏粉们会说,东线如何如何,没有苏军拖住德军主力会如何如何!真是无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是古往今来各国军事家们的最想做到的!无疑,二战美国做的最好,因为它是最大的赢家![ 转自铁血社区/ ]美国的国防工业实力应当是主要交战国中最强大的。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和经济大国,有数据显示,1940年时美国的GDP即达到20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工业大国。
一战二战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战二战主要知识点总结一战(1914年-1918年)1. 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战爆发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帝国主义竞争、国家同盟体系、领土争端、军备竞赛和民族矛盾等。
其中最重要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发生在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引发了奥地利对塞尔维亚的宣战,并迅速演变为全面战争。
2. 战争的参战国家:一战是当时世界上各个大国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参战国家包括德国、奥匈帝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土耳其等主要国家,以及一系列小国家和殖民地。
3. 战争的战场:一战的主要战场包括西线战场、东线战场、意大利战场、巴尔干战场和中东战场等。
其中西线战场是最激烈和持久的,尤以马恩河、索姆河和梅斯河为界的阵地战为特点。
4. 战争的特点和影响:一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球性战争,其特点包括工业化战争、阵地战、化学战、空中战和海战等。
战争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各国社会结构和人民思想的剧变,为后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奠定了基础。
5. 战争的结束和影响:一战于1918年11月停战,并于1919年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要求承担巨大的战争赔款和责任,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因战争死亡,数百万人因战争而受伤残,大量城市和农村地区被摧毁。
此外,一战还加速了一系列国家的动荡和政治变革,催生了二战的爆发。
二战(1939年-1945年)1. 战争爆发的原因:二战爆发的原因与一战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凡尔赛体系的失败、经济大萧条的爆发、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东西方的冲突等。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2. 战争的参战国家: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争,参战国家包括德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3. 战争的战场:二战的主要战场包括欧洲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欧洲战场主要是德国和苏联之间的东线战场,以及盟军登陆诺曼底和解放法国的西线战场;亚洲战场主要是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场的战斗。
美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原因
美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原因自1939年希特勒发动波兰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的主要议题。
然而,在战争爆发的前两年里,美国并没有参加这场由欧洲势力主导的冲突。
这篇文章将探讨美国最终在1941年参战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美国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角色和影响。
经济因素与贸易美国在二战期间的确是一个大规模的工业国,而且实力强大的精英阶层对全球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从而开始了他们对于世界经济和贸易依赖的观点。
在战争爆发的前夕,美国对于参战立场的观念被大量讨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与日本的贸易问题。
日本的希望是想要在亚洲建立自己的军事帝国,“大东亚共荣圈”就是他们的目标。
然而,这个理念的实现需要大量的战略资源和能源。
而且,在日本的眼中,美国成了他们的敌人,因为美国曾经对于日本的石油和钢铁出口进行了限制。
美国对于日本经济的限制引起了日本的强烈不满,并进一步加剧了美国与日本之间的紧张局势。
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这个事件激起了美国的公愤,使得国内对于参战的呼声越发高涨。
盟国地位除了经济要素,美国加入战争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道义和盟国义务的理念。
盟国义务的观念是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深。
美国坚信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是有价值的,而且他们还感到自豪的是,能够在与西欧的仇敌纳粹德国作战的同时,在全球扮演出正义的旗手。
盟国义务看起来是一种非常为人们所接受的道德理念,但是,在此观念被强调的同时,美国也开始了一个新时代的角色和美国特有的外交政策,这个政策就是干涉全球事务,甚至干涉其他国家内部政治。
推动民主实际上,美国的完全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力,在于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地位。
美国想要在世界上推广自己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行动力。
二战期间,美国推动了民主的理念,他们通过众多的宣传广告、战时电影以及其它行动,如向英国的服务员和女工介绍美国的文化,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高考复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3)影响: ①对法西斯国家——助长了其侵略的气焰,增强了其实力。 ②对弱小国家和民族——导致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③对英法等国家——不利于团结,集体安全落空。 ④对战争进程——加速二战爆发。 (4)历史教训 ①各国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②大国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c) (1)时间:1939年8月。 (2)主要内容:①双方互不使用武力。②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 国敌对行动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③缔约任 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3)后果 ①苏联:赢得备战时间。②英法:“祸水东引”破产。 ③德国:避免两线作战。④战争进程:加速二战爆发。
(1)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建立法西斯专 政,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经 (3)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 过 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 制;1936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莱茵河 东岸)
(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 占中国东三省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初步 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内 专制,对外扩张,亚洲战争策源 地形成 (3)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 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三、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1)概念
时间 对象 20世纪30年代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做法 目的 实质
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避免卷入战争,祸水东引 纵容法西斯侵略
(2)主要表现 ①纵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只确认侵略 ②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某些制裁 ③纵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 ④纵容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⑤制造慕尼黑阴谋。——公开勾结出卖、达到顶峰 ①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 ②德军西线进攻,绥靖政策宣告破产。(丘吉尔上台)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军力:军事实力。
包括人员和装备。
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
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战争打的是后勤,后勤取决于本国的国力。
也就是本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总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两个组织,轴心国和同盟国!61个国家开战群殴!实际上,主要国家还是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同盟国的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为主。
不算意大利,没法算它!怎么看怎么觉得意大利军队像是一帮喜剧演员,在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非、西西里、演出啦一幕幕幽默喜剧!轴心国也就两个国家,德国、日本;加上英国、美国、苏联、中国;总共六个国家。
如果二战是一部大电影,那么这六国是主演,其它国家你也可以说是配角。
主要说这六国。
如果要给六国具体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的总实力加国力)排名,那么美国无疑是第一!这么说德粉们不愿意苏粉们更不愿意,他们肯定会举出很多美军无能和胆小如鼠的例子!苏粉们会说,东线如何如何,没有苏军拖住德军主力会如何如何!真是无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是古往今来各国军事家们的最想做到的!无疑,二战美国做的最好,因为它是最大的赢家![ 转自铁血社区/ ]美国的国防工业实力应当是主要交战国中最强大的。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和经济大国,有数据显示,1940年时美国的GDP即达到20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工业大国。
19331939年德国经济奇迹
19331939年德国经济奇迹1931年,德国已经有了500多万失业者,相当于全国成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他们的生活几乎全无着落,雇人的单位少得可怜。
无论是保守党、社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只知道在议会和刊物上互相批评,“主义”提了一大堆,但什么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都拿不出来。
纳粹党则反其道而行之:基本上不和别人争辩理论的它,此时几乎被建成了一个大公司,党员们无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德意志人民生产自救的活动中去:有搞市场情报的,有搞推销的,有搞组织的,有搞运输的,有搞培训的,有搞财会的,对穷人们有求必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体贴他们,简直和宗教组织或红十字会一样。
不管什么人,只要一加入他们的行列,便能保证天天吃饱肚皮,从此不再失业。
工人们不领工资-反正此时马克的价值同废纸一样-而是领大锅饭和一些实物补贴,比如衣服、工具之类,还负责介绍福利住宅。
对劳苦大众来说,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刺激啊!负责发放大锅饭的纳粹党员一边往穷人们的碗里倒土豆、面包和副食,一边淳淳善诱地对他们说:“您瞅,咱们这国家披山带河,沃野千里,要物资有物资,要科技有科技,年年得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医学,照单全收过。
可说起这经济,咱就能搞成现在这样子呢?还不是因为当权的都被帝国主义收买了,什么正经事都不干,整天就知道贪污腐败,祸国殃民?您再瞅,街上的那些pol.ice,就知道在咱老百姓面前神气活现的,其实个个不都是卖国贼的小走狗吗?这些混帐王八蛋全都是德国人民的公敌!啥时候咱们希特勒主席上台了,啥时候咱们这苦日子才能有盼头哇!”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在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对他们的再生父母-纳粹党感激不尽的泪水中,1932年德国总理大选的胜负就已经很清楚了。
1933 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此时,德国政府的赤字仍然高得吓人,失业人数超过600万,莱茵河西岸地区虽然已被盟军在1930年6月归还,但却百废待兴;而且法国还占领着萨尔州,并企图用培植当地分裂势力和亲法分子的做法,通过全民公决,把这个州正式吞并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1939——1945年)【考点展示】(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慕尼黑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考点研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济——德国经济重新崛起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政治——日德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胜胜国——美日矛盾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胜败国——法德矛盾3、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4、客观因素:(1)西方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进一步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等西方大国不仅对吞并奥地利不闻不问,还为了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逼迫捷克斯洛伐克让步,与希特勒妥协(2)表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①签订: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在未让捷代表参与情况下签订②内容: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③史称“慕尼黑阴谋”,它是法西斯德国扩张政策和英法纵容政策的产物A.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更暴露勒英法的软弱,主张了希特(3)消极影响勒的气焰,1939年德国进而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加速了战争的全面爆发D.使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为自身安全,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苏联的中立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避免首先遭到攻击,赢得了备战时间;德国解除后顾之忧,避免了两线作战(3)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弱小民族,因为力量薄弱、社会制度落后和分散孤立,没有也不可能结成能够组织法西斯发动战争的联合阵线。
二战发前的紧张局势
二战发前的紧张局势1939年前的紧张局势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的政治氛围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各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纷争没有停息,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大地。
而1939年,即二战爆发前的一年,国际局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程度。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来探讨二战发前的紧张局势。
一、政治局势的紧张在政治领域,二战发前的紧张局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之间建立了各种联盟和战略合作。
英法两国在1920年代建立了“互助会”,其目的是保护欧洲秩序和对抗德国的侵略。
此外,意大利和德国建立了所谓的“轴心国”,从而形成了一个明确的反对势力。
这些联盟和合作关系使得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其次,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冲突和争端。
比如,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引起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张力。
此外,西班牙内战也是二战前的一个热点,不同国家和势力支持着各自的一方,导致了更加紧张的局势。
最后,对于德国的威胁与扩张野心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焦点。
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的法西斯思想开始在德国迅速蔓延,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希特勒试图重新夺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失去的领土,并对邻国施加压力。
这种威胁导致了国际社会的日益关注和忧虑。
二、经济压力的加剧经济方面的紧张局势也是二战爆发前的重要因素。
首先,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还在继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增长期,但随后陷入了世界经济大衰退。
大萧条期间,全球贸易减少,失业率飙升,各国政府陷入了金融危机。
这种经济困境给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互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贸易战和保护主义策略的兴起也加剧了国际经济紧张局势。
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限制措施。
这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国际贸易的紧张局势,也对全球经济恢复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军事冲突的悄然升温在军事方面,二战爆发前的紧张局势愈发明显。
首先,军备竞赛的升级使得各国的军事力量和军备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2
140.4
31.2
118.8
4789.6
613.7
201.6
水泥(万吨)
830
175.2
97.5
96.24
88.2
23.28
2121.2
412.1
154.8
硫酸(万吨)[1]
108.6
25.6
435
127.2
氮肥(万吨)[2]
12.4
0.5
4.9
0.5
24
19.6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工业份额
41.87
21.06
39.12
9.71
728
99.63
30.92
煤产量(万吨)
23505.0
2821.2
1423.2
2000.4
1746
228
40493.1
5024.9
4636.8
发电量(亿度)
358
25.32
283.32
63.84
46.92
16.32
1629.21
219.74
41.76
钢产量(万吨)
63.2
0.15
25.6
10.9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工业份额
13.2%
0.6%
4.8%
3.0%
粮食产量(万吨)
2480
185.1
1511
690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0.31
0.75
0.86
0.38
1.65
0.38
0.63
[1]折合无水硫酸
[2]含氮量
[3]折合无水硫酸
[4]含氮量
共产国际
栏目
苏联
中共
蒙古
二战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1939)
同盟国方面
栏 目
英 帝 国
美 国
法 国
波 兰
英 国
英属印度
加 拿 大
南非联邦
澳大利亚
新 西 兰
人口数(万人)
4776.2
38051.5
1126.7
1017.2
696.9
162.9
13088.0
4190.0
3210
国民收入(NI)(亿美元)
235.73
62.90
12.5%
1.3%
2.7%
41.4%
6.0%
粮食产量(万吨)
450
4590
1764.4
199.5
(仅玉米)
473
9425
1511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41.41
6.16
2.15
2.81
3.32
2.15
127.9
27.84
轴心国方面
栏目
大 德 国
大 日 本
意 大 利
匈 牙 利
罗马尼亚
芬 兰
德 国
奥 地 利
人口数(万人)
国民收入(NI)(亿美元)
煤产量(万吨)
14630
发电量(亿度)
432
钢产量(万吨)
1756.4
水泥(万吨)
硫酸(万吨)[3]
162.5
氮肥(万吨)[4]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工业份额
粮食产量(万吨)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1]折合无水硫酸
[2]含氮量
[3]折合无水硫酸
[4]含氮量
一战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1913)[1]
118.4
64.7
315.40
12.38
120.24
104.27
47.03
48.88
煤产量(万吨)
29303.9
4084.4
51706.7
2141.6
27733.3
2911.7
37.5
5420
发电量(亿度)
45.00
250.00
51.00
20.39
钢产量(万吨)
778
468.7
3180.2
24.0
1832.9
84.6
200
87.6
300
发电量(亿度)
613.8
34
45.6
340.83
29.58
230
3.98
11
31.08
钢产量(万吨)
2373.3
83
229.2
669.6
230
73.32
13.3
7.66
水泥(万吨)
1454.0
42.96
621.0
610
50
硫酸(万吨)[3]
271.6
215.5
110
氮肥(万吨)[4]
捷克斯洛伐克
日 本
朝 鲜
人口数(万人)
6931.4
677.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68.3
7085.0
2009.3
4413.8
921.7
1993.4
368.6
国民收入(NI)(亿美元)
360.64
22.00
565(亿克朗)
71.37
68.95
296(亿芬兰马克)
煤产量(万吨)
38680.7
340
3819.6
5130.6
491.8
93.4
261.1
水泥(万吨)
290
428.7
1585.3
74.9
735.0
177.7
硫酸(万吨)
227
11.4
172.7
29.2
粮食产量(万吨)
11333.5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1.88
6.668
15.26
2.56
[1]主要据《Russian National Income 1885-1913》所引各国数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统计集1848-1960》编制
一战前的日本,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钢产量还不足俄国的5%,勉强跻身列强。
英国仍保持着相当的实力,英法合计,保持着对德国的经济优势。
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俄国[2]
意大利
奥匈帝国
人口数(万人)
4568.1
4169.0
9722.7
5130.5
6697.8
16570
3510
5210
国民收入(NI)(亿美元)
[2]此项数字按二战后苏联疆域统计,人口、国民收入、钢、硫酸产量按沙俄疆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