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谈创造性思维 讲练精品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27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21张PPT)
自学指导一
速读课文第二、第三部分,探究文章内 容,完成以下检测: 1、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为了 证明这些要素,作者举了哪些事例? 2、结合课文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 造性的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21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21 张PPT)
罗迦 ·费 ·因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知识及基本结 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 2、理清文章结构,找出本文观点。
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 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 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和论据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学习目标:
1.认真赏析本文语言,体会设问 的作用。
2.能体会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在议论文中的好处。
3.大胆拓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 思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21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21 张PPT)
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7 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8自然 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2)引证法: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21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21 张PPT)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常见的论证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 论 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
驳 论 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 点的论证方式。
4.论据可分为两种: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5.常见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 引证法 喻证法 较证法
字词积累

根深蒂固
qiè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模式

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逐 层深入的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活用知识的观念对于创 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 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 中前进的。
随堂练习
你 能 看 到 什 么
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
汲取

驾驭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锲而不舍】指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 手,后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整体感知
快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首先告 诉了我们什么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19 谈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并学会运用事实论据。 3.培养创新意识,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新课导入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

侧看
走近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 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从这四个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 的来,并说明理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新思维》-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新思维》-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①-③):提出问题,引出了“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 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④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 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呢?
照应、承上启下、设问:与文题相照应,承接上文的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设问修辞的使用既引出下文关于创 造性思维的论述,又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读准字音
罗迦jiā
模mó式
汲jí取
恭gōng喜
依赖lài
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án壮阔
根深蒂dì固 孜zī孜不倦
锲qiè而不舍 不言而喻yù
渊博bó
对称chèn
压榨zhà
推敲qiāo
(qū)曲线 曲 (qŭ)曲调
(diào)调查 调 (tiáo)调整
压 (yā)压力 (yà)压根儿
形似字 恒(héng)恒心 桓(huán)盘桓 垣(yuán)城垣
得出结论
人人都有创造力
问题思考
第一部分(①~③) 1.本文开头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而是用一道图形分类选 择题开篇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是用具体的事例引出文章论点的写作方法。这种开 头,使抽象的议论变得具体、形象,形式上也显得很新颖独 特;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引人思考,自然就吸引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对答的选择进行分析,让读者明白:由于看图形 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不同,这就为下文论点的提出 做好了铺垫,给读者以正面的引导和启迪。
在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在内容上引出下文要论述的创 造性思维需要具备的条件。
4.试分析第⑤段中连用的三个短语“6分钟后”“6个月 后”“6年之后要表达什么意思。
强调说明知识组合、形成新创意的时间不确定,可能很 短,也可能很长,但是早晚会出现,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出现的 必然性,从而说明了“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重要性。 5.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考点:分析引用论 证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9《谈创造性思维》(共32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9《谈创造性思维》(共32张PPT)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题从多 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 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又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 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拥有创造力 需要具备三个关键性的要素。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课文内容探讨
一.阅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思考:
1. 本文怎样开头? 2. 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课文解读
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 个不同的来。
A.唯一的没有角的图形。 B.唯一的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C.唯一的非对称性图形。 D.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图形。
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 正确。 由此得出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 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富 有 创 造 力Fra bibliotek不 断 追 求
课堂拓展
1.请补充一些例子来证明“创造要有探求新事 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爱迪生用白金、黄金等各种金属丝做实验,前后试过 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发明了电灯。 ➢居里夫人从100多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 ➢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粒子。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结果往往是 不同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很多事物的答案 并不止一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
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 家、学者、创造学家,曾创立加利福尼亚创 意思考顾问公司,发表过《当头棒喝》《创 造性纸牌》《踢醒沉睡的心》等著作。
三.阅读9-12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2张PPT)

2.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是什 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 没有拥有创造力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
区分二者的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结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3、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
富有创造力的人? 从这一部分论述中可以看出:拥有创造
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4、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 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 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 举例: 鲁班发明锯子。
生难字
检查预 习
驾驭( yù) 汲取( jí) 根深蒂固( dì) 锲而不舍(qiè)
压榨(zhà) 罗迦(jiā) 孜孜不倦( zī) 不言而喻( yù)
词语解释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 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不懈怠。 汲取:吸取。
19 谈创造性思维
侧看 横看
横看
新课导入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 同一个事物,认识观察感悟的角度不同, 答案也不一样。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 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我们 就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谈创造性 思维>>(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 2.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 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 于什么?
品析第二部分(4—8)段
1.读第4-8段,思考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 必需的要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 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 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用问题引入,能引人思考,使抽象的议论 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阅读4-8自然段
这几段文字论述了什么问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zī zī
qiè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形容事情容易做。
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 都做不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1.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2.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 3.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这一观点的?
举例论证:
1.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
印刷机和排版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罗兰·布歇内尔把状元成电才路 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 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9.谈创造性思维 讲练精品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29张PPT)

19.谈创造性思维 讲练精品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29张PPT)

5.(创新题型)下面这幅思维导图属于哪种类型?结合选文,简 要说明理由。(4分)
属于树状图。理由:树状图用来分类和归纳。主 题是树根,树杈和枝叶代表着对主题的具体内容 描述。此图的主题是水果,且从产地、口感、外 形三个角度对水果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在这些分 类后又引出每类的代表水果,像一棵树的伸展, 故而属于树状图。

(2)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古代的名与字分别所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
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古 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字独立于 名之外,又与名休戚与共,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甲】; 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的,如岳飞字鹏举;还有【乙】,如“唐 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

6 优点:文字、图画搭配和谐,将孙悟空从出生到被压五
行山的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辅助图帮助读者理解 和记忆相关情节;大部分情节都通过关键词来表现,精 练准确,如“寻仙拜师”“大闹蟠桃会”。不足:个别 情节未提炼关键词,而是照搬书中回目,如“四海千山 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 威降大圣”,理解起来不直观。
第二种是树状图。树状图用来分类和归纳,由一个个级别 组成,像一棵树的伸展,主题是树根,树杈和枝叶代表着主题 的具体内容描述。
第三种是流程图。流程图用来弄清事物或事情的先后顺序 ,首先在空白处写好主题,然后从第一个小方框开始描绘完成 此事需要的每个步骤,再用箭头将这些步骤串联起来。非常锻 炼逻辑思维和思维的缜密性。
②李乐然 与其愁眉苦脸,不如快快乐乐
4 D (根据材料三中“色彩运用要避免过于混乱 和繁杂,要建立分类和意义群,不能随心所欲 ”可知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并不是颜色越 多越好。)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9 谈创造性思维(共2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9 谈创造性思维(共28张PPT)
练 ◆决胜中考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51:42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42021/9/42021/9/4Sep-2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4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阅读《高分突破》P94-95《换个角度看问题》,完成练习。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4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4日星期六2021/9/42021/9/42021/9/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42021/9/4September 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42021/9/42021/9/42021/9/4

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第3~12段):
01
分析问题。
04
( 第 9~12 段 ) :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 有创造力的主要根 据。
情景导入
第三部分(第13段):解决问题。 (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 关键所在)
第四层合作探究, 研学课文
1.本文的开头十分新颖,新在哪里?好在哪里?
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很新颖。四个答案全部正 确,这种题目很新颖。这个开头是个有关图形的问题, 十分引人注意;这个问题既是几何题,又是思维能力测 验题,有趣,引人寻思。
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使自己学识渊博。
4. 创 造 性 思 维有哪些必 需的要素呢?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 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第四层合作探究, 研学课文
5.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呢?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第四层合作探究, 研学课文
2.为什么会有四个答案? 因为看图形的角度不同,所以四个答案全对。 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情况产生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 ③如果认为答案是唯一的,找到答案就会止步不前。
第四层合作探究, 研学课文
预习检测
ji` g4n 罗迦 g恭喜
zh 压3榨
y yu`n m 驾&驭 b渊5博 5模式
d 根深蒂# 固
z 孜~孜 不 倦
j! 汲取
qi -锲而不舍
h9n 持 之 以g 恒
预习检测
汲取:吸取。
斟酌:斟酌字句,反复揣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精品课件(共48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精品课件(共48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精品 课件(共 48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精品 课件(共 48页)
1.本文是怎样开头的?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精品课件(共48页)
从这四个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 的来,并说明理由:
学习目标
1、继续了解、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 识,学会阅读议论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学习、运 用常见的论证方法。
3、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通 过创新小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罗迦·费·因格及其作品简介
•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
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
二、词语释义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书P98】
汲取: 吸取。【书P98】
不言而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书P99】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
措施被实践证明有效。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轻而易举:形容做事毫不费劲,非常容易。 锲而不舍: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字词积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精品课件(共48页)
罗迦 jiā 汲取 jí 对称 chèn
一、读读写写补充字词
模式 mó
波澜壮阔 lán
锲而不舍 qiè
契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精品 课件(共 48页)
字词积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精品课件(共48页)
他创途造性径_的和_新思_维的_必方法须_具,_备有_赖哪_些于条创_造件_呢性_?的_思维_。那么,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29张)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29张)

二、积累知识 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
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 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创 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 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 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重点字音
• 根深蒂固( dì ) • 孜孜不倦( zī zī ) • 汲 取 ( jí ) • 锲而不舍( qiè )
莎士比亚: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重要的 喜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 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历史剧《理 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在过去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最独领风骚者为成吉 思汗,而最具才华者是莎士比亚”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 德有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 又惊又喜的巨人!
2.请同学们结合上述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的论点。 1.拥有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
2.积累知识并运用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要素;
3.人人都有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思维须 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3.请你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先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 ,论证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又借别人 的言论及事例点明了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 素,即积累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以及 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最后总结如何成为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明确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
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
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 式等来证明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 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 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 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 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 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3分)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
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 不放同在形第态③的段处最理合。适(1分)。此则材料写王羲之的行书充 满变化,对重复的字做不同形态的处理,可以从正面 角度具体有力地证明第③段论述的观点:“‘折叠’ 是生动的重复”(2分)。
语言运用考点7:图表转换 (1)观察重点。关注表头及数据变化,柱状图关注柱体高度及 变化趋势,饼状图关注各部分所占比例,坐标图关注曲线变化 趋势。(2)分析对比。①比高低,找规律。能够表明变化规律的 关键点是最高点与最低点,通过抓最高值或最低值可以快速把 握图表中心,明确题目的指向和要点。②做统计,找走势。在 图表已有数值的基础上再做一些数值上的综合统计工作,以便 快速地总结出某种规律。 对应训练:第12(2)题
阅读考点15:论证思路 常见题型:分析本文/某段的论证思路 答题思路:①定范围:审清题干限定语段(或全篇),确定答题 区域;②找论点:通读答题范围的内容,明确论点;③分层次: 找到论点、论证方法、揭示主旨的关键词,简单地对语段(或全文) 划分层次;④简洁有序地表达。 答题格式: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或首先通过列 举……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引出……的论题/ 提出……的论点;接着运用……(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论点;最后重申/强调……的结论。 提示:若论点在结尾,则将上述答题格式顺序进行调整即可。 对应训练:第8题
9.第④段中加点的“仅”“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
不能(3删分去) (1分)。“仅”在这里强调干一件事的成功 率低,“竟然”表示结果出乎意料(1分)。如果删去 ,就不能有力论证“‘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这一观 点,“仅”“竟然”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 密性(1分)。
10.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章第几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
复,
坚持“不做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 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 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 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 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 “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 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 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 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快速对答案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B(A.chèng—chèn;C.qì—qiè;D.zǐ—zī)
2 C(“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
行”多用来表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 应该是经过古圣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的,所以第一空选“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耳濡目染” 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说教” ,第二空选“耳提面命”。“顿悟”指猛然醒悟,“领悟” 就是领会,理解,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应该是 “领悟”的)
3 B(把“切忌”改为“切记”,或把“不要”删去)
4 A(B.三个制度是并列的,但是因为第一个“制度”里有一层
并列了,所以“年结算制度”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C.这是 陈述句,句尾问号改为句号;D.“两种版式”有提示下文的 作用,把其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5 C(阅读语段可知本语段讲了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具
课外拓展提升
(2019·滨州中考改编)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 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 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 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 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 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 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删去“看能否”)
B.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 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把“细心”改为“仔细”)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 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 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A.⑤④②③①
B.③⑤④②①
C.③①②⑤④
D.⑤④①②③
阅读语段可知本语段讲了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 标、具体目标和小目标两层意思,③句提出总体目 标和学段目标,应为第一句;①句的“但”表示转 折,应为第二句;②句的“以”表示目的,紧跟① 句而言;根据“除了”“还”可以判断⑤句是两层 意思的过渡句,④句是第二层的具体内容,所以④ 句在⑤句后面。
“特中立国独的行儒”家指经有典操,守莫、不有是见古识圣,人不深随思波熟逐虑流、。_“__身__体_的力结行晶。 如”果多仅用仅来把 表经示典亲当身作体一 验场,努__力__实__行的。说中教国,古那代你的永儒远家进经不典了应圣学 大该门是。经必过得 古躬圣亲人实亲践身, 体才验能,切努实力实__行__的__,圣所人以的第心一得空,选如“此身我们 的体修力为行”才。能日有所进。
以高于或低于课程标准的目标。
②以适应学情和教情,实现个性化、有差异的发展。
③学生学语文和教师教语文的目标,须依据国家颁行的《语文课
程标准》中规定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项学习活动的
具体目标,以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逐渐达成大目标。
⑤除了明确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体目标和小目标两层意思,③句提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应为第一句;①句的“但”表示转折,应为第二句;②句的 “以”表示目的,紧跟①句而言;根据“除了”“还”可以 判断⑤句是两层意思的过渡句,④句是第二层的具体内容, 所以④句在⑤句后面)
6
“折叠”是智慧的迂回(不蛮干、讲变通)、生动的重复(在 创新中重复)、耐心的坚持、“折磨”的叠加(能吃苦,在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 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 。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 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 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 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
7.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红军长征史上“四渡赤水”这一 具体事例,用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 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的结论,来论证“‘折叠’ 是智慧的迂回”的分论点,使论证具体而有说服力。
8.请简析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示例:开头以折叠白纸设喻引出论述的话题——如 何“折叠”自己(1分),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折 叠”的内涵(“折叠”是智慧的迂回、生动的重复、耐 心的坚持、“折磨”的叠加)(1分),最后总结强调:把 握好“折叠”的学问才能成就精彩人生(1分)。
展;③科技创新关系民生。(2)①企业科研投入全球占 比低于美国、欧盟和日本;②企业科研投入全球占比呈 递增趋势。(3)①“有些研究”改为“成果卓越”;② “赞赏”改为“敬仰”;③“点滴经验”改为“宝贵经 验”;④“切勿推辞”改为“敬盼回复”或删去。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对称(chèng) •
“到耳““耳,提顿躬ABCD....提不面悟亲特特身身”面知命实立立体体” 指命 不 践独独力力猛觉”。”行行行行然地形,醒受容“耳耳耳耳悟到恳心提濡提濡,影切得面目面目响地“”命染命染,教领应根导悟该顿领领顿据,”是悟悟悟悟语“就“境耳是领“濡领悟说”目会染,的教理””。解指,,经第根常二据听空语到选境看“
汲取(jí) 持之以恒(héng)

chèn •
B.尝试(cháng) 推敲(qiāo)


C.恭喜(gōng) 压榨(zhà)


根深蒂固(dì) • qiè
锲而不舍(qì) •

D.创意(chuàng) 模式(mó) 孜孜不倦(zǐ)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 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
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 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 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 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 过程。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多挑战“不可能”才 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涵(“折叠”是智慧的迂回、生动的重复、耐心的坚持、“
折磨”的叠加)(1分),最后总结强调:把握好“折叠”的
学问才能成就精彩人生(1分)。
9 不能删去(1分)。“仅”在这里强调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低
,“竟然”表示结果出乎意料(1分)。如果删去,就不能 有力论证“‘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这一观点,“仅”“ 竟然”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 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 “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把“切忌”改为“切记”,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