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本注释

第四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16版)课内文言文梳理孙权劝学【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下注解】〔但〕只,只是〔辞〕推托。
〔涉猎〕粗略地阅读。
〔阿蒙〕吕蒙的小名。
阿,名词词头。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务〕事务。
事,指历史。
〔更〕重新。
〔及〕到,等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才略〕才干和谋略。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看待。
刮,擦拭。
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非复〕不再是。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称。
〔当涂〕当道,当权。
〔见事〕知晓事情【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蒙辞以军中多务。
8.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木兰诗【参考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
(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8、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10、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12、且尔言过矣。
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9、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3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3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3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3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5、若属皆且为所虏。
3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40、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4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段太尉逸事状》4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43、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44、段公,仁信大人也。
45、敢以状私于执事。
46、《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课内文言文复习4、谏太宗十思疏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 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 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 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 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 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 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 两句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 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 何必劳神苦思, 代下司职, 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 位的两句是: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 之大。 22. 《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 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23.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 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 简能 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 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 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用腐烂的绳 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7、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 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 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 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 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 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 天下的大道理呢!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三峡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动地表现了出来。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原⽂展⽰⼭川之美,古来共谈。
⾼峰⼊云,清流见底。
两岸⽯壁,五⾊交辉。
青林翠⽵,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全⽂翻译⼭⽔间所蕴含的美,是⾃古以来⼈们都喜爱谈论的。
⾼耸的⼭峰直⼊云霄,清澈的⽔流明净见底。
两岸岩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翠的茂林修⽵,⼀年四季都可见到。
晨雾即将消散之时,猿猴与⼭鸟交相鸣叫;⼣阳快要落⼭之际,沉潜的鱼⼉竞相跃出⽔⾯。
(这)实在是⼈世间的仙境。
⾃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的⼈了。
阅读理解1.“⼭川之美,古来共谈。
”这句话有什么作⽤?⾸句总领全⽂,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是形体的动与静:⾼峰为静,流⽔为动;⼆是光⾊的动与静:五⾊交辉为动,林青⽵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落⼭暝为静,游鱼跃⽔为动。
3.“⾼峰⼊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度来写的?描写了⾼⼭、⽩云、流⽔三种景物,突出了⼭之⾼,⽔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来写。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欲颓,沉鳞竞跃。
”⼀句有什么妙处?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际;⼣阳的余晖中,鱼⼉在⽔中竞相嬉戏。
通过描写朝与⼣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物的活动,为画⾯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命⽓息。
5.本⽂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章结尾说:“⾃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想,其中有什么⾔外之意?《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常秀美,⼭⾼⽔净,绚烂多彩,充满⽆穷⽣机。
结尾⼀句,含有三层⾔外之意:其⼀,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谢灵运之后,不再有⼈能“与其奇”,惋惜于世⼈对秀美⼭⽔的⽆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与其奇者”,为⾃⼰的审美情趣⽽⾃许,期与谢公⽐肩之意溢于⾔表。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诫子书》

《诫子书》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二、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三、中心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常考句子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常考句子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常考句子翻译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常考句子翻译词句子《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带答案第9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村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二)第10课《小石潭记》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文言文课内重点句子翻译

1. “郑伯克段于鄢,段不恭,故不言即位。
”翻译: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段,段不守臣子之礼,所以不记载他即位的事。
2.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人请和。
”翻译:楚国人攻打宋国来救援郑国,宋国请求和平。
3. “吾闻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翻译:我听说君子的恩泽,传到五世就会断绝;小人的恩泽,传到五世也会断绝。
4.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5.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必定会有近期的忧患。
”6. “赵孟曰:‘子以为善,则为之;若不善,则止。
’”翻译:赵孟说:“你认为这是好事,就去做;如果不好,就停止。
”7. “吾闻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我听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8. “齐侯曰:‘彼竭我盈,可以往矣。
’”翻译:齐桓公说:“他们的士气已经衰竭,我们的士气正旺盛,可以进攻了。
”9. “晋侯曰:‘吾其还也。
’”翻译:晋献公说:“我们还是回去吧。
”10. “秦伯曰:‘吾闻晋君幼弱,未有所立,吾将试之。
’”翻译:秦穆公说:“我听说晋国国君年幼,尚未有所作为,我要试探试探他。
”这些句子是《左传》中的经典语句,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寓意。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韵味和内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才能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3、夜缒..而出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5、焉.用亡.郑以陪.邻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7、吾其.还也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行李害10邻之.厚,君之.薄也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2、既东..,若不阙.秦..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3、夫.晋,何厌之.有1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荆轲刺秦王》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12、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3、吾得兄事..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13、道.芷阳间.行。
14、吾属.今为.之虏矣!15、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9、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必修二《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4、或取诸怀抱,悟....之外。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5、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6、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7、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虽.世殊事异,所以..也。
..兴怀,其致一《赤壁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何为..其然.也?6、而今安.在哉?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也。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1、不出,火且.尽。
2、既其.出,则或咎...游之乐也。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10、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1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氓》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6、淇水汤汤..,渐.车帷裳..7、夙兴夜寐.,靡.有朝矣_8、兄弟不知,咥.其笑矣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10、信誓旦..旦,不思其反.《采薇》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王好战,请以..战喻。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9、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0、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1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1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劝学》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过秦论》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6、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0、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1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师说》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弟子不必..贤于.弟子..不如师,师不必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0、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1、爱其子,择师而教子;于其身,则耻..师焉1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吾所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为此者,以先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7、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8、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9、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10、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1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4、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1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6、强秦之所以..吾两人在也。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1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苏武传》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何以女为....见?3、子卿尚.复谁为.乎?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5、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7、见.犯乃死,重负国8、皆为.陛下所.成就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10、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
1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1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张衡传》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6、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必修五《归去来兮辞》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滕王阁序》1、襟三..江而带.五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奏流水以何惭..《逍遥游》1、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8.、.故夫知效..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官,行比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_ 10、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1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_1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_13、之.二虫又何如.._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_15、朝菌不知晦朔...也..,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_《陈情表》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_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_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零丁....孤苦,至于成立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8、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9、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10、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