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保护历史建筑的若干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为什么保护历史建筑的若干看法
摘要:回顾历史,磅礴大气的汉唐宫阙、小桥流水的明清园林、天下一统的阿房宫、中西结合的圆明园都在它那个时代绽放着夺目的光彩,而历史变迁留给后人的多是残石废墟让人嗟吁。而现代中国对现代的狂热推崇曾让我们摒弃历史,耗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政治影响在“拨乱反正”中被肃清,而其带来的历史观的影响却如跗骨之蛆一般影响着我们。而九十年代开始的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以及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大量学习西方技术、艺术以此作为新文化或新解放的代表。回过头来,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一直被忽视。逐渐我们意识到文化需要根,而我们的根恰恰在于一度被我们忽视的历史中。
关键字:中国建筑历史建筑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历史建筑,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定义,它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特点是以木结构为主,独特的单体造型、方正严整的平面构图、丰富的装修和装饰、写意的山水园景为特点。中国建筑发展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邻国建筑等都有深刻影响。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一个活动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Irina Georgieva bokova)提出了“为什么保护遗产”的问题,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言,遗产保护服务于它的基本宗旨: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对话,和平发展,减轻贫困,最终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我们历史建筑保护而言,由于木构的特点以及历史原因,在“现代化建设”中历史建筑的现状面临严重考验。历史建筑代表了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点,其技艺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容毁灭。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梁思成在考察蓟县独乐寺时说“观音阁及山门,既为我国现存建筑物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且保存较佳,实为无上国宝。如在他国,则政府及社会之珍维保护,唯恐不善。而在中国则无人知其价值......此千年国宝,行将于建章、阿房同其运命,而成史上陈迹.....日本古建筑保护颁布施行已三十余年。回视我国之尚在大举破坏,能不怆然?”。
历史价值:历史建筑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延续了人类社会的文脉,无论是恢弘的秦始皇陵还是绵延的长城;无论是高贵的明清故宫还是焚毁的阿房宫;无论是四合院还是明清徽派建筑,都承载着其历史意义,体现着社会各时期的特点和变化。恢弘的秦始皇陵体现着秦朝皇权的至高无上,明清故宫代表着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以及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四合院则体现着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境。而这些最终反映我国社会形态的演变与历史变迁。为研究历史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艺术价值:首先,历史建筑有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像林徽因所说“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郑重的声明,那里面还有超出这“诗”、“画”以外的意存在。眼睛在接触人的智力和生活所产生的一个结构,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与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潜意识里更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凭吊兴衰的感慨;偶然更发现一片,只要一片,极精致的雕纹,一位不知名匠师的手笔,请问那时锐感,即不叫他做“建筑意”,我们也得要临时给他制造个同样狂妄的名词。”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由此演变出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同时,衬托性建筑的应用以及色彩的应用无不彰显着中国匠师高
超的艺术素养。其次,建筑承载着绘画、雕刻、音乐等艺术形式,人们可以在建筑中感受到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变化,最终化为己用,最终推动艺术的发展。再其次,各地区各民族的对于建筑的艺术表现又有所不同,如西方的哥特式建筑,伊斯兰建筑、希腊罗马建筑等,中国福建的土楼,陕北的窑洞、蒙古的毡包、江南的徽派建筑等都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建筑结构、艺术风格、功能等都体现着建筑的多样性,进一步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为全人类提供丰富的文化遗产。
科学价值:九十年代开始的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大量学习西方技术、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我们的建筑风格逐渐西化。欧式别墅、花园洋房、地中海风格、哥特式风格入侵国内。但是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真的适合我国建筑的发展吗?正如梁思成所说“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中心建制相比,太过东施效颦,又伤自尊。”研究我们自己的石刻、牌楼、影壁、古建继承并加以创新才是出路。还有一些古建“现代化”的尝试,尝试不成将千年杰作毁于一旦,将古建改的面目全非,加速古建的破坏,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痛。另一方面,俗话说“百闻不如见面”,研究古建筑不能停留在书本理论上,古建筑的演变、造型艺术、建造技术必须要实地测绘实践才能有所得。同时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可以加强民众和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长期由国家买单,随着对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提高,民众和社会也可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献一份力。
文化价值:一、上文提到,在某一时期我们曾摒弃历史,推崇现代化,故此许多历史建筑多遭受普遍的摧残,虽然其中有不可免的因素,但是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的决心,对我国的文化加以保护,历史建筑不容忽视。历史建筑对于传承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而最为重要的是,历史建筑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在文化层面上,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精神。加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正如八国联军侵华抢掠并烧毁了圆明园让中国人民的自尊心遭受极大的破坏,时至今日圆明园废墟仍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林徽因在《山西通信》中说“教书先生帮忙我们拓碑文。说起这个那个庙,都是年代可多了,什么时候盖得,谁也说不清了。年代对了吧?他们骄傲的问。多了多了。我们高兴的回答,差不多一千四百多年了。呀,一千四百年!我们便一齐骄傲起来。”这种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不是新建筑所能相比的。
三、中国建筑是一个独立系统但是基本结构又未受外来影响而发生复杂变化,虽然在结构和艺术上都达到极复杂精美的程度,但是单纯简朴的外表未曾变化,这让一般人认为中国建筑没什么发展,其中尤以西方人为甚。这是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粗鄙的认识,但是却影响到中国人对本国建筑文化的怀疑甚至摒弃。这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对历史建筑加以保护并认真研究探讨才能更正这些人的观点。让更多人认识到历史建筑的美。
经济价值:梁思成曾说“历史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息的好场所,是发展旅游的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的需求。其中以历史建筑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尤其受大家的欢迎。在重新修订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增加了关于合理利用的章节,这在保护好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社会功能,发挥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如北京、杭州、苏州、南京、安徽等都大受游客欢迎,这不仅带动了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服务业等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人们在感受历史建筑的魅力的时候,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本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2000年后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地区,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历史建筑保护的迫切与解决复杂保护问题之间的巨大反差;历史建筑的真实性与运营效果之间的矛盾;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化生活之